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乘用车行业需求分析
2014年中国乘用车行业需求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预计4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量应在147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3%,环比降6%。市场走势符合预期。
乘用车销量在3月获得环比大增四成之后,进入二季度初的4月放缓节奏。据乘联会的最新监测数据,4月乘用车零售预计环比3月有所下降,但同比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月北京车展投放的大量新产品刺激、年轻消费群体发力、限购预期激发潜在需求等因素,促使车市避免随同宏观经济探底而出现低迷。在汽车价格走势方面,今年一季度汽车价格还总体小幅走高,至3月份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上涨0.02%。
汽车价格逆市走高
预计4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量应在147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3%,环比降6%。市场走势符合预期。
由于今年1-3月的经销商库存增长17万辆,远高于去年同期增长的7万辆,因此4月的厂家压库能力估计较小,加之出口市场依旧低迷,使今年4月的厂家销量增速慢于国内零售增速。
在终端销量上,乘联会预计4月国内零售139万辆,环比下降4%,同比增15%。崔东树认为,4月中旬的车展活动拉动市场人气,而3月的部分新车和价格调整也在4月产生效果。年轻消费群体购车热、个别城市限购传闻推动春季车市走强。此外,稳增长措施和房价波动也有利于车市消费。
市场微观竞争则继续分化。据分析,4月的主力厂家零售市场没有出现经济探底时的车市低迷现象,但部分中小厂家增速放缓。通用汽车发布,4月在华销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增长6.3%,仍创历史最好4月份单月销量成绩。上海通用单月销量达到12.9万辆、上汽通用五菱更突破14万辆,但同比增幅均在个位数。
车市在4月热闹车展后,又迎来“五一”小长假行情。汽车经销商在假期展开集中促销活动,优惠促销力度有所加大。与此同时,围绕公务车改革之后的公务员团购,成为近期车市的一大看点。
“五一”假期的汽车促销战有所升温。在广州市,经销商集中在几个小型车展开展假期促销活动,一些车型现金优惠在万元以上,并有各种精品大礼包,一些主流品牌还推出特价车招徕消费者。但总体来看,“五一”车市促销战并不太激
烈,优惠力度还相对保守。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还处在上半年,车商的冲量压力并不大;此外,4月底的北京车展发布了大量新车型,它们在“五一”假期刚好进入市场,新车一般不会降价促销。
在市面上,随着各地落实公务车改革方案,释放了公务车购买私家车的需求,这也成为车商争夺的新蛋糕。“五一”假期,深圳一场车展上就专门推出了“公改购车”团购活动。“车改之后,公务员的购车需求肯定是增加的。”一位经销商人士介绍,各汽车品牌都纷纷推出针对公务员买车的优惠方案,经销商一般在现有优惠上还会给出一两千元的叠加优惠。
在汽车价格走势方面,发改委汽车分析师程晓东分析,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二季度国内将有约百万新增汽车产能投放市场,使产需关系由宽松趋向过剩,促使汽车价格下行。但由于大量新车上市带动需求释放,加之大城市限购预期促动提前购车等因素影响,这将使汽车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价格还总体小幅走高,至3月份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上涨0.02%。其中商用车价格波动上行,一季度商用车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上涨0.53%,同比上涨2.05%。乘用车价格小幅下降。一季度乘用车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下降0.38%,同比下降0.51%。今年以来进口汽车价格涨多跌少,至3月份累计比去年底上涨1.81%,同比略降0.33%。
程晓东预计,二季度在需求支撑下,汽车价格不会出现快速下行走势。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竞争不断升级,供给增速将会略大于需求增长速度,汽车价格将呈稳中有降走势,上半年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汽车进出口冰火两重天
汽车业当前面临的一大不稳定因素是,自主品牌汽车不仅在国内份额持续下降,更遭遇出口下滑的阻击。
今年一季度的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冰火交融,进口高速增长,而出口大幅负增长。今年的汽车进出口累计增速走势分化严重,进口增速在去年的低基数下加速反弹,回升到43%,而出口还持续下降9%。
今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发展潜力并存,一方面主要经济体仍然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出现明显放缓,这其中包括直到目前仍在支撑全球需求的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由此导致中国汽车出口形势尤其严峻。
第二篇:2014年中国乘用车行业需求分析
2014年中国乘用车行业需求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预计4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量应在147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3%,环比降6%。市场走势符合预期。
乘用车销量在3月获得环比大增四成之后,进入二季度初的4月放缓节奏。据乘联会的最新监测数据,4月乘用车零售预计环比3月有所下降,但同比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月北京车展投放的大量新产品刺激、年轻消费群体发力、限购预期激发潜在需求等因素,促使车市避免随同宏观经济探底而出现低迷。在汽车价格走势方面,今年一季度汽车价格还总体小幅走高,至3月份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上涨0.02%。
汽车价格逆市走高
预计4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量应在147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3%,环比降6%。市场走势符合预期。
由于今年1-3月的经销商库存增长17万辆,远高于去年同期增长的7万辆,因此4月的厂家压库能力估计较小,加之出口市场依旧低迷,使今年4月的厂家销量增速慢于国内零售增速。
在终端销量上,乘联会预计4月国内零售139万辆,环比下降4%,同比增15%。崔东树认为,4月中旬的车展活动拉动市场人气,而3月的部分新车和价格调整也在4月产生效果。年轻消费群体购车热、个别城市限购传闻推动春季车市走强。此外,稳增长措施和房价波动也有利于车市消费。
市场微观竞争则继续分化。据分析,4月的主力厂家零售市场没有出现经济探底时的车市低迷现象,但部分中小厂家增速放缓。通用汽车发布,4月在华销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增长6.3%,仍创历史最好4月份单月销量成绩。上海通用单月销量达到12.9万辆、上汽通用五菱更突破14万辆,但同比增幅均在个位数。
车市在4月热闹车展后,又迎来“五一”小长假行情。汽车经销商在假期展开集中促销活动,优惠促销力度有所加大。与此同时,围绕公务车改革之后的公务员团购,成为近期车市的一大看点。
“五一”假期的汽车促销战有所升温。在广州市,经销商集中在几个小型车展开展假期促销活动,一些车型现金优惠在万元以上,并有各种精品大礼包,一些主流品牌还推出特价车招徕消费者。但总体来看,“五一”车市促销战并不太激
烈,优惠力度还相对保守。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还处在上半年,车商的冲量压力并不大;此外,4月底的北京车展发布了大量新车型,它们在“五一”假期刚好进入市场,新车一般不会降价促销。
在市面上,随着各地落实公务车改革方案,释放了公务车购买私家车的需求,这也成为车商争夺的新蛋糕。“五一”假期,深圳一场车展上就专门推出了“公改购车”团购活动。“车改之后,公务员的购车需求肯定是增加的。”一位经销商人士介绍,各汽车品牌都纷纷推出针对公务员买车的优惠方案,经销商一般在现有优惠上还会给出一两千元的叠加优惠。
在汽车价格走势方面,发改委汽车分析师程晓东分析,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二季度国内将有约百万新增汽车产能投放市场,使产需关系由宽松趋向过剩,促使汽车价格下行。但由于大量新车上市带动需求释放,加之大城市限购预期促动提前购车等因素影响,这将使汽车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价格还总体小幅走高,至3月份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上涨0.02%。其中商用车价格波动上行,一季度商用车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上涨0.53%,同比上涨2.05%。乘用车价格小幅下降。一季度乘用车价格比去年底累计下降0.38%,同比下降0.51%。今年以来进口汽车价格涨多跌少,至3月份累计比去年底上涨1.81%,同比略降0.33%。
程晓东预计,二季度在需求支撑下,汽车价格不会出现快速下行走势。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竞争不断升级,供给增速将会略大于需求增长速度,汽车价格将呈稳中有降走势,上半年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汽车进出口冰火两重天
汽车业当前面临的一大不稳定因素是,自主品牌汽车不仅在国内份额持续下降,更遭遇出口下滑的阻击。
今年一季度的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冰火交融,进口高速增长,而出口大幅负增长。今年的汽车进出口累计增速走势分化严重,进口增速在去年的低基数下加速反弹,回升到43%,而出口还持续下降9%。
今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发展潜力并存,一方面主要经济体仍然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出现明显放缓,这其中包括直到目前仍在支撑全球需求的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由此导致中国汽车出口形势尤其严峻。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供需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第三篇: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07年1月编号:YJ887 定价:电子版(PDF)8600元图书版:8000元
描 述
从国内企业竞争格局来看,依照销售方面的统计,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仍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三个最强者,体现了上汽和一汽的竞争格局,也体现了大众与通用在华的竞争格局。但是这三家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之和不足40%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的垄断格局尚有很大差距。位列产业中第二档次的企业为广州本田、长安集团、天津一汽、北京现代和奇瑞汽车。主要为地方型企业,但是有的企业与三强差距不明显(约4%),有的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实力也不容三强小视。
从乘用车市场的需求情况看,从需求量的角度说仍然是乐观的。有研究认为,车价与人均GDP的比值为2或3时,是轿车进入家庭的转折点。目前,京、沪、穗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比值已超过2或3。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1090美元。目前,我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约800万户,5年后甚至可能达到4200万户。13亿人口中有3亿人口的收入超过2000美元,这一阶层的消费结构必然发生变化,我国即将进入一个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标志的消费时代,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就是总体上的“汽车社会”。但是从销售情况来看,“持币待购”现象就不那么乐观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政策上的因素,也有产业市场自身的原因。
本报告多方搜集了大量最新的详实的资料,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以及统计结果分析的辅助,对乘用车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乘用车在我国汽车产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关联产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乘用车细分市场,渠道运营,进出口形势,消费者需求,产业竞争格局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乘用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等影响因素都进行了展望。是乘用车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计划在乘用车领域进行投资大单位或个人准确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动态,制定相关战略的可靠参考精品。
目 录
第一部分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及分析
第一章 中国汽车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06年汽车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汽车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汽车是工业的主导产业
(二)汽车工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影响
第三节 汽车行业相关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乘用车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
第五节汽车行业的经济特性与投资特性
第二章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概览
第二节乘用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自主开发与乘用车发展产业发展的几大瓶颈
(一)能源经济性问题
(二)环境保护限制
(三)城市交通的拥堵
第四节延伸汽车产业链带动行业发展
第五节大众汽车消费时代
第六节乘用车开发能力分析
(一)国内乘用车开发能力现状
(二)未形成自主开发的原因
第七节产业结构调整
第八节建立统一开放的汽车市场和管理制度
第九节200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体产销情况分析
(一)1-9月各月总体产销情况
第十节2006年中国乘用车保有量情况
第三章关联产业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第一节钢铁工业
(一)钢铁工业与汽车工业
(二)2006年钢铁工业投资情况分析
第二节石化工业
(一)能源工业与汽车工业
(二)2006年燃料价格浮动情况分析
第三节零部件工业
(一)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状况与障碍
(二)配套工业间的互相制约
第二部分行业市场分析
第四章2006年国内乘用车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2006年经济型乘用车市场分析
(一)1-9月各月产销率分析
(二)1-9月各月市场占有率分析
第二节2006年普及型乘用车市场分析
(一)1-9月各月产销率分析
(二)1-9月各月市场占有率分析
第三节2006年中档乘用车市场分析
(一)1-9月各月产销率分析
(二)1-9月各月市场占有率分析
第四节2006年高档乘用车市场分析
(一)1-9月各月产销率分析
(二)1-9月各月市场占有率分析
第五节2006年进口乘用车市场分析
第五章乘用车销售渠道运营分析
第一节世界汽车强国销售渠道运营模式
第二节国内渠道运营与国外的差别比较
第三节汽车主要营销渠道
(一)专营店
(二)汽车交易市场
(三)自建网络
(四)一站式销售模式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四节乘用车营销渠道的探索国内主要汽车交易市场情况第一节北京汽车交易市场第二节成都汽车交易市场第三节上海汽车交易市场第四节广州汽车交易市场第五节 车市交易的影响因素车型市场表现 第一节 轿车(分品牌)市场特点、销售及保有情况 第二节 SUV(分品牌)市场特点、销售及保有情况 第三节 MPV(分品牌)市场特点、销售及保有情况 第四节 微型客车(分品牌)市场特点、销售及保有情况第五节 轻型客车(分品牌)市场特点、销售及保有情况国外汽车市场发展状况第一节美国汽车市场发展一)美国乘用车市场产销情况第二节欧盟汽车市场发展一)欧盟乘用车市场产销情况第三节日本汽车市场发展一)日本乘用车市场产销情况第四节韩国汽车市场发展一)韩国乘用车市场产销情况近年乘用车进出口形势分析第一节汽车产品进出口总体情况第二节乘用车进出口分析第三节进口乘用车与国产乘用车比较分析第四节乘用车进出口发展趋势乘用车消费者需求分析第一节我国乘用车消费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影响乘用车需求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降价风潮与“持币待购”
第四节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可保持乐观态度
第五节国内乘用车市场将逐步走向以私人消费为主体
第十一章乘用车消费市场分析
第一节各产品产销率分析
第二节乘用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
(一)乘用车产品1-9月各月市场占有率情况
(二)各产品1-9月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
第三节乘用车消费区域分布
第十二章 乘用车供给分析
第一节 总量分析
(一)乘用车发展趋势分析
(二)今年1-9月各乘用车车型产量情况
(三)乘用车车型及其产量发展演变分析
(四)区域生产布局与发展
第二节 细分分析
(一)经济型乘用车
(二)普通型乘用车
(三)中档乘用车
(四)中高档乘用车
第三部分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第十三章 行业基本竞争格局分析
第十四章 国内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及战略
第一节 上海大众
第二节 一汽大众
第三节 一汽轿车
第四节 上海通用
第五节 北京现代
第六节 广州本田
第七节 东风汽车
第八节 天津丰田
第九节 长安汽车
第十节 吉利集团
第十五章 国外汽车厂商中国战略
第一节 通用汽车公司
第二节 大众汽车公司
第三节 福特汽车公司
第四节 丰田汽车公司
第五节 现代汽车公司
第六节 雷诺—日产汽车公司
第七节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第八节 宝马汽车公司
第九节 本田汽车公司
第十节 菲亚特汽车公司
第十一节 戴—克汽车公司
第十六章 乘用车产业五力分析
第一节 现有竞争者力量
第二节 潜在进入者力量
第三节 供应商力量
第四节 替代品力量
第五节 客户力量
第四部分乘用车市场发展展望
第十七章 2006产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全球乘用车产能分布及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 2006年乘用车市场发展影响因素
第三节 政策因素
(一)产业整合因素
(二)产业投资因素
(三)外部其他因素
第四节 “十一五”规划对乘用车行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乘用车市场产销预测
第六节 乘用车市场未来保有量预测
附录一 《汽车贸易政策》
附录二企业合资合作现状
附录三2006年1-10月车市降价表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2006年1—9月经济运行主要指标
图表:近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及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例图表:近年GDP增长率与汽车工业产值增长率
图表:2006年1—9月汽车行业综合效益指数
图表:2006年1—9月汽车行业分地区销售分布
图表:2006年1—9月汽车行业财务效益指数
图表:2006年1—9月汽车行业资产运营指数
图表:2006年1—9月汽车行业偿债能力指数
图表:2006年1—9月汽车行业发展能力指数
图表:2006年1—9月汽车行业各项指数总评表
图表:历年汽车保有量统计
图表:全国历年乘用车保有量统计
图表:近年钢铁行业投资情况
图表:近年汽车零部件投资情况
图表:我国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工业投资情况对比图表:近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图表:近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图表:近年乘用车区域市场保有率
图表:近年进出口乘用车数量统计
图表:2006年各月乘用车生产情况统计
图表:2006年各月乘用车销售情况统计
图表:2006年各月乘用车细分分量生产情况统计图表:2006年各月乘用车细分分量销售情况统计图表:2006年前三季度各乘用车分量市场占有率图表:近年各乘用车分量市场占有率
图表:近年各乘用车分量产量变化趋势
图表:2006年乘用车区域生产布局情况
图表:2006年前三季度国产乘用车销量排名
图表:2006年前三季度主要乘用车品牌产量统计
图表:2006年1-9月乘用车主要品牌前15名市场占有率图表:2006年部分乘用车价格调整情况
图表:国内主要汽车厂商产销对比(附表)
图表:近年国内主要汽车厂商产销率变化统计
图表:全球乘用车产能分布情况
图表:央行加息对车市的影响”调查统计
图表:乘用车油耗国标出台对未来车市影响”调查统计图表:汽车召回制度”对车市的影响观点调查
图表:汽车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调查
图表:消费者对汽车经销商的满意度调查
图表:成品油价格上调消费者意见调查
图表:2006年乘用车新产品情况
略„„
第四篇:中国报关行业需求分析及应对
作者:王俊力论文题目:中国报关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应对
论文关键词:中国报关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应对
论文摘要:自加入WTO,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随着外贸出口行业的崛起,外贸报关从业人员这一职业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报关员逐渐成为一个被广受热捧的职业,而现有人才的素质也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外贸业务需求。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个增长空间也是对报关员的需求空间。对于其个人而言,随着我国加入WTO、法律法规的完善,国际贸易秩序更规范,对于个人素质要求也逐步提升。个人如果能在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提高自己在事业发展前景上将非常宽广。所以,报关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中国报关行业当前的宏观环境分析
自加入WTO,我国取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并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获得普惠制等特殊优惠待遇,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使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出口市场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外贸出口行业。然而外贸人才的匮乏正成为制约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与全球同行竞争的重要因素。
随着外贸出口行业的崛起,外贸报关从业人员这一职业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报关员悄然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俏货”,报关员考试也就吸引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的目光,他们纷纷加入“考证”行列,希望取得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筹码。在这两年报关员考试队伍中,大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使报关员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个增长空间也是对报关员的需求空间。而近几年海关总署一直在控制报关执业资格人员增长的幅度,力求做到保障需求、竞争有序。
二、我国报关业的地理分布及报关现状
(一)报关业务相对集中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以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为主,以2008年为例,广东、江苏、上海位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甲:其中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7%;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1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上述三省市进出口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0%以上。全国6455个报关企业绝大部分也是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与海关对进出口的管理相一致,报关协会的工作重点也在于此。
(二)报关形式以代理报关为主
2008年上半年自理报关的有9022个,占收发货人总数的1.44%;2008年上半年报关单量共2601.69万份,其中由报关企业代理报关的有2187.66万份,占报关单总量的84.09 %。在有的口岸代理报关的业务量甚至达到了当地总量的96%-97%,这也反映了目前整个报关市场仍然以委托代理报关形式为主,报关企业在整个报关市场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代表着我国当前报关专业化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海关对报关单位的评估等级整体不高
全国现有报关单位632,114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其中AA类3716家,A类9626家,B类612995家,C类1092家,其他4685家;报关企业6,455家,其中A类68家,B类6370家,C类7家,D类3家,其他7家。
三、目前报关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报关市场秩序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报关企业诚信守法、行业自律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报关企业和报关员队伍的管理和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报关质量明显改善,海关通关速度和效率的提高与企业通关成本的降低得到了同步实现。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海关的相关制度和管理的日趋完善和规范,企业自身素质和自律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各地方报关协会成立后在服务政府和企业、引导报关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和协会在职责定位上逐步清晰,在管理与协调配合上更加融洽。但同时,我们也切实地感受到,报关行业整体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四、中国报关员 就业现状
(一)准入门槛放开以后,报关企业增速过快,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现象
海关总署在2005年下放审批权限前,全国报关企业1900多家,至今已有6455家,增加3倍多,而报关单量同期只增加了30.8%。以广州关区为例,协会成立初期,报关企业91家,发展到至今已达249家,增加了2.7倍,而报关单量仅增长了16.7%。现有报关企业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实际需求的报关企业数量,导致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据调查了解,部分报关企业采取承包、挂靠等不规范经营方式和回扣、互相压价等不正当的经营手段来拉拢客源,致使报关质量差、服务水平低,进而引发报关企业效益变差、客户不满意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经营环境,既增加了海关的行政执法成本、恶化了海关外部执法环境,同时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部分报关企业资质差、报关业务少、申报质量不高,导致口岸通关效率受到较大影响
按现行规定,企业只需有5名报关员就可以在海关注册,并且注册后企业对报关员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客观上使得部分企业资质差、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报关业务少,致使申报过程删改退单率大幅上升,通关效率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在全国各直属关区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报关删退改单率最高的前三家企业中, 报关删退改单率在100%以上的分别有37家和55家企业,都是报关业务少的企业,报关单量在1—150单
/年和1—985单/半年。与此同时,海关单证审核量也因此类删改退单的增多而加大,企业管理成本同步上升,并给申报质量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三)报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导致报关行为与海关现代化管理要求出现严重脱节
报关从业人员素质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还没有完全适应通关业务的需要。部分报关员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知识更新不及时,办理业务时往往凭经验或照抄其他类似企业,遇到业务变化或者新业务时,处理能力差,较为被动;有少数报关员有不诚信行为,欺骗本公司及货主,对行业规范的认识比较肤浅,法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整体素质不高;报关企业本可通过培训提高报关员的素质,但人员跳槽较频繁,流动性较大,成了企业的心病,在培训方面不愿多投入,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上述原因使得部分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通关效率,现场海关关员需花大量精力处理删退改单的事务,大大延缓了通关时间。
(四)报关员记分考核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性,导致在具体执行上存在不合理情况 该制度对报关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但对其中的一些不合理性,报关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海关职能部门对已经通过海关通关现场关员审核并给予货物进出口结关的归类认定给予否定后,对报关员进行扣分的行为不够合理。二是通过计算机记分,许多差错并非报关公司操作不当造成。如外地企业经营单位代码错,报关企业并不掌握,在制单过程中也不好核实;手册超量,企业制单时并不掌握,也无从核对;舱单数据没有或舱单日期等有误,企业制单时也无从掌握等。三是当前大部分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报关企业,其报关员一般都不制单,仅仅是拿了制作好的报关单到报关现场。一旦发生删、退、改单方面的差错,往往对他们实施记分,这样运作显得有失公允,等等。
此外,我国实行的是由两家管理机关(海关、检验检疫)管理进出口货物的口岸体制客观上也制约了报关效率。报关企业要同时面向海关和检验检疫,分别传输报关、报检数据,两个系统又是分别独立的平台,数据交换极为困难。目前仍在研发的“一单两报”工作进展也较为缓慢。等等。
五、报关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及应对
(一)报关员提高自身素质侧重点
1、客户对象的不同。自理报关是从事处理企业本身的报关业务的,因而报关业务的客户(服务对象)固定,报关员只从事本身企业的报关业务。而报关行报关员则是面对广大有报关需求的企业,服务客户面广。
2、业务范围的不同。自理报关业务只从事与本企业有关的报关业务,企业的业务范围决定了企业报关员的报关业务范围。受企业的业务限制,从事企业报关的报关员一般只需懂得有关本企业的报关业务就可以了。而报关行报关员由于面对的是所有企业的报关业务,因此,报关的业务各种各样,有机会接触较全面的报关业务。
3、收入来源不同。自理报关的企业报关员一般拿企业的工资,多属于固定工资方式,某时期业务量的多与少与工资没有联系。而报关行报关员一般是按报关量的提成计算工资的,薪水与报关业务量直接关系。
因而,报关行报关员最主要的是提高客户量和报关数量。
(二)提高报关行报关员的客户量的一些对策与方法
既然报关行报关员的薪水与报关业务量直接关系,那么提高客户量就是关键了。
1、通关政策的精通
由于接触的业务范围广泛,精通海关政策法规就显得重要了。有时接触到一些少见或难点的报关业务,如果你能及进应付,讲出一些有关政策规定及做法,客户当然觉得你水平不错,也就给客户觉得你留下好的印象。如果客户以经找过另外的报关员而被拒绝,这时更显得你的报关能力。因此,要不断留意有关政策的公布,学习理解有关政策的规定和操作规程,细节方面也绝对不能忽视。最好就复印成小册子,带在身边,你的提包做大点也无所谓。许多报关员认为天天报关无必要学习什么法规,其实这是不好的。虽然天天报关,懂得实际业务,但与懂得法规、理解法规又懂实际业务是不同的,往往表现在融会贯通,政策灵活运用的能力上。
2、提高服务素质
提高服务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提高服务素质的方法很多,这里简述几点:
(1)注意态度。
与客户接触时态度要诚恳,切忌傲慢,你不给我报还有别人给我报或多一份少一份无所谓的口气。特别是新客户,尤其注意。
(2)表达你的关怀和热情。
对企业或企业办事员表达你的关心,如近来企业经营情况如何啊,身体好吗,工作忙不忙,要不要帮手,让客户感到你是他的朋友,而且每次办结后不忘说声谢谢,客户会感到温暖。日后自然有报关会找你。
(3)必要的知会。代客户办理报关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可能是客户资料的错误,有时可能是自己的失误。对于客户的失误,尽量不要埋怨客户,但应立即指出客户的错误之处,提出改正的方法,与客户商量如何解决。对于自己的失误,抓紧时间自己解决,尽量不给企业造成耽误,实在不能避免的,不要一面推搪过失,应好好地商量解决办法。
(4)勤于保持联系。对客户,要勤于保持联系,避免客户流失。你最好做个客户资料的记录,经常翻开来查一查。如某客户的合同快到期了,打个电话去提醒一下,虽然客户一般也知道这个情况,但这个行为绝对是企业欣切的。又如新出的一些政策正是与客户的生产经营相关的,马上去电告知一声注意事项,需办什么手续,让客户提前做好准备,客户觉得你是一个关心的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人,以后有什么业务,当然第一个想到关照你了。有时,企业可能一些人员的调动,造成报关业务跟不上的情况,你可主动提出教一下有关人员基本操作,当然这些小知识不会对你的业务形成竞争。
3、与一些大客户签订长期的报关业务合作。对于一些信誉良好的业务大客,特别是较有名气的客户,争取与其签订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每月结帐更好。这个是好的方法,一是企业无需每次付现金,你也无需每次收现金,减小许多麻烦。第二,能最大程度留住客户。第三,提高你的报关信誉,这个招牌,可为你今后带来更多的客源。签订合作时,根据条件,在价格方面可适度进行优惠,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国武2009年7月新编进出口业务案例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
[2]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2011年6月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2011年报关员考试教材)中国海关出版社
[3]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编.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
[4]闫红珍,童西琳2005.3国际贸易理论——高职高专财经类教材系列科学出版社
[5]金焕2010.01国际贸易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6]王洪,徐德岭2006.8货运与报关代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7]孙康,王瑞华,朱蕾2010.01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单证实务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电子商务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需求现状
(一)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总缺口高达200万人/每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井喷似发展,据公开资料显示,仅2008年中国企业新增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就超过230万,2009年、2010年又分别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大幅增长。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这一数字还不包括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的诸多岗位人才需求。从淘宝方面反馈的数据看,每天发布的电子商务招聘求职类信息,在600~900条。从“前程无忧”一家招聘平台来看,每月发布的电子商务招聘信息不低于6万条,占中国所有行业招聘的4%。
(二)培养培训体系乏力,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总供给量提升艰难,远不足支撑需求。按人才培养供给渠道看,作为主力渠道的大学教育,确实做到了每所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从老师到学生,甚至是为数众多的教授,研究生导师,都没有电子商务实践方面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在培养过程中,经常是纸上谈兵,完全无法学以致用。笔者曾经招聘过一个国内名校毕业的电子商务博士,讲起来确实是口若悬河、但实际做起来却是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作为辅助渠道的职业教育,也因为缺乏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的积累。无法真正意义上承担相关培养工作,特别是中层以上含中层的电子商务人才更是如此。全国范围内,规模化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的就只有淘宝一家,培训主要集中在底端操作员方面,而且大部分是用于淘宝自身体系,对缓解社会的供需矛盾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二、电子商务高级人力资源极度匮乏的行业性原因
(一)高级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电子商务的主要关键岗位,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电子商务的核心还是商务,商务营销人才首当其冲;
2、电子商务的主要手段是电子化,IT技术人才紧随其后;
3、电子商务的实质是对外缩短供应链,对内实施精细化管理,在销售利润和成本控制两方面寻求企业生存空间,所以运营型人才必不可少。
而这第三个方面人才,恰恰是电子商务公司容易忽略却极其致命的软肋。作为电子商务高管,必须具备跨职能的综合管理能力,其要求可谓非常有挑战性。
(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历程较短,成功企业有效,导致掌握成功路经的高管匮乏。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新兴的行业,从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方面,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系统化,结构化,资源整合化三特性。从而导致低层向中层,中层向高层的自然成长缓慢而困难重重。不像传统行业内部人力资源职能结构简单明确,管理体系因为多年沉淀而成熟,人力资源的自然成长,不管是从知识、咨询还是实际方面都有明确和快速的成长路径。
另一个方面看,电子商务具备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大特点,成为某方面的专才不易。同时成为专才后,要跳出原有的知识和技术格局,向跨职能发展更是挑战。
(三)电子商务行业流动性极低,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无法在行业内得到有效传递。大家感觉IT行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好像是很强的,怎么电子商务作为IT行业的一部分,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呢?核心原因还是电子商务的面对面竞争性,与所有的行业都不同。在传统行业内,因为地域和客户群体的区隔,导致跨区域发展非常困难。传统行业内虽然是竞争对手,但这种竞争不是面对面的,也不是你死我活的。而电子商务明显不同,网络是通达全国的,任何竞争对手,只要做同一行业,就是直接竞争,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故此,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就必然包含了高管层的稳定和忠诚。于是,在这个行业内,我们看到了很多高薪、期权、一夜暴富的例子,对于这个行业而言,反而是理性的合理的。因为这个行业就是因人成事,一将兴邦,也会一臣覆国。所以行业内人士,形象地总结电子商务的高管人才流动性是:动的基本都不强,强的基本都不动。
三、电子商务高级人力资源现状对传统的冲击
首先,电子商务和本行业的对接问题:跨行业的人绝对是可遇不可求,要么重金从电子商务行业领导企业挖,而且还要看挖不挖的起,挖不挖的来。成本巨大,成功率低,而且容易引发行业内恶性竞争。
要么只能找电子商务的适应本行业,而无法由本行业的去跨越到电子商务。只有这样才能互为领路人,教学相长,优势互补。
其次,电子商务对本公司传统冲击,从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是薪酬方式和体系的冲击。从传统行业而言,一般是企业强势,个人更依赖于企业的平台。而电子商务人才极度匮乏的现状,导致是高管强势,个人有更多机会和选择。所以电子商务的高管薪酬目标主要是长期激励和结构性稳定为导向的。这样就会造成薪酬的数量和结构方式,特别是高管期权方面对传统企业冲击明显。
第二是文化理念和做事方式的冲击。传统行业比较习惯以产能定目标,以资源促发展;而电子商务则习惯以客户价值定目标,以差异化促发展。传统行业的计算模型比较直接和线性,一目了然;而电子商务计算模型因考虑客户和竞争相关因素则相对多元化和复杂化。所以,企业和高管往往对业绩指标,发展方式等核心要素,有很多分歧点。虽然这是正常的,也是企业请高管的价值所在。但企业一直以来从上至下管理模式的习惯心态,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冲突的显性化而不经意的占领了潜意识的高点。如何能克服和避免,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是保障战略设计成功的基础,也是未来战略执行的基石。(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金欣先生中国电子商务领导公司富基赛维常务副总、股东;中国电子商务百强获奖者;ISOC国际互联网协会主任研究员;CERE电子零售精英学会研究主任;国家一
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电子商务网购心理引导和组织行为的实战派运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