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泥塑小品
课题:泥塑小品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已经在小学接触泥塑的课程,对于泥塑的技法已经初步掌握,而用轧制骨架做泥塑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轧制骨架能否体现要塑造的形象的基本结构造型特征,这是本课的一大难点,部分美术素养高的能很好表现,其他的需要平时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泥塑的材料特性和基本的塑造方法步骤
能力目标:学会用扎制骨架的方法塑造一件简单的泥塑小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五、教学活动准备
由于条件的限制,粘土泥用橡皮泥或黄泥代替。牙签、火柴棒。
六、教法教具:
演示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橡皮泥、黄泥、泥塑工具、铁丝、钳子、记分牌等。
七、设计思路:
1、由于是以玩游戏来导入新课,所以课件首先要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泥蛙蜗”游戏的玩法并能迅速做出反应,争先恐后地上台参加比赛。从而调动学生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做出良好的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应该是对泥塑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了,但一般基础知识又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较快掌握。因此,用抢答和问答的形式,通过对比法、提问法和演示法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础知识。制作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的课件。
3、学生了解了泥塑的基础知识以后,会有一些认识和想法,这时引入到作品欣赏环节是最合理的设计安排,因此制作了一些泥塑作品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作品的制作题材。
4、学生的制作思路被打开了,下一步就是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具体制作方法和过程。因此,剪辑制作了一段泥塑制作的视频录象,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提前制作一半成品的范作,为了能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来实践,视频制作的重点应放在制作步骤和方法上,时间上要尽可能短一些。
5、制作视频播放完成后要作出总结,因此制作了“泥塑制作的方法、泥塑制作的步骤”的课件。让学生能按照一般的方法步骤进行下一个环节——泥塑小品制作。
6、在学生制作的同时,再回放作品欣赏环节的课件,让学生在制作题材上有一些参考,这一个作品回放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一些创造力、想象力差一点的学生帮助很大。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提出“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提问:并请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女娲
是怎样造出人类的?
大家看过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泥塑总动员”(打出课题标语)。
二、新授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红、黄、蓝三个方队进行比赛,看哪个方队能最终获胜。(每队选出一名队长领取队旗,并提出注意事项)。然后选出三名同学做记分员(领取记分牌)。
我们今天活动的内容就是和泥有关的,所以我们的口号是“泥塑总动员,胜者就是我!”(引导学生共喊,并打出标语)
1、“泥蛙蜗”游戏
首先进行第一环节的比赛,请看大屏幕:“泥蛙蜗”游戏。(多媒体课件:游戏规则),学生马上作出了反应,兴趣迅速提高,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然后推举学生代表上台比赛。
教师展示比赛成果(视情况,如果台下看不清楚可以用摄象机直播比赛现状,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游戏效果)。
哪一件摔出的动最大?
老师评出优胜者并请记分员加分。(分值100分)
然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比赛——答题环节
2、泥塑的题材
抢答题,时间为30秒,(在规定的时间内答案最多的为胜出者)。请看题板:你见过哪些泥塑玩具?(多媒体课件)
(教师用秒表掐时间)
教师小结:我们的答案有许多,象人物、动物、家具、建筑、生活器皿、交通工具等等,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所有的有形物体基本上都可以成为泥塑的制作题材。并给回答代表的方队加分。(记分员记录)
3、泥塑的特点
笔答题:
请看大屏幕:屏幕中一件石雕,一件泥塑,请问:哪一种更容易改动呢?能说出原因吗?(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将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学生讨论并答题
教师小结:泥塑的特点——优点:可塑性强(多媒体课件)
由于泥塑的黏性强,可多可少,可以添加,可以剔除,比较容易操作,容易改动。根据每队回答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数(记分员记录)
4、泥塑的特点
请看演示并回答
教师拿出两件作品,(一种有骨架,一种没有骨架),用木棒敲打,请说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泥塑的特点——缺点:韧性差,比较脆弱。(多媒体课件)因此,稍微复杂的形象要扎制骨架,否则外力稍强就容易断裂。给回答代表的方队加分。(记分员记录)。
教师小结前面的比赛结果
经过几道题目的比赛,目前得分最多的是….(略),(教师鼓励落后方队)下面的环节是分值最高的,最高达到500分,这个环节更能体现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创新精神。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泥塑作品,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比赛。
欣赏作品:(多媒体课件播放)
大家欣赏了屏幕上的作品,是不是想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呢?(引入泥塑制作的方法与过程)请同学们看视频录像。
教师播放制作视频录像(播放的同时讲解具体的技法——捏、粘、压、划、刻、抹等)
教师小结:泥塑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多媒体课件)
制作步骤:设计草图——扎制骨架——挂泥塑大型——细部刻画——整理完成制作技法:搓、捏、粘、压、划、刻、抹等。
6、作业要求:
大家看了泥塑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是不是很想动手来试一试呢?下面我们就以各自的方队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件或多件组合的泥塑作品。有创意,技法多样。时间要求20分钟。
请各方队做好准备: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制作时引导学生制作多件组合(家电组合、家具组合、器皿组合、文具组合等)
7、作品评价:
请各队队长评述自己方队的作品,然后请评委为各件作品打分。教师宣布比赛结果。颁发冠军奖杯(老师作品石膏人物雕刻)
我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心灵手巧”纪念盘,让冠军获得的队推选贡献最大队员在“心灵手巧”纪念盘按下手印,留下了学习的轨迹,也记录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时还引出 “泥来自于土地,它就像我们的母亲,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主题,使本课进一步升华
8、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与非凡的创造力,希望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作出更好的作品。“告诉我,谁最棒?”学生回答:“我最棒!”
本课是制作课,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档活动栏目,由教师担当主持人,学生代表担当评委,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针对泥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法,通过抢答、笔答等形式更能使学生容易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比较合理,课件制作精美,与教学内容搭配和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衔接自然、过渡合理,详略得当,能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对重点、难点也能基本掌握,从学生作品来看,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品形式多样,技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较强。虽然对技法的掌握还不够成熟,但恰恰表现出作品的“拙”感,效果较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起到很好的作用。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成绩突出,优异成绩所占比例很高。
第二篇:泥塑小品制作
泥塑小品制作
设计思路:
本课先从欣赏泥塑作品入手,填补了学生对泥塑知识的空白。掌握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流程。并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制作,这样,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找到了展示自己舞台;而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也有了用武之地。同时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已经在小学接触泥塑的课程,对于泥塑的技法已经初步掌握,而用轧制骨架做泥塑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轧制骨架能否体现要塑造的形象的基本结构造型特征,这是本课的一大难点,部分美术素养高的能很好表现,其他的需要平时加强训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泥塑的材料特性和基本的塑造方法步骤
能力目标:学会用扎制骨架的方法塑造一件简单的泥塑小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教学活动准备
泥塑作品、工具、牙签等。
教法教具:
演示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橡皮泥、黄泥、泥塑工具、铁丝、钳子、记分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优秀的民间泥塑艺术作品和泥塑的实物作品,学生欣赏,并观察出所使用的材料?——泥、、[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兴趣,重现以前玩泥的情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本课学习中去。]
二、新授
1.泥塑的特点
请看演示并回答
(1)教师拿出两件作品,(一种有骨架,一种没有骨架),用木棒敲打,请说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泥塑的特点——缺点:韧性差,比较脆弱。(多媒体课件)
因此,稍微复杂的形象要扎制骨架,否则外力稍强就容易断裂。
(2)引导学生欣赏本市区公园里的大型泥塑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听觉欣赏对比,加深了解泥塑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认识轧制骨架的重要性,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
2.泥塑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欣赏作品:(多媒体课件播放)
大家欣赏了屏幕上的作品,是不是想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呢?(引入泥塑制作的方法与过程)请同学们看视频录像。
教师播放制作视频录像(播放的同时讲解具体的技法——捏、粘、压、划、刻、抹等)教师小结:泥塑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多媒体课件)
制作步骤:设计草图——扎制骨架——挂泥塑大型——细部刻画——整理完成制作技法:搓、捏、粘、压、划、刻、抹等。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掌握泥塑制作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习发现其他的泥塑方法。]
三、学生创作体验,教师辅导
1.各小组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2.教师根据各小组制作情况进行辅导,好的小组鼓励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创作乐趣,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作品展评
展示各小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交流创作体会和收获。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他评的方法进行,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设置奖项,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第三篇:泥塑教学计划
泥塑教学计划
泥塑是我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学生学习操作。
依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及上级要求,本学年,为更好的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丰富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内容,经美术组全体教师研究商讨,拟设泥塑兴趣小组。泥塑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在初中阶段开展泥塑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民俗艺术,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为更好地传承。经过老师们的认真研究,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和要求:
1、对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和泥塑历史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形成初步了解、认知。
2、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4、能使同学们制作出一件自己满意的陶艺作品
二、人员设置
负责教师:颜廷春郭志刚
成员组织:根据我校实际,将以七、八年级学生为主,吸收对泥塑兴趣浓厚,且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成立初期人数限制在20人,视活动开展情况可逐步增加,但应不超过30人。
三、活动保障
A:场地保障:泥塑活动室与版画活动室合用一间教室,需置一定数量且适合活动用的桌椅或工作台。
B:原材料保障:初期以本地泥为主。活动成熟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根据活动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陶泥,以便于作品的保存。
C:工具保障:
1、制作板30张,具有一定厚度,表面平滑且利于清理的平板即可;
2、泥塑刻刮用具16套;
3、上色用笔刷或毛笔、广告色、清漆(或亮漆)及打磨砂纸各若干。
4、围裙、套袖由学生自备。
四、活动时间
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五、教学进度表
泥塑教学计划
1美丽的花
2苹果
3草莓
4梳子
5茶杯
6冰箱
7松鼠
8兔子
9可乐
10刷子
11圣诞树
12玉米
13拖鞋
14毛笔
15房子
16木桶
2011——2012学上学期
泥
塑
教
学
计
划
郭志刚
宁阳十二中
2011年9月
第四篇:泥塑教案
运城学院教案
美术与工艺设计系(部)
2017-2018学 年 第 一 学 期
教 研 室 名 称 设计教研室 课 程 名 称 雕塑人像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类 型 考 试 授 课 教 师 周 霞 职 称 助 教
泥 塑 头 像 教 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进行泥塑头像概念的讲解了解
导入:自然界中,(植物,动物,人物)属人物最难表现。人物的表现包括了形态及动态。而头部是人体当中变化最丰富复杂的部分。需要表现人物的神情,精神状态。所以把人物的面部造型问题解决,可以说攻克了最难的难关,做其他的问题也就不难了。无论是头像、胸像、躯干,一般都先从临摹石膏入手,然后再到真人。因为石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静止的,便于观察比较,又是单色的,避免了视觉错觉的影响。同时它也是被雕塑家归纳概括处理过的,形体相对简洁而明确,利于学习。这也是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因此,课程会从临摹石膏头像入手,训练同学的造型能力。
虽然人形各异,男女老少有别,但头部骨骼是最固定的。biao基本的外型与构造是一样的。头部骨骼由脑颅和面颅两大部分构成,脑颅是由头部的眉以上耳以后的部分,包括额骨、蝶骨、眉骨、颞骨、顶骨、枕骨、乳突。这一部分的骨骼由于肌肉和脂肪的附着少且也很薄,所以对外形影响较大,乳突由于藏于耳下而被人忽视,但是它对准确的表现头部运动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胫部的主要肌肉胸锁乳突肌的起点;面颅是头部的眉以下耳以前的部分,包括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额骨。
头部的肌肉以功能划分咀嚼肌和表情肌两部分。咀嚼肌主要包括颞肌和咬肌两部分肌肉。颞肌起于颞线止于下颌骨的喙突,咬肌浅层起自上颌骨颧突及颧弓前言三分之二部分的下缘,止于下颌角及下颌枝下前方三分之一部分的下外面。作闭口运动,当咀嚼时或切齿愤怒时紧张隆起,尤其以男性比较突出。负责表情肌肉主要有:降眉间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颧肌、口轮匝肌、下唇方肌、颏肌等。表情肌一端附着于头骨,另一端则连着皮肤,肌肉的收缩与伸展,牵动皮肤而造成了人的面部的喜怒哀乐及各种丰富微妙的表情变化,并影响外皮而造成面部的皱纹,而皱纹的方向与肌肉的方向成90°角,在这些肌肉当中,皱眉肌、笑肌、下唇方肌、三角肌、眼轮匝肌作用于表情的变化比较明显,外形特点比较突出。
“泥塑头像”,能培养学生以雕塑独特的艺术语言立体地理解和把握对象,同时注重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为今后雕陶专业所设置的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头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做泥塑头像写生需做好以下四点:
一、所需东西有:
① 选择头部结构较为明显,外形、转折较为明确的石膏头像 一件。② 准备一套模特儿转台和一套雕塑转台,便于同步转动。
③ 准备大量充足的质地细腻、粘合力强、水分干湿合适的泥土。雕塑的材料大致有如下几种:木头、石头、金属、陶等等。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用于雕塑的材料毫无疑问还会有更多种类开发,为雕塑事业的发展开拓出更宽阔的前景。用于雕塑基础训练最常用的材料是由一种黏土和制成的泥巴。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也不易黏结;太软,泥巴不仅黏手,也没有可塑性,一般头像泥塑都应该在20个小时左右,所以,在塑制过程中,需保持泥巴的最佳状态,要经常喷洒一些水,间歇时也一定要用薄的塑料布或湿布把进行中的塑像包裹起来。剩下的泥巴要包好或储藏于不透气不渗水的器物中,以便随时使用。
④ 头像架一副,木块若干,钉子若干,细铁丝一卷,钢丝钳、铁锤、斧子、卡尺各一把,喷水壶一个,塑料布一张,抹平用的抹板和深入用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工具等。
⑤ 确定光源和雕塑位置。光源一般采用自然光,位置应正对光,不要侧光或逆光,因为侧光由于阴阳的黑白对比会破坏体量和对称,逆光则会削弱体量感。雕塑与石膏像应处在同一高度,与作者成同一视角,有的同学在制作时,石膏是仰视,而雕塑是俯视,这样就会出现偏差。观察者的位置应在雕塑尺寸的两倍半远的距离,这个距离,既可以看清细节,又可统观全局,照顾整体,另外观察者在比较石膏时应站在一个雕像和石膏
二、泥塑的步骤
(一)观察
观察模特儿的结构特点,明确模特儿本身传递给你的一种感觉,找到这种感觉能够给制作者一种精神状态即模特本身的你感觉到的一种精神面貌。观察的目的是使自己做到“胸有成竹”,为了获得模特的完整形象感受。在此同时根据模特的职业特点,精神气质,而设计其适应的姿势,这是无形的行为,却是有形行为的先决和基础。
(二)扎头像架
头像骨架的扎制是雕塑中最简单的和最基础的。
先测出石膏头像的长、宽、高的尺寸,颈子的长和直径,再用线垂观察对象动态,是仰是伏,是左倾还是右倒。有了这些尺寸和动态关系就可以扎架子了。
扎架子一般应遵循两个法则: 第一,结实牢靠而不露架,有的人为图结实和牢靠,绑扎了很多木棒,结果露出轮廓以外,既影响外形,又破坏动态,且不便于观察;
第二,省时省力,省材省料而不掉泥。有人为了不掉泥,在里面缠个密密麻麻,这样废时、废料、废力。所以在结实牢靠以后,里面的芯子应尽量小。但要能够挂住所有的泥的重量,做到既不浪费材料,也不偷工减料。
具体扎法如下:像成等腰三角形的点上,这样才能把视觉错觉减至最小。
雕塑是立体的,是三维的,因此三维空间不仅具有长、宽关系,还有一个深度关系。所以扎架子有两个关键观察位置,正面和侧面。正面可以观察到左右、上下的关系及长宽关系。侧面可以观察到前后的关系和上下关系及深度关系。如果架子是金属的,首先应找一根长度与芯棒差不多的木棒,用铁丝缠牢,这样其它木块才可以在上面生根,同时也便于泥的附着。大家可以看到头像架上的两根木条扎成水平的“十”字型,一根横向,一根纵向。横向这根为了挂住颧骨和颞骨的泥,因此它的长度要小于颧骨的宽度,位置也应在颧骨相应偏下的地方。而纵向的这根为了挂住下颌、后颈和脑的泥。因此它的长度应小于头的侧长。且由于下颌较后脑突出,故从侧面看,它的前段应比后段长些。位置也应在下颌相应偏上的地方,以免从下巴露架。如果作者是初学者,心中无数,还可以在架子上端钉一颗铁钉,用细铁丝和小木条扎成若干小“十”字架形,用长短不一的铁丝固定在铁芯上。这样你可以任意调动它,加固你认为还不放心的地方,从而使雕塑架的内部结构更好。架子扎好了,由于金属和木块对泥的附着能力较差,可以用棕绳把架子全部缠一次,在上泥前喷一些水,这样附着能力就增强了
(三)上大泥
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① 架子结实牢靠,泥紧密。
② 比例、动态、重心、体量。
③ 构图,头、颈、基座的关系。
④ 基本形的关系。
⑤ 大形大面的关系
上泥前最好把泥摔成20厘米左右的小方块,然后用铁丝把其割成类似面包片一样厚薄的泥片,然后根据模特基本头型上下左右围绕着蕊棒上泥,这时一定要参照模特儿的正面、侧面、后面、顶面的形,再用木板拍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们要求初学者胆子放大些,分两步上完大泥。
第一步,不必考虑具体对象的形体。主要是把泥加紧密,但应注意这时的体量应比实际对象的体量偏小些,以便给后面的塑造留有余地。这一步可以用木槌或大木棒把泥拍紧,开始时不要用小的雕塑刀,那是毫无用处的。
第二步,再完成关于“形”的这一部分及基本形的关系,头的球体、颈的柱体、基座的方体或其它形,同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和比例关系。
有了基本形,马上应调整头颈的动态关系,以及头颈的体量关系,并确定构图的形式。
接着,由大体向大面的塑造,而大面的塑造是为了更明确、更好地说明大体积的关系,用方木块轻轻拍出面向关系。拍时应时时提醒自己注意“ 正面 ”、“ 侧面 ”、“ 后面 ”、“ 顶面 ”和“ 底面 ”。这几个面正是构成一个立体的形体的最基础的面,也是形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之一。谈到面,我们就有必要在这里谈谈点、线、面的关系。
让我们来试着虚设一个立方体它拥有六个面、八个点、八条线,这些点、线、面是构成“ 三维立体 ”的基本因素。而其中八个点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为点构成线,而线构成面,且方体的每一个转折点都在三条线和三个面的交汇处。它不仅说明一条线,一个面,同时说明了三条线,三个面的关系,所以它是最重要的。而在雕塑中头像上也有许多这样的点,如额丘,它是头顶面、脑侧面与脸正面三个面相交的一个点,非常重要。其次要数八条线,它是两个面的交汇处,相当于头像的面部转折线,如额丘到颧骨,颧骨到下颌的连线,它说明了两个形体的关系。第三重要的是六个面,这六个面使三维又回到了二维,就像雕塑台面,在这个基准面上又可塑造三维的方体、球体或异形体。相当于在颜面上建造立体的五官,而立体的五官又由点、线、面构成。
经过以上分析,你便可以轻松地利用这些点、线来塑面,又由大面深入到小面。最后,再强调基本脸形,有长脸、方脸、圆脸等及模特的特点。强调面与面、体与体的基本形,并调整基本形自身的长、宽、高尺寸和多个基本形之间的比例和动态关系及模特的特有尺寸和气质。实际上这一步由于不同基本形形体间产生的变化(如球体、槌体、方体、棒体等的相互穿插对比)已经丰富了雕塑,并使雕塑有一种建筑感和力度感。注意:为了使雕塑顺利进行,应检查雕塑的牢度,是不是有裂缝,是不是有掉泥的现象,是不是有露架的情况。如果有,一定要在这一步及时解决好。可以用短木桩加固,也可以用棕绳缠牢。如果问题严重,最好是重新扎架。否则,随着做雕塑时的拍打,水分的蒸发,泥土的收缩,裂缝会更大,问题会更严重,甚至垮掉,所以要求每一步都重视,都解决好,这样就可以放心地塑造对象了。
(三)整理形体
首先应根据大的感觉塑造出脑颅和颜面部分,再分出颜面部分的五官,及额头部分、颧骨部位、下颌部位和鼻体部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再核对它们各自的长、宽、高尺寸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问题、对称感觉。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感觉,可以做一些水平线和竖线(或用线垂和卡尺),另外这种对称感觉不仅仅指长短尺寸的对称,也是指体感和量感上的对称。同时,应注意它的球体属性。通过一定的解剖知识,依据模特儿脑颅与面颅的关系和特征,在确定的下面画一条水平线,标明眉骨的位置,在正面的中间画一条与眉骨线相垂直的中线,全面质量管理在中线上按比例定出鼻子、嘴巴的位置,转动作品分别在左右两侧正确位置用泥条大致作出耳朵的形状。
(四)建立大的立体框架 再根据解剖结构,具体塑出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骨肉关系。比较和明确解剖与基本形之间的关系(如颈部的胸锁乳头肌和后颈的斜方肌与柱体的颈部如何变化以及其既统一又不打破柱体的感觉)。同样应注意颈的柱体属性。
做了五官,反过来再强调基本形,应进一步明确面向转折以及面向转折的长、宽、高尺寸和对称关系,并且加足体量,这一步体量可比对象体量略小一些,以便下一步的深入刻画。
在继续深入明确形体之前我们必须建立头部大的立体框架,在依据模特儿基础上参照解剖知识概括出立体基本框架,把头部几个对称的骨头联系起来,我们便能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便于明确塑造的形体认识。
(五)建立形体关系
反复转动转盘,以获得整体关系下五官的关系,沿着眉骨削出眼眶,把削下的泥填在鼻梁和鼻子上。在塑造嘴巴之前应先做出一个一样的形体,类似于上颌骨、下颌骨的基本形,然后在做出嘴巴的宽度和上下嘴唇的厚度。
(六)明确形体关系
深入包括各形体间在比例尺寸上更精确,空间感更好,体量更浑厚,转折更明晰,同时也包括对对象的细节刻画更充分,表面肌理处理更完善,人物个性气质表现更准确。形体的深入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尺寸观念,在反复核对以后,同时调整体量关系和空间秩序感。在限定的眼眶里做出两个眼球,粗略的做出上下眼睑和眼球的关系,在侧面的参照下塑出鼻子用嘴巴的形。因为我们只能把握住这些形的宽度和厚度,但把握不准它们的深度和高度,嘴巴是最能反映人物表情变化的部位,进一步明确耳朵的形。
体量关系实际上是随着塑像的深入,也在自然而然地完善。
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学生容易掌握,但前后关系就比较难,不过前后关系在侧面就显得明显了,但有时在侧面调整以后,又可能会影响正面左右脸的对称关系,所以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反复调试,而不是老在一个面做。在做雕塑的过程中,由于形体是复杂的,变化的,各个大小不一的体积之间的衔接关系也特别复杂和难以表现。因此,我们在这里概括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正是形体与形体、骨与骨、骨与肉、肌肉与肌肉之间的关系,且这四种关系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转换并存的。
(七)深入塑造
进一步明确头部脑颅部分的几个主要骨点的位置与形,明确额结到顶结节,再到枕骨和颞骨之间的内在联系。眉毛长在眉骨的上面,和眉弓构成了人的面部主要特征,也是人物表情化的一个窗口,并从某些意义上能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在塑造眼睛时,作者一定要捕捉最能体现人物职业特点、年龄特征、精神气质的最具代表性的那一刻的神态。
抓住模特儿的特有精神面貌,使制作者随着这种感觉利用泥塑头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上大泥首先要抓住大动态,头、颈、胸的结构穿插关系以及定出所作头像的大小比例。从三个方面反复比较观察,使作泥塑头像的第一步能够准确,即“先打好地基”。总结:
一:四种关系:
①
这是单个形体的变化,可以看出 它产生了扭曲,而这种扭曲使形体产生了由阴向阳或由阳向阴的转换,所以请同学们注意,人头像不像积木或是模型那样死板,而应将其视作一种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变化的过程是类似于生命生长的过程,从而使雕塑更具生命力。在头像中有许多这种情形,如头像中眼眶的变化。(如图4—10)② 这是两个形体之间的变化(如图4—11),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上,并覆盖了另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这两个物体可以是方体、圆体或是异形体。如在头像中鼻体和颜面的关系。③ 这是两个形体的关系(如图4—12),一个物体悬在另一物体上,这种形式在人头上几乎没有,但却有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雕塑上。那是由于结构松散、形体与形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不准确而拉得过大。④ a物穿过b物,b物覆盖a物,也有b物不完全覆盖a物(如图4—13)。这种关系正如人身上的骨肉关系。肌肉覆盖骨头,而骨头又穿过肌肉。理解了以上四种关系,就可以较为科学和准确地认识形体,表达形体。空间关系的进一步正确,形体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形体面向转折的调整就更准确。
二:讲到转折就要讲高低点的关系 所谓“ 高点 ”是相对“ 低点 ”而言,是头像中凸出的点,头像相对低凹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低点”,而高点和低点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会形成“ 高点区域 ” 和 “ 低点区域”,转折面与面之间的交点地带即是“ 高点区域 ”,高点区域给人膨胀、扩张、浑厚而有力量的感觉;“ 低点区域 ”是那些处于阴影部,形体中凹下去的地带,它给人收缩、虚无和神秘的感觉,而这两种关系又是相互对比、衬托,好比绘画的虚实关系。而往往这种“ 高点区域 ” 和 “ 低点区域 ”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相互转换,这种转换正是雕塑的“生命力”的体现。
三:五官细节刻画: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从这一步开始时,我们要求先做“ 加法 ”,不要求考虑效果,先看自己能理解多少,能表现多少,注意这里的“加法”不是指体量中的加法,而是指尽自己最大理解,去“说明”对象,要求对一些小的细节的解剖非常熟悉,并一定要仔细并多角度观察对象。这里我们着重讲讲眼睛的变化。正面平视看一只眼睛的两个眼角的关系是内眼角低而外眼角高;侧面平行看,内眼角在前而外眼角在后,而且由于它附着在球体上,所以两眼睛的四个眼角的连线应成一个弧形。(如图4—14)
眼球的位置决定了上下眼睑的高点位置,所以有些雕塑家不做眼球,但却靠眼睑高点把眼球的视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左眼与右眼的对称感多数被视线打破,即一个眼睛的高点靠内眼角确定,另一只眼的高点则靠外眼角确定,且要注意左右眼睛的视线一致。另外上下眼睑这个面也存在厚薄和翻转的变化。下面再谈谈嘴、身体和身的一些变化关系。嘴的变化: 首先它是附着在一个柱体上的。所以口轮咂肌的所有连线也成弧形。另外它的面向变化也是复杂的,从侧面看,它有向上、向前、向下、向里的面向变化。同时它又有如图所示的从左到右的变化。而这两种关系重叠在一起后它的关系就变得更复杂了。(如图4—15)
鼻子的变化:
鼻体要注意鼻骨与鼻头的软硬结合。鼻翼与整个体积的关系。(如图4—16)耳的变化:耳的小面变化关系。(如图4—17)
四:肌理和质感的表现:骨:转折方、硬,紧而结实;肉:转折圆润,厚薄不一,年青的富有弹性而结实,老年的松驰而干瘪;毛发:转折模糊,长短浓密不一,结构松软而有弹性。同体积的铅球与同体积的乒乓球,在感官上铁球更重一些,一方面这是色彩造成的,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们之间的表面形态存在差异,一个细腻、光滑,工艺性强,对光反射弱,另一个表面颗粒较粗,形体不那么规则,工艺性不如前者强,表面对光反射的反差大。可见由于表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随着经验的增加和对泥性的理解,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表现力,产生更丰富细腻的效果。
注意:刚开始初学者做雕塑,要求做“ 方 ”一些,要求“ 方中带圆 ”,这是要肯定,不要含糊,死板一些也要比没认识到的好。
五.整体关系的调整: 深入后,由于做了很多“ 加法 ”,就局部而言,表现得非常充分。而整体效果可能由于细节太多,让人感到紧张,许多局部和局部相互抵消效果变弱,而且与整体冲突,甚至破坏了整体。所以又要回来做一些“ 减法 ”,让充实的更充实,削弱的更削弱,加大对比。有人说做头像,眼睛写神,鼻子塑体,而嘴巴写意,这虽然是一个概念,但也不无道理,可以看出它要求在处理对象时要有侧重点,要有虚实。有主有宾,有点有面,才能让人视觉感到满足,也才能形成更多层次的效果。据说,罗丹在做巴尔扎克时,人们都夸奖巴尔扎克的手做得非常好,而罗丹则立即用斧头把手砍掉。因为他要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所以整体是第一重要的,当细节与之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忍痛割爱,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
第五篇:泥塑教案
1.可爱的小螃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观察螃蟹,动手制作螃蟹,探究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健康个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泥工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富有个性创意的泥工作品。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各色橡皮泥、泥工工具。教学具准备:各色橡皮泥、刮刀、卡纸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螃蟹吗?生:喜欢。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螃蟹,咱们来看一看吧!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螃蟹是什么样子的?(播放视频,老师在学生观看时及时讲解画面。)这些小螃蟹怎么样?生:非常可爱。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橡皮泥捏制可爱的小螃蟹。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技法
1、观察螃蟹、探究技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地观察,你知道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吗?谁愿意来说说?举手回答(两名同学回答后)师出示课件。正像这两名同学说的那样,螃蟹是由一对大鳌、一对小眼睛、八条腿、一个像铠甲一样硬硬的壳包裹着身体组成的…
师:我们知道了螃蟹的样子,那么怎样用橡皮泥来捏制小螃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7页,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一下螃蟹的制作方法。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2、汇报技法、尝试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都很认真,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学会了螃蟹的捏制方法,谁愿意来说一说?指名回答。第三名同学回答时师板书:抟、揿扁、搓、捏合、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逐步讲解什么是抟、揿扁、搓、捏合、嵌等技法。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想不想动手做一做?不过,在制作之前先思考一下,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呀?生回答。师相机表扬并出示课件。温馨提示:1注意爱护桌面,不要把桌子划破。2注意安全、讲究卫生。3注意小组内的团结合作。(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师:下面就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开始制作螃蟹吧!不熟练技法的同学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大屏幕,更可以问老师。(听音乐,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3、展评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小螃蟹都做好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螃蟹做的怎么样?生评价,师相机表扬并从技法、造型、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进行补充。4——5位同学评价后,师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创新制作
师:同学们,泥工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在观看每幅作品时老师要随机讲解:技法、色彩搭配、造型等一些知识要领。
师:同学们,五颜六色的橡皮泥+简单的技法+富有个性的创意=这一副副精美的作品。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也都能够制作出精美而富有个性的作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请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做完后由组长到前面来展评并讲解。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大显身手吧!(播放视频音乐,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下面请一组组长来展评并讲解他们组的作品。现在看这件作品做的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生评价、师表扬并提升或提出建议。生评、自评、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从布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早已是我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它分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流派。咱们先来看黄河流域(师出示课件):看,这一流域的作品比较古朴、粗犷、豪放、深厚;而长江流域:就比较细致、优美、精巧。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制作小螃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掌握了泥塑作品的基本技法。)(2)我知道了面塑艺术分为两大流派…(你是个很会听课的好孩子。)(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因为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2、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课下,利用我们学过的技法,充分发挥你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2.十二生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动手制作,探究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健康个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泥工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富有个性创意的泥工作品。教具准备:泥、泥工工具。学具准备:泥、刮刀、卡纸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的用泥捏制。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技法
1、观察、探究技法 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你最想做什么?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2、汇报技法、尝试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都很认真,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学会了捏制方法,谁愿意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同学回答时师板书:抟、揿扁、搓、捏合、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逐步讲解什么是抟、揿扁、搓、捏合、嵌等技法。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想不想动手做一做?不过,在制作之前先思考一下,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呀?生回答。师相机表扬并出示课件。温馨提示:1注意爱护桌面,不要把桌子划破。2注意安全、讲究卫生。3注意小组内的团结合作。(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师:下面就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开始制作吧!不熟练技法的同学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大屏幕,更可以问老师。(听音乐,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3、展评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都做好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谁来评价一下做的怎么样?生评价,师相机表扬并从技法、造型、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进行补充。评价后,师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创新制作 师:同学们,泥工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在观看每幅作品时老师要随机讲解:技法、色彩搭配、造型等一些知识要领。
师:同学们,泥+简单的技法+富有个性的创意=这一副副精美的作品。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也都能够制作出精美而富有个性的作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请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做完后由组长到前面来展评并讲解。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大显身手吧!(播放视频音乐,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下面请一组组长来展评并讲解他们组的作品。现在看这件作品做的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生评价、师表扬并提升或提出建议。生评、自评、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从布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早已是我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生:
(1)我学会了制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掌握了泥塑作品的基本技法。)(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因为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2、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课下,利用我们学过的技法,充分发挥你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好,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