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8-1098463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0 12:19: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

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5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调查报告人:吴仕云

班级:机电自动化ZB42902班

时间:202_-2-5

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旧县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一、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旧县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二、内容:

旧县镇位于马龙西南部,东与大庄乡、通泉镇接壤,西与昆明市嵩明、寻甸两县相连,毗邻马鸣乡,北与马过河相接,东西横跨25公里,南北纵距16公里。距马龙县城20公里,曲靖市区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昆曲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宜马公路横穿全镇而过,是昆明进入曲靖市的第一镇,具有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优势。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得知旧县镇辖旧县、小房子、袜度、白塔、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民委员会和旧县居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7个(回族村2个,彝族村1个,苗族村4个),综合算来人均年收入超过4500元。

(1)经济收入来源:

农:主要是种植业,烟草占主导地位,同时兼有辣椒,三七。据调查,这些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

林:目前正逐步发展起来,栽种桉树,滇朴等。

渔:发展渔业,据调查,旧县镇搞养鱼的农户超过50家,主要消费是在逢年过节时。副: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大米,麦子……。养殖业,牛(水牛,黄牛),羊,猪。(2)经济作物:

三七: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本地区开始尝试种植,面积不可小视。据调查就旧县镇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

三七 图1 1

烟草: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吸烟是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烟草又是高税利商品,农业税利30%左右,工业税利60%以上。旧县镇则是个烟草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烤烟种植19000亩,总产量266.7万公斤,总产值达3073.68万元。目前因为烤烟的热销,家家户户扩大了种植面积,平均下来超过10000颗以上。

烟草 图2 桉树:桉树,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桉树的用处体现在多方面。其木材大多既重且硬,也能耐久,有的种类还特别耐腐、耐磨,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硬木木材;其大材、中材、小材都可以各得其用。由桉树制造的木浆生产的纸,不仅质量较好,而且耐撕、耐拉。很多桉树都是很好的薪炭材。有的桉树叶子可以蒸制挥发油,用于工业、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如很多喉片中都含有桉叶油成分。桉树树皮还可以提制栲胶供工业用。此外,桉树花分泌的花蜜一般量大,成色好,是非常优秀的蜜源植物。因此,说桉树“浑身是宝”,一点都不过分。这种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因生长速度快,在县

桉树 图3

镇地广为种植。

滇朴: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园林用途可在公园中孤植用作庭荫树,亦可列植水边或作行道树。可用于厂矿区绿化。因为这样,有些村民就开始培育幼苗,卖树苗来赚钱。

滇朴 图4 经济主要去向:

盖房: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盖房越来越多。说明了农村的居住条件正在改变。

图5 买车: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而诞生,无论是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还是奥迪宝马。但是对于我们旧县镇来说,最实用的就是三轮摩托车,面包车。

图6

2、环境问题

(1)与环境和谐的措施:

沼气: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牧民观念的更新。通过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烟熏火燎”的厨房和传统的薪柴能源结构,不仅使农村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改院等建设,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村容整洁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二是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内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实施,既提升了农牧民安居的层次,又配套带动养殖业和蔬菜业,拓展了乐业的内容;既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又节省了群众燃料的开支;既解决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又杜绝了破坏植被的现象,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难怪广大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芒。从一盏小小的火苗,看到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的无限关怀。这小小的火苗,点亮了千家万户的新生活。”

沼气池 图7

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可用六个字概括:节能、环保、安全。

节能(节约开支):对家庭讲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可节省日常用于加热水的电费、气费90%,可减少家庭开支,对社会讲,可减少我省有限的能量资源的消耗,使这些能源及配套设施能用于工农业生产上,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环保:据计算,每台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在其使用15年的期间,将会减少由于燃煤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26吨,一氧化碳136吨,粉尘1120吨,二氧化硫352吨,氮氢化合物908吨。

安全:目前大量使用的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均存在一个安全问题,因为功率,煤气等问题,导致发生事故,并且随着用户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使用太阳能就不存在中毒和触电的隐患,十分安全,即使是带电加热功能的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加热体远离使用者,加之使用时间仅为电热水器的十分之一,所以危害的可能性也已经达到微乎其微、忽略不计的程度。

太阳能 图8(2)与环境不和谐的地方

化肥过度使用:

1、过量施肥导致土地板结形成盐碱地。

2、过量施肥导致作物疯长形成减产

3、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山上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受污染。

污河

图9

三、结果体会:

就目前旧县镇经济发展来看得出如下结论:

1:积极方面

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由原来的单一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3)、经济发展快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村民新增了许多农机,盖起了许多新房等……

2:消极方面

1)、环境被严重破坏了

四、遇到的问题、意见:

村民一味的追求利益收入,比如说,为了可以赚更多的钱,就大面积种植烟草,开荒地,破坏植被,接踵而至的导致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干旱,暴雨……庄稼收成不好。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建议要提高烟草的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使用新的方式方法来种植,合理采用高效化肥与粪肥搭配使用,这样估计会取得好成效。

对田里的庄稼也是如此,过度使用化肥导致盐碱化,农药亦是如此,装农药的包装用后随便乱扔富含N,P,K元素的残留液流入河流中导致河中水草疯长,村里的河也越来越窄,原因不言而喻了。我建议各村干部应该想办法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目前他们的环保意识太低了。

大肆的开垦荒山,荒地,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后果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建议要严格采取封山育苗的措施,不允许随意开垦荒山,荒地,否则严惩不贷。

第三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1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

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

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

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

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五)完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二是赋予党群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职能,并在党群部门设立“经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以此加大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县乡分别成立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企业征山、占地补偿办法,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杜绝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等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第2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农村经济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

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各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一些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但一些乡镇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建立自己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近些年来,农村发生的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

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五)完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二是赋予党群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职能,并在党群部门设立“经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以此加大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县乡分别成立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企业征山、占地补偿办法,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杜绝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等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

第四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

建国60年来,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日益显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二、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

(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

(二)城市地域分布不断改善

(三)城市群发展迅速

三、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四、城市功能日渐完善

(一)城市道路交通四通八达

(二)邮电通信迅速便捷

(三)城市环境更加优美3

五、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一)收入水平显著增长

(二)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三)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四)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强,与建国前相比,不仅城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衣食住行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

——以山东省农村经济为例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在新形势下,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存在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我国需要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同时,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调查目的

高 了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态势,认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约束因素,倡导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调查对象

Nongcunjingji $#%^%*huanjing&^*(&$

三.调查内容

1.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我国环境现状

3.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四.调查结果

Hui一.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

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

(2)202_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

(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特征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

相关。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日益交融。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2_年又重新攀升。(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

(3)淡水

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加上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排放的肥料、农药和粪便而造成大面积的富营养化,中国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较差,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污水排放量一直在不断上升。中国约有75%的湖泊受到污染。

(4)海洋

中国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并拥有广阔的大陆架以及海岸线外长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由于陆地污染物排放、石油溢出和其他海洋活动等,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都遭到污染。

三.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Ran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

四.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首先是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从宏观调整个区域粮食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农业生产的结构; 第二,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第三,立法方面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一些发达国家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控制有机废弃物排放、促进有机废弃循环利用、控制农药污染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借鉴。

第四,建立生活垃圾回收站,提高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

第五,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国的人口仍然还在增加,人民群众的上活质量需要改善,会使农村经济和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唯有及早应对,从根本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加大政府控制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心。五.总结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农村可持续发展,才可能让农民持续增收。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应该努力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农村社会文明发展。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