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广东医学院第三期团校培训心得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17-21482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02:26: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广东医学院第三期团校培训心得

作为一名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干部,所以参加了这次第三期团校培训,为期两天的理论培训中,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岸涛教授和学校党委宣传部吴征宇部长的讲座中,让我对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干部在团学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此次团校培训围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识、开展团学组织工作”的主题,在主讲嘉宾的字字句句中,或多或少感受到他们对校园活动和团学组织干部的关注。此次培训中,我对校园活动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大学校园文化

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它指在校园中被广泛师生认同,能够带带传承的优秀校风和传统。正如广东医学院的“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严谨诚实、勤恳好学、文明守纪、团结奋进”的学风,这些都属于校园文化。

而这些校园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则需要通过校园的文化活动去体现。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慎重慎思,在陈岸涛的讲座中提到了“大学精神的本质”,他理解的大学文化精神包含了三个方面——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导向精神。通过在学生会两年的学习,我是这样理解三种精神:

(一)创造精神。我们都提倡不能将大学作为一个“专职的技能培训所”看待,是因为我们追求的高等院校走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动手能力强学生,更要是一个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让其走到社会能够将社会中一些陈旧东西改进,而不是照葫芦画瓢的工作。

(二)批判精神。我们每年学校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结合我们学校自身情况,很多学生都提出了“活动质量必须提升”的呼声,究其原因就在于活动数量多,活动的宗旨和目的不明确,用一句话概括“为了活动而活动”。所以作为学生干部,每一次活动的举办,我们不能只把重心放在对活动的前期组织上,更要把重点分一部分放在活动的效果评估上,对活动中的糟粕进行批判提出,只有意识到这点,才能真正提升我们校园活动的质量。

(三)社会导向精神。雅斯贝尔斯(1883-1969)提过这样一个观点:大学是一个由学着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最求真理的社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大学和社会的本质区别,大学中主要的人物不是商人、官员、政要人物、市井之徒,而是学生和老师,因此大学中必须存在着一种不畏惧最求真理的氛围,因此我们都要形成一种意识——大学文化应该引导社会文化而不受制于社会。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曾遇到一个现实的现象:各种团学组织中,有些学生干部为个人利益,勾心斗角;为求职位“攀升”对指导老师“卑躬屈膝”等等。而这些现象就是受到社会中的个人拜金主义、官位主义的影响,所以才有一“学生会是藏污纳垢之地”的极端说法。所以,作为一个学生,至少在大学这样一个不等同于现实的社会的“小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做到善其身,明其道,在各种活动去认识并纠正社会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同时作为学生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为大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问题存在作为学生干部,我们组织很多活动,有时甚至需要通宵熬夜,绞尽脑汁去搞活动,这次团校培训让我重新思考了以往对活动的定义。

首先,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课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满足学生需求就可以。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大学活动的内容应该能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各种发展,同时也应该明确这些“发展”是否正确,比如在医学院校中开展类似商贸的“跳蚤市场”,这种活动的方式新颖,但在组织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将活动的主题和目的明确,定为“为毕业生和新生物品交换提供平台”而不是“培养学生商业意识”上。

其次,我们一直认为校园活动只是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其多才多艺的一种手段,而忽视对其精神上的收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很多时候看,我们认为大学生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应通过活动让其发展自身能力,从而只注重到活动的开展带来的一种预期,但却忽视活动过后的成效。同时,我们医学院校很多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生活趣味和对于一些技能的实际操作上,而定位在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很少,因为我们习惯性地将这些思想的教育托付给我们的思品课、毛邓三理论课上。所以,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曾经对学生活动的错误认识,应该该反思我们的活动是否只为了取悦同学,应该反思我们组织的活动是否经常虎头蛇尾,本末倒置。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干部,我们首先是学生,接着才是干部。所以,我们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站在同学的角度出发,为我们的同学负责,为我们的活动负责。在活动的整个进程中,应该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不能只重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而忽视活动带来的效果和作用;同时,团学组织作为一个届届更新的组织,我们应该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错误我们必须指证剔除。

思考学生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XX.12.12

第二篇:广东医学院第三期团校培训心得

广东医学院第三期团校培训心得 ——重新认识校园文化及学生干部的行动

作为一名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干部,能参加这次第三期团校培训,我感到很荣幸,因为在为期两天的理论培训中,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岸涛教授和学校党委宣传部吴征宇部长的讲座中,让我对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干部在团学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次团校培训围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识、开展团学组织工作”的主题,在主讲嘉宾的字字句句中,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校园活动和团学组织干部的重视。在此次培训中,我对校园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大学校园文化

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它指在校园中被广泛师生认同,能够带带传承的优秀校风和传统。正如广东医学院的“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严谨诚实、勤恳好学、文明守纪、团结奋进”的学风,这些都属于校园文化。

而这些校园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则需要通过校园的文化活动去体现。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慎重慎思,在陈岸涛的讲座中提到了“大学精神的本质”,他理解的大学文化精神包含了三个方面——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导向精神。通过在学生会两年的学习,我是这样理解三种精神:

(一)创造精神。我们都提倡不能将大学作为一个“专职的技能培训所”看待,是因为我们追求的高等院校走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动手能力强学生,更要是一个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让其走到社会能够将社会中一些陈旧东西改进,而不是照葫芦画瓢的工作。

(二)批判精神。我们每年学校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结合我们学校自身情况,很多学生都提出了“活动质量必须提升”的呼声,究其原因就在于活动数量多,活动的宗旨和目的不明确,用一句话概括“为了活动而活动”。所以作为学生干部,每一次活动的举办,我们不能只把重心放在对活动的前期组织上,更要把重点分一部分放在活动的效果评估上,对活动中的糟粕进行批判提出,只有意识到这点,才能真正提升我们校园活动的质量。

(三)社会导向精神。雅斯贝尔斯(1883-1969)提过这样一个观点:大学是一个由学着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最求真理的社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大学和社会的本质区别,大学中主要的人物不是商人、官员、政要人物、市井之徒,而是学生和老师,因此大学中必须存在着一种不畏惧最求真理的氛围,因此我们都要形成一种意识——大学文化应该引导社会文化而不受制于社会。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曾遇到一个现实的现象:各种团学组织中,有些学生干部为个人利益,勾心斗角;为求职位“攀升”对指导老师“卑躬屈膝”等等。而这些现象就是受到社会中的个人拜金主义、官位主义的影响,所以才有一“学生会是藏污纳垢之地”的极端说法。所以,作为一个学生,至少在大

学这样一个不等同于现实的社会的“小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做到善其身,明其道,在各种活动去认识并纠正社会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同时作为学生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为大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问题存在作为学生干部,我们组织很多活动,有时甚至需要通宵熬夜,绞尽脑汁去搞活动,但这次团校培训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思考了以往对活动的定义。

首先,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课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满足学生需求就可以。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大学活动的内容应该能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各种发展,同时也应该明确这些“发展”是否正确,比如在医学院校中开展类似商贸的“跳蚤市场”,这种活动的方式新颖,但在组织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将活动的主题和目的明确,定为“为毕业生和新生物品交换提供平台”而不是“培养学生商业意识”。

其次,我们一直认为校园活动只是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其多才多艺的一种手段,而忽视对其精神上的收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很多时候看,我们认为大学生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应通过活动让其发展自身能力,从而只注重到活动的开展带来的一种预期,但却忽视活动过后的成效。同时,我们医学院校很多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生活趣味和对于一些技能的实际操作上,而定位在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很少,因为我们习惯性地将这些

思想的教育托付给我们的思品课、毛邓三理论课上。所以,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曾经对学生活动的错误认识,反思我们的活动是否只为了取悦同学,反思我们组织的活动是否经常虎头蛇尾,本末倒置。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干部,我们首先是学生,接着才是干部。所以,我们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站在同学的角度出发,为我们的同学负责,为我们的活动负责。在活动的整个进程中,应该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不能只重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而忽视活动带来的效果和作用;同时,团学组织作为一个届届更新的组织,我们应该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错误我们必须指证剔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第三届团校培训,我相信我们学生干部都能从中有所收获,从现在做起,积极进取。

基础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陈驰

2011年12月12日

第三篇:第三期培训心得

精神的大餐、智慧的盛宴、人生的感

龙王庄镇明德小学:朱君洁

2014年3月14日至16我有幸到郑州大学参加为期三天的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与名师、专家及与会代表3000余人欢聚郑大礼堂,共同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讨,共享这精神的大餐,智慧的盛宴。

会上我聆听了徐长青团队关于“简约教学”,黄爱华团队关于“大问题”教学,柏继明团队关于“游戏教学”的报告,也观摩了各团队老师的教学风采。这些报告和观摩课集中体现了专家团队、数学名师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及展望,综合彰显了焕然一新的教学理念。大师的课堂,专家的慧语,让我们想到了很多,关于尊重、关于态度;关于成长;关于教学、关于课堂、关于教育„„现将三天学习的点滴心得整理出来,但愿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从而更加专注我们的教育使命,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的本职工作„„

一、教育的真谛就是爱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爱学生,爱课堂,爱教育,爱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教育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名师们的课堂,氛围活跃,师生和谐共处,一切教学言行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理解和帮助,教学的民主赢来了学习的幸福,求知的快乐。徐长青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诠释着对学生的爱,尤其是在互动引领环节讲到:老师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还给孩子创造的机会;等待就是爱,期待就是教育的爱。讲的是留更多的空间给孩子,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次,给孩子安全感,只有孩子感到安全了,他们才有更多、更新的创造。再次,容错是一种爱,不发生错误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发生错误的课堂才是真课堂,容错是给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老师不应一味的责怪,给孩子的背景涂上色彩,因为现在学不会不代表将来也学不会。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教育正是水的载歌载舞!我们应该学会爱,学会信任,学会宽容,学会等待,学会用欣赏的心情来迎接每一个不同的孩子,唯有如此,粗糙的石块才会化为美丽的鹅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关掉心中批判的门,爱自己的学生,感受人生的幸福。

二、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思考我们设计的每个活动孩子是否喜欢,每句话孩子是否听得懂,要处处站在孩子的情感、经历、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站在孩子的高度考虑问题,不要“想当然”。他说,要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教育就是静待花开,这其实是一种教育哲学的转变。

2、重视问题解决

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报告“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老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这一标准:(1)什么是大问题;(2)怎样提大问题(3)大问题的导学策略。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常规的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解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解决问题要从低年级开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最终达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学习意识得到了加强

一场场精彩的报告,一堂堂生动的课例,触发了每个学习者灵魂里的求知欲,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将落后于这个时代。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实现观念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及时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条件,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老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学不了。

来自北京的柏继明老师就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钻研的人。她从教几十年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出版了个人专著三本,从2007年她带领全校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被二十多家媒体报道,由于她不断努力被一线教师誉为“平民专家“,他的《手能帮我学数学》一课的素材,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面对的,我们经常是无动于衷,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原因就是缺乏学习,视野狭窄。而柏老师却能借住孩子们的”手“这一极为方便的“操作学具”,使较难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参与热情及创新热情,立足的起点高,视野开阔。

磨石攻出美玉,差错带来创新。柏老师的课堂让我更深刻的明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怎样把别人好的东西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思想,灵活、深刻、厚实的呈现在课堂上,是我们要不懈追求的目标。

四、关注数学思想和数学品质

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令人叫绝,从撕一张纸的秘密引入:“嘶啦”一下,“嘶啦”两下,撕成几片?学生说四片、三片、六片、两片,徐老师鼓励说,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依据,能自圆其说,你的答案就是正确的。接着,老师话锋一转,如果现在把每张纸都撕成4片,能撕成2009、2010、2011片吗?徐老师告诉学生要学会知难而“退”,退回到最原始,最简单的问题,再回头看,找到解决的方法。1、4、7、10、13„„撕成片数除以3余1。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以极高的学习热情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之中。徐老师在这里已经不留意地给了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方法。“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像一棵种子已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仔细品味,这其中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想,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更是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个班的孩子会忘记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装入孩子们头脑中的解决问题的“法宝”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无法抹去。

从徐长青、黄爱华、柏继明等当代中国数学教学一线的领军人物的课,不难发现,专家们的课堂中都反馈出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都浓缩了大师们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艺术魅力,令我折服。

三天的学习观摩,我的心装得满满当当,而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智慧:我学会了带着思考的呼吸,溶入教学的改革中;学会了带着智慧的憧憬,带着爱心,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润泽灵魂。我将循着大师的足迹,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用脚板思考,用脑袋走路,做一个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同时,听了他们的报告,我发现我和名家的距离如此之远,我迫切的希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名人的才华集我一身,但这又岂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为此我决定从我的每一节课开始,慢慢缩短这个悬殊的距离。我会时常回顾这次学习,让名家的力量推动我前进。我知道我现在所实施的教学模式离专家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必将在摸索中前进,努力做到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积极自主地进行认知、思维、总结,让学生回归到人的本质特征上,要彻底摆脱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从分数的牢笼中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真正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观念改变,最终一定会体味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魅力。综合几种教育模式,有很多成功的共性,他们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课堂上是高效的,管理上是创新的,学生的学习是愉快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当我们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了,虽然他们的教育改革模式我们不能照搬硬套,但我们也从这样成功的模式中得以启迪,才能找到适合我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外出学习,确实让我更清醒地看到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让我时刻记住:切莫做一个只会以勤补拙的教书匠,要学做一位以学补拙的学生的领路人。俗话说: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磨成锈花针。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专家和名师们那种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执着与虔诚,带给我们的,何止是一堂课,一个报告,而是一种人生的感悟。

二○一四年3月20日

第四篇:团校培训心得

团校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大学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前途感到很迷茫;作为一名优秀而有礼貌的大学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一些礼节性的问题而苦恼;作为一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了如何写自传如何写思想汇报等系列问题而疑惑……

针对这一系列同学们普遍都感觉疑惑和不清楚的现象,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就积极开展了团校培训课,请领导老师给我们上了几堂生动而非常有意义的讲座培训课。

首先是我们教科院廖全明副院长给我们上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讲了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人生与生涯规划的阶段、确立人生发展目标、根据职业定位,确定你的主导职业定位、生涯策略、避免生涯规划的误区等内容。谈到“目标凝聚力量”雷锋日记、孔子的人生阶梯划分、沃特恩的人生阶段划分、等等精彩论证来让我们知道明确目标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老师那特殊中又不乏幽默的讲解,让我们深切的明白,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确实应该对自己的将来做一个很好很贴切的规划生涯了。

其次是刘宗发书记给我们讲解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会议主要内容大概有“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应对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全会意义,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万众一心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奋斗!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了解并主动关注时事政治。然后谈到我们入党的一些问题,让我明确知道该怎么写好思想汇报、怎么写规范的自传了。

然后是刘湘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大学生礼仪知识与展示”的礼仪培训讲座。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的确礼仪无处在,是一个人内涵与素质的一大表现形式,特别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懂礼,知礼,学礼。刘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解的是大学生校园规范,如赴办公室办事礼仪之不越级赴办公事、电话预约、不乱翻阅桌上文件等等。还有就是在学校与领导、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办公、吃饭、出行等交往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礼仪知识。通过刘老师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礼仪方面很多不足之处,因而得以改正往日不足,做个名副其实懂礼貌的优秀大学生。

最后一堂是辅导员曾兴智老师带来的“共青团工作基础知识”。老师系统的讲解了关于共青团这一方面的知识,比如:“五四”青年节是如何确定的、党旗国旗怎么挂、共青团怎么可以组团、团员推优工作等,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如何加入并成为共青团、中国共产党中优秀分子的知识……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团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不能学来的知识,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该要怎样发展、礼仪方面应该要注意的以及做好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做到的团党方面的工作。

第五篇:团校培训心得

团校培训心得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晚上,我第一次参加了团校培训课。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观看了一场结业典礼。望着一位又一位昂首挺胸、自信飞扬的学姐学长走到前台,接受老师为他们颁发的结业证书时,那份荣耀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象着自己三年后是否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享受此等荣耀的一刻,似乎只是向往,未来总是未知的,而我还是那个没有足够自信的人。但是,我渴望自信,渴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信且勇敢的人;我对它的渴望犹如沙漠中的旅行者对水源的渴求。我知道自己离他还有一段路程,所以我将继续成长。团校培训是为学生干部开的培训课,它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且更 好的服务于同学们。我惭愧并非学生班干,我曾经竞选过但失败了,幸运的是在自己最失落的时候系学生会收留了我。虽然只是一名小小的学生会干事,但我还在成长;作为学生会的成员之一,更应该是自己变的优秀,从而去影响他人。我深知自己还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是我还在成长,我牢记着官院学生会的口号:与优秀的人在一起。

结业典礼过后,我们真正开始了第七七团校培训课程。其中主要由汤中秋老师为我们讲课。首先,汤中秋老师告诉我们学生组织的概念是,其成员构成,其目标指向都是为了学生。要最为一名合格的团圆,一定要有理想,有抱负,遵纪守法,与时俱进,做到帮助别人,团结别人,从而影响别人。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才会和你在一起;最终引领大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其次,汤中秋老师说了学生组织的三重职能,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管理是服务的基础,服务式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管理的基础,教育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提升教育效果。自我管理是形成利于学生成长的基本秩序。自己内部都是一盘散沙,又从何谈论管理学生呢,只有在自身管理有序的基础上才能引导他人,服务他人。自我服务时提供助推学生成长的基本条件。服务于自我,应用于自我,进而提升自我。自我教育是提供引导学生成长的基本导向。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我升华的境界。孔子云:五日三省吾身。

在此是学生内涵的三重境界。汤中秋老师说,人之所以恐惧,因为未知;人之所以愤懑,因为不甘心;人之所以分裂,因为不满;人之所以自卑,因为空想。所以我们要做到内心的和谐,用正切的价值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因为距离;人与人之间的抗拒是因为威胁;人与人之间的淡漠,是因为涣散。所以我们要与他人和谐,用互相尊重,同理之心与周围的人相处。

过分自信个人的力量,破坏均衡;过分最求个人的权益,破坏规则;过分依赖环境的作用,破坏生长。所以我们与坏境和谐,忍痛团队的价值,最求团队的规则,吸收团队的养分,实现团队目标做到个人与团队共成长。

最后,汤老师建议我们要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们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相信经历团校培训的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并将结识更多优秀的朋友。我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团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将认真学习,提高素质,运用所学的只是不断提升自己。

管院计科系 计应xxxx班xx

广东医学院第三期团校培训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