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17-98360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1 23:58: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以践行“人本教育”理念为宗旨。学校特举行八、九两个年级全员参加的“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大型科技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资源积累”、“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线”。让他们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彰显他们个体的生命价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

3、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4、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面了解过去及现在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与治理措施,以便于为当地政府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防治保护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方法〕:

一、调查走访;

二、实地调查;

三、交流与合作。

〔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现将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小组学生向当地长期居住的老人或村委会干部了解当地过去及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状况,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笔录,以利于后期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各小组按本村或本组的实际情况作好出行安排,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目前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详细记载(地点、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等),以确保后期的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学生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各有特色的且富有一定价值的个体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材料汇总,由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形成能代表共性的可行性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如实呈报,为当地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总结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乐于探究与实践的精神,在八、九年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以笔录的方式了解到过去(20年前)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集中公共水井供水、人力挑水入缸的方式。那时候,夏季一旦出现严重干旱,公共水井就会出现水源供应严重不足甚至干涸的情况,当地居民只能靠四处寻找水源来艰难度日。

2、同学们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在20年后的今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水井,并通过合理的输水管道和贮水方式有效地预防了先前那种情况的发生,不再需要为生活用水担忧,基本上实现了引水入井、导水入缸的大好局面。

3、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广大农村的生活用水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那时用水难、饮水难也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经常出现因为必备生活用水而发生争抢的恶性事件。

4、在上个90年代,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国家开发了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的饮水配套工程。逐步解决了部分贫水村的用水难、饮水难的问题,这项工程的开展,带动了广大人民的劳动热情,提高了他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是以在这一阶段就有相当多的农民乘借机会建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饮水配套工程。

5、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广大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的政策支持,这一阶段农村饮水配套工程更进一步开展落实,为了对地方经济地发展推波助澜,我们省又出台了激励农民尽快致富的“烟水配套工程”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从而使95%以上广大农户都有了自己的水井或水窑。从根本上解决了从前农民用水难、饮水难的问题。

6、同学们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先前基本生活用水就十分困难的时候,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大难题,当地居民解释说,这都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人民的认识水平还很欠缺,所以那时偶尔还有恶意破坏与污染水资源的情况发生。但随着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水井或水窑时,人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珍惜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份资源。

〔活动反思〕:

这项调查活动虽然前后只历时三周,从大体上看收到了奇效,为今后开展这类科技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现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特别亲近的热爱,这为今后开展这类调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让所有同学都清楚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这方面的认识水平;

3、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当地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好地教育意义;

4、从活动全过程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的能力,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教育和培养。

第二篇: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以践行“人本教育”理念为宗旨。学校特举行八、九两个年级全员参加的“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大型科技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资源积累”、“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线”。让他们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彰显他们个体的生命价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

3、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4、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面了解过去及现在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与治理措施,以便于为当地政府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防治保护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方法〕:

一、调查走访;

二、实地调查;

三、交流与合作。

〔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现将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小组学生向当地长期居住的老人或村委会干部了解当地过去及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状况,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笔录,以利于后期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各小组按本村或本组的实际情况作好出行安排,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目前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详细记载(地点、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等),以确保后期的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学生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各有特色的且富有一定价值的个体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材料汇总,由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形成能代表共性的可行性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如实呈报,为当地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总结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乐于探究与实践的精神,在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以笔录的方式了解到过去(20年前)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集中公共水井供水、人力挑水入缸的方式。那时候,夏季一旦出现严重干旱,公共水井就会出现水源供应严重不足甚至干涸的情况,当地居民只能靠四处寻找水源来艰难度日。

2、同学们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在20年后的今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水井,并通过合理的输水管道和贮水方式有效地预防了先前那种情况的发生,不再需要为生活用水担忧,基本上实现了引水入井、导水入缸的大好局面。

3、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广大农村的生活用水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那时用水难、饮水难也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经常出现因为必备生活用水而发生争抢的恶性事件。

4、在上个90年代,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国家开发了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的饮水配套工程。逐步解决了部分贫水村的用水难、饮水难的问题,这项工程的开展,带动了广大人民的劳动热情,提高了他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是以在这一阶段就有相当多的农民乘借机会建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饮水配套工程。

5、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广大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的政策支持,这一阶段农村饮水配套工程更进一步开展落实,为了对地方经济地发展推波助澜,我们省又出台了激励农民尽快致富的“烟水配套工程”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从而使95%以上广大农户都有了自己的水井或水窑。从根本上解决了从前农民用水难、饮水难的问题。

6、同学们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先前基本生活用水就十分困难的时候,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大难题,当地居民解释说,这都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人民的认识水平还很欠缺,所以那时偶尔还有恶意破坏与污染水资源的情况发生。但随着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水井或水窑时,人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珍惜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份资源。

〔活动反思〕:

这项调查活动虽然前后只历时三周,从大体上看收到了奇效,为今后开展这类科技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现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特别亲近的热爱,这为今后开展这类调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让所有同学都清楚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这方面的认识水平;

3、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当地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好地教育意义;

4、从活动全过程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的能力,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教育和培养。

关于环保主题(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低碳出行}、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光污染、烟花燃放)

格式:

关于XX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方法

1、————————

2、————————

3、————————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重点)

{以下为表格形式}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如书籍、报刊)(如XX的危害)(按照前面,写所获信息)

——————————————

——————————

———————————————

——————————

(至少三个)

四、结论(重点)

1、——————————————————————————————

2、——————————————————————————————

3、——————————————————————————————(至少三条)

问题补充: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近视,与年龄有关系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并调查询问同学,了解近视的主要原因。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近视的主要原因:看电视距离太近;看电视的时间太长;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长时间的坐在电脑、电视前;不合理饮食;在车厢里看书遗传因素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2)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

1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

(三)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3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4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第三篇: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11-20 13:02:00 ] 作者:李东 编辑:凌月仙仙

摘要: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以及“洪水资源化”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平均接近25%,但南北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北方河流长时期水资源利用程度高达80%,甚至更高;随着我国废污水的处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常态化,结合中国特点与实际,经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适当提高,我国北方设高为60%,南方也可维持在40%。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率)警示线 中水利用 洪(雨)水利用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定义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耗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

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即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可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除了实际耗水量,也可采用供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供用水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是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当然,一年里也有丰水与枯水期,丰水期即汛期的水水库拦蓄后枯水期使用。

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黄河河川径流量为370亿m3。黄河可供水量是扣除输沙水量及生态水量,亦称河道外的可利用量。

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更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回归河道并没有被消耗。1.2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

202_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人大司法解释权威性提出:国际上一般认为的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40%的警示线。

该数值是大范围长时段的平均值。对于不同年份以及年内不应该是一个固定数据,同时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各时段各地区是不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雨水利用遍地开花与大型工程洪水集中利用、污水处理后中水利用等各种手段得到应用,应该说该警示线数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随之改变;同时,中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并且旱涝频繁不可能完全照搬所谓的国际上警示线。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接近25%,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呈现“北高南低”,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和华北地区利用程度高。2.1 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

北方主要河流已超过50%,其中海河流域和黑河流域个别年份已超过90%。黄河、海河、辽河、淮河的水资源利用率一般都超过了国际警示线,其中海河和淮河每年大约引黄河水100亿m3,部分内陆河超过100%。

202_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毛用水量与水资源量(自产地表水与不重复地下水之和)之比。全省为45.8%;内陆河流域为100.2%;黄河流域为37.8%;长江流域为4.1%。淮河水资源公报:202_年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9.9%(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山东半岛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9.9%,淮河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5.6%。

202_年海河流域天然径流量为126.93亿m3,地表水供水量123.10亿m3,扣除跨流域调水43.25亿m3,当地地表水供水量79.85亿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2.9% 2.2 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普遍较低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2_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33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57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4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6101亿m3。从202_年来看,每年我国超过2.2万亿m3河川径流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入海出境了。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长江流域仅为18%。

根据云南水资源公报202_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河道外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比值)为6.9%。

202_年珠江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0.2%,但个别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也超过80%,其中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达83.1%。2.3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区差异大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现北高南低与降雨带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

199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根据水资源量计算和供用水统计成果,并考虑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地下水储存变量等因素的影响,对九大流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进行了估算。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也是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松辽河片为24%(其中辽河流域为52%),海河片为94%,黄河片为76%,淮河片为78%,长江片为15%,珠江片为18%,东南诸河片为14%,西南诸河片为2%,内陆河片为34%(其中河西内陆河为80%)。

总之,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地区分布不均,“北高南低”,随气候和人类活动而变化,干旱年高,丰水年低,随社会发展总用水量增加。

3.我国干旱缺水状况决定了必然需要大量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我国年年有干旱,平均不到3年发生一次重特大旱灾,尤其经常发生区域性特大旱灾。正是我们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是农业命脉”,大兴水利,在许多大旱之年仍然夺取农业大丰收,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创新高。

我国又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西南、东南沿海地区因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量相对比较丰富,水资源量也就相对较为丰富,但北方特别是西北,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稀少,水资源量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数的1/8—1/10。过去,我国旱灾高发的区域主要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近几年,在传统的北方旱区旱情加重的同时,南方和东部多雨区旱情也有所发生,甚至在扩展和加重。

202_年中国西南大旱范围波及中国西南五省市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并蔓延到湖南等省市。旱灾影响范围已由传统的农业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人畜饮水严重困难,花费很大人力物力。据气象专家分析,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导致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严重。4.我国水资源受海洋季风控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要充分认识水资源性天然可再生资源。在太阳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表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环流,随着气流运移与上升,冷暖气流的交汇,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把海洋和大陆的水循环溶成一体,我国水资源补给来源主要为季风大气降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形成我国降水的主要水源,把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到我国西南、东南广阔地区,特别是东南季风深入到我国中西部地区,连我国新疆降水也是西风环流把大西洋的水汽输送过来。比如台风是一个典型的海陆水循环的气象现象,台风输送大量的海洋水汽,短时间带来大量降水,形成暴雨,给所到陆地造成灾害。

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降水影响,有丰、枯之分。而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别大,同时受到环流和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年内都变化非常大,导致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不均、时间上年际有丰枯差异、年内多集中于汛期。

从年内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经对汛期和冬季降水统计,扣除雪山冰川融水(降雪降雨又有补充)外,中国水资源每年更新来源于海洋季风大气降水超过90%以上。

正因为洪水期为了防洪,每年我国超过2万亿m3河川径流水资源没有被利用流入海或出境了。5.人类活动的影响着我国警示线标准的设立 5.1 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

只有通过建立高坝大库有更多的蓄水库容,才有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我国建设了小浪底,特别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备了特大型水库的建设经验和能力,具有调节洪水能力大库高坝大系统骨干工程作基础,依靠关键技术作支撑。

洪水资源化就是把入海汛期洪水拦截下来留在陆地以备利用,增加水力发电量、作为社会供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在黄河流域用来调水调沙,即利用洪水通过水库调度水沙把库区和河道内的泥沙排入大海。把洪水大量蓄在陆地有利于对抗海洋的升高趋势。

在我国很多地方形成了传统的看法,洪水是灾害,要尽快排走、入海为安;没有把洪水当做资源,“兴利与除害结合”也仅是说利用非洪水资源和防大洪水。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同时洪水也可利用,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

洪水资源化的提出意在防洪减灾、除害与兴利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给洪水出路,让部分洪水为我所用”的治水战略,进一步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坦率说洪水是不能完全控制的,也是无法完全根治的,尽管我国在大江大河已经建立了有效的防洪体系,洪水难题仍将是中国长期的心腹之患;既然不能掌控洪水,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工程措施和“管理洪水”,采取包括“洪水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措施综合治理洪水。洪水利用和洪水资源化在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水库调节能力有限,比如黄河上仅有龙羊峡为多年调节水库,而著名的三峡水库也只是季调节水库。

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水利水电清洁能源,主要河流已经做了规划,建议在可行性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坝高增加库容,为防洪和洪水利用增加有效的“公益性”库容。一方面多蓄洪水达到防洪目的、另一方面多发电弥补水电因枯水期带来的调峰、同时也为社会供水和跨流域供水提供的可能。如长江流域以三峡水库以上可分为三级,在干支流前端的水库作为一级,可在汛期中蓄洪,中间大量水库依次8月中下旬蓄洪、三峡水库和丹江水库可在9月蓄洪,这样就形成了汛期中后期的蓄洪达到了梯级利用洪水发挥更大的效益。5.2 集水工程

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以备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收集雨水用于人畜饮用和农业生产,我国202_年西南大旱部分地区的水窖发挥的很大作用。水资源匮乏的甘肃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202_年已累计建成各种蓄水窖253万眼,稳定解决了252万人的饮水困难,发展集雨节灌农业457万亩,在雨水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治理水土保持也发挥巨大作用,淤地坝与层层梯田能够达到“水不下山”。

雨洪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北京市从202_年就制定并执行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要求以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加入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否则有关部门将不予验收。5.4 跨流域调水工程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与洪水资源化重新分配有了保障。

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起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规划设想三条调水线路的多年平均年调水总规模448亿m3,其中东线148亿m3,中线130亿m3。

把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主要供水对象确定为城市,可逐步置换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限制超采地下水、利用丰水年增加北调水量,恢复和改善地下水环境,增加农业、生态用水量。

根据近期规划结果,202_年,全国将从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利用118亿m3的水量来支持地下水超采治理,压缩相应的地下水开采量。5.5污水处理与利用

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

根据国际普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70%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如果水资源的利用率为40%,那么就大约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60%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这里的社会用水中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工矿企业和城市生活。

国际普遍情况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80%,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河流生态逐步得到恢复,特别是污水处理再利用或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因此,所谓的国际上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早已或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建议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设为50%较为合适。

污水处理再利用量是指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的污水回用量,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废污水处理的重复利用量。中水又称再生水、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如果能将这些废污水通过处理转化为中水无疑将是一块巨大的资源。提高污水处理率,增加污水利用量,污水资源化迈入进行大量使用阶段。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2_年全国总用水量5910亿m3,用水消耗总量3110亿m3,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3%,202_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58亿t;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提高其他水源如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利用量,未来将有超过1000亿m3潜力。6.结语

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接近25%,但流域之间差异很大。

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并且我国北方河流长时期水资源利用程度超过此警戒线,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随着我国废污水的处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中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雨洪工程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及随着水利工程高坝大库骨干性工程的建成,“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必将常态化,结合中国特点与实际,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适当提高,我国北方设高为60%,南方也可维持在40%。

跨流域调水与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减少入海径流、“洪水资源化”,通过建立高坝大库容骨干工程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工程措施应对气候异常“超标准洪水”,结合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汛期前后“电调”严格服从于“水调”,有利于大江大河的长治久安提供工程性保障措施。

第四篇:关于调查当地水资源情况的活动报告

关于调查当地水资源情况的活动报告

本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思想,在昌邑市实验中学九年级十二班举办“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大型科技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同学们全面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资源积累”、“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线”。的重要性。

一、活动源头及目的:

1、培养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

3、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4、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全面了解过去及现在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与治理措施,以便于为当地政府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防治保护提供可行性依据。

二、活动内容及方法:

调查走访市区以外双台乡偏僻村落的几家住户,然后实地调查每家每户的用水情况。最后同学们之间将各自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总结。

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现将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各小组同学向当地长期居住的老人或村委会干部了解当地过去及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状况,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笔录,以利于后期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

各小组按本村或本组的实际情况作好出行安排,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目前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详细记载(地点、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等),以确保后期的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

学生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各有特色的且富有一定价值的个体

第四阶段:

材料汇总,由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形成能代表共性的可行性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如实呈报,为当地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三、活动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出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乐于探究与实践的精神,在九年级十二班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1、同学们通过调查走访,以笔录的方式了解到过去(20年前)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集中公共水井供水、人力挑水入缸的方

式。那时候,夏季一旦出现严重干旱,公共水井就会出现水源供应严重不足甚至干涸的情况,当地居民只能靠四处寻找水源来艰难度日。

2、同学们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在20年后的今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不再需要为生活用水担忧,基本上实现了引水入田的大好局面。

3、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广大农村的生活用水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那时用水难、饮水难也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经常出现因为必备生活用水而发生争抢的恶性事件。

4、在上个90年代,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国家开发了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的饮水配套工程。逐步解决了部分贫水村的用水难、饮水难的问题,这项工程的开展,带动了广大人民的劳动热情,提高了他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5、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广大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的政策的支持,这一阶段农村饮水配套工程进一步开展落实,出台了激励农民尽快致富的“饮水配套工程”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从而使98%以上广大农户都有了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从前农民用水难、饮水难的问题。

6、同学们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先前基本生活用水就十分困难的时候,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大难题,当地居民解释说,这都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人民的认识水平还很欠缺,所以那时偶尔还有恶意破坏与污染水资源的情况发生。但随着

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时,人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珍惜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份资源。

四、活动反思:

这项调查活动虽然前后历时一周,从大体上看收到了奇效,为今后开展这类科技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现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特别亲近的热爱,这为今后开展这类调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让所有同学都清楚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这方面的认识水平;

3、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当地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好地教育意义;

4、从活动全过程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的能力,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教育和培养。

题目:关于调查当地水资源情况的活

动报告

学校:昌邑市实验中学

班级:九年级十二班

姓名:范沣亿

第五篇: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精选)

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快向循环经济转变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在于树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意识,提供制度保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保护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也给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防洪能力偏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比较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相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切实做好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工作,使水资源和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284.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8287.6亿m3。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3]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 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它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对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认识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节水就是一个适应性的政策,多渠道开源包括了一些非传统的水源,比如城镇的水源、围田水、再生水,甚至于海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好的。新的概念与内涵探讨,首先要考虑的是水循环,水圈中各水体,包括气、液相、固相等转化与交换。现在的水资源包括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和灾害水,要把水资源合理的调控和调度,不要洪水来了就防洪,要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水对水资源影响的控制,一类是强耗水,一类是弱耗水。强耗水,水经过使用以后大量的损失掉。发生用水以后,大量的水还存在,消耗的水量很少就是弱耗水。强耗水的情况下,比如农业灌溉,通过大气的蒸发作用,水灌溉到农田以后全部蒸发掉了,只有1%的水量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了产品,水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不可能回收。我们要调整农业用水,而不应该让农业用水浪费,要抓好水源、输水渠道、以及田间的节水。弱耗水,比如生活与工业用水,我们每天大量的生活用水是洗澡、洗菜等,这90%以上的水都要排出去,排出去的都是污水,工业用水也是污水大量排放,我们要做到“供、用、耗、排、治”,对用水做深入的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制止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做法,自觉约束人类活动,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努力保护生态和环境,既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工程带来的生态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做到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让河流永远为人类造福。

3我们还要认识节约用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重大意义,节水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保护了水资源的量和质,一个是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成本,所以节水有一箭双雕的功能。

4在防洪工作中,加强综合治理,开展风险管理,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以出路。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决定了防洪问题在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大约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上百座大中城市、许多重要交通干线和工矿企业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几点,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的地区的工农业产值占全国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大江大河一旦出事,势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打乱整个国家经济的布置,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

水资源的保护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就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保护水资源也就成了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年平均供水增加7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41%,同时期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速度为9.53%,供水对于GDP的弹性系数为0.133,明显低于国际上同发展阶段国家的0.2~0.3。低供水增长维持高速经济发展,为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经验。在此期间,我国工业节水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80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约600立方米,到1997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下降到103立方米,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低于100立方米。全国的用水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所占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11.9%提高到1993年的24.6%。近十几年来主要通过节约用水和调整用水结构,维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水的需求。

尽管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仍十分突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展望21世纪,水资源配置问题,水资源节约问题,水资源保护问题,还将是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988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管理水事活动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依法治水的新时期。《水法》颁布实施14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水法》相配套的水法规体系;基本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使我国水资源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水利建设和防治水旱灾害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我国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洪涝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近1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多次遭受洪水的袭击,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打乱了国民经济的部署。其次,水资源短缺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在时空的分布上又极为不均。现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202_年和202_年,北方一些地区在遭受多次沙尘暴之后,又接着遭受大旱,我国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暴露出来。据初步统计,202_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846 万公顷,成灾2370万公顷,绝收642万公顷,因旱粮食损失54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38亿元。第三,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近50%的河段、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把水资源问题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提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