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阳江市调研组到卧室开展水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17-96922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0 18:12: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阳江市调研组到卧室开展水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

阳江市调研组到我市开展水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组图)

本站讯(通讯员钟水菊)4月15日,阳江市委政策研究室一行10人,在该市市委书记助理、市政策研究室主任林锐熙的带领下,到我市开展水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市委副秘书长黄超、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蓝松涛、市水务局赵彬炎副局长等领导和相关人员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并交流了我市水利建设基本情况、加强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以及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强水利建设的工作思路等情况。调研组还深入我市东河水利进行现场调研。双方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两市水利建设更上新台阶。

第二篇: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形势和要求分析

1.1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水利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阳江市水利(水务)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水利建设、抗灾保安、体制改革、依法治水、精神文明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和水资源保障。

1.1.1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一)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07亿元,是“十五”完成投资的1.2倍,其中中央投资(含国债)2.4亿元,省级投资5.32亿元,市级投资0.88亿元,县级投资0.74亿元,乡镇自筹资金投资0.73亿元。重点用于江海堤围加固、城市防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机电排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工程,其中维修加固江海堤围177公里,维修渠道1094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不安全人口102.57万人,改善有效灌溉面积7000公顷,改善治涝面积530公顷,改善治洪面积1800公顷。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我市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共17宗,概算总投资97548.34万元。至202_年11月止,全市17宗工程已全部动工建设,累计完成工程投资75100万元,占概算总投资77%,工程到位资金80459万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获省完工销号的项目有14宗:分别是阳江市城市防洪工程(首期)、连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阳东县城市防洪工程、上水水库、沙湾水库、东湖水库、马岗水库、夏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阳西县长角水库、茅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阳春市城市防洪工程、合水水库、岗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新盐联围加固达标工程。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实施省人大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202_年至202_年对77宗病险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完成投资6800万元,202_年,77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通过验收。二是对列入省专项的3宗中型病险水库和24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我市除了10宗大中型病险水库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外,还有3宗中型水库列入省77宗专项实施除险加固的项目,分别是市属漠地垌水库、仙家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阳西县陂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此外,我市还有24座小型水库列入全省l21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其中江城区1宗,阳春市1宗,阳东县2宗,阳西县20宗。27宗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总投资13084万元,其中3宗中型水库项目总投资6059万元,24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总投资7025万元,省级以上投资补助资金8698万元。均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获省完工销号,目前正在抓紧做好扫尾工作,准备竣工验收。

3、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

一是解决32.79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通过各级水利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列入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32宗工程于202_年底已经全部完成,投入资金6286万元,解决了23个镇125条自然村32.7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按《阳江市“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要解决94.3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2_年之前省下达给我市的62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已100%完成,已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60.4204万人。202_年9月中旬止,省下达给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有11宗,其中9宗项目已开工;2宗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三是通过了省政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考评小组对我市202_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考评,同时也组织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联席会议主办成员单位对我市各县(市、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了市级的考评。

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以实施“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议案”和“修复多年失修水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议案”为重点,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项目333宗,其中改造干、支渠37宗共315公里,清淤维修干、支渠93宗共403.25公里,清淤维修斗、毛渠203宗1812公里,水陂维修加固203宗,维修加固涵闸、节制闸、排洪闸13宗,维修加固渡槽、跌水2宗。完成投资7262.23万元。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8万亩,改善水果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养殖面积0.3万亩,农村农业综合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直接经济年效益4500万元,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建设效益显著。

202_年,省人大通过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建设议案,提出利用202_年至202_年5年时间,加强我省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建设。我市列入议案改造建设的机电排灌工程项目共178宗,总装机容量8275千瓦。至202_年底,已全部完成议案任务,完成总投资4928万元,其中省投资3855万元,市配套863万元,县自筹资金210万元。新增和改善排涝灌溉面积27.35万亩,受益人口达38.71万人。202_年4月22日至23日,省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建设议案检查验收组对我市议案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组对我市实施议案工程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二)三防工作应变能力和指挥水平进一步提高。

首先是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三防工作责任制,建立有效的防汛责任监督机制。二是每年汛前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险工险段,造册登记,督促除险加固。三是抓好防汛队伍建设,每年对防汛责任人进行上岗培训,并开展市、县防汛轻舟抢险队的演练和培训。四是狠抓三防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善23宗大、中型水利工程和72宗小一型水库的通讯设施;完成20宗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水情遥测站建设;对市三防指挥中心卫星云图、水情预测与监控、数据传输系统进行现代化建设;完成了全市三防会商系统和5个重要站点的视像监控系统建设。近几年,我市有效地防御了“伊布都”、“派比安”、“黑格比”、“巨爵”、“凡亚比”等多个台风和数十次特大暴雨袭击,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受到省防总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强。

首先是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其次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相关工作制度。对市发展改革局等有关单位分别发出了要求配合我局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函。要求对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立项。再次是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对一些正在开工建设的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对一些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发出了整改通知书。第四是为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起草了《阳江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已上报市政府审批。第五是正在建立阳江市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库,进一步规范我市水土保持方案的评审工作。202_年以来,我市完工和在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共44 宗,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共156宗,全部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接受监督管理。

(四)小水电站管理日益加强。

一是抓好小水电规划、项目审批和建设管理,保证小水电建设有序发展。二是抓好小水电站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加强电站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确保全市小水电生产没有发生一宗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三是清理整顿“四无”违规水电站。据调查,全市有“四无”违规水电站19宗、装机容量17620千瓦。我市迅速行动起来,铁腕整治全市19宗“四无”小水电站。对不按要求进行安全鉴定和整改的“四无”电站,水利部门及时向当地电力和工商部门通报,由电力部门停止其上网、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对质量低劣、影响河道正常行洪,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水电站,依法强制拆除。四是落实小水电防汛安全“三人制”,确保了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和安全度汛。五是对全市453宗小水电站进行全面核查和分类定级,在此基础上建设相关的信息化系统,每宗小水电站的基本信息和安全状况能够实现快速准确查询,为日常监督管理、防汛抢险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富有成效。

自202_年下半年起,我市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按照“分级负责”和“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突出重点、相对集中资金”的原则做好计划实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争取电力、教育、交通等部门的支持,认真落实好移民政策;想方设法增加对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的资金投入,共投入资金4.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后期扶持资金17738万元,重点用于全市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和生活生产环境的改善;以点带面,有重点地创办了阳东县那龙镇移民新村、大八镇移民新村等多个水库移民示范点;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切实做好移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信访工作,为移民解决山林土地纠纷等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五年来,我市基本完成108条自然村的危房改造和村场环境整治计划,解决了全市6356户共25819移民的住房难问题,另外34条移民自然村正在进行危房改造和村场环境整治当中。

(六)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我局和市气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挂点帮扶阳西县织篢镇长岐村。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推动工作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完成9户贫困户的泥砖房改造任务,建成房屋面积710平方米解决了9户贫困户住房难问题。已投入资金14.4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扶持户数48户,其中:粮食作物95亩、蔬菜92亩、牲畜养殖16头、家禽养殖550只。实行救济帮扶,长岐村贫困户77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纳入低保户24户,纳入五保户12户;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达100%;同时,给予低保、五保户生活慰问金额共2.24万元,慰问户数29户,其中五保户5户。驻村工作组积极推荐贫困户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的子女免费进入(职)校培训,资助贫困户子女读书费用,确保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确保没有发生因经济困难被动辍学,考上高等学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积极动员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已输出劳动力55人。免费开展水稻、冬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培训2次,参加培训贫困户人数达130人次,使贫困户掌握了水稻、冬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动员劳动输出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今年已有32户贫困户达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年底实现脱贫。

1.1.2制度建设情况

1、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施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口登记等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用水效率,促进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制定实施《阳江市水库水资源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从加强我市水库水资源管理必要性、行政责任、加强管理的原则、措施办法、处罚措施等进行了明确,于202_年12月公布施行。与市发展改革局、科工信局、财政局、农林局共同提出《关于调整阳江市水资源费征收方案的意见》,并经市政府同意转发各地执行。制定实施《阳江市水库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该办法从我市水库水资源的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规定,于202_年11月18日印发执行。完成了大中型水库和漠阳江主干流水功能区的划定工作。

2、工程建设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建设项目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管理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二是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阳江市海堤达标加固建设已经省政府同意继续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广东省阳江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202_-202_年)》、《阳江市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202_-202_年)》、《阳江市小流综合治理规划》、《阳江市抗旱规划(202_-202_)》编制工作;已启动了《阳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阳春市电气化规划,阳西县新墟镇、塘口镇电气化规划,阳春市小水电站增效减排规划,阳江市直属小水电站增效减排规划工作已完成并上报,“十二五”内涝规划正在开展。双捷灌区改造工程、东湖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和红江拦河坝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并上报审批。《阳江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已完成初稿,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市水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水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202_年顺利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列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范围的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共29个,围绕“分流人员、有人干事、有钱吃饭”这三条标准进行改革。202_年,我局编制了《阳江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细则》,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在省水利厅和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财政、发展改革、编制、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完成,解决了水管单位社会保障、拖欠工资、社保医保费的问题。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了保障,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工程管理走上了正轨。二是成立了阳江市水务局,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按照《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阳江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阳府办〔202_〕20号)要求,设立阳江市水务局,将原市水务局的职责以及原市市政管理局承担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市水务局。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三是事业单位改革迈出新步伐。市三防办、市移民办、市水政监察支队和市河道堤防管理处改革成为参照公务法管理事业单位,市机电排灌管理总站由财政补助改革成为财政核拨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4、城市供排水管理工作开局良好。

一是理顺了管理关系。理顺了与住建局、城管局、环保局等涉及城市供排水职能部门的关系,搜集了大量关于供排水的资料,对有关工作进一步掌握熟悉。二是抓好市区第二水厂选址论证工作。该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已在202_年6月9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编制单位修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已报市政府审批。三是协调做好自来水调价工作。四是抓好市城南、城北、高新区、银岭工业园等4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确保4个污水处理厂年内全部开工。五是配合抓好市一职中新校址及周边地区的供水工作。各项工作进入角色快,开局良好。

5、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工作逐步加强。

一是大力加强水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契机,组织开展水法规知识电视竞赛、水法宣传进社区、水法规知识讲座等多项大型宣传活动,重点开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水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和依法治水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推动了水利法制化、规范化和社会化进程。二是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规范了水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统一明确项目的审批程序和要求,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积极推行水行政政务公开。四是注重强化对水政、水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实施河道河砂开采权的公开招投标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有效控制乱挖滥采行为,防止国有资源的流失,增加财政收入。五是严格执法,处理了一批水事违法案件,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202_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巡查近400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巡查800多台次,有效地打击了水事违法行为。六依法按期完成征收各种规费。完善了配套法规,理顺了各种关系,水资源费、河道采砂管理费和堤围防护费能按期完成征收。

6、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

努力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活动”、“保持共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排头兵实践活动”、“思想大解放活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行业纠风、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等项工作,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市水务局(202_年12月18日前称市水务局)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誉为抗洪救灾模范集体、被省政府评为实施省人大小型水库议案先进单位,被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和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施水利设施建设大会战先进单位、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市委督查系统先进单位、信息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1.2 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的形势

根据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及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部署,结合我市的经济发展所处的位置、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部署,从水利发展阶段看,“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事业处于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与安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既有发展机遇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洪涝潮灾害依然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存在恶化趋势等问题。

1.2.1洪涝潮的安全保障程度

按照地理位置和流域所属我市防洪潮体系可分为漠阳江流域(部分)、那龙河流域、织篢河流域等,各区域防洪措施主要是上蓄、中防、下排、外挡。上蓄工程主要是各流域上游的大中型水库,随着省防灾减灾工程以及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目前上蓄工程基本已经达标;外挡工程主要是沿海堤围,主要有台平三丫联围、新盐联围、四朗联围、白土联围和埠场联围等;中防工程主要是各条河流中下游的堤防工程,由于防洪标准较低,且河道淤积、加之人为的占据河道滩地等现象,造成泄洪不畅,目前防洪压力较大;下排工程主要是解决沿江、沿海低洼地区的排涝问题,阳江市主要涝区分布在漠阳江中下游两岸和各县区大江大河中下游两岸等地,目前各沿江沿海堤围上的中型以上排涝水闸随着堤围的达标建设而重建或加固,排水渠道还存在着标准低、渠道淤积排水不畅等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2.2水资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阳江市工业发展较为迅速,高用水工业比重较高,用水效率较低,再加上长期水价偏低,水量浪费严重。另外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灌区管理资金不到位,阳江市的灌区实行粗放式管理,渠道等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渠系建筑物损坏漏水现象较为普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1.2.3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程度

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程度包括供水水量的保证程度、水源水质的保障程度、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程度、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及供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污水回用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⑴供水水量保证程度

我市水资源来源于大气降雨,水资源时空分布与降雨时空分布相一致,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2900毫米,降雨一般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70~85%,造成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雨量年内分配为夏秋多,冬春少;地表水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充足,人均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市径流深变幅在800~18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径流量104.97亿立方米。根据近年来阳江市用水情况分析,从总量来看,水量满足,但是由于现有水利工程的分布与需水要求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地区供水工程不足,供水无保证,难于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若我市的供水水库进一步完善供水调度,渠道水利用系数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全面建立节约型社会,做到合理用水,提高水利用率,则我市应能满足需水要求。

⑵水源水质保证程度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我市西部、北部山区水源水质较好,漠阳江下游由于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水质较差。由于我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地方各村镇防污意识较差,使我市水源水质难于全面得到安全保障,农村水质问题尤其严重,由于资金、意识等因素,很多水源水质污染得不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市今后将在饮水安全上下工夫,作为我市农村供水的重点。

1.2.4城市供排水、污水情况

一、阳江市城区供水设施现状

1、水源

漠江水厂位于鱿鱼头桥北侧,该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6万吨/日,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取水头部---一级泵房---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吸水井---二级泵房---城区管网---用户。202_年9月建成投产的漠江水厂分厂位于鱿鱼头桥南侧,该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万吨/日,并预留10万吨/日发展余地,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取水头部---一级泵房---网格反应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吸水井---二级泵房---城区管网---用户。

目前,阳江市漠江水厂及漠江水厂分厂两座水厂总生产能力为26万吨/日。202_年最大供水量为18.3万吨/日,平均供水量为15.5万吨,仍有近8万吨/日以上的富余水量,能满足市区未来3-5年的发展需求。

漠江水厂及漠江水厂分厂两座水厂共用一个取水口,两座水厂以漠阳江为取水水源,取水口位于漠阳江市区河段东面、鱿鱼头桥以北80米处。取水口所在的漠阳江市区河段属漠阳江干流。

2、管网

自来水公司先后投入近3亿元,完成了建设路、漠江路、金山路等市区主要道路的供水管道工程、银岭工业园供水主管道工程、福冈工业园供水主管道工程、城南新区供水主管道及江闸48公里农村水改管道工程等工程建设,主要供水管道达600公里,供水面积近60平方公里,供水用户达到10万多户,供水人口50多万,供水普及率达到98%。供水区域包括阳江市区及阳江至闸坡沿线。

二、供排水现状和污水处理现状

202_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541万吨,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22075吨。目前全市共有5个生活污水处理厂(见表五)。正常运行的有4个,还有1个刚建成,准备投入运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3006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45.95%,生活污水处理厂的COD去除量为4983吨,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17092吨。

3、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与分析

我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为17.8吨/日,目前,我市还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专门集中处理设施,其处置方式主要是运行市垃圾填埋场作卫生填埋。

目前,我市还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再生利用设施。

三、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城镇污(排)水管网由于雨污分流程度低,导致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偏低或不稳定,从而导至生活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或正常运行,以至减污染物排量偏低。

2、部分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设施安装滞后或不稳定,导至监管力度不够。

3、在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在办理报建手续过程中,按照规定办理,由于程序较多,按照规范办理的时间比较长。

四、需求预测

1、人口预测

根据市统计局资料,202_年全市总人口为244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数为112万。预计到202_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数为165万。

2、污水排放量预测

(1)工业污水排放量:由于总量减排需要,工业污水排放年量与202_年持平,取2500万吨。

(2)生活污水排放量:202_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年量为6540万吨。到202_年,按城镇常住人口数为165万来算,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现有人口按160升/人·日,新增人口按267升/人·日来算,城镇生活污水日排放量为:112*160+(165-112)*267=32万吨/日。

3、污水处理情况预测

到202_年,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包括三部分:一是已建成10.5万吨/日,二是“十二五”规划续建11万吨/日,三是“十二五”规划拟建14万吨/日,这三部分共35.5万吨/日。

4、污泥处理处置预测

到202_年,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达32.5万吨/日,按每处理一吨污水约产生0.5千克的污泥来算,则日产污泥为:32.5*0.5*10000/1000=162.5吨/日,即每年产生约6万吨污泥。据了解,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含水量高、易腐烂,并且含有细菌、病原微生物等成分,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由此可见,建设集中污泥处理设施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

1、规划目标

到202_年,阳江市各城区及中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5%。实施环境保护优先战略,以提高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环境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城市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进,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文化有长足进展,循环经济体系逐渐完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阳江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重点任务

继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江城区、阳春市区、阳东县城、阳西县城、海陵岛、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行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提高除磷脱氮效果。严格污水处理厂监管,所有污水处理厂都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确保达标排放。

基于水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工业布局,重点治理占全市工业污染负荷比重较大的重点园区。合理利用漠阳江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将排污总量严格控制在水环境容量范围内,加强阳春市产业带监管,确保漠阳江水质。

鼓励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定点,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工业废水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施。

加快在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程;做好“十二五”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的规划工作;将建设污泥集中处理设施摆上议事日程。

1.2.5水资源供给对粮食安全保障程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兴则农兴,农兴则裕国。在农业生产中,水是农业耕作的基本条件,尤其是水稻的栽培,更离不开水,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用水,我市凡灌区内有引水工程的,灌溉用水一律采用“先用活水,后用库水”的原则,尽量少用电灌。

我市虽然建成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受到水利工程布局的限制,部分地区仍存在工程性缺水,加之工程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现阶段水资源供给对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主要有:

一是水利设施基础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主要表现在:江海堤围抗灾标准较低,全市176条886公里江海堤围,大部分没有达到相应的防御标准,特别是遭受强台风“黑格比”袭击,江海堤围损毁严重;小型水库存在安全隐患急需除险加固;358宗大中小型水闸不同程度存在隐患,带病运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严重,服务功能退化;河道设障严重,特别是河道出海口占用行洪滩地围垦养殖情况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制约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如全市17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总投资约97548.34万元,需地方自筹资金约50521.34万元,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受自筹资金影响严重的项目有阳西县城防工程、阳东县台平三丫联围一期(台平段工程)、江城区四朗联围等,如不抓紧落实,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三是水利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工程效益。水利工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工程管理职责亟需明确,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经费不足,正常运作困难较大,小型水库失修失管情况较为突出,农村供水管理体制不健全,灌区末级渠系(斗、毛渠)管理缺位;水利基层管理单位人员素质、业务水平低,管理能力不高,处理问题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1.2.6我市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水利是公益性极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社会筹资难等特点。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目前,我市的水利工程正相继建设,资源水利的建设也处于刚起步阶段,未来治水和水源开发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将越来越高,而对水利的要求从保障体系到社会观念都要有重大调整,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我市水利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通过“以水养水”、坚持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和财政拨款相结合,走资源水利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水利工程良性循环、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1.3 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的要求

“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水利将面临水资源条件日趋复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牢固,大部分内河堤防还不达标,一些较迫切的民生水利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诸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防洪标准低,水污染和水环境日益恶化,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手段落后,水利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高。

我市水利要有新的发展,必须坚持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通过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继续加强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努力解决目前面临的突出水问题。防洪减灾要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给洪水以出路,不断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污水处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逐步扭转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1.4 加强全市防洪数字化的建设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夏季雨量集中,加之流域面积广,洪水预见期短,每年汛期防汛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及时准确地传递雨情、汛情,了解掌握各防洪重点工程及城市、河流的汛情,增长预见期,采用现代化技术,建设防汛通信系统是非工程防汛措施之一,也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防汛工作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发展空间和技术支持,作为“数字化防洪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采集系统,还没有在我市推广应用。防洪工程及防汛报汛的实时监测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为提高防汛工程工情、险情、水情监测的科技含量,适应防汛信息采集的需要,是加快防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

1、“数字化防洪体系”的观念

我们用通俗话讲“数字化防洪体系”就是把重点防洪河流、水库、城市险工、险段,装入计算机,从而很方便地模拟、分析、研究、探索防汛抢险其规律,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管理及抢险救灾的各种方案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数字化防洪体系”就是借助各种通信和信息采集手段,如:水情侧报系统、无线有线及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C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采集数据信息。通过微波(DHF),超短波(VHF),光缆、卫星通信(VSAT)等快速传输方式,对防洪工程内外部安全运行,环境等因素构建成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与数字模拟对防洪工程的安全进行模拟分析和综合评估、并在可视化的情况下提供出除险加固,维修维护决策支持,增强工程运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简单地说:“数字化防洪体系”就是依靠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实现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确保全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安全。

2、“数字化防洪体系”在防汛工作中的必要性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我市防洪重点河流,城市、水库及工程的管理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防洪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工程和各项防洪措施都是保证汛期安全渡汛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利用我们现有的非工程措施:防汛无线应急通信专网,无线短波(HF)通信、超短波(VHF)通信、卫星(VSAT)通信、图像数据传输,计算机局域网及广域网信息系统等设施来科学的管理和调度防洪工作。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来管理,“数字化防洪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防汛抢险指挥和防洪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使防汛工作有效率和防洪工程管理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数字化防洪体系”的建设目标

“数字化防洪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建立具有实时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发性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体系。该体系能对防汛工作、城市、水库等重要的地段在汛期安全运行状况下进行实时安全鉴测。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信息存储和在线分析、处理等功能,实现对防洪工程运行状态的安全评估和预报。快速查询有关工程情况的基础信息,实时掌握防洪工程运行情况,为快速、准确、科学制定防洪工程的维护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为防汛抢险、防洪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把阳江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统筹城乡及区域水利发展,创新阳江水利的科学发展模式,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服务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通过建设民生水利、绿色水利和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来支撑阳江水利跨越发展,实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利规划、水利管理”四个新突破,不断开创水利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市人民富裕安康提供保障。

2.2 基本原则

2.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等五个方面的需求。

2.2.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减轻乃至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高度重视水利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水利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科学评价水利工程自身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措施,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2.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2.2.4、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

水利发展要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城镇和农村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

2.2.5、坚持水利现代化的原则

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2.2.6、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

根据国家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有所为有所不为,保续建,保投产,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编制依据

2.3.1、规划定位

《广东省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正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长远规划与阶段规划的关系,“十二五”规划是指导202_~202_年水利工作的阶段性规划,以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水利现代化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长远综合性规划为依据;二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水利发展规划是保障性的规划,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三是与专项规划的关系,各项专项规划和课题研究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支撑,以专项规划为基础,将其成果纳入到总体规划中。

2.3.2、基础规划

近十年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和规划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各类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这些规划为《广东省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综合规划

全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阳江市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水资源综合规划、“十一五”规划、阳江市“十二五”水利发展方向研究等。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国家、省、地市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成果和有关研究成果。

(3)已完成的专项规划

防洪规划、重点海堤规划、大中型水闸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灌区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等。

(4)“十二五”专项规划

根据《关于印发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2.3.3、相关文件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等相关文件;

(2)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水规计[202_]536号);

(3)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2_]119号);

(4)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水规计[202_]142号);

(5)国家及省发改委有关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相关文件。

(6)《阳江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报告》(202_年1月);

(7)《阳江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202_年11月);

(8)阳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世纪奋斗目标和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9)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文件。

2.4、规划的现状年及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202_年(以202_年水利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202_年水利发展状况预测与分析评价)。

规划水平年:202_年,展望202_年。水利发展与改革总体目标与布局

“十二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的确定,是“十二五”规划的灵魂,《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六大体系”、达到“二十项指标”,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十二五”目标与指标体系,必须以这些长期目标为基础确定阶段性目标与指标,结合水利部的要求,提出方向性和指导性的阶段目标。发展目标确定时要力求做到以下“四个兼顾”: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民生水利、水资源等领域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远期和近期,要在考虑水利发展长远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反映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新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指标;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考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考虑反映水利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指标,也要突出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

3.1 发展目标和指标

“十二五”是阳江水利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五年,要努力实现水利发展的跨越,形成与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支撑保障体系。以建设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和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总目标,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步伐,在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上有新跨越;进一步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在推进民生水利上有新成效;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在促进水资源集约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上有新举措;进一步加大水利改革攻坚力度,在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上有新突破,为我市实现水利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大纲》,从以下八个方面设置水利发展目标。

(1)防洪治涝抗旱

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202_年,我市大中型病险水库基本全部得到除险加固,主要河流重点段堤防建设达标。城乡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山洪灾害易发生重点治理区初步得到治理,防洪应急服务体系基本完成。

加快我市海堤加固达标建设,按保护5万亩以上的海堤达到50年一遇、保护万亩以上的海堤达到20年一遇以上的标准,到202_年完成253公里海堤加固达标建设。推进漠阳江综合治理,加快我市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城南新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实现固堤与修路结合、治水与造景结合,美化城市景观。完成阳东县江河水库、阳西县新湖水库等2宗中型水库和81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33宗电排站建设,完成双捷拦河闸(坝)和红江拦河闸等2宗大型水闸重建,完成麻埠水闸、麻桥水闸等8宗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突出抓好阳春市潭水河、阳东县那龙河、阳西县三甲河桐油段、儒洞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三合河等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

我市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中,主要涉及到漠阳江堤防建设。202_年,确保漠阳江江堤达到50年一遇洪水标准,到202_年,市本级城区的治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径流量1天排干;县(市、区)级城区的治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径流量2天排干;重点城镇的治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径流量2天排干。

(2)民生水利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对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对年久失修,设施破旧的自来水厂和输水管道进行改造或重建,以提高供水保证率,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

进行大中型及重要小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保障我市产粮区和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继续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中型水闸的除险加固,推进我市水利基础建设。

拟新建、改建多宗小水电站工程,提高水能利用率,解决部分地区用电紧张问题。

(3)水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市工农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量激增,为了保障和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应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到202_年,市城区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97%,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饮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80%以上,各城区及中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5%,城镇废固物处理率分别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水环境质量按规划的功能区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基本建成县(市、区)以上城市应急供水保障工程,制定城镇应急供水保障预案。加强节水和治污,主要用水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水资源节约保护

我市“十二五”水资源的节约保护目标主要有如下几项:

①、按照《水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重点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制化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实施本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逐步形成以水功能区为控制单元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按照总量控制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监督管理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质,力争到202_年,我市的河流、重要水源地全部按照水功能区划的要求,达到水质控制目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②、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以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恢复工程与水利工程有效配合为特点的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逐步改善和恢复各流域的生态系统。

③、有效保障城乡的饮用水安全、粮食生产用水安全以及其他行业的用水安全,综合防治水污染,改善江河水生态环境,促进全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④、加强入河排污口的全面监管,在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新建排污口一律实行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废污水排放,抓好污染大户的排放工作、实行对我市水体排污总量的控制,建立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重点使那龙河中下游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阳江市属于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保持建设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并通过监督管理等手段,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规范全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程序,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的有效监管,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建立、健全全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在生态保护区建立生态预警体系。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本着“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由各项目业主根据各自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治理。属于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规划运用工程、技术、管理和生物控制等措施进行治理,至202_年使自然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6)水利法制建设

1988年《水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家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一个由水法律(4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水利部等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水法规体系,为《水法》的贯彻实施和水利法制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各项水事活动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实现阳江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进而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是我市水利部门的中心工作。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继续加强科研、水文、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市三防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等,加快水务新村的建设,基本完成三防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重点加强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监测设施、应急管理能力、基层管理单位生产生活设施等建设,改善行业管理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建设结构合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8)水利改革与管理

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开展水量分配工作,不断完善水污染管理、投融资、水价形成、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3.2 发展思路与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利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有利地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十二五”阳江水利工作要以民生水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及水资源配置体系,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继续深化水利改革,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按照广东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市“十二五”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水利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水利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与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为我市全面实现水利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推进重点工程的建设和项目前期研究,继续推进江海堤围及病险水库、水闸的除险达标加固,解决城乡内涝及中小河流治理等突出问题。

2.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提高人民群众的受益水平。

我市要重点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地区的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山洪防治,以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电排、小堤防等“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发挥工程应有效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统筹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统筹全市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的全市城乡供水保障体系,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江城区、阳春市区、阳东县城、阳西县城、海陵岛、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行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提高除磷脱氮效果。严格污水处理厂监管,所有污水处理厂都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确保达标排放。

4.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的日益严重,水利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用日益强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评价水利“十二五”规划实施后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促进作用和支撑保障作用。在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推进重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在开展河涌修复治理规划的同时,确定典型水库及主要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的“十二五”规划。

5.继续深化水利改革,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力争在依法治水、水资源管理、水利管理体制、水利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构建求真务实、管理科学、活力高效的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6.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十二五”是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筹集和解决巨大的建设资金,迫切要求在水利投入上寻求跨越式突破,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这是确保实施“十二五”水利规划项目并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重要保障。主要思路是:用足现有政策和出台新政策,足额收取水利规费并争取逐步增加,建立以公共财政收入和征收水利规费为主渠道,其他融资平台筹集资金为补充的省市县三级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根据中央近期水利投资的方向,选择项目前期工作完备、影响大、条件好的项目上报中央,同时加强协调沟通,以扎实的工作和积极的态度去争取中央最大限度的支持,促进我市水利事业跃上新的台阶。

3.3 发展总体布局

水利发展布局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确定我市“十二五”水利发展布局,将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重视水资源保护,在注重水土资源开发和江河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二是要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强调流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突出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重点和要求;三是统筹城乡水利发展,一方面提高城市水利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水利发展布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针对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现水利对不同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五是可能与需求协调,尊重水的自然规律,顺应客观规律,保证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一是按各县区的重点流域进行布局,突出流域水利特点以及流域发展的思路与重点;二是按照上级部门对我市重点经济区域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省政府和市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突出水利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4.1 防洪减灾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积极探索人与水的和谐,把防洪减灾工作从控制洪水措施的研究转向洪水管理方面的研究,认真贯彻落实《水法》和《防洪法》,在努力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规范人类的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这一目标奋进。“十二五”期间主要建设任务有如下这几个方面:

4.1.1、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

1、大江大河治理

(1)加强漠阳江中下游综合整治工程,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包括穿堤水闸、涵窦、桥梁等),主要内容为达标加固海堤5宗,加固堤围总长126.65km,加固水闸35座。计划“十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

2、中小河流治理

(1)拟对阳西县三甲河、织贡河、儒洞河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河道清淤、护滩、护岸,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工程总投资2.65亿元。

(2)拟对阳东县那龙河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河道清淤、护滩、护岸,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工程总投资6.8亿元。

(3)拟对阳春市西山河、运霖河、蟠龙河、罂煲河、轮水河、三甲河、八甲河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河道清淤、护滩、护岸,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工程总投资1.755亿元。

3、小流域综合治理

(1)拟对阳春市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整治总长度441.98km,其中淤积长度154.693km,工程总投资0.9963亿元。

(2)拟对阳西县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整治总长度197.1km,其中淤积长度57.85km,工程总投资0.441亿元。

(3)拟对阳东县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整治总长度223km,其中淤积长度136km,工程总投资0.6935亿元。

(4)拟对高新区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整治总长度13.41km,其中淤积长度5km,工程总投资0.006亿元。

(5)拟对江城区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经济建设等,整治总长度66.32km,其中淤积长度21.9km,工程总投资0.0115亿元。

4、山洪灾害防治

(1)加强阳东县大八河、那龙河、三合河的山洪灾害防治,计划建设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等,工程总投资0.0455亿元。

(2)加强阳春市三甲河、那乌河、那座河的山洪灾害防治,计划建设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等,工程总投资0.042亿元。

(3)加强阳西县东水河、古井河的山洪灾害防治,计划建设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等,工程总投资0.193亿元。

(4)加强江城区岗列街、白沙街、双捷镇的山洪灾害防治,计划建设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等,工程总投资0.24亿元。

5、重点海堤

现有海堤工程主要分布在辖区内的江城区、高新区、海陵区及阳东县和阳西县境内。全市已建成大小堤围53宗总长431.806km,其中:万亩以上海堤21宗,堤围总长340.396km;万亩以下海堤32宗,堤围总长91.41km。本次规划达标加固万亩以上海堤15宗,其中阳东2宗:台平三丫联围二期工程、良政联围;高新区1宗:平冈海堤;海陵区2宗:新盐联围、兰章联围;阳西县9宗:白土联围、文笔联围、陇西联围、长芙联围、边海联围、三山联围、儒洞联围、渡头仔联围、长坪联围;江城区1宗:四围联围。15宗万亩以上海堤中,阳东县台平三丫联围二期工程25.4km设计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即由现状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其余14宗万亩以上海堤共172.61km,正在开展前期规划设计工作,要求按照30年一遇防御风暴潮标准进行设计。该15宗万亩以上海堤总长198.01km,计划总投资8.6471亿元,按3年施工完成,每年分别按总投资的40%,40%,20%投入,分别为3.4588亿元、3.4588亿元和1.7295亿元。

6、城市防洪

“十二五”期间规划对阳春市春城镇防洪工程、合水镇防洪工程、阳春市高荔联围进行建设,使工程近期达到3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远期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固堤长33.65公里,规划工程投资估算为1.05亿元。

7、除涝工程

(1)拟新建阳江市四围排涝工程。需建造城南电排站,泵站总排涝流量100m3/s,总装机5000kw。闸站采用自动化系统控制,规划与气象、水文系统接口,按既定程式自动运行调度。计划工程总投资0.9亿元。

(2)拟新建阳东县红丰排涝工程,需建造红峰屋背垌电排站、土地岗电排站等4个电排站,泵站总排涝流量22m3/s,总装机1800kw。计划工程总投资0.3738亿元。

(3)计划安排阳春市岗美、河口排涝工程,主要建设内容:重建泵房,、水闸、更换电机、水泵等。总装机7940kw。计划工程总投资1.7828亿元。

(4)拟新建阳西县织篢排涝工程,需建造织篢电排站,泵站总排涝流量4.0m3/s,总装机400kw。计划工程总投资0.0652亿元。

(5)拟新建江城区双捷镇白鹤垌涝区、白沙街南洋垌涝区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电排站、清淤河床等,泵站总排涝流量244.3m3/s,总装机3550kw。计划工程总投资0.9044亿元。

上述各项防洪减灾工程措施总投资32.5971亿元,其中列入“十二五”计划投资32.5971亿元。详细情况参见规划附表。

4.1.2、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

(1)加快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水利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现代化信息采集设备、通信工具、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手段,及时掌握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和水土流失,达到科学调水用水。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水利信息系统体系,为领导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水文气象测报,强化通信联络,确保汛情、汛令及时准确传递水文气象的预报和测报是三防的耳目。因此,三防部门要和水文气象部门建立报汛联络网,及时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通讯工作是防汛的生命线,没有通讯,三防指挥调度就形同虚设。

(3)加强法制教育,依法治水,依法防洪

目前,仍有河道遭到盲目侵占,在河堤上取土,在河滩上修建房屋,种植作物,向河道倒垃圾,一些工厂乱排放废水、不仅污染了河道,而且很大程度降低了河道的行水的能力,造成不应有的灾害。为此。必须加强《水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法防洪,加强防洪设施管理,明确划定水域界限,严格禁止侵占,以利防洪、防汛。

(4)加强对全市防洪数字化的建设

“数字化防洪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建立具有实时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发性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体系。该体系能对防汛工作、城市、水库等重要的地段在汛期安全运行状况下进行实时安全鉴测。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信息存储和在线分析、处理等功能,实现对防洪工程运行状态的安全评估和预报。快速查询有关工程情况的基础信息,实时掌握防洪工程运行情况,为快速、准确、科学制定防洪工程的维护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为防汛抢险、防洪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5)加强工程管理和水库科学调度

工程管理不善,往往是造成水库失事,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把工程效益、工程维修和工程安全落实到实处。同时,汛期要加强水库科学调度,合理错峰削洪,避免或减轻灾害。

(6)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防洪抢险预案

防洪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是配合防洪工程整体标准不高的一项重要措施。编制防洪预案的目的,在于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才能争取主动。为此,要针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洪水,制定不同类型的防洪抢险预案。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标准、指挥机构、物资调度、人员转移、抢险队伍、防洪调度。

4.2 民生水利建设

阳江市的民生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村、乡镇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水电工程、机电排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

1、农村、乡镇饮水安全工程

目前,我市的乡镇农村集中供水乡镇自来水设备简陋,规模偏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高,很多规划中心镇都存在缺水问题,且输配水管网不配套,无法满足广大乡镇农村居民对供水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本次规划计划解决全市饮水不安全人口30.8411万人,总投资1.4249亿元,建设期限202_~202_年。

(1)阳东县规划农村饮水工程改造主要分布在大

八、雅韶、红丰、大沟、那龙等镇,主要建设内容为供水管网的改造、扩建铺设、新建水源等,项目总投资0.036亿元,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0.6301万人。

(2)阳春市结合该市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分区情况,以每座学校为中心进行分区,共分区22个,尽量利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饮水工程进行扩网供水。项目总投资1.2591亿元,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7.8188万人。

(3)高新区规划农村饮水工程改造主要分布平冈镇北宿、松中、平东等村委会,主要建设内容为供水管网的改造、扩建铺设、新建水源等,项目总投资0.0947亿元,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7442万人。

(4)江城区规划农村饮水工程改造主要分布中洲街、岗列等街道办事处,主要建设内容为供水管网的改造、扩建铺设、新建水源等,项目总投资0.3601亿元,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0.6480万人。

2、灌区建设和改造工程

我市灌区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经过数十年运行,工程设施已普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引水陂破损、干支渠道衬砌率低,渠道完好率低;干支渠系建筑物老化,配套不完善;管护设施简陋,破损严重等。根据我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现有水利状况,“十二五”全市的灌溉工程任务是对现有水利工程安全达标的落实,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工程效益、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为目标,再辅以改扩建蓄、引、提水骨干工程。本次规划中型灌区阳江市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5~31万亩)4宗,阳江市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5万亩)27宗,计划总投资9.9775亿元。

重点中型灌区,是我市重要的粮、油、糖以及蔬菜等主要生产基地,同时为我市其它行业提供优质水源,在我市农业乃至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指示精神,促进我市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直接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灌排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国家水利部、国家农发办(办农水[202_]111号)文件的有关要求,以202_年为规划基准年,202_年为规划水平年,以我市设计灌溉面积5~30万亩的重点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为主要对象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建设规划编制。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共规划建设4个项目:包括双捷灌区、陂底水库灌区、北河水库灌区、东湖水库灌区,共改善灌溉面积56.38万亩,总投资2.9718亿元。

本次规划列入灌区改造项目1~5万亩的中型灌区有27宗,其中阳春4宗,阳西7宗,江城4宗,市直3宗,阳东9宗,计划投资6.8679亿元。

3、病险水库加固工程

阳江市大中型水库共计20宗,小型水库共计232宗,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广东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等工程,202_年底大中型水库基本得到除险加固。本次规划列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计81宗,总投资3.11亿元。其中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2亿元;6座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0.16亿元;21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0.55亿元;51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2亿元。

4、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阳江市的大中型水闸多数都是建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经过多年运行,大都存在诸多问题,启闭设备老化、砼结构碳化或破损出现裂缝露筋、部分水闸闸底板裂缝、掏空、消能设施冲毁等等,影响其安全运行及效益发挥。本次规划列入重建或加固的大中型水闸共20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共20宗,总投资4.8亿元。其中大型水闸2宗,投资4.8亿元;中型水闸18宗,投资3.8826亿元。

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现有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低;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供水不安全等,不能有效地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威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基本上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区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灌区由于工程标准低,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减少,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大为降低,因此必须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期间,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共计列入247项,主要内容有水陂重建、新建、渠道清淤衬砌、渠系建筑物维修改造、电灌站、水轮泵站维修改造等,计划项目总投资2.2699亿元,列入“十二五”计划2.2699亿元。

“十二五”规划期间,6、应急抗旱水源工程

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共计列入8项,主要内容有电灌站重建、水轮泵站维修改造等,计划项目总投资0.5874亿元,列入“十二五”计划0.5874亿元。

7、小水电及机电排灌工程

我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漠阳江流域及众多小河流,目前可以进一步挖掘开发潜力。本次规划小水电及机电排灌工程共计列入112项,包括重建,新建,技改等项目,其中拟建电站26项,电排站86项,计划项目总投资3.7568亿元,列入“十二五”计划3.7568亿元。

8、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共计列入8项,主要内容有渠道清淤衬砌、渠道三面光衬砌、渠系建筑物新建和改造等,计划项目总投资0.46亿元,列入“十二五”计划0.46亿元。

上述民生水利项目总投资27.1493亿元,其中列入“十二五”计划实施投资27.1493亿元。详细情况参见规划附表。

4.3 水资源开发利用

本次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计划安排7宗工程,共计总投资2.894亿元:(1)重点水源工程:阳江市核电水库工程等2宗,计划总投资0.38亿元。(2)调水、引、提水工程:阳西县边海陂重建工程1宗,水陂拆除重建、总长206m,计划总投资0.25亿元。(3)城市供水工程:新建水厂、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等,主要建设内容有取水泵房、净水设备、输水管道等,计划总投资2.18亿元。

4.4 水资源节约保护

在中小河流域治理方面,我市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小流域自身的资源优势,搞好开发性综合治理。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市规划漠阳江中下游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内容为砌挡土墙、河道清淤、植树造林、涵养水土等。

4.5 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规划在“十二五”期间,计划采用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完成32500hm2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主要措施为: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沟坝地、植水保林、种草、封禁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种植红树林等。

非工程措施主要采用以下几项:

(1)成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执法监督机构和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促进监督工作的法制化、正规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把好开发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严格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

(2)严格执行《森林法》、《水土保持法》,全面实行封禁措施,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进行封山育林,营造秀美山川,使森林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加。

4.6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根据我市水利行业管理的需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设:

⑴ 进一步完善水利行政办公系统,加快水务新村的建设。

自从由水利局改成水务局之后,本市的一切水利事务都由水务局负责统一领导,更好的管理好本市的水利行业,进一步加快水务新村的建设。

⑵ 进一步完善三防指挥系统,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市水利行政办公、三防指挥、工程建设管理、水利执法及公众服务等通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全面促进信息化发展。

⑶ 加强水政执法基础设施与技能训练。

“十二五”期间,规划增设执法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执法办公场所建设、执法车船购置、取证办公等设备、GPS卫星定位仪等;加强水利行业干部职工在职教育,包括节水技术推广、水利政策法规教育,开设法制教育培训班、执法教育培训班以及水利法规宣传培训等。继续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侵占河道、破坏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等水事违法行为,切实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⑷ 加强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投资效率以及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前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立足于科学规划、超前谋划,立足于加快前期工作、做深前期工作,全力做好新时期水利前期工作,为推动全市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我市计划“十二五”期间安排多项水利前期工作,内容涉及到大江大河治理、重点海堤、小流域综合治理、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堤围加固工程等。

上述各项行业能力建设计划总投资0.1925亿元,列入“十二五”投资0.1925亿元。

综上所述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总投资为61.7489亿元,其中列入“十二五”投资61.7489亿元。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5.1 水利管理

(一)洪水管理

人们在与洪水相处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处理洪水的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变化,我国近几年的防洪减灾措施也已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已朝着“洪水管理”和“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方向前进,根据我市防洪减灾的实际,洪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洪水管理应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流域综合管理

洪水管理是按流域进行的洪水管理,洪水调度是按流域进行的洪水调度,这是水的流域性所决定的域内一个区域的行为不能危害另一个区域,因此洪水管理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对流域的防洪减灾给予和谐统一的安排。

(2)要加强病险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使工程恢复原有的设计防洪能力要充分认识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度汛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处理好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关系,切实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

(3)建立现代化的三防指挥系统及完善的洪水调度方案

进一步加强三防指挥系统建设,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进行科学的调度指挥。有了先进的设备为基础,更要有一套科学的防洪调度方案,做出合理的防洪预案,当遭遇洪水时科学地进行组织防汛调度。

(4)要注重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

非工程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改变对洪水的适应能力或抗损失能力,包括洪泛区管理、汛前准备和应急计划、洪水预报和警报、避洪、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生物工程等;另一类为改变损失的分担形式,包括救灾、防汛抢险和洪水保险。最简单的非工程措施就是积极开展救灾。

(5)洪水管理要健全法律、法规增加公众的参与意识

洪水管理应有社会公众的参与,各级有关部门、单位、抢险部队,让科研院所、非政府机构等参与到洪水管理过程中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人的行为,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水资源管理

阳江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利设施不配套,仍经常出现供需矛盾。今后随着本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会有所增加,因而需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加强全面管理,使我市水资源利用能够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取水水资源论证制度,切实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水资源

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日取水5000m3及以上或日取地下水1000 m3及以上的或发电总装机1000kw以上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以加强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达到整体水量的供求平衡。取水许可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水权的具体体现,是《水法》、《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规划、开发、调配和利用的职责。今后应按照水资源管理“五统一”的要求,强化取水许可管理,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全面开展年审,计划用水,计量取水,取水统计等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工作,以达到“一龙管水,综合治水”的目的,调动全社会力量,把有限的水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2)强化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

水资源费征收制度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实现形式,是水资源管理的一种基本制度。征收水资源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通过对不同的取水户征收不同标准的水资源费可以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工作的开展。

“十二五”规划期内,要强化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征收面要涉及除国家政策明确表示缓征、免征外的所有取用水户,征收率达到95%。同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调整各类水资源的征收标准。

(3)加强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需要

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很多,包括权属、政策、基础、开发、用水、监护、职能等方面。是涉及自然和社会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在实践上还缺少经验,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齐。因此,在“十二五”规划期,要注意加强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科学调配人才结构,培养一批水资源管理的技术骨干和精干管理人员,为水资源管理服务。

(三)水资源保护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物排放的急剧增加,导致水污染事故及水污染纠纷频频发生,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我市在“十二五”规划期内的水资源保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

(1)大力发展绿化工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严格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全面实施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按照水功能区划要求切实做好区内水土保持,造树绿化,涵养水源等工作,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入,防止水质恶化。同时在水源保护区内必须制定污染事故应急措施,尽可能防止或减少突发事件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行一水多用。

安排好上下游、左右岸及蓄水发电与农业灌溉的用水关系,积极采用节水新措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以及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

(3)执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规定,大力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

水务局要协同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DB4426-202_)。运用法律保护水资源。对已有的未达标的排污企业,要有计划,分期、分批限期治理,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排放;对新建项目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同时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强排污管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对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作为非饮用水使用,从而减少新鲜干净水的使用量及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为建设防污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到202_年,我市的水环境的质量达到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

(4)加强对现有工程的维修养护,强化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我市的水利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现有的水利设施管理方面不是十分到位,现有工程老化欠修严重,供水效益逐年下降,需要大力加强工程的维修养护和除险加固工作,以更好地发挥水利设施效益。此外,加强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形成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

5.2 水利改革

(一)水管体制改革

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下简称水管体制),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我市及时进行了水管体制改革,目前已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阳东实际要求的水管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有效维护基层水管队伍的稳定,促进我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

虽然经过水务体制改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⑴水管单位历史欠帐多,解决难度大。由于欠帐多,解决时间的长短需视基层水管单位的经济收入情况而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⑵管养分离仍在摸索阶段,未有具体的模式。体改后,虽然我市大部分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比体改前有所提高,但经费落实的数额仍不能满足我市水利工程实际的需要,并且我市水管单位维修养护人员多,文化程度低,竞争能力有限,一下子实行管养分离的条件仍不成熟,仍需积极探索符合本市实际的管养分离模式。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计划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⑴提高基层水管单位经济收入,增加年终盈余,分年逐步解决基层水管单位的历史欠帐,督促各国有水管单位足额落实“两费”,推进内部改革,落实农村集体组织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经费。一是加大政府的投入,增加基层水管单位的财政补贴;二是按照调整水价的计划,调整供水价格;三是优先开发利用蓄水工程的水资源,将基层水管单位以农业为主的供水方式逐步向农业、工业和生活供水转变,提高基层水管单位的供水效益;四是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对我市的扶持力度;五是加强经济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五是建立农村水利发展新机制,完善公共财政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⑵小项目管理养护,由市水务技术中心对损毁较大的项目进行维修。

(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的“三定方案”明确确立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城乡水资源的原则。

目前我市水资源为分割管理,管理模式落后,系统内部政企、政事不分。在近年的税费改革中,取消了农村的水费负担,使得本来就运转困难的水管单位更是举步维艰,工程得不到维修,设备得不到更新。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水的自然属性和中央的治水方针,按照水务一体化要求,“十二五”规划期内,我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探索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①改变治水思路和水利发展战略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②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体制——从单纯的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城乡一体化水利转变。

③改变传统、单

一、粗放的管理方式,向开放、系统、集约转变。

④建立现代水务企业制度。

⑤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流域治理,创造团结治水的良好氛围。

水务部门要做好水务工作,必须按照“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要求,继续主动加强与城建、环保、国土资源和林业等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做好水务工作和水务管理体制的良性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现有水利体制正在向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相对与流域,我们是微观的具体的,我们必须有流域治理的概念,每个行政区的管理必须服从全流域的大局,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我市的河段与水库按流域进行分级,必须按照流域与地域结合的新概念来制定我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以支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发挥,建立现代水务制度,引入市场竟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使水真正成商品,走向市场,形成“水利为社会、社会为水利”的格局。

按照《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对水利投资领域进行分类界定,实现政府由全面投资向重点投资的战略性转变,应逐步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扩大公共财政投资规模,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十二五”期间,计划初步完成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更多地依靠社会、依靠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水利。对于非经营性公共项目,以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对于准经营性项目,需要扶持的经营性项目,可分别采取适当投入财政性资金加以引导,或者给予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政策采取社会招商等措施,鼓励外商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在建设长期稳定的水利建设财政投入机制的同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水利投资融资体系。

5.3 行业能力建设

加强发展建设,深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水利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完善水务一体化,加快水务新村的建设;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重点是加强机构建设、保障经费、落实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行业人才培训;加强科技创新,重点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科技应用能力。规划实施与效果分析

6.1 实施计划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本着轻重缓急、项目实施效果、实际需要与可能、资金筹措、前期工作等情况,综合分析,合理安排水利发展“十二五”项目实施次序。

根据“十二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发展战略与重点,参考有关规划和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提出重点流域和区域以及对全局性起关键作用的重点水利建设工程,制定切合实际的分期实施计划。其中,对“十一五”续建项目和“十二五”新建项目中的重大工程优先安排。

根据上述规划实施原则,首先继续实施“十一五”未完成项目,比如防洪减灾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沿海堤防达标加固、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其次进行“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前期工作到位的重点项目,比如阳东县东湖灌区干渠改造工程、阳东县红江拦河闸重建工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新盐联围达标加固工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章联围达标加固工程、全市农村饮水工程等、分期逐步实施那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各支流的治理、沿江堤防建设等内容)、执法能力建设等;再次按照上述原则安排其他列入规划的项目。6.2 投资测算

我市的“十二五”水利投资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需要与可能,合理确定投资规模

我市在确定“十二五”水利基本建设规模时要统筹考虑本地区水利建设的需要以及中央和地方财力的实际可能,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由于因投资规模调整推到“十二五”以后开工的项目可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储备项目。

(2)突出建设重点、优化投资结构

在“十二五”基本建设安排中,针对我市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围绕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中心任务,合理确定投资重点和结构。加强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和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把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维护河流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统筹考虑我市重点与一般,续建与新建,不同领域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中央与地方投入,政府投入与市场融资等关系,优化投资结构。

(3)重视发挥综合效益,确定优先发展领域

重视发挥水利建设的综合效益,统筹考虑区域间效益的平衡与协调,避免效益搬家,统筹协调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协调发展。

(4)合理划分事权,明确各类水利建设的投资主体

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及受益者的事权与责任,明确各类水利建设的投资主体。

(5)加强宏观调控,平衡投资计划

在合理调整和安排“十一五”结转项目建设规模及其结构,新开工项目筛选和排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流程。投资流程应保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本平稳,并与国家和区域投资规模相协调,避免起伏过大。

根据以上原则,阳江市“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规模为:

规划投资总计61.7489亿元,其中计划“十二五”期间投资61.7489亿元。

6.3 监督保障措施

实现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科学制定规划,指导水利建设

为了做好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组织工作,我市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专人负责,落实组织保障措施,市水务局规计科负责归口管理和总负责,负责具体组织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相关内容的规划和表格填写由各有关科室参与具体的组织和规划编制工作,提出相关成果,按照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规划成果,再由市水务局规计科把关汇总,委托阳江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出编制成果。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进行的水利活动必须遵循所制定的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科学制定的规划指导我市 “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水利建设。

2、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强依法行政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对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托,制订与我市特点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实现我市水政监察队伍“八化”达标,提高水行政执法和服务职能。

⑴ 严格贯彻水法规,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的工作方法,加大水利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和纠正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章的建设、采砂等活动,查处一批拒交水资源费的“钉子户”,树立水利部门形象和权威,维护水法律尊严和正常的水事秩序。

⑵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做好水事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避免因水事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重点抓好农村水事纠纷处理工作,解决各方群众的饮水问题,维护群众的利益。

⑶ 积极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工作。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水利综合执法试点工作,要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外地和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通过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提高,进一步增强水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效能,树立执法为民的新形象。

3、推进科技创新,注重培养人才

为实施科技兴水,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水利科技投入,积极建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使我市水利系统人才结构合理,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我市“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鼓励公众参与,社会共同实施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该规划既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和市场主体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实现。本次规划所制定的《广东省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送审稿)将提交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阶层、多部门、多领域协商,以专家的咨询和群众的参与相结合最终确定我市的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同时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和市场主体了解“十二五”期间阳江市水利工作的的主要内容。

同时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我市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程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环境效果。

在对水利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检查监督和对执行情况及时开展评估工作,对规划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若是规划编制不切合实际,应按照程序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障我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6.4 规划效果分析

6.4.1经济效果评价

本次规划项目投资总计61.7489亿元,其中计划“十二五”期间投资61.7489亿元。

在防洪减灾工程方面,通过各县区流域的综合治理、沿海地区堤防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建设等,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由“十一五”期间的90%争取在202_年达到95%,202_年100%达标。防洪除涝工程达标率由“十一五”期间的90%有望在202_年达到98%,202_年100%达标。三防指挥系统、信息达标覆盖率由“十一五”期间的95%有望在202_年100%达标。

在民生水利方面,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争取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0.8411万人,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100%达标。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减少了疾病的危害,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促进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大中型病险水闸加固工程的实施,加固改造81座病险水库和20座病险水闸,保证供水水源的稳定;灌区建设与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保证了农田的灌溉,以及生活、工业用水,使工农业生产有序进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38万亩;渠系水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十一五”期间的0.5提升到0.6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节水达标率达85%。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城镇供水工程的实施,使城市供水保障达标率达到100%,新增总供水能力10000万吨,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3650万吨。将缓解我市部分地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紧张,并改进水质,进一步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我市“十二五”期间用水总量控制12.5亿m3。万元GDP用水量由250m3/万元降低至125m3/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6m3/万元降低至20m3/万元。综合亩均灌溉定额由800m3/亩降低至685m3/亩。城市管网漏损率由15%降低至5%。地下及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由80%上升到100%,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90%上升至100%。

在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我市预计完成32500hm2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率由90%上升至100%。生态修复面积0.7万hm2,建设项目植被、生态恢复率由85%上升至100%。通过对我市主要河段的功能区划,进一步保护我市的水源水质,对我市重点流域进行河流湿地生态修复,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促进全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我市“十二五”期间列入灌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可大大节约农业灌溉用水量,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稳定了农业的发展;我市各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可以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用水保障。“十二五”期间,各项工程的实施,将拉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原材料的就地取材,工程的大量用工,解决当地产品的销路,帮助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行业能力建设方面,通过加强我市的防汛通讯能力建设,水政执法能力建设、增加业务培训,加强我市的水利职工素质的提高,使工程管理更加先进,加强水政执法能力,积极推进我市现代水务制度,将使我市的水利事业更上一层楼,从而推动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4.2社会效益评价

水利建设具有日益重要的社会作用,“十二五”期间防洪工程的建设、沿海堤防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阳江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我市广大容易受灾的地区提供了防洪潮安全和保障,避免城区频繁受洪潮危害,保护了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及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预计完成各县区多宗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的饮水工程建设,受益人口30.8411万人,大大改善当地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条件,避免出现与水质有关的疾病出现,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十二五”期间,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社会。以上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促进了就业,改善了我市的投资环境,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我市居民生活水平,给我市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水土保持建设实施后,可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床和水库的淤积,减少农田的板结,增加农田的肥力,水土保持的治理,河流河口湿地生态修复,使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6.4.3生态环境效果评价

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的日益严重,水利建设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用日益强大;对生态环境效益也明显,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以及水保林的种植,可以固砂蓄水,大大减轻下游的洪涝灾害,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温度降低,有机含量的提高。植被覆盖物的增加将使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风速减弱,野生动物明显增加。同时改善了水质,维护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水体洁净,空气清鲜,为人与动物建立和谐社会创造条件。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可以使水土流失区的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恢复,规划实施后,水土保持效应将进一步扩大,农业、林业生态系统必将进入良性循环。另外开发农村水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农村能源,保护了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就等。防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对其下游的滞洪削峰和增加枯水期流量,对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有较显著的作用。防洪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防洪保障,还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为城乡居民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第三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联合调研组到长汀开展专题调研

扎实推进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联合调研组到长汀开展专题调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关于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12月22日—23日,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局长冯海发为组长的联合调研组深入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专题调研。省政府副省长倪岳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市领导黄晓炎、张兆民、张天洲、饶作勋,市政府党组成员陈盛仪分别参加调研活动。

冯海发一行先后深入到策武、河田、三洲、濯田等乡镇,察看了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点及部分待治理点,并走访慰问了贫困农户。23日、24日,调研组先后在长汀县、福州市召开调研座谈会,与省、市、县领导及基层干群面对面交流,就做好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冯海发对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长汀县多年来坚持治理水土流失所取得的辉煌成效,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大好形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及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迫切心情,都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长汀县不愧为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面旗帜、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一面旗帜、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面旗帜。就如何做好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冯海发强调,要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力扩面,尽快开展未治理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工作;努力巩固,巩固已治理或初步治理取得成效区域的治理成效;着力提升,将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推进。要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不断拓展生态产业链条,让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使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由公益性工作向效益型产业的拓展。要在生态县建设中全面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生态立县”思路,树立“工业强县”意识,不断推进“商贸兴县”。

受省委书记孙春兰、省政府省长苏树林委托,省政府副省长倪岳峰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倪岳峰说,调研组一行带来了中央领导同志对老区、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带来了对全省各项工作特别是生态省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省直各有关部门和龙岩市委、市政府,长汀县委、县政府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水土保持、生态省建设乃至各项工作开展。倪岳峰指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副主席的批示精神,全面推广长汀经验,全面推进全省水土保持和生态省建设等工作。长汀人民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神,积累了丰富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县建设的经验,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总结提升,在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省建设工作中全面推广。要全力支持长汀先行先试,成为水土保持和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成功经验,也还面临较大压力,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多出台实质性支持政策,龙岩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总结、弘扬好长汀经验,长汀县委、县政府要继续围绕生态县建设,把水土保持工作推上新水平。

受市委书记张健委托,市长黄晓炎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黄晓炎表示,龙岩将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批示精神,与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对龙岩提出的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崛起步伐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进,生态保护与强县富民双赢;将举全力支持长汀建设生态示范县,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兴县”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后发崛起;将大力推广长汀经验,继续发扬闽西老区人民当年“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当好全省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排头兵,为福建建设生态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松阳县水利局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建县,为处州建制之始,距今已1800余年。松阳县东西最宽径距53.7km,南北最长径距40.2km,县域总面积1406Km2,下辖3街道4镇14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3万。松阳县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松古平原四周群山环抱,生态景观丰富多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自古有“桃花源”的美誉。松阳县又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绿茶集散地。

“十一五”以来松阳县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2_年,全县生产总值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117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826美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9.6:41.4:39.0调整为18.6:43.7:37.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0%、35.3%。经济外向度17.1%,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

松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丽水市的粮食主产县,历史上

—1— 曾有“处州大米出松阳”的美誉。根据202_年松阳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耕地21.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23%;园地18.51万亩,占8.83%;林地15.21万亩,占72.61%;其他农用地5.5万亩,占2.64%。202_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58千公顷,粮食产量止跌略增。全年粮食总产3.53万吨,增长0.6%。

(二)基本水情

1、水源情况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845亿m3,人均0.58万m3。松阳县水资源分布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降水地区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组合不平衡。松阳县降水高值区在人口分散、耕地较少的山区,而耕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松古平原,降水量相对较小。

二是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5~6月,约占去全年的32.8%;7-9月约占24.8%,在无台风影响的年份就是干旱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幅较大。

三是河川源短流急,丰枯悬殊。松阴溪及其支流大多是发源于县内或邻县,均属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2、水系情况

松阳县水系单一,全部溪流属瓯江流域。松阴溪为县境最大河流,占全县面积的92.55%,其较大支流有小港。此外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7.45%的山间小溪,经宣平港、龙泉溪注入大溪。

全县河道有982条,总长1873 Km,河网密度1.33Km/Km2,水 —2— 域面积37.54Km2。其中200km2以上河道有2条,为松阴溪和小港源,总长123.5km;50-200km2河道有6条,为梧桐源、谢村源、十三都源、竹溪源、安民源和玉岩源等,总长124.65km;50 km2以下河道有974条,总长1624.86km。

3、社会经济用水及各年灾情

202_年,全县经济社会用水量7550万立方米、工农业用水量84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106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58立方米、农业灌溉水用水5547,有效利用系数0.65。“十一五”以来各年发生洪涝灾害、旱灾和山洪、泥石流、台风等其他灾害发生次数、受灾人口、成灾面积和灾害损失如下:

(1)202_年灾情。受3次较大洪涝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5.5万人;受灾倒塌(损坏)房屋411间(其中倒塌20间);受灾农作物45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60处24.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1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49条104.9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50万元。

(2)202_年灾情。受3次较大台风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8.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1间;受灾农作物62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20多处26.6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3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4条76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

(3)202_年灾情。受1次较大台风“海燕”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1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2.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6间;受灾农作物16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430多处25.2km; —3— 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23条70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75亿元。

(4)202_年灾情。受“莫拉克”台风及3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3.5万人;转移人口1960人;受灾倒塌房屋125间;受灾农作物8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80多处12.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0条38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3亿元。

(5)202_年灾情。“莫拉蒂”台风及3次大暴雨灾害,全县受灾乡镇20个,受灾人口13万人,倒塌房屋101间,转移人口2552人。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740公顷,公路中断51条次,供电中断39条次;损坏堤防99处4.6千米,堤防决口36处4.3千米,损坏灌溉设施47处,损坏水电站3座。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23780万元。

(6)202_年灾情。受1次暴雨山洪灾害,全县5个乡镇受灾严重,据统计,受灾人口可2.5万人,转移人口179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9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0.0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05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5家,毁坏公路8条,损坏堤防65处6.7千米,冲毁堰坝53处。直接经济总损失3500万元。

(三)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02_—202_年间,松阳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千库保安、灌区配套续建及节水改造、松阴溪及小流域河道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农田水利以及小水电开发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全县现有中型水库3座,小⑴型水库5座,—4— 小⑵型水库3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灌溉千亩以上堰坝14条,小水电总装机9.47万kW,年上网电量2.1亿kW〃h;建成标准堤防41.22km,配套灌排渠系620km,建成中型灌区2处。至202_年底,全县累计解决18.5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6万亩,建成喷微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2.0万亩。

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手续完善,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项目组织实施科学有效,质量安全等监管有力,资金管理规范。6年来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重大资金使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积极创新,202_年了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集中制法人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统一项目法人、统一设计单位,统一监理单位的做法,在全省设计、监理力量不足的大环境下,通过此措施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二、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一)水利投入及完成情况

202_~202_年以来,松阳县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6亿元。

1、水利投资规模及来源

202_~202_年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56亿元、省级投资2.53亿元、市县级投资3亿元、银行贷款投资1.12亿元、其他投资3.46亿元。(分投资组成情况详见附表2)

—5—

2、资金投向

202_~202_年所完成的10.6亿元投资中,投向农村饮水安全1.65亿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0.77亿元、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1.65亿元、江河治理3.62亿元、小型农田水利0.88亿元、水保生态0.2亿元、包含水电投资等社会其他水利投入1.86亿元(分投资资金投向情况详见附表2)。

3、项目安排情况

政府资金主要以配套省级规划的千库保安、江河治理和灌区配套改造项目为主,部分县级资金按照本县实际情况安排到农田水利建设。202_年以后松阳县的千库保安工程逐步走向尾声,在中央、省开始加大对江河治理资金投入的背景下,县政府相应整合各类资金,安排了一大批河道治理项目,202_年到202_年,202_~202_年,我县共有13段长20余km松阴溪干堤项目列入省厅“强塘工程”加固规划,总投资规模约1.5亿元,202_年又有30余km的松阴溪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项目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投资规划2.6亿元,各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3。

4、投资完成情况

202_~202_年所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按照批复一个初步设计计算,202_~202_年完成500万元以下项目97个、500~1000万元项目33个、1000~3000万元项目19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各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4。

(二)水利前期工作情况

1、规划情况。松阳县历来十分重视项目规划,202_~202_年 —6— 根据本县实际,与省内主要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各类28个,主要规划包括松阳县十一五、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松阳县城乡饮用水规划、松阳县河道采砂规划、松阳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松阳县“十二五”及202_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松阳县水域保护规划、松阳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松阳县城市蓝线规划等,同时还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省市水利发展规划、全省强塘工程规划以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等规划。松阳县水利规划主要依靠省内各级规划设计部门编制,一般是投资规模较大、专业性加强的重要规划均委托省级规划单位完成,据初步统计,在完成的28个规划中由甲级单位完成的4个,乙级单位完成的10个,丙级单位完成的14个。各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2、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202_年,松阳县水利局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并逐步建立了项目库,实行滚动更新,202_~202_年累计完成项目建议书193个、可行性研究报告207个、初步设计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201个,各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3、前期工作经费及来源。202_~202_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经费,其经费主要来源为两部分一是由县财政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列支,用于水利项目重大规划编制,二是项目概算总投资中列支用于完成项目建议书到初步设计各阶段前期设计费用,各前期工作投入情况详见附表6。

(三)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7— 202_~202_年,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全县完成水利工程总投入10.6亿元,水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1)以松阴溪干堤加固为重点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2_~202_年期间累计建成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13km,完成了包括玉岩镇、马桥后、五都阳、叶村、裕溪等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15km。

(2)以水库保安工程为重点的山塘水库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2_~202_年期,全县累计完成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座1万m3以上山塘整治55座。

(3)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202_年以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为契机,建成了涵盖全县的57个水雨情监测站,完成了县乡两级预警一平台的建设,并在全县小(2)型以上水库、重要河段的安装图像视频监控,同时全面建设和完善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1)全面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至202_年底已解决和改善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8.56万人,建立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江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完成了一批小型灌区水源工程,包括青龙堰、白龙堰、京梁堰、梁下堰、观口堰等5座松阴溪干流

—8— 上堰坝。千万亩十亿方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江南渠道灌区、东坞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扎实基础。

3、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改善

松古平原江北片水资源配臵格局基本形成。依托梧桐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梧桐源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建,水库总库容从750万m3增加到1671万m3,为解决江北片缺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江北灌区通过串联梧桐源水库、六都水库、四都水库等水源,统一调配水资源,使江北灌区农业用水得到基本解决。

完成《松阳县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并通过省厅审查,为下一步建设黄南水库,解决松古平原缺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4、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新突破

根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要求,202_年我县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成立事业单位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职责为松阴溪主要河道的维修养护保洁及堤防建设,东坞、梧桐源、六都源3座国有水库及中型灌区江北灌区的维修养护等,水利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5、水利队伍不断壮大

初步建立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成立的水库和堤防管理处新增事业人员10人。县水利局下属水文站、水库和堤防管理

—9— 处、鱼种场,松阳、古市、小港3个水利站,及谢村源、东坞、梧桐源、六都源等4座水库,共有职工306人,水利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水利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6、水利绿色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6万kW,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10.8万kW。现全县已建成并网电站66处,总装机9.78万kW,年设计发电量2.2亿kw.h,年产值8600万元。

(四)规划计划执行能力

1、水利系统从业人员情况。目前松阳县水利系统从业人员约784人,包括水利行政管理(公务员)人员10人、参照(公务员)行政管理人员7人,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61人、县内设计与施工等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1人、电站等水利生产经营性单位人员665人。

其中县水利局领导班子职数6人,水利专业的3人,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全县水利基层单位从业人员总人数131人,公务员(含参公)17人、事业单位61人、企业53人。具体学历结构和专业背景详见附表7。

2、勘测设计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质的松阳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为松阳县国资委下属企业,由县水利局负责行业管理,具备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丙级资质。现有员工29人,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11人,工程师等中级职称的8人,—10— 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的5人,其中30周岁以下7人,30-45岁9人,46岁及以上13人。

3、施工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1家,即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具备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202_年松阳县在建水利工程主要由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缙云县水电建设工程公司、丽水广盛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注册地在丽水范围的施工单位中标,除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外,其余均为叁级企业。施工单位人员构成详见附表7。

4、项目法人组建情况。202_年我县根据水管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组建了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202_年在建项目法人主要包括两类,松阴溪干流及小流域治理等以及中型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投资规模加大的项目均由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统一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其他农田水利、农村河道整治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相对分散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均有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如庄门源水库工程(目前尚在初设报批阶段),则专门成立项目公司担任项目法人,具体详见附表7。

5、制度建设情况。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松阳县委、县政府以松委„202_‟1号文件出台《中共松阳县委、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松阳县未来水利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水利改革的基本思路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水利投资方面特别要求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11— 设,“十二五”期间,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对水利投入在202_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土地出让收益的10%或土地出让总额的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三、“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改革目标

1、“十二五”规划水利投资的规模。

“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规模为20亿元,拟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5亿元,市县地方通过县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受益、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受益)自筹资金13亿元。

2、“十二五”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预期成效。

(1)水资源有效供给。总库容343万方的庄门源水库工程建成,黄南水库工程动工建设。全县的水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农村饮水困难得到解决;灌溉有效面积得到恢复和增加,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逐步提高,基本保障农业增产用水;初步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

(2)水资源保护。一般河段水质都能达到灌溉要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东坞源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突破,饮用水水质得到保障。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全县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监督体系,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有所遏制,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4)防洪安全。至十二五末,松阴溪干流松古平原段全面完成加固任务,形成防洪闭合圈,防洪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主要乡镇基本达到防洪标准,遇设计标准洪水,基本能够避免重大灾害;遇超标准洪水,防洪体系能够正常运行,把洪水灾害损失降到较低程度。

(5)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水利基层站点建设,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涉河涉堤开发利用及采砂管理审批逐步得到规范。应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到提高,(6)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健全,山塘水库、堤防安全巡查人员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保障,基层水利组织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实现长效运行。

(二)重要任务

1、“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情况。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3个超亿元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为庄门源水库工程投资1.1亿元,黄南水库工程投资10.7亿元,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工程投资10亿元。其他水利建设项目在3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5个,1000-3000万元25个,500-1000万元30个,500万元以下45个。

2、“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1)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进一步贯彻执行《水法》为中心,以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和强化水政监察执法管理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登上一个 —13— 新台阶,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科学、法律等知识的水政执法大队。二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转让制度,在条件成熟后探索建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水权交易制度。三是研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四是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在做好从地表水取水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办理,逐步规范地下水取水管理,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五四根据目前各水系河段的水质现状和排污能力,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严格实行排污口许可制度。六是通过推广农业节水措施,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强节约用水,继续大力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和节水器具,加强节水宣传,挖掘节水潜力,稳步提高我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相对集中于农民自治相结合的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大中型项目全面推行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集中法人制度。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管理的积极性,组建一灌区等共同受益区为单位的乡镇、村或农村水利协会为项目法人,履行建设与管理职责。对于乡镇实施据有关一定规模且技术管理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积极推进代建制度。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县域内流域(区域)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并根据乡镇区划调整以及水利员配臵标准,新增若干流域(区域)水利站,完善水

—14— 利站布局。同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在不断充实和壮大基层水利服务队伍的的同时,特别要抓好基层负责人的培养,提高水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服务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二是建立村级水利工作队伍,加强村级水利公共管理和服务。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全面增强基层防汛防台能力。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防台指挥部为单位,行政村(社区)为单元,自然村、水库山塘等重点区域为网格的检查防汛防台体系。建立健全防汛防台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等体系的动态管理制度。

四、经验和问题

(一)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是在202_年借助水管体制改造的契机,我县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创新了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集中制建设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县主要水库、河道堤防集中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项目法人、设计和监理三统一的做法。并在松阴溪治理、小型农田重点县等项目中积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也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广泛好评。

二是通过组建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目前已将东坞、梧桐源2座中型水库以及一座重要的小(1)型水库六都水库、1处中型灌区江北灌区以及松阴溪干流22.35km松阴溪标准堤防纳入集约化管理范围,在水工程管理管理组织、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经费管理都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设臵水雨情自动遥测站点,建立了水雨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建成了会商系统;特别是通过202_的基层防汛体系建和202_年利用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是全力加强水资源保障建设,202_~202_年期间,我完成了有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在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东坞、梧桐源等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容,为保证灌溉、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提供了水源保障。202_年先后完成了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和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的编制,为松阳县未来水资源保障指明了方向,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十一五”大量水利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并将其升格为副科级管理单位,但目前库管理处机构尚不完善、人员配臵在数量和结构也不合理,相应的

—16— 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制不明确、管理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使得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人为地缩短了水利工程使用周期,增加了建设成本。

二是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尚未成型。水利工程公益性强,目前,松阳县大多项目建设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繁重的建设任务与松阳县相对薄弱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水利项目自身的融资潜力没有有效发掘,主要原因水工程投融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松阳县既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没有相应的融资平台,项目投融资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以项目抵押进行银行贷款的初级阶段。

三是水利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一些法规、规章的实施环节研究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依法行政意识仍需加强,执法水平仍待提高。河道、堤防、滩地等的依法管理存在漏洞,水功能区管理尚在起步阶段,松阴溪河道禁止采砂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后期管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年龄老化、中高级人才数量不足、缺少高层次特别是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等问题。高级专业人才短缺、年龄普遍较大。与我县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现状与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五是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缺乏、导致基层水利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办公经费得不到落实,造成基层服务体系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也是很多基层防汛、河道管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等工作难以开展。

五、对策建议

—17— 以提高松阳县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的,我县计划从前期投入、前期工作完成、人员队伍、项目法人组建、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如下:

(一)加强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一是制定出台相应的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完善和充实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库。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动向以及省级部分的文件健身,做好项目储备,并不定期的进行滚动更新,及时启动项目的规划编制,为项目争取赢得主动;二是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局班子领导负责制,有条件的项目,特别大型的重点项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县政府各组成部分合力推进前期工作,三是与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效的联系制度,在水利项目规划、论证、评审等各环节加强沟通,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四是对于重大项目前期,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同时建议省财政也安排出部分资金,给予县市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上更大的支持。

(二)成立水利发展公司,实行工程集中法人制管理。

目前我县成立有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县国有水库和松阴干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并承担县级其他一些较大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随着项目建设任务的逐年加重,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任务也与日俱增。下一步将建设与管理部门有效分离,计划成立县水利发展公司,承担县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推行县级民生水利工程集中制法人,同时还将落实水利发展公司项目融资的职能,积极发掘水利项目特别是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融资潜 —18— 力,通过发行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水利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局。

(三)理顺水利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服务力量

实行建管分离后,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将主要承担中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职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需进一步理顺。

1、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将主要承担国有的中型、小(1)型水库、中型灌区运行管护,小(2)型水库的安全监管;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道以及堤防的运行管护。

2、建立起水利工程管理总站——区域(流域)水利站(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受益乡镇、村(水管理协会、村级水务员、山塘巡查员)的工程管理体系。

(1)计划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工程管理总站。主要职责包括山塘、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农民饮用水及电站等管理等。

(2)原有的4个区域(流域)水利站定性为水利局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防汛防旱、河道监管、农村河道治理和农田水利等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并按规定水利员配臵进行补充。根据测算,建议新增设31名水利员编制。

(3)计划新增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全县农村饮用水技术指导、运行监管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4)建立村级水务员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 —19— 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村级水利员、水库山塘巡查员的聘用由村委会报经乡镇街道和水利局同意后聘任。

(四)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水利工程建筑市场。

1、落实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目前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无专门人员编制,人员由县水利局内部调节。下一步根据水利工程监管需要,要求县编办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

2、建立和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健全松阳县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少市场不良行为查询制度,对有不良行为的记录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谢绝在松阳县参与水利工程招投标。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建设项目代建管理,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松阳县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注入更多的筹码。

(五)积极培育维修养护企业,实行管养分离。

1、计划成立一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推行专业化管理,主要负责山塘、水库、堤防的维修养护。

2、在原设立的六都水厂管理维护中心基础上,成立一家松阳县农民饮用水维护企业,主要负责饮用水的维修养护。

(六)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为做好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人的因素不可或缺,针对现阶段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才总数,年龄、学历、专业等构成情况来看,—20— 均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年轻的、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十分必要。未来松阳县构成下一阶段将广开门路,多渠道吸引进以及内部挖潜培养人才,特别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充实水利建设管理队伍。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原则,创新领导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骨干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通过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人才引进、培养,建议人事组织部门在选择提拔干部是多考虑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并在待遇、职业培训的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通过这些调节杠杆将人才引进到基层,充实和壮大基层机构人员的力量,提高水利基层管理水利资产与服务农村建设的能力。

附表:

1、基本情况表

2、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3、水利建设计划投资安排情况

4、水利建设任务完成及成效情况

5、“十一五”水利建设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任务情况

6、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7、基层水利单位干部职工情况

8、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代表及负责项目情况

—21—

9、基层水利单位制度建设情况

—22—

第五篇: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一、自查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对中央、省、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确保水利投入逐年稳定增长,确保水利建设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为促进我街道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二、自查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责任。兰江街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各项措施,成立街道水利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落实防汛抗旱、饮用水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纳入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形成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二)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十二五时期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比202_年增加一倍以上,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明显提高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把农业发展基金50%用于水利建设,街道开展的河道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除上级财政65%补助外,街道足额配套,确保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三)着力推进重点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山塘治理、水环境整治、泵站改造,提高农民饮用水保障能力是今后我街道水利建设的重点,结合今年水利重点项目会战攻坚会的强劲东风下,街道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田基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冯村农民饮用水(火盘畈水库)的扩容保障等工程,八月份已全部完成,进入正常运行,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街道实际,已规划编制完成兰江街道河道整治规划、山塘治理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配套资金落实,下步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严格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水利资金严格按规范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无虚报、假报水利项目骗取上级资金,挤占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凡是上级财政要求街道配套的项目资金足额配套,按时到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工程,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建设实施、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层层把关,保证了工程公开、公正和有序实施,不论工程大小都实行工程投标制、管理合同制、质量监理制、竣工验收制,杜绝了领导干部违反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为,从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没有出现工程不招标、资金使用不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水利工程任务。

(六)积极开展创新水利科学管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命,依法对水环境和饮用水原地的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民节约和有效保护。

(七)加强水利工程领域的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和预防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防止干部插手干预,所有水利建设工程街道规定都要进入工程招投标,严格照章办事,凡招标后的工程都签订廉政协议,从源头控制腐败,到目前止未出现工作失职、监管不力,不作为行为,严格按照上级建立廉政风险控制机制,做到工程优良、人员优秀的目标。

阳江市调研组到卧室开展水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