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尚美文化理论共读
课题培训
尚美文化的理论共读
《新课标》强调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尚”有“尊崇;注重” 的意思,尚美就是引领人们追求和崇尚美。尚美引领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其在文化选择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文化审美观教育在提高学生鉴别鉴赏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文化选择标准。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中的“美”的因素,将家庭教育资源中的美的因素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通过审美体验,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在育人活动中,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欣赏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塑造美的外表形象、修炼美的品德素养。
研究项目选择目的、意义及价值。“尚美”就是让学生崇尚美德,追求美好,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确定崇尚美、追求美、构建和谐的价值取向。将尚美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开展探索研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培育符合时代主流的审美素质;同时,在班级尚美文化的建设中,对于班主任的形象和言行与观念都起到一定的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对于班主任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班级尚美文化的建设中,可以对班级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促进班集体、教师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课题研究指导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切入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班主任专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以及班级文化建设与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关系。重点——探索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培养创新型、智慧型、科研型的班主任,提高班主任提升班主任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充分发挥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中的作用。难点——探索班级尚美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既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与方法。通过创设班级环境氛围、实施班级管理模式、开发班级特色活动、凝练班级精神文化、引进家庭教育资源等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落实。创新点——结合学校尚美教育的理念与特色,深入挖掘班级尚美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及班级尚美文化建设对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作用。
督促学习使班主任达成共识
提供平台让班主任大胆尝试
强化反思促班主任积累成果
前一阶段我们重点研究和交流的内容——从班级尚美的物质文化、班级尚美的制度文化、班级尚美的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着力进行班级尚美文化的建设的研究。
尚美的班级环境——通过班级布置、班级象征、班级园地
尚美的班级制度——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建设 尚美的班级活动——班会活动、实践活动、节日活动
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和交流的内容——重点落实在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引进家庭教育资源等途径的在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面的有效性两方面的研究。
第二篇: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是一个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我层次的生态系统,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动层、企业文化理念论——功能
导向功能
凝聚功能
约束功能
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竭动力。
企业文化要素
愿景——成为国内车灯行业的领先者。
使命——为客户打造低成本高价值的产品,实现员工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最大化。价值观——客户第一、敬业感恩、诚信正直、合作高效、务实创新。
质量方针——生产瞭旺一流的产品,实施瞭旺一流的管理,体现瞭旺一流的服务。人才理念——品德为先,能者为上。
公司简介
南宁燎旺车灯有限公司前身为南宁汽车配件一厂,始建于1956年,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干一体的专业汽车灯企业,主要为上海通用五菱汽车公司、重庆长安、东风柳汽、重庆力帆汽车公司所生产汽车配套设计和生产。
公司简介
公司资子公司南宁桂格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桂格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总地总面积一百佘,拥有员工1000人。
历史202_年12月10日成立南宁燎旺有限公司
202_年2月24日南宁桂格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202_年青岛桂格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发展阶段
创业阶段:1956—1971年(寻找发展路径)
初级阶段:1972—1982年(起步阶段)
稳步阶段:1983—202_年(技术质量)
快速发展阶段:202_—202_年(速度规模)
企业文化要素——愿景
愿景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公司的愿景:成为国内车灯行业的领先者。
生产规模
公司年产车灯达150万,产值超过六亿元,配套的汽车总量约占中国汽车销售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微型汽车配套量稳居全国第一位,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机动车车灯生产基地。行业地位
公司技术中心202_年被认定为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第三篇:贫困文化理论
贫困文化理论
贫困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它由美国学者刘易斯(O.Lewis)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际研究而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穷人的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穷人间的集体互动,从而使得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中相对隔离,这样就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处于贫困亚文化之中的人有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通过“圈内”交往而得到加强,并且被制度化,进而维持着贫困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长成的下一代会自然地习得贫困文化,于是贫困文化发生世代传递。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贫困文化理论基本上属于贫困的个人责任论。虽然刘易斯并不认为这种理论具有普遍的解释力,但是这种理论还是遭到许多批评。主要的批评观点包括:贫困文化理论夸大了穷人与其他人的文化上的差异,实际上穷人本身并不是同质性很强的群体,各群体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是社会地位的反映,贫困文化理论未能解释穷人贫困的起始原因。
贫困作为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相生的社会现象,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将其看作自然环境的产物,或者当作一种具体的经济问题,并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物质的考察或经济、技术的分析,从而认为土地、资本乃至技术等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发展、导致贫困的罪魁祸首。这类分析往往暗示,只要消除一种或几种障碍,贫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是实践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消除了其中一种或几种障碍,贫困依然如故。实际上,文化与贫困、发展之间有着更为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贫困乃是源自于贫困文化。
一、什么是贫困文化?
所谓―贫困文化‖就是指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心理定势、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非物质形式。最早将贫困视作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专门研究,是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Oscar Lewis)。1959年,他在其所著的Five Families –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一书中首次提出―贫困文化‖这一概念。他的―贫困文化‖这一概念涵盖了穷人的社会参与、经济生活、家庭关系、社区环境和个人心态等方面的描述。他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和其所拥有的文化——贫困文化——有关。这种贫困文化的表现是,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他们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卓识;他们视野狭窄,不能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认识他们的困难。
人们常常将―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二者之所以被混淆,主要是由于二者包含的―文化‖一词所引起的。―文化贫困‖中的―文化‖几乎可以等同于―知识‖ 一词的含义,所谓―文化贫困‖,主要是指知识层面的贫困,即通常所指的知识缺乏、知识不足或文化素质不济等。然而,―贫困文化‖中的―文化‖远非―知识‖所能概括的,它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总而言之,―文化贫困‖主要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而―贫困文化‖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念。
二、贫困文化的特征
贫困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一旦形成,它会影响到整个贫困区域的人,并能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在这种―亚文化‖的保护下,贫困被维持,并且还会导致新的贫困。对于贫困文化的特征,许多学者都曾做过概括和论述,我们不妨将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1、听天由命,消极无为的人生观。恶劣的环境和长期贫困的折磨,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宿命感,他们把自己的贫困归于老天的安排和命运注定,面对贫困,他们不是穷则思变,奋发图强,而是奉行无为指导,听天由命,无可奈何忍受贫困。即使产生某种想法,也是信天、信神、不信人。于是,他们的心理和精神被牢固地锁在其中,构成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解放的严重障碍。由此―产生了宿命论的意识和接受了被注定的状态,从而形成了自我保存的贫困链——加尔布雷斯(J.K.Galbrath)称之为‗对贫困的顺应‘(accommodation to poverty)‖。
2、安于现状,好逸恶劳的幸福观。低品味的人生观和较封闭的自然环境,使许多人产生了低水平的心理平衡,即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于是,―手捧玉米糊,脚蹬暖火炉,皇帝老子不如我‖的心态得到推崇,而敬业苦干被认为是―牛马生活‖,游手好闲反被当作是―活得潇洒‖,勤俭节约被讥讽为―活得太累‖等等。
3、不求甚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人们消费意识异常淡薄,饮食结构也十分简单,只求填饱肚子,这种低下的消费观不仅严重影响劳动效率,而且消磨了人的意志和精神。因此,―在极其贫困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不会具有获得和占有的欲望。他们的愿望超不出日常需要的范围,或者即使表现出了某种超出常需的愿望,这种愿望也不过是一种痴想,永远不会发展成为强烈的意志力量。当这种状态变为一种习惯,人就会变得没有远见,满不在乎,苟且度日‖。
4、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由于几千年小农经济文明的积淀和闭塞的自然环境,他们对传统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有着执着的偏爱和迷恋,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而对外部世界、外部文化有着本能的隔膜和排斥,正象鲁迅先生笔下阿Q居住的―土谷祠‖一样,有―土‖有―谷‖有―祠‖,便足矣,有时甚至为了维持目前得生活状态 ―饿死不离乡‖。
5、小农本位,重农轻商的经济观。由于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仍抱着―七十二行,以农为主―的传统心态,把务工经商当作是不务正业。在贫困山区,―种田为饱肚,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喂鸡喂鸭换油盐‖仍然是他们经济活动的规范,这种小农本位,排富畏富的经济观,不仅使农民在简单再生产的狭窄磨道里转圈子,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而且使他们的头脑僵化呆滞,精神毫无生气。
6、―等、靠、要‖的度日观。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已习惯于接受政府的援助和社会的救济,并视其理所当然,逐渐形成一种靠救济和援助度日的依赖心理,于是他们坐等救济,坐吃救济,吃光用光救济再要救济,―有自由,无主张,抱着膀子晒太阳,坐等上面救济粮‖,正是这种心理的生动写照。因此对一些长期接受救济的农民来说,―春等救济粮,冬等冬令装,夏炎秋雨不出房‖的现象也便不足为奇了。
7、多子多福、早婚早育的婚育观。正如世界银行在其一份减贫手册中所提到的那样:―贫困家庭的许多特性造成了高生育率。‖为了维持简单的生产方式,贫困的家庭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投入,加上抚养子女花费并不大,于是早婚早育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生产需求,就像刘易斯在―贫困文化‖中提到的:长期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他们―性经验较早‖,―小孩能享有保护及照顾的童年期相当短暂,轻轻的年纪即经验到了成人生活‖。由于缺乏最起码的社会保障,贫困家庭的父母只能依靠多生子女使其中一些成年后能使自己年老后有所保障。与此同时是重男轻女现象的大量存在。
三、贫困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1)贫困文化是不是一种传统文化?对此,主要有两种看法。国内的许多学者都将贫困文化看作是传统小农文化的一种表现。例如:穆光宗将贫困文化(或精神贫困)的具体表现归结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重农抑商的生产观,好逸恶劳的劳动观,温饱第一的消费观,有饭同吃的分配观,崇拜鬼神的文化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等等。高长江则直接认为,这种低品位的价值观,大都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封建落后的小农意识的反映。具体表现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幸福观;小农本位、重农轻商的生产观;懒散怠惰、好逸恶劳的劳动观;血缘伦理、重义轻利的道德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方术迷信、崇拜鬼神的宗教观;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多子多福、香火旺盛的生育观等等。王培暄则认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传统观念:①小富即安的狭隘满足观念;②挥霍浪费的消费观念;③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④轻视知识的文化观念。赵秋成、倪虹、章国卿等也是类似的观点。他们一般将贫困文化视为一种封建文化的残余和自然经济的反映。
然而,台湾学者林松龄则认为:―在多数普遍存在着绝对贫穷的传统社会,少具有贫困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特性。例如印度、古巴及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多数社会,其穷人少有被贬抑、匮乏的感受;少有自卑、愤懑黠抗的心态。非但少有对困境的绝望之信念,更滋生了安贫乐道、恬静寡欲的社会价值,同时少感受到被大社会中其他阶层所孤立。‖他更倾向于将贫困文化视作现代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或次文化)(sub-culture),而不具备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他说:―相对的在发展层次较高的富裕社会,贫困非但指示着经济生活的相对缺乏,还表示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异,包括物质生活外的各项社会次级需求(secondary need)的不平等。生长在这种社会中的穷人常将自己目前的困境归咎于各项外在的压迫,而导致心理上及情绪上的不平衡滋生了所谓贫困文化的各种价值。‖
对于贫困文化的传统性或者现代性问题,要视具体的社会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国的贫困乡村,贫困文化更多地受传统价值所影响,而在发达国家的―贫民窟‖(或下层社会),贫困文化则不具备传统的主要价值及其相关的特性。
(2)贫困文化与主文化的关系:很显然,贫困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次文化。由于这种次文化的影响,贫困阶层与社会其它阶层往往具有一种文化上的差距。这种―文化差距‖(cultural gap)产生了贫困阶层与社会其它阶层之间的隔阂甚至相互敌视。
(3)贫困文化与反文化(counter-culture)的关系:贫困文化并不一定就是一种反文化,只有当它的价值、信仰、规范,直接与社会的基本价值、信仰、规范相对立时,这种次文化才是一种反文化。一般来说,贫困文化对社会秩序具有一种保守的力量,因为贫民们不希望维持他们生存的脆弱平衡遭到破坏,但是一旦这一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而无法恢复的时候,他们又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反对者。
第四篇: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和“组织文化”这两个名词均来源于西方管理学界。西方学者倾向于使用“组织文化”,传到中国内地,国内的学者更青睐“企业文化”。事实上“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可以混用的概念,因为多数组织文化研究的对象都是企业。企业文化的兴起是当代学术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美日经济竞争引起的管理模式比较的产物,更是对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新动向的反映。
组织文化这一概念正式面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S.M.戴维斯在其《比较管理——组织文化展望》一书中,率先提出组织文化这一概念。美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哈佛大学伏格尔教授的《日本名列第一》,影响很大。1980年7月,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播出电视节目“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阶段起到了动员和准备作用;第二阶段是两国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发表的论著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日本的管理艺术》以及《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深入改革的研究,主要目标是重建与美国文化相匹配的经营哲学和工作组织,以恢复美国的经济活力和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虽然说法不同,但其内涵大体一致。最近,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著的《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给企业文化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叫管理者文化,是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管理经验的集中体现和智慧结晶,是企业管理层次的升华,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理念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所构成。企业文化的以上4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载体,制度文化又规范着行为文化;理念文化是形成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思想转轨的决定力量,战略管理的关键所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助手,企业中个人的导向标。一个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文化,就会重视科学,尊重人才,吸引客户,创出名牌。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名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的信任、交流、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案例1:卓望的成功源于创立初期就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卓望科技CEO谢峰认为,卓望科技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从创立初期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卓望科技三年来走过的路来看,从当初成立时的一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三百多人,卓望科技建立了一支快速响应客户的技术支持队伍,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结构初具规模。在此中间他们时时刻刻到处可以体会到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业动力,以及对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使他们能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业界瞩目的高成长。在谢峰看来,正是卓望人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对瞬间而逝的市场机遇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对内关注员工的需求以及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的努力,才造就了卓望科技今天的成就,而这些正是卓望科技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案例2:企业文化并非大企业的专利
济南九阳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宁认为企业不论大小,都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不是一次运动,用三年两年时间就能够达到。最好是从企业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大了以后,再去建设企业文化就比较困难了。一个企业文化底蕴有多深,企业发展就有多大,浅薄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发展成强势企业。九阳的目标是要做一个百年企业。综观世界上的百年不衰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都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这是他们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这也正是九阳公司努力学习的典范。具体到九阳企业,企业文化概括为八个字,即“人本、团队、责任、健康”。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尊重员工,又要发挥其潜能;其次是鼓励员工自觉地融入团队中,在九阳,自私的、本位的、不协作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也是没有前途的;九阳企业的价值观是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合作者与社会负责任,并在企业经营中努力让他们感到满意。同时倡导每一位员工都要做有责任感的人;九阳的健康理念是让员工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企业拥有健康的机制,以保证长期生存和发展。
第五篇:尚安美简介
尚安美商学院
一、尚安美医疗美容控股集团简介
尚安美医疗美容控股集团是一家以投资、经营和管理医疗健康美容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集团企业。总部设在亚太商业中心香港,业务涉及投资管理、生物工程、医疗保健、整形美容、抗衰护肤、美业咨询培训等领域。
二、尚安美商学院简介
尚安美商学院隶属尚安美医疗美容控股集团,位于南中国市场最前沿城市广州,是一家集咨询培训、托管运营、营销策划、人才输出等为一体的美容行业咨询培训教育机构。尚安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影响人,帮助人,成就人。
文化理念:健康,快乐,成功。
(一)服务范围
尚安美商学院提供美容院店务管理系统落地咨询培训教育,帮助美容院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如人才引进问题、客户拓展问题、产品销售问题、服务质量问题、连锁经营问题、员工管理问题、老板决策问题、投资融资问题等。
(二)教育优势
尚安美包括军区恒知医疗整形美容机构、伊人之约美容院、尚安美生物科技公司等多家企业,尚安美拥有自身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人脉优势、资源优势。
(三)师资力量
在美容院店务管理系统咨询培训师资方面,尚安美咨询团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管理经验,每个咨询师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了最具“落地”特色和最具实战方法的专业咨询团队。
(四)课程特色
尚安美店务管理系统落地课程,重点围绕美容院“员工-顾客-运营”三大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全面阐释,致力于为全国各级美容院、美容养生机构提供一体化的店务管理落地解决方案。
(五)课程优势
尚安美店务管理系统培训班与普通机构的咨询培训教育班有很大区别,尚安美培训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店务管理系统的全方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