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生态县建设实施意见(参考)五篇范文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18-648178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1 09:07: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态县建设实施意见(参考)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各部委、各党组,县直各党委,各群众团体,县政府各办局: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将《抚顺县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抚顺县委办公室抚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6月1日

抚顺县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生态县建设,确保年内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根据《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标准》、《辽宁省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考核验收与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省级生态县创建指标》及《抚顺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我县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营造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发展生态经济,塑造生态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全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到2011年底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考核标准,并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体系,以持续利用为基础的资源保障体系,以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环境保护体系,以水源地保护为支撑的生态安全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生态人居体系,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成。

三、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2月-3月),主要任务是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发动工作;成立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加快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二是创建落实阶段(4月1日-7月31日),在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完成生态县建设5大基本条件及22项建设指标,并全面落实生态县建设6大建设体系、35项工程建设任务。

三是模拟检查阶段(8月1日-8月31日),对照省生态县考核验收指标和所分解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自查,及时整改不足,做好创建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四是申报验收阶段(9月1日-9月30日),逐级组织申报,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任务落实

成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人大副主任、主管环保、农业、城建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县发改局等25个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生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环保工作副县长担任、副主任由环保局局长担任。办公室设立总体协调组、项目推进组、材料档案组、宣传协调组、监督检查组5个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

1、县政府办公室

协调生态县建设的重大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检查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生态县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审核把关以县政府名义出台的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的各类文件。

2、县委组织部

将生态县建设的工作实绩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县建设方面知识列入各级干部的培训内容。

3、县委宣传部

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县建设的宣传活动,将生态县建设的有关要求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4、县政法委

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创建社会和谐。

5、县纪检委

将各乡镇、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纳入绩效督察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

6、县环保局

(1)负责生态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按《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及《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要求,完成职责任务。

(2)按上级政策法规要求,积极处理较大环境事件和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与相关部门配合处理外来物种在当地生存繁殖,防止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构成威胁破坏。

(3)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位于前10名。

(4)协助全县各乡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5)按照规划区的功能要求,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级生态县相关建设指标。

(6)负责全县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的督促指导,按照节能减排总体要求,确保COD和SO2排放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7、县发改局

协调并监督相关部门开展生态县建设,将生态县建设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好生态县建设6大体系、35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8、县财政局

研究制订有关生态县建设的财政政策,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项目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研究制定和实施生态县建设投融资政策和有关生态补偿机制。

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全县主要农副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例。指导农业生产科学施肥,确保化肥施用强度达标。提升农村生活能源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集约化。

10、县经服局

按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规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指导企业产业投资,督促企业节能降耗。

11、县统计局

按政策法规要求,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及企业如实填报相关数据,完成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指标统计,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生态县建设各项指标的统计工作。

12、县水务局

指导企业及农业生产节约用水,指导农业生产田间灌溉水用量,确保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标。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及河道生物防护工作。

13、县林业局

加大植树造林及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确保达到建设指标。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不断提高封山育林等面积比率。

14、县城建局

实现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乡镇建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12%。

15、县卫生局

提高并完成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及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搞好农村卫生厕所规划建设工作,科学指导、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做好农村爱国卫生运动。

16、县广电局

负责运用新闻、社教、文艺、广告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采取动态报道和专题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创建工作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宣传报道,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以及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唤起全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自觉性。

17、县动监局

组织实施畜牧业清洁生产项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

18、县人口计生局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9、县交通局

加快交通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工作,配合环保等部门做好营运车辆尾气排放治理工作,实现达标排放。配合发改局、公安交警部门做好报废营运车辆淘汰工作。

20、县团委

以“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生态环保纪念日为重点宣传生态建设,开展论坛、生态环保创意大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环境征文”活动评选活动,开展“青少年绿色家园”,引导青少年参与生态县建设活动。

组织开展绿色家庭创建等社会活动。教育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生态县建设,树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22、县教育局

开展全县中、小学环境知识普及工作,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同时,配合宣传部门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23、县国土局

负责国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治理、修复的监督管理,配合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指标的完成。

24、县旅游局

保证三块石生物多样性封育林得到保护,打造生态、休闲游形象。

25、县文化广电体育局

按生态县创建方案要求,完成乡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农民健身广场建设,举办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26、各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村考核标准》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领导机构,编制相应的创建规划,及时报抚顺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制定本乡镇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并积极申报、按期通过验收。

(三)强化管理,严格督查

县发改局、环保局要发挥和履行对全县创建工作牵头抓总的工作职责,督促指导乡镇和各有关单位提早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分解落实创建任务,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分解、措施得力、责任到人。县创建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照创建指标逐个考核,定期召开创建工作完成情况通报会,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各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传力度。要制定有利于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的政策,拓展宣传教育的对象,加强对中小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宣传工作;要实施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健全群众监督举报制度;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典型事迹予以弘扬,对破坏创建工作的案件予以曝光,形成“人人争创、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

(五)完善机制,严格奖惩

将生态县建设工作纳入对各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中,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制定生态县建设工作考核细则,实施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出台环境优美镇创建活动及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奖惩办法,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予以通报批评;对未完成任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篇: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2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2013年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市2013年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2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 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2013年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1.******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2.******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3.2013年

******市营造林计划明细表;

4.2013年林业重点工程计划明细表;

5.******市******生态景观带绿化任务分配表。

附件1

******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半城青山半

城水”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生态屏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1.总体目标。从2013—2017年,用五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北部******三区的33个行政村,建设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20000亩。

2.工程期限。整体绿化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三年时间(2013—2015年),完成造林10000亩;第二期两年时间(2015—2017年),完成造林10000亩。

3.建设标准。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规划设计两大地理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山脚线以北浅山区,按山地公园标准进行绿化;第二单元为晋新高速公路以东,山门河以西,山脚线以南,影视路、南山路以北,按园林绿化标准组织实施。

二、任务分配

1.分配原则。按系统归口划分责任区域;根据人数、企业产值,结合立地条件、造林难易程度确定任务指标。

2.安排。任务分配及造林地点详见附表。

3.质量要求。整地及造林绿化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技术规程施工。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林业部门负责第一单元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园林部门负责第二单元的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规划和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道路规划和建设;电业部门负责项目用电线路的架设;国土部门负责景观带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调整;规划部门负责将景观带绿化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财政部门将基础设施等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责任区内的造林整地、苗木、栽植费用和工程建设期内的管护费用由责任单位自行解决。******区政府负责本辖区行政区域内土地协调,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工程建设的组织、服务以及技术指导。

(二)严格考核。纪检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根据结果严格奖优罚劣。各单位要在责任区内设立永久性标牌,展示绿化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2

******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高标准绿化林邓线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任务

******线绿化工程东起******县与******市交界处赤庄,西至******交叉口。两侧绿化长度52834米,绿化面积1895亩。

二、建设内容

按照旅游通道绿化景观化要求,在路基外5米至30米之间营造25米宽的绿色长廊,树种以女贞、杨树为主。

三、技术标准

*****线绿化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严格执行造林绿化标准。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护模式”。

1.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结合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确定女贞、杨树为主栽绿化树种。

2.配置模式。1行女贞、9行杨树带状混交配置。

3.苗木规格。女贞树高2.5米、米径4厘米;杨树为两年生苗木,树高3.5米以上。

4.整地标准。全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大小为80×80×80厘米。特殊地段规格为100×100×100厘米,并进行客土回填。

5.栽植密度。女贞栽植密度2×3米,每亩110株;杨树栽植密度2×2米,每亩167株。

四、时间要求

2013年2月底前完成绿化区域内土地协调、造林土地平整和挖坑工作;3月底前完成栽植任务;4月15日前组织造林工程验收;10月底前造林成果验收。

五、奖补标准

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对新造林地每亩奖补1000元土地占用费、30元管护资金,连奖三年;对造林困难地段每亩一次性奖补整地费1500元;对边角地按新造林地土地占用费标准奖补。相关县区政府负责造林地的协调和整地、栽植、苗木及管护等所有费用。

第四篇:武威市梯田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意见--修订稿

梯田建设(坡改梯)实施意见

坚持行政推动,利益驱动,项目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开展梯田建设,规划争取2015年底新修标准梯田25万亩,使全市宜修坡耕地治理程度由2010年底的28%提高到2015年底的78%,为调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发展后劲,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保进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梯田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市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农业立地条件差,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以梯田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发展旱作农业的一项根本措施,常抓不懈,全市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0年底全市梯田累计达到14.37万亩,大量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有效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为旱作农业向“两高一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全市目前还有36.1万亩宜修梯田的坡耕地,跑水、跑肥,基础产量低下,抗水旱灾害能力差,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群众生活的改善。把这部分坡耕地尽快修建成梯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已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本途径。

当前,全市梯田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全省加快梯田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我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农业的持续增长,农业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加快梯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加之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全市梯田建设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进一步加快梯田化奠定了基础。各县区要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梯田在我市旱作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梯田建设作为发展旱作农业、加速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来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扬光大庄浪精神,全面落实梯田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全市基本梯田化目标。

二、明确目标,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全市梯田建设 各县区要以山区为重点,以实现梯田化为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投入和机械化施工力度,加快梯田建设步伐,提高质量效益。要严格按照《武威市“十二五”梯田建设规划》,抓好组织动员、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梯田25万亩,使全市梯田累计达到39.37万亩,占宜修梯田的坡耕地面积50.47万亩的78%;山区人均梯田面积达到1亩以上,天祝县、古浪县基本实现梯田化。

梯田建设既是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的基础工作,又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主体措施。要以山地梯田为主体,以小流域和区域经济为单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机械措施、高科技措施五项措施并举,蓄水、节水、保水、管水、科学用水“五水”齐抓,山、水、林、田、路“五字”统筹,坚定不移地走“修梯田、集雨水、兴科技、抓调整”的旱作农业的路子,进行综合治理,保证实现梯田化以后的深层次开发利用。

三、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全省梯田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是要强化梯田建设的领导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梯田建设放在农业基本建设的首要位置,及时协调解决梯田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梯田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奖罚,并将每年梯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各级领导定点包片和业务部门包技术服务的双轨承包责任制。县区要在《武威市十二五梯田建设规划》范围内,制定各自的梯田建设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将梯田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和综合开发相结合,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抓速度,抓质量,抓效益。

二是要分工负责,配合协作。县区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梯田建设的总体目标,分工负责,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梯田建设资金是按照省多渠道筹措、项目整合的办法,由市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共同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筹措,筹措比例是市发改委10万亩,占40%、;市国土资源局3.25万亩,占13%、;市扶贫1.75万亩,占7%、;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75万亩,占7%、;市水务局8.25万亩,占33%。梯田建设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水利水保部门做好梯田建设的规划设计、任务分解、资金管理、工程实施、技术推广和检查验收。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综合治理。大力推广先进经验,继续采用“四集中,四统一”的做法。在工程建设上加大人机结合力度,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做到“三有”(有规划图、施工图、竣工图)、“五定”(定位、定片、定点、定块、定量)、“一落实”(施工机具及劳力落实)。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地膜覆盖、深松蓄水、秸秆还田等技术,种植优良品种,加大梯田工程建设与经营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梯田的效益。四是实行扶持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为加快梯田建设步伐,市上将不断加大对梯田建设的投入,每亩补助200元。各县区也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以农民投入为主、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坚持“谁修建、谁经营、谁受益”和“使用权、管理权、受益权长期不变”的原则。建立健全投入补偿制度,凡在承包地上因修梯田提高了地力的,使用权转移时按土地肥力等级,给予补偿。坚持自愿互利、协作修建的原则,采取以工还工和以钱物顶工的办法修梯田。今后凡实现梯田化的县(区),市上梯田建设补助不减,可以重点用于梯田配套方面的小型水利建设。

五是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梯田工程质量。按照《甘肃省梯田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乡普查、县复查、市抽查的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的结果作为奖惩和兑现补助款的依据,市上对实现梯田化的县进行表彰奖励。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治实施意见

为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319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0%。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日趋严峻,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更加繁重。为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增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及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并建立政府领导任期内的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加强水土保持机构建设,按照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的要求,将水土保持工作站更名为水土保持局,切实做好归口管理、综合治理、监督、监测和科研教育等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发改、国土资源、环保、财政、农业、林业、交通等有关部门及大中型工矿企业要积极配合和支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本行业、本单位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 市、县区要制定本辖区内“十二五”期间和中远期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目标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一是健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凡新上涉及扰动地表的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包括修建公路、铁路,开办矿山、电力等企业,兴建市政、水利等工程,进行城区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等,必须按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并报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改、城建、国土资源、环保部门在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把关。建设单位必须提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否则,发改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环境保护部门不予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征地手续。二是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近两年来的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所发生的乱开发、乱建设、随意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行为进行认真清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和遏制水土流失。对新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要加强审批管理,并监督开发建设单位按“三同时”制度予以实施。对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项目,要采取法律措施予以制止,并追究有关主管负责人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建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制度。有水土流失监测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其结果应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四是实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设计、施工。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如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通过上述措施,基本控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的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城镇化过程和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强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开发建设同保护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三、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水土流失治理以积极争取国家适当扶持,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地方投入、群众投劳的方式开展。

一是科学规划,分类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筑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管理体系,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实现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祁连山区的中山地带及二阴山区,采取措施靠天然降水恢复植被;在浅山干旱区及绿洲边缘通过对天上水、地下水、地表水的综合调配、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植被覆盖率;在绿洲内部大力配置农田防护林网;对于广泛存在的荒漠以及无水源保障的干旱地区主要通过自然保护和生态的自然修复防治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措施,武威市110.73万亩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要积极推广实施免耕法、等高耕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宜修梯田的坡耕地要全部兴修梯田。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新增梯田25万亩。

二是典型引路,带动治理。实行治理与开发结合的方针,鼓励支持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示范性强小流域治理,特别是大户承包治理及清洁型小流域治理;

三是用活政策,带动治理。对已经发挥效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按照库区流域防治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每年从收取的水费、电费中提取部分资金,由水库、电站掌握用于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保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检查验收。对市本级安排的水土保持资金要依据受益快慢,逐步实行有偿扶持、滚动周转使用的办法,将回收的资金继续用于水土保持。继续实行谁投资进行综合治理,其土地归谁使用和经营的政策,调动各方面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对明确以户包为基础,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承包治理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使用权,并要长期稳定不变。积极鼓励大户治理,用种植、景点开发等大户治理效应带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水土流失的治理,确保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要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土资源持续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要以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着力点,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因地制宜,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模式,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和快速提升水土保持科研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的征收管理

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依法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必须负责治理;因技术等原因无力自行治理的,必须依法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生产建设项目办理征地手续或采矿许可时出具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缴纳凭据。已办理征地手续或采矿许可而未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缴款通知,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收到缴款通知三十天内按要求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否则,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法院依法按程序执行。应当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的单位和个人,收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缴款通知三十天内按要求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否则,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法院依法按程序执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属于行政性收费,专项用于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管理。

五、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积极协调落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甘肃省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支流民勤县红崖山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甘肃省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支流天祝哈溪河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甘肃省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支流凉州区黄羊河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三个已由省水利厅、省发改委批复项目的资金落实和实施工作;全力以赴争取梯田建设项目,市上计划“十二五”期间争取25万亩梯田建设任务,由市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共同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筹措,筹措比例是市发改委10万亩,占40%、;市国土资源局3.25万亩,占13%、;市扶贫1.75万亩,占7%、;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75万亩,占7%、;市水务局8.25万亩,占33%;市水务局及时向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联合上报天祝县境内黄河流域大通河水系古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古浪县古浪河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项目,争取2011年建设任务,市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也要尽快行动起来,抓紧申报梯田建设项目。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第五篇:关于加强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的意见

关于加强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园林局、农牧局:

根据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生态是关键战略的实施。随着吴忠市市区城市发展的需要,生态治理以成为当前市委、市政府要办理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企业和农民、个体大户所关心的一件大事。

地处西北的吴忠干旱少雨,冬春季节风沙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特别是南部山区部分土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程度加快、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我市的经济发展,影响了群众奔小康的目标。

十七大把生态治理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我市企业、农民、个体大户认识到生态治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显现的十分重要。纷纷用自己企业和做生意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了生态治理的行动中。励精图治,努力拼搏,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还木还草,封山禁牧和防风治沙、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和市区绿化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96.2万亩,封山育林33.5万亩,草原围栏4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6.7%提高到9%。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得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是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投入的资金大,目前只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草)政策以来,我市其他县区列入在其范围内,得到了财政补偿。唯

有利通区孙家滩地区、双吉沟项目区已退耕还林(草),荒山造林多年,没有纳入在其范围内,目前该地区已完成退耕还林(草)、荒山造林50万亩,使得这些搞生态治理的人在前期的治理中已经用尽了资金。后期的管护出现了资金困难,为了保住生态治理成果,他们千方百计想办法,有些人甚至债台高筑,影响家庭和睦,生活也出现了困难。

十七大的召开,胡总书记的讲话,都把生态治理工程提到了重要日程上。2007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生态治理资金的投入。但对荒山造林、防风固沙的投入力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资金不足有可能使得已治理好的生态环境毁于一旦,继续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破坏。

随着治沙造林工作的深入,政府对其关注力度减弱,具体情况是政府在政策和资金安排上没有一个长期计划,前期大力支持,后期不管不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治沙造林工作没有专项论述。如果长此下去,造林大户积极性受挫,治理陷入资金危机难以维持企业生存,更严重的是治沙造林因为资金缺乏造林成旱难以保持,导致生态环境重新恶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了保护生态建设的成果,营造一个“全民为环境建设”的氛围,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治沙造林工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它任重道远,建设意义重大,应该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建设力度亟待加强。

建议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1、生态项目治沙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市人民政府应对生态治沙造林项目给予大量投资,使得生态项目工程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2、市人民政府在投入项目上,应对治沙造林给予倾斜,在上报项目时政府应大力支持。

3、市人民政府应该给各级生态治理大户出台政策,将生态治理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生态县建设实施意见(参考)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