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建设传承体系 保护文化遗产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7-108255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8 17:54: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建设传承体系 保护文化遗产

建设传承体系 保护文化遗产

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

202_-2-17 6:50:24来源:202_-2-16 《求是》202_年第4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对于我们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与凝聚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发展文化遗产事业,必须转变观念,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战略资源,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纽带,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激发国民爱国主义情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中华文明的传承,而且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人民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是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传承者。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

到文明,中华民族史上千千万万的文化遗产,无不浸透着人民的创造与智慧,无不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只有让人民群众更充分地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广泛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才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遗产事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突出成绩。

文物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文物基本状况明显改善。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将文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责任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文物工作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物部门主要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文物保护投入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文物支出累计达183亿元,年增长40%;全国公共财政文物支出累计达572.5亿元,年增长38%。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文物保护法》,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基本形成了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完成,共调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重点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圆满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扎实推进,为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状况、促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国已核定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3项。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文物保护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深入推进,多部门联合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文物盗窃、走私犯罪得到遏制,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能力持续跃升。

文物工作围绕大局、服务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配合国家重大基本建设,圆满完成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阶段性文物保护任务。西藏重点文物、山西南部早期建筑、涉台文物等保护工程取得重要进展。汶川、玉树等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基本完成,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实现突破,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果显现,社会文物流通日趋繁荣,以文物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文物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越来越贴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明显。

博物馆数量大幅增加,展示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_年底,我国各类博物馆数量已达3589座,科技、艺术、自然、民族、民俗等专题性博物馆和生态、社区、数字等新形态博物馆竞相涌现,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完备、办馆主体更加多元,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202_年,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以来,观众成倍增长,年接待观众达到5.2亿人次。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有

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有力彰显了党和政府文化惠民的责任担当。

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遗产的双边协定,成功追回流失境外中国文物3000余件。中国对外援助项目——柬埔寨吴哥窟、蒙古国博格达汗宫等文物保护工程取得重要成果。文物出、入境展览大幅增加,“盛世华章”、“走向盛唐”、“山水合璧”等展览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许多展览成为中外“交流年”、“友好年”、“文化年”等双边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成功举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文物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独特作用。

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我国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事业发展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为主要的就是“五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文物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认识、来谋划、来推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始终把文物保护作为前提和基础,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坚持文物事业的公益属性,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始终把文物保护人民参与、文物保护成果人民共享作为文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做好全局谋划、制度安排,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必须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展示方法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保护和传承方式创新。

进一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是文物保护、成果惠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带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发挥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举措。按照“十二五”规划,文化遗产工作要紧紧围绕“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的总体目标,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科学技术应用、文物安全防范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的重大文化遗产项目。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业遗产、古村落古民居抢救性保护工程等,以项目促保护、促利用,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进一步实施科技支撑战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最直接、最重要的力量。文化遗产科技工作要继续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兴材料技术、遥感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建立现代科技考古体系、现代文物保护修复体系、现代博物馆文化传播体系和现代文化遗产管理体系。以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融合为主题,加快文化遗产跨学科建设,建立覆盖全国、联系世界的实

验基地、学科基地、科研基地,建立资源共享、联合攻关的体制机制。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加强实验研究、材料研究、工艺研究,重点破解一批制约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

进一步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人才资源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后,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工作要继续按照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培养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基地、培训基地的优势,加强各种培训。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保护文化遗产能力为重点,面向基层,大规模加强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文物行政执法人员、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博干部培训;以提高文化遗产管理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博物馆管理人员培训;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业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覆盖全员的文博教育培养工作新格局。

第二篇: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作者:乳源县文体旅游局

202_-04-1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推动文化认同、文化记忆和活态文化传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乳源是集石灰岩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成效显著。

一是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该县积极转变思维,解放思想,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新的高度,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深化传承与保护的对接,将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带动经济产出结合起来,突出资源优势,打破资金瓶颈,使申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拜盘王》、《瑶族刺绣》列入国家级名录,《乳源瑶歌》、《乳源瑶族传统医药》、《乳源过山瑶服饰》列入省、市级名录。

二是建立健全传承和保护机制。建立健全非遗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瑶绣研究所、瑶绣协会等,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五纳入”,使非遗传承有机构、有组织、有保障。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与人们生活无缝联接起来,关爱项目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实现瑶绣、瑶歌校园教学常规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扩展到最大,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关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民族文化交流和研究。邀请苏绣工艺大师顾金珍在乳源设立工作室,开设瑶绣培训班;组织瑶族绣娘赴广州学习粤绣技法,加快刺绣技艺提升;举办瑶绣艺术节,邀请省内外绣娘进行技艺比拼,交流、学习刺绣技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瑶绣》、《拜盘王》、《乳源瑶族山歌选编》、《过山瑶的乡源》等30多册书籍,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字材料。

四是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基地。突出瑶绣、瑶歌、瑶舞的品牌引领作用,着力张扬传统节庆文化,延伸并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出的经济产出,使其反馈并促进新的传承与保护,实现良性循环。通过积极的示范引领和交流展示,引进广州番禺壹雅工艺、中山博爱名城、深圳福德公司等企业,从事瑶族节庆文化、瑶绣工艺、瑶族服饰等产品开发经营,积极打造集瑶绣文化研究、人才培训、工艺营销等于一体的瑶绣产业基地,带动3000多瑶族群众从事瑶绣生产经营。

五是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目前,瑶绣、瑶歌、瑶舞成为提升瑶族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瑶族“盘王节”、“十月朝”特色文化节庆成为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纽带。瑶文化特质更加突出,“瑶绣”参展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瑶歌”走入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该县民族艺术团成为广东省民族艺术团分团,并与乳源东阳光公司联合打造东阳光民族艺术团。202_年底,乳源荣获“中国瑶绣之都”称号。

第三篇: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优秀文化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优秀文化

——白万勤同志文物保护先进事迹材料

白万勤同志,男,汉族,1959年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米脂县银州镇杜家沟人。1981年参加工作,1998年调至米脂县东街小学任校长至今。

米脂东街小学位于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举世无双的“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的东街内。她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元代米脂的学宫,先后称“成德书院”、“圁川书院”、“圁川小学堂”、“国立第一高级小学校”,1956年定名为“米脂东街小学”至今。

白万勤同志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很高的教育专业水平,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1998年以来,不仅对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还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为米脂的文物保护工作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米脂作为陕北文化沉淀的富集区,文化源远流长,虽为山区小县,但从炎黄文明的萌发阶段起,她即几经变迁,历尽沧桑,以其独特的贡献和灿烂的文化闻名于世。米脂境内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也是文物形势比较严峻的地方之一。

白万勤同志自1998年上任校长以来,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内心有极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豪感是,这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曾为米脂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处在“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内,学校的现有校址上,有米脂文庙(圁川书院的附属设施)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和作为圁川书院的学堂的“状元阁”,是“米脂县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论是古代、近代、现代,这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为米脂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无私的奉献,自己能来这所学校工作,是一种极大的缘分。责任感是,作为如此地位重要的学校,绝不能让她落后于其他的学校,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狠下功夫,使学校的发展始终能走在全县的前列。更为重要的是,白万勤同志身处这条古色古香的古老大街上,看到文物受到破坏,他更是看在心里,急到心上,尽自己的最大所能,为文物保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十多年来,白万勤同志不计报酬的为米脂文物保护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谱写了文保工作动人的乐章!

一、强化舆论,加大宣传,使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白万勤同志对于米脂东街的“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遭到人为的破坏,深感惋惜和痛心,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强文物保护,传承米脂优秀的文化遗产。

白万勤认为,文物保护,应该从娃娃抓起,只有对小学生从小灌输优秀的本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从而自发地为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做贡献,使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从而转变为自发的行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力量,通过他们对各自的家长进行说服教育,对保护文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白万勤同志常在师生中宣传米脂本土文化。对学生进行本土文化和校史教育,并且自己主动利用自习课时间,挨个到各班进行本土文化教育。米脂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历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挂在他嘴边的一句常说的话是,我们东街小学不同于全县的任何一所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米脂文化从古至今的一个重要的传承点,其他学校和她根本没有可比性,我们应深感骄傲和自豪!

米脂窑洞古城是米脂人民智慧的集中展示,无论是对于建筑学、文史学都有极高的保存研究价值。米脂窑洞的开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多数建于明、清两朝。窑洞四合院的形式据称由当地大户人家首创,后来普通百姓争相模仿,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窑洞古城。今年,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名列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选名单。

十余年来,白万勤同志每年都利用学校的各次会议,不厌其烦地宣传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文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文物。同时利用学校的大型宣传活动,把文物保护作为一个内容进行宣传,通过,张贴标语,书写固定标语等,大造文物保护的声势,使文物保护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狠抓巡查,注重落实,确保把破坏文物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白万勤常讲,谁来米脂东街小学当校长,不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视线之中,谁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校长,如果在他的任期里,如果听之任之,使文物遭到破坏,那就更成为了一个“千古罪人”。白万勤教育师生,重点对校址内的两处文物即米脂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和作为圁川书院的学堂的“状元阁”严禁人为的破坏,一经查实将严格处理。并且把对两处文物的保护作为各班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针对文物保护的现状,他决定,由高年级的同学组成“文物保护小分队”,特别是放节假日期间重点防护。除了对本校院内的文物切实加强管理外,还对整个“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的文物进行日常巡查,一经发现,逐级上报,然后由学校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十余年来,历届小分队发现违法修建破坏文物的案件十余起,经过文物部门的协调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现在东街小学的文物保护已经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来搞。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文物巡查小分队”,和文物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同破坏文物的行为做斗争,使米脂的优秀文化传承得到应有的保护。

白万勤认为,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用制度来落实,不论谁来当校长,都不能把这项工作给落下的。

三、晓理动情,据理力争,制止乱修乱建的破坏文物及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风貌的行为。

米脂窑洞古城被外界称誉为陕北黄土地上的奇葩。米脂古城,枕山面水负阴向阳,楼台亭榭古刹高墙,涧水绕合固若金汤,民众称其为宝城。古城形若凤凰单展翅,众多的窑洞院落工艺考究独特精美,古朴的历史街区可与中国许多著名古城街区媲美。古城在如今县城的东南一隅,与现在的县城融为一体。

现在的老城,居民结构复杂,大部分是打工者和供孩子上学租住的,房子的主人都在城里买了单元房。有的房子都不住人了,堆放的是一些杂物。

如今的古城,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离开窑洞,搬进楼房。现在的窑洞古城,时不时有现代楼房拔地而起,瓷砖贴面随处可见,三条大街的沿街门面建筑及百年窑洞院落大门、影壁、脊兽、花草等脆弱部位破损严重。

一些外来租住户,随意搭建棚舍,甚至一些老住户随意修建一些建筑,对古城的风貌是极大的破坏。每当学校的小分队或者是其他师生发现类似情况,白万勤便会第一个赶到现场,对违建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通过妥善的办法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米脂县政府出台了 《米脂县窑洞古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后,白万勤与当事人讲道理,摆事实更是有了充分的政策依据。十几年来,白万勤先后说服教育了乱秀乱建户8户,有的是彻底制止了,有的通过协调,尽量按原貌进行修建和改建,特别是临街的2户,白万勤不知跑了多少次,给当事人出谋划策,怎么按原来的古建风格进行返修出了不少点子,也维护了古城的风貌。

四、争资立项,维护抢修,使文庙大成殿和圁川书院的状元阁恢复昔日的风采

米脂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和作为圁川书院的学堂的“状元阁”都曾是米脂圁川书院建筑的一部分,也是圁川书院唯独得以保存的两处遗迹。作为米脂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虽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至今相对保存完好。

白万勤同志1998年来东街小学时,对于学校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多时,便对这所学校的来龙去脉了解的一清二楚,并且对现有保存下来的米脂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和作为圁川书院的学堂的“状元阁”的现状十分的忧虑。这两处古建筑,历经文化大革命的人为的破坏,现在仿佛风烛残年,破败不堪,目睹这一现状,谁都会伤感。作为规模和影响十分大的圁川书院,仅仅保存这么两处古建,已是十分的可怜。还有的一点是,作为学校的中心的两处建筑,对学校的安全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众所周知,白万勤是个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他觉得,作为一个米脂人,有义务和有责任为米脂文物的保护尽一己之力,同时也为把安全的一个隐患完全排除,他决定说干就干。

资金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县一级的财政状况极为紧张,增资十分困难。他决定把目光放在省上和市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关系,积极的增资。他跑各个部门,给人介绍这所学校的光荣历史,争取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_年,白万勤争得十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维护两处古建筑。古建筑的维护,不同于普通的工程,必须得专业的工队。完全专业的公司因为资金问题请不来,不懂专业的又怕搞不好。他几乎限于两难境地。为此,他几乎他跑遍了榆林的各个地方,还四处托人找一个比较专业的公司。给别人说好话,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别人。公司的问题解决后,还有个材料的问题。大成殿在1966年的破四旧中,顶部的龙脊兽物全被捣毁,他从网上调集资料,往回调货,尽量按原貌进行修复。最起码从外貌上看起来来比较有气势。经过修复的两处古建筑,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为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争了光,添了彩!

202_年,白万勤考虑到作为文物古迹,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决定延请米脂本埠的著名书法家李勇先生和李利春先生为大成殿和圁川书院的学堂分别提上“大成殿”和“状元阁”的木制匾额,看上去古色古香,很有历史韵味。白万勤同志坦言,作为一个米脂人,为家乡历史的保存,留住古代的记忆,对文物工作做出贡献,是每个米脂人应该尽得一份责任,只要有机会,只要需要,他将在教学工作之余,继续为米脂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

第四篇: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精神

我们中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我们中国博大精深文化。有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等等。而今,又有几个人能表现出中国最纯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先说说这表演艺术把,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京剧把,可现在又有多少是正真为此去用尽一生去研究呢,现在许许多多的选秀节目。唱的都是京剧么?不是。那唱的多的是什么呢?是英文歌曲。现在只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老一辈才对戏曲情有独钟。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去看看么,就算有,那也是百里挑一了。

再来说说这社会风俗把,中秋节是我国为了祭奠屈原而由来的节日。现在过中秋有很多很多家人没能团聚在一起,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们也渐渐不重视起来。可是在韩国中秋节是被韩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中秋节不仅是韩国人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祖先尽孝的重要节日,因此韩国人无论多忙,也要尽量在中秋节赶回家里。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把。剪纸——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可现在有有多少人还回去学习它,能领悟到这想工艺的精华。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少多少的伟人。留下了多少多少文化遗产。可又只有多人吸取到了精髓。请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京剧的独特韵味,让我们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每个中秋,让我们除了学习之外空余的学习学习剪纸,好好的珍惜那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起去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神!!

第五篇: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承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文化遗产。

建设传承体系 保护文化遗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