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2011年油茶产业自查报告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7-62331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8 02:50: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1年油茶产业自查报告

新建县2011年度油茶项目(农发经济林、油茶

低改)自查验收报告

根据江西省林业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油茶项目省级核查的通知》(赣林造字[2012]98号)文件要求,我县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2011年度油茶产业发展情况自查验收工作,现就自查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概况

油茶与橄榄、油棕和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也是我国第一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除了作为食用油之外,还能通过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医药和天然化妆品用油等产品,大大提高了油茶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油茶是一次性建设,长期受益的经济树种,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综合利用前景广和市场潜力大等特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橄榄油高出近2个百分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作为新建县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特色产业,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新建县委、县政府把油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县经济林发展支柱产业,并将油茶基地建设作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产业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为抓好建设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建设的质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项目作为当前调整 1

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建设标准,认真组织实施。

二、自查验收工作概况

我县自查验收工作由林业局分管领导带队,组织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林业工程技术人员,采取逐块小班用万分之一地形图核对实际实施面积完成情况,同时对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和苗木来源等各项因子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认真填写表格。为确保自查验收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肃性,实行“谁自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做到客观详实。

三、项目完成情况

㈠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通过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统计,我县今年油茶造林面积1800亩,涉及1个乡镇4个行政村,油茶造林5个小班,全部完成,成活率95%。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4000亩,涉及3个乡镇8个行政村,油茶造林14个小班,全部完成并符合要求。

2、工程管理指数。作业设计率、建档率、管护率、验收率均为100%。

3、苗木使用情况。我县2011年度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新造油茶林苗木,全部为省定点单位生产的高产油茶基地中采购的两年生嫁接的苗木或轻基质容器苗。据统计,全县共使用油茶苗木25万株,苗木质量基本符合建设要求。

㈡项目资金管理及投资完成情况

我县2011年度油茶产业示范林基地建设项目与2011年度底产油茶改造项目,依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订了资金管理细则,实行专帐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项目付款将实行报帐制。造林结束后,经林业部门验收凭合格面积、购苗凭证、施工协议等合法票据支付建设单位(或个人)补助标准款70%,余留30%作为造林成活率保证金,待当年秋季过伏后,苗木保存率达85%以上,拨付余款,否则,余款不予支付,建设单位(个人)必须在次年对项目造林进行补植,再决定支付余款。

油茶产业示范林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32万元,地方财政投资8万元,其它(经营主体)投资380万元。截止目前,我县项目建设资金实际到位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28.8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4万元(按项目进展情况拨付),实施主体自筹资金387.2万元。实际完成投资427.2万元,主要为中央投资和实施主体的投资完成情况。

低产油茶林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8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60万元其它(经营主体)投资20万元。截止目前,我县项目建设资金实际到位8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6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

四、主要经验做法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成立了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检查、督促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均成立相应组织,细化目标,责任到人,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油茶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2、规划科学、示范带动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与分散发展相结合,荒山种植与低产低效林改造相结合,低产茶园与油茶间种相结合,生态线建设与油茶基地建设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以短养长,统筹发展。要求每个乡镇都建立自己的示范点,来辐射带动全区油茶林基地建设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3、整合项目、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4、鼓励引导、创新机制

加强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引导,鼓励企业通过林地、林权流转,建立企业加基地的资源保障新机制。积极引导农村能人、经营大户适度规模发展,实现机制、规模效益的有机结合。建立油茶产业协会(合作社),充分发挥协会的联动和纽带作用,建立共赢机制,促进民间组织与生产经营者的有机结合,促进油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租地困难,制约了我县经营油茶的企业或造林公司发展油茶产业的规模,同时也使得我县年度建设任务难于完成。

2、由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经营者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六、推进项目实施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油茶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做强做大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对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林农经营油茶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大户)和林农以山场、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建设,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发展油茶产业。

2、加大油茶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油茶产业发展规模,以解决林农对油茶资金投入不足,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建立省、市、县油茶产业发展三级扶助政策,除项目扶助外,三级配套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

新建县林业局

二○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第二篇:油茶产业调查报告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关于我市油茶生产经营现状的调查报告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开展油茶生产发展状况专题调研的有关精神和省林业局的安排,近日我局组织了相关同志对有关乡镇油茶生产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由于时间仓促和一些资料难以收集,调查研究的深度受到限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油茶是经济林中的一个主要树种。据《辞海》:茶油,也叫“茶子油”。从油茶树种子(含油40%-60%)所得的不干性油,主要为油酸的甘油脂。多供食用,也作工业用油。油茶树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渣饼叫茶子饼,又叫茶枯饼,具有杀虫和杀菌作用。用以防治绿萍櫵实螺、萍丝虫、稻田蚂蟥及蚜虫等害虫,防治麦类锈病也有效果。对鱼类有毒性。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武当山麓,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山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70年代初,曾大面积开发种植过油茶,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亩产曾达到500斤,具体分布在六里坪、丁营、浪河、官山、盐池、白杨坪、土关垭、三官殿等乡镇,但由于当时油茶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技术含量不高,加上投入不足,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影响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大部分油茶被毁,导致目前仅存可采摘面积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六里坪、土关垭、三官殿等乡镇,而且树势颓废、产量极低。

据市林业部门调查,仅存的油茶经营模式大都以集体林场种植为主,林场经营者多数抱着不扬不弃的经营态度。采摘的少量茶籽质量不高,多数用于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为主,出油率达到20%左右,即100斤茶籽最多产油20斤,主要利用茶籽饼当肥料。2007年,全市共有油茶林面积2000多亩,属于油茶大年(丰产年),茶籽产量较高,可达到单产2500斤/亩。由于种植面积小,规模程度低,集中收购难,加工能力跟不上,油茶生产场主要是把大部分油茶籽按2.5元/斤的价格卖给附近的榨油作

坊。

二、市内茶油生产企业情况

据调查,各乡镇基本上都有规模不大的成品油料小作坊榨油坊。目前全市范围内还没有能称得上油料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全市40多家小油房年加工能力达400万斤。茶油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所产茶籽一般卖到外地加工,所以建立成品油深加工龙头企业势在必行。

三、对当前油茶产业生产形势的分析

(一)油茶发展的潜力

茶油作为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食用茶油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可以预见,茶油的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从我市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已经具有了十分优越的深度开发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商机,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大做强、做成产业的条件。

第一,有潜在原料优势。我市油茶面积虽然不大,但我们有近10个乡镇的广阔山场适宜发展油茶,而且当地农民有种植的积极性,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只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就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通过对现有油茶的低改和扩大种植,原料不成问题。

第二,有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作为“绿色食品”,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并且有很大的出口创汇市场。以我市为例,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5斤茶油计算,年消费量就可达250万斤。

第三,有政策扶持。市政府为鼓励各方积极投资,在税收、用地、收费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优惠办法。一是在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凡在我市投资新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基地项目,按当地农民承包土地的方式办理使用手续,利用荒山荒坡开发的项目,土地使用经营权可延长至70年。二是金融政策。开发新办农业种植业项目,优先纳入退耕还林范畴,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对龙头企业享受财政安排的10—50%的贴息贷款,优先安排国债支农资金。三是税收政策。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

征增值税。四是供电优惠政策。对从事鼓励的种植业主,在现行农用电价标准的基础上再优惠5%。

(二)存在的问题。我市油茶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油茶面积过小,栽培管理粗放,油茶发展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加工龙头企业等。

(三)与种植其它油料作物的投入产出比较效益分析

油茶种植4年后可投产,按每株平均4千克产量计算,亩产可达到800斤,按1元/斤回收,每亩收益达800元。盛果期按小年亩产茶籽1500斤计,出油率20%,则成品油可达300斤/亩,每斤按市价15元计,每亩收益达4500元;而种植农作物芝麻,丰年亩产300斤,出油率25%,则成品油75斤,每斤按市价15元计,每亩收益达1125元。相比之下,油茶远远高于其它油料作物的产值。不仅如此,项目建成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也为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油茶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以巩固提高现有老油茶基地效益为主,不断扩大规模,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要求,滚动发展。二是抓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抓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为规模发展奠定良种基础。三是采取“公司+农户”的基地发展模式为主,在规划区域内,大力培育典型户和种植能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

五、建设内容和投资概算

计划在六里坪、丁营、浪河、土关垭、三官殿、牛河、土台等乡镇发展油茶9万亩,低改1万亩,五年内共计育苗300亩,引进日加工量80吨油茶籽的精制油加工机械一套

以上初步概算为:机械设备和油厂工程建设费300万元,老油茶基地改造400万元,新油茶基地开发4050万元,合计项目总投资为475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国家林业项目投资和自筹方式解决,申请国家项目投资1500万元,自筹3250万元。

六、发展油茶的具体措施

一是市乡两级成立领导小组,专设机构,专人负责,统一部署;二

是林业、农业、科技部门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高度和农民的利益出发,全面配合项目的开发。三是完善各种林业和土地权属关系,采取新科技促种、精加工促销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在综合利用本地油茶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品种,建立油茶基地,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四是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与工艺,建立以精制茶油加工为主的产业化体系,实行种培加、产供销、技工贸农一体化经营,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油茶成为我市一大支柱产业,带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业经济的大发展。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认为油茶产业在我市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创办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我市的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议将我市作为国家油茶重点发展区域,用5年时间发展油茶面积10万亩,为农民致富和保护丹江口水源做出贡献。

丹江口市林业局

二OO八年三月八日

第三篇:油茶产业链分析

种植(生产)——粗加工——精深加工——流通——销售

一、种植(生产)

1.种植规模:总体呈低速增长

2008-2012年,油茶良种生产能力从5000万株增加到5.3亿株。2001-2011年全国油茶籽产量年均增长6.02%,总体呈低速增长趋势。

2011年,油茶林面积达到346万公顷,当年新造油茶林23.50万公顷,低产林改造9.36万公顷。繁殖圃442个,苗木产量9.09亿株,油茶籽产量为148万吨,比2010年增长35.51%;从事油茶良种苗木培育、种植、茶油以及其他副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174个,油茶产业产值达245亿元。

2010年末实有油茶林面积304万公顷,当年新造油茶林16.43万公顷,低产林改造13.68万公顷。繁殖圃294个,苗木产量5.46亿株,油茶籽产量为109万吨。油茶产业产值达140亿元。

2.区域分布:以湖南、江西、广西为主。

油茶主要生长在国内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种植以南方14个省份为主,其中湖南、江西、广西三省油茶种植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油茶籽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4.0%,其他省份产量均相对较少;

3.种植周期:周期长。

油茶种植需要在五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果实生长周期约12个月,6-10年产量逐年上升,10-120年为大量结果期,因此在油茶产业规划出台实施后,到2014年以后油茶种植面积和油茶产量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4.油茶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目前国内油茶林以老林为主,亩产茶油约5公斤,每亩产值约200元,低于其他经济林效益,降低了农民种植油茶和油茶再生产的积极性,油茶林大面积荒芜,产量下降,油茶产业发展被限。

高产优良油茶品种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油茶籽产量最高的湖南省50%以上的油茶林已经种植60年以上,改造油茶林面积也在8%以内,油茶林品种繁杂且老化,经营粗放,产量极低。

5.油茶种植未来发展趋势:

种植规模化发展:当前油茶的散户种植亩产收益要远低于其他如胡杨等种植收益,部分散户转向其他作物种植,未来油茶种植必将趋向规模化种植发展;

生产模式由“农户个体承包种植”向“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现阶段的农户个体承包方式的油茶林产值不符合规模经济效应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油茶产业的良种化发展,同时茶油加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和保证质量,也将促使油茶种植模式向企业与农户合作种植发展。茶油加工公司自主基地化种植:为控制茶油质量,领先企业如金浩等开始自建基地进行种植,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合作种植。

6.油茶种植成本

造林成本:

用工成本、机械服务、种苗费用占造林成本的91%。

二、茶油加工

1.茶油提取方法

压榨法:作坊式土榨法+机械压榨,出油率为15-28% 浸出法:利用有机溶剂提取茶油,出油率约40% 2.茶油精炼技术

脱胶:脱除毛油中的磷脂等胶体物质,磷脂在高温下使毛油色泽加深、质量下降。脱蜡:脱蜡能保证精制油的冷藏稳定性和透明度,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率与营养效价。脱臭:除去油料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酸败、变质所产生的异味。

物理脱酸:采用物理方法出去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影响油脂风味,促进油脂氧化变质,降低油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3.加工规模

至2009 年,我国14 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茶油加工企业659 家,其中加工能力在500 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78家,我国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只有200 家左右。

三、副产品加工

1.加工规模

年产茶粕68.39 万吨,茶皂素1.86 万吨;国内规模以上茶油加工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在20%-25%。

2.现状

茶皂素产品纯度不足,存在活性不强。

广州多维康投资1700万元,扩建加工茶籽250吨/日,3000吨高纯度茶皂素,年产40000吨菌体蛋白饲料,的车间。

四、流通

1.流通现状

目前油茶市场流通体系是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环节,茶油流通由企业承担,主要依靠普通公路物流运输。

2.存在问题

油茶种植主要集中在山区,运输配送道路崎岖,对运输造成不便;由于环境、条件限制,仓储设施,储油设备落后,成品油在储藏过程中出现氧化变质等质量问题。

3.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建设标准仓储厂房。提升车辆运输水平,减少茶油物流损失率。

五、销售

1.消费规模

2011年国内食用油消费量2743万吨,人均年消费量20.5公斤,茶油消费量32.1万吨,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17%,远低于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食用油总消费量40%的比重。

食用油消费量作为刚性需求处于低速增长期,茶油消费占食用油消费市场比重低,市场消费量少:

茶油占食用油消费比重仅为1.1%,远小于其他油类占比,2.销售渠道

商超:广州等地区超市有茶油销售,但由于销售数量少,一般仅涉及2-3个品牌,较其他食用油品类较少。

电商:天猫共有65个茶油品牌,最高月销量2.42万元。直供:向机关单位等团体直接提供茶油。

专卖店:2012年,金浩在长沙开设国内茶油行业首家专卖店,浙江景宁畲之坊油茶在浙江设有2家专卖店,目前以直营店的方式销售茶油较少。

3.存在问题

包装茶油以礼品销售为主,家庭消费量少。4.发展趋势

随着茶油的健康功能逐渐被认知,未来茶油必将作为草本食用油的替代品占据更多食用油市场份额。

六、成本

七、产业机遇 1.所以茶油企业要想发展,要扩大影响力必须采取两方面策略,一方面是纯茶油做高端市场,最好做油品中的“劳斯莱斯”。而茶油调和油则走中低端市场,做茶油中的“金龙鱼”,小众市场做影响力,大众市场做销量,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茶油销售渠道在哪里,是不是在大卖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茶油作为一个真正高端而且具有丰富养生文化的油品,是不是一定只在大卖场销售,大辰天联认为不一定,茶油一定可以像卖茶叶一样,开设专卖店,即提升形象,又能进行文化传播。而且通过茶油专卖店可以有效推动团购渠道销售

突破健康同质化,为定位做减法

目前茶油市场的定位基本都是以“健康”为定位核心,而且在健康的旗帜下,融入了一系列健康信息,其实这已经走入了茶油两大定位误区。首先茶油健康或者说食品健康只是一个基本概念,并不是核心概念,而且对于这种健康概念,消费者基本是熟视无睹;其次不断为茶油定位做加法,实际上在传播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消费者很难记住如此丰富的信息,此刻企业必须走出不断为定位做加法的定位误区,而是要为定位不断做减法,就像凉茶一样,虽然其功能性特征比较多,但是加多宝通过减法定位,让王老吉在众多饮料市场脱颖而出,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一枝独秀。

市场缺乏普通包装茶油,且非礼品装小规格食用茶油、外用茶油受市场欢迎

   现阶段的包装茶油均以礼品装为主,京东包装茶油产品占总产品数量的46.6%。重庆油茶领先企业英棋茶油的礼品装茶油也占到产品数量的55%。

天猫销量最好的20款非礼品装食用茶油中,1L及1L以下产品占55%,5L装占30%。

第四篇: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唐苗生

油茶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省传统和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油茶产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油茶既是林业的传统产业,更是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做大油茶产业不仅对于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林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乃至于推动我省“四化两型”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一、油茶产业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1、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全国消费食用油量近60%依靠进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还会大幅度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油茶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主要食用植物油资源,其主要产品茶油是绿色无公害产品,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效,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软黄金”,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不断满足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有效缓解食用油供需要矛盾,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同时发展油茶产业,既可以保护耕地“红线”不受侵占,还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如果湖南发展到2000万亩高产油茶林,按亩产30公斤计算,全省茶油年产量将达到60万吨。以油菜亩均产油40公斤计算,相当于置换出150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并可为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2、可持续收益。油茶一次栽植,长久受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如果做到优良品种,集约经营,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我省建设的示范林10年生亩产茶油77.4公斤。仅计算其初级产品毛油价格亩产值就达到了3870元。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约为4.2亩的油菜或1.34亩花生的产值,农户种10亩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以上。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常绿、阔叶、长寿木本油料和低碳经济树种,能绿化环境、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3、产业链条长。油茶全身都是宝,产业链条长。油茶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从油茶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一产业方面,种植油茶不仅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适宜复合经营,通过油茶林下科学种养,长短结合,多种经营,实行“油茶-养殖-间作物”三位一体的复合经营,带来更多的效益。对于二产业,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不仅是绿色优质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医药原材料。油茶的副产品很多,茶籽枯饼深加工提取的茶皂素,可制作高蛋白饲料、生物杀虫剂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茶壳能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油茶的价值可以增加几倍甚至数十倍。同时,油茶花在深秋季节盛开,洁白灿烂,清香扑鼻,既是观赏树,又是蜜源林,可大力发展茶文化,开展森林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就业容量大。油茶产业以油茶种植业为基础,以茶油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开发系列产品,延伸油茶产业链,集聚相关产业,既能为林农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有效实现林农持续稳定增收,又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按照每个劳动力管护10亩油茶林测算,若发展2000万亩油茶林基地,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200万农民的就业。同时,油茶育苗、加工、运输等还可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

二、湖南具备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

1、资源优势。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温光充足,适宜种植油茶区域广,群众有种植油茶的习惯和积极性。我省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300多年,现有油茶面积1837万亩,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栽培面积和茶油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油茶的核心产区。上世纪70年代,全省油茶林面积有2457万亩,曾占当时全省经济林面积的79.2%。在2008年罕见的冰雪灾害下,油茶几乎没有受到大的冻害。我省油茶最适宜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岗红壤地区。据统计,全省现有800米以下低丘岗地资源9301万亩,其中最适合油茶发展的有4600多万亩,因此,发展油茶的优势和潜力巨大。

2、科技优势。湖南油茶科技研发力量雄厚。多年来,以省林科院为中坚力量的科研团队,依托科研和资源优势,在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测土配方、油茶专用肥、精深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基本解决了油茶高产稳产难题,开发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取得了一大批油茶科研成果。先后培育出160多个油茶新品种,占全国选育良种的2/3。目前,湖南是全国油茶科研的领先者、油茶产业的领跑者。今年初,由湖南省林科院自主研究的《湖南油茶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和示范》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省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多抗新品种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全省建立了由油茶采穗圃、杂交种子园和良种繁育基地组成的良种苗木保障体系,苗木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株以上。省林科院在浏阳营造的10年生示范林,平均亩产茶油77.47公斤,最高亩产茶油达96公斤。茶油精深加工技术,茶油精炼工艺不断革新,利用茶枯和茶壳等制作茶皂素、脱脂粕、生物农药等,油茶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3、政策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有关油茶产业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国家于2008年9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出台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和要求,作为单一树种国家制定专项规划,标志着油茶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的政策和措施。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油茶产业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周强书记多次考察油茶产业,并强调指出,要把油茶产业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任顾问、省长任组长、主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政府10多个厅局一把手任成员的油茶产业领导小组。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大纲,提出到2015年,全省油茶总面积达到2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50万吨,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全省有衡阳、长沙、自治州、永州、常德等5个市州48个县市区制定下发了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出台了扶持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发展油茶产业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去冬今春全省投资油茶林基地建设资金超过15亿元。

4、品牌优势。各级政府的扶持和油茶种植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全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目前,全省拥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油茶产业的发展,其中240多家企业建立了油茶林基地,油茶专业合作组织280多家,油茶种植大户600多家。全省油茶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达56万吨,其中17家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000吨以上,年产精炼茶油5万多吨,茶皂素3000吨,茶粕1.5万吨,年产茶油总量12.1万吨。涌现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永大高科有限公司、金拓天油脂有限公司、邦尔泰苏仙油脂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出“金浩”、“九嶷”、“金拓天”、“苏仙”等知名品牌,油茶产业产值达到72.66亿元。“金浩”、“苏仙”、“九嶷”等品牌产品已成功打入欧美等国际市场。

三、做大湖南油茶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1、激活发展动力。通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真正拥有经营油茶林的自主权,激活林农经营油茶的积极性。按照依法进行林地权属流转原则,建立健全林地流转机制,建立林地流转监管指导体系,规范林地流转手续。在农民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让农民自愿将承包的林地流转出来,同时为承租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探索建立林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实行林地流转委托管理,优化林地资源配置,实现林地有序有效的流转。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地流转交易平台的完善和规范,必将激活各种社会力量投入油茶产业的活力。

2、创新发展机制。发展油茶产业,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道路。从湖南实际出发,坚持新造、垦复两手抓,多元化发展油茶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为主。鼓励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油茶产业链的有效连接,按自愿互利原则,以土地、山林、劳动力入股形式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利益联合体,让林农的地位、利益得到保障。培育油茶种植大户,充分发挥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3、转变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油茶经营管理粗放,产业经营化程度不高,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油茶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发展和做大油茶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当前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二是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三是由传统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四是由单一经营向产业一体化经营转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以油茶重点县为依托,按照区域化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油茶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以现有龙头企业为骨干,扶优扶强,鼓励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打造油茶产业品牌。鼓励和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支持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从而逐步实现油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4、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健全油茶良种繁育体系,加强油茶良种基地的集约化管理,提升良种采穗圃的管理水平,搞好良种品比测试平台建设。强化油茶种苗执法力度,依法管理种苗市场,确保种苗质量。二是建立油茶标准化生产体系。根据油茶品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混交栽植等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制定油茶生产技术标准,实现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经营。三是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茶油及其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督。围绕油茶产品加工环节,开展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制定油茶产品加工相关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油茶加工、产品质量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确保油茶产品优质安全。四是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普及良种苗木繁育和栽培等技术,提高林农和油茶经营者的种植、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提高油茶产业化经营水平。

5、优化发展环境。要实现油茶产业的科学和快续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的引导、支持、指导和协调是关键。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搭建完备的政策平台。提高和完善油茶补贴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油茶产业。建立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农户和经营者抗御风险能力。推动银企合作,建立油茶产业化发展融资的长效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油茶产业。

作者系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

第五篇:油茶产业大有可为

油茶产业大有可为——吉安市油茶生产经营现状的调查报告

遵照区委徐明副书记的指示,由区统计局牵头、区林业局相关同志参加,近日赴青原区油茶生产大乡的东固畲族乡和市林业局就吉安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由于时间仓促和一些资料难以取得并考证困难,调查研究的深度受到很大制约。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油茶是经济林中的一个主要树种。据《辞海》:茶油,也叫“茶子油”。从油茶树种子(含油40%-60%)所得的不干性油。主要为油酸的甘油脂。多供食用,也作工业用油。油茶树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渣饼叫茶子饼,又叫茶枯饼,具有杀虫和杀菌作用。用以防治绿萍櫵实螺、萍丝虫、稻田蚂蟥及蚜虫等害虫,防治麦类锈病也有效果。对鱼类有毒性。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山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茶、喜食茶油的传统习惯。据市林业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市共有油茶林面积220.4万亩,虽比上年减少20.8万亩,下降8.6%,但2005年属于油茶大年(丰产年),茶籽产量较高,可达到3.4万吨以上,比上年有教大增长;计算单产为31斤/亩。“大年”产量比“小年”要高出很多。全市13个县(市、区)油茶林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遂川75万亩,永丰45万亩,永新21万亩,万安21万亩,峡江16万亩,泰和12万亩,安福10万亩。青原区由于所辖乡镇少,油茶林面积不大,仅有3.5万亩。

青原区油茶林面积最多的山区乡东固,面积虽只有2.1万亩,但东固畬族乡由于具有油茶生产的悠久历史、相当的规模和与多个邻县交界的地理位置,1978年前就是经吉安县人民政府批准的老油茶林基地,油茶的生产经营状况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对其调查可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据点、面结合调查,全市油茶经营模式大都以农户自种自育为主,当地农民对茶林的管理多数不扬不弃。据抽样调查计算,零散的小面积茶林一般平均每亩油茶林产成品油在6斤左右,榨油方式多以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为主,出油率在20%左右,即100斤油籽可榨成品油约20斤。据调查,2005年油茶籽收购价格平均为1.85元/斤,产地成品茶油价格基本保持在10元/斤左右。由于零散种植,分户经营,规模程度低,集中收购难,经营户主要是采取收籽后到当地附近的榨油作坊按每斤籽0.2元支付加工费将籽榨成成品油留作自用,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出售,成品茶油的商品率据测算不足25%;原料籽的商品率更低,大概在5%左右,只有极小部分卖给上门收购的零散商贩。

就目前茶油生产经营的现状看,明显表现出两大弊端:一是由于零散经营,形成不了产业化管理和产生不了规模效益;二是由于榨油技术落后,造成出油率低、产品原料浪费大,成品油品质差、有害成分含量高。

二、市内重点茶油生产企业情况

据调查,各县(市、区)只要有规模较大的成片油茶林地的地方就有小作坊榨油坊。目前全市范围内能称得上油茶产业龙头企业的只有永丰县的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绿海”公司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地经营,“绿海”品牌在省内外已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成为地方土特产品的代表品牌之一。该公司1989年建成一条日处理油茶籽50吨的油脂预处理生产线、一套日处理30吨原料的油脂浸出生产线和一条日处理10吨的茶油精炼生产线,日产10吨茶油罐装生产线,以及一条日处理30吨茶粕原料的茶皂素生产线。年处理油茶籽(茶饼)原料规模达20,000吨,可产茶油2,000吨,茶皂素生产能力800吨。并且,“绿海”现正在遂川县设立油茶加工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增大市场占有率,成为市内唯一的一家茶油深加工龙头企业。由于以销促产,以规模促效益,油茶籽有较稳定的销路和收购价格,龙头企业带动油茶生产和提高商品率作用十分明显。据调查,2005年永丰县油茶桃(带壳籽)产量达2.25万吨以上,按25%比例计算,茶籽产量可达5625吨,商品率在85%以上。绿海公司除收购当地茶饼和茶籽作为生产原料的同时,还收购周边地区的茶饼茶籽。据统计,2005年“绿海”公司总产值达5140万元,公司员工118人,“绿海”牌茶油产量达848吨,且大部分用于出口。

三、对当前油茶产业生产形势的分析

茶油作为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食用茶油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可以预见,茶油的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从吉安市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已经具有了十分优越的深度开发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商机,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大做强、做成产业的条件。

第一,有原料优势。吉安市油茶面积较大,有充足的生产原料供应,“绿海”公司消耗不足全市总量的二层,还有近3万吨的茶籽原料可供开发,营销加工潜力巨大。油茶产业虽然存在管理经营粗放,树龄老化等不利因素,但只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渠道,农民经营油茶的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并成为山区乡镇的一项主导产业。通过对现有茶林的低改、精耕细作和新种扩大面积,单产和总产在现有基础上增二层不成问题。

第二,有增产潜力。油茶生产已成为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收入来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成为“山上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成为各级政府重视和扶持的重要项目。据调查计算,近五年来,全市完成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累计面积达89万亩,其中常规改造和垦复87.3万亩,新造和全面更新1.7万亩,这些低改、新造的茶林正是产生效益的时候。实践证明,只要经过条垦深挖低改后的油茶林,增产效益十分明显,低改后成品茶油产量可达30斤/亩,为低改前的5倍。此外,生产企业采用的是先进的榨油技术,茶籽的出油率提高5%不成问题。再者,利用副产品的再加工、再利用,生产茶皂素等产品,还能提高生产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三,有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作为“绿色食品”,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并且有很大的出口创汇市场。以吉安市为例,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斤茶油计算,年消费量就可达2350吨,相当于近3个“绿海”公司的2005年总产量。

第四,有政策扶持。一是市政府为鼓励外商投资,在税收、用地、收费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优惠办法。比如: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利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外商投资兴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产品产值的70%以上的,可按照法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面免征地方所得税。对在吉安市投资期间创获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奖励60万元人民币。对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其所缴纳的工商税收,从认定年份起五年内,由受益财政或受益单位按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80%奖励给企业。二是企业如果申报为省级龙头企业,那么,政府对其优惠、鼓励的力度则更大。《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基地、加工、营销或市场经营等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劳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审查认定批准的企业。对省级龙头企业,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

一、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享受财政安排的贷款贴息、技术补贴和培植农产品著名品牌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国债支农资金;

二、税收优惠。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含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并进行加工销售的,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按13%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额;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认为油茶产业在吉安市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创办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吉安市的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油茶产业自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