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_年暑期语文作文学习结构独特,彰显魅力
202_年暑期语文作文学习——结构独特,彰显魅力
一、真 题 体 验
[202_·上海] 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202_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延续上海中考命题的风格,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感受,侧重成长体验。“心里话”可以是藏在心底很久的各种情感,选材上更丰富。
一、抓住题眼,仔细揣摩。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只有审好题,才能出新、深的立意。“今天”从时间上限定,“我”字更注重“人本”思想,关注初中生的成长和内心感悟。当然,“我”并非唯一,可指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也可虚指他人。如把自己想象成古人,说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或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如:在屈原跳江之前想对皇帝说的话等。“心里话”,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谁说心里话?说什么心里话?为什么要说心里话?这是重点。“想”说明是还没有说出口,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
二、亮明旗帜,注重立意。
主旨明确无非就是需要“亮剑”,为什么要说这些心里话?是表示感恩、表达怀念、赞美品质、记录成长还是叙
述生活中的感悟,应当在文中有明确的体现。另外,材料选取也至关重要。侧重考查初中生自我成长,包括精神的成长、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和对身边事物如学校、家庭、社会的思想认识。可写自己的成长感悟,也可说出对父母亲人、对老师同学、对朋友伙伴,甚至历史过往、现实社会、未来社会的心里话。
三、注重构思,讲究严谨。
要注重行文思路的整体性。既然是想说而没说,就要在开头和结尾呼应出倾诉的对象,想说的是“掏心掏肺的心里话”,中间叙述要有重点,突出细节描写,如“想”的内心细腻的感受、对具体事情的细微感触、想象“说”时的神态表情等,以此来突出中心。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优美,修辞的信手拈来,古诗文的灵活转换,优美词句的点缀,句式的来去自如,都是锦上添花的亮点。
【佳作展示】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上海一考生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手执笔端,心在战栗,妈妈,今天,我想和您说说心里话。
妈妈,我已长大了,我不再是无知的小孩了,是吗?他们告诉我说,十多年前我呱呱坠地,是上帝的宠儿,他赐予了我一个如此温柔的您;十多年后,我张扬跋扈地站在您的面前,您是不是十分震惊,当年承载了您无数梦想的希望之星,为何变得如此不知感恩、暴躁,将您的希望一寸一寸地送入坟冢?
还记得吗?那一次我过生日,您辛辛苦苦准备了一下午的饭菜,期待的就是回家后看见我幸福的笑脸,当时爷爷逝世,我心中不免伤感,没有告诉您,就独自一人去登山,您在家坐立难安,却无计可施,生怕您一走女儿就回来,来不及说声生日快乐。
两小时三十七分钟,我不知道当时您是怎样度过这样漫长而又孤寂的黄昏的,是用着怎样的信念去坚持等一个等不到她的心的女儿。
桌上的饭菜全都凉了,您却一口也没有吃,待我回
到家中,您就像个害怕孤独的孩子静静地抱着孤单,蜷缩在沙发上,没有安全感。
“过生日还这么晚回来,你到底去哪里了?”您这样问我,我只是望着您,一句话也没有说,径直回到我的房间。您隐忍了多年的痛苦终于喷薄而出:“为什么你要这样折磨我?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你要这样对我……”好像当时我说了一句冷酷无情的话语:错就错在你生了我。
您站起身来,将您精心准备的菜全部丢在了地板上,一声巨响,好像隐约间,我听见了您心碎的 声音,您的心在滴血,在被我痛苦折磨。第 1页(共3页)
您知道吗?这件事成了我最大的遗憾,没有吃上您做
得最好的晚餐。于是,如此刻骨铭心地记着,永远无法释怀。
现在,我的心依旧禁锢着您的心,可是,我也开始渐渐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妈,我不愿做无情的流水,而您,却依旧坚持当落花!我愿做随落花漂泊的脉络。
祝:健康快乐!
您的女儿:××
202_年6月18日
【高分解读】
这篇满分作文借助书信体的格式,选择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直接向母亲倾诉真情,感情细腻质朴,抒发自然。文章从生日等待,由静默到冲突,进而冲突爆发,详写个人内心的活动与情感的变化历程,鲜明地凸显出“冲突”背后的“刻骨铭心”。长短句相间,“一声巨响,好像隐约间,我听见了您心碎的声音,您的心在滴血,在被我痛苦折磨”一句韵味十足。语言清新,极有生活情趣。
二、技 法 荟 萃
讲究结构严谨,力求浑然一体
中考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急,压力大,对一篇作文判分,一般凭直觉在1分钟左右完成。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5秒的是什么?靓丽的标题。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10秒的是什么?新颖的开头。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20秒的是什么?优美的语言。能吸引阅卷老师比较长久注意力的呢?有人说,是文章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那么,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呢?
一、讲究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记叙文或散文一类的文章,要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就要注意文章标题与内容的呼应,正文内容的前后呼应,首尾呼应;还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行文才能紧凑,逻辑才严密。如此,结尾可有意识地呼应开头,首尾呼应,或是内容上的小结,或是情感上的回应,或是手法上的配合。即使是三言两语,只要能表述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的内容,就能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收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如湖州满分作文《你最珍贵》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未来的日子有你,美梦才会真一点/来时带上思念/你最珍贵……”哼着张学友《你最珍贵》,品着午后的阳光,倚靠窗边看云去云归,总是问自己:什么最珍贵?
结尾:回首来时路,我笑了,原来最珍贵的却是自己。“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我是我生命的远行……”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我最珍贵!
开头借用歌词,巧用设问“什么最珍贵”,引人注意与思考;结尾,妙用歌词呼应,最后一句“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我最珍贵!”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巧妙呼应文章开头的设问。
二、巧用一条红线,贯穿全文。
要让文章逻辑严密,就要找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利用
这一线索把文章各部分结成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此,文章浑然一体。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是物,全文紧扣某一物,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周围,以此展开故事情节,如《枣核》“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串起全文;或以人物见闻来组织材料;或以事件为线索;或以地点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结构严谨、眉清目秀是获取高分的要素之一。“彩线串珠”之法可满足要求。“彩线”即线索,“珠”即材料。“彩线串珠”就是要选用与文章主旨密切的句子,在文章前中后不同的段落灵活穿插,前后呼应;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各处,前后照应,形成全
文结构的框架。如满分作文《倾听自然》片段:
春之声,是生命的萌芽之音,充满生机。
阳光灿烂的夏季,浓浓的绿色,跳跃在视线之中,怎样地让人满怀感动……闭上眼倾听鸟儿们的窃窃私语,蝉族的诗意鸣叫,与自己的心率、血液的流动相互萦绕,没有了所谓的烦恼与无奈,惆怅与不快都消融在和谐美妙的自然声中;整个的心都融化成了林,成了水,成了诗……
夏之声,是生命的生长之音,充满活力。
……
第2页(共3页)
秋风送爽的艳阳天气,五谷飘香,浓墨重彩的柿子,滴香流饴的葡萄,籽实饱满的莲蓬……是怎样地让人陶醉!勤
奋善良的农民,春种夏耕秋收,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振奋!看那秋水长天,雁阵南飞,鱼翔浅底,是怎样的一份闲情逸致!岂能用言语来表达?
……
文章用“春之声,是生命的萌芽之音,充满生机”“夏之声,是生命的生长之音,充满活力”“秋之声,是生命的结果之声,充满欣慰”“冬之声,是生命的新生之声,充满希望”,在文章中灵活穿插,将全文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使得文章眉清目秀,疏密有致。
三、讲究由果及因,由表及里。
人类认识事物总有一定的规律,总是遵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果及因,写作也是如此,要先叙述现象后分析事物的本质,先叙述事情的结果,后分析造成结果的原因。如武汉满分作文《敬畏文字》片段:
我想到了卫夫人教授王羲之书法的故事。这三堂课,把汉字形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三堂课,卫夫人解读的是汉字中三个最基本的笔画——“点”“横”“竖”。
第一堂课,卫夫人要王羲之感觉到,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而“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第二堂课,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让他凝视着地平线,凝视辽阔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让王羲之感受“千里阵云”,笔画里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第三堂课,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让王羲之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悬在空中。让他感觉到古藤的强韧和力量。这“竖”就像“万岁枯藤”,强韧有力,拉扯不断,笔画里面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这是一篇思想飞扬、逻辑严密的文章,文章层次井然。一句简单的赞美抒情之后,谈汉字形体演变之美,谈欣赏书法“人”所引发的联想与感受,然后缓缓推出卫夫人教授王羲之的故事,故事新颖不俗,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书法的魅力。
四、巧用“蒙太奇”法,丰满内容。
“蒙太奇”原本是电影用语,是指把不同时空的生活片段巧妙连接起来,以体现作品主题的方法。后来被移植到写作中来,通过画面组合,把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剪辑在一起,以突出文章主旨。“蒙太奇”法在中考中备受青睐,它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省去过渡与铺排,便于集中精力、浓墨重彩的叙写,又能给人明快、大气之感,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当然,也可采用小标题构思,采用小标题构思要注意:一篇文章,三到四个小标题为宜;拟题要简洁、醒目,俏皮;小标题拟定要围绕主旨,相互关联,不能仅为形式美而忽视内容和主旨的要求,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如安徽满分作文《幸福在其中》片段:
晨·温馨小米粥
清晨,一抹调皮的阳光穿过宁静的世界。透过硕大的落地窗,洒在我的睡脸上。暖暖的很舒服。一阵清风吹来。床边的风铃响起了动听的歌儿。空气中夹杂着一丝清香。“懒丫头,快起床,快要迟到了。”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坐了起来。妈妈微笑着说:“快起床,妈今天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小米粥,多吃一点。”
暖暖的,软软的,甜甜的小米粥。有幸福的味道。
午·优雅同学录
午后,一抹慵懒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的扉页上。一朵淡紫色的罗兰在纸上起舞,神秘优雅而又不失端庄。望着桌上的同学录,我思绪万千。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呢。一年、两年、三年,就这样匆匆即逝。“同桌,留点真迹吧。”同桌微笑着望着我。我低下头,淡淡地说:“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对吗?”她牵起我的手:“嗯,永远都是,我会一直记得你的。”我对上她那温柔而深切的目光,整个身心都被幸福包围着。我笑了,她也笑了,笑声回荡在教室里,爽朗悦耳。
午后,优雅的同学录记录着两个少年幸福而又纯真的友谊。
文章采用镜头组合的方式,以时间为线索,“温馨小米粥”“优雅同学录”“快乐争让座”三个小标题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凸显主题,展示了幸福的味道,诠释了幸福的内涵。脉络清晰,一目了然,首尾呼应,点题自然,浑然天成。
以上就是让文章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技巧。相信,只要你熟能生巧,就能写得精彩。第3页(共3页)
第二篇:信息技术让课堂彰显独特魅力 王珏
信息技术
让课堂彰显独特魅力
单位 :洛阳市第55中学
姓名 :王珏
信息技术让课堂彰显独特魅力
单位 :洛阳市第55中学姓名 :王珏电话 :1583793115
5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彰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突破难点 提高能力 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它以其特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魅力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
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而且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1、在导入新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激趣”。我在教《母亲的呼唤》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讲读课文时利用信息技术“创境”。如教学《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里,学生对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能很好地
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3、在课堂训练中利用信息技术“持趣”。练习时,交互式多媒体更充分地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将练习题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克服文字练习题的枯燥乏味,学生练得轻松,习得有趣。在讲《卫星比武》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把资源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卫星的图片出示出来,学生根据书上文字介绍他们的特点,找出相对应的卫星。学生练习时兴趣盎然。
魅力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让语文课堂“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重难点突破的程度。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的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
1、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的难点。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多媒体,所以学生
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2、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情感升华的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的情感变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情感酝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特定的情境激发才能得到升华,而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一种有效地选择。如我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学完五壮士跳崖的片段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壮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画面,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一瞬间占据了学生的心田,那画面久久挥之不去,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瞬间得到升华,这短短的画面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朗读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记得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学生看着老人与海鸥的图片,听着舒缓的音乐,被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所感动,这种感情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朗读中。另外信息技术也为朗读提供了辅助手段,如提供的朗读素材学生可以自由地跟读、模仿读。还可以利用配乐读、为动画配音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魅力三: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书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如教完《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地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成了教学过程的优化。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翻转过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这个“支点”。有了这个支点,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编译《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瓷砖彰显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与独特享受
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家居装修的品位,照搬样板间已经不能体现个人审美,而如何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时尚家才是更多人追求的流行趋势。作为家居装修的基材—瓷砖,由于市场上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作为菜鸟的你是否举手无措呢?不如来看看这一款瓷砖吧!家装论坛建材商城建材团购地板
随着人们对家居生活自然、休闲风潮的追崇,越来越多的时尚达人致力于将自己的家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融入更丰富的文化元素,因此富有天然、高贵装饰感的瓷砖早已成为潮人家居里的“上宾”。这款瓷砖,设计师对其设计理念的解释是,尊贵高雅、优雅亮丽、百幻千魔和温润幽雅的结合体,让你随意打造属于你的个性空间,特别是在浴室里,这种瓷砖让你能够尽情释放一天的疲劳!
这款瓷砖,其琉璃瓦的独特外表,起伏的线条,创造了一个立体的表面效果,为你的空间带来一个新的层面,如果你是一个三维爱好者,这个瓷砖你还能错过吗?家装论坛建材商城建材团购地板
瓷砖的制作材料是选自于质量高的邦德砖,其色泽柔和、纹理均匀、细致、有光感,又能够增强空间的拉伸感,因此可以让空间很安静、柔和,让你轻松打造典型的低调奢华风格。
加上高超的微粉技术及电脑布料技术,瓷砖拥有极强的色泽质感,大面积铺贴的时候,形成统一和完整的风格,你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搭配铺贴。
这种不仅有着通透晶莹感,还有着像玉般的质感的瓷砖必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你敢说,你看完后不心动吗? 家装论坛建材商城建材团购地板
瓷砖作为家居装修的基材,它的风格对整体装修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瓷砖彰显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与独特享受。那么如何来选择瓷砖让自己的家更富有个性化呢,让导航员带你遨游一下瓷砖的小天地吧!
第四篇:追求本色语文 彰显课堂魅力
追求本色语文 彰显课堂魅力
监利县红庙中学 张志利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灵活开放的课堂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有些课堂却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变成了教师哗众取宠的舞台,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在课改实施中,究竟该如何去教语文?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困惑。“一切伟大的真理、伟大的训诫,其实都是最容易明白的;一切好的学习方法,其实都是常规的。”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的言语,符合学生的认知,营造良好的言语氛围,引导学生咀嚼感知言语,激活学生认知的体验,生成学生的言语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看来语文教学应该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还它的本来面目。
一、固本强“基”,凸现语文课堂的平实美
语文课堂我们提倡固本强“基”,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所决定的。语文,就是一种工具,就是教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一门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解释和记忆。
一教师执教的《孔乙己》这课,就是一节本色的阅读课,它的本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这位老师的导入方式简洁实用,没有渲染的语言,没有翻新的花样,就是根据授课时天气环境、场景、教室氛围,结合所要讲的课文内容,用巧妙的语言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当时,时值深秋,天气有点冷,他走上讲台发现下面不太安静,于是说:“同学们,遇冷,人们常用添加衣服、烤火、喝热汤或饮酒等方式来暖身子。近百年前,也是这样的秋后,有一残疾人来酒店喝酒。他是为了御寒吗?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他以前是什么样子?他以后又会怎样?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板书课题)这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学生纷纷打开课本,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这位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审视该老师的阅读理解过程,一个主问题贯通全文---谈谈孔乙己的偷,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
1、领下,师生共同设计了四个讨论题:○孔乙己偷了什么,为什么偷?
2、偷的结果怎样?○
3、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
4、孔乙己○的偷值不值得同情?学生讨论之后,该老师重点讲析。○
1、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
2、由“偷”引出“笑”,3、由“偷”引出“打”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表现封建社会的罪
4、由“偷”引出“情”恶;○,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有哀的态度。可见,作者写作目的在于,用一个“偷”字贯穿全文,从而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从以上四个方面解释作品的思想内涵。该老师选择一个内涵丰富的点切入课文;变这个切入点为线索,牵动学生阅读和思考;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文讲析。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该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该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以《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之后》为题写一篇短文。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语文课应该以“语”为本,排除虚脱与浮躁,摒放混乱与偏颇,应实打实地在语文基础上下工夫,让“固本强基”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命支柱,扎扎实实地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蕴藏平实美。
二、删繁就“简”,流淌语文课堂的简约美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语文教育专家们也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
一教师执教《端午的鸭蛋》,在剩下的15分钟里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让学生回忆过去自己及家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接着“话佳节”,看屏幕上的图画,请学生说出这些风俗;再接着“对对联”;然后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位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殊不知,这样就把语文的人文性无端地拔高了,而且拔得很高。他竟用了课堂1/3的时间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围绕“节日”进行探究,循序渐进,实属不易。但若放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话,学生收效会更加显著。时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几乎成了所有公开课的必需品,学生只要对着屏幕看、读就行,一堂课45分钟,真正放在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少得可怜。
一教师执教《小说阅读》,首先让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知识:主题、线索、人物性格、情节安排等等。对于其中的每一知识点,该教师都会从学生熟悉的课文中或者生活中引发学生的回忆。然后讲评试卷中小说阅读的文章,该教师让学生看文章内容,将有关小说的知识与文章中的内容去对应。最后分析文章后的问题。这堂课的学生是有很大收获的,虽然这堂课传统足迹较多,但在新课程背景下,确实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一堂简简单单的课,一堂平平淡淡的课。“新课程”评价一堂课时,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学有所获,是否学得扎实,落脚点是否在于“落实”二字上,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走过场。因此,我们应慎重地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情况,选择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手段,力求让教学手段简化而实用,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导致“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三、反璞归“真”,打造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性质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良倾向,工具性的牺牲,人文性的过盛,文化性的越位。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让新课改中忌讳的“训练”重新回归课堂,进行语言欣赏、积累等语言实践,加强工具性,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本色的;我们应该归还新课改中缺失的文本阅读的时间,适减人文性;我们应该在新课改中,轻轻松松地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琅琅的读书声重新回归,将吹拉弹唱PK下去,使文化性到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成为有源之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有在人类文化这一背景下,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应杜绝一种倾向:折中处理两者的关系。教者要根据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去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把握好处理两者关系的分寸。这就要根据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于语言文字的特点,注重教学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学生首先了解的是体现“人文性”的内容,而要掌握这门语言工具,则必须进一步学习、体会文字的精美和结构的精巧,并加之日积月累的语言储备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一旦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才能找到并熟练使用语言工具。同样,教师指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时,要让学生亲身感悟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情趣、价值,让学生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领略人生的崇高境界。经过这种指导和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感才能得到和谐发展,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所有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终有一天,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倡导本色语文,绝不是封闭、守旧,而是在坚守语文本色之中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追求。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本色语文,去追求更加有效的语文本色课堂!
第五篇:一种独特结构的作文
一种独特结构的作文
如今写作文都讲究创新,特别是考试作文,创新往往带来好的分数。所以在考试作文中经常看到同学们使用这些方法,比如:小标题、题记、后记;把议论文写成辩论会、证明题;把自我介绍写成产品说明书,等等。我今天带来的这种记叙文的新结构,像前边的“小标题、题记、后记”一样简单好用,但是效果上要比它们强很多,这是一种让作文的整体效果实实在在地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结构方法。
说这种方法是简单的,有两层意思:
一、它对文笔的要求不高,一般的语言水平就可以在这种结构中出效果,当然了,文笔好的话更能让最终效果锦上添花;
二、它操作起来很简单,待会儿你一听这篇优秀作文就会用了。
在展示这篇优秀作文之前,我们需要先展示两部分普通的文字,所以需要三位同学帮忙朗读一下。听前两篇文字的时候,请判断作者的文笔究竟如何,我们自己能不能写出同样水平的文字。
《成长》
小时候的我,文静,听话,学习很好。上课,我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我按时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复习;放学,我立刻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我从来不骂人,也不与别人打架,我是一个好孩子,所有人都这样说,包括爸妈在内。
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六岁到十六岁,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秘密,我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依旧按时上课、听讲,只不过心会偶尔跑出去溜溜;放学,我不是立刻跑回家,有时会与同学玩一会儿,有时会一个人漫步。我也会和父母说学校里的事,只不过都是他们问我,我才回答,我觉得他们有些唠叨。
我第一次和父母顶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又各自去忙各自的事。事后,我有些后悔,可我碍于自己的自尊,没去给他们道歉。第二天,我收到了他们的一封信,好长好长:
亲爱的女儿:
你长大了,是该有自己的空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是该放你飞了……如果你累了,想家了,就回到爸妈的怀抱。在我们的眼中,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爱你的:爸妈
我泪流满面,跑到爸妈面前,一头扎进他们的怀抱。是啊,十六岁的我依然需要爸妈的守望……
《小米粥》
小米粥在炉上,温火慢慢地烧着,旁边总是要有人守望的。烧粥的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小,否则,粥就会溢出来或煮不熟。
米刚放进锅中,安安静静,不吵也不闹,美美地躺在锅的怀抱。
水热了,水在粥中翻滚着,吵闹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急于逃离锅的怀抱。
火太旺了,粥溢出来了。看粥的人,赶紧拿勺子搅拌一下,并把火关小一点儿。
粥熬好了,小米粥的香,飘得好远好远„„
这样两部分普通的文字,最后却融合成了一篇优秀的作文。尤其值得我们初三学生借鉴,对我们很有启发。两部分简单的文字在这样的结构中,碰撞出了一种深沉的内涵。请注意这篇作文的结构,听完后尽量用最简练的话语来描述。
《烂漫的守望》
小米粥在炉上,温火慢慢地烧着,旁边总是要有人守望的。烧粥的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小,否则,粥就会溢出来或煮不熟。
米刚放进锅中,安安静静,不吵也不闹,美美地躺在锅的怀抱。小时候的我,文静,听话,学习很好。上课,我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我按时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复习;放学,我立刻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我从来不骂人,也不与别人打架,我是一个好孩子,所有人都这样说,包括爸妈在内。
水热了,水在粥中翻滚着,吵闹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急于逃离锅的怀抱。
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六岁到十六岁,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秘密,我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依旧按时上课、听讲,只不过心会偶尔跑出去溜溜;放学,我不是立刻跑回家,有时会与同学玩一会儿,有时会一个人漫步。我也会和父母说学校里的事,只不过都是他们问我,我才回答,我觉得他们有些唠叨。
火太旺了,粥溢出来了。看粥的人,赶紧拿勺子搅拌一下,并把火关小一点儿。
我第一次和父母顶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又各自去忙各自的事。事后,我有些后悔,可我碍于自己的自尊,没去给他们道歉。第二天,我收到了他们的一封信,好长好长:
亲爱的女儿:
你长大了,是该有自己的空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是该放你飞了„„如果你累了,想家了,就回到爸妈的怀抱。在我们的眼中,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爱你的:爸妈
我泪流满面,跑到爸妈面前,一头扎进他们的怀抱。是啊,十六岁的我依然需要爸妈的守望„„
粥熬好了,小米粥的香,飘得好远好远„„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
几乎是简单的穿插,连过渡句都没有。在这里,没有过渡句反而是个优点,让读者忍不住地去注意,去想两种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关系,这样一思考,就会觉得文章有深度了。
可以说这篇作文的效果主要是由结构撑起来的。但是要注意,并不是随意两部分文字都可以用这种结构融在一起。前边两位同学读的时候,可能已经有人发现了,两部分文字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就是“守望”,说明两部分内容虽然没有联系,却都在讲同样的主题。主题统一的两种文字才适合使用这样的结构。
今天下午的作文:请围绕“温暖”、“味道”“精彩”“结果”等生活中此类事情,写一篇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