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关于加快汉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17-86640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9 18:04: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加快汉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汉中民营

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辖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汉中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受地理、交通、资金、人才、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汉中仍处在经济不发达状态,特别是以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起步迟、发展慢、总量少,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大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何激活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在“十一五”乃至今后长期的重大战略和头等大事。通过学习和考察,结合汉中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就如何加快汉中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概括讲就是加大“三项”支持、做好“ 四个结合”。

“三项”支持

一、政策支持。汉中属于典型的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民营经济能否有一个大的发展和飞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支持度和开放度。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并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了若干规定和政策措施,这是我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保障。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国务院这个大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对西部地区要实行有区别的产业政策、用地政策和环保政策。因为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普遍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环保安全设施条件较差,如果按照国家统一的政策标准,不但一大批现有企业面临关停并转,而且新的企业因投资不能一次到位、用地困难和环保安全设限太高而发展维艰。所以,建议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在要求做好环保和安全工作的同时,在产业及相关政策上区别对待,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以促进西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金融支持。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我们面临两种困惑:一是深感企业发展资金匮乏;二是本地有限的资金大量外流,致使地方经济的“血液”愈来愈少。以汉中为例,全市金融机-2-

构存款额300多亿元,但贷款余额仅150多亿元。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近10年来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量逐年递减,一些地方企业贷款无门(因当地的一些金融机构被撒并)。建议国家对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贷款实行总量控制,使存款更多地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探索并建立民间融资和担保机制,进一步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到非公经济发展中,切实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特别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财政支持。西部地区财政比较困难,财政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十分有限。西部的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也基本上享受不到中央财政的支持,这无疑是我们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重大缺失。因此,建议中央财政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治理污染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使我们能尽快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四个”结合一、坚持加快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民营经济的实质就是富民经济。“十一五”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确保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到“十一五”末,民营经济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通过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纯收入,有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二、坚持提升发展质量与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按照“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和目标,一抓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升级;二抓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素质。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技术创新机制,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推广步伐;加大培育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力度;三抓企业机制转换。机制一新天地宽。要进一步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在产权、决策、投资、管理、经营等方面创新机制、高效运作,催化自身的发展活力。为此,我们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努力构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构建六大产业体系,培育壮大100户骨干企业,做大作强20户重点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群。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一方面我们要自我加压,奋起直追,全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吸引外来资金、-4-

技术和管理,借力发展、借梯上楼、借智兴企。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收获,今后要继续坚持走好这条路子。

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我们提出并实施了“换脑工程”、“充电工程”和“诚信工程”建设。“十一五”每年全员培训1.5万人(次),对企业家定期进行培训和提高,积极探索和建立民营企业人才机制,尽快建设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为加快汉中民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围绕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围绕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我区富民强区战略。7月31日,区政协主席黄水记、副区长秦刚、区政协副主席谭广清、黄富林、汤浩昌,以及区政协工商联组的委员、部分港澳委员等,走访了民营企业广州云通磁电有限公司、广州汇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就如何改进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和管理、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座谈会上,区经贸局领导就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作了汇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富民之源,固本之策。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去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53亿元,占全区51.8%,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达16户。民营经济规模的迅速壮大,有效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去年,镇(街)实现工业产值468.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56.7%,使我区工业经济逐步形成镇街企业与区属企业“并驾齐驱”发展格局。此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迅速崛起,民营企业成为我区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生力军。我区在17个工业园区内,民营企业占总数的80%以上。今后,我区要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民营经济质量水平、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实际问题、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这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改进服务和管理,推动我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秦刚强调,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种成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作用日益突显,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支持民营企业走园区经济道路,继续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市场。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要通过发展总部经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黄水记强调,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完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和通关环境。他还勉励民营企业继续发展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争创品牌,做大做强,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随后,陈荣高又到上海广昊房产集团有限公司,看望了公司董事长、青田籍企业家夏品云。夏品云1997年涉足建筑行业,202_年成立上海广昊房产集团,致力于多元化发展,目前企业经营包括了房地产开发、工程承建、对外贸易、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夏品云还担任着上海丽水商会会长等职务,热忱服务丽水在沪创业人员,积极关心和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陈荣高对广大在沪丽水籍民营企业家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表示赞赏,对各位企业家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热心帮促丽水发展表示感谢。他指出,敢闯敢拼的丽水人顺应时代潮流,走出山门和家门创业,融入上海大都市,在异地他乡成就了一番事业,既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家乡人民争了光。希望在沪丽水籍民营企业家继续走在创业创新的前列,把企业办得更好、做得更大,同时也要立足上海、服务丽水,积极推荐丽水,积极反哺家乡,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贡献新力量。

走访过程中,陈荣高听取了上海丽水商会的工作汇报,与商会部分会员举行座谈。陈荣高指出,上海丽水商会在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的帮助下成立后,近两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实在的成效,有力帮助了会员的发展,支持了家乡的建设。丽水有8万多人在上海创业,创办了1000余家企业及各类经营机构,广大在外创业的丽水人是丽水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资源,希望上海丽水商会继续发挥好“娘家”和平台的作用,进一步为丽水市创业人员立足上海市场、捕捉商机、扩大经营、交流经验、合作发展做好服务,进一步促进丽水与上海两地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介绍更多的上海客商到丽水投资,介绍更多的丽水人到上海创业。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全区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换届后的山亭区政协把走访看望政协委员,加强委员联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202_年,开展了“走进基层委员,倾听委员心声”走访看望委员活动。主席、副主席分别带队,进入委员家庭,走访委员企业,面对面倾听委员的心声,帮助委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先后走访委员190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30余件。走访看望委员活动,激发了委员为全区发展献计出力的热情,委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区政协常委任振国、李金元、蒋广国等政协委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在上缴税收、增加就业、繁荣经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市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上受到一致好评,为全区争了光,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区政协常委、城头镇清真寺管委会主任杨国军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全年化解4起敏感民族矛盾,维护了民族团结。

“我们开展的走访看望委员活动,达到了在看望委员中了解情况、在看望委员中解决问题、在看望委员中让委员参政议政、在看望委员中激发委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的目的。今年我们在做好组织看望委员的同时,还积极鼓励政协机关人员与委员交朋友。”区政协主席孙建民这样说。8月14日,区政协主席邓国雄、副主席赵自得、肖星明、区委副调研员、区政协秘书长李振兴一行来到区政协委员示范岗万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调研时指出,民营企业要注重定位提升品位,用科技打造品牌,政协委员示范岗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邓国雄一行首先视察了公司的生产建设情况。万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与研发为一体的综合型食品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邓国雄在听取汇报后指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要注重定位提升品位,用科技打造品牌,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声名远扬不可能成就于一朝一夕,企业要深刻认识到打造优势品牌,必须要依靠科技,要有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就没有基因,因此,要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邓国雄还就政协委员示范岗要在全区政协委员中起好积极的示范作用提出了要求。月26日,八步区政协主席陈永香率员深入有关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走访企业界政协委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企业界政协委员对各自企业发展情况和今后发展计划的有关情况介绍,鼓励企业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调整结构、自主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陈主席每到一处,都认真详细地了解委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陈主席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委员们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所作出的努力,并向他们介绍了上级和区委、区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与企业经营者一道分析形势、探讨对策。她希望企业家委员们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重自身形象,在把握资金投向、处理企业开工与市场销售匹配关系、搞好银企关系,关注周边企业情况等方面,进一步展示出政协委员的应有风采。

在走访调研中,企业界政协委员都表示,一定围绕全八步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创业和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全区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陈永香主席与企业界政协委员亲切交谈。(政协文史委杨 洁)

两办主任利用近1个月时间深入到我区部分政协委员经营的民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进一步了解了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尽力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征求了政协委员们对政府及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区政协领导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三大板块”,先后到金色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巩家洼子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北辰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等20余家民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关于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金融危机对本企业本行业的影响、本企业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的汇报,并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察看。

区政协主席李秀山对政协委员经营的各民营企业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企业负责人不断拓展市场、开发产品和保证职工收入、保证职工队伍稳定的做法表示赞赏。他强调,一是作为政协委员的企业界人士要增强责任心、危机感和发展信念,面对困难,要接受挑战,抢抓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坚持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快速发展之路,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应对危机,做大做强自身企业,为全区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并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努力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二是要认真履行一名政协委员的光荣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关注全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关注民生,积极反映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投身于细河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三是引进项目工作要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今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界委员要借助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提高全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四是政协机关要不断创新履职方式,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委员所经营的企业的服务力度,建立走访调研委员企业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委员的联系,提高政协机关服务基层、服务委员的意识,推动全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走访调研期间,部分企业界委员对市区政府及行政审批等项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区政协将进行认真梳理,以区政协《社情民意》期刊的形式转送给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

第三篇:加快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省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促进产业优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又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实现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推动全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山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西民营经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比起沿海发达省份,山西省的民营经济发展无论是规模和速度,还是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地区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矛盾。

1、发展观念不够解放。现在人们对发展民营经济已经达成共识,要不要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已经解决,但发展的观念问题和发展的思路问题依然很突出。部分民营企业创业意识不强,因循守旧,过分依赖政府的权威。民营企业缺乏大市场的观念,市场目光狭窄,走不出本地狭窄的市场范围,难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民营企业在发展方向、发展模式选择上,总是迷恋于本地所谓资源比较优势,致使民营经济发展的思维触角卷缩在狭小的蜗牛壳般的地域范围内低层次的产业领域。

2、发展的宏观环境面临挑战。当前国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直接指向的是投资需求,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会加重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融资机会,对于主要依靠贷款发展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国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协调发展,要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传统工业,我省民营经济中占主导的焦化、生铁、冶炼等行业的发展将受到影响。我省将实行绿色转型战略,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将给众多以传统工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3、发展的服务环境难有改观。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度不高,政府优惠政策缺乏连续性,往往下届政府不认上届的承诺,民营经济在许多领域难以享有“市场准入”公平待遇,影响了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民营经济发展缺乏政府有效的行政服务,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合理解决,政府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仍然不规范。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远远不够,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咨询、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针对民营企业的服务领域有待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有待不断完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4、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尽管政府在民营企业融资上大力扶持给予多项优惠,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山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融资难”依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

5、民营企业自身建设滞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得民营企业无法从根本上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成为民营企业向更高层次扩张的主要障碍。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企业缺乏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等等都影响了社会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聚集,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

二、加快发展山西民营经济的对策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民营经济发展观念。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引导规范”的方针,切实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冲破思想束缚和体制性障碍,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关系,正确认识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关系,毫不动摇地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地以大市场的观念和做法引导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引导民营经济以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以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来求得生存发展。引导它们树立大市场观念,不仅要面向省内市场,还要面向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两个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中。严格按照土地政策和能源消耗标准,引导民营经济聚集发展,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企业,淘汰资源浪费型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深加工型产业,大力发展具有低成本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引导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水平,确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民营经济的竞争优势。

2、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真正落实扩大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降低其准入条件的政策。认真按照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清理各种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的政策和规定;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坚持“不禁止,则自由”的原则,凡法律、行政法规无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均允许民营经济进入。政府部门应向全社会公开禁止非公有资本投资的行业和领域,使民间投资有章可循。要进一步改善、优化发展环境,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建议在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大厅专设民营企业服务窗口,集中办理民营经济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方面的事务,同时在纪检监察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民营企业主对政府服务不周或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事项的投诉,从制度上加强对政府服务机关的监督检查,促使他们能够为民营经济服务好,出台的政策能真正落实到位。

3、科学制定产业规划,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发展服务业。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总原则,科学规划,推动民营经济参与投资各类服务业。制定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大发展的配套政策,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破除所有制歧视和行业垄断,降低产业准入门槛,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支持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旅游、物流、信息、科技、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对交通运输、宾馆餐饮、文化娱乐、商贸流通业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经济的绿色转型,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导民营工业企业以绿色经济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其产业链。在民营经济的煤炭、炼焦、钢铁、机械铸造、造纸等重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废物利用来延长传统产业的生产链,将其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对无法升级被关停的中小型的煤、焦、铁企业,可以引导它们转产———投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或者采取横向联合的办法,鼓励几家或几十家产品和技术相同、相近的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起来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重新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新型的传统产业。根据民营企业聚集地的区位特点,大力推动产业园区模式发展,将产业相关的企业通过组建园区的形式规划建设在一起,使上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正好是下一个企业的原料,利用单元企业的物资流形成工业代谢产业链,构建起工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园区的形式使民营经济由单一型传统经济向开放型循环经济、互补型共生经济、规模化生态经济转型发展。

4、完善金融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信用是金融服务的基础,民营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关键原因就是信用等级差,融资风险大。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政府要采取措施,推动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要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以信用创建为载体,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通过建立起本省企业唯一的信用标识码,整合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业务信息,建立企业的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个人行为信用等方面的资信档案,利用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弘扬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

加快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出资,通过建立规范的贷款担保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运做,进一步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扶持支持民营经济。政府牵头建立信贷担保基金,按照自愿原则,通过入股形式,由民营企业集资,建立民营企业担保基金。鼓励社会发展商业型、互助型信用担保机构,支持行业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联合成立担保组织,支持社会团体、企业群体共同出资设立担保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独立成立担保机构,探索建立在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下,以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市场化运行为基础的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信用担保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担保服务。充分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优化担保结构,完善担保体系,最终解决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政府要协调支持商业银行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简化审批环节,开发信贷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推动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特别是要鼓励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对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和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充分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

推动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借国家已经在深交所开设中小企业板块的机遇,要积极组织培育民营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着手筹划开展我省民营中小企业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以及境外上市工作。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和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型企业,省政府在直接投资、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等。研究制定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5、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继续健全和完善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开拓市场和提高整体素质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建议设立中介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规划培育与发展中介组织,监管中介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协调解决中介组织有关问题。加快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入会,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逐步赋予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参与行业规划和资质审查,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行业利益等职能。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为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建立民营企业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民营企业量大面广、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引导民营企业及其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社会供养标准的提高,逐步提高民企员工的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覆盖面,保证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6、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提高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搏击能力。加快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尤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第四篇:浅谈关于加快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关于加快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民营经济 发展 思考

[论文摘要]民营经济正步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阶段。民营经济在新的“平台”上更快、更健康地发展,要探求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山东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营企业数量、年增加数、从业人员、注册资本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提高,由202_年的36.5%上升到202_年的53.7%,已经开始支撑起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二是民营企业规模迅速膨胀,202_年山东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接近2万户,比202_年增加近1万户。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00多家,比202_年增加900余家。三是民营经济科技进步加快步伐。全省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到5000多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50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90家,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6家,1700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四是民营经济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近几年来,民营经济园区化、集群化步伐加快,在专业村、产业镇、特色园区的基础上,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与产业链相配套的大批企业不断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目前,山东省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120余处,从业人员380余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300多亿元,利税近340亿元。

二、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生命。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都在技术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企业的科技投入占科技总投入的80%以上,美国占70%,欧盟国家大约60%左右,而我国只占30%左右。山东省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一些民营名星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只占销售额的2%-3%;多的也只有5%左右。由于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缺少适应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山东省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和扩张的主要因素。

(二)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目前,家庭式管理和独裁型决策机制已日益成为民营企业扩张规模、上档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最大障碍。当民营企业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家庭式管理模式就难以驾驭现代企业。与家族化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大多民营企业采用独裁型决策方式。民企老板有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谁也无权干预。这种主要依靠狭隘的个人经验的专断决策,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民企老板受自身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思想观念存有偏见

民营经济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融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之中。但在目前,社会上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偏见和误区,无视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的事实,仍然把民营经济当作“补充”,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己力量,认为发展民营企业是国家为解燃眉之急、应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是迫不得已的做法。近几年来还有一些人担心,民营企业发展过快、比重过大,会冲击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等。

(四)外部环境缺乏公平

由于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偏见和误区,导致民营企业在政治上待遇不高,在政策法规上处于受歧视和限制的地位,缺乏公平规范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当民营经济权益受损害或出现经济纠纷时,难以得到有效地法律保护。在行政管理中,民营、个体经济成为“唐僧肉”,行政管理部门以收费代管理,以种种借口和名义进行集资和摊派。与国有和“三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民营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工作的三个重点之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保持全省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等,都必须依靠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从思想上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真正放手、放心、放胆让民营经济自我发展,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上来,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

(二)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设备工艺和信息化水平入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抓住重点,选择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使各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集中,实现裂变性增长,产业向纵深化发展,产品向名优化发展,经营向专业化发展,力争在全省尽快形成一批纳税过十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产业集群。二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扶持有一定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产业,尽快形成知名品牌。有关部门要根据山东省民营企业产业特点和产品优势,为企业创造品牌提供强力支持,尽快打造几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争创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三)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产品竞争、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决定企业素质优劣的关键因素。多数民营企业认为,之所以产品档次低,管理方式落后,知名品牌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人才。要提升企业素质,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二是重视对企业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三是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

(四)继续优化发展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

一是规范管理行为。要创新民营企业的监管模式,多用经济手段,少用行政手段,坚决杜绝“管理就是收费、服务就是要钱、检查就是罚款”现象。二是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要进一步核定行政事业性处罚收费标准,明确规定低限处罚原则,压缩处罚弹性空间。推行一站式收费,在每年年初由收费职能部门依法合理确定收费数额,企业直接向服务大厅缴纳。坚决制止向民营企业要求捐资、赞助、发布广告、征订报刊杂志等乱摊派行为。三是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切实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做到对当地企业与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土地、税收政策实行同一标准,进一步拓宽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四是整顿好市场秩序。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和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要严厉打击侵占民营企业财产、扰乱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犯罪行为。

第五篇:义乌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优化发展环境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义乌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68万,外来暂住人口70余万,日均流动人口20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226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202_年,义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22个县级市首位。202_年,全市预计实现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去年同径统计,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0亿元,比年初增长2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3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7%。

一、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纵观我市民营经济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起步阶段(1978-1987年)。改革开放之初,在我市稠城和廿三里两地自发形成了小商品市场,这是义乌民营经济起步的标志。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于1982年率先开放了小商品市场,并确立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二是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1年)。全国经济过热,通胀问题突出,为此,国家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政策。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市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三是全面拓展阶段(1992年-202_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至此,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四是接轨国际阶段(202_年至今)。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市民营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致力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提升和发展。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规模总量倍增,主导地位日益凸现。到202_年11月底止,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69780户,民营企业8831万家。浪莎、梦娜、新光、能达利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短短六、七年时间迅速成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占民营企业总数5%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全市1/3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已成为义乌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全市GDp、工业总产值、市场成交额、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均来自民营经济。

(二)块状经济崛起,产业集群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依托市场发展小商品制造业,“小商品、义乌造”的块状经济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服装、工艺品、拉链、化妆品、文化用品、玩具等十四大优势行业,其中饰品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规模,大辐射”的发展态势。

(三)创新能力提升,品牌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科技型民营企业69家,建立各类研发机构52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家。民营企业资本投入结构逐步优化,去年投入技改资金24亿元。全市累计引进意大利、韩国等先进袜机3万台(套);伊美公司投入技改资金2亿元,引进德国布鲁克那BOpp薄膜生产线;百思得公司和威龙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开发氨纶新产品。创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共注册商标5000多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件(只)。

(四)主动接轨国际,发展空间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去年我市经济外向度为33.8%,比202_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市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64家,实现自营出口7.3亿美元。市场外向度达50%以上,年出口标准集装箱货柜20万只,有5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从事小商品采购,市场商品已辐射到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市已有1500多人在国外设窗口、办市场、建基地,形成了市场、商品、商人“三位一体”的对外输出格局。

(五)主体构成优化,整体素质日益提高。许多家族制民营企业已由“前摊(店)后厂”向公司制企业过渡。全市现有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3家,年纳税超100万元的民营企业155家,年出口超5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20家,形成了规模企业、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此外,经营者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去年我市组织外语、电脑等各类实用培训10多万人次。在民营企业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占35%、36%,外来务工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有11名。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促进了综合实力快速跃升。我市经济之所以在近年来国内市场不够景气的情况下,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民营经济的先发和活跃。二是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推动了块状经济崛起。去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2:52.1:43.7。三是促进了城市化快速推进。近

关于加快汉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