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五篇范例)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17-86389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7 17:38: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

**县农村沼气建设典型材料——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生态家园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县**镇位于**的西南边陲,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5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3万头,三禽20.13万只。猪多、禽多,粪便消化成为难题。如何解决畜禽粪便给人居

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镇党委、政府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反哺种植业,以“猪-沼-鱼-树-粮”五位一体为主的生态模式日益成为乡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2_年度全镇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3.3%。

**镇是202_年度农村沼气项目建设重点镇,承担沼气建设任务 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激发了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202_年在村组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该镇又主动争取了沼气建设任务600口。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目前该镇建池进度较快。

在实施农村沼气建设中,该镇深深地体会到,在农村使用沼气:一是能节约农户日常生活用能,减轻妇女家务负担,方便生活,节省开支。据测算,一个四口之家的沼气池用户每年可节约煤电费600元左右。二是能消除农村的“三大堆”(柴堆、粪堆、土堆)危害,减少蚊蝇滋生,净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建沼气池,上连养殖业,下促种植业,以养殖粪便为原料,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用于粮食、蔬菜生产,开发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确实是一举多得。

二、主要做法

要在202_年度基础上实现再建沼气池600口的目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大抓、真抓、特抓,下大功夫抓,陆溪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抓”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4月20日,镇政府召开了全镇沼气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和任务。与此同时,**村、**村两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建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该镇专门制定了《**镇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了工作“死角”,真正体现出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该镇通过全镇动员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组级群众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动员大会,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发挥比较效应。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该镇确立了“典型引路,效益吸引”的工作思想。通过村组干部带头建沼气池的办法,目前已建立两个20户连片的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村组干部和党员同时带头建立的沼气池建成投入使用后,村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群众看到使用沼气照明、做饭,既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该镇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镇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建池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求,圆满完成“一建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政府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建三改”示范户,每户奖励200-400元。对“一建三改”工作完成得比较好的村和示范区,镇里也拿出以部分资金予以奖励。并对奖励资

第二篇: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县**镇位于**的西南边陲,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5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3万头,三禽20.13万只。猪多、禽多,粪便消化成为难题。如何解决畜禽粪便给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镇党委、政府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反哺种植业,以“猪-沼-鱼-树-粮”五位一体为主的生态模式日益成为乡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2_全镇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3.3%。

**镇是202_农村沼气项目建设重点镇,承担沼气建设任务 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激发了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202_年在村组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该镇又主动争取了沼气建设任务600口。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目前该镇建池进度较快。

在实施农村沼气建设中,该镇深深地体会到,在农村使用沼气:一是能节约农户日常生活用能,减轻妇女家务负担,方便生活,节省开支。据测算,一个四口之家的沼气池用户每年可节约煤电费600元左右。二是能消除农村的“三大堆”(柴堆、粪堆、土堆)危害,减少蚊蝇滋生,净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建沼气池,上连养殖业,下促种植业,以养殖粪便为原料,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用于粮食、蔬菜生产,开发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确实是一举多得。

二、主要做法

要在202_基础上实现再建沼气池600口的目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大抓、真抓、特抓,下大功夫抓,陆溪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抓”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4月20日,镇政府召开了全镇沼气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和任务。与此同时,**村、**村两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建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该镇专门制定了《**镇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了工作“死角”,真正体现出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该镇通过全镇动员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组级群众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动员大会,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发挥比较效应。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该镇确立了“典型引路,效益吸引”的工作思想。通过村组干部带头建沼气池的办法,目前已建立两个20户连片的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村组干部和党员同时带头建立的沼气池建成投入使用后,村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群众看到使用沼气照明、做饭,既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该镇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镇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建池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求,圆满完成“一建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政府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建三改”示范户,每户奖励200-400元。对“一建三改”工作完成得比较好的村和示范区,镇里也拿出以部分资金予以奖励。并对奖励资金力争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的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追求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三)确保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为严格按照“一建三改”标准建设,确保建设质量,该镇把“优”字细化到每个工作步骤和施工环节,实行优胜劣汰、双向选择。一是在生态示范户选择上,在鼓励、支持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入选标准,明确提出了“三不原则”,即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和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具有沼气生产技术的队伍中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的三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和技术指导;三是抓好技术培训,**、**等村村委会从本村建筑施工队中抽出多名技术能手,聘请有沼气生产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建沼气池的施工要领和操作方法,尔后由具有沼气生产施工人员牵头,帮助农户建沼气池并负责技术指导,真正让建沼气池的农户达到三会:会建池、会管理、会使用;四是对建池技术员实行严格要求,“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五是采取多种办法加快施工进度。由于今年前期酷暑高温,后期连续阴雨,给沼气池进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加快工程进度,早日让农民用上沼气,村委会分别采取了包料包建,由村里统一购料,统一建设;农户备料,由村专业队建设。由于方法灵活,服务到位,加快了沼气工程施工进度。

总之,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镇在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该镇决心以这次全县沼气工作会议为契机,加强领导,加大力度,高质量、快速度推进农村“一建三改”建设,为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努力。

第三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四篇: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模版)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摘要总结了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及推广成效,介绍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为南阳市沼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建设;农村;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S2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_)10-0248-0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推广永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几年,南阳市农村能源工作在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形势下,大搞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

1南阳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

1.1技术创新

在沼气建设中坚持“一池三改”,即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坚持改厨、改厕、改圈,提高沼气建设的标准,切实发挥效益,同时,根据南阳市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池型、模具、综合利用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1.1.1池形创新。西峡县能源站根据西峡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在“强回流式”沼气池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循环型强回流式”沼气池,在“强回流池”沼气池的进料口增加单向阀,使料液在池内的循环过程中不致于从进料口溢出,同时在沼气池上增加自动抽渣和回流装置,使料液经过抽渣之后自动从进料口进入,形成一个料液的外循环系统,增加了料液的循环搅拌能力,可避免原料结壳,提高产气率。另外,因地制宜的将进出料口同向设置,便于与厕所相连,容易利用沼液冲刷厕所,以此带动农村的水冲式厕所的发展,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出料口的同向设置减少建池占地面积,适合西峡的自然特点。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沼气产气率,更降低了劳动强度,易于在场地狭小、缺乏青壮劳力的家庭推广。

1.1.2模具创新。一般的沼气模具都是沼气池本身用模具筑造,进出料口单独安装,其弊端是容易引起从进出料口与池体的接口处漏气漏水,影响使用[1]。唐河县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的设计出将进出料管与池体本身相连的模具,一举解决了接口处漏水漏气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项小小改进,提高了建池质量,降低了沼气池的返修率,受到施工队和建池户的热烈欢迎。

1.1.3生态模式创新。南阳市不同地域推广不同的生态模式,平原地区推广“牧―沼―粮(菜)”模式的较多,山区和丘陵地带多推广“牧―沼―果(药、草)”等生态模式。沼气成为连接种植和养殖的纽带,畜牧养殖业的粪便污染物经过沼气发酵,生产出有机肥,用于生产粮食、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以提高其品质,带动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1.1.4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202_年卧龙区新建一处秸秆沼气工程,该工程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发酵池的下方排布喷水管,通过水喷压力使秸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破解了秸秆发酵容易结壳的难题。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稳定,容易掌握,便于推广,是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国家专利。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的建设,带动家用秸秆沼气的发展,卧龙区、新野县都正在探索户用秸秆沼气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不仅解决了非养殖户原料缺乏的问题,还为一家一户堆积如山的秸秆找到了出路。

1.2机制创新

南阳市在发展户用沼气上,总结出“六统三包一合同”制度,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设图纸、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物料采购、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组织验收;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施工人员必须与农户签订建、管、用技术服务合同。这样,可大大规范沼气生产的施工、管理、服务环节,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保证建设质量,维护农民利益。西峡等地在沼气建设中还要严把“五道关”,一是严把建设农户选择关,即没有发酵原料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严把施工队的选择关。要求施工技术员持证上岗,责任心强。三是严把灶具选择关,选择农业部中标的沼气产品。四是严把沼气合格验收关,坚持按《西峡县政府补贴建池规划申请表》和《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质自查验收报告单》2个表单进行核对,确认乡镇、村组、技术员和农户认为合格签字后,才纳入县级验收范围。五是严把资金兑付关,建池合格后才发放技工工资,将农户兑付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社旗为了推广沼气建设,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对非养殖户,村党组织统一协调粪源,有的甚至免费供应,密切了干群关系,创造了和谐环境,也推动了沼气的发展。南阳市建立高位督查机制,市政府协调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3个专项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每次督查有重点、有结论、有通报,大大提高各县市区建设沼气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1.3体制创新

一是普遍推行技术承包制和技术责任制,技术人员的工资、考核及技术职务的晋升与分包地区的沼气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以调动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实现沼气建设投资的多元化,通过政府倡导和部门宣传,南阳市的沼气建设出现投资多元化趋势,有资金和技术的个人成立了专业施工队、维修服务队等,这些专业施工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有的已跨县跨市作业。还出现个人、协会领办的服务网点和村民互助沼气协会,沼气用户每月支出10~20元,就能得到全面服务。

通过近10年来的大力发展,南阳市农村沼气进展迅速,到202_年底,全市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已达44.4万户,沼气工程累计661处,总池容超过10万m3。目前,沼气发电技术、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技术、沼液养鱼技术、弥猴桃种植沼液喷施技术和沼渣种菇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南阳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

2.1加强技术培训,壮大服务队伍

为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新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南阳市自上而下开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术员队伍[2]。

2.2项目带动,典型示范

南阳市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沼气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村的档次和质量。重视在养殖小区集中建池,有意识地在养殖场和养殖户建设小沼工程和户用沼气,对污染严重地区重点治理,建设生态示范小区[3]。注重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2.3完善机制,规范服务

强力推进沼气建设“三化”进程,即大力推广模具建池,实现建池专业化;积极组建专业施工队和研发成品沼气池,推进沼气建设市场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村4级服务网络,推进沼气建设服务社会化。

2.4规模建池,集约经营

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集发电、照明、供暖、污水处理、养殖为一体,循环利用能源,实现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4]。

科技创新为农村沼气建设注入了发展活力,科技创新中,一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在学习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才能有所创新[5-6]。如西峡的“双循环强回流沼气池”就是在认真学习和推广强回流沼气池的基础上,结合西峡的地形地貌特征,不断总结改进产生的。二要加快现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不能将新技术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要将新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新技术才有生命力。三要因地制宜,使科技创新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四要将科技创新纳入到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中,编制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新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量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将新技术、新发明尽快运用到实践中。

3参考文献

[1] 丰斌.大力推广沼气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沼气,202_(2):50-51.[2] 王岩.论实现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_(6):238-239.[3] 朱建光,赵庆阳.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2_(1):59-60.[4] 方淑荣.我国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2_(2):216-219.[5] 武毅,蒋江川,张高平,等.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水平――甘谷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调查[J].发展,202_(4):7-9.[6] 张魁伟.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沼气建设利用水平――山西省武乡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前景规划[J].农民科技培训,202_(3):19-21.

第五篇: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2_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_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2_—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2_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_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2_—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五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