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问题、对策(共五则范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7-64534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9 20:50: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问题、对策

班级:汽车11-1学号: ***姓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汽车逐步由奢侈品变作生活的必需品迅速进入到中国的普通百姓家庭中。当然,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汽车维修行业的不断进步。汽车维修已不再是简单的零件修复,准确无误地诊断出故障所在,是现代汽车维修的最高境界。汽车维修行业是道路运输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道路运输的技术后勤保障。但是汽车维修行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同行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本论文在简单介绍汽车维修行业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维修行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汽车维修行业概述

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汽车维护是为了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主要是对汽车各部分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或更换某些零件。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车容整洁,随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降低车辆的故障率和小修频率。汽车修理是为了恢复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和寿命而进行的恢复性作业。主要是对超过允许极限尺寸的零件、总成进行修理或更换,以恢复汽车的良好技术状况。其目的是恢复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件的自然磨损、故障和其他损伤而丧失的工作能力。汽车维修行业:是由汽车维护和修理厂点组成的为汽车运输服务的相对独立的行业,它通过维持和恢复汽车技术状况,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为道路运输服务,是道路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维修水平能否得到稳步地提升,将直接影响到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维修质量的好坏,也是关系到人们出行安全和方便的大事。另外,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范围应包括所有从事车辆维修的各种经济所有制企业。

二、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维修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有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39.8万户,其中一类汽车维修企业9000多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6万多家,三类汽车维修业户22

万多户和近10万个摩托车修理业户。

2008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9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173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汽车保有量增长特别是私人轿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对机动车维修产生了深远影响。汽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维修服务成为社会焦点,维修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另外,随着国外各种品牌汽车的涌入和国内汽车更新换代的加快,特别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诸如各种形式的电控发动机系统、自动变速器、ABS 防抱死系统、EBD 制动力分配系统、ESP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SRS 安全气囊等。新技术的引进势必带来维修项目的增加,而电子产品的附加值较高,维修的工时费用也较高。特别是在应用初期,这都将提高行业的利润水平。再则,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汽车维修业并逐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其先进的维修技术、管理经验和雄厚资本将使汽车维修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汽车维修市场呈现多元化、国际化局面,合资、合作、连锁经营、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方式将替代以往那种以国有、民营、个体经济为主的松散经营模式,市场格局将更趋合理。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将涌人我国,各种品牌汽车特约维修厂的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4S体系:即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和用户信息反馈)被广泛采用。

三、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步入快车道,但是汽车维修行业还比较混乱,正处于扩张和改善阶段,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严重

目前的中国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从生产领域来说,整车生产企业认可的配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剩余产能生产的配件、仿制配件、假冒伪劣配件等一同流入市场;从进口渠道来说,正规渠道进口的经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配件、正规渠道进口的未经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配件、非正规渠道进口的经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配件、非正规渠道进口的未经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配件等均打着“原厂正宗”的旗号涌进国内的汽车配件市场;从经营业户来说,有人合法经营,但也有部分经营业户使尽手段、胡搅蛮缠、坑蒙拐骗,令车主防不胜防。

2、维修行业和汽车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在对个体汽车检修业户管理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的无组织状态,没有统一领导,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汽车管理部门对这些个体汽车检修业户逇监管力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设备不齐、技术落后、收费不统一、部分无良企业配件暗箱操作成风。

3、汽车维修行业的人员素质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

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 831户企业的 40834 名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情况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从业人员总体中,从事汽车维修的技术工人(主要是机修、电工、钣金、漆工等工种)为25874 人,占 63.4%;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有 10699 人,占 26.2%;在从事汽车维修的技术工人总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38.5%;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占将近4 成,而经过专业学习的大专以上的仅占 1 成。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低,造成了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低,使汽车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另外,高等级技能人才和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才比例偏低。相对技术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4、汽车诊断技术存在主要问题

故障诊断设备不完善:一些汽车维修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及资金不足,加之现代汽车故障诊断设备投资较大的原因,因此不愿意配备必要的故障诊断设备,使得维修人员对故障的诊断、检测还停留在依靠经验判断阶段,从而造成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较低,也难以确定故障程度。

维修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企业数量较多,各个企业的维修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部分汽车维修企业不注视人才的培养,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跟不上现代汽车诊断技术的发展,造成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对现代汽车故障诊断设备的使用不熟练,不能充分发挥故障诊断设备应有的作用,导致不能及时解决维修中的疑难问题。

故障诊断技术规范化不够:在我国汽车诊断技术发展过程中,普遍重视硬件技术,而忽视或是轻视了难度大、投入多、社会效益明显的诊断方法和限值标准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从而造成维修标准不统一,汽车故障维修评估不够全面。

故障诊断新技术开发不够:目前我国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故障诊断新技术开发力度不够。目前的诊断设备还只能诊断汽车的部分性能和故障,对某些总成如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主减速器等的故障诊断,还缺乏方便、实用的诊断设备,仍然以人工经验法为主。

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策:

1、建立完善的汽车维修市场

相关部门要加强横向联合,形成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合力,由于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涉及诸如:交通、工商、税务、城管等多个部门,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而使各部门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大大削弱。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横向部门的配合,营造齐抓共管的声势。

2、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经营行为

为规范汽车维修市场的价格,交通主管部门应把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的执行情况列为日常检查监督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者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行政和经济制裁。同时,要与当地物价部门积极配合,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和价格备案制度,定期向社会公示汽车维修价格,引导企业和理收费。在管理手段上应采取制定统一结算凭证的办法,以便各管理部门和广大用户对各汽车维修业户实施监督。

3、注重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

2004 年 6 月 21 日在北京建立了由教育部、交通部确立的国家紧缺人才工程“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这表明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看到,要使汽车维修行业顺利发展,解决人才奇缺这个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要加强培训人才学校的建立和完善。其次是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汽车维修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的汽车维修工作从体力时代转向脑力时代,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汽车维修技术的水平,更好地推动汽车维修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4、针对维修技术和设备的对策

维修的实践证明,设备越是先进复杂,维修工作越依附于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我国从20实际80年代到现在的20多年里,在开发、研制检测设备仪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0多家科研机构针对现代机械设备中的电气系统、电子自动监控系统的性能参数的测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长远来看,设备的自诊断系统将成为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重点。

五、结束语

汽车工业的发展已走向机械、电气、电子、智能控制相结合的道路,汽车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更应该要求维修现代汽车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知识,相应的职业素质来适应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维修组织能力。汽车维修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补充,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滞后,将严重制约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汽车维修行业要跟上现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就必需从人才、设备和管理等方面来满足高科技汽车维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德芳.汽车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 王静文.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3] 张沈生.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J].汽车维修,2002.[4] 张和国.关于汽车维修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5] 邹青山.现代汽车维修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5] 沈树盛,陈良清.论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与发展[J].实用汽车技术,2007.

第二篇: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日益增多。这些网点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齐河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维修点情况。目前,齐河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280个,其中一级网点225,二级网点40个,三级网点15个,全部有维修技术合格证网点。

二、三级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电器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等单项维修业务。

2、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情况。我县共有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6人,其中持证人员324人。由于大多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2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3~4人,基本上是由老板带着自己的亲属干。

3、从行业收入来看,农机维修效益低下,维修网点的修理收入维持在人均1.2至1.6万元,还不包括房租水电设备折旧等维修成本支出,维修网点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4.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8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再加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二、齐河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维修行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上因各种原因导致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维修网点,致使我县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现有的网点大多数集中在县城附近、乡镇驻地及交通要道沿线。有的乡村路边维修点季节性很强,就近随便开个小店,敲敲打打、换件焊补是主要维修手段,零配件的来源不明,农忙季节时开门营业,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2、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越级修理现象较为普遍。维修设备陈旧,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技术人员占80%左右。高级维修工大都在50岁以上,20岁左右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衷学习,维修技能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中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机主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部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活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4、我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管理股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4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此外,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低,法制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

5、农机依法管理不能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维修网点,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违法经营。

6、对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力度不够。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工作协调机制。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假冒伪劣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重视,切实重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管理经费,改善执法条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检测人员、交通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维修质量及零配件进行检测。对于执法监察人员要配制标志服,以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投入扶持政策。安排对农机维修行业的财政补贴,逐步给农机维修点配备先进适用的高性能维修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络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手册和明白纸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教育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营;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标准,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消除农机维修网点无证经营现象。

4、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监察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5、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决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便促进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维修设备的提高,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其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显著,但在物业管理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本人这次调查是对目前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调查内容包括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调查目的是根据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以及在以后的实习中能过更好的解决问题。

一、物业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和市场经济的新兴服务产业,在我国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获得较快的发展,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即使是发达地区的物业管理同发达家的物业管理相比较,仍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准确把握物业自身定位,服务意识亟待提高

物业管理的核心是在尊重业主需求的前提下,签订双方都能接受的按质论价、质价相符的服务合同。但相当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至今仍然以管理者自居,没有准确把握服务业主的自身定位,使得物业管理的服务特征被淡化。首先,表现为服务质量不高。除了前述主观上的原因,在客观上,过低的收费标准造成了服务质量降低、收费率下降的恶性循环,加之从业人员素质不齐、待遇低,影响了服务质量。其次,一些企业经营不规范,经营管理意识不强,不少物业服务企业只注重单一的管理,而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十分淡薄。企业没有摆正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互相推诿责任,管理与服务的概念不清,角色定位出现混淆。

2、规范有效的物业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相关配套政策滞后

我国现有物业服务企业两万多家,其中大多数是开发商自己成立的物业公司或从原房管所(处)转变而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物业管理专业化、市场化要求建立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物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房地产项目立项、规划、建设、验收、管理等各个环节,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多,目前存在各部门单位之间配合衔接不到位的情况。首先,物业管理在早期介入、前期管理、招投标、承接验收等方面都没有建立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导致了开发企业与物业企业责任不清,增加了物业管理纠纷。其次,物业管理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性、针对性的物业管理政策出台不及时,导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责、权、利不清,处理纠纷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物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5年,但是与物业管理相配套的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中小城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地方性、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建设滞后,影响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化。

3、物业管理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

物业管理是新兴的行业,人才储备基础薄弱。目前,行业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人才短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匮缺,目前,在中小城市相当数量的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员在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与物业管理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非专业人员做物业管理成为一些地区物业管理行业普遍存在的奇怪现象之一。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化的管理,需要各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但由于我国物业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培养的人才有限,加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行业管理标准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在职专业物业

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和各种上岗专业培训流于形式、监管不足,更加之观念上认为物业管理毋需高素质人员的误区等,使得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影响行业地位的提高。

4、物业管理规模效益差,难以更好的生存发展

物业管理是风险小、利润低的行业。目前物业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规模偏小,规模效益差,难以发挥群体功能和综合实力,再有在物业收费定价方面,政府主要考虑的是社会稳定和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核定的收费价格往往低于物业企业市场运作的成本,造成大部分物业企业长期入不敷出,甚至亏损严重等问题。例如很多物业服务企业仅管理

一、两个物业项目,而专家认为,管理规模达100万平方米以上才能产生最佳效益。由于管理规模小,经济效益差,这个行业在整体上还是步履艰难。如何对物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既提高服务质量,又解决自身生存问题,是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不花气力研究的课题。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

二、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物业管理已形成规模,其效益也越来越明显。在经济效益对地方政府而言,主要体现为:减少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对住宅区开发企业而言,能提高物业市场竞争力,使开发企业的房产畅销,加速资金周转。同时,完善的物业管理能为开发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房地产交易商和消费者。在环境效益上,住宅区内的环境和布局、治安等与整个建设风貌融为一体,提高了房地产业的综合效益。但是,目前在物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物业管理架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架构不完善,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重新构建。其中,政府、管委会、物业管理公司责、权、利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例如,成都市近年来已竣工的住宅小区中,房屋及物业管理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管理的,二是房地产开发商以企业管理的,三是产权单位自管的,这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大约各占1/3。而且其中不少物业管理往往是局部的或单一的,一些物业管理单位企业忽视自身建设,把物业管理看成只是收费服务和简单生产活动,对企业发展和专业管理水平提高,一无规划,二无措施,没有明确管理目标责任制,企业既无压力也无动力,管理不计成本,年终无核算,对该建立哪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心中无数,照搬照抄了别人的规章制度,使这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2、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目前,小区的投资建设与物业管理脱节,没有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来通盘设计和全方位运作,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物业管理滞后于住房消费使用。其公用设施本来已很少,商店、学校、银行、娱乐设施等本来不足,而这些商业性网点还因种种原因“名存实亡”。•

3、维修保养不得力。小区或写字楼一旦发生故障性事件而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诸如电梯损坏、水管泄漏、电闸破坏、防盗门失灵、墙灰剥落等),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原因是物业管理公司在这些方面无能为力。他们一不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无配备必要的维修队及设施,一旦接获维修投诉,只能向其他相关单位报告或申请维修,这显然不符合专业物业管理规范。•

4、物业管理经费难以为继。物业管理和建设一样,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物业管理中,应该贯彻“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形成物业管理资金的源泉。但是,传统的福利住房消费观还有相当的惯性,不少住户往往把物业管理理解为无偿服务或低偿服务。这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消费原则,也是影响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症结所在。目前,由于职工工资中没有足够的住房消费含量,很多城市对物业管理的收费定价主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收费标准低于成本,物业管理企业亏本经营,难以发展。也有的物业管理企业存在多收费、少服务问题,引发住户的不满。•

5、物业管理法制不健全。全国性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很不健全,诸如物业管理体制、物业管理经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审查、住宅小区的物业验收交接等关于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为此造成了物业管理很难纳入依法管理的法制轨道,实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缺乏法制的根本保障。物业管理涉及销售商品房的开发公司与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诸多的权利义务关系,尽管这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规范物业管理的法规、政策,但由于缺乏大法和行政法规,致使物业管理中产生的大量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司法机关也因缺乏法律依据难以及时处理。因此,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步伐,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已成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6、物业管理公司与社会相关方面关系不顺。物业管理公司在其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与街道、居委会、公安、交通、环保、卫生、市政、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商业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都有密切关系。由于工作范围不明确,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小区物业管理中一大突出矛盾。•

7、物业管理不到位。目前有物业管理公司不以“物业管理”为主业,而着重于多种经营,或只限于收租金和一般养护维修,而对于如何保养好建筑物的外貌、公用部位、周围环境,主动维修设备,提高物业的使用功能和经济价值则未能很好顾及,更谈不上特约服务了。•

8、产权关系不明晰。受产权人的委托实行管理服务,应以产权明晰为管理的基础。但是很多住宅小区房屋的共用部位、共用的设施设备、及小区配套的房屋、设施设备、道路、场地等产权界定尚未明确,责、权、利难以界定,给物业管理和收费带来困难。

9、建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一些开发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遗留下较多的问题,建管脱节造成物业管理先天不足。有的工程质量低劣,有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开发建设单位在商品房促销时,对物业管理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给后续的管理带来困难。

10、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尚未建立。在大多数地区,物业管理的市场环境没有形成,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尚未建立。

11、行业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化的管理,需要各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但目前物业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通技术、精业务的行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促使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促进职工服务技能全面提高的任务非常急迫。

12、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实践看,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物业管理开展比较早、发展快;北方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陆城市和中小城市相对较慢。深圳市是全国物业管理发展较好的城市,在建设部公布全国第一批 40 家物业管理资质一级企业中深圳占了 18 家;全市有 146家住宅区获得“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称号,占全国的 1/7.据不完全统计,2002 年底全国实施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已占物业总量的 38%,经济发达城市已达 50%以上,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物业管理方面的差距相当大。又因为普遍物业管理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据资料显示,1997 年底我国约有物业管理企业 7 000 家,至 2003 年底达 2 万余家,增长速度极快。建设部 2003 年颁布的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只有 78 家。尽管物业管理企业数量较多,但市场份额普遍较小,经营管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相互模仿严重,既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抵御港澳台地区及外国同行的“入侵”。

三、解决物业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1、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是物业管理市场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物业管理要有专门的针对对象和具体的细分市场,在管理上要有专业化水准。全国 70%以上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的,物业管理企业要克服这种一体化管理中机构庞杂、人员众多、管理成本高的弊病,摈弃落后的用人观念,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做好服务集成,通过高标准服务来激发消费者的自觉缴费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的问题,向知识型管理过渡,走一条人才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竞争市场化的道路。

2、走法制化发展之路。实际上,物业管理是业主对物业进行自治的权力,是一项产权人对财产进行处置权力,不应该规定业主必须通过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为此,要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对物业特别是业主共有共享的部分详细登记;明确物业管理是业主对物业进行自主治理的活动,物业管理权是业主的权利,在建立“物权法”的同时,要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法”,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服务。

3、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在我国物业管理是一种微利性行业,全国约有 80%的物业管理企业经营亏损,物业管理的规模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客观上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之路。同时,物业管理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中国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摆脱现行的小而全模式。为此,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一方面,提高企业的注册门槛。另一方面,严格降低清除制度。启动物业管理市场预警系统,促使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清除一些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小、散、滥”物业管理企业,最终实现强强联合,形成物业管理集团。

4、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品牌是产品或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或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品牌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走以品牌为中心的发展之路。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不同的物业类型,选择适当媒体来进行宣传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形成员工的品牌气质,结合所管理的楼盘品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良性循环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5、走智能化发展之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的发展,房地产供应商在提供产品时已经越来越多的考虑物业的智能化,客观上也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实行智能化管理。物业管理企业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采用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导的新技术,推出智能化管理,以降低物业管理的人力成本,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同时,可以推广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

6、走“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要为业主和使用人营造“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环境。物业管理企业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与业主的接触和服务中要把人情味体现在每个细节中,注重对业主的感情投资,提高业主满意度。物业管理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要以使业主称心、满意为前提,其核心就是要提供完善、优质服务。任何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捕捉市场信息,突出物业服务的人性化理念,将物业管理服务超越单纯的维修与维护,为小区用户营造一种高品位的生活气氛,引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推行“零缺陷”服务的理念。

四、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1、企业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一方面,物业管理品牌企业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很多的物业管理项目被品牌企业接管,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走向市场的重头戏。另一方面,大量品牌物业管理企业,以品牌的优势逐步向全国范围主要城市进行战略布局和布点扩展。其中以上海、深圳最具有代表性。随着全国知名地产开发企业进军西安房地产市场,与之配套的物业管理企业也随之而来,参与到西安物业管理市场当中。

2、企业文化建设备受青睐。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特别是品牌物业管理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在重中之重来抓。

3、物业管理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将更加激烈。人才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近年来,物业管理企业的人才争夺和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物业企业不惜以各种优惠待遇抢夺人才。同时,把留用和培养人才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上海陆家嘴物业的经理培训机制就是很好的典型。

4、创新成为物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物业管理必须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质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例如,深圳市倡导的健康住宅示范区的健康式服务理念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5、按质论价、菜单式服务成为趋势。根据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要求的不同情况,设定了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服务,每个服务等级又从基本要求、房屋管理、共有设备设施维护养护、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管理,以及协助维护公共秩序等六个方面的服务标准提出具体要求,即提出了服务菜单,由业主自主选择,这种按质论价、菜单式服务将成为时尚。这样的做法已经在上海广泛实行。

6、物业企业民营化趋势明显。目前,民营物业管理企业尽管在行业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同2001年建设部的调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将是我国民营物业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民营物业企业在物业行业中的地位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并将成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主力。上海、深圳等地一些知名大型物业企业已经陆续进行民营改革。

五、总结

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正面临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刻,物业管理行业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如何更好的研究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需要我们作出更进一步的努力。物业管理要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为目标,以培育市场、规范市场为重点,加快立法步伐,加快机制转换,加强监督指导,尽快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行业形象,推进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日益增多。这些网点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齐河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维修点情况。目前,齐河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280个,其中一级网点225,二级网点40个,三级网点15个,全部有维修技术合格证网点。

二、三级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电器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等单项维修业务。

2、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情况。我县共有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6人,其中持证人员324人。由于大多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2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3~4人,基本上是由老板带着自己的亲属干。

3、从行业收入来看,农机维修效益低下,维修网点的修理收入维持在人均1.2至1.6万元,还不包括房租水电设备折旧等维修成本支出,维修网点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4.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8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再加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二、齐河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维修行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上因各种原因导致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维修网点,致使我县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现有的网点大多数集中在县城附近、乡镇驻地及交通要道沿线。有的乡村路边维修点季节性很强,就近随便开个小店,敲敲打打、换件焊补是主要维修手段,零配件的来源不明,农忙季节时开门营业,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2、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越级修理现象较为普遍。维修设备陈旧,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技术人员占80%左右。高级维修工大都在50岁以上,20岁左右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

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衷学习,维修技能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中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机主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部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活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4、我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管理股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4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此外,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低,法制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

5、农机依法管理不能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

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维修网点,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违法经营。

6、对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力度不够。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工作协调机制。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假冒伪劣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重视,切实重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管理经费,改善执法条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检测人员、交通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维修质量及零配件进行检测。对于执法监察人员要配制标志服,以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

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投入扶持政策。安排对农机维修行业的财政补贴,逐步给农机维修点配备先进适用的高性能维修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络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手册和明白纸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教育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营;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标准,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消除农机维修网点无证经营现象。

4、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监察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5、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决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便促进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维修设备的提高,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第五篇: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物流行业;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物流是一个高能耗产业,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粗放式的行业发展模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物流行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行业,为了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下面笔者主要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我国物流行业当前主要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生了结构性调整,物流产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物流行业利润却一直压缩。现代物流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难提高收费价格。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和国外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①物流企业比较分散,发展规模相对较小。我国物流企业有很多,企业建设规模大小不一,但是很多物流企业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小,自身发展并不完善,因此物流效率相对比较低。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截止到2013年底,物流总费用高达10.3万亿元,占到我国GDP总量17.3%左右,远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②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也不规范。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存在重复投资、建设严重、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技术装备不完善、建设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物流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改革也远远滞后于物流业发展,进而导致物流市场发展不规范,常常会发生一些纠纷。

2.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2.1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

各地政府应该立足于全局发展的战略角度上改善我国整个交通路线,同时应该积极协调公安部门、交通部门等相关部门一起共同解决提高物流便利性的问题,制定便于物流流通的机制。各部门也应该严格规范并且完全公开物流收费标准,禁止胡乱收费,而且应该站在行业发展角度尽可能为物流企业免除一些不合理的经济负担。其次,应该加强整顿、监管恶性竞争或者不诚信物流企业,确保物流行业市场的规范性、有序性。2.2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为了促进中国物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为此,政府部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大力宣传并且倡导绿色物流,加强绿色物流理念的教育以及传播,使广大公众可以充分意识到绿色物流的紧迫性、必要性,进而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部门还应该大力宣传绿色物流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及社会环境。同时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各部门的绿色环保职能及责任,比如行政部门可以加强控制空调温度、水电用量、采用节能灯等管理,而运营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尾气排放、车辆油耗等管理。其次,应该积极推广绿色产品包装设计,多采用一些可降解包装材料、环保材料,便于后期回收循环利用。另外,应该发展绿色运输体系,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布局网点和配送中心,并且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尽可能减少重复运输、迂回运输,有效提高配送效率。

综上所述,物流行业在我国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物流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物流行业市场监管,确保物流市场的规范有序开展。未来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这才是支持中国物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问题、对策(共五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