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XX县全力开创大文化新局面[小编推荐]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17-111922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7 17:46: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XX县全力开创大文化新局面[小编推荐]

XX县委县政府新领导班子

加快步伐 加大力度 求真务实 全面打造大文化新格局

激情七月,XX县委、县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心,也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火辣辣的,率领着全县人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迈开了全面打造大文化新格局的坚实步伐。

27日上午,宾馆会议室,规格空前的“XX县大文化座谈会”正在激情召开。新任县委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县宣传、教育、文化战线,以及重要企业和群众团体的文化精英,以前所未有的欢快 心情,围绕如何打造XX大文化新格局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畅谈各自的观点、建议。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教育文化局局长的胡连生同志心潮澎湃地说:“近30年了,县里没有召开过这种规格这种形式的文化会议,可见当今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是何等的重视。我们要以建设开放、生态、和谐、平安、小康XX的总体目标为大文化建设的总导向,开创我县大文化的新格局。”

是的,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没有文化的经济也是缺乏活力的经济。

鉴于此,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加快步伐、加大力度、求真务实,全面加强大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力打造大文化格局的工程,正在全县展开。

一、抓龙头,塑龙身,打造新格局

如今,全县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基础、以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大文化格局。县委将原来是股级机构的县文化馆晋升为副科级机构,选派了一名年青有学历,想干事、会干事的,原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到文化馆任馆长,选调一名剧团的主要女演员到文化馆任文艺辅导员,并增加了文化事业费,这样三管齐下,目的就是要他们发挥好大文化的龙头作用。

与此同时,每个乡(镇)恢复了文化站,80%的村建起文化室,每个行政村选定了5户以上文化中心户。还创建了农民业余剧团、民间木偶戏团、农民乐队、农民棋社、书法协会、龙灯队、龙船队、红白喜事唢呐队等“农”字号的文化队伍200多支,参加农民5000多人。

二、抓硬件,打基础,创建主阵地

各项文化设施,是构成大文化的硬件,是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县委、县政府确定:今年重点要办好的实事之一,就是建好被拆8年之久的县图书馆;全面翻新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XX剧院;移建XX一中,同时在新一中附近建一座达省级标准的青少年宫;投资200万元,全面修葺文武坝革命旧居旧址群,扮靓红色旅游景点;在乡(镇),改建或扩建20处乡(镇)文化站,和200 处村文化活动室;在全县,创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数字电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公益文化阵地、政务网对接;用2年时间,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重点申报一批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列为保护对象。

三、抓活动,争巿场,活跃大文化

“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XX县正在按这样的要求在全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县城文化广场,每逢周六晚上,不是放电影,就是剧团演戏。天刚擦黑,这里是人山人海。一名年过7旬的老者由衷地赞叹说:“多少年没看露天电影了,老百姓不花一分钱,又能看到电影,又能看到戏剧,大家又有了消遣的好地方。”

在乡(镇)墟场,县剧团顶着烈日,每月演出一场形式多样的节目。每场演出时,近千名观众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剧团自编自演的、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节目,欢声笑语不时从人群中飞出……

在村文化室,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三三两两,不约而至,看书的、看报的、下棋的、打牌的、听故事的、看电视节目的,各得其乐,无不尽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先进文化犹如新鲜血液,流入了XX百姓的心田,生发出健康文明的理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老区XX,永远“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篇:禹村镇全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禹村镇全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202_年以来,禹村镇党委政府自我加压、完善制度、借力发展、为商服务,全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截至今年8月底,禹村镇招商引资工作整体呈现出“招商方向更加明确,招商方式更加务实,大项目招商更加突出”的三个特点,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投资2600万元的禹翔制造有限公司环评已办理完毕,投资5亿元的昊泰化工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将在泰山登山节上签约。

一是强化领导抓招商。该镇成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任指挥,镇长、分工负责同志任副指挥,其他各部门各司其职。8月10日至16日,镇长朱文静同志、人大主席李本文同志亲赴青岛、黄岛、泰州、上海、南京等地招商洽谈,与青岛世纪齐鲁工贸有限公司、上海阳初化工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全镇已形成上下齐抓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二是完善制度保招商。该镇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制度保障,制定信息采集制度、联系在谈项目制度、联系在外老乡亲朋制度、强化督查制度,动员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三是通过活动促招商。该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把招商引资任务具体分解到各管区、各村、全镇各部门每位成员,并成立信息、洽谈、服务、宣传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信息汇总上报、项目洽谈、项目规划、项目宣传等工作,确保项目到人、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群策群力、奋发进取,把禹村镇招商引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四是优化环境引客商。该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镇区“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维护稳定工作力度,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第三篇:超前谋划 全力开创移民工作新局面

超前谋划 全力开创移民工作新局面

202_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这是国务院首次出台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对贵州发展的最大支持,也是对六盘水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最大支持。国发2号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把贵州的发展放在全国的视野进行审视,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文件科学分析贵州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既让我们正视不足,也让我们看到希望、发现自身优势、增强信心。

一、几点感受

(一)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五个战略定位也就是五个发展方向,非常切合贵州,也符合六盘水的情况,我市煤炭资源丰富,预测量深202_米以内总储量为768.73亿吨,煤种齐全,完全具备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实现优势资源转化,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扶贫开发攻坚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我们争取扶贫攻坚项目和投资的优势。在文化旅游开发方面我们刚起步,说明我们的增长空间很大,我们有南北盘江壮丽奇观的峡谷风光,有姿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情,有得天独厚的“凉都六盘水”的气候资源和品牌等,都为我们的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也就是对下游地区和各大城市的有力支持,受益的地区在返辅上游地区时我们也借此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支持,加强与下游地区的对接找到互助的项目大有希望。我们是民族地区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的前提下又有很多项目和机会。

(二)在发展目标上国发2号文件为我们详细规划了202_年要达到什么目标,202_年要达到什么目标,各项指标都十分符合我市实际,内容详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目标。在空间布局提出要积极推动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每个产业都有相关政策支撑,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三)想要富先修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发2号文件提出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继续实施铁路电气化改造,建设和改造贵阳、六盘水、毕节、安顺等一批铁路枢纽,形成布局完善、功能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扩大国省道路网覆盖范围,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标准公路。到202_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加快重点城镇、重点工矿区与高速公路的快速联络线和专用公路建设。

(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战略物质,同时也是生命之源,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目前,全市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有17个,其中已建8个:光照水电站、清底河水库、盘南响水水库、玉舍水库、云贵响水电站、金狮子(二级)水电站和阿珠电站;在建10个:黔中水利、旧院水库、万家口子电站、白河沟水库、鱼洞坝水库、善泥坡电站、毛家河电站、泥猪河电站、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双桥水库;涉及三岔河、北盘江、南盘江干流水系。总库容34.18亿m3,防洪库容20.6亿m3,水库总面积82.72km2,总装机容量1374MW,年总发电量36.21亿km/h,灌溉总面积1万亩,防洪保护总面积2.3万亩,年总供水量710万m3,工程总投资96.98亿元。水库淹没涉及41个乡镇122个村,产生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25632人,其中享受后期扶持政策的移民人口11189人。国发2号文件提出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五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都蕴藏着丰富的项目和机遇。这些项目有指标、有政策、有资金,加快实施将为我们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可持续的条件。

(五)在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建议由政府来投资建设管理,为社会提供基础条件和社会服务的公共产品,经济发展在宏观政策引导下由市场的运作,市场有逐利的本性,只要有利可图就有发展的可能。

二、干字当头 敢字为先 拼字求胜

(一)六枝电厂被写进国发〔202_〕2号十年之久的等待即将变成现实,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热电联产机组,支持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大用户直供电。积极推动煤电联营。加强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城钢厂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在资源富集区推进煤炭深加工,建设六盘水煤制烯烃等项目。优化发展高载能行业。鼓励发展非金属精细化工,优化发展传统建材,积极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努力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黔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每一句每一条都是真金白银,都有待我们去抓落实,有待我们去实现。

(二)支持六盘水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粉煤灰、磷硫石膏、煤矸石、尾矿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深入推进“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六盘水物流节点城市,加强黔中城市群与六盘水等城市的联系,促进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实施六盘水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六枝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城际轨道项目。鼓励与东中部及周边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比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予以指导和服务。支持贵州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观念、新定位、新设想都说在我们心坎上,让人兴奋、让人热血沸腾。

(三)支持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创建活动。建设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这些政策和产业导向都像是为六盘水量身定做的一样,每一项政策和项目的落实都会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四)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是一项社会管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发2号文件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都为我们搞好新形势下移民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政策依据。我们将在实践工作中以国发2号文件为指导,努力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五)文件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做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跨省区转移接续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体、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我们认为这是社会进步文明的重大特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这些保障体系和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社会特殊困难人群——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好转。

(六)全市“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中型水库18座(六枝的有懒龙河水库、赵家院水库、阿雨水库、纳革水库、小田坝水库、箐泥塘水库6座;盘县的有卡河水库、西得泥水库、石桥水库、迤车水库、清水河水库、雨夺箐水库6座;水城县有观音岩水库、赵家河水库、雨湾水库、万营水库、彭家桥水库、大滩子水库等6座)、小

(一)型水库20座、小

(二)水库30座,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人数将超过5万人,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极大缓解我市工程性缺水的被动局面,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水利建设面临新的机遇,移民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在移民工作管理上我们将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振干部作风,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审批事项,减政放权,重心下移,积极开展“移民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

三、其势已成 其时已至

(一)国发2号文件在财税政策上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加大对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支持力度。还将适当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促进贵州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在金融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对贵州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产业政策上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贵州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准入限制。在土地政策上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不突破规划约束性指标的前提下,支持贵州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管控、动态评估与适时修改机制。在人才政策上支持贵州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贵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中央财政按规定给予补助。在对口支援政策上鼓励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地区,确定“一对一”结对关系和主要任务,制定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撑,六盘水人已卯足了劲,六盘水腾飞指日可待。

(二)六盘水目前具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省委省政府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已确定,新一届市委顺应历史、顺应潮流、顺应民心,审时度势,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到202_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2_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在前五年基础上“翻两番”以上;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行列;努力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和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六盘水,把六盘水建设成为贵州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先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谐社会模范区。目标已定,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局将团结全市移民局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只争朝夕、攻坚克难、永不懈怠,超前谋划,全力开创新局面,确保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宏伟目标实现。

(三)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六盘水人求发展盼发展的能量已经蓄势待发,六盘水跨越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六盘水跨越发展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机不可失时不待我,我们将以无比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这场“增比进位”的热潮中,献出自己能力和智慧,为实现六盘水的大发展、大转型、大跨越而努力奋斗!六盘水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何枢

第四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中宣部等四部门负责人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新闻发布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硕果累累、亮点频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2月28日,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门负责人在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十一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介绍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举措,并就各界关心的问题做出解答。

“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期”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其中,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十一五”时期,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核销事业编制172000多名,中央直属单位就核销了近20000名,全国共注销事业单位4300多个。改革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不断深化。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此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十来个省市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84%的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组建了综合执法机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设立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管理机构,管人、管事、管资产有机统一,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一是政府投入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2_年文化方面支出685亿元,202_年达到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二是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时期建成各级服务点83万个,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期间从无到有,建成近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在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明显改善。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有1743家已向社会免费开放。202_年到202_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免费开放专项资金52亿元。到202_年底,将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四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和社会化、多元化。

第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是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2_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万亿元。二是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我国电影产量由202_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2_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电影票房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影视动画产量从202_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2_年的22万分钟,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三是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202_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总额超过35亿元人民币。图书版权输出引进比从202_年1:7.2缩小至202_年的1:3。去年的深圳文博会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是5年前第一届的3倍。四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专项政策,推动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202_年,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76亿元,中央和各地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52亿元。到目前为止,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资金总规模达到185亿元。26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市,仅去年就实现融资额104亿元。

孙志军说,文化体制改革进展平稳,推进有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二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三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把维护职工权益摆在突出位置,妥善解决社会保障衔接、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成效日益明显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近年来,文化部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改革成效也日益明显。

一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到202_年底,全国有461家国有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并组建了46家演艺集团公司。转为企业的国有院团中,除了歌舞、杂技之外,还有许多是话剧、地方戏曲和交响乐等院团。

二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国各地的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事业单位,都先后实行了人事、分配、社保等方面的改革,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绩效考核评价的机制,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改善、运营成本逐步下降。同时,创新了投入方式,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另外,一些地方还探索了流动博物馆、自助图书馆等新模式,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三是文化部机关和直属单位改革不断推进。机关精简办事程序、增加服务内容,下放审批权限;六家直属事业单位实行了转企改制,组建了各类文化集团公司,同时还有五家文化部系统的出版社,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工作,预计今年内可以完成。

四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市完成了综合执法的改革任务,其余省市的大部分地级市和区县也都组建了综合执法机构,从而使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执法效率显著提升、执法成本大幅下降,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按中央要求,这项改革任务将在今年内全面完成。

“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

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过去的5年,是广播影视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成效明显的5年。

电台电视台改革深入推进,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建立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创造性地开展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报道;推动网络新媒体发展,各级电台电视台开办了10家网络广播电视台和63个互联网视听网站;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明显加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1种语言对外播出,中央电视台初步建立覆盖全球的新闻采编播发网络,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超过1.6亿。

广播影视产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产业发展呈强劲态势。一是着力培育广播影视新型市场主体。全国有35家电影制片厂、7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电影院等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9家广播影视企业重组上市,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等一批影视、动漫产业基地已建成。二是影视产品创作生产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202_年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进入世界前三名。三是产业效益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2_年达到2238亿元。202_年的国内电影票房从202_年的20亿元增加到102亿。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扩大,仅202_年影视剧、动画片等出口就超过43亿元。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仅中央财政就分别为村村通、西新和农村电影放映三大惠民工程安排专项资金96亿元、110亿元和27亿元,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

广播影视数字化全面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明显加快。全国电台电视台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1亿,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8799万户,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达1350万户,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用户近1000万户。手机电视、网络电视、IP电视正在成为人民群众收看电视的新途径。

“十二五”新闻出版业发展目标确定:实现总产出2.94万亿元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介绍,“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时期。与“十五”时期末相比,全行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都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202_年增加值占到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多。5年累计生产图书135.8万种、338亿册,是“十五”时期的2倍。到“十一五”时期末,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报刊发行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书和期刊等出版物已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从202_年的7.2:1转变为202_年的3:1。

经过改革,到目前,全国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完成转企改制;581家图书出版单位中,除少数拟保留公益性出版单位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和高校出版社都已转企改制;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在此基础上,组建了100多家报刊集团和出版传媒企业集团。与此同时,积极引导非公有资本包括外资有序进入政策许可的新闻出版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在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行业均占到了80%左右。特别是组织实施了打造精品力作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满足少数民族群众需求的民文出版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出版物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等惠民工程,其中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近40万家,惠及几亿农民群众。

“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各项任务、目标和措施,提出到“十二五”时期末实现总产出2.94万亿元。为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要着重抓好六件事,这就是指导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启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企业联合重组,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国有文化企业有序参与新闻出版活动,大力实施新闻出版系列惠民工程特别是抓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纯属误解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看法,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怎么看这种认识?

孙志军回答:首先需要指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涉及文化改革发展的任何文件和领导同志讲话中,从来就没有讲过“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我们科学地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十一五”时期,提出并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目标提前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显著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文化产业要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要降低准入门槛,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此外,文化体制改革还涉及到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等多个方面。

我国三网融合已有实质性推进

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有关广电总局推进三网融合情况的提问时,张海涛说,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国务院高度重视三网融合,专门成立了三网融合的协调小组,并且确定了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及12个试点城市。现在电信部门、广电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按照中央的部署推进这项工作。可以说,我们国家的三网融合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广电总局高度重视三网融合,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积极推动和认真地贯彻落实。去年以来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紧建设全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IPTV和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二是加快推进了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的改造以及下一代广电网的建设;三是积极筹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并与中央总平台实现对接,为开展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确保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走中国特色三网融合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国内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广电总局已审核批准594家。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国家有明确的审批标准和条件,只要符合标准和条件,都会得到广电总局的批准。

院团改革绝不是“甩包袱”

法制晚报记者问:现在有人说,“院团改革是想甩包袱”,您对此有何看法?

欧阳坚回答:国有院团转企改制的目的绝不是“甩包袱”,也不是“养得起、养不起”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要破除阻碍院团发展的那些体制机制障碍,改变以往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状况。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我们要在继续加大政府对国有院团扶持的前提下,通过事转企,使其成为现代的、规范的演艺企业。我们这样做有利于院团用市场的资源来获得发展,能够在市场竞争当中来增强它们内生的动力和活力,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当中不断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也就是说,要经过转企改制的改革,使这些院团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演艺产业当中的生力军和主导的力量。

下一步将积极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分期分批转企改制 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有关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情况的问题时,蒋建国说,对报刊出版单位进行改革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必须要做的。由于我们国家报刊的数量比较多,情况千差万别,这项改革成为一个难点、突出问题。对这个问题,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知难而进,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试点探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转制或登记为企业了。现在正在做的工作是抓紧研究制定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分期分批转企改制。在推动这些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同时,还要促进报刊资源实现重组、结构调整,并且还要关停并转一批不具备办报办刊条件的报刊出版单位,从而构建有利于报刊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广电总局将尽快对广播影视植入式广告作出规定

广电总局如何看待植入式广告?在加强植入式广告管理方面有何打算?在回答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时,张海涛说,植入式广告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植入式广告是从国外的电视媒体引入的一种广告模式,它对于拓展广播影视的广告模式、促进广播影视的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植入式广告在一些国家已经有了一些相对成功的范例,在我们国家的广播影视作品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的植入式广告尚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确实存在着植入数量过多,植入手法生硬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广大观众对影视作品和广播电视节目的欣赏。为此,广电总局正组织力量,研究分析广播影视植入式广告问题,将按照坚持中国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并重、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举的原则,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尽快对广播影视的植入式广告做出规范,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切实保障观众的权益,推动植入式广告健康有序发展。

力争到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

在回答北京电视台有关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时,欧阳坚说,下一步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总体的考虑是,除少数要按照程序审批需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之外,力争到明年上半年,其余的国有文艺院团将全面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通过这项改革,培育出更多的现代演艺企业,为繁荣我国的演艺产业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和体制保障。

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下一步将在四个方面加大政策和措施实施力度:一是要加大部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保证中央有关改革的配套政策能够确实得到贯彻和落实,同时根据新的情况研究制定新的改革政策和措施,为全国的院团改革提供更为有力、更为有效的政策保障。二是要筹集中央有关专项资金,对于转制和正在转制的院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改善装备、开拓市场等方面,以帮助这些转制院团更快、更好地发展。三是对转制的院团在贷款融资、争取上市和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和必要倾斜。四是在公益性演出、对外文化交流和演艺人才培养方面,将优先考虑和安排已经转制的国有院团。通过这些措施,就是要使转制的国有院团有保障、得实惠,真正实现早改革、早受益、早发展的目标要求。

四项举措坚决抵制低俗之风

凤凰卫视记者问:文化产业发展中可能会有一些良莠不齐的情况,对一些格调比较低下的文化产品有哪些管理措施?

孙志军回答:文化低俗现象,古今中外都有表现。在文化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低俗之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主流健康向上,但也确实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迎合低俗化的现象。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要在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我们将采取四个方面举措:

一是精心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并在宣传推广、政府购买、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评奖。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批评工作的意见,支持重要新闻媒体开办文化时评类栏目节目,开展健康的文艺评论活动。规范文艺评奖办法,不断提高评价的导向性、权威性和公信力。三是加强对文化企业的引导和管理。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明确企业负责人任职资格,推动文化企业自觉担当社会责任,服务人民群众。在推荐优秀企业、文化企业30强和文化企业上市等项工作中,将社会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日常监管机制,不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发展。

第五篇:健康教育典型发言材料全力开创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典型引领

精准发力

全力开创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202_年,市疾控中心在市卫计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提高群众参与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高点定位,精准发力,锐意创新,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打造了一批精品和典型。

一、靠上指导,健康促进示范创建卓有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市疾控中心大力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健康促进示范县(区)创建工作。自202_年莱城区申报创建全省健康促进区以来,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视,安排专人靠上指导,使莱城区创建工作有重点、有亮点、有创新、有突破,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省首批省级健康促进县(区)。二是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创建工作。按照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要求,紧紧抓住健康促进医院五大领域,加强组织业务培训与指导,明确创建目标,细化落实方案,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2_年8月,省考核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估和验收。我市申报的六家健康促进医院全部通过考核验收,市妇幼保健院被列为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观摩医院。三是其他示范创建工作。为不断完善健康服务设施和健康支持环境,市疾控中心

2钢城区以县(区)为单位获得全省第一名。四是“健康我嬴●赢在健康”有奖知识竞赛抢红包活动。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市卫计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健康我嬴●赢在健康”有奖知识竞赛抢红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快乐中获取健康教育知识,此次活动共建立满员普通红包群200余个,参与人数累计16000余人次,社会反响强烈。

四、创新形式,全民控烟工作树立典型

市疾控中心一直把控烟工作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创新思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民控烟氛围浓厚。一是开展“送烟=送危害”主题宣传赶年集宣传活动。借助年集人数众多的有力时机,市疾控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送烟=送危害”主题宣传赶年集活动。通过悬挂条幅、设立宣传站、咨询台、发放控烟宣传年画、控烟宣传手册等方式,倡导“送礼送健康”的理念。同时与莱芜电视台合作,在春节期间播放《送烟=送危害》公益广告。为开展好此次活动,中心印制“送烟=送危害”、“送礼不送烟 健康过新年”等内容的带有年味的宣传画10000余份,逐级分发各区、各经济园区,要求村村进行张贴。二是开展莱芜梆子唱控烟活动。与市“心连心”艺术团合作,以送戏下乡形式在社区和农村进行系列演出。此次活动是我市首次采用地方戏曲——莱芜梆子来宣传烟草的危害,传播控烟知识,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与传统宣传方式相比更能贴近群众生活,更能打动群众积极参与互动,也得到城乡居民的高度赞誉。莱芜梆子唱控烟得到了省健康教育所、中国新探健康研究中心的高度评价,并成为全国控烟工作典型。活动期间,市疾控中心还通过“嬴健康”公众平台向群众宣传戒烟相关知识,并支持扫码有礼,发放控烟核心信息等宣传资料202_余份。三是与教育局合作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新一代”签名活动。全市约有32所中小学校参与此活动,参与活动的师生总人数约为1.5万人,遍布城市乡村,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成为跨部门合作的典型案例。

虽然我们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能力建设、宣传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做的不够。今后,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把各项工作做的更细、更深、更全,推动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为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XX县全力开创大文化新局面[小编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