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推荐5篇)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17-62704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0 02:33: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社会影响

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洪水频发。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基于工程建设需要,如交通、水利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带动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

弊:1.水电的经济投入

南水北调仅西线工程静态投资就高达3040亿元(2000年价),总工程静态投资约5000亿。

2.工程沿线大量移民工作

3.对少数民族居住区文化、宗教信仰的冲击。

西线一期工程涉及藏族群众聚居区,这些地区藏族同胞由于历史原因,迄今基本都信仰藏传佛教。工程的实施对藏传佛教教义宣传内容产生冲击与影响,并进而引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反应。

经济影响

利:1.有效解决严重缺水的局面

缺水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南水北调可解决上述矛盾。

2.促进潜在生产力。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

3.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

弊:经济投入巨大

生态影响

利:1.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2.改善北方部分地区饮水质量

弊:1.工程涉及高原脆弱生态环境

减少森林植被面积,植被涵养水能力减弱,干旱、沙漠、荒漠化的面积扩大

2.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造成影响

使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给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篇: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社会影响

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洪水频发。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基于工程建设需要,如交通、水利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带动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弊:1.水电的经济投入

南水北调仅西线工程静态投资就高达3040亿元(2000年价),总工程静态投资约5000亿。

2.工程沿线大量移民工作

3.对少数民族居住区文化、宗教信仰的冲击。

西线一期工程涉及藏族群众聚居区,这些地区藏

族同胞由于历史原因,迄今基本都信仰藏传佛教。工程的实施对藏传佛教教义宣传内容产生冲击与影响,并进而引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反应。

经济影响

利:1.有效解决严重缺水的局面

缺水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南水北调可解决上述矛盾。2.促进潜在生产力。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

3.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弊:经济投入巨大

生态影响

利:1.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2.改善北方部分地区饮水质量

弊:1.工程涉及高原脆弱生态环境

减少森林植被面积,植被涵养水能力减弱,干旱、沙漠、荒漠化的面积扩大 2.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造成影响

使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给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篇:南水北调工程

媒体叹南水北调工程:北京一杯水 移民几滴泪

来源:京华时报 2011-08-22 08:03:

41本月底,南水北调中线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结束,届时河南境内的16.2万人将搬离家园。2014年,丹江口水库的水将淹没自己的过去,改变轨迹流向陌生的北方。南阳市移民局称,河南南阳丹江口库区移民,被评价为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最大的一次国家行动。

三峡工程实际搬迁45万人,历时16年,平均每年2.8万人。而丹江口水库移民和搬迁的人数为16万,这个时间只有两年。一年搬迁8万人。

库区发展停滞

停建令要求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水库与移民似乎永远相伴而生,建水库必先移民。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因地域内的丹江口水库成为2014年北京市的水源地,这个拥有67万人口的县城,四分之一都要搬离故土。

樊桂英是淅川县香花镇赵王营村的村民。8月18日,他们全家人还在收拾剩余的家具和零碎物品,其他家具都运到邓州市穰东镇涅阳的新居了。按照搬迁规定,运物和人的车是分开的,所以村民们要第二天早上坐客车去新家。这天晚上是他们在故土的最后一夜。

这个40多岁的女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看到记者来,她躲开,趁人不注意打开水龙头,洗了几下黑乎乎的脸,“俺啥也不会说,说不好,你问领导吧。”她指着村支书说。

村支书说,“让你说你就说”。樊桂英有点不情愿地面对着记者。

“舍得离开这里的家吗?不舍得,但也没办法。舍小家为大家。”

这句“舍小家为大家”,是目前库区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外人看来,让樊桂英舍不得的这个家实在不是一个“像样”的家。

走进惟一没有被拆掉的厨房,这是土制的,房子从外边看上去,随时要倒的样子。走进厨房内,可以看到房顶上都是窟窿,漏雨是不用说的了。自搭的灶台上还放着几个大馒头,上面落着苍蝇,厨房里有一张床。樊桂英说,因为这几天在收拾东西,房子都拆了,所以临时住在厨房里,这个脏兮兮、黑乎乎的小屋子弥漫着难闻的味道。2003年国家颁布丹江口库区停建令,国家、集体和个人都不允许在库区投入建设,准备随时启动搬迁和移民工程。为此,很多移民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停建令”还同时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

南阳市移民局领导说,“有报道采访团来这里看完后回去写新闻说,北京一杯水,移民几滴泪。这话一点没错,库区人民为南水北调牺牲太大了。”

一生都在搬迁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

这次搬迁是樊桂英记忆中的第二次搬迁,她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曾经带着她从库区下边搬迁到上边,为了库区的加高。

实际上,这个记忆是丹江口水库多次移民中的一回。

1958年丹江口大坝开工,1959年淅川县2.2万人移民青海,1961年大坝围堰壅水,丹江岸边淅川县又有2.6万人搬出库区。1962年大坝工程因质量问题暂停,迁出的大部分移民又返回库区。1964年,中央同意丹江口水库工程恢复施工,移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那一次搬迁从1966年持续到1968年,分3批近7万人被分别搬迁到湖北的三个地区。从1971年开始到1978年因水库加高,淅川县8万多人搬迁到县内其他地区。樊桂英一家就是那次的搬迁者。

库区的特殊,造就了新名词移民标本。何照胜就是“移民标本”之一。这位75岁的老人一生都在搬迁。23岁远赴青海,后返流淅川,30岁再迁湖北荆门,然后再返老家,如今因为水库加高,他还要再次搬迁到黄河以北太行山下的新乡。老人一生辗转三省四地,如今已是拄着拐棍走路,还要搬迁。老人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国家需要”。

香花镇移民干部说,搬迁最难的是老人,年轻人好说。但是老人们多数不愿离开故土,这样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了搬迁一个老人,可能要动用十多个亲属来劝说,子孙不行,就找亲戚朋友。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一位八旬老奶奶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走,全家都动不了,还是走吧。移民时间减半

“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还累倒了好几个干部。我们想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14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盖好房子再迁人。”

2008年,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开始实施,原本中央要求4年完成搬迁,但是河南省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对此,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庹军解释,搬迁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稳定、要发展、要致富,所以必须给后边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拖到2013年,肯定影响到工程建设和移民村的发展稳定。此外,2008年正逢全球金融危机,搬迁尽快启动,尽快投资,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然而计划虽好,实行却难。搬迁初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从2008年开始,淅川县开始搬迁10个村的1.1万人,这次试点搬迁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很多干部都接近精神崩溃。

试点期间,淅川县全体村干部投入到搬迁,其他工作都暂时放下,全市围绕搬迁工作开展。早上5点多出门,晚上最早10点半到家,每个人精疲力竭。“效果太差了,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而移民也不满意,反对情绪很大。

“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14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以前是发钱补贴农民自己盖房子,后来是盖好房子再迁人,过渡初期为移民发放一周的粮食。”

经过调整后,搬迁速度上来了。按照当地信息显示,本月底,淅川县16.2万人将全部搬离,目前完成90%多。

南阳市移民局称,现在回过头来看,提前到两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时间太长,恐怕很多人的精神意志要崩溃,而且像三峡一样,搬得越久可能越搬不动。补贴发放公开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移民后的生活问题,是移民领域的普遍难题。

邓州市穰东镇,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樊桂英的新房就在穰东镇。

一进村子就能看到新建起来的一排排白色整齐的小房子,有一层的,还有两层、三层的。根据人口数量和安置标准,樊桂英家是一个三层的楼房,每一层都有三间房子,这是一个气派的新家。

村里配套有医务室、学校、超市等,路面是水泥马路,如同一个新的小镇一样。樊桂英很满意,她的计划是自己和老伴继续种地,两个儿子一直在城里打工。不同于尚未开始新生活的樊桂英,已经在新居生活一年的陈大姐并不满意。她所在的厚坡镇陈庄村去年从库区搬迁到新房,已经搬迁一年多。陈大姐指着她家卧室的墙角,“漏水一个月了也没人给我修,你看看”,墙角的雨水印记清晰可见。这个家因为只有3口人,所以只有一层房子,3个小房间,屋内放着破旧衣柜和床,与新房显得并不协调,唯一一件像样的家电就是一个小电视。

按照国家标准,移民每人每年国家给予600元的补贴,一直发放20年,同时搬迁初期一年内每人每月还要额外发100元。陈大姐说,她家的补贴一直没有发下来。“我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我靠什么生活。”

村干部否认了她的说法,补贴都按国家标准发到位了。村干部认为,移民后的新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比如有的人家已经开始谋第三产业,搬下山后养殖蝎子想致富的门路。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该领导也承认,当地政府财政压力极大,整个丹江口库区移民复建项目200个,包括房子等项目因物价上涨等原因,超出国家的预算拨付,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地方政府因库区水质的安全,大量关停污染企业或危险项目,地方财政损失数十亿。该负责人希望移民区的发展能够按规划实现。(记者 文静)回复引用

第四篇:论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之我见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虽然能够缓解北方用水紧缺、南方水过剩的问题,但是它所带来的生态

环境的负面效益也不容忽视。再者,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未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关键字:南水北调负面影响经济效益前言

我国水利部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并进行了研究规划,最后确定了三条引水方案。在这过程中,我国水利部门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北方缺水地区得到南方水资源的补给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问题,而忽略了南水北调后所带来的危害。如今,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南水北调所带来的危害问题重新得到了关注。

2南水北调工程的负面影响

就国外而言,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建设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如此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2.1 淹没与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面积的淹没,大面积农田受淹被毁,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将被破坏,淹没地区居民的房子、土地、生产设施及其财产遭受损失,居民被迫搬迁他乡,并更变职业。就中线而言,总干渠占地宽200米,除湖北省少数地区外,直接占用约40万亩农田,如果加上使用工地,总占地可能达到50亩。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非常宝贵。而我国肥沃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与中部,但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对我国的经济损失巨大。

并且大量的移民的安置问题以及移民以后的乐业问题,又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移民安置一是要安居——盖房,二是要乐业——种地,这两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开发与原有植被破坏,同时人类活动的污染物处理不当也会在库区造成新的面源污染。因此,工程带来的淹没与移民问题将会对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水量区域间重新分配产生的负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其实质导致区域间水量的重新分配。这样一方面调水会减少被调流域的径流量,当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影响该流域的工农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最终会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受水区而言,受水后也会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盐碱化等;再者,由于供水量增加,原先不

曾发展的行业也可能在受水地区出现,尤其是供水边际产出高的行业可能使受水区增加新的污染物,对受水区的环境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

2.2.1西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西线计划在长江上游建筑高坝,从通天河、金沙江饮水,而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在这种脆弱带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生态环境必将遭受破坏不可能再恢复。按计划,西线工程将于2050年从黄河调水170亿立方米,约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占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48%—71%。上游河道的水量减少,会引起调水枢纽下游河道水位下降,进而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的格局。再者,引水枢纽下游河道径流减少,水深变浅,导致水面宽度变小,河流水面宽度变小,蒸发量减少,因此对枢纽下游的地区的气温、湿度、水气都有一定的影响;蒸发量的减少,影响到局部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对陆生动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就较为严重。另外,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的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对下游水质造成影响。

2.2.3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命线是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引水对整个长江最为重要的支流——汉江会产生巨大的生态影响。

(1)对库区水源地的影响。由于大坝高于23米,库区水位上升,淹没地区扩大,产生

破坏森林植被和土特产声生长地,危及部分陆地濒危动物的生存,产生新的污染源。

(2)汉江水量的减少对汉江流域甚至对长江下游的生态影响。丹江口水库一年调水146

亿立方米,汉江年平均流量为381亿立方米,调水使汉江年平均水量要减少38%。这意味着汉江的纳污与自净能力也要减少相同的比例;汉江下游各段水位会降低,会影响到通航能力、沿江城镇取水能力、流域的灌溉能力;沿江湿地沙化,降低水地保持能力;减少长江中游的水量,影响长江航运,特别是枯水期的航运,同时增加汉江排入长江的污物总量。

2.2.4东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东线计划近期的取水量为每秒钟抽水1000立方米。东线取水口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繁华地区,距离长江口不太远,上游不远是南京,下游是上海。实行南水北调之后,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流量的减少,会改变下游河道与河口的水情。枯水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约为每秒6000立方米,仅东线取水量就占长江流量的16%,如果此时中上游西中两线再抽水,到达下游的水量尚不足每秒5000立方米,再加上东线抽水,还要减去长江下游两岸抽引江水,入海水量必然大量减少,将引起海水严重倒灌,盐水入侵。长江河口现在已然海水倒灌,但是江水的含氯度不太高,历时又较短,供水问题尚不严重;若南水北调后,海水倒灌的时间将加长许多,海水倒灌的范围上沿,江水的氯化物和盐量增加,则必须较长关闭沿江的所有水厂和抽水站,问题将很严重。

东线方案实施后,输水渠道和原河道平面相交,所有相交口都必须建设闸门加以控制。这样的水网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去甚远,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全部依赖于人工控制。东线

输水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也是经常遭受洪水危害的地区,而建设东线输水线路,必然增加这一地区的洪水危害。洪泽等湖泊已有蓄洪任务,再让它们担当存储北调水量的任务,就失去了自然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又由于人为地抬高了湖泊的蓄水水位,增加了对周围地区的洪水威胁。

南水北调由南向北的输水渠道中常年充满了水,将中止原来华北平原上的自西向东的冲盐排水渠道,加重加快土地盐碱化。

2.3 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使得区域河道渠网密度加大,从而引起单位水体所承受的污染密度加大,这必然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过程。再者,由于上游被调水,下游的水量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使调水过程中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供水,而且需供应质量符合要求的水。虽然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可达Ⅰ类,然而经过一千多公里后水质下降,到达目的地水质质量下降至Ⅱ、Ⅲ类,甚至下降至更低。另外,按规划,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河南及河北部分区段的总干渠宽100米,外加保护隔离带100米,宽大的水面完全露天,水质很容易下降。

受水地区得到供水后,用水量增长,污水量也会大幅大增长。按规划,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自然排放,另一部分为地下水回灌用。然而回灌形成的地下水由于水源问题水质显然大大低于自然水源,而且,由于污染物积累作用,使地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传染病的传播、物种的迁移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给受水地区引发多种传染病,这是因为在调水过程中某些有害的物质、化学元素、病毒及微生物,其总量因冲刷而减少、其危害因拮抗作用得以缓解;或者因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其总量因淤积而增加、其危害因协同作用而强化,长期作用会导致受水地区的水质、土壤、生物(食物)和人群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以病毒、病菌和微生物流行传播的伤寒、疟疾、脑膜炎、血吸虫病、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危害人群的身体健康。

历史上,北方人少患如脑膜炎、血吸虫病之类的传染病,但近几年这类的传染病已经在北方出现,这是由于南方的物种(例如:南方的蚊虫)迁移至北方,使得这类传染病在北方出现。以血吸虫病为例,该病主要的宿主是钉螺,随着钉螺的北迁,该病传播至北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端取水口江都市及输水干渠途经的高邮、宝应等县(市)均有钉螺孳生,且近年来钉螺面积逐渐扩大。钉螺可随漂浮物和水流远距离扩散:由于钉螺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通过吸附在船底、水上的漂浮物、植物茎叶等载体上扩散;幼螺还具有明显的浮游习性,它们借助于水流,以浮游、漂浮和吸附于漂浮物的形式扩散到远处。因此,钉螺能随江水北调到达山东。又由于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北方冬季温度的升高,使得钉螺在北方能够生存繁殖。

并且有学者研究表明,北移的钉螺在北方基因发生了变化,将会适应北方的环境,并在北方由于缺少天敌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呈现高速生长繁殖的特点。血吸虫寄居于钉螺内,随着钉螺的生长繁殖,该病虫将对通过饮食等渠道对北方人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3经济效益分析

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并且所通过地区基本的农田基本是常年耕作农田,农田表层有30公分厚的土壤都含有大量的腐质层,土壤相当的肥沃,粮食产量较高。然而,从长期来看,引水到北方灌溉增产的粮食还不抵三条引水工程沿途所占用的耕地减产的粮食,从这一点来看,南水北调的经济意义有待商榷。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大量的移民,就中线工程而言,移民数就达22万人。从以上的数据可知,要安置三条工程的移民这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再者,倘若移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国家安全问题。

如前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在水的输送过程中水质将下降,到达目的地时,处理水质将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倘若要达到Ⅱ类水质的要求,工程费用、运行后的维护费用和污水处置费要增加好几倍。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干渠要穿越数百条河流,跨越许多铁路、公路和一般道路,还要经过两大地震区,经过膨胀土区、矿区和矿井沉陷区,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投入还不止以上这些因素,但仅从直接成本而言,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令人担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说:根据投资规模,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主体工程总投资1240亿元,而初步估算用水用户需支付的实际水价为3.2—4.8元/立方米。这仅仅是直接成本和直接收益,还未包括移民等的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成本和费用都详细计算,可以肯定,南水北调的总成本或总费用必将大于总效益,也就是说,南水北调没有经济效益可言。小结

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最基本的要素,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其他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对淡水的需求。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全球普遍出现水的需求和浪费同步增加的趋势。我国水资源向来分布不均,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就造就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南方水资源过剩的格局。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格局,反而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更应该注重于采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水源的涵

养林的保护、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地调度水资源、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等多方面措施。

第五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工程简介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水量供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水源区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

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输水工程

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千米,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园形断面隧道。

进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截至2009年6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58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3亿元,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和256.4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1%和52%。

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 m加高可以减少弃水,增加供水,改善供水过程,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但需要移民25万人。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

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 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工程首先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利用新开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输水。输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从郑州西边的孤柏嘴处过黄河,之后大体平行于京广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团城湖,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处分水至天津外环河。输水工程全长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长1267公里,天津干渠长154公里。输水工程与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优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适时供水调度安全可靠。丹江口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节能力,主汛期除保证防洪外,调节库容达98亿立方米,汛后达190亿立方米。总干渠两侧已建成大量的水库,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另有瀑河水库作为“在线”调节水库。通过总干渠并采用已有成熟经验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先进的调度管理手段,可确保供水调度安全可靠。

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总干渠位于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

三是具有丰富的水源后备。中线工程近期、后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

技术

为了减少移民数量,有的专家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61m加高,解决汉江中下游防洪问题,所减少的北调水量,从三峡库区大宁河抽水补源的方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些专家,提出从长江三峡库区的支流小江抽水“入渭、济黄、北调”的设想。移民安置一直是影响中线工程决策的重大问题,总体规划认为中线的水源,历来都是先引汉后引江,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是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可在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不影响丹江口水库当前按照170 m正常蓄水位加高大坝。目前 所提的几种代表性方案,其工作深度无法与现在的东、中线比较,不能作为近期决策的依据。今后继续研究后,可以作为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补充。经过反复研究,总体规划仍按丹江口水库大坝一次加高建设,移民分期分批安置。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

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

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河段实

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经济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中线工程将成立“中线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卖水给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总干渠工程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将水卖给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户协会。社会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移民30万人,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解决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不建中线工程,也需要将库周约10万人外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30亿立方米。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推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