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字理渗透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7-87629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7 17:26: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字理渗透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字理渗透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孩子尽早、尽可能多的识字,就能够更快的利用汉字进入阅读,因此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会出现各种困难,因为识字过程是相对枯燥和乏味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站在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出了很多的方法策略,其中以激发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识字并无多大的兴趣。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些字许多学生早已认识,你再叫他们读呀读,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翻来覆去老是这么几个游戏,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没有新奇感了;可能是反复的机械抄写使学生全无识字的乐趣。其实,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张表情奇特的面孔,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结构,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识字教学中,如能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教授给学生,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在教授低年级的学生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注重对生字字理的渗透,也就是教给学生运用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古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和随意的行为,而是有一定目的的,有一定理据的。抚今追昔,汉字虽经数千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许多字理仍然清晰可见,能“视而见意”。

字理识字教学运用直观手段把看去点点画画的枯燥无味的符号变成了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等,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中,又介绍这个字是怎样在图画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创造出汉字来的。长期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一节课教授的是“耳、口、日”等生字,教材中所采取的形式就是图形结合,利用象形文字识记生字。课堂上,我没有单纯的只是让学生以识字为目的,而是给学生讲解了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运用字理识记生字。例如在讲“目”字时,我在黑板画了一个简笔画的眼睛,并告诉学生古代人们最开始写的“目”就像画画一样,然后我开始逐渐板书演变,边画边讲解,顺便用一个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目”字。这样学生简单机械的记忆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填充,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高涨了很多。

中国的很多汉字都是形近字、同音字,学生在分辨形近字、同音字时往往出现偏差,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于生字的字理掌握不到位,造成经常滥用形近字、同音字的现象。因此,在低年级就要开始教学生利用“字理”识记生字。例如讲到“树”时,要顺便让学生认识“木”字旁,并告诉学生凡是和树木有关的生字都带有“木”字旁,并不断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强巩固。如教授“林”字,问学生“为什么‘林’是木字旁?”“因为有树木才能成林,所以‘林’是木字旁。”这样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绝对不会将“林”和“淋”混淆。

三年级第五课《翠鸟》中有一个词语“苇秆”,“秆”字学生在书写时写成了“杆”,于是在纠正生字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字理。我出示了“稼”“稻”等几个带有禾木旁的生字,然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些生字为什么都带有禾木旁吗?”并告诉学生凡事和庄稼作物有关的字都有禾木旁,进而说明“苇秆”也是一种作物,因此“秆”也带有禾木旁,而木字旁的“杆”一般是指利用材料制作而成的杆子,例如“电线杆”“木杆”等,它们都不是自然形成的作物,所以是木字旁的“杆”。这样讲解后学生对生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再后来的书写中犯此类错误的现象的确少了很多。

字理教学,能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感受和了解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使他们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精神。因此,无论是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来看,还是从弘扬民族文化来看;是从启迪人的智慧来看,还是从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来看,字理教学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也许教师所讲授的所有他不能都理解消化,但是长此以往,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汉字美能够有所体会,从而达到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篇: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心得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心得

韦凤玲

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识字和写字教学。下面浅谈一些在识字教学中的字理识字一点体会: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识字课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整体提高识字课堂的有效性,我的体会是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或实物演示来分析字理,识记汉字;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依据字理区别汉字,减少错别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设计有趣的游戏,在教学中随机识字;结合实际,进行字理分析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重视课堂的书写练习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汉字属于表义文字,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正确掌握形声字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要注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掌握好这一类字的规律对生字识记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如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含有”包”的字意。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生字,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学习识字4,我把“描,瞄,猫,喵,锚”拿出来让学生识字,通过比较,学生有的说:“这三个字都有苗字,有的说"描”要动手,所以部首是提手旁,瞄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喵跟嘴巴有关,部首是口字旁,锚是金属类,所以是金字旁。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人为归类,通过比较,提高了识字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再如,在《静夜思》中,教学“霜”字时,打出投影,就告诉学生“雨”就象天地阴阳之气交合后下雨形,与云气或雨状的自然现象有关,“相”表示的是这个字的读音。那么,在以后的生字教学中再碰到有雨字头的字,如“雾,雹”等字时,学生就能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雾,雹”是一中自然现象,“务,包”表读音,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总多的汉字,复杂的结构,给学生的记忆也带来了困难,但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月月不分离,好似亲兄弟(朋);站在两日旁反而不见光(暗);等这些字谜通俗,形象,简短,有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的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字理识字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学生触类旁通拓宽学生知识面。字理识字是巩固生字有效方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帮助。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应渗透字理教学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渗透字理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字理教学是其为重要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渗透字理教学,给学生养成看到生就想到字理的思维,这样不仅传承了中国的汉字文化,更重要的是从汉字的美学到了文化知识。

关键词:字理教学,渗透,激发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稿提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播着社会多方面的信息,得益于它形象而又寓于理性的建构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字理教学,尤其对于低年级更为重要。

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多少年来,对汉字的认识与研究是不合理的,人们或无意或有意地把汉字的定义限制在脱离了意义的一串声音或符号的范围内。一些教师只研究汉字的音和形,轻视或拒绝研究汉字的义,忽略了汉字音、形、义合一。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4月号发表文章《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鲁迅更是提出了“汉字不改,中国必亡”。1951年,毛主席说:“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拼音代替不了汉字”。大量的事实证明,拼音代替不了汉字,因为它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每一个字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拼音只是三者之一。要使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就要把它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渗透字理。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字理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字理为本,挖掘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很多低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对学生进行奖励,比如贴小红旗、分小苹果,不能否认这种间接动力在一定的阶段对

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但绝不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因。

低年级老师要深知,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生字“育”时,我引入了有关汉字文化的知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首先,我给学生猜一猜,“育”的上半部分是什么字,不如我所料,学生大部分都猜成了“云”,我再给他们猜猜下半部分时,学生更是说成了“月”。当我跟他们说:“你们都猜错了”时,学生都用惊讶而又好奇的眼光看着我,都在问:“那是什么?”我才解开谜团:“育”的上半部分是表示倒的“子”,下半部分是肉月旁,是说孩子出生时是倒着头先出来的,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就有了“生育”的说法。学生听了恍然大悟,他们也感受到了中国的汉字竟然有这么有趣的文化内涵。“教学“育”字,让我感受到识字教学引入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内涵,热爱祖国文化。

汉字中的象形字让古今中外的人感到神奇。我们在教学时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象形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我就运用字理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汉字的演变规律。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发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很快记住了这几个字。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多元识字,渗透字理知识,培养识字能力。

佟乐泉先生指出,“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教学中我发现每次涉及到分析汉字字理时,学生总是表现出异样的热情。因此,有选择地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理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解析字理知识,触类旁通。

形声字教学,要利用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形义联系,理解字义。让学生对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的意义有基本的了解,这样

便于见形(形旁)大致知其意义,以后凡看见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就能大致判断其与什么有关。

如在教学“珍”一字时,我先让学生给这个字找找朋友,学生讲了许多,如“珍珠”、“珍贵、“奇珍异宝”、“珍藏”等等,这时我话锋一转说:“你们找的朋友都非常正确,这‘珍’字呀是形声字,右边表音,‘王’字表义,想想这里的‘王’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个字的本意与现在孩子们脑海中理解的都是“国王”或“王者”之类的意思,当他们的回答一一被否认后,求知兴趣空前高涨,不用老师说要认真听,他们的小耳朵都竖得直直的,当老师说这个“王”在古时候是表示“玉”,的意思时,他们都睁大了眼睛,一幅不可思义的样子,我再加以解释:我出示了“王”的象形字,然后跟学生说,它的甲骨文像一条绳子串了许多片玉,后来加了一点,这一点表示玉的光泽,玉做偏旁表示玉或与玉相关的事物。它常常省去一点,写作“王”,但不要与“国王”的“王”混淆哦。我又给学生说了一些与“王”字旁有关的字,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所以,古人造字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只要你用心观察,多多去想,你会发现里边藏着许多学问呢!

在老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关注汉字的字理后,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经常会去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来解读汉字,如在学到“影”一字时,他们会说,因为日晒着物体,就会出现了影子,后面的“彡”就是表示影子。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运用字理比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如:在教形声字“飘浮”的“飘”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漂”字,在水面上漂动的,学生也自然而然的知道“飘”是风中飘动的。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特点渗透字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快识字步伐,领略到汉字内在的意蕴。

2、探究构字规律,归类识字。

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其识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抓住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会一大串字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中的表示“页”字旁时,我先告诉学生,“页”的独体字,紧接着说“页”表示人头,凡是有“页”字旁的字都是头面的意思,如“领”、“颈”“颊“项”等汉字都和头有关系。让学生多举例,熟能生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一天天提高。

三、识用结合,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在教学“请、睛、情、晴”时,我在给学生熟悉声旁“青”的情况下,让他们观察这几个字和什么有关时,学生都会说:”请”和说话有关;“睛”和眼睛有关;“情”和心情有关;“晴”和太阳有关,然后我大胆地给学生自己编顺口溜来记住这几个字,如“今天天气晴,有个好心情,睁开大眼睛,户外真风清”

当然,字理内容有很多,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虽然我进入学习和教学阶段不算很久,但是我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知识交给学生,让他们也发现其中的乐趣,发现汉字的奇妙之处,变得爱学习,主动学习,增加学习兴趣。也让自己真正做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课堂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9-130.

[3][汉]班固.汉书艺文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18.

第四篇: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韦丹萍 【关键词】字理 识字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_)05A-0078-01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上首先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字理把一个个枯燥乏味而又蕴藏着无穷奥妙的汉字讲解得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识字的欲望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从而主动识字、乐于识字。

那么,如何讲析字理,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呢?笔者对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以下是三点体会。

一、运用简笔画教学

培养学生认读汉字的兴趣和主动性,是我们进行汉字教学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最先出现的是象形字,象形字源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用线条符号把客观事物的具体形状描摹出来。例如,教学生字“日、月、水、火”时,随着儿歌用简笔画画出日、月、水、火,并用简短的故事描述图意,学生兴趣大增。用简笔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汉字的音、形、义,由于图画形象、具体,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主动画图,对比识字。通过将实物图形与原始文字进行图字对照,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图像,了解到字的字形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学生对象形字有了一定的认知,就会触类旁通。如教学生字“井”,出示实物图片和“丼”,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学生立即观察到“井”字的两横一撇一竖,就像丼边的围栏,中间就是井口,是象形字。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井字。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给生字配画。如教“扔、拍、抛、提、抬”一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肢体动画,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地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愉快。

二、讲解有趣的构字规律

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给学生讲造字法。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只有让他们在头脑中记住生字的字理,才能形成自我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例如,《猫和老鼠》中,咪、眯、迷、谜,它们有一部分相同,读音也相近。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形声字的规律,解决识字难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运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字“米”之后,再从部首上理解字义。为此,笔者创设了故事:米妈妈有四个孩子,过年了,四个孩子回家给妈妈拜年来了,他们都是米妈妈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声音都像妈妈,但四个孩子各不相同,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孩子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异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了“米”与嘴有关,加个“口”字,是“咪”;跟眼睛有关加上“目”字,是“眯”;与行走有关的加个“辶”是“迷”;与口有关加个“讠”是“谜”。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掌握了这些字的音、形、义,而且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从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促进他们更好地识字写字。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主动地学习。做游戏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若能将识字教学融入游戏,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猜字谜、编字谜、找朋友、闯关等游戏,学生都很感兴趣,踊跃参与。例如,看图猜字,汉字中的象形字、形声字,都可以通过象形文字的图片演变来进行猜字游戏。许多汉字可以编成一个个谜语,如“上看一个人,下看一个人,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人”,学生会很形象地感受这个字就是“众”。再如:上小下大(尖);两人土上蹲(坐);一人门里蹲(闪);门上画张口(问);一只手放在眼睛上向远处望(看);翻过两座山就有路(出);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激起学习的乐趣。他们不仅记住了字形,还了解了字义。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蜻、睛”这组字时,编了一句顺口溜:“小草青青,河水清清,请跟我来,做些事情,晴空万里,蜻蜓点水,眨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

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索汉字的欲望,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第五篇:字理识字教学

字理识字教学——讲述汉字的故事

“心得”一词出自《吕氏春秋·先己》:“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 现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在我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吕俐敏博士关于“聚焦汉字教学,提升专业素养”的专题讲座后,更理解了“心得”一词的含义。我们都知道,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汉字的起源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我比较关注识字教学,但是有些现象着实让我担忧:有的老师把讲读字与认读字混为一谈;有的老师只是盲目地让孩子描红而不从兴趣出发,走他孩童时期识字的老路;有的老师方法单一,所有的左右结构的字都用加减法记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兴趣就在单一枯燥的加减中慢慢地消失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教会孩子方法是我们教学的催化剂。

在一次识字教学评优会上,经历了几节大同小异的课后,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让评委眼前一亮: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家”字,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学生看了半天,没人猜得出。老师接着写“家”,学生纷纷笑着说:“里面有猪、猪!”可还是猜不出究竟是个什么字。老师笑了,接着写,全班学生屏息凝神,听课老师也瞪大了双眼,当老师的“家”字还没停笔时,孩子们已经喊上了:“家,这是家字。”随后老师又写了一个“家”字,并告诉学生:“这四个字都是‘家’字,我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写的。最早的一个是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你能猜猜它为什么这样写吗?”孩子们开始想象„„这一环节是我们看到了字理识字的广阔天地。

我在想:汉字识字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让孩子接触到汉字文化,品出一点汉字的韵味,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吕老师的讲座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字理教学完全能成为识字教学的亮点,就是从孩子角度出发,当他了解汉字背后有趣的故事,让他爱上汉字,了解老祖宗留下了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吕老师的报告中,她结合学员的姓名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例,从文字学角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了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例如有的对汉字进行了错误的归类,把形声字说成会意字,或把会意字说成形声字,有的违背造字规律随意解释,任意曲解汉字的偏旁和部首等等。吕老师明确指出,一种不合理的识字教学可能对学生学习汉字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汉字的形体不是随便画成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的,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有一定的理据。如果我们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形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这就是字理教学。我们所说的“字理”实际包括构造之理和演变之理两个方面。动态演变是纵向的,贯通古今的;而静态构造是横向的,可以分为字源构造、历变构造和现实构造等不同的构形模式。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字理渗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