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17-113145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8 17:53: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

清华大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组

原载《光明日报》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才能坚持其正确的方向与导向,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其影响和凝聚力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

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学术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为人为学、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软环境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相比较而言,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更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软环境建设中所传达出的教育理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最能体现一所大学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气韵,是大学精神内核的彰显及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整合功能及凝聚功能。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硬件投入、搞形象工程,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不利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软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形成有益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科学创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校园环境;才能完成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者和社会思想库对于提高社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反对和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文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学作为社会各种思想和观念碰撞与交流的舞台,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交织,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把握自身文化发展的方向,实现自身的文化和谐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比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流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等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坚持以主流文化为主导,重视和发挥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以主流文化引领多样化的非主流文化,在弘扬主流文化的前提下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以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与方向,继续唱响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尊重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肯定其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它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对非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也要敢于批评和指正,特别是对其中容易引发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与主流价值截然对立的价值主张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促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代表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每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其自身文化和谐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落后的校园文化是各种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潮在校园生活中的反映,它消蚀人的理想和信念,涣散集体的凝聚力,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形成团结、奉献、奋进的和谐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要坚决抵制和摒弃落后腐朽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不能假借构建和谐之名使落后和腐朽文化大行其道贻害青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近年来对青年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它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误导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就会削弱和阻碍先进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使校园文化失去正确的价值导向,甚至引发思想上的混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所坚持和提倡的东西,所反对和抵制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旗帜鲜明坚持和反对的东西。

(执笔人王雯姝)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与内涵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与内涵发展——中心组学习体会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学校作为文化机关应该率先垂范。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学校结合发展实际,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制度保障、人文基础、思想根基、师生关系等方面为抓手,促进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学校新一轮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扬民主、优化机制,落实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保障。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尚文中学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章程,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修改各类检查评比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加强消防、安全、卫生教育,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与预案。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体现了学校整体利益、根本利益。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师道尊、师纪严、师业精、师心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推进尚文中学新一轮的发展,学校制定了《上海市尚文中学教师行为准则》,从“知法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廉洁从教、锐意改革”等六个方面规范教师行为。教师“德”为先,学校制定了《上海市尚文中学师德考评条例》,成立师德考评小组,以引导教师品行。为进一步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各类教学事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上海市尚文中学教学常规条例》,对于出现条例所列行为的,将按教学事故处理。成立常规工作考评小组,出台《关于调整尚文中学月度考核奖的意见》。

加大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的力度。设立支部、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畅通沟通渠道。学校设立公示栏,对学校的决策、考评、职称评定、学生的推优入学都坚持公示制度。学校的考评小组以教师为主体,对全校的教师、职员及中层干部进行考评,公开考评结果做到择优聘任。建立学校“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学校与教职工之间发生人事争议等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在学校重大事项中的民主决策作用。在校长负责制和规范议事规则、工作程序的前提下,重视能级管理,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深化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人文基础。根据市十一五教师培训规划,学校确立了《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进一步完善学校全员学习和校本培训的体系,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学校通过课改实践、专家引领、校本教研、主题活动、教学评比、研讨会、教育科研等途径,不断深化师德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发展计划,年年有收获,年年有进步。

学校开展了远学孟二冬、近学黄静华的师德专项学习,每位教职员工都自创了用于激励自己的师德格言;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

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温家宝总理与基层教师在中南海座谈的讲话;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学习英模,贯彻规范,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趋向和行为准则,提升师德建设的内涵。全体党员做出了在“认真学习,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关爱学生、公平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联系群众、团结协作”的公开承诺。

关注教师发展需求,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每两月组织一次专家讲坛。每学期坚持开展“尚文书香·浸润心灵·和谐校园”教师读书论坛活动,充实教师精神世界、增进教师文化底蕴。“爱,让顽石开花”主题论坛,旨在围绕工作中困绕教师最多的“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开展专题读书交流,从“爱”出发,以“批评”、“宽容”、“信任”、“赞美”等不同角度谈论了对“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思教虑学系学子、言计献策谋发展”主题论坛,旨在从学生现状出发,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铸师魂、正教风、树形象”主题论坛,旨在实现全员德育、全程德育,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读书论坛活动带给教师们更多的启迪与思考,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增添动力。

学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制定了加强备课组建设的相关条例,细化备课组活动“三定”、“三备”、“三统一”、“三及时”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备课组活动的各项管理,以主备、副备、说课、评课、反思总结的研修形式,强化优化校本研修。加强了随堂听课,教案与作业批改的抽查。对每位教师都进行了业务能力的专科测试。加强了教研组校际交流研讨,化学组领衔课改试点学校开展了校际联动化学学科实施针对性教学的研究工作,数学组到格致初级中学开展听课交流活动,英语组请青云中学、海南中学的英语老师来校交流研讨,为学困生的教学打开思路。开展了“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的主题研究,由区、校级的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根基。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育的核心问题永远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追求内涵发展需要有精神力量,有统一的价值取向,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课堂教学点拨人——以奥运为契机,以初中探究型课程为载体,以“走进奥运”为主题,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全民奥运为主线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召开了“彰显课程特点·提高育人实效”探究型课程推进“两纲”教育市级现场会,展示了五节公开课和每个班级学生的探究成果,获得好评。

主题教育激励人——以世博为契机,开展“争当世博小使者,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尚文人”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博学、善为,让世博更精彩”的主题教育,继续提升全体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水准;开展了向已故校友“轮椅上的白衣天使”陈海新学习的自强不息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汶川地震后,又开展了“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成长”主题教育。

实践活动锻炼人——学生每年通过学雷锋日的义卖活动为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捐款,到豫园为红十字会劝募,开展“手拉手,心连心以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祈福”的募捐活动;学校“忘年交”志愿者服务队去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服务活动坚持了十五年,获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称号;通过“牵手特奥,感悟生命,传递快乐”的活动,科技社团、插花社团的学生走进阳光学校,与智障儿童开展了科技制作等活动;奥运前夕,组织学生参加了“迎奥运、迎世博,我为社区绘墙画”等活动。

校园文化熏陶人——尚文中学少年团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坚持每年开展有主题的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举行“回眸三十年·共祝好时光”尚文中学师生共话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节、“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和谐校园”的科技节和“喜迎奥运盛世,追求和谐发展”的体育节;建立了“小故事,大感悟”的宣传栏。

四、推进温馨教室的建设,营造构建和谐校园的师生关系。

学校注重通过体验、互动活动,推进温馨教室的建设,营造“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愉悦工作”的和谐校园氛围,学校师生关系融洽,形成和谐的团体。

举行“和谐课堂师生言行选择”大讨论,在党小组会和年级组会上进行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先后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了“党员如何在校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组织各年级组教师查找教师群体有悖师德师风的行为和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讨论如何使课堂用语更规范化;组织学生讨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言行标准”等。

开展“夸夸我心目中可爱的尚文学子”活动,挖掘尚文学子的闪光点,通过师生间信件交流,让学生了解在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应具有怎样的标准,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更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活动在学生家长中引起强烈凡响,引起了媒体广泛的关注,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载体,教育电视台和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都做了相关的报道。

开展“你快乐、他快乐、共同创建我快乐!”的“快乐中队创建”活动。师生共同设计队标、制作标牌、设计快乐中队手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室桌椅整齐,环境整洁,设立了红领巾读书角,布置了学习园地、争章园地。开展“快乐十分钟队会”、“快乐争章”、“快乐雏鹰假日小队”等活动。快乐中队的建设是创建温馨教室活动的不断深化,它不仅让队员们搭建起了自己的舞台,更让每个人都展现出了自己最耀眼的光彩!

结合创建温馨教室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敬业爱岗,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利用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智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交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推出了温馨课堂日志,记录课堂师生情况的实际效果,记录每堂课受表扬的学生名单,创造更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和社区社工站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共同开设心理讲座,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灵之家),开设黄静华热线,多渠道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随着将和谐的理念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学校将继续以“以文明修身,建和谐校园,铸精神家园”为目标,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创建文明和谐校园,铸学校品牌,为学校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实现黄浦教育“精、特、优”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核心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核心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建设形式,是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精神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含了学校建筑、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基础设施等外在的文化建设,也涵盖了学校人本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创新文化等内在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情操的陶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的营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高洁优雅的外在文化建设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强大教育力量,而潜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更能促进学校向深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应该注重引导和调动它内在的积极因素,突出抓好教学工作,使校园文化建设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一要突出人本文化

人本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重点是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突出人本文化建设。要依据现代教育的管理思想,倡导人文情怀,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要有容人之量。对待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或有错误的、对领导有意见的教师要以宽大的度量去感染、去折服。不以权压人,不编条条框框治人。用宽大的度量容人要比靠行政手段管人、卡人、压人的效果好得多。因此,学校领导对待教师要宽宏大量,这样,广大教师才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对工作产生极高的热情。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有抱成一个团,拧成一股绳,协力实干,才能使学校工作出成效、上台阶。学校管理者不但要对全校师生进行严格管理,还要对他们充满爱心,用极大的热情去关怀爱护每一位师生。要 经常深入到师生当中,了解实际情况,看看他们在安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助解决。重点要放在那些有困难的教师、学生身上,适时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渡过难关加油助威,使广大师生感到学校就像家庭一样温暖。

二要塑造精神文化

学校内在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师生的风范、气质和精神面貌上,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学校内在的精神文化,反映了广大师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出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情操,应当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要树立良好的教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并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师德风尚,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二是要树立良好的学风,鼓励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受教育阶段既成人又成才;三是要树立良好的校风。校风是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思路、学校精神风貌等方面的总和。各方面风气正、理念新,良好的校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三要加强制度文化

学校的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就可以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

一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科学决策。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 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建设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这就要了解校情,把握校情,总结过去,分析现状,预测未来。看看存在什么问题,面临哪些困难,当前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情况如何。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今后拟采取什么措施,作出相应的科学规划。在学校各项制度建设过程中,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索。要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让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管理方法、教育教学方法、运行模式束缚自己。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为各项管理制度的科学出台创造条件。

二是要集中群众智慧,实行民主化决策。在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校领导要深入到师生员工中去,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让广大师生员工积极献计献策,做到制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既可以集中大多数人的智慧和经验,避免主观片面,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又能使广大师生员工在参与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受到自我教育,增强师生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自然而然地接受有关制度。

三是要以教学为中心,使制度服务于教育教学。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其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和补充。各项制度要遵循以教学为中心这个规律。以教学为中心,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学校各项活动,使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四是要从辩证法出发按科学发展观制定各项制度。要突出素质教育这个主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素质教育;要摆正德智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制定全面、合理、公正的评估标准,用辩证的科学的评估标准去评价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个教师。这 样,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运行才能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

四要抓好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依据和根本。课程文化体现在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等之中。这里说的内在课程文化指的是隐性课程文化。隐性课程文化,一方面蕴含着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学风气、精神气度、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术探究、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创新性工作思路体现、教学风格形成,另一方面包含着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情操的养成以及各种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管理者的谋划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引领能力、学术能力、影响力、亲和力等等,也构成学校内在的课程文化。这些文化虽然是隐性的,但它们是学校教育水准的标志,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要发展创新文化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之源。学校内在的创新文化建设,离不开教师工作的创新。教师的劳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其特点就是创造。教师的创造既集中地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方面,又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从备课到讲课,从批改作业到个别辅导,从转化“学困生”到创新型学生培养等,方方面面都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学校领导只有掌握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和需求特征,清楚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才能因地因人因校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把教师所蕴藏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把教师的这种潜在的创造力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高效率、高质量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内在的创新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创新性工作。一要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超前的办学谋略,做到时时在创新,事事有新意,使学校各项工作出成绩上台阶。二要善于开发教师的创造力。在工作上尊重教师,照顾教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使各项工作制度、方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树立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典型,使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有榜样,竞争有对手,奋斗有目标,不断开发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创造潜能。三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都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开发。改革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陈规旧制,根除不利于开发教师创造力的种种弊端。四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开发教师创造力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五要因人制宜,不强求一致,尊重差异,分层开发。六要注重激励,正确疏导,使教师讲师德、讲奉献。七要强化目标定位,不断调整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使目标的确定和机制的运行朝着有利于挖掘教师创造潜能、开发教师创造力的方向发展。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管理氛围中倾心工作,创造性地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既要注意外在的硬件设施文化建设,更要注重强化内在的软件文化建设,只有硬软件齐抓,才能促进学校教学这个核心任务地完成,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朝着内涵的方向深层次发展。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文校园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二中课题组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育人环境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都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随时随地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沐浴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那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人文校园呢?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我校把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

1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比如: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达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使人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油然而生,尽享“绿色校园”的惬意;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物在景中,情景交融;在校门大厅内或其他醒目位置,将学校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标志进行展示、简介,既宣传了学校,又能引人注目,彰显学校文化底蕴,激发师生爱我校园的自豪感;教学区、运动区内,可适当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已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形成极富特色的楼层文化,根据校舍特点,设置了“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等楼层文化,在其间布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和功能完善的教育活动室,使之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展示师生及学校办学成果的窗口,学校定期在专栏橱窗或活动室中公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成绩、荣誉,公布优秀学生名单,师生活动剪影,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等,以此让师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

园精神文化。

我校利用制作的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在征集评选、制作和使用系列学校标志的活动过程中,必需要融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追求目标,融入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情感和准则,尤其通过坚持升国旗、唱国歌、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三项教育”,以整体提升教师师德、社会公德水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层管理者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以德兴校”的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案例分析与论文评比,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

三、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民主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多年来坚持突出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建立并完善了系列常规管理制度,不但抓好了学校的纪律秩序、清洁及校产公物爱护等常规管理工作,又提高了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凸现办学特色上,提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建立并实施班务

公开制度,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因而我校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日志”“学生成长档案”。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都起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高尚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在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方面都大有裨益,同时更能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我校成立并发挥好校园播音室的宣传导向作用;成立书法、合唱、舞蹈、田径、篮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和《浪花》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育机制,并与司法、检察、公安、团委、妇联、工商、环保及社区等单位积极实施共建活动,借助共建单位或部门的优势,走出单纯的聘任校外辅导、举办讲座的单一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将共建机制生动地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促使学校各项工作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力量不断增强。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详细制定了《 安东卫二中“文明单位文明行”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的主题和范围:一是基础文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自立和自理能力、环境意识。二是团队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正确的竞争观念、集体荣誉感、协作精神、良好心理素质、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三是社会责任感。重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爱校精神和奉献精神。四是理想信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理念。

五是好学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求真务实的态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讲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为主题的班会,每生认真剖析自己在“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讨论、征文活动;举办“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演讲会。开展了“和四川地震灾区同龄人的心一起跳动”5.12纪念活动,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设计一次主题班会,讨论如何文明上网,举行文明上网签字承诺活动;“文明单位文明行”启动仪式后,组织全校师生上街宣传和参加“洁岚山爱家园”义务劳动活动。结合学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组织“校园拒绝邪教”图片展览,让广大师生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将感恩教育贯穿学期始末,“三八”前后各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我感受最深的父母之爱”为主题,引导青少年搜索记忆深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用自己质朴的语言讲述出来;书写一句感恩的话,组织学生思考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各班举行一次“大爱岚山感恩父母养育”演讲会;阅读一组亲情文章,班级可为学生选择,如《背景》、《母亲,我不认识的文学教师》等。引导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实现由思想到行动的转化。开辟岚山区老干活动中心为第三个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

五、挖掘家乡文化底蕴,传承先辈人文精神

安东卫,地处鲁苏交界、黄海西岸、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政府驻地。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84年)设卫,时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如今坪岚铁路、同三高速、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交汇于此。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市场,江北最大的绳网市场和日照市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木制家具、电力金具、化工、食品、绿茶生产基

地。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康,文化底蕴丰厚。

我校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卫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走进安东卫》,在起始年级开课。通过开展“寻访安东卫历史遗迹,了解家乡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昔日家乡的悲壮;通过开展“我的家乡—安东卫”演讲、征文、摄影、手抄报等系列比赛活动,学生讴歌了今日家乡的新变化;通过举办“未来安东卫”征文、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学生畅想了明天家乡的辉煌。校本课程的开设及组织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真正形成了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校风和班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是目的,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开拓创新,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做出新的业绩。

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第二初级中学

202_年11月25日

第五篇:和谐校园 网络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 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型校园文化,网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接、传播、收集的重要渠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

一、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自我校1999年建成校园网以来,校园网网络规模逐年扩大。202_年3月我院开始规划建设大学城新校区,新校区的校园网规模大、结构复杂、档次高。核心交换设备采用Cisco6509交换机,主干仍然采用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主干光纤到新校区十幢大楼、信息点分布到每个办公室、实验室和每个教室。新校区每个学生宿舍都布有信息点,信息点总数2万多个。满足了教学管理上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需求。

2、提供功能丰富的网络服务

通过校园网提供各类网络服务,Internet服务、邮件服务、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FTP服务、视频点播服务。

2、建立功能强大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学院将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信息化数据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目前校园一卡通已取代就餐卡、图书借书证、学生准考证、学生身份牌等各种证件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并实现了银行圈存、食堂收费、超市收费、宿舍水电消费、机房上机消费、宿舍上网消费、学生公寓门禁等功能。

二、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建设

1、建立了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第二课堂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网站发布平台、通知发布系统。

2、建立了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

3、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学生宿舍上网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了学生数据共享、学生宿舍上网消费、图书借还等功能,进一步拓展校园一卡通的应用。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1)建立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

(2)组建校园网网站管理员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讲座,不断提升网站质量和网站管理能力。

(3)加强与教学相关的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能力使其能达到进行教学、辅助教学和管理教学的目的。

(4)不定期的举行全校范围内的关于网络技术的相关讲座,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努力实践我院“知行并进”的校训。

四、校园网络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了《学院校园网管理及安全条例(暂行)》、《学院校园网用户管理规定(暂行)》、《学院学生宿舍上网暂行管理条例(暂行)》、《学院校园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条例(暂行)》、《学院信息发布审查、登记、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暂行)》等制度。

2、校园网络管理模式

学院建立了安全高效地的网络管理模式。全院上网采用自行开发的认证系统,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并建立了强大的上网日志管理系统。

3、建立信息安全监管机制(1)学院建立了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保障学院信息的安全。

(2)学院设立了专门安全部门监管内网和外网的信息,以主要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主,对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体监督,网络中心机房全天候的有专人监控校园网。各系和部门的网站内容由所属部门负责人负责监控。

五、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

(一)建设和谐开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1、建立了思政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等专题和主题网站,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2、建立心理在线、教务在线、学工在线等专题学生网站,解决学生生活和思想的问题,把诚信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点,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建立和谐互动的育人机制

1、建立以学院网站为主体,部门网站相结合的网站模式。充分发挥网站的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

2、建设Web发布平台,将部门网站信息与学院网站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3、建立学生与学校的互动机制。

设置院长信箱、留言板等,提供学生与学校领导和各部门互动交流的途径。

4、建立毕业生与学校的互动机制。

建立校友会网站和校友录系统,保持学院与毕业生的联系和沟通。

5、建立了校信通系统,通过手机短信加强了学生与学校、家长与学院的联系。

(三)营造和谐活跃的学术氛围

1、引进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书生之家、金图国际外文数字图书、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Springer、大学城文献资源共享等各类资源,为全院师生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发展空间。

2、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数十门网络课程,形成了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模式。

3、实现课件资源网络化,建立视频点播系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4、建立科研网,积极倡导学术思想,调节教师行为,形成学术激励系统,激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土壤。

5、开辟学术交流园地、科研成果查询、各类成果评审公示等专栏,形成专家学者自由、平等地表达学术观点和思想,开展学术争鸣,敢向权威挑战的风气。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