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七年级下 第七课 练习题
人七下第七课活动设计
一段打呼噜视频引发的血案
吉林珲春第八中学 郎姗姗 133300
202_年11月14日凌晨3时30分左右,郭力维持尖刀扎赵研数刀,致使赵研死亡。长春中院经审理查明,郭力维因同宿舍同学赵研打呼噜影响其休息,曾将赵研打呼噜的视频传到网上,引起赵研不满。郭力维自称“赵研多次借机辱骂我”,遂产生杀死赵研的想法。
法制日报长春202_年3月25日电:吉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郭力维杀人案,今天在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郭力维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原告人赵利民、孙爱华经济损失人民币27万余元。
1、郭力维的行为已经够成了什么违法行为?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对郭力维的判决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3、在郭力维的案件中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郭力维的行为已经够成了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须后果。
2、主刑是:被判处死刑 附加刑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应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预防违法犯罪;增强思想品德修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守法,做“四有”公民。
第二篇:七年级下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1 走进法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1)
(2)
(3)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1)
(2)
(3)
五、合作研讨部分: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 法不可违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1-93页情景材料,填写P93的表格。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 和附加刑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3 防患于未然
一、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进法律 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能力目标:能运用法律的特征对应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导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导学重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导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五、导学过程
(一)导学提示:
(1)同学们还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吗,(衣食住行等方面)?(2)生活中的规则可分为哪几类?道德、纪律、法律。(3)它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4)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二)导学训练:(1)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练习题
探究练习
一、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战栗()
步履()
悚然()
羸弱()
告罄()
无垠()
凛冽()
遗孀()
二、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吞噬
语无伦次
羸弱
告罄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5.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6.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7.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8.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令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循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的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成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大量引述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 ________朝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 _____________,他是 ________朝人。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战栗(lì)
步履(lǚ)
悚然(sǒng)
羸弱(léi)
告罄(qìng)无垠(yín)
凛冽(lǐn)
遗孀(shuāng)
二、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者不高兴的神情。
吞噬:吞食。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羸弱:瘦弱。
告罄:指财物用完。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淡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友都做到了。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象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4.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起,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5.作者在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6.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7.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他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8.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四、1.作者认为“美”在现实生活中,“美”在每个人的心中。2.排除肮脏、杂乱、喧嚣、破旧之后而得来的。
3.城市之美需要用劲才能看出来。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李白,唐代人。“大江东去”作者苏轼,宋代人。“枯藤老树昏鸦”,作者马致远,元代人。“十年生死”,作者苏轼,宋代人。“落花人独立”,作者翁宏,唐代人。“采菊东篱下”,作者陶渊明,晋代人。5.“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指发自内心的、心灵深处的感悟。或:没有语言参与的、无须学习和训练的感悟。
6.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如何理解美、发现美,进而表达作者热爱生活、领受生活的追求。答题的关键是要选好角度。如结合“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谈发现美;结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谈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结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成为幸福”谈努力发现美、热爱生活;结合“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谈丰富自己、提高审美情趣;由“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谈学习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等等。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如果你要查找有关她的资料,应查阅()A.《资治通鉴》 B.《史记》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作为一位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4、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5、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遣唐使
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 B、坊 C、瓦子 D、勾栏
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10、《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1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 D.挂年画,贴“桃符”
1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3、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14、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C、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5、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结束了双方较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6、南京境内的将军山曾是宋代牛首山大捷的古战场,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城(今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这位将军是()A.项羽 B.曹操 C.谢安 D.岳飞
17、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18、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19、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20、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因为()
A、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提倡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1、“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22、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①宋对夏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③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3、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24、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5、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 交子
2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27、历史中国家机构的称呼不断发生着变化。你知道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28、张择端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2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30、“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 A.唐玄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明太祖
3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哪一节日的情景()。A.元旦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你认为文天祥是()。A.抗金名将 B.抗辽名将 C.抗元名将 D.民族英雄
34、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A.造船技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35、我国现在有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开始设立于哪个朝代()A元朝 B 宋朝 C明朝 D清朝
36、某位同学拟写一个历史剧本,其中描述的历史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A.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唐朝时,人们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C.宋朝时,商船上装有指南针 D.明朝时.有人研读《红楼梦》
二、材料分析题
37、阅读材料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
(3)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
38、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39、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A
8、C
9、C
10、B
11、C
12、D
13、C
14、B
15、D
16、D
17、D
18、C
19、C 20、A
21、C
22、B
23、D
24、C
25、D
26、B
27、D
28、C
29、B 30、B
31、D
32、A
33、C
34、A
35、A
36、C
二、材料分析题
37、(1)材料一:澶渊之盟(宋辽和议)材料二:宋夏和议 材料三:宋金和议(2)宋真宗 元昊
(3)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4)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
38、(1)苏州和湖州;水稻(2)南京(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39、(1)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2)唐朝:三省六部制。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3)元朝:行省制度;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出来。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2_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物袁隆平被评为“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袁隆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努力、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依靠坚强的意志、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困扰世界的难题。更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说明()
A、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B、遇到困难越大,取得的成功就越大 C、一切科学工作者都是意志坚强的人
D、一切科学研究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取得成功2、202_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爆发了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地人民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到,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成了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迅速投入到生产自救当中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坚强的意志能推动人们为达到既定目标而克服各种困难 B、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是天生的C、有了苦难的经历的磨练、就有了坚强的意志 D、他人的帮助不利于坚强意志的培养
3、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A、遇事有主见
B、有了坚强意志就一定能成功 C、成功与意志是否坚强很大关系 D、善于约束自己4、202_年入夏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遭受了洪灾袭击。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出现在洪灾险情的场景。他们不畏艰险,战胜洪水,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解放军()
A、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B、服从上级命令
C、有着丰富的抗洪经验 D、具有坚强的意志
5、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士官武文斌,今年6月18日在随部队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光荣牺牲。武文斌为了抢救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忍受劳累,直至壮烈牺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A、他想获得荣
B、他当时没有别的办法 C、他是一名年轻的军人
D、坚强的意志在他身上起着巨大作用
6、“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话说明()
①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非常重要②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③挫折既是好事又是坏
事,具有双重性④挫折孕育着成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对右图漫画中人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着镜子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可以缓解压抑的心 理②属于自我疏导,值得提倡③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④自吹 自擂,骄傲自满的表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8、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毛泽东主张“文明其精神,野蛮 其体魄。”这都是指()A、人应当做大事、不做小事 B、人应当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C、人应当自我激励
D、人应当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
9、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成功②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③唯有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坚持到底④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202_年8月13日,经过24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实现里历史性的跨越。这说明坚强的意志需要磨练。我们要女子体操健儿学习,应该()
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②善于管理自己,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并坚持执行③树立明确目标,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④决不做虽有意义但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202_年8月13日,经过24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实现里历史性的跨越。三国时期,关羽骄傲轻敌,败走麦城,地失人亡。刘备为此悲愤不能自制,不顾“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亲率大军进攻吴国,结果损兵折将,病死在白帝城。这段历史告诫我们()
①富有主见是意志坚强的重要表现②善于自制的人,应能够做到忍耐和克制,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言行、行为③鲁莽和冲动是极其有害的④成其大事者,必须学会克制,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强意志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大家都想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都想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下列属于意志坚强表现的是()
①主观武断,一意孤行②紧急情况下能当机立断,坚决 行动③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善始善终④善于自制,能够做 到忍耐和克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如右图所示,近年来各种军事夏令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的作用?说法真法正确的有?
①只有参加军事夏令营,学习才能获得成功②不经历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③可以培养强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④有利于广大中学生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4、军事夏令营结束后,小强想把这几天军训生活记录下来,请你帮他选一选以下能表现磨砺意志的成语和俗语()
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真③头悬梁,锥刺股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15、北宋的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体弱多病,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好几年都过着“断斋画粥”的生活,忍受别人不堪忍受的苦难,发奋攻读,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这充分说明()
①苦难是培养坚强意识的磨刀石②离开了困难,就无法培养坚强的意志③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条件④坚强的意志时常表现在与困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心理诊断
教师经常惊奇地发现,有些历来成绩好、在学校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挫折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受到某种打击后就一蹶不振,而有些差生因升学无望而较早参加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并且经常遭受更多的生活压力,但却能轻松得挺过来,有的还在某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请你诊断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2、说一说,差生的优势是什么?
17、现象透视
在我们同学中,有的同学怕竞赛时名落孙山、遭人嘲笑不敢迎战,有的同学听不到别人对自己的一点批评,有的同学因为一次“考砸”,便厌学等等,诸如此类,说明我们同学中目前还存在“三弱”的心理现象,即意志薄弱、感情脆弱、性格软弱。“三弱”归结到一点,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
1、这篇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3、中学生应该怎样克服“三弱”的现象?
18、观点辨析
下面是几位中学生介绍各自在意志方面的表现?请你分别给他们的意志坚强或者薄弱做出评判?
并说明理由。
甲同学:我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先是想自己解决,可是想了一会儿想不出来,就赶快去找同学帮助我,或者干脆抄上。
乙同学:我决心往往很大,可真到做时,就坚持不住。自己给自己讲情。
丙同学:以前我早晨起床都是父母叫,现在我有了闹钟,自己到点就起床了。丁同学:我学习的时候,特专心,旁边有热闹的事情,我也是做完作业再去看。
19、材料分析 材料一:“轮椅叫我三分矮,我叫人生步步高。”张海迪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为了学习英语,她在墙上、桌子上、镜子上、胳膊上都贴上了单词纸条,每天不背会10个单词不睡觉。后来她翻译了英语长篇小说《海边诊所》等书。
材料二:列夫托尔斯泰青年时期一度沉湎于奢华和挥霍,荒废了学业,还留过级。后来他醒悟过来,决心同软弱作斗争,并为自己制定了《发展意志守则》。他坚持每天记日记,并重读以前的日记,用来进行自我监督,强迫自己完成每天该完成的工作,终于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从青少年自身成长的特点来看,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性?
2、青少年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20、探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