第一篇: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何淑玲
内容摘要:通过对比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渐渐觉得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要求低年级小朋友拿着纸笔在案上通过听老师枯燥地讲解,读题目、思考、计算来完成学习任务。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成为被迫的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竞争、游戏、课堂氛围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教小学低年级数学,任务繁琐,也让我感慨良多。曾记得,小时候数学每天的任务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老师把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便布置一系列的作业让我们完成。那时候的总觉得,数学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听了课以后,课后再结合家庭作业加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果学生除了在学校面对繁琐的学习任务之外,回到家还得继续学习,严重超出了低年级学生所承受的范围。可是,随着国家对儿童体格发展的重视。教育局明文规定,低年级学生不能留家庭作业。为了把对学生的减压任务落实到底,身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教师,我只能在每天一节课上面要质量。通过对比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渐渐觉得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要求低年级小朋友拿着纸笔在案上通过听老师枯燥地讲解,读题目、思考、计算来完成学习任务。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成为被迫的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的教学知识
相关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具有相当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总是渴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看谁比较棒”、“数学家小专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做到“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时还是少点埋怨、责骂,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生动的数学氛围
数学源于生活,而数学却无处不在。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老师通过讲故事、模拟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别人讲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常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相结合,编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而且把故事的主人公改成班里的其中一名同学。这样学生会觉得非超有趣,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其中一道题目是要学生数数一块中间缺少了砖块的墙,看看中间空的位置缺了多少块砖头。据我的经验之谈,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很枯燥,毕竟不能让学生亲自去拼转头。因此我想到了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所以在情境导入时,我说:同学们知道吗?昨晚老师的家里遭贼了,你们看,老师家里的墙都被挖穿了,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算算这面墙缺了多少块砖吗?帮老师想想办法,把这面墙补好吗?学生们听了以后就会觉得确确实实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思维也随之被激活。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学得兴高采烈。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比较难以理解,但教师如能适当的利用一些客观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联系实际的情景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另外教师还应适当的拓展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或者引导学生多发现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大家来帮忙解决。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心理学明确指出:六周岁的儿童注意力最多只能是二十分钟。过了以后,学生就会坐不住,更不要说认真的听课了。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更是该年龄段必不可少的必
修课。在每节课过了二十分钟后,为了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游戏。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我也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下的学生了。唯有通过我们辛勤的教育者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摸索,挖掘更多适合学生们得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中要把课堂从 “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二篇:数学教学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谈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临泽三中 黄秀玲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第三篇: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范文模版)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溜西门小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材料汇编 202_年5月,特区教育局中召开了全区“自主教育课堂改革”动员会,会上讲了“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及重要性,开始启动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如今七个月时间过去了。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初始阶段的工作中,勤于学习、科学实践、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构建高效课堂初始阶段的阶段性成果。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从三年级到五年级,课改工作已全部铺开,实验班全体教师熟悉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新的课堂生机已初步呈现。现将我们对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以来所做的相关工作以及体会向大家做以总结汇报。
一、通过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为了改变广大教师的旧观念、旧思路,学校连续召开了数次全体教师会议,就武当山特区课改的背景及意义向老师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同时我们在特区教研室和学校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大部分教师去郧西马鞍小学学习,当大家现场观摩了马鞍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观看了有关视频资料,都深深地被他们那彻底的、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所震撼,有豁然开朗之感。学习归来学校立即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行为自我反思”活动,对已往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查自纠。经过学习与反思,全校一致认为必须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大胆借鉴他人之长、融众家之智慧为我所用,对课堂教学“大动干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组建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切实做好“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创新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课堂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三、认真思索,确立教学模式
学校在充分学习教学理论,借鉴马鞍小学的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调研和教研室汇报,最终结合实际陈校长提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以导学案为依托,构建小组合作式高效课堂。
(一)模式核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建模反馈
(二)基本内容和框架:
三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反馈提高
六步骤:导入定向(创设情境、分层定标)→自学体念(目标驱动、慎思独学)→合作展示(同伴互助、合作共享)→归纳提升(师生交流、探究延伸)→自测反馈(分层检测、训练运用)→反思总结(查缺补漏、拓展提升
四、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课改工作
课改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落实。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传发动全体教师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真正地使课改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1.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我们组织各教研组教师教师针对上课情况,进行大讨论,感受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同时剖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自己开展课改做好准备。学校先后开展了两轮“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分语、数两个教研组结合实情按照“四环”教学模式要求集体备课。同时组内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及时将前一位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下一位教师开课时便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备课组的老师也在“得”与“失”中,改进和完善了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课堂,为全面实施“三环六步教学法”做了良好的铺垫。
2.骨干引领,全面推开。
两轮“同课异构”活动后,学校推选优秀教师用“三环六步”教学法上研讨课。通过他们的研讨课,向全校教师传达他们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使得有疑问的教师有更明确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全员参与切实运用“三环六步” 教学法于课堂。
3.开展调研,不断推进。
为了使“创新教学模式”工作顺利推进,不断解决“创新教学模式”中遇到的新问题。在校长和教导处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一起将前一阶段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召开讨论会和教师们一起讨论其中的焦点问题。讨论中,教师们各抒己见,把自己比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师问询,这样不断反思、小结模式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模式环节细节,从而推动“创新教学模式”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4.全面考核,推向深入。为了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地投入到“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中,把“三环六步教学法”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学校要求低年级教师“扶着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尝试用“三环六步教学法”上课; 3--5年级的每位语、数、英语教师节节用“三环六步教学法”,紧紧依托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学校还建立了有效的课堂改革考核制度将“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与绩效工资挂钩,具体办法是:
1.凡教师个人无故不参加集体备课的,每人每次扣量化考核分1分。
2.凡未按全区统一的上课模式上课的教师,或课堂没有真正还给学生,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师组织不力,放任自流的,学生发言不积极的。每人每次扣量化考核分2分。
3.凡查到教师课后没有写教学反思的,每人每次扣量化考核分1分。
凡违反以上条款累计三次的教师,当年内不得评优选先。对于在“创新教学模式”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师有优先外出考察学习权。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我校教改实验基本进入正常轨道,课改成效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实验年级的小组构建基本形成,全体实验教师均能够按照“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主课型——“问题解决课”的操控策略能够熟练运用。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明显增强。传统的课堂,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上课打瞌睡、或者开小差的现象时常能够看到。实施教改实验以后,课堂上的学习单位由学生个体变成了多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生进师退,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流合作的机会、多元展示的平台让给学生,每一位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自由发言、自由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学生“活”了起来,课堂“动”了起来,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气与灵性。三是学生学习成绩略有提高,在今年三月份启动教改试验时,我最担心的是教学质量,但是实践证明,只要放开手脚大胆去实践,本次教改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很有益处,我们将今年六年级毕业检测成绩纵向、横向进行对比,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各科教学均有所提高。
五、积极创新,形成我校课改特色。
教导处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和骨干教师会议,传达上级就课改推进的精神,不断对课改工作提出新要求,使大家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
1.文科教学不仅只是对话交流、问题探讨。语文、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求要注意将感情朗读训练与指导有机穿插进去。在小组合作、多元化展示、及教师指导过程中,抓住文章的情感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
2.我们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尤其是语文教学。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在教授文章内容相对简单的课文时,一定要注意拓展,或者进行阅读性的拓展,或者进行写作性的拓展,或者抓住人物的品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拓展。3.教师能正确看待学生课堂上汇报交流不完整,或者回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新知识,回答不到点子上或者回答的不够完整是很正常的,也许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后回答的准确率只能达到80%,但是要看到这80%是学生自主学来的,留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在探寻这80%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教师直接讲授100%的正确知识,学生未必就能够全盘接受。
经过学生讨论以后学生展示出的答案不完整或者不正确,教师的点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4.学生喊口号、喊组训一定要及时、适宜、恰当。不敢过多、过滥,喊出来的口号要有感召力,要能够感染人、影响人、鼓舞人,要有真情实感。
5.导学练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读案应该具有熟读文本的要求(一般要求读文本三到五遍),同时应具有评价性,相关资料的搜集的指引性。前置作业要为课堂所用,应该具有讨论性、合作性、展示型,更应该紧扣教材,紧贴教学主要目标,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设计。拓展单应该具有训练性、检查评价性、知识拓展性。
6.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逐步打破尖子生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初期的小组合作、多元化展示中要抓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尖子生培养成功以后,应该把更多的机会给中等生,中等生培养成功后应该逐步把机会让给学困生,要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逐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汇报,都有勇气,有能力在全班学生面前规范陈述自己的观点。
7.教师不抢学生的话。应试教育学生养成了主动征询老师意见的习惯。教师点拨一定要及时,有效,言简意赅,切记重复啰嗦。尤其是对学生在汇报中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的点拨,在语气语调上一定要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充满情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汇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听,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漏洞。在自己补充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问题。如:教师缺乏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尤其是年长的老师;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要求不吻合;教师对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不准;优生与学困生不能兼顾发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如何进行准确的评价等等。学生人数过多,分组人数太多,无法兼顾学习„„
1、传统观念影响较大
少数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大,对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持消极态度。传统教育观念在一些教师心底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害怕学生学不到东西,因而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所怀疑、热情不高。
2、教师面临多种压力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实施以后,教师面临着多种压力。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增多、任务量加大,特别是导学案的设计往往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努力;课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又要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也面临着教学质量的压力。这些压力聚集在一起,导致教师容易产生倦怠感,对这一新模式有所怨言。
3、学生自学能力有待加强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前学生应该预习导学案,并完成相关练习;跟随教师的引导,课中积极讨论,深入探究,构建知识体系;课后,自主检测,拓展迁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前没有好好利用导学案,不主动进行预习;课中讨论时参与度不高;课后导学案作业更改情况不尽人意。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思想观念、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导学案设计、学生自学能力几个方面提出以下五点推进策略。
1、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讲座、交流研讨会等方式,介绍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及优势,积极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固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教师,学校更应积极与其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是他们意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他们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应该给予一定时间作为过渡期。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学改革的深化至关重要。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扎实推进我校教学由苦干型向科研型、实效型转变。导学案的制作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发挥骨干教师的表率作用,将他们制作的精品导学案作为典型模版,其他教师进行学习,由此层层推进,集体“修炼”、人人提升、减小压力,促使教师适应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自上而下进行引领;教师及时反思,并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与他人分享,自下而上探索发现,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形成“1+1>2”的共享效应。
3、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学校经过调研访谈、集思广益,形成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整体规划、达成共识。健全管理制度,将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师评价机制,以此促使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建立激励机制,对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较好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此减少教师的倦怠感,鼓励教师将发展作为常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4、导学案设计区别化
导学案设计区别化,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导学案应根据不同的学段、年级、学科、课型,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设置,体现其中的个性与特色。学段分类体现小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差异;学科分类体现学科本质、学科思维、学科理念间的差异;课型分类体现新知课、复习课、实验课、活动课、讲评课中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的差异。例如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对色彩缤纷的图片比较感兴趣,因此小学生的导学案可以配合图片加以引导。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教师相信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能够自己学习,从而敢于放手、放心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七、今后的打算
1.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学习时间。一是组织广大教师进行认真学习订购的新课改书籍;二是认真解读本校课改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对照旧教法和教学成绩来领会新方法的优势。
2.坚持做好平时工作。
主要是:(1)开展读理论书籍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学习笔记
(2)写好教学反思或教后感
(3)借助优质课光盘和教育新理念,每位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节节规范,堂堂有新意(4)教师每周至少听三节课每学期听课要在20节以上,各教研组要经常上集体研究的研讨课,写好评课记录。
3.收集整理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档案,并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的征集工作,写好“创新教学模式”体会,写好课后反思,为学校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留下宝贵资料。
总之,“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做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并坚信这一工作定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第四篇: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革命的呼声下,我不断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结构和探索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历经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最终构建了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案六步”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三案六步”内涵:三案:学案、教案、练案。六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表达交流、质疑启思、教师点拨、总结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了新课改精神的教育理念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怎样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三案:
1、学案——课堂前移,落实预习环节。
导学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政治学科专用自习或者是公共自习进行预习,由科代表收起上交给老师,或是各组小组长检查落实预习情况并将遇到的疑难相关问题总结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学定教。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有了老师有效教学的基础。由此看来,导学案起到了学生老师双赢的效果。
2、教案——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教案是师生在课堂上共用的教学材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具体呈现、知识小结等环节,为学生课上更有效的参与提供了有形的资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3、练案——巩固提升,检测学习效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制定适量的练习,练习的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要控制练习的难度,一般要基础,适当提高能力。练案的利用一部分可以放在课上,老师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答题的信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对本节课的内容有进一步强化、巩固的作用。也可以留在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高。
三案分别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三者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充分体现了高效教学的新课改理念。
(二)六步:
这一部分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近期的时事新闻等,并根据情境设置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模块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内容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就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扮演推销员的角色进行产品模拟推销。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你最喜欢的中国产品名牌是什么?一个知名企业怎样才能使得自己长盛不衰的?在学生讨论中,我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北京同仁堂、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等相关图片资料,然后提问:“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使企业成功,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这样,借助时政图片材料,配以归纳设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个环节就是老师先展示本节课自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教师保证学生自学探究有的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自学学习中有所感悟;第二,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第三,自主学习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一般在课下完成)、概括重点、发现疑点、构建网络等。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既解决了教材理解的问题,又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表达交流,相互借鉴。
通过这个环节是对前一个环节的过渡和延伸。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前面问题的答案,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围绕既定问题的讨论,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提高,在互学中发展。
4.质疑启思,合作探究。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要提出高于教材的、更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学生对所提问题如果课时不允许可以不进行讨论和解答,而是留做悬念课下解决。老师对重点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而自己扮演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机会并及时准确的进行相关指导。小组是通过合作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对精神。
此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下面以两个课为例说明:
(1)老师质疑启思:例如,在学习《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的模拟听证会,就“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这一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老师要适当提出质疑:假如你是这次听证会的组织者,你应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然后组织不同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从学生代表、校方代表、家长代表、专家代表的方面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老师则身处学生中间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起“导”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民主决策的方式,共历决策过程,并从中感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2)学生质疑启思: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同学们普遍对适度消费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纷纷提出问题:如“贷款买汽车、住房等商品不是超前消费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是国家正在提倡的吗?我们买名牌不是在促进消费扩大生产吗?”这些很尖锐的问题,讲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由此可见,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形式、以质疑释疑为主线的这种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5.教师点拨,提炼升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这个环节老师画龙点睛:一是授生以“渔”,讲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命穴之处,真正做到本节知识的升华。
6.总结反馈,应用提高。
首先,总结反馈。让学生言简意赅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的收获,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老师也可以用知识结构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应用提高。主要是组织限时限量的检测,及时有效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组织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测评,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就检测的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书面检测;甚至还可以把学生整理听课笔记作为检测形式。就检测的内容而言,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最终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三案六步”的教学模式的依据
第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90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独特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提供了自主的平台。
第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去感受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并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五、实施“三案六步”教学法的反思:
第一、要更换思想,忌讳走过场。
哲学上有这么一句话:有什么价值判断就有什么价值选择。你从思想上没有“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理念,认为“五步”教学法有问题不行,那你在行动上就会拒绝“五步”教学法的实施。
第二、要灵活运用,忌生搬硬套。
是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六步”教学?我们一定要抓住: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中是学生在学习,而不是教师在学习,一定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要坚决反对教师满堂讲、满堂灌以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需要来安排。
第三、要贴近学生,忌高高在上。
知道自己学生哪些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合作探讨、哪些知识一定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等等,组织教学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四、要持之以恒,忌三心二意。
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
结束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事实证明,教学模式的创新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进程中,我们仍将不断奋勇前行,在改革的浪潮中创造出更新的业绩。
第五篇: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实验稿)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