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环保论文
放飞绿色梦想,坚持环保梦想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学生志愿者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眼球,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志愿者的杰出服务工作给世界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环保志愿者,和其他行业的志愿者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大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范围。202_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在中国的反响,让很多关心环境的人都为之一振,也是在这个时候,社会公众才突然意识到环保在不经意中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低碳”、“节能减排”在两会上,不仅是环保的的焦点问题,更是全民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大学生环保社团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事业不可阻挡也不可以湮灭的一支队伍,起到的是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大学生环保社团里,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环保志愿者,他们用他们的行动去告诉身边的人什么是环保,他们对环保都有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在北京、天津、厦门、广州、西安、山西、云南等地方,一些在环保领域很有名的环保社团里,有着一群对绿色充满着梦想的年轻人。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在云大唤青、厦门绿野、广西绿沙、北林山诺这些有名的大学生环保社团里,出来的环保骨干毕业后还在做环保工作,坚持环保梦想的人远远比想象中的少。目前。在大学生环保社团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在大三的时候,已经退出社团,从此不再去关注环保,更不可能再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这是中国的环保领域在大学生环保事业这一块的畸形发展和导向。
曾经,在《中国环境报》上看到过关于中国环境的出路问题的文章,上面提到过:“当中国的大学生还在关注捡垃圾的时候,西方的大学生已经在考虑全球气候问题。” 先暂且不考虑这句话是对还是错,但是,它却深刻地揭示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在中国,大学生志愿者举办的环保活动,缺乏专业的知识指导和更深层的对环境的思考。尽管在很多优秀的环保社团里,有一大批优秀的环保志愿者,但是,他们只是在做活动的时候,在做社团的时候,有出色的表现,对于环境的深一层的考虑却没有做到。或许,很多人会说,自己不是学环境科学的,所以没有办法去思考更深刻的东西。其实,这只是另一种潜在的借口。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在毕业后,没能坚持着自己环保梦想,没有能够把握那些机会。在很多活动里,已经出现了环保活动的畸形发展,不再只是本着环保的基调,例如,在举办一个环保志愿者培训的时候,准备的午餐却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的盒饭+一次性杯子;在举办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的时候,发的倡议书是两张只打了一面的倡议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当问到活动的组织者,为什么没有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的时候,他们只是想着怎么样把活动变得更好。可能在这些活动负责人的印象里,环保,只是两个字而已,还是没有融入到生活的信念里。因此,当他们退出环保协会,退出环保志愿者的活动中的时候,也意味着,环保梦想从此慢慢远离生活的主线!
其实,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目前,在中国,有很多企业里都有环保监测部或者环境咨询处等,这些部门的开设,为环保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因此,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大学毕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到这样的企业部门工作,那样可能有更好的潜力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维斯基的“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去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认为:输掉东西对人的伤害比赢到东西给人的愉快更厉害。对于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来说,做环保,失去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又是人们追求的东西,因此他们失去的时候就开始怀疑环保梦想是否应该去走,是否要改变。相反,他们忘记了他们做路上所得到的东西,那些友谊,那些教训,那些经历。
如果只是为了责任而在做环保,那么,到最后,失去的除了大家追求的东西外,还会连环保也失去。任何事情,任何工作,只是单靠责任去维持,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特别是对于公益事业来说。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对于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来说,环保,只是一种责任的话,会让自己失去很多东西。责任,只是为了在环保的路上坚定信念,但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去实现环保梦想的动力,甚至会变成压力。因为有太多的责任,对环保社团的责任,对环保事业的责任,还有对那些一直和自己在一起的环保伙伴的责任….这些责任堆积在一起,成了一种压力。当梦想成为压力的时候,哪怕到最后实现了,享受到不再是梦想成真的喜悦,而是一种解脱,一种劳累辛苦的结束。或许有人会说,压力可以变为动力,只是真正能把压力变成动力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并没有很多。据调查可知,有超过60%的环保社团负责人在退社团后,感觉到的是终于解脱了,终于把这个接力棒传到别人的手上了,自己可以轻松了。
放下责任的包袱,并不意味着对社团、对环保放弃了,而是为了更好地放飞自己的绿色心愿。目前,中国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欠缺的是创新精神,所做的活动很多都是模式化,思维受到很多的束缚有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责任的包袱。为了把环保社团搞好,为了把活动做大,然后,忽略了环保本身的意义!
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还应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公益性的事业和活动,在社会上的认同感或许比其他的要相对薄弱很多,特别是敏感的环保,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公众中间,都会碰到很大阻力,因此,提高自我认同感,降低自我的挫败指数,是相当重要。
当然,对环保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的能力,是每一个环保志愿者应该具备的。另外,环保志愿者应该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什么样的主观意识才能成为坚定环保信念的动力?上文已经提到,单单靠责任去维持的环保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只有心存喜欢,心存快乐,才能坚定环保梦想。
“地球是一个需要保护和维护的珍宝,不是利用和抛弃的资源,如果你有这样的态度,维护行为就不是一种牺牲,而是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当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时候,哪怕不能够从事环保的工作,哪怕不被社会所认同,那也没有什么的关系,因为在这过程中,因为环保,生活已经充满幸福和快乐,那就是最大的财富。
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该何去何从有太多的不确性,但是,随着两会的召开和环保问题的关注度的日益增加,相信,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只要对自然心存感激,对环保心有向往,就有可能到达梦想成真的彼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放飞自己绿色心愿,坚定自己的环保梦想,是每一个环保志愿者都应该去学习的!
第二篇:大学生看环保论文
大学生看环保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2_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全世界的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一群青年,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将很大程
度上影响未来的环境状况。
(一)我国环境的现状
⒈ 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
从我国发射的神州6号卫星上鸟瞰东亚地区(见下图),当看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家园时无不震惊:我国大片国土上的郁郁葱葱,不知不觉地竟然变成了严重的荒漠化(棕黄色)?大面积的沙滩、荒漠和戈壁滩,与周遍国家的颜色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对于地球村的村民而言,必须面对它,正视它,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今天的家园现状!
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在近50年中,我国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森林覆盖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近7年来,我国耕地已减少了1亿亩,全国不少省份到202_年的非农建设规划用地指标早已提前用完。
⒉我国水环境不断恶化
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a,其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分江河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次在持续增加。
如今,我国的江河湖海污染已经不堪重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北方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多有不同程度超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表明,目前全球有10多亿人在饮用”脏水"。而我国就有约3.6亿农村人口在饮用不合格的水。
⒊我国大气环境的污染此起彼伏
在我国的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02_万吨/a,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202_万吨。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的城市超过60%。首要污染物仍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工业粉尘、地面扬尘、建筑工地尘、土壤风蚀尘等。目前我国燃煤量约1.5亿吨/a,大约有 2/3的工厂能源还在主要靠燃煤。这些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是形成酸雨和沙尘暴的主要污染物。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吸附着大量化学物质的细小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在阳光作用下,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我国SO2排放量至今仍在快速上升,酸雨控制区内酸雨污染还在进一步加重,酸雨影响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0~40%,已发展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我国沙尘暴从1998年起,沙尘天气明显回升,202_年出现12次,接近60年代水平。为近50年之最,这些现象可能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可以说,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人口长期生活在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环境空气中。而这些颗粒物在与大气中漂浮的各类污染物的相互碰撞作用中,还在不断改变着成分。1998年我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
据UNEP最新报告指出,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区的上空已经被棕色云团所笼罩。它不仅能使大气能见度下降,还会造成居民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报告还指出,如果PM2.5的浓度上升20μg/m3,中国和印度每年就会有约34万人死亡。我国这三个城市,均被纳入到全球13个棕色云团热点城市行列,并已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碳排放国,黑碳主要来自农作物秸秆和煤炭等的不完全燃烧,它和二氧化碳一样会产生温室效应。
⒋ 我国土壤环境困难重重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近郊土壤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污染的土地面积早已超过1.5亿亩,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耕地约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且每年还在以大约15%的速度递增着。这些污染土地大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主要的污染物有石油类、化肥农药类有机物、放射性元素以及重金属类等。其中有些难降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化合物。一些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段,土壤中发现的有害物质多达近百种
(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做法
大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可以说是社会各阶层中最有思想,最懂道理的人。如果
这部分人懂得环境保护,那么环境保护就拥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大学生将来可能从商从政,成为社会精英,成为决策者。
现在中国之所以环境问题如此严重而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正是因为决策者对此领域的无知。在迅速发展崛起的中国,经济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地方官员作为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于是,他们盲目地进行开采资源,引进重污染企业,把一片青山绿水田园变成灰尘满天的工业区。现在的决策者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或者有这个意识,却对环境保护曲解误解而采取背道而驰的措施。例如,我国台湾政府在西海岸盲目种植红树林的行动,就是如此。保护红树林本是一项十分正确的行为,但是过犹不及,在不适合种植红树林的地区盲目种植则是不明智的做法。台湾有一种招潮蟹,它们的栖息地要求是粘土质泥滩地。当地政府在原本是泥滩地的海滩上大量种植红树林,导致了这种招潮蟹这一物种数量锐减,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当地官员以为招潮蟹都是生长在红树林下的,实际上只有一种能在红树林生存,而其他种群就面临巨大的威胁。
在内地也有类似的行为,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环境保护做的很好,大规模种植红树林,严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实在是得不偿失。大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受到这方面全面系统的教育,懂得红树林保护的知识,也许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大学生最终会成为社会的决策者,当他站在决策者的位置上时,能够记得大学时学习的环保教育么?就算记得,他会把环境保护作为他考虑的第一要素么?我对此也有很深的疑虑。如今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决策者的利益无法与环境的利益完全一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始终是一对矛盾。社会要发展,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我们能做的只是合理的对待两者,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在最小的环境损耗,谋取最大的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脱离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品质。同时,对社会制度的改革也是环境保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许多大学都没有这方面的必修课程,就算选修也只是一两门而已。因此大多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停留在中学课本所学的程度上。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环保的任务日益艰巨。
虽然在中央政策上强调保护环境,然而在大学教育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实在让人担忧。我认为教育部应当增设一门必修课,专门向大学生教授生态知识,环保理念,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环保。时下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我所看到的是,我们大学生并没有对此关注,甚至有些同学竟然不知道有这个事情。可以说,这次会议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地球的未来,如果达成了减排协议的话,那么将有利于全世界的。
作为学校,举办讲座,活动的都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环保的机会,而学生社团更应当发挥作用。今年环境保护协会的活动是“高校绿色贺卡行动”。他们提议不用纸质贺卡而用送水果的方式在大学之间表达新年圣诞的问候。在我看来,这种活动丝毫没有效果。完全与环保脱离关系。而且在宣传中看不到丝毫环保的意思,说是不要纸质贺卡,他们却发给每个宿舍一张纸质的宣传单。对这样的环保社团,我也无可奈何。现在的社团大多是一群官僚主义者,染尽了社会风气,没有思想,完全沦为拉关系,交朋结友的平台。
假借环保的名义,做一些反而损害环境的事情让人不能接受。比如学校的植树活动,是把树从一个地方挖出来,然后再另一个地方种下去,如此简单。有些活动,真的只是为了拍一张照片,写一篇新闻稿而做的。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浪费了资源时间,又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实在应当减少类似的活动。
在东校区公共教学楼的入口,原本是草地,如今因为同学们的日积月累的踩踏,已经是一条小路了。就好象鲁迅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这一方面是因为校园设计的问题,从宿舍区走到教学楼,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然而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贪图两步的方便,没有环保的素质。很多人看到别人走,自己也走。中山大学是名牌大学,学生基本上都品质优秀,可是每天那条小路络绎不绝来来往往,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还是不强。学校也注意到了这个,终于用一根竹竿挡住了小路。也是无奈之举。
大学生做环保,真的只要从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饭盒,筷子,垃圾扔进垃圾箱,随手关灯,节约用水,这些很小的事情,也许不会被写进新闻里,但这是真正的环保。大学生经常上网,多发几篇环保的帖子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从我做起,环境保护的这一口号,很简单,可是很少人会这样做。有些人恰恰相反,破坏环境,倒是从他做起。很多人以为一个塑料袋算不了什么,确实,地球这么大,一个袋子不能毁灭整个地球。可是如果乘以时间呢?在乘以单位数量呢?一个人每天扔一个,那么60亿人在一年能扔多少个?道理很简单。很多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正明白。不必在举例说离开后关闭显示器,少乘坐一次电梯,洗澡涂肥皂时关掉水龙头,这些微小的行动能够节约多少能源资源。这些大家都听得厌了。我的意见是,只要心中念着环境保护,想着海平面在上升。每做一件事,自觉的去节约。
大学生的日子很自在,自然而然产生了惰性,不愿多走一步,一切图方便。因为他们没有经济压力,他们不了解人间疾苦。有些宿舍厕所灯一夜不关,水龙头彻夜滴水,台灯走后还是亮的。我看到了都觉得心痛。没有严格的规范去要求学生,学生便觉得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因此除了寄希望于大学生自觉环保外,学校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很有必要,对浪费现象不能等闲视之,必须严肃处理。在一项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能源节约意识调查结果中,对于废旧电池回收问题,有61%的学生选择了“想回收,但附近没有类似的设施,从而把电池与普通垃圾一起处理”,这表明学校对于环保的设施建设并不完善。这样需要学校加强建设。大学生在大学主要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因此要求大学生将环保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样,环境保护就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最后一堂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专业谈感想。让我十分受益。各个学科研究方向不同,但是由于环境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深刻的影响,环境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之处有很多。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通识教育,要求大学生结合本身专业,这是十分有益的。
以法学专业为例,环境保护之所以会步履蹒跚,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执行的力度不够是重要原因。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把环境保护与法律的制定实施联系起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环保事业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比起两个专业互不交流,各人研究各人的,效果更加明显。
我的专业是档案学。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档案学对环境保护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是环保部门和档案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定了规范,使其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
在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档案,其中有关于环境保护的就有很多,比如山川大地在古代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比如中国人口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这些档案都对环境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每开始一个环境项目,就必须先仔细
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比如对一个城市污水的环境项目,就必须借助于城建档案馆中城市下水道的相关档案。想要了解三峡水库对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可能要借助到当初三峡工程建设,三峡移民安置,三峡地区各地的地方志等档案。档案管理中科技档案的管理,很大一部分关系到环境保护。一个环境保护项目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常常是很多年的连续观察,因此会产生大量的观测数据,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环境专业的素质,才能很多的对这些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整理归档,以备查考。
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应当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看客。这要求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自己加强自身素质,多学习环境保护知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将来在生活工作中,把环保当作一种习惯。
(三)对环保的呼吁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20世纪70年代出现局部污染,80年代城市河段和大气污染加重,90年代后呈扩大态势。过去10年间,全国环境投诉信件由每年几万封猛增到60多万封,成为环境质量下降的佐证。近年来因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每年29%的速度递增。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发达国家的环境好,是后天修复或改善的结果;在他们工业化过程中也经历了污染严重的阶段。地球日就是为纪念1970年4月22日数千美国人上街游行要求保护环境设立的。用我们快速工业化阶段的环境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愿望是好的,但存在不可比因素。
3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重点城市和地区环境治理是在污染严重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的,并没有完全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作为一种对比,我们分析了不同时期世界银行专家、中科院、环科院和绿色GDP专家组的数据发现,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8%,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并不是最高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损失在10%以上,最高在15%以上。
4我国发展到初步小康这个阶段,不能再靠拼资源拼环境粗放发展了,必须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发展道路,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否则,生活富裕了,有房住、有车开了,却生活在肮脏的空气里,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上安全的食品,就与发展本意背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当也必须成为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
5环境保护的目标应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环保事业大发展的30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的30年。30年的探索历程表明,新道路具有长期性、阶段性、针对性和艰巨性的鲜明特点。长期性就是要按照实践永无止境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一代接一代环保人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阶段性就是要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特征,找到特定阶段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探索重点;针对性就是要敢于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艰巨性就是要充分认识解决我国压缩型、结构型、复合型环境问题的难度,不为任何困难所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
7环境保护是发展的机遇而非阻力。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了GDP。而科学发展,就是要烧掉的资源越少越好,留下的污染越少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叫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加起来就是又好又快。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而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不健康的人,那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所谓发展,即使创造出暂时的繁荣,那也只是生活在没有鸟鸣的春天里,总有一天要遭到惩罚。
8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要做好宣传工作,整个国家都要宏扬环保精神,使环保理念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前段时间,国家推出的禁塑令,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响应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母亲用它甘美的乳汁哺育着它的儿女,我们在地球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我们为什么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呢?因为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充足的氧气,可以供给我们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食品......她是一位关心儿女,爱护儿女的好母亲。
然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说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顾地球母亲的身体,工厂乱排放污水,烟囱冒着浓浓黑烟,乱砍伐森林树木,乱浪费资源等等。破坏了地球周围的大氧层,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茂密的森林变得狼狈不堪,蔚蓝的天空变得灰暗,碧绿的青山变得光秃,泥石流、森林火灾、动物绝迹、水源严重缺乏,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来,已使我们的地球母亲难以承受。而我们面临的确是地球毁灭的现实。啊!实在太可怕了,到那时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将如何生存?
我们已经看到了严重的后果,我们能任其毁灭吗?不能!我们人类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了,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地球了,这是可喜的,这样可以延长我们地球母亲的寿命,使她越来越年轻,身体越来越壮。在地球毁灭的前一夜,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要来保护、爱护地球,要来绿化、美化地球,使我们的地球母亲永远年轻。
当我们陶醉在满山苍翠,一水碧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的时候。让我们尽一份力,为了我们美好的环境,为了我们美丽的地球,更为了我们靓丽的人生!
第三篇:大学生节能环保论文
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
摘要: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主要途径,可我们在进步的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却 越来越差!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仅仅要担当起促进人类进步 的使命,更要为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提供可行性建议并身体力行!
关键字:节能环保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思路和对策
21世纪,什么是世界发展的动力?毫无疑问地回答:更多更新能源的开发。而人类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活质量之后,面临最大 的问题又是什么?答案也是毋庸置疑的:环境被进一步的破坏。
让我们想一想,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己经给地球造成了怎 样的灾难;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灾难中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 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患了绝症,人 类又能生存多久?
面对这种一方面在进步另一方面却在倒退,一方面在得而另一方面却在 失的情况,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更好地综合建设国家的重任,在校期间,有必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 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落实省政府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开展节能减 排、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工作,分析认清当前校园节能环保的现状并提出相关 可行性建议,为节能环保事业贡献出大学生群体的一份重要力量!
一、节能环保型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及主要制约因素
(一)观念与氛围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适度和时尚 的消费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有利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一 部分人滋长出了一些腐朽、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比如盲目攀比的畸形 消费,斗富摆阔的吃喝玩乐,浪费水电,滥用纸张,乱丢乱放等行为习惯,它们 也悄悄在校园的师生中蔓延,这是不利的一面。而一旦这种风气盛行,无疑就 使得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建设困难不少。
(二)硬件设施限制,不得已而为之高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层次参差不齐,很多大学已经切实实行刷卡计时洗澡,对烧煤锅炉及炊具进行改造,少用或不 用一次性餐具,对淋浴喷头及控制阀进行科技优化,对照明实行人性化控制,其目的是在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经济效益与节能环保之间寻找平衡点。但众 所周知,由于政府及学校政策及条件的不同,无法达成一致的统一。因此而造 成水、电、设备使用、耗材等教学资源惊人的浪费,总是让人心痛无比却又无 能为力。
(三)激励机制不充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而政府仍然采用计划的 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于是出现布局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的巨 大浪费。此外,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对高校提 高效益和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而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资源,又有许 多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是不充分的激 励机制造成的。
二、节能环保型校园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树立科学观念,提高节能环保意识,营造节能环保氛围
1、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树立节约发展环保的新理念。高校 应加强引导和教育,充分利用宣传部门、各种学生社团、主题班会、校级活动、广播站等把节能环保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作为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建 设节能环保型校园理念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师 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适度消费观,养成节能环保习惯,形成节能环保风尚,营造出一种全校从上而下的的气氛。让节能环保这一美德自觉地贯穿到与大家 的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用、学等各种行为中去,从不同的方面为人的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服务,形成科学创建节能环保型校园的良好氛围。高校作 为育人重地,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与发展观的培养与教育,引导学生树 立科学的消费观。让节约和环保成为每一名大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 方式。
2、树立功在千秋的理念及成本与效率意识。目前,高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 关键时期,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我们在建设节约 型校园中亟待解决而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高校是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管理 者应该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 问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 效,同时又有利子可持续发展和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如何将学校有限的资源进 行合理的配置,绝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决策的,资源配置的决策首先要建立在 成本意识上,其次是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 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 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坚 持节能环保发展,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
(二)高校领导应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承担更多的责任坚持节约发展,建设 节能环保校园,领导是关键。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要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承担更多 的责任,加强科学管理,完善领导决策程序,重视决策、执行、监控和反馈四个 环节,提高决策质量。要采取一切措施,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师生节约活动 创造良好条件。在软件方面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度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资 源节约的激励机制,加强检查和相互监督,肉觉抵制各种浪费及不环保的不良 行为,尽量消灭一切浪费资源的漏洞和死角;在硬件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 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办公和教学互动方式,避免校内公文、作业、论文打印以 及教学设施使用上的严重浪费,推行旧教材的适当重复利用,鼓励学生充分利 用图书馆资源,对烧煤的锅炉或坎具等进行改造或更换,向国外先进节能环保 观念及技术学习。
(三)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节能环保要成为 人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制度来约束。健全制度,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是建设 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基础,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当务之急。高校应认真研究制 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把节能环保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教育事业发 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能环 保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健全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节能环保型校 园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各方联动的系统工程。既要建章立 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必须建立相关领导班子 机构管理监督部门,并从学校的宏观大过程和职能部门的微观子过程两个层面 都建立起管理策划、实施运行、检查与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的建设节能环保型 校园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工作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程序化、制度化。
“节能环保,共建文明”相信,这八个字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定 有着或深或浅的印象,也许还会挂在嘴边上。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 张纸”、“一粒米”,但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人却很少很少!节能环保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节能环保的校园可以带动整个社 会的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环保理念,树立理性 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需要其中每一位师生及社 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节能环保有你我共同的参与,明天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也将更美好!
第四篇:环保论文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探讨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市场营销1202班
姓名:彭宜军学号:201245070229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逐步认
识到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作为发展基础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存在极限,人类经济活动受到自然界制约。本文探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试图达到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关系,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人口基数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减缓。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丝毫不能放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只有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才能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面临重负人口老龄化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快;二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支撑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养老支出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会进一步显现,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3、人口素质较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一是文盲人口偏高。二是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一方面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层次技术工人短缺严重;另一方面无技术专长的工人供大于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甚至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这种人口素质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全面提高全省人口的文化素质的任务还十艰巨。
4、人口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人口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人口城镇化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主要表现在抑制消费需求增长、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1、抓住人口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我们应当牢牢抓住“未富先老”前期劳动力资源丰富、抚养系数低、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大好时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缓解人口和就业压力的经济基础,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进而发挥潜在的人口动力,为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统筹解决人口方面的突出矛盾从提高“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适应人、发展塑造人”的认识入手,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复杂的问题,协调处理人口与经济、社
会、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继续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和拉大生育间隔,解决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惯性作用使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
3、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也由资本实力的竞争向科技实力的竞争转变,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务之急是从教育抓起,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要求。要完善多层次社会化办学体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扩大本专科教育规模,壮大高、中级专门技术人才队伍;要强化继续教育,强化对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文化和技能素质。
4、建立健全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规范涵盖全社会(包括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尽可能把所有老年人口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大力提倡和鼓励年轻人与父母、长辈同住,担负起赡养老年人的责任,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道德风尚,合理分担社会负担。同时,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从生产、经营和服务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发挥老年产业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5、促进城镇化不断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制约城镇化的政策、制度障碍的逐步消除,加快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聚集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关镇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地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二,人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部人类发展史,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的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是如此,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快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超乎寻常的增长。中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生态环境,负担着中国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人口活动量,生态环境压力超越了大自然许多系统的临界平衡极限,已直接威胁着当代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并将不断深化为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由于欠帐太多,资金有限,控制中国的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而控制中国生态破坏的任务则更为艰巨、持久,也需要更长时间。如果环境政策稍有松懈,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将更加迅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上分析说明,要摆脱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方面进一步探讨中国不同时期和区域的适度人口容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更好地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依存关系,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发展要求经济不断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有赖于健康的环境,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环境问题是从经济活动中产生而又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去解决的问题,可以说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能降低经济成本,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反之,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事实上,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就开始有了环境问题,只不过远古时期的环境问题不突出而巳。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句名言:“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所以我们搞经济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本身又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和能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而一旦经济发展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消除环境污染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可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兄弟。我们知道,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保护环境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
保护环境可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环境污染主要是“三废”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三废”主要源于工业企业,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的不充分利用(即浪
费)为代价的。而对新建项目来说,还可直接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闭路循环工艺或者综合利用“三废”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从而降低资源和能源的耗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占领较高的市场份额,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创造就业机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低估。上述两种观念的结果一正一负,重视和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吸引投资的基础。由于我国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我国的经济已经是开放的经济,对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来说,无论内引或外联,都是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经济发展渠道。一些高科技和技术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就会失去吸引投资的基本条件。而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应包括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所以一个企业或一个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内引外联、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筹码,应给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要制定明确的环保标准并坚决执行,具体来说要进行严格的稽查与执法,对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处以重罚,积极培育环保人才与增加环保经费投入,通过加强宣传,辅以对企业从事新技术研发各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与经济发展目标协调发展等。企业方面要与政府建立互信关系,提供准确的污染防治相关 资料,主动引进污染防治的新技术、方法,以符合环保排放标准,将政府的补助与奖励真正用于防止污染设备的购置与技术创新。只有政府制定适当的环保法规,并严格执行与监督,才能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目标。
(2)强化政府环境监督管理及服务职能
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而政府部门不加强引导和监督或监管不力,企业往往就会压缩环保费用,甚至将污染物直接排放。所以必须对企业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必要的经济及行政干预。“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这条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此外,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环保行政部门还应主动为企业做好各项环保服务工作,当好企业的参谋,指导其解决实际环保工作中管理和技术的难题,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一些基层环保执法部门只停留在对企业做一些表面性的管理,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环境建设服务中去。而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环保人才并且对政策认识 不够深入,要把环保工作真正做到实处的确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在此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需要地方环保部门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包括直接参与到企业污染源治理工作中去。
(3)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
目前,环境执法监督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有的新、改、扩项目没有环境影响评价和执行“三同时”,即使执行了也是应付了事,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项目已开工甚至投入生产,环保部门却视而不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污染尚未解决,新污染又已滋生。比如一些地方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 “十五小”死灰复燃,比如各大媒体曝光的滥开、滥采、滥伐“掠夺性的开采”,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等情况,都说明环境保护执法方面存在着许多漏洞,还没有真正实现“法治”,或者说环境执法缺乏刚性而失去了法制应有的“威慑”作用。所以,政府应大力健全环境执法机构和队伍,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水平,依法行政,杜绝“人治”现象。
(4)加强环保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环境目标管理体制
保护环境,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对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环境目标管理体系并加强环保机构建设,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科学选择,更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选择的模式。循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循环经济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
系的核心,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改变“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由于西部生态问题突出,对本地区和全社会的影响具有长远性、不可逆性。
(5)实施征收环境税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作为我国环保领域内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征收排污费的作法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排污费改为环境税,增强法律效应,对地方环保部门进行环保执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能实施环境税,将其合理运用到企业内部二级单位的环境管理中,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排污总量控制由浓度型向总量型的转变,为企业积累一定的环保基金,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强化企业职工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现场的环保管理,实现污染由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的转变;由于征收环境税,将会促使企业加大治理力度,有效推进清洁生产,把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程度。
三.人口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中国不仅已为过去人口剧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将为今天的人口控制付出可观的代价,中国在低收入阶段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上升到6.8%,接近老年型年龄结构,202_年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到202_年达到峰值年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7%,与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起来人口老龄化具有提前到来和峰值较高的特点。这会使社会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体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全部资源中除煤炭十分丰富外,其余较丰富的多为经济建设需求量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同类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在化石能源中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所占比例偏低,煤等劣质能源所占比例过高;开发条件的结构性短缺,如铁、磷等矿产资源也较丰富,但多为贫矿,增加了采炼的成本。
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当然,我们在考察资源短缺时,不仅要注意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短缺,而且要特别注意到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可更新资源更是如此),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其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某些自然资源正在衰竭,且呈锐减趋势,承载能力下降。中国环境资源系统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如农业资源的日益紧张,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
需求迅速扩张,而粮食增产却举步维艰,使中国将长期被严重的粮食紧张所困扰,严重威胁着中国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解决的根本措施就是提高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是指人口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知识、技能以及人口的生态环境意识。在当今世界,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一个“生态盲”、“环境盲”充斥的国度里,要想根本改善环境是难以想象的。中国之所以在人口环境问题上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愚味、无知、缺少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伦理。因此,从长远考虑,要把树立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作为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素质的重点,把人口教育、环境教育植根于国民教育之中,使社会公众具备基本的生态环境基础知识、生态环境国情意识和人口意识,并使之长期保持人口、环境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兼顾当前与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实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应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来说,经济发展要从以产值为中心的单一经济指标向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的生态经济指标体系转变;要从单纯的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同步发展转变;要从传统的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从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就是要缓和与解决过剩人口与短缺经济的矛盾,这是中国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李志刚.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2_
[ 2]钟小平.试论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202_
[ 3]胜栋.环境价值: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202_,9郑州大学学报
[4]朱 瑞.对 人 与 自 然关 系 的 新 认 识 ——生态伦理学的观点及其价值初探202_,4攀 登(双月刊)
第五篇:环保论文
生态环境问题
由敦煌城向南5公里,有一山名曰鸣沙山。鸣沙山沙丘环绕处,一汪清泉千年不涸。因其形状如一弯新月,此泉名唤月牙泉。这种水沙共生的奇景,世所罕见。
然而,现在月牙泉却大难临头: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20多亩锐减到现在的8亩多一点,水深由曾经的七八米缩小到1米,并且还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如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行抢救,30年后月牙泉将面临不复存在的危险。
“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一些有识之士为此大声疾呼:“救救月牙泉!”
近年来,中国诸如此类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随着中国的大力发展,人们无止境的从环境中索取却不想后果,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美丽的风景濒临或已经不复存在。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主要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2_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_年将突破80亿。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其次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发展道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致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如不能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如何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代人类利益,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问题。
以下是适当有效的解决办法:
1、生态保护要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各环境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按照特有规律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沙漠、森林、草原、山地、河流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对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基本属性,如草原沙化就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生态功能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不该种树的地方就不能种树。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雨量太小的地方就不宜种树,因为加大了蒸发量。海拔很高的地区也不宜种乔木。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修复能力,不必人为去干扰,靠自然恢复,修养生息也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这个原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态保护要坚持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生态学的研究包括整个植物、动物及其物理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复合体。在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活动,首先应考虑本地的生态特点,明确生态功能定位。统一考虑人为活动是否附合生态功能区要求。区域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如松花江的污染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首先就应制定统一的、共同遵守的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防治规划,确定科学实际的排放标准,建立统一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乌裕尔河流域、扎龙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也应统一规划,综合考虑生态、生产、生活用水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生态保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的。在经济发展上应大力提倡生态经济,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保护动物是无可非议的,但更重要的是注重生态平衡,如果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不平衡就应人为进行调节,使之趋向于平衡,如我省林区一度野猪过剩,对庄稼的破坏非常严重,就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捕猎一些,不能片面的保护了动物的利益而过多伤害人的利益。日本对野生的鹿也曾有计划猎杀,使生态平衡不至于被破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的保护环境。
4、生态保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科学的合理的引进外来物种也是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称为外来物种,引进物种要经过科学评估,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物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做不好,就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消失与灭绝,还可能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202_-202_年外来物种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以202_年为基准年)。美国外来物种造成经济损失138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建立合适的体制。
1、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
要以项目工程管理的思想来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制定统一的工程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标准,积极并连续开展评价工程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的工程进展情况及工程效果。因此在管理上需要规范制度,形成标准,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有效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取得预期生态建设效果。
2、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利用经济激励和社会宏观管理手段,促使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与商品再生产过程相结合,达到在整体上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恢复进行系统管理的目标[5];还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国家应当建立生态利益的补偿机制和制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与政策,激励环境保护,约束环境破坏,倡导地区社会经济公平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市场效应,对有效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手段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着力提高公众特别是城乡民众的环保意识,倡导开展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抓起,小区域抓起,抓典型,奖模范,从公众主观意识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
4、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所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循环经济思想为发展思路,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以相互协调、和谐、稳固的态势永续并进。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生态保护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国家生态保护法,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标准,以明确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以及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设立环保督查职能机构,使环保部门能从严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显现环保法律的威慑惩治力量,从根本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逐步减轻生态恶化的局势。
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趋势。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无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永续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