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五篇)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7-98535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11:52: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4、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5、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6、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二、警务效益最大化: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等。警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控掘潜力为宗旨,立体开发为特征。以充分调动警察的积极胜和创造性、激发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机制与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

第二篇: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二、警务效益最大化: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等。警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控掘潜力为宗旨,立体开发为特征。以充分调动警察的积极胜和创造性、激发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

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储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机制与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件和执行警卫、大型安保等任务。

要根据任务的性质、目的、任务量的大小等来合理安排警力,防止“雷声大、雨点斜,摒弃那种采用人海战术而实际效果不佳的作法.

第三篇: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

4、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如何克服当前公安体制方面的缺点,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本人认为应该做到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

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改革机制与提高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件和执行警卫、大型安保等任务。要根据任务的性质、目的、任务量的大小等来合理安排警力,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摒弃那种采用人海战术而实际效果不佳的作法.

第四篇:浅谈如何强化项目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浅谈如何强化项目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潍城区宝清宝悦项目部

摘要:潍城区宝清宝清项目是202_年潍城区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潍城区宝通西街以北,规划清平路以东、月河路以西。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848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253平方米,总计划工期5年。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主线,将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管理作为管控要点,通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技术创新、材料去存压增、及时签证索赔、减少现场经费支出等诸多措施,精细成本管理,节支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案优化降低工程成本

项目成立以总工牵头的创新型工作室,在施工过程中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施工前将所采用的先进工艺做好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对新材料的各种性能指标送检试验,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采取措施主要有:

(一)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方案

1、在施工场地布置上,由于车库设计为下柱墩,无法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如按照常规硬化地面作为施工便道,将会造成混凝土浪费、台班增加等影响。项目部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待柱墩找平层施工完成后采用级配砂石回填(级配砂石回填后可用于后期二次结构等使用)。优化后的方案对比原设计,节约混凝土225m³,节约10台班机械使用,节约工期10天,累计节约成本168750元。

2、关于宝悦华庭幼儿园钢筋厂的布置方案,项目部研究决定待车库顶板施工完成后,在车库顶板上布置钢筋加工厂,方案优化后节约混凝土25m³,节约机械台班5个,减少垃圾外运25m³,节约工期5天,节约人工费用10个,累计节约成本28550元。

3、项目坚持永临结合的原则,将施工现场施工用水及临时消防水管按照正式消防工程施工,减少临时水管的搭设及拆除费用,此项节省人工费及材料费共计12万元。

(二)严格执行样板先行制度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样板先行制度,将关键部位进行样板施工,并在样板施工完成、项目自检合格后,邀请当地质量监督部门进场进行检查、指导,将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例如:1、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内墙抹灰样板施工时,发现存在空鼓现象,项目采用在抹灰层中满挂耐碱网格布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后期墙面空鼓维修量;2、地暖地面浇筑完成后,为避免后期因养护不到位,导致地面出现大面积裂缝,项目采取在地暖地面浇筑完成后,采用108胶+水的方式,使塑料薄膜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并在薄膜上覆盖毛毡,采用不少于14天的泡水养护方法,大大减少了后期地暖地面裂缝;3、由于卫生间墙面防水层要求涂刷1.8m高,墙砖直接在防水层上粘贴,为了使墙砖与防水层更好的接触,项目采取在二遍防水施工完成后在表面撒粗砂的方法。并在施工队伍进场后,可在样板区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交底过程中有实物参考,有效地避免后期施工时造成大面的返工,浪费财力、物力。

二、项目成本管理

(一)物资管理与消耗控制

1.严格落实材料进出场检验制度

物资进出场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数量、品种、规格。材料进场时必须按照采购计划检查到货的数量、品种、规格中是不是与计划相一致,其次检查随材料一起送达的发票、送料凭证、运单等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后续产生争端;另一方面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尤其是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宗材料。以商品混凝土为例,要不定期检查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的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到场的商品混凝土由项目部试验人员联系监理、第三方检测单位共同对其进行检验,经监理和第三方检测单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做好检验记录,为后期因混凝土质量问题对项目财产造成损失提供有力证据。

2.规范物资采购管理

(1)加强物资的集中采购管理,将零星采购通过计划管理变成集中采购供应,通过深入的市场资源及供应商调查,选择多家物资生产、供应单位进行竞价投标,择优选择,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2)合理配置现场物资供应,减少库存物资储备,加强物资仓储管理,降低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3)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建立严格的领料制度,严格材料出入库管理以及劳务协作对材料的保管,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

3.强化物资消耗过程管控

进行单体工程部位物资定额管理,建立工号部位物资消耗台账,分部、分项、分工序核算物资投入使用量、价格盈亏,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到人。施工过程中需要业主进行四方批价的材料,项目部提前到市场进行询价,并与兄弟企业提前沟通,避免相互影响。批价时与业主据理力争,去除税率后,保证自身10%的利润率,同时与供货商进行谈判,额外争取一部分的利润。

(二)设备管理与安全使用

1.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1)租赁设备前充分的调查市场,采取专业人员建议进行现场特种设备型号和数量的配置方案,与现场及时沟通,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办理设备的进退场,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2)机械设备根据生产实际生产需求合理调配使用,拒绝一切使用不良损耗,根据现场技术人员上报的机械使用计划,合理编制项目部的机械设备使用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机械设备的闲置时间。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

(3)受新冠疫情影响,施工现场的塔吊、物料提升机等月租机械设备在疫情期间闲置,项目部多次与租赁公司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租赁公司同意将原本的冬休时间顺延1个月,设备租赁费用减少20.3万元。

2.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机械设备实行定人定机、持证上岗操作制度,并始终贯彻“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操作人员对自己使用的机械、设备负责,定期对施工机械检查、维修、保养,并形成检修记录。项目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并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三)分包队伍管理

1.首先在分包队伍选用上,项目严格执行公司相关分包管理制度,所有分包企业均来自公司《合格分包企业名录》,且均通过正规招标报公司审批后组织签订合同。项目选用分包企业始终秉持“信誉好、管理强、生产率高”的原则,严把分包队伍选用关。

2.在分包队伍管理上项目始终秉持严格过程控制,加大配合力度的原则。项目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自己项目的分包队伍考核管理制度,树立项目在分包队伍心中的威信。在树立威信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分包队伍的配合、支持工作,让队伍挣到钱,做到合理的施工组织,确保进度,缩短工期来实现双标。给双方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项目对分包队伍管理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工作上严要求、多支持,通过给对方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及和谐的过程配合,必将得到对方的认可,在施工中对方才会服从我们的管理和要求。若一味要求别人,不给别人解决问题,甚至刁难对方,从而使对方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影响双方工作关系,进而影响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增加“四工”问题的产生机率。

(四)合同管理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合同管理领导小组,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经办人员任组员,其中合同综合管理部门设在工经部,项目合同专员为项目总经济师。项目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在日常合同管理上进行严格把控,项目部所签合同均按照要求使用股份公司下发示范文本,合同签订前对合同签订人的相关信誉情况、综合实力进行考察,并进行公司、项目部级的两级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后及时组织进行合同交底,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做好分包队伍不履行合同的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为后期产生经济纠纷提供有力证据。

(五)分包结算管理

项目严格执行月度分包结算制度,过程中进行量价双控的原则,结算开累数量和金额不能超过合同所签订的数量和金额,并坚决做到“三统一”、“四不结算”、“五不付款”的原则。下一步项目计划对已经竣工验收的分包工程,工程部及时与之确认实际施工数量,按照合同的施工项目和单价以及实际发生的材料调拨、施工用水用电等费用进行末次结算,经各部门确认后出具末次结算单;末次结算经各个部门联合会签后,及时与队伍签订封账协议,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影响项目整体利益。

(六)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减少支出

项目部的驻地临建充分利用了场地上的原有房屋,对原有房屋进行简单装修投入使用,减少彩钢房地搭设,通过利用原有房屋驻地临建费用减少39万元;项目驻地及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充分利用了原混凝土地面,节约混凝土约350m³,节约的材料及人工费共计17.7万元;项目部接收了一部分济青项目调拨的固定资产,例如打印机、电脑、投影仪等,直接用作项目的日常办公用品,减少日常办公费支出76426.16元。

三、二次经营工作开展情况

做好施工现场的签证工作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例如现场因图纸设计变更而产生的工作都可以进行签证。签证由项目工程部和工经部配合执行。签证的工程量由工程部现场实际测量,准确性由工程部直接负责,工经部配合对签证的工程量和单价进行确认。施工现场发生的签证必须经监理及建设单位核查,手续完备,避免因管理方人员变动导致签证效力待定。

四、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一)加强会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财务人员应在会计的基本原则下,重点把关会计核算、原始凭证的审核,确保“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以及资料可靠。与各部门密切配合,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确保成本及时归集。按时组织经济活动分析会,对于责任成本超支节约做细致分析,使项目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的财务状况,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精简业务费用

按规定条例审核职工报销,严格把控现场经费,精简业务费用支出。按照规定梳理项目职员,确保精干高效,提高人劳率且减少现场经费的支出。

(三)做到增值税进、销项税平衡

为了留住经营利润,项目部将增值税进、销项税平衡作为重要目标来实现。特别是对于由甲方批价的材料部分,在依法的前提下要求供应商提供税率高的发票,以提高项目部资金周转率,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增加进项税额,促进增值税平衡。

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稳住项目根本利益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责任、措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安全隐患做到有效防范,完成项目制定的安全目标,项目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一)对特种设备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项目部通过周检、月检、不定期等多种形式的检查,对照设备安全使用标准对特种设备的金属结构、各连接件、主要受力构件、限位装置、保险装置等进行检查,同时与地方安全质量监督站沟通,利用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项目上的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的限位、保险、电路等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有效保证设备安全使用。截至目前项目未发生伤亡事故,做到了项目成立之初制定的杜绝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空坠落事故以及减少一般轻伤事故的安全目标。

(二)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练

项目自开工之始,便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每一位入场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安全教育,施工场地各危险地段都悬挂有警示标志,根据现场施工内容的变化,每月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更新,并按照实际情况更新和调整管控措施及责任人员。日常积极进行各种安全知识宣贯、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让项目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氛围感。项目部每年坚持组织各种安全应急演练,现场实地模拟危险发生,现场施工人员亲身参与,不仅能掌握各种安全知识,了解项目部制定的各种安全应急措施,更能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应对各种灾害事故的自救和抢险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危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三)注重安全文明施工,引入智能喷淋系统

潍城区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扬尘治理工作,各种环保检查形势严峻。为此,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在塔吊大臂及施工道路两侧设置智能喷淋系统,并配有洒水车每天定时洒水降尘。工地出入口设有车辆冲洗设备对出入车辆进行彻底的清洁,土方作业利用雾炮等设备采用湿法作业,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大减少扬尘治理的后期成本还荣获“潍城区扬尘治理绿牌工地”。

以上是我们项目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有不完善和尚需改进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我们将继续总结完善,并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为公司取得最大利益。

总经理(签字):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202_年8月23日

第五篇:如何实现铁路物资管理效益最大化

如何实现铁路物资管理效益最大化

整合资源优势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实现铁路物资管理效益最大化

摘要:介绍了上海铁路分局对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模式的创新:由分局物资供应段对分局各单位所需物资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供应。认为这种物资资源整合改革优化了分局物资资源配置及储备分布,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铁路物资管理

202_年,上海铁路分局在改革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全分局各机、辆、工、电单位原设置的物资供应机构(材料科)及其仓库、场地、运输设备等集中归属分局物资供应段,由其对各单位所需物资实行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供应。此举旨在优化分局物资资源配置及储备分布,形成分局范围内区域化、专业化的物资供应体系,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局整体资源优势、有效控制物资成本、降低铁路运输物耗的目的。至202_年11月底,分局11个主要运营单位物资采购供应全部实现归并整合,并显示了初步成效。

1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动因

1.1努力消除企业内部物资供应管理弊端

物资整合改革实施前,分局有11个主要用料运营单位和30余个纳入物资管理的基层单位,其物资管理方式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和操作上呈现分散、零乱、重复和各自为政的特 点。如需求资源分散不能形成有效统一的市场;多头采购失去竞价优势;进货渠道混乱产生质量失控;供应环节增加、物资内部停留时间较长影响资金有效利用;仓储设施重复投资、库存储备过多,以及人员重复配置,使资金成本偏高;缺乏专业管理,产生管理漏洞等。这一现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局物资优势的形成和发挥,更造成物资在流程中的浪费,影响了分局经营效益的提高。如果说,现行的铁路运输企业物资供应的产生在当年有其合理的一面的话,那么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完善,铁路物资整合改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分局实施物资供应整合改革就是要将市场经济活动的要求引入物资资源的配置运用中来,建立新的物资采购供应模式,从而强化物资管理,净化采购渠道,规范采购行为,充分发挥物资资源优势,保证及时、有效的生产物资供应,更好地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

1.2积极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供应模式

从业内发展趋势看,物流配送已成为物资供应的发展方向,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企业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科学布点库存,及时配送服务于现场”。相形之下,铁路企业内部物资供应还普遍具有分散、重复及壁垒、割据的采购供应储备的传统管理色彩,精细管理与集约管理的意识还相当薄弱。况且现代企业内部的物流整合,作为现代物流管理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形式,由于实施集中招标采购,企业可以明显降低采购价格,节约资金;集中、合理地进行物资储备,可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节约人力和仓储设施;集中使用采购资金,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分局推进物资资源整合改革,就是借鉴现代物流业先进管理方法,对分局内部的物资流通按照追求整体效

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节约物流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分局市场竞争力。

1.3积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华东地区区域经济繁荣,物资供应也大大丰富,生产资料中除极个别品名资源较紧,仍由国家直接控制、调配以外,绝大多数物资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铁路消耗物资品种多、数量大,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供货商之间为争夺铁路物资消费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必然产生质量、价格、服务的差别。如果各站段仍以原有的各自为政的传统方式维持物资供销关系,以各自的审视角度挑选供货商,就难以优化分局采购资源的配置和争取效益最大化。分局通过物资资源整合,组织集中采购,广泛收集供货商信息,建立供货商档案,在进行价格、质量比选基础上,从中不断择优进料单位,确保物资采购资源配置的优化,就能从市场竞争中得益。

2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基本做法

分局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实行用料单位的物资管理职能、管理人员、设施设备、运作资金的布局调整。具体做法是实行“四个划转”。

一是管理职能的划转。所有站段的物资采购、供应职能全部划归分局物资供应段,由物资供应段全面承担对各站段物资供应的职能,各站段不再自行采购。物资供应段发挥其专业人员多、仓储运输设施齐、物资信息灵的优势,搞好全分局的物资供应;日常生产中根据用料单位的物资需求情况,保质、保量、及时地将物资供应到站段的工作点,并提供“门到门”的“一条龙”服务。

二是运作资金的划转。所有站段拥有的采购资金划转分局物资供应段,实行集中统一使用。物资供应段与用料单位发生的料款,由分局财务分处进行内部统一划拨。因特殊情况发生的采购活动,通过物资供应段结算。为建立科学的材料核算体系,物资供应段在分局范围内实行内部统一供应价,并由分局财务分处制定具体操作方案。

三是专用设施的划转。部分站段的库房、料棚、场地等仓储设施、办公用房、为物资储运服务的装卸运输设备及工具等,不论是固定资产还是低值易耗品,均无偿移交物资供应段,成为物资供应段派驻各站段的现场网点仓库,履行及时传递需求信息、保证供应、保管物资的职能。网点仓库受物资供应段和所在站段双重领导。为确保站段运营生产对物资的紧急需要,站段长有权指挥网点仓库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急用、关键物资。

四是专业人员的划转。所有站段材料部门从事物资供应的定编相关人员划转物资供应段,包括材料主管和采购、管库人员以及划拨装卸设备的操作人员。针对部分站段材料部门功能综合性较强,除物资供应以外还承担其他功能的具体情况,实施操作中仅划归与物资供应有关的人员。

为确保以上改革措施能真正实施到位,分局从四个方面采取工作措施。

思想领先,认识统一。分局物资整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局部利益重新调整,部分干部职工想不通在所难免。分局从改革之初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步实施。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整合改革的意义。举办物资整合改革学习班,对改革内容、性质、特点、效益、难点、措施等作系统讲解,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大局下行动。由于分局各部门、单位对整合改革认识统一,在物资整合过程中认真执行“维护分局整体利益,兼顾站段局部利益”的改革要求,切实抓好移交协议

签订、职能交接、设备人员划转、资金转拨等各项工作,使整合改革顺利推进。

点面结合,分步推进。分局确定了“坚定不移,稳步推进,谨慎操作,确保成功”的工作原则,并分为“充分调研,试点总结,全面推广”三步推进。先于202_年10月启动调研工作,对外走访上海宝钢企业,汲取先进的改革经验,开阔操作思路。对内精心选择试点单位,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生产布局和用料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筛选,最终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南翔机务段、上海电务段为首批整合改革试点单位。加强整合试点方案的调研和编制,在确定方案前进行反复磋商研讨和综合比选。试点过程中强化实施情况的跟踪反馈和同步分析,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加强改革试点情况的总结,组织进行专题研讨,为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由于改革方案较为细致和工作推进的稳妥,分局物资整合改革得以迅速在主要站段顺利实施。

动态督导,确保有序。针对各用料单位特点各异,实施改革中可能不断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实际,分局落实动态督导措施。一是定期协调。分局物资管理部门每周牵头召开一次由物资供应段和改革单位参加的协调会,主要解决供需双方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难点,协调界定双方工作接口。分局分管领导每两周召开一次推进会,重点解决政策运用问题。二是专业督导。物资管理部门作为主要协调和管理部门,对物资供应段进行全面指导,并督促相关单位抓好物资整合改革。运输、机务、工务、电务、车辆、装卸等专业部门加强物资供应的指导监督,及时提供物耗增减变化信息,以便组织货源、调整储备;并对物资进料渠道、质量和价格进行监督。人事、财务、计统等综合部门积极参与,对改革的实施运作加强指导督促。三是绩效评价。积极筹备,邀请有关专家对分局整合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整合改革工作平稳实施并取得实效。

健全制度,长效管理。为了完善整合改革后的物资管理制度,分局从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一是重新修订各整合单位物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管理,抓好物资验收、物资节约、定额管理、班组核算等工作。

重点抓好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加强生产一线班组的用料管理和储备管理,严格控制生产现场的物资存量,防止帐外物资形成“第二料库”。二是完善物资供应段内部的管理制度。着手建立采购方式选择与评估、供应商管理、质量价格控制和服务策略等具体办法,保证进料质量和价格成本有序可控。结合“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业务人员交流机制,特别加强现场网点仓库的管理,以正确处理与所在站段的关系。三是建立供应服务评价制度。在分局范围内探讨成立联谊形式的物资管理协会组织,赋予非正式咨询、评议、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分局物资供应服务进行评价,促进分局物资管理良性持续发展。

3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初步成效

一是避免了运输机具的重复投资。截至202_年10月,共有7个站段的17辆货运汽车随物资资源整合划归物资供应段。其中实际投入使用5辆,外调(借用)1辆,剩余暂无使用尚待报废。分局据此调整4辆货运汽车更新计划,节约投资30万元。

二是提高了仓储设施利用率。有4个站段的物资储存设施因储备资源归并,为其第二次利用创造了条件。其中上海机务段张庙仓库约630m,成为电机大修基地。上海工务段原来因仓储不足租用场地385m,现不再需要支付仓储费。上海电务段南翔仓库约680m、上海水电段匡巷仓库约1500m,提供了第二次整合开发的条件。

三是优化了资源配置。整合后,资源集中程度提高,形成数量优势,有利于加速招标采购。2002222

2年9、10月物资供应段已先后进行了普通塑料电线、桶(灌)装轻油和棉纱头(回丝)招标。普通电线平均中标价比第一次(同品牌)下降7.2%,棉纱头(回丝)投标价就比当时采购价下浮15%左右。轻油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协商下浮。采购资金实现了分局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四是启动了库存物资结构调整。整合后,铁路专用物资储存分布根据不同使用单位,在物资供应段本部仓库和网点仓库之间进行归并开始了试点,如:机车配件就近存储于两个机务段,电务器材存放于电务网点库。这有利于全库存的结构调整,逐步降低总量储备。

五是形成了采购渠道监督机制。整合后,采购主体趋于集中,物资供应段开始进行定点定向采购的探索。在经过市场调查基础上,通过对11家供应商的供应询价,202_年11月起对普通工具、五金和电料归并于3家主要供应商(试点期为6个月),供应价格普遍在原来基础上下浮了5%—10%。且采购价格和渠道通过分局局域网公开,接受用料单位监督,初步形成了物资采购渠道的相互制约机制。

4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主要体会

——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面对铁路传统物资管理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分局打破陈规,正视存在的问题,从创新企业管理方式的高度,提出全面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正确认识物资整合改革。由于充分认清了推进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分局干部职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自觉将思想观念的改变转化为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消除主观障碍,克服工作困难,为物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铺平了道路。

——必须坚持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改革的持续动力。为加快推进改革,分局分别成立以分局长担纲的物资资源整合改革领导小组和以分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改革推进小组,具体指导、协调、推进改革工作。分局党委对改革工作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要求基层党组织配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分局纪委在开展纪检工作的同时,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摈弃狭隘的小团体观念,从维护分局整体利益出发,积极投入物资整合改革。各专业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将物资整合改革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强化改革过程的指导和帮促。由于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了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必须依靠科学工作方法,为改革成功提供保证。为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分局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稳妥推进改革。认真分析整合改革的可行性,开展了为期长达数月的方案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分局扎实开展改革试点,检验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不断修改完善;组织开展改革情况总结和绩效评估,正确评价改革的有效性;加强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加强物资管理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物资供求信息的网上快速沟通,使新的管理模式下快速、及时的物资采购供应服务真正变为现实。分局还利用局域网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和渠道,实行采购权和监督权分离,真正实现了物资采购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相互监督和制约。科学的工作方法,为分局物资资源整合改革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者:上海铁路局局长刘涟清 来源:《铁道经济研究》202_年第4期

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