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国外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战略与理念透析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17-111923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7 17:51: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外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战略与理念透析

国外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战略与理念透析

余厚洪

论探讨国外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战略与理念透析

起源于20世纪中口r的“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半现行文件管理机构,被誉为“现代最富有生命力的新型档案机构”.如今,在电子文件数量激增的形势下,顺应电子文件保管、利H拍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电子文件中心”,是文件中心向电子领域的推进。本文试以美、澳、英、德、加等国为例来谈谈国外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战略与理念。

一、国外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战略

1.美国:信息技术驱动多元化战略

1988年,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署(NARA)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电子文件中心。该中心是NARA六个主要办公室之一——华盛顿D-C文件服务部的一部分,内设档案服务分部与技术服务分部,前者负责电子文件的鉴定、登录、保存、加工及参考服务工作等,后者则从技术上辅助电子文件中心的工作:,馆藏电子文件来源于美国国会、法院、总统行政办公室、各种总统会}义以及近100个局及行政分支机构的部门,内容涵盖政府的表态和农业、人口、教育、环境、经济、军队、科技、健康、社会服务、同际事务等方面。

文件中心工作人员要对电子文件开展存贮、检索、保密、鉴定、保护、迁移等一系列工作:①信息存取。除存取9-磁道的磁带机或3480-类卡式磁带机巾的电子文件外,中心保管的大多数电子文件都不必依靠专用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处理。②信息复制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方法拷贝电子中心的文件,并可用不同密度复制,但不包括对有关文件编制的复制,同时区分不同情况收费。文件的转存、复制都在电子媒体上进行,中心没有惯例摘录、制表或按格式打印输H{.③信息定购。预订者在写明预订输入标准后,可使用电子文件中心E-mail(****)要求预订,还可在电子文件中心建立一个存款账户以便支付费用。

在建设电子文件中心的同时,美国于1998年提出了ERA(ElectronicRecordsArchives)方案,拟将信息技术领域里的“面向对象”方法引入到档案管理领域,建立一个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可以跟踪并使用文件的实用自动化系统。这是美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和对策实现的具体手段,具有保证计算机生成的文件在未来仍然保存并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基本证据需要,在保证文件真实性的同时能够长久保存,在满足保护隐私和敏感信息的同时保证公众的利用等功能。可见,美国特别注重技术影响分析,重点强调通过建立满足文件功能要求的文件管理系统来实现电子文件的集中保管,以此来实施电子政务信息技术驱动多元化战略。由于具有既遵循文件运动规律又不乏实践创新、既追求规模效益又重视服务质量等特征,美国电子文件中心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

2.澳大利亚:业务分析法驱动多元化战略

澳大利亚档案工作者从“文件”最本质的特征——凭证作用来考虑文件的存在②,因此,电子文件中心要求文件形成部门在移交电子文件时提供有关数据与背景信息。

澳大利亚突出业务分析方法论,强调从好的业务治理出发,在接收电子文件时作“全面检查”:①确认所有需要移交的电子文件和对应的文字材料是否移交齐全;②对照移交的原始文字材料检查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③对电子文件材料进行病毒或其他问题的检查;④将经过检查的电子文件存放于安全库区隔离观察4周,再用更新后的病毒检索系统对其进行检查,合格者转存至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

澳大利亚还非常重视文件格式的规范化处理。需保存的检查合格的电子文件要同时被转换成两种文件格式:一种保持原始状态,称为“原始记录版”;另一种是经过规范化处理后被国家档案馆长期保存的新的数据格式,称为“规范化格式版”.目前,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使用XENA(XMLElectronicNormalizingofArchives)系统来完成这一转换工作。格式转换完毕后,保管员还要使用“校验总和”(Checksum)软件反复核查,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核查无误后,两种格式的文件最终都将被复制成一种难以被磁化的录像光盘存入电子档案库中。

此外,澳大利亚还建立了政府机关与国家档案馆和责任权威机构的责任战略联盟,构筑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特点的文件管理框架,实施业务连续体与文件连续体“双连续体”集成电子文件管理策略。

3.英国:信息自由法驱动多元化战略

英国建立了具有战略指导作用的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框架,出台了具有示范作用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要求规范。这主要包括《现代政府白皮书》(1999)、《电子文件管理的电子政府政策框架》(202_)、《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202_)、《信息资产登记》(202_)等。③其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FunctionalRequirementsforElectronicRecordsManagementSystems)所列条款共420余条,远远超过DOD5015.2的160条、MoReq的390条。

另外,英国还制定了一整套电子文件管理对策及实施指南。如英国电子文件中心强调的元数据标准(e-CovernmentMetadataStandard),是英国国家档案馆和“电子专员办公室”(Officeofthee-Envoy)合作开发的支持文件管理元数据交换的XMLschema,能提高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之间、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英国规定接收的电子文件格式为postScript、TIFF、SGML、pDF和逗号界定文件格式,规定用CD-ROM和CDR等最安全的介质保存,还要求各部门在选定移交文件的格式和介质后制定一个详细的文件移交计划,对移交文件的步骤予以说明,以确保文件移交工作顺利完成。理论探讨

在英国,从上到下实施电子文件管理规划,从下到上实施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系统构建。英国不仅为部门和机构形成的电子文件的电子化保存与检索及其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政策框架,还为政府机构间电子文件的共享与交换提供通用元数据标准和互操作性标准及指南。这属于信息自由法

第二篇:对于农业科技状况与战略透析论文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状况看,明显存在不足的现象,经费的支持度偏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情况我国农业科研人力不足,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也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看,其绝对规模比较大,但是相对我国庞大的农业部门本身规模来说,呈现相对比较小的局面。科研人力投入相对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农业科研具有人力资源集约型的特点,农业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决定农业科研能力,从现代农业科研发展趋势对农业科研人员的要求看,具有几个显着性特点,农业科研人员的学历水平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因此正规性教育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获取知识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农业科研人员的学历水平直接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弱。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研究中需要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从现阶段看,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成果转化存在一定的弊端。农业科研、技术水平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之间存在分离的问题。这种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获取各种文化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速度会进一步的降低,农业科技传播和扩散的范围比较少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不属于同一个部门领导,因此二者没有建立起相互交流的机制,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顺畅,农业推广和农业科技之间的不衔接导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对整个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每年产生农业省部级可科研成果达到6000多项,但是其成果转化率仅达到30%。而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率转化达到60%,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成果转化率也都在60%左右。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其主要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性质认识不清,对市场只做了片面性了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受到短期效应影响,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长时间人们放弃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科技推广活动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协调,大幅度削减农业科技推广的事业经费,这样形成了所谓的断奶、脱钩政策。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危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对科技成果推广产生一定的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的扩散和传播在农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技术交流落空、技术指导失灵,导致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不到位,从根本上影响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农业科研管理体制自身存在问题,行政干预性较强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产生负面影响。农业科研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文件、会议、报表和指标等形式进行行政干预,农业科研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分为分配型运行和执行型运行,因此农业科研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附属物。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策略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强调政府服务职能,从根本上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从根本上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整体环境。在集约型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推动农业科技全面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从技术进步行为角度看,需要从农业技术选择的决策者向农户技能服务的方向转变,从根本上诱导农业技术选择。因此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技术信息服务水平,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服务。根据用户导向基本运行机制向农户型推广机制方向转变,建立以国家推广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其次需要提供风险保障服务,针对新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建立保险业务,如果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受到一定损失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服务机制,针对技术选择问题需要投入各种要素,政府必须进行监督服务,从根本上减轻中间商对农户的盘剥,从而达到降低农户交易成本的根本目的。增加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科研发展的后劲。现阶段需要明确政府在农业科研投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按照法律的模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的比例,政府应该成为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从宏观上对农业科研活动进行组织协调。从而达到保证和维持农业科研活动达到最优选择的根本目的。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筹集机制关系到农业科研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的经费筹集机制,从而达到丰富农业科研资金来源的根本目的。所以单一化的政府农业科研投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根本性要求,所以需要开展其他模式的筹资渠道来弥补政府筹资的不足,当前需要制定有利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从而鼓励企业对我国现代农业科研活动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基地、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这才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略。农业科研基金的管理体制建设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策略,需要对农业科研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建立规范的农业资金归口政策。健全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策略,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第三篇:公务员面试技巧:面试理念与精髓透析

掌握公务员面试技巧是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邃的分析力,同时考察了考生临场随机应变的答题能力。因此,在开始学习之前,有必要对面试学习的有关事项进行强调,帮助考生屡清思路,拓宽眼界。首先,面试学习是理念学习,是思想改造,一定要从内心深处发生改变。面试考官最关注的是政治思想素质,通俗地说就是人品问题或个人修养问题。中国人自古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基础,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方能从小家到大家。因此,面试学习应从自我修养开始,从主观思想改造开始,需要“在灵魂深处发生革命”,我们必须以“高尚”为标准,认真审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所谓的应试技巧、应试模板、解题套路,都不过是点缀而已。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进行面试学习。面试的考察要素非常特殊,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口头表达能力及沟通方式,面试的一切内容都基于口头表达,所以这是根本;二是思维能力及方式,强调逻辑性,外化为条理性,这是精血脉络;三是政治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等,这是无冕之王;四是与公务员有关的理论知识,这是基础,可以说是唯一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在文科类知识的学习中,听课――记笔记――背诵记忆是最常见的学习方法,但不适合面试学习。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相信凭大家的理论功底应对两分钟一道的面试题是没问题的,我们要提高的,更多是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还有沟通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方法,以听课――理解――模仿――强化训练的方式来学习。请大家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关注每一个细节并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薄弱环节,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强化或改进。

第三,要把握好学习的自然规律,并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意境。高境界才会有高眼界、深思想。人生有三重境界,一开始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再高一层境界时就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后来层次更深时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读书有三重境界,“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已,修身、正已,培养人格、道德和情操;为人,为黎民百姓而读。学习也有三重境界,王国维的经典:“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这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几多三重境界,皆反映了人的思想认识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更反映了读书、做学问、做人三位一体的中华优良传统。面试也是如此,要学理论知识,更要学做人,靠才华吸引考官,靠做人折服考官。

第四,要以实践为学习出发点,经世致用为学习目的。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实用的才好,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得到考官肯定的就是硬道理。一切从实战中来,一切到实战中去。

第五,细节决定成败,必须高度关注细节。理论上讲,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问题,量变超过了度就会变成质变。正面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前人有太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有太多的教训,需要我们吸取。解决细节问题需要加强研究,既要研究过去的考题,也要研究可能出现的新考法;既要研究自己,也要研究考官,甚至要研究对手;既要研究心理,也要研究礼仪,怎么走,怎么坐,丝毫不能马虎。总之,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细节而遗憾终生。

希望上述内容能让大家从思想深处到行为表现实现全面升华,为一生的成长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血液透析中心建设的建议

透析中心建设的初步建议稿

申报条件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

(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 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

(二)、新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向区县级或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该 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由区县级或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 入。

(三)、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

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

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

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

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1)候诊室

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患者 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2)更衣室

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治疗室。

(3)接诊区

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 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4)透析治疗室

1、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附件1),并保 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 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 水接口。

3、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 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

(5)透析准备室(治疗室)

1、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

2、用于配制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肝素盐水、鱼精蛋白等。

3、用于储存备用的消毒物品(缝合包、静脉切开包、置管及透析相关物品等)等。

(6)专用手术室

是否设置专用手术室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

1、手术室管理同医院常规手术室。

2、达到医院常规手术室要求,可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和移植血管搭桥造瘘术。

3、达不到医院常规手术室要求,仅能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拔管、换药和拆线等操作。

(7)水处理间

1、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1.5 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 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

2、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 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

3、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

(8)库房

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耗材应该在库房存放,库房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

(9)污物处理室

污物处理室用来暂时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品,需分开存放,按相关部门要求分别处理。

(10)医务人员办公及生活用房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办公室、用餐室、卫生间、值班室等)。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规程

为了加强透析室的管理,各透析室(中心)应遵循本管理规程。也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位 具体情况,制定更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医疗制度、护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消毒隔 离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水处理间制度、库房制度、透析液配制室制度、复用室制度、设备 维护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制度等。

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资格

血液净化室(中心)必须配备具有资质的医生、护士。透析室工作人员应通过专业培训达到 从事血液透析的相关条件方可上岗。

(一)医生

1、血液净化室(中心)应由肾脏病专业的主治医生及以上的人员负责,具有血液净化从业 资质的医师从事血液净化室(中心)的日常医疗工作。

2、长期血管通路的建立手术必须由二级及以上医院、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进行。

(二)护士

1、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当配备具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的护士长(或护士组长)和护士。护士配备应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及透析布局等合理安排,每个护士最多同时负责5~6 台透析机的操作及观察。

2、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执行透析医嘱,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 护理、操作,透析中定期巡视患者,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做好透析记录。

(三)工程技术人员 1、20 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至少配备专职工程技术人员1名。20 台以下 透析机的中心,可由所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兼任。

2、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3、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净化室(中心)主 要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并负责其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转,负责执行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监测,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的要求,负责所有设备运行情况的登记。

血液净化中心设计

一、合理布局:(前提:独立治疗单元)

分区:主要是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阳性透析区)。

清洁区:水处理中心、配液间、医护办公室、库房、医护更衣室、生活区

半污染区:治疗准备室、复用间

污染区:透析治疗室、污物间、复用间、候诊室

(接诊区、手术室、独立卫生间、更衣室)

二、血液净化中心需经过上级部门评审验收。所以透析室设计图必须由专业人员出具。

施工方依据平面图设计施工方案。

例图

每个透析单元占地2*2平方米

功能齐全:水处理间、库房、配液间、医护办公区、档案室、准备间、更衣间、透析治疗室通道:工作人员、病员和 物品通道水处理:地面承重极为重要,水路的布局合理。

设计的扩展性

三、透析室的发展非常快,设计要考虑到规模扩大后的需要。

玻璃隔断的采用增加了整体的空间感、又便于医护人员工作

中央供液中心的选用

水处理中心

四、改动的最小化(避免对建筑安全性的破坏)

五、电路方面

双路电力供应

三相铜线电缆(水机、透析机、空调)

透析机为三眼16A插座

电路负荷

水处理机功率:三相五线

10KW/台

费森透析机功率:1.8KW/台

六、水路

稳定的水源(水箱、直供)

供水水温10-30、供水压力0.2-0.4MPa、供水流量不 小于10T/H,供水管径不小于1.5 寸,内丝接口,入口处安装压力表。排水管路设计通畅,不逆流、无死角和死循环,水处理 间排水管内径大于75MM。透析间、复用间、水处理间有地漏。复用间、水处理中心有防水 处理。医护办公区和透析间设置洗手台。

透析机进排水图

进排水详图

RO水路分支末端

七、其他

血液净化中心人性化的装修风格,透析治疗室使用防酸材料,透析单元之间的密闭和通 透性平衡。

复用机安装准备要求:

a、制作一个复用机安装平台:要求牢固、水平、易于清洁:为防止被消毒液腐蚀,建议平台台面选用耐腐蚀材质:平台平面面积需大于55cm*80cm,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b、进水:进水压力0.15~0.35MPa:预留出1个4分(G1/2)内丝或外丝接口,以便于与复 用机连接:水源进水口与复用机台面距离<1.2m。

c、排水:下水道的排水高度不能超过复用机,保证下水道的通畅,下水口距安装平台<1.0m。

d、电源:配备220V、10A三孔插座一个,位于台面上方,高于台面60cm。

e、准备一个10L左右塑料桶,用于盛装消毒液。

水路管道要求

管路材料:不锈钢管、PPR、UPVC(纯水级)

排水管:管径不低于2.5、高度不超1M、无死角滞留

进水管避免水停滞,缩短水循环周期,流速大于 0.4米/秒。尽量减小管道长度、减少转弯,全循环,避免分支

透析机连接管:10*16MM强化PVC软管。带一个3/4“螺帽

确定整体色调、风格

整个透析室的色调

单个透析区不能超过12个透析单元

光线充足、通风顺畅

重症治疗室

透析单元水、电路墙面

接诊区

复用间

更衣间

水处理施设备施工准备要求:

排水要求:

房间设有排水地漏、铺设排水管,排水管内径≥75MM,排水口设置在预 处理、主机及其它储水设备的后方。地面除有防水层外,应作不积水处理。有条件情况下,按设备尺寸制作设备台、铺设排水管道更佳。设备台高100-150MM.房间要求:

所有设备后部距离墙面至少500MM工作通道�所有设备一侧留有至少 400MM空间,所有设备前端留有足够的安装、操作、和维护空间,主配电箱尽量安装在主 机后距地面1500MM处,预处理单元需要配备三个单相带接地插座,安装在预处理后墙、稍高于多路阀(控制头)处。

品牌分析

1、日机装DBB—26型及日机装DBG—02型血液透析机。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 普遍的透析机。

2、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是世界上研制人工肾方面最大的医疗产品制造商之一的 德国贝朗集团生产,该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数据显 示为独特的彩色触摸屏控制、图式化显示,所有参数显示在一个屏幕上,信息量 大。做到了真正的人机对话。整个屏幕上能显示所有的治疗参数、报警原因、报 警部位、如何处理,并能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医生能随时了解到病 人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肾功衰竭、中毒等病人血液透析治疗。

3、德国费森透析机:满足各类晚期肾衰病人血透治疗及新的技术指标的需要。

(1)、醋酸盐或碳酸盐供液系统可使用碳酸盐干粉,也可连接到中心供液系统。

(2)、整套透析液供液系统都是为高效透析而设计。(3)、可提供超纯度 透析液。(4)、可使用双针连接或单针连接,满足不同血流量的需求。(5)、可进行常规的或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滤过。(6)、在透析过程中,可进 行不同的钠离子曲线和超滤曲线透析。(7)、可选择使用不同的监控系统自 动监测及记录血压、脉搏、控制血温及血容量的变化,以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并及 时告知血流短路情况的出现。(8)、随机配备的电池可使机器在停电情况下 继续运行。

4、金宝血液透析机作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血透机:其质量、技术、售后服务是 无与伦比的。在全国各大医院血透中心占据主要位置。瑞典金宝肾也是目前世界 上唯一专业做肾科产品的厂家。其研发的透析器(14L、6LR、8LR、14S、17S、17R)膜材料突破了传统的合成纤维素膜、聚砜膜。而是聚砜、聚胺、聚乙烯的 三种混合结构,大大提高了透析器的生物相溶性、通透性、降低了一些微炎症的 产生。保证了病人的透析品质。6LR、8LR、17R经国家认证可复用透析器。

5、日本尼普洛血液净化设备:可做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床旁血液过滤,治疗 急慢性尿毒症、抢救各类药物中毒效果好,居全市医疗水平前列。用血液净化技 术抢救各类药物中毒,填补了市内空白。

6、美国百特透析机 :血液透析是把血液有规律地引出体外。通过“洗涤”作用,消除体内潴留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 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毒蛇咬伤、鼠药中 毒等多种内外科疾病。具有功能先进、样式灵巧、使用安全、病人舒适等功能。该透析仪屏幕宽大,能详尽地操作指引,背景颜色独特,为临床操作提供了丰富 的信息和可靠的认知度。

人员配置

一、腹透

(一)腹透中心医生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中医内科专业。

2、具有三年以上肾脏专业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

3、受过腹膜透析知识的系统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腹透植管或拔管医生

必须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由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具有相应培训资格认证的医师进行。

(三)腹透中心护士

1、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2、有1 年以上肾脏专业相关护理经验。

3、受过腹膜透析知识的系统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资格

(一)医生

1、血液净化室(中心)应由肾脏病专业的主治医生及以上的人员负责,具有血液净化从业 资质的医师从事血液净化室(中心)的日常医疗工作。

2、长期血管通路的建立手术必须由二级及以上医院、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进行。

(二)护士

1、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当配备具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的护士长(或护士组长)和护士。护士配备应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及透析布局等合理安排,每个护士最多同时负责5~6 台透析机的操作及观察。

2、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执行透析医嘱)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 护理、操作:透析中定期巡视患者,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做好透析记录。

(三)工程技术人员 1、20 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至少配备专职工程技术人员1名。20 台以下 透析机的中心,可由所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兼任。

2、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3、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净化室(中心)主

要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并负责其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转,负责执行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监测,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的要求,负责所有设备运行情况的登记。

科室相关规定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规程

为了加强透析室的管理各透析室(中心)应遵循本管理规程,也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位 具体情况,制定更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医疗制度、护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消毒隔 离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水处理间制度、库房制度、透析液配制室制度、复用室制度、设备 维护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制度等。

(一)透析病历登记及管理

透析病历管理必须符合卫生部批准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透析登记管理要求。必 须配备电脑及上网条件。透析病历由医疗机构按相关要求统一保存。

(二)透析器复用的管理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委托中 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乙肝和丙肝病毒、HIV 和梅毒感染 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

(三)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

1、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 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

2、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3、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 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

4、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如5%的家庭漂白剂按1:100 稀释)消毒。

5、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 人员相对固定。

6、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sAg、HBsAb 及HBcAb 均阴性的患者建议给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HBV 抗原阳性患 者应进一步行HBV-D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 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每6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 感染指标。

7、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 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8、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 为废品处理。

9、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规章制度。

10、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11、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具体处理方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2_ 年11月颁布的新版《消 毒技术规范》。

第五篇: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202_-01-15 09:28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办公自动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的管理。其他种类的电子文件的管理可参照本标准。2 引用标准(略)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s

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

3.2 电子档案 Electronic Archives

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

3.3 逻辑归档 Logical Fil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4 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

指把计算机及其网络中的电子文件集中传输至独立的或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总则

4.1 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 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4.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4.4 档案部门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归档要求,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4.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时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4.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7 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本或图形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等拷贝件的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或缩微品一并归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5.1 收集范围

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为有可能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除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包括相关的支持软件和数据等。

5.2 收集积累要求

5.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

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的,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5.2.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应在彼此间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5.2.3 在“无纸化”办公或事务处理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保留。

5.2.4 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

5.2.5 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收集时应转换成统一格式,如无法转换,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5.2.6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

5.2.7 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像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

5.2.8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属性标识、参数和非通用格式的相关软件。

5.2.9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保证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5.2.10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同时收集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则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5.2.11 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与电子文件处理有关的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5.3 收集、积累方法

5.3.1 及时接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5.3.2 每份电子文件均需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见附录A

5.3.3 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5.3.4 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电子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5.3.5 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

5.3.6 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文本文件;I—图像文件:G一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一声音文件;M一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6 电子文件的整理

6.1 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

6.2 电子文件应填写电子文件登记表,参照《档案著录规则》著录,并制成机读目录。

6.3 归档电子文件应以盘为单位填写登记表首页,以份为单位填写续页,见附录B。电子文件的归档

应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信息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上。

7.1 归档范围

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参照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包括相应的支持软件和相关数据。

7.2 归档时间

逻辑归档可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按照纸质文件的规定定期完成。

7.3 检测

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

7.4 归档前的鉴定

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国家关于文件鉴定的有关规定执行,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识。

7.4.1 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

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7.4.2 保管期限的划分

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7.5 归档要求

7.5.1 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按照归档鉴定标识进行,将管理权从网络上移交档案部门。其归档工作,除存储格式和位置不变外,其它均应参照国家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

7.5.2 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存,一套供查阅使用。第三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

7.5.3 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硬磁盘、可擦写光盘等。禁用软磁盘作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7.5.4 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写档号、题名、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等。电子文件的载体应设置成禁写操作的状态。

7.5.5 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7.5.6 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类型载体上,如果采用专用软件,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7.5.7 原电子文件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在其形成部门保留时间至少1年。

7.5.8 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电子档案的移交与保管

电子文件归档后按有关规定移交至档案馆等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集中保管。

8.1 检验

8.1.1 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满足对电子文件进行读取处理的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

8.1.2 检验项目

8.1.2.1 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

8.1.2.2 有无病毒。

8.1.2.3 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审核手续。

8.1.2.4 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8.1.3 将检验结果填入电子档案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C。检验不合格的,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8.2 移交手续

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应填写电子档案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C,并签字盖章。登记表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8.3 保管要求

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8.3.1 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

8.3.2 环境温度选定范围:17℃-2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

8.3.3 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体隔离。

8.4 有效性保证

8.4.1 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与电子文件读取处理有关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8.4.2 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8.4.3 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8.4.4 定期检验结果应填入 电子档案管理登记表,见附录D。

8.5 利用

8.5.1 电子档案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人员不得擅自复制电子文件。

8.5.2 利用时使用拷贝件。

8.5.3 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对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档案,采用联网的方式利用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要有稳妥的安全保密措施。

8.5.4 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8.6 电子档案的鉴定销毁

8.6.1 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参照国家关于档案鉴定销毁的有关规定执行。

8.6.2 电子档案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8.6.3 非保密电子档案可进行逻辑删除。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的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8.7 统计

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对电子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

国外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战略与理念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