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推荐)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7-101385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9 00:04: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推荐)

《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

班级:08级民族学系经管班姓名:许必婷学号:200814014115

一.名词解释1.中华民族:在民族引进之后,几乎同时出现中华民族。最早使用它的是梁启超。定义:汉族(梁启超);内涵扩大,不仅指汉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民族;近现代的观点考虑国家、政体 认为中华民族指的是国家共同体抛开国家整体概念 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它56个少数民族(费孝通);现代:不仅是中国国家共同体的汉族和56个少数民族,更指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象征。2.多元一体: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包括我国境内未识别的民族,没有居住在国内,迁居国外的华人华侨,华裔为多元。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称一体。3.文化: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食实物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马林诺斯基据其功能分文化4方面: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费孝通基本、派生、整合三层次。三元结构说,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体制及其运作方式;实物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包括特定文化圈内被赋予象征文化的自然物)行为文化(人的行为模式或者是生产生活方式)观念文化(由事实如此观念证实性知识应当如此观念价值性观念思维模式构成)。四元结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它的稳定性由内到外物质文化是最先变的);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4.传统文化往往以非主流文化形式存在,它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主流文化,具有官方色彩以独立学科存在。非主流文化,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如风俗、习惯等。5.变迁指技术、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及行为准则的变化性。文化变迁指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文化变迁的方式可称文化过程。文化变迁,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的接触而引起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6.经济文化类型: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中,并有相同的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7.刀耕火种:指在一片土地耕种一年或几年后便丢弃转移的农耕模式,用刀将树林砍倒,然后用火烧以形成天然的肥料,用尖木棍打洞,并将种子放在洞中的耕作方式。8.三大语族:突厥(维吾尔、哈萨克、撒拉),蒙古(土族、东乡),满-通古斯。五大语系:阿尔泰,汉藏,南岛,印欧,南亚语系。9.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共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二.简答题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条件①生存条件: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地理上自成单元,生态环境各具差异②多元的起源:人体化石分布极广,中华大地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活动并留下了石器。③地区性的多元统一: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之后统一格局成为历史潮流。格局的特点:

1、多元一体的核心—汉族

2、多元一体的分布格局(地域广,大分散、大杂居)

3、多元成员各具差异的特色:族体相差悬殊;多元成员的经济方面(农牧、采集、狩猎);语言的多元(阿尔泰、南岛、汉藏、南亚、印欧语系);成员文化各有特色(农业、、渔猎、牧业文化)2.黄河中游新石器文化的序列:前仰韶—仰韶—河南龙山,继河南龙山文化的可能是夏文化,河南仰韶文化是代表,以彩陶文化著名。黄河下游另一序列:青莲岗—大汶口—岳石,继岳石文化的可能是商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河姆渡—马家兵崧泽—良渚,良渚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年代相当,文化特征也与山东文化有联系。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大溪—屈家岭—青龙泉文化,因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亦称湖北龙山文化。3.中华民族经济的历史性特征:

一、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不同民族及其不同的生计方式,是在不同的地理与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这就使得生长和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在久远的古代起,就形成了类型多样,情况各异的经济文化特征。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统一性与内在联系:各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在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经济类型,总体上说,分为农耕经济型、畜牧经济性、和采集狩猎经济型,这些经济类型是需要沟通、交往互补的。只有互补才能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使民族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完善。这种互补性决定了各不相同经济类型民族间的吸附性和依存性,中国各民族的凝聚力由此产生。

二、中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间的、民族间的、民族内部的(川滇交界大小凉山彝族奴隶制,云南滇池、洱海地区的彝族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制度)4.少数民族最具特点的社会经济形态:

一、残存的原始公社制:其特点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简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原始民主等。保留原始公有制残余的民族中,父系家族公社残余形态最多。例鄂温克族实行“乌力楞”家族公社。每个乌力楞通常包括五六个或十余个称之为“柱“的小家庭,公社家族长由民主选举产生,在集体出猎活动中,家族长负责分配任务,由小组去完成,劳动所得按小家庭平均分配,这种血缘共同体公有制,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表现。农村地缘共同体公有制,是另一种原始公有制,也是一个向私有制过度的阶段,过渡阶段有二重性,如云南布朗山和西定、巴达的布朗族,有家族公有、村社公有和私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二、奴隶制的经济形态。

1、家长奴隶制。例:云南西盟阿佤山区的佤族、怒江地区的傈僳。家长奴隶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特点为:①奴隶数量不多,奴隶劳动尚未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基础②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不占其收入的主要部分③奴隶以养子养女的身份出现于蓄奴主家中,虽受奴役、虐待和买卖,但仍有婚配和赎身的机会,而任遭虐杀的现象尚十分有限。

2、凉山彝族奴隶制。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们按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和生产中的地位以及血缘关系,严格划分为兹莫(权力之意,是改土归流前由封建王朝册封的土司、土舍、土目)、诺伙(主体之意,是统治阶层的主要成分)、曲诺(该社会的隶属民)、阿加(奴隶阶级)、呷西(被统治者中的最低等级)五个等级。凉彝的家支制度,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家支是凉山重要的政权组织形式,特别是黒彝家支,彼此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打冤家”。

三、封建农奴制的经济形态

1、村社型—西双版纳傣族农奴制:大约形成于元代,作为土司制的车里军民总管府的建立,是其形成的重要标志。最高封建领主是宣慰使,称为“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召片领”又分封其宗室、亲信为一个地域内的统治者,称为“召勐”,意为“一片土地之主”

2、庄园型—西藏封建农奴制:农奴主(官家、贵族、寺庙俗称“三大领主”)和农奴(“差巴”、“堆穷”还有一个占人口5%的称朗生的奴隶阶层,无财产和人身权,完全被农奴主占有)是西藏社会的两大等级,有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是西藏农奴制度的特色之一,领主庄园制是西藏农奴制的根本制度。5.历代中原与边疆民族的经济交流①先秦频繁贡献方物是夷戎蛮狄与夏商物质交流重要形式,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是中原与西北之间最早的民族交流,带有政治色彩的贡赐贸易②汉代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洲中部,把中国和西亚、欧洲陆路贸易联系起来的商旅大道,是西汉武帝两次命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是中原与西北边疆紧密联系,汉与少民在政、经、文交往的通道,使者往来频繁,商人获取利润,加强了中华各族的亲密关系,丰富内地生活。唐代 与渤海的商贸往来(官方贡赐、商贾互市-中心在登州(山东蓬莱)和青州(山东益都))与回鹘的马绢贸易:促进了回鹘商业的繁荣,引起了回鹘社会经济的变化,游牧经济发展的同时,城镇开始出现,加重唐朝政府财政负担外,在政治上达到了有利于边防安全和内部稳定的目的。吐蕃联姻与汉藏经济交流,文成公主入藏,交通通畅,使者商人不绝商贸空繁。④宋与契丹的榷场互市和民间私人贸易:以各自特产和优势产品进行交换,满足了各族人民的需要,加强联系。⑤明茶马互市。实质:中原王朝借助政权的力量,实行一种赋税加贸易的以马代赋和茶马互市(官营和民市),与官市相比,民市是一种根植于各族人民之中的、形式更自由内容更广泛的贸易⑥清大陆与海南、台湾经交,康雍乾,土著居民与大陆经济文化交往由来已久,大陆与海南黎族经济交往活跃。6.少数民族对祖国经济的贡献:农业:张骞从西域带的苜蓿和葡萄,最早的历史见证,蚕豆、胡萝卜等。棉花与植棉技术,最早的是海南岛的黎族“吉贝”,茶叶,普洱茶是哈尼族培育畜牧业:汗血马的引进,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畜牧品种,促进马种改良,加强国防,发展交通和农牧业生产,牲畜饲养技术等。手工业:金属冶炼和制作、纺织技艺(海南黎族)、三大印染技艺(绞缬,蜡缬,夹缬)衣食住行:满族的旗袍,萨其玛,艾窝窝,毡房,碉楼式建筑胡床,东乡的羊皮筏,藏族的牛皮船。科技:①农学与水利: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史上第一部详尽的按月令记述各民族劳动者从事农事活动的农学专著,《河防通议》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水利工程专著,《河工器具图说》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水里工具的专著②天文历法:回回人扎马鲁丁,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创制7种科学仪器,在元大都建立天象台,主持编纂《地理图制》,《万年历》,部分少数民族还有本民族立法《藏历》、《傣历》③医学:《四部医典》西藏著名的古典医学专著,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卫生保健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被视为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作,《晶珠本草》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西藏药物学专著,蒙古族《蒙医大全》、《蒙藏合璧医学》等,《寻医找药》、《齐书苏》是彝族的传统医药著作,《回回药方》是明代记录回族医药方剂的著作,《饮膳正要》是元代维吾尔族医学家忽思慧编写的中国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④数学:有康熙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是一部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数学专著,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是我国第一位用解析法研究圆周率的人,所著《割圜密率捷法》一书,创造了更多先进的九个公式,被称为“九术”或“九法”⑤地理:元朝政府修纂的《大元一统志》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情况,康熙编绘的《皇舆全览图》是测绘较为科学的地图,乾隆《乾隆内府皇舆图》是我国第一部采用近代方法测绘完成的中国地舆全图。⑥文学艺术:藏族的《格萨尔王转》、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清代满族人曹雪芹的《红楼梦》。少民著名作家:元好问、萨都剌、藏族的仓央嘉措(西藏最高领袖,第六世**喇嘛)⑦历史:《辽史》、《清史》等⑧宗教:道、佛、伊、天主、基督等。7.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结构①生态结构:多元的生态文化圈和生态经济文化类型(以狩猎、采集和捕鱼起着主导作用的类型、以锄掘农业或动物饲养为主的类型、以梨耕农业为主的类型)②经济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与汉族相同或大体相同的经济结构、多种类型的封建领主制、凉山彝族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形态)政治结构:复杂的社会政治制度

1、原始民主制(基诺族的长老制、瑶老制和石牌制,南方一些民族的“款”—农村公社性质的社会组织,民主选举、不能世袭)

2、血缘纽带制(黎族合亩制—具有政治组织职能、景颇族山官制—二重性,山享有各种特权,最高政治首领)

3、中央政府委任型①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盟旗制度,旗为军事、行

政合一组织分为扎萨克旗—由中央政府委任蒙古封建领主中有功于朝廷者担任;总管旗—清朝直属的领地;喇嘛旗—上层喇嘛管辖的宗教领地②蒙旗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权力最大的是宣慰使。8.少数民族突出文艺:三大英雄史诗;少族作家纳兰性德、傣族元浩问《摸鱼儿》、维族贯云石、仓央嘉措《无名》《见也不见》蒙古族赞歌,哈萨克族牧歌,回族撒拉东乡等族的花儿,壮族盘歌,侗族大歌,维族十二木卡姆。乐器笛、琵琶、箜篌、胡琴、腰鼓,哈萨克族鹰舞、傣族孔雀舞,土族摆手舞,藏戏、白族吹吹腔、壮戏,曲艺满族八角鼓、蒙古好来宝、哈萨克冬不拉弹唱。史学《元史》《辽史》《金史》《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满文老档》《满洲源流考》《青史》。9.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族认同的价值观(大一统观念)。社会行为规范(法律、习俗、道德、礼仪、制度)是外在化的价值观,中国少民传统道德最突出特点是多样性,民族传承物(考古遗迹与名胜古迹、民族文物、生产生活传承物——具有民族认同性、文物性、工艺性)是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其核心是象征,图像符号最基本的是文字。10.东北内蒙古少数民族:(满、蒙、朝、达斡尔、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特点为民族人口数量差距较大;民族文化素质较高;各民族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区域;只有满、朝、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此地区各民族发展的脉络为:肃慎系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及明清东北诸族(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以渔猎和游牧为主)濊貊系统:濊貊、沃沮、夫余、高句丽(以农耕为主)、东胡系统:乌桓、鲜卑、柔然、室韦、契丹、系、蒙古(以游牧为主)。辽朝:实行斡鲁朵制,即皇帝、皇后的宫帐,有其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对契丹皇族占有的俘户州县,实行投下军州制(指把所俘虏来的军民建立堡寨,从事奴隶经济生产方式,这些寨子称投下,跟据寨子大小不同产生等级从而产生投下军州制,一般由宗室外戚大臣管理。);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辽朝在历史上的作用:长城以北辽阔疆土的广泛开发;长城以南燕云地区的稳定发展;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联系;沟通东西渠道,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蒙兀室韦与蒙古族有直接渊源关系。社会制度:

1、原始公社制残余,典型鄂伦春鄂温克族,穆昆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组成,有不成文法律,穆昆达维氏族长,父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是穆昆之下的乌力楞(通常包括三四代人)主要生产为集体所有,狩猎生产以乌力楞为单位集体进行。民族管理原则。哈拉莫昆,哈拉是姓氏之意即氏族,哈拉达即氏族长。莫昆是族之意即家族或宗族。莫昆达即家族长。一个哈拉莫昆由同一血缘关系的各族组成,但同性不一定是同一个哈拉莫昆的人,即一个哈拉可有多个莫昆但每个莫昆只能依附于一个哈拉。

2、八旗制度 集政治军事生产为一体的制度,出则为兵入则为民。1601努尔哈赤首建黄白红蓝四旗。1615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满洲八旗制度正式建成。八旗的基层组织是牛录,它原是女真人氏族志时期的生产和军事组织,行军出猎时各依所属族、寨进行,每十人以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努尔哈赤规定300人编一牛录,每牛录设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后称都统)。八旗制度由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组成,八旗制度伴随着清朝的衰落,对清统一稳定曾作出贡献是清的重要支柱。八旗子弟本质上是八旗制度下的每一个旗的成员,他们不懈并不会种植土地把土地租给汉人后所分土地越来越少生活越贫。

3、盟旗制度 是清在蒙古族实行的封建统治制度,是根据满族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建立的。旗有扎萨克旗(王公贵族管辖为军事行政合一组织,有双重性质既是基本军事行政单位,又是蒙古封建领主世袭领地。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平时军训接受检阅战时负责动员率领全旗兵丁从军参战,另一方面,旗是治理政务的组织机构,每旗的扎萨克之下设协理旗务台吉辅佐扎萨克办事)、总管旗(清直属领地,为数不多是上层喇嘛管辖的宗教领地)、喇嘛旗。盟,是旗的会盟组织,由数旗结合而成,是几个旗共同组成的行政区域又是军事性组织。盟长有行使财务检查清理民刑案件等职权,还有上告发权。盟旗制度贡献,使蒙古族人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文学:(长篇史诗《江格尔》、赫哲族的说唱文学“伊玛堪”,满族说唱文学“清音子弟书”)。史学:蒙古族《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秘史》编连体史书,还有《黄金史纲》《蒙古源流》,满族《满文老档》,、、《啸亭杂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艺术(音乐、舞蹈、戏剧、书画、雕刻与民间工艺):满族的太平鼓,蒙古的马头琴、长调民歌、朝鲜族的农乐舞。教育与科技:雍正、乾隆主持纂修《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四库全书》《黄舆全览图》,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机关;国子学—元朝最高学府;三种教育形式:上书房、宗室学堂、觉罗学、民间学堂。元代登封天文台、大都天文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管理最科学的天文台之一),《授时历》我国古代计算精确的一部历法。医药正骨科、冰冻麻醉剂,蒙文译藏医名著《四部医典》。数学元代明安图《割圜密率捷法》,兵器制造元代成立军器监第一个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地理学康熙用三角测量法绘制地图最大成就领导绘制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最科学最精确的全国地图《黄舆全览图》,朝鲜水稻种植。风尚习俗:衣食住行等(满的旗袍马褂、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婚姻家庭与丧葬(抢婚、收继婚)。满族旗袍蒙古奶食品满族满汉全席与萨其玛,游牧民族穹庐居俗称蒙古包、斜人柱、仙人柱,爬犁即雪橇;抢婚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转变过程、收继婚即转房婚实质上是将寡妇视为家族私有财产防止外流。节日与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朝鲜荡秋千、达斡尔族曲棍球即波列追溯至唐。11.西北少数民族(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三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族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东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元明清,回回当时指葱岭以西信仰和非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蒙古大军东征带来的,唐宋东南沿海及长安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等穆斯林商人称番客有番纺是回族最早的先民,元称回回番客,不断吸收融合汉族蒙古维吾尔族文化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东乡、保安、撒拉,特色是甘肃特有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并形成于元明时期与蒙古军西征有关。居住在跨甘青两省的河州是明代茶马互市交易场所以农耕为主也有畜牧业;维吾尔,回鹘人建立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后由察合台汗国统治元明时译为为畏兀儿蒙古统治者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伊斯兰教战胜佛教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民族正式形成。平定大小和卓后清加强了对新疆管辖;裕固族,先民可追溯于9世纪中叶西迁河西的一支回鹘人以畜牧经济为主,内部最大特点是有东西部裕固语之分分别属于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锡泊,原居东北是鲜卑人后裔清平定大小和卓后派往新疆伊犁驻防戍边兴起的。社会制度:①封建农奴制度,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保存得最完整最典型,最大特点将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相结合伊斯兰教将教主看作至高无上②游牧宗法封建制度,典型哈萨克族最大特点游牧社会氏族残余与封建制度相结合,特征社会基层组织以血缘关系构成(大中小玉兹,阿塔与它之下的阿乌尔是哈萨克族社会最基层的社组织和生产组织);阶级关系受到传统氏族制度的掩盖,贵族托列即白骨头,非蒙古出身的称黑骨头;封建剥削在氏族互助等部落习惯法名义下进行③特色突出的封建地主制度,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的门宦制度(在农业封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特殊教主与地主,主要特点是教众按照队教义不同阐释和仪式饿差别归属不同的门宦,教众缴纳天课,表现在经济制度上为门宦经济),门宦本是我国伊斯兰教中的一种教派制度出现于清代中前期。文化: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花儿”即花儿与少年蕴含西北各民族生活历史誉为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百科全书情歌。《福乐智慧》喀喇汗王朝政治家文学家哈吉甫塑造正义幸福智慧知足,《突厥语词典》回鹘语言学家学者喀什噶里编著的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的词书。音乐:木卡姆是大型套曲的意思《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大组曲。舞蹈:土族的传统舞蹈《安照舞》与《婚礼舞》,“纳顿”——土族大型传统舞蹈盛会,由《会手舞》、《面具舞》和《神舞》组成。表现了土族兼收并蓄的文化特点。戏剧:撒拉族的骆驼戏。传统科技:新疆的“坎儿井”,是新疆干旱荒漠环境的特殊农业灌溉工程,认为是与长城、运河并列的我国三大工程。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回族宋元时期将阿拉伯天文学介绍到中国,扎马鲁丁《万年历》。古文字文献有佉卢文、突厥文、回鹘文。医药立法等方面:9世纪高昌回鹘著作《回鹘医学文献》、《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为我国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的专著。回族服饰特点主要表现在上衣与头饰上男子戴白黑色小圆帽、妇女戴绿黑白盖头。饮食最大特点有饮食禁忌。信伊斯兰教民族不吃大肉、血液和内脏。平顶、斜顶,建筑最有特色清真寺。裕固族账房。交通马驴骡、羊皮伐子(回族)黄河上特色工具。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婚姻是民族内婚、宗教内婚、教派内婚,账房戴头婚裕固族。宗教信仰:内地伊斯兰教——门宦制度、新疆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喇嘛教、萨满教等。1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多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藏语、门巴语、彝语,苗瑶语族有苗语瑶语;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有佤语、德昂语、布朗语。西南最古老的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彝族毕摩文。巫山人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乃至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元谋人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者。氐羌族群(最初分布甘青交界地后因战争迁徙)、百越(侗族,文化相似)、百濮(布朗族、德昂族、佤族,渊源),苗族从长江南迁;秦汉西南夷夜郎最大先进部落,三经济类型一农业聚居君长统治夜郎、滇、邛都等部落,二是游牧业不定居无君长的嶲、昆明牧民,三是介于之间的徙、筰部落庄蹻开滇;南中大姓爨氏实力大三国两晋统治南中地区大姓(以姓氏伟标志的豪族);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各自谋发展局面,娶文成公主具功利性;南诏生活在唐与吐蕃夹缝中;宋代大理国段思平白族;元明清土司制度最大特点是由当地民众代表来管辖当地人民,改土归流。文化:民间文学,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创世史诗彝族《梅葛》《彝族古歌》、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长诗彝族《阿诗玛》;古籍,满文古籍《大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傣文古籍《泐史》,纳西象形文字古籍东巴经书,白族祖籍《山花碑》;传统科技文化,医学最大成就是成药(云南白药、藏药)和验方丰富,纳西族《玉龙本草》、白族《苍山本草》、藏医《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族青稞牦牛、南方稻作农耕技术。风尚习俗:藏族皮毛厚重、拖地长袍式、露右肩便于劳作,南方相对较轻薄;藏族食肉和酥油茶、南方食辣和茶;四川羌族碉楼即邛笼、侗族寨子,南方干栏式、吊脚楼;藏族高原之舟牦牛,南方舟船和用于两岸间的溜索;纳西族阿注婚是对偶婚晚期形式是走婚习俗是婚姻制度的描述;父子(女)连名制、母子(女)连名制;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纳西族东巴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高级阶段,部分人信仰,形成东巴文化;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它们最大区别小乘利己不利人追求自我解脱,大乘普度众生利人利己。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傣族全民信教,影响生活生产并频繁佛事活动作贡献牺牲,形成贝叶文化,文字上促进老傣文形成男性要入寺生活;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由藏族传统的本教和佛教结合而产生,特点是教派众多、宗教文献丰富《大藏经》寺庙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倡大乘小乘佛教和显宗密宗。

三、论述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继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植根于本民族特定的历史之中的特质文化。现代化是指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想拥有的而经历的文化和社会变迁包容一切全球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现代化就是全球化。

2、现代化过程中少民传统文化必然发生变迁。内因:文化发生的规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是文化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发展也带动文化的发展变迁,是必然的。)外因:现代社会变迁过程。全球化影响了所有的人类,影响了各民族,是任何人所不能阻挡的。使文化走向了趋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模式。表现:各民族文化各方面都发生变迁;文化的外部结构向内部结构渗透。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作用:积极: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是各国家,各民族现代化文化的精神。消极: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束缚,制约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总之,少传与现代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现代化进程中少传必然发生变迁,但少传负载着一个民族发展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代表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人类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根基。但我们必须看到,少传中包含着可取的精华,也包含着不可取得糟粕,所以少数民传文化只有在适应现代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有新的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吸收少民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快的发展。

2、少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价值观是少数民族的核心部分;是意识的,精神的。思想层次上表现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各反面。行为观察核心价值观,行为并非具体行为,而是受各种各样规范,形成的行为,体现在文化上。

第二篇:《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

《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中华民族:在民族引进之后,几乎同时出现中华民族。最早使用它的是梁启超。定义:汉族(梁启超);内涵扩大,不仅指汉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民族;近现代的观点考虑国家、政体 认为中华民族指的是国家共同体抛开国家整体概念 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它56个少数民族(费孝通);现代:不仅是中国国家共同体的汉族和56个少数民族,更指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象征。

2.多元一体: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包括我国境内未识别的民族,没有居住在国内,迁居国外的华人华侨,华裔为多元。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称一体。

3.文化: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食实物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马林诺斯基据其功能分文化4方面: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费孝通基本、派生、整合三层次。三元结构说,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体制及其运作方式;实物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包括特定文化圈内被赋予象征文化的自然物)行为文化(人的行为模式或者是生产生活方式)观念文化(由事实如此观念证实性知识应当如此观念价值性观念思维模式构成)。四元结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它的稳定性由内到外物质文化是最先变的);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

4.传统文化往往以非主流文化形式存在,它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主流文化,具有官方色彩以独立学科存在。非主流文化,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如风俗、习惯等。

5.5.变迁指技术、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及行为准则的变化性。文化变迁指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文化变迁的方式可称文化过程。文化变迁,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的接触而引起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6.经济文化类型: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中,并有相同的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7.刀耕火种:指在一片土地耕种一年或几年后便丢弃转移的农耕模式,用刀将树林砍倒,然后用火烧以形成天然的肥料,用尖木棍打洞,并将种子放在洞中的耕作方式。8.三大语族:突厥(维吾尔、哈萨克、撒拉),蒙古(土族、东乡),满-通古斯。五大语系:阿尔泰,汉藏,南岛,印欧,南亚语系。9.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共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条件①生存条件: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地理上自成单元,生态环境各具差异②多元的起源:人体化石分布极广,中华大地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活动并留下了石器。③地区性的多元统一: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之后统一格局成为历史潮流。格局的特点:

1、多元一体的核心—汉族

2、多元一体的分布格局(地域广,大分散、大杂居)

3、多元成员各具差异的特色:族体相差悬殊;多元成员的经济方面(农牧、采集、狩猎);语言的多元(阿尔泰、南岛、汉藏、南亚、印欧语系);成员文化各有特色(农业、、渔猎、牧业文化)3.中华民族经济的历史性特征:

一、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不同民族及其不同的生计方式,是在不同的地理与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这就使得生长和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在久远的古代起,就形成了类型多样,情况各异的经济文化特征。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统一性与内在联系:各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在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经济类型,总体上说,分为农耕经济型、畜牧经济性、和采集狩猎经济型,这些经济类型是需要沟通、交往互补的。只有互补才能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使民族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完善。这种互补性决定了各不相同经济类型民族间的吸附性和依存性,中国各民族的凝聚力由此产生。

二、中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间的、民族间的、民族内部的(川滇交界大小凉山彝族奴隶制,云南滇池、洱海地区的彝族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制度)

4.少数民族最具特点的社会经济形态:

一、残存的原始公社制:其特点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简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原始民主等。保留原始公有制残余的民族中,父系家族公社残余形态最多。例鄂温克族实行“乌力楞”家族公社。每个乌力楞通常包括五六个或十余个称之为“柱“的小家庭,公社家族长由民主选举产生,在集体出猎活动中,家族长负责分配任务,由小组去完成,劳动所得按小家庭平均分配,这种血缘共同体公有制,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表现。农村地缘共同体公有制,是另一种原始公有制,也是一个向私有制过度的阶段,过渡阶段有二重性,如云南布朗山和西定、巴达的布朗族,有家族公有、村社公有和私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二、奴隶制的经济形态。

1、家长奴隶制。例:云南西盟阿佤山区的佤族、怒江地区的傈僳。家长奴隶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特点为:①奴隶数量不多,奴隶劳动尚未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基础②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不占其收入的主要部分③奴隶以养子养女的身份出现于蓄奴主家中,虽受奴役、虐待和买卖,但仍有婚配和赎身的机会,而任遭虐杀的现象尚十分有限。

2、凉山彝族奴隶制。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们按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和生产中的地位以及血缘关系,严格划分为兹莫(权力之意,是改土归流前由封建王朝册封的土司、土舍、土目)、诺伙(主体之意,是统治阶层的主要成分)、曲诺(该社会的隶属民)、阿加(奴隶阶级)、呷西(被统治者中的最低等级)五个等级。凉彝的家支制度,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家支是凉山重要的政权组织形式,特别是黒彝家支,彼此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打冤家”。

三、封建农奴制的经济形态

1、村社型—西双版纳傣族农奴制:大约形成于元代,作为土司制的车里军民总管府的建立,是其形成的重要标志。最高封建领主是宣慰使,称为“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召片领”又分封其宗室、亲信为一个地域内的统治者,称为“召勐”,意为“一片土地之主”

2、庄园型—西藏封建农奴制:农奴主(官家、贵族、寺庙俗称“三大领主”)和农奴(“差巴”、“堆穷”还有一个占人口5%的称朗生的奴隶阶层,无财产和人身权,完全被农奴主占有)是西藏社会的两大等级,有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是西藏农奴制度的特色之一,领主庄园制是西藏农奴制的根本制度。

5.历代中原与边疆民族的经济交流 ①先秦频繁贡献方物是夷戎蛮狄与夏商物质交流重要形式,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是中原与西北之间最早的民族交流,带有政治色彩的贡赐贸易

②汉代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洲中部,把中国和西亚、欧洲陆路贸易联系起来的商旅大道,是西汉武帝两次命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是中原与西北边疆紧密联系,汉与少民在政、经、文交往的通道,使者往来频繁,商人获取利润,加强了中华各族的亲密关系,丰富内地生活。

唐代

1、与渤海的商贸往来(官方贡赐、商贾互市-中心在登州(山东蓬莱)和青州(山东益都))

2、与回鹘的马绢贸易:促进了回鹘商业的繁荣,引起了回鹘社会经济的变化,游牧经济发展的同时,城镇开始出现,加重唐朝政府财政负担外,在政治上达到了有利于边防安全和内部稳定的目的。

3、吐蕃联姻与汉藏经济交流,文成公主入藏,交通通畅,使者商人不绝商贸空繁。

④宋与契丹的榷场互市和民间私人贸易:以各自特产和优势产品进行交换,满足了各族人民的需要,加强联系。

⑤明茶马互市。实质:中原王朝借助政权的力量,实行一种赋税加贸易的以马代赋和茶马互市(官营和民市),与官市相比,民市是一种根植于各族人民之中的、形式更自由内容更广泛的贸易

⑥清大陆与海南、台湾经交,康雍乾,土著居民与大陆经济文化交往由来已久,大陆与海南黎族经济交往活跃。

6.少数民族对祖国经济的贡献:

农业:张骞从西域带的苜蓿和葡萄,最早的历史见证,蚕豆、胡萝卜等。棉花与植棉技术,最早的是海南岛的黎族“吉贝”,茶叶,普洱茶是哈尼族培育

畜牧业:驴、骡、大宛汗血马的引进,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畜牧品种,促进马种改良,加强国防,发展交通和农牧业生产,牲畜饲养技术等。

手工业:金属冶炼和制作(新疆少数民族)、纺织技艺(海南黎族)、三大印染技艺(绞缬,蜡缬,夹缬)

衣食住行:满族的旗袍,萨其玛,艾窝窝,毡房,碉楼式建筑胡床,东乡的羊皮筏,藏族的牛皮船。

科技:①农学与水利: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史上第一部详尽的按月令记述各民族劳动者从事农事活动的农学专著,《河防通议》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水利工程专著,回族瞻思,《河工器具图说》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水里工具的专著②天文历法:回回人扎马鲁丁,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创制7种科学仪器,在元大都建立天象台,主持编纂《地理图制》,《万年历》,部分少数民族还有本民族立法《藏历》、《傣历》③医学:《四部医典》西藏著名的古典医学专著,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卫生保健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被视为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作,《晶珠本草》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西藏药物学专著,蒙古族《蒙医大全》、《蒙藏合璧医学》等,《寻医找药》、《齐书苏》是彝族的传统医药著作,《回回药方》是明代记录回族医药方剂的著作,《饮膳正要》是元代维吾尔族医学家忽思慧编写的中国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④数学:有康熙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是一部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数学专著,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是我国第一位用解析法研究圆周率的人,所著《割圜密率捷法》一书,创造了更多先进的九个公式,被称为“九术”或“九法”⑤地理:元朝政府修纂的《大元一统志》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情况,康熙编绘的《皇舆全览图》是测绘较为科学的地图,乾隆《乾隆内府皇舆图》是我国第一部采用近代方法测绘完成的中国地舆全图。⑥文学艺术:藏族的《格萨尔王转》、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清代满族人曹雪芹的《红楼梦》。少民著名作家:元好问、萨都剌、藏族的仓央嘉措(西藏最高领袖,第六世**喇嘛)⑦历史:《辽史》、《清史》等⑧宗教:道、佛、伊、天主、基督等。

7.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结构

①生态结构:多元的生态文化圈和生态经济文化类型(以狩猎、采集和捕鱼起着主导作用的类型、以锄掘农业或动物饲养为主的类型、以梨耕农业为主的类型)②经济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与汉族相同或大体相同的经济结构、多种类型的封建领主制、凉山彝族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形态)政治结构:复杂的社会政治制度

1、原始民主制(基诺族的长老制、瑶老制和石牌制,南方一些民族的“款”—农村公社性质的社会组织,民主选举、不能世袭)

2、血缘纽带制(黎族合亩制—具有政治组织职能、景颇族山官制—二重性,山享有各种特权,最高政治首领)

3、中央政府委任型①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盟旗制度,旗为军事、行政合一组织分为扎萨克旗—由中央政府委任蒙古封建领主中有功于朝廷者担任;总管旗—清朝直属的领地;喇嘛旗—上层喇嘛管辖的宗教领地②蒙旗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权力最大的是宣慰使。

8.少数民族突出文艺:三大英雄史诗;少族作家纳兰性德、傣族元浩问《摸鱼儿》、维族贯云石、仓央嘉措《无名》《见也不见》蒙古族赞歌,哈萨克族牧歌,回族撒拉东乡等族的花儿,壮族盘歌,侗族大歌,维族十二木卡姆。乐器笛、琵琶、箜篌、胡琴、腰鼓,哈萨克族鹰舞、傣族孔雀舞,土族摆手舞,藏戏、白族吹吹腔、壮戏,曲艺满族八角鼓、蒙古好来宝、哈萨克冬不拉弹唱。史学《元史》《辽史》《金史》《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满文老档》《满洲源流考》《青史》。9.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族认同的价值观(大一统观念)。社会行为规范(法律、习俗、道德、礼仪、制度)是外在化的价值观,中国少民传统道德最突出特点是多样性,民族传承物(考古遗迹与名胜古迹、民族文物、生产生活传承物——具有民族认同性、文物性、工艺性)是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其核心是象征,图像符号最基本的是文字。10.东北内蒙古少数民族:(满、蒙、朝、达斡尔、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特点为民族人口数量差距较大;民族文化素质较高;各民族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区域;只有满、朝、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此地区各民族发展的脉络为:肃慎系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及明清东北诸族(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以渔猎和游牧为主)濊貊系统:濊貊、沃沮、夫余、高句丽(以农耕为主)、东胡系统:乌桓、鲜卑、柔然、室韦、契丹、系、蒙古(以游牧为主)。辽朝:实行斡鲁朵制,即皇帝、皇后的宫帐,有其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对契丹皇族占有的俘户州县,实行投下军州制(指把所俘虏来的军民建立堡寨,从事奴隶经济生产方式,这些寨子称投下,跟据寨子大小不同产生等级从而产生投下军州制,一般由宗室外戚大臣管理。);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辽朝在历史上的作用:长城以北辽阔疆土的广泛开发;长城以南燕云地区的稳定发展;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联系;沟通东西渠道,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蒙兀室韦与蒙古族有直接渊源关系。社会制度:

1、原始公社制残余,典型鄂伦春鄂温克族,穆昆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组成,有不成文法律,穆昆达维氏族长,父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是穆昆之下的乌力楞(通常包括三四代人)主要生产为集体所有,狩猎生产以乌力楞为单位集体进行。民族管理原则。哈拉莫昆,哈拉是姓氏之意即氏族,哈拉达即氏族长。莫昆是族之意即家族或宗族。莫昆达即家族长。一个哈拉莫昆由同一血缘关系的各族组成,但同性不一定是同一个哈拉莫昆的人,即一个哈拉可有多个莫昆但每个莫昆只能依附于一个哈拉。

2、八旗制度 集政治军事生产为一体的制度,出则为兵入则为民。1601努尔哈赤首建黄白红蓝四旗。1615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满洲八旗制度正式建成。八旗的基层组织是牛录,它原是女真人氏族志时期的生产和军事组织,行军出猎时各依所属族、寨进行,每十人以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努尔哈赤规定300人编一牛录,每牛录设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后称都统)。八旗制度由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组成,八旗制度伴随着清朝的衰落,对清统一稳定曾作出贡献是清的重要支柱。八旗子弟本质上是八旗制度下的每一个旗的成员,他们不懈并不会种植土地把土地租给汉人后所分土地越来越少生活越贫。

3、盟旗制度 是清在蒙古族实行的封建统治制度,是根据满族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建立的。旗有扎萨克旗(王公贵族管辖为军事行政合一组织,有双重性质既是基本军事行政单位,又是蒙古封建领主世袭领地。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平时军训接受检阅战时负责动员率领全旗兵丁从军参战,另一方面,旗是治理政务的组织机构,每旗的扎萨克之下设协理旗务台吉辅佐扎萨克办事)、总管旗(清直属领地,为数不多是上层喇嘛管辖的宗教领地)、喇嘛旗。盟,是旗的会盟组织,由数旗结合而成,是几个旗共同组成的行政区域又是军事性组织。盟长有行使财务检查清理民刑案件等职权,还有上告发权。盟旗制度贡献,使蒙古族人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文学:(长篇史诗《江格尔》、赫哲族的说唱文学“伊玛堪”,满族说唱文学“清音子弟书”)。史学:蒙古族《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秘史》编连体史书,还有《黄金史纲》《蒙古源流》,满族《满文老档》,、、《啸亭杂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艺术(音乐、舞蹈、戏剧、书画、雕刻与民间工艺):满族的太平鼓,蒙古的马头琴、长调民歌、朝鲜族的农乐舞。教育与科技:雍正、乾隆主持纂修《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四库全书》《黄舆全览图》,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机关;国子学—元朝最高学府;三种教育形式:上书房、宗室学堂、觉罗学、民间学堂。元代登封天文台、大都天文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管理最科学的天文台之一),《授时历》我国古代计算精确的一部历法。医药正骨科、冰冻麻醉剂,蒙文译藏医名著《四部医典》。数学元代明安图《割圜密率捷法》,兵器制造元代成立军器监第一个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地理学康熙用三角测量法绘制地图最大成就领导绘制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最科学最精确的全国地图《黄舆全览图》,朝鲜水稻种植。风尚习俗:衣食住行等(满的旗袍马褂、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婚姻家庭与丧葬(抢婚、收继婚)。满族旗袍蒙古奶食品满族满汉全席与萨其玛,游牧民族穹庐居俗称蒙古包、斜人柱、仙人柱,爬犁即雪橇;抢婚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转变过程、收继婚即转房婚实质上是将寡妇视为家族私有财产防止外流。节日与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朝鲜荡秋千、达斡尔族曲棍球即波列追溯至唐。11.西北少数民族(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三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族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东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元明清,回回当时指葱岭以西信仰和非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蒙古大军东征带来的,唐宋东南沿海及长安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等穆斯林商人称番客有番纺是回族最早的先民,元称回回番客,不断吸收融合汉族蒙古维吾尔族文化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东乡、保安、撒拉,特色是甘肃特有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并形成于元明时期与蒙古军西征有关。居住在跨甘青两省的河州是明代茶马互市交易场所以农耕为主也有畜牧业;维吾尔,回鹘人建立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后由察合台汗国统治元明时译为为畏兀儿蒙古统治者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伊斯兰教战胜佛教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民族正式形成。平定大小和卓后清加强了对新疆管辖;裕固族,先民可追溯于9世纪中叶西迁河西的一支回鹘人以畜牧经济为主,内部最大特点是有东西部裕固语之分分别属于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锡泊,原居东北是鲜卑人后裔清平定大小和卓后派往新疆伊犁驻防戍边兴起的。社会制度:①封建农奴制度,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保存得最完整最典型,最大特点将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相结合伊斯兰教将教主看作至高无上②游牧宗法封建制度,典型哈萨克族最大特点游牧社会氏族残余与封建制度相结合,特征社会基层组织以血缘关系构成(大中小玉兹,阿塔与它之下的阿乌尔是哈萨克族社会最基层的社组织和生产组织);阶级关系受到传统氏族制度的掩盖,贵族托列即白骨头,非蒙古出身的称黑骨头;封建剥削在氏族互助等部落习惯法名义下进行③特色突出的封建地主制度,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的门宦制度(在农业封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特殊教主与地主,主要特点是教众按照队教义不同阐释和仪式饿差别归属不同的门宦,教众缴纳天课,表现在经济制度上为门宦经济),门宦本是我国伊斯兰教中的一种教派制度出现于清代中前期。文化: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花儿”即花儿与少年蕴含西北各民族生活历史誉为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百科全书情歌。《福乐智慧》喀喇汗王朝政治家文学家哈吉甫塑造正义幸福智慧知足,《突厥语词典》回鹘语言学家学者喀什噶里编著的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的词书。音乐:木卡姆是大型套曲的意思《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大组曲。舞蹈:土族的传统舞蹈《安照舞》与《婚礼舞》,“纳顿”——土族大型传统舞蹈盛会,由《会手舞》、《面具舞》和《神舞》组成。表现了土族兼收并蓄的文化特点。戏剧:撒拉族的骆驼戏。传统科技:新疆的“坎儿井”,是新疆干旱荒漠环境的特殊农业灌溉工程,认为是与长城、运河并列的我国三大工程。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回族宋元时期将阿拉伯天文学介绍到中国,扎马鲁丁《万年历》。古文字文献有佉卢文、突厥文、回鹘文。医药立法等方面:9世纪高昌回鹘著作《回鹘医学文献》、《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为我国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的专著。回族服饰特点主要表现在上衣与头饰上男子戴白黑色小圆帽、妇女戴绿黑白盖头。饮食最大特点有饮食禁忌。信伊斯兰教民族不吃大肉、血液和内脏。平顶、斜顶,建筑最有特色清真寺。裕固族账房。交通马驴骡、羊皮伐子(回族)黄河上特色工具。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婚姻是民族内婚、宗教内婚、教派内婚,账房戴头婚裕固族。宗教信仰:内地伊斯兰教——门宦制度、新疆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喇嘛教、萨满教等。1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多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藏语、门巴语、彝语,苗瑶语族有苗语瑶语;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有佤语、德昂语、布朗语。西南最古老的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彝族毕摩文。巫山人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乃至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元谋人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者。氐羌族群(最初分布甘青交界地后因战争迁徙)、百越(侗族,文化相似)、百濮(布朗族、德昂族、佤族,渊源),苗族从长江南迁;秦汉西南夷夜郎最大先进部落,三经济类型一农业聚居君长统治夜郎、滇、邛都等部落,二是游牧业不定居无君长的嶲、昆明牧民,三是介于之间的徙、筰部落庄蹻开滇;南中大姓爨氏实力大三国两晋统治南中地区大姓(以姓氏伟标志的豪族);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各自谋发展局面,娶文成公主具功利性;南诏生活在唐与吐蕃夹缝中;宋代大理国段思平白族;元明清土司制度最大特点是由当地民众代表来管辖当地人民,改土归流。文化:民间文学,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创世史诗彝族《梅葛》《彝族古歌》、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长诗彝族《阿诗玛》;古籍,满文古籍《大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傣文古籍《泐史》,纳西象形文字古籍东巴经书,白族祖籍《山花碑》;传统科技文化,医学最大成就是成药(云南白药、藏药)和验方丰富,纳西族《玉龙本草》、白族《苍山本草》、藏医《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族青稞牦牛、南方稻作农耕技术。风尚习俗:藏族皮毛厚重、拖地长袍式、露右肩便于劳作,南方相对较轻薄;藏族食肉和酥油茶、南方食辣和茶;四川羌族碉楼即邛笼、侗族寨子,南方干栏式、吊脚楼;藏族高原之舟牦牛,南方舟船和用于两岸间的溜索;纳西族阿注婚是对偶婚晚期形式是走婚习俗是婚姻制度的描述;父子(女)连名制、母子(女)连名制;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纳西族东巴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高级阶段,部分人信仰,形成东巴文化;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它们最大区别小乘利己不利人追求自我解脱,大乘普度众生利人利己。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傣族全民信教,影响生活生产并频繁佛事活动作贡献牺牲,形成贝叶文化,文字上促进老傣文形成男性要入寺生活;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由藏族传统的本教和佛教结合而产生,特点是教派众多、宗教文献丰富《大藏经》寺庙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倡大乘小乘佛教和显宗密宗。

三、论述题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继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植根于本民族特定的历史之中的特质文化。现代化是指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想拥有的而经历的文化和社会变迁包容一切全球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现代化就是全球化。

2、现代化过程中少民传统文化必然发生变迁。内因:文化发生的规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是文化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发展也带动文化的发展变迁,是必然的。)外因:现代社会变迁过程。全球化影响了所有的人类,影响了各民族,是任何人所不能阻挡的。使文化走向了趋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模式。表现:各民族文化各方面都发生变迁;文化的外部结构向内部结构渗透。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作用:积极: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是各国家,各民族现代化文化的精神。消极: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束缚,制约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总之,少传与现代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现代化进程中少传必然发生变迁,但少传负载着一个民族发展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代表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人类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根基。但我们必须看到,少传中包含着可取的精华,也包含着不可取得糟粕,所以少数民传文化只有在适应现代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有新的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吸收少民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快的发展。

2、少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价值观是少数民族的核心部分;是意识的,精神的。思想层次上表现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各反面。行为观察核心价值观,行为并非具体行为,而是受各种各样规范,形成的行为,体现在文化上。

第三篇: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总结

生物工程概论总结

生物工程: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技术。

包括近代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化学工程等。五个方面: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

生物工程分期产品 时期 名称 采用技术 代表人物或物品

中国的酿酒和古

埃及的奶酪酿制 传统生啤酒、苹果酒、发酵面包、自然发酵 物技术 醋,泡菜,豆腐等

近代生抗生素、单细胞蛋白质、初步的物理、化学遗传英国Fleming爵物技术 酶、乙醇、丙酮、氨基酸、分析、细胞杂交、物理士发现青霉素

酒精、化学、诱变育种

现代生涉及工、农、医、信息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Watson和Crick物技术 基础生物学的各个方面胚胎技术等

如:基因药品 克隆婴儿

现代生物工程五大技术的关系:

五大生物工程技术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又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重组后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导入其他生物或细胞,借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导入细菌这种简单的生物体,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作为药物活疫苗;也可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基因工程作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生物医药、农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能源工业。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应用生物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世界各国都逐渐、将生物技术放到重要的位置。我国都把生物技术列入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连续在多个五年计划中都把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国内生物技术整体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在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动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克隆技术、药物研制、基因治疗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少数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近年来,我国医药应用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型产业。

现代生物技术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主要包括:更加准确地诊断、开发疫苗、预防或治疗遗传性疾病和传染病;开发出可以生产化学药物、生物多聚体、氨基酸、酶类、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微生物;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获得具有抗病虫害抗逆境、品质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和家畜及其他动物;简化从环境中清除污染物和废弃物的程序,并将这些污染物和废弃物再生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

(二)我的兴趣所在高中时代学习生物课程时,我就对生物育种很感兴趣。尤其是基因育种中的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以及海洋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不同的植物优秀基因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品质优良的作物。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从基因入手,解决了水稻少产的缺陷:又如番茄土豆杂交,上面长出番茄,下面长出土豆,这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地少人多的难题,更是适应时代的一种前瞻。但这项技术毕竟不成熟,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争议。由于转基因食品中引入了外源性基因,因此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食品外源基因产物的营养学评价,如营养促进或缺乏、抗营养因子等;毒理学评价,如免疫毒性、神经毒性、致癌性、繁殖毒性等;以及是否有过敏源。

第二.外源基因水平转移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如标记基因转移引起的胃肠道有害微生物对药物的抗性等。

第三.未预料的基因多效性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如外源基因插入位点及插入基因产物引发的下游基因转录效应而导致的食品新成分的出现,或已有成分含量减少或消失等。

虽然如此,但我还是相信这项技术,随着能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未来必然是一个转基因的时代,即使人类可以找到其他解决方法,但转基因技术定可以养育一方水土。

我另一兴趣就是克隆技术,比如多利羊就是我最多研讨的对象。1996年,绵羊“多莉”秘密地诞生了,它是世界上第一例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这个秘密直到1997年2月才向世人公布。苏格兰胚胎学家伊恩·威尔姆特和同事用一只成年母羊乳房内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多利。多莉从此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但令人惋惜的是,202_年2月14日,多莉实施安乐死的消息再度

震惊了世界。多莉今年只有6岁,寿命仅相当于普通羊的一半。关于克隆技术是否可靠,世人表示怀疑。但不管怎么说,这项技术的诞生还是为人类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大量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在这方面我国已迈入世界最先进的前列。

克隆技术对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来讲是一个福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也是克隆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医学方面,人们正是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挠素,等等。

第三个兴趣所在,相比陆地,海洋蕴含的物质绝对是一个天然数字。在陆地资源逐渐减少的前景下,人类必然会将目光投向浩瀚的大海。而海洋生物技术将应景而生。

海洋生物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海洋生物学发展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目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海洋生物为对象,综合应用基因工程、细胞操作技术和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生物遗传性改造,或生产对人们有用的海洋生物产品。随着神经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工程学、电子学,以及遥感技术和深海探测技术不断向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渗透,并与之相结合,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将逐步拓宽。现在,人们正在研究的内容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发、生产和改造海洋生物天然产物,以便用作药物、食品、新材料;二是定向改良海洋动物、植物遗传特性,为海水养殖业提供具有生长快、品质高和抗病害的优良品种;三是培养具有特殊用途的“超级细菌”,用来清除海洋环境的污染,或者生产具有特定生物治理的物质。

海洋生物技术除在海洋动物、海藻和微生物方面取得成绩外,还有更为广阔的用途。例如,纯种保存技术,实现了能对部分海洋生物成功地进行冷冻保存。将海产显花植物大叶藻的种子进行冷冻,对鲑科鱼类、贝类、甲壳类的生殖细胞进行收集和保存。再如,成功地进行了生物反应器和传感器的研究。人们成功地制成了氨生物传感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用双层醋酸纤维膜将硝化细菌固定化,以溶解氧探针作为换能器。制成的恒温水浴控感器,其工作原理是以磷酸缓冲液,控制溶液的pH值,用于废水或河水品质监测。在海洋环境保护里,在污染物和废水处理等环境净化领域,可采用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和技术应用到降解特殊化合物上,其操作技术是提高某些微生物体内特异性酶类水平对污染物进行特异性生物降解转化,使酶工程在环境净化中得以广泛应用

(三)我的学习体会

学习生物技术概论不能不说是一种机缘,要知道选课时随机的,能选上其实就是一种缘。高中时期还是很喜欢学习生物的,每每余暇,还会看看与其相关的杂志、新闻。上大学后,反而被花花世界眯了眼,很少再有心情坐下来看看它,要不是这一场机缘,真不敢想象今生我和生物学是否还有交集。因为以前有过学习,所以学起来并不算困难。只是有些百感交集,有一份久别的喜悦。学习它,又让我体会到了那种生命的悸动,就如我的兴趣所在,我喜欢创造和探索生命的奥义与世界的未知。我爱海,对海有这病态的挚爱,为它的神秘与浩瀚。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物世界中关于海的描述,一直梦想见识一下真正的大海。对于克隆,小时候谁不想多一个自己帮自己干不愿意干的事,但现在我更看重克隆背后无限的希望,因为从另一种角度看,这正代表着生的延续。

课程结束了,我们是否又该说再见了,不,这回我绝不轻易放手。我的人生不能只是电子的世界,生物——自然,我绝不能再被剥离,我热爱自然,没有你,我的人生岂能完美。

字数 3293

机制B112

04王万里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课程总结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总结

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2、讲授时间:202_年9月—202_年1月

3、周课时:4课时

4、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和专业设置中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所阐述的学时分配和重点难点安排妥当,比较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思考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效果:教材选用适当,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要求学生记全课堂笔记,课后指定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通过当堂测试,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

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教辅材料的运用有待提高。

(2)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

第五篇: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总结

一、课程简要内容

1、本课程先从绪论开始,戴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含义,即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者重新设计细胞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新的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然后介绍了生物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史,大体分为: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从生物技术的发展看出,在以生命科学为主要科学的今天,生物技术已经从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乃至于人类对自身身体奥秘的探索。总之,生物技术影响到各行各业,跃居为21世纪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2、课程第二部分开始详细介绍生物工程的五大基本内容,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同时也指出是生物技术的六大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以上可以看出基因工程的实施至少四个必要条件:目的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现阶段基因工程主要应用于农牧业,食品工业。如转基因鱼,转基因牛,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等;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医学。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基因工程胰岛素,基因工程干扰素等。

(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通过离体培养、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等技术,使生物的某些特征向人们需要的方向改变,或者快速繁育动植物优良个体,或者让细胞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大量培养进行工厂化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药物。根据细胞的来源不同,细胞工程主要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杂交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以及克隆体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等。细胞工程现在主要应用于粮食与蔬菜生产,园林花卉,临床医学与药物,繁育优良品种等。

(3)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发酵罐中生产有用物质的一种技术系统。发酵工程是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微生物进行规模化生产,是生产加工与生物制造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发酵工程经过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阶段。由于相比传统化学工程,发酵工程主要以再生资源为原料,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环境污染较小,投资较小,能生产目前用化学方法不能生产或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因此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纺织、冶金、农业、能源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发酵工业体系。

(4)酶工程

酶工程,一般的说,是把酶生产出来,做成制剂(简称酶制剂),并把它用于人类生产、科研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总体来讲,酶工程的基本内容可归为六大板块:酶制剂的生产;现成酶的功能优化和新催化活性的发掘;新型酶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反应;酶反应器的研发;各种形式的酶催化剂的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从生物技术来讲主要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酶的修饰改造技术及酶反应器的设计技术。目前酶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轻化工业,医药学,能源开发等。

(5)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产生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蛋白质工程汇集了当代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成就,它把核酸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结合起来研究。蛋白质工程将蛋白质与酶的研究推进到崭新的时代,为蛋白质和酶在工业、农业和医药方面的应用开拓了诱人的前景。蛋白质工程开创了按照人类意愿改造、创造符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新时期。

3、课程第三部分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生物技术与农业、食品、环境保护、能源及海洋生物开发的应用。通过对这些具体应用的介绍,加深我们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生物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许多抗逆性强的粮食,经济作物的优良品质等。

二、我感兴趣的地方

谈一谈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下面列举了我在学习生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过程中总结的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些方面,同时提出我对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1、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

由于在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上的突出成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

2、转基因技术给畜牧业带来的变化(1)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优质高产(2)利用动物生产药物

3、转基因技术给医学带来的新思维(1)用动物器官代替人类器官(2)基因诊断(3)基因治疗

上文列举了一些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正面的影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给人类带来无限福音的同时,转基因技术也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难题

1、转基因生物可能引起广泛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1)可能诱发害虫和野草的抗性(2)可能诱发食物链的破坏(3)可能引发基因污染

2、转基因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1)毒性问题(2)过敏性反应问题(3)免疫力问题(4)抗药性问题

我的思考

1、转基因产品的其他一些可能的安全隐患(1)可能危害有益昆虫类群

(2)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化肥的滥用(3)不可预料的效应

2、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危害的几点构想(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叶绿体DNA中(2)对转基因作物与普通作物进行合理间种(3)严格控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范围

3、对经济利益冲击科学研究纯粹性的担忧

总之,转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但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并不存在对与错、好与坏,人类是利用它斩破现在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将人类带入更加美丽的天堂,还是因为使用不当,让它反噬人类甚至对整个生物圈造成不可挽回的毁灭性打击,就看现在人类是否能正视其所可能引发的危险并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法。

学习收获和体会

《中华民族概论》课程总结(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