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7-102501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6 17:45: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驻五楼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罗捷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根据按排,202_年我任仁和镇五楼村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自我县2月12日召开202_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大会以来,我通过驻村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入寨串户,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和虚心向前两任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学习请教,进一步摸清了该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现根据五楼村的实际,概述如下:

一、五楼村基本情况

五楼村位于施七公路东侧,所辖七个自然村(山沟、五楼、古字、郭家、横沟、棉花村);18个村民小组(山沟边、山脚村、五楼一组、五楼二组、古字一组、古字二组、沙子坪、郭家村、横沟一组、横沟二组、横沟三组、横沟四组、棉花村、汉村、田坝心、九龙、山后)。国土面积共有6800多亩,共计税面积2750亩,山林面积3000余亩,居民区面积500多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也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1二、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文化机构建设方面。该村村一级基本上没有文化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文化活动室。

2、该村民族民间文化初步得到开发利用。郭家村、古字村两村建有民族文艺表演队,龙狮队,这些文艺表演队,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两村在春节举办舞龙狮文艺晚会,现两村仍专门的龙狮队;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为该村进一步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农村广播电视发展较快。全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系统,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看电视已经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电视中丰富多彩的节目,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和商品信息,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由于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村干部认为经济、工农业和计划生育等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不够,文化工作提不到议事日程,必要的机构和人财物问题得不到解决。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村级财政基本上拿不

出专门的文化经费,投入基本上没有;镇上也没有设置文化专职干部,基层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人员少、文化偏低,业务不强,致使农村文化工作被放在一边,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3、村干部对开展农村工作文化思路单一,无规划和计划,文化活动的开展局限在“见子打子”的应付上。

4、由于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无法开展,致使一些文化糟粕乘虚而入,思想文化阵地被封建迷信、宗教文化、赌博等的影响冲击较大,使一些非常宝贵,具有传承价值的民风、民俗正在走向灭亡。

5、该村“2131”工程改为农村数字电影以来,虽然在设备上解决了不足的问题,但因该村片区较大,人员较少,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精神。二十一世纪,提高全村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

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和富民兴镇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一种持久的、无处不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基础有极大的推动和制约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五楼村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业人口较多,农民素质较低。而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当作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该村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要配齐配强,实现村有文化员,并进行岗位交流,把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真心喜欢文化工作的村干部配到文化员队伍中来;二要加强对文化员队伍的培训教育,使他们懂得文化建设知识,文化员的主要精神和时间应用在文化工作上;三要发展文化中心户,聘请他们为村级文化指导员。可从当地退休的干部、教师中挑选出政治和文化素质较高,在当地有较高威望的人员担任文化大院负责人,定期组织他们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

助他们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同时要注意培养乡村文化后备干部;四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

3、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优势。一方文化养一方人,民族传统文化在农村根深蒂固,深入农民的生活,深入农民的心坎。因此,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吸纳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民族传统文化的糟粕成分,创造民族新文化,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4、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文化人才。人是文化的主体,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训农村文化人才,是加快该村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要从基础抓起,切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使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全面提高;二要致力于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理论素养以及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并为他们营造和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条件;三要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五楼村的农村文化人,造就一批农民艺人……;四要加大“三下乡”的工作力度,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努力在农村建立“常住队伍”,主动送文化进村、送科技进村;在活动内容上要符合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形式上要直接深入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效;在组织上要规模适度而经常,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增知平台。

5、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真正开展起来。要制定对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的鼓励扶持发展政策,积极挖掘培育具有活力的健康向上的民间文化。要加大特色文艺表演队的培育,为造浓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解决好“2131”工程设备不足问题,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要加快文化多元化建设,通过民营文化、自办文化、文化大户等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弥补资金上的缺陷。村级组织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在目前该村文化阵地缺乏、设施简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难和生存难的现状下,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增加投入,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7、开展文化结对帮扶。要把文化帮扶作为加大对农村文化投入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要深化帮扶结对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学教成果,多方筹资增加文化建设的帮扶资金,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二要抓住共同创建“文明富裕村”的契机,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五楼村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示范点。

第二篇:五楼村工作汇报(书记调研)

五楼村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五楼村位于施甸坝中部,仁和镇北,距离镇政府约四公里,东与老麦乡红谷村接壤,南与勒平村相邻,西与中和、查邑两村相邻,北至官市河与菠萝村相邻,本村所辖1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133户4709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十八个党小组,党员141人,国土面积6.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311亩,水田面积2860亩,旱地451亩,森林面积300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人均生产粮食580kg,实现人均纯收入3340元,现有六年制完小1所,教师22人,学生395人,幼儿园1所,幼儿158人,有私营企业红砖厂两个,工人70多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旺洪惠农生猪专业合作社,涵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兴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358户。

多年来,村两委积极开展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和先进办学单位,同时被列为全县农业科技示范点、法制示范村、党建示范点和两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村主干道路两条长4.2公里,横路四条长4公里,农田排灌沟八条长10公里,全村地形起伏,高矮过大,北有官市河洪水威胁,南有横沟海子低凹田一千多亩,经常被淹受灾,自然灾害频繁,旱涝不离,是仁和镇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村。

二、全村经济建设情况

(一)农业生产趋势迅猛:在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烤烟、畜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蚕桑、核桃、果蔬等后续产业。

202_年,实施机械插秧样板田建设350亩,单产达797公斤;种植蚕桑300亩,养蚕310张,交售鲜茧10600公斤,实现经济产值21.2万元;种植烤烟188亩,交售烟叶46750公斤;种植甜柿300亩,产量10万多斤,实现收入15万多元;种植小米辣700亩,亩产值达7000元,农户收入200多万元;种植食用菌98万筒,收入达100多万元;新植葡萄100亩,建房投资215万元。

(二)畜牧业发展情况:以旺洪养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争取养殖小区项目一个,建盖猪厩四幢,病猪隔离室一幢,办公室及门市部用房一幢,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202_平方,有养猪专业示范户134户,全村养殖良种母猪1500头,生猪存栏4800头,组建生猪营销点两个,营销专业户24户,48人,每年营销仔猪、肥猪4.8万头,拉动了我县的生猪市场。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1.争取一事一议项目点六个,财政奖补资金35.5万元,群众集资5.8万元,捐款77.7万元,投工投劳6720个,进行了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的路面硬化,全长7公里35000个平方,道路支砌长6.8公里,支砌石方4080立方,总投资为119万元。

2.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点两个,国家补助资金为30万元,集体投资10万元,群众捐款投资25万元,完成了路面硬化1.5公里,墙体粉刷48户5800平方,院场硬化56户3280平方,良种母猪引进66头。

3.争取交通局项目通达工程1个,投资200万元,完成了横沟、汉村两村主干路2.8公里的路墙支砌和水泥块路面,硬化路面建设,架设桥梁两座,村投资4万元,用于外村土地的补偿和移动高压电杆33棵的工时、材料费。

4.新建党员活动室一幢两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支砌围墙、石脚、沟边长40米,购买家具设备54套,总投资为48万元,其中村自筹资金为6万元。

5.争取集中办学点规范学校一所,协调土地面积37.02亩,争取资金521万元,建盖教学楼四层24个教室,建筑面积3211平方,厕所83平方,需用资金731万元,目前建筑已经封顶。

6.08年土地整治项目投资100多万元支砌路边四条长5公里,支砌排灌3条长4公里。多方筹资、群众捐款6.5万元,投工投劳100多个,修造古字村街子一条,进行路面硬化长400米达1400多平方。

(四)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全村共有建筑施工队16个,外出打工人数1440人,人均收入1万元,全年共计打工收入1500多万元。

2.召开专业科技培训会6次,请保山市委“九三”学社县农业部门农技师给村民讲水稻、烤烟、蚕桑、甜柿、葡萄、小米辣、大麦、油菜、养猪等技术课。

3.落实各种惠农政策补助,争取享受低保困难户162户,211人全年补助金9.108万元。

4.全年调解民事纠纷101期,为民排扰解难,保障社会稳定。5.完成新农合集资4129人123870万元,参合率达95.3%,新农保人数2132人,参保率达78%。

三、加强村级干部自身建设,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1.村党总支注重组织建设,将10名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列为培养对象,又将4名已经培养成熟的积极分子发展成为党员,将2名致富党员培养成为村组干部,壮大了党总支的后备力量。

2.建立村两委集中学习制度,每月5号定为集体学习日,提

高干部思想认识;认真开展了创先争优、三查三看、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等活动。

3.建立村干部工作责任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吃住在村,轮流值班,克服了在工作上相互推诿和群众办事难的现象。

4.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两委班子在重大问题上实行集体决定,公开实施,全年共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干部会议及邀请部分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各种会议十六次,增强了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我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5.推行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党员公开承诺制度,村级成立了理财小组,设报账员、专业会计,理财小组负责监督村级账务收支,专业会计负责村民小组的账务结算一年两次,并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公布。

6.以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带头发展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村两委的任期目标和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省长调研讲话内容,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施甸县十二〃五规划,制定发展目标,打造五楼特色发展观光型农业,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和谐、文明”新五楼,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发展思路:重教育,兴科技,强基础,调结构,引项目,造亮点,促发展,增经济,建新村,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发展五楼特色产业,建立现代化观光农业,打造施甸城乡一体化建设亮点,建已建设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目标。

(三)方法措施:

1.加强村两委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搞好党建示范点,做好“三培养”工作,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制度,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一是将两条直路以北规划为建房区,路南为产业区,建设横路中心为农特产品集散地,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计划3年内完成五楼标准化示范小学建设项目,实现集中办学目标。三是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办好千亩粮试验示范样板,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建立优米种植加工基地。四是计划硬化全村主干道路4条长5公里,计划投资20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8条长7公里,计划投资120万元;修复沟渠5条长6.4公里,计划投资120万元。五是稳蚕桑、保烤烟,种植葡萄500亩、甜柿500亩、大棚蔬菜500亩,利用庭院种植食用200万筒。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投资,恢复横沟黑泥塘湿地,发展水产养殖和莲藕种植,打造旅游休闲度假村。六是鼓励村民外出打工,劳务输出达到202_人,动员农户实行土地流转发展产业。七是建设村级党建示范点,计划投资50万元,协调土地1.5亩。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请求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将五楼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二)请求解决标准化小学建设缺口资金200万元和协调项目资金,完善标准化示范小学建设。

(三)请求给予五楼村8个小组新农村建设项目立项。

(四)请求给予支持全村主干道路及村内道路硬化资金200万元。

(五)请求给予扶持兴民果蔬合作社发展壮大葡萄、甜柿项目建设资金40万元。

(六)请求解决五楼村高坎田产业基地用水项目建设资金。

(七)请求解决建设村级党建示范点缺口40万元。

202_

年10月13日

第三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class=““>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精选公文范文----------------

第四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

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

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

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

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2_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2_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2_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平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2_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