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只是为了活着●任阳5则范文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18-727047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2 09:11: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只是为了活着●任阳

只是为了活着 宁波市鄞州中学 任阳(指导老师 卢杏琴)

只是为了活着

一条路,两个岔口。——题记

一个被同伴抛弃的淘金者,独自行走在茫茫的阔野上,又冷又饿。两腿的关节,由于疲惫和寒冷,每动一下,就如同将骨臼里生锈的铰链生生掰动。自身的疲乏与周遭的险恶环境相比,又微不足道。他要与一头和他一样拖着沉重步子,在雪地里谋求生存的病狼相周旋。两个灵魂同样疲惫不堪,同样为了生存而几近疯狂。“那只狼的耐心真是可怕。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他们都希望着对方先死,以便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必要的生存之物。这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在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中塑造的一个鲜活的人物与场景。杰克·伦敦以雄健、粗犷的笔触,将主人公置于一个遍布沼泽、溪流与危机的荒原之上,进行着几近残忍的人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伟大的作家似乎很喜欢将一个落魄无助的形象与险恶的生存条件放在一起,不断讲述着存在于普通人生命中的生存奇迹。从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到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再到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Life of Pi》,无不例外地在作品中讲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生存还是毁灭”的故事。

相较于《热爱生命》,同样是人与野兽,《Life of Pi》又似乎“温情”了一些。曾经将它改编成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华人导演李安说,它的内容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难改编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书中的主人公——17岁的少年Pi,与一头450磅重的孟加拉虎一同在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从一开始人与动物的相互敌视,相互防备,渐渐地变成了相互依靠的生命伴侣,直至获救,是与《热爱生命》最大的不同。

《热爱生命》中,主人公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两个生存状态很相近的人,面对的同样是带给自己生命威胁的野生动物,却采取的是不同的生存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想这就是《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在人狼搏战中的唯一信念。严酷的自然环境,将他的生命逼到了绝路,同时也将他的求生欲望逼到了最大化。在这种生与死的抉择中,容不得多想,眼前的困境时刻会要了自己的命。他选择了抗击。抗击的结果是,他赢了,获得了生命的曙光。

然而,Pi截然不同的抉择,同样为他赢得了生机。正如书中他自己所说,“我根本不想让理查德·帕克死,因为如果他死了,我就得独自面对绝望,那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敌人。因此我有了第七号方案——让他活着”。或许是因为自身的力量不足与之搏斗,在精神与生理的双面夹击下,Pi选择了共存。结果证明,这是正确的。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当一个生命处于绝境之时,思维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可望却又不可及,犹如沉沉夜幕上,点缀的寥落星辰,隐隐约约指引着方向,在那一头,笼罩的是重生的光芒。这种若有若无的星光,对于不同人意味着不同路。有人选择的是《热爱生命》中与绝望之境的对抗,用尽生命最后一丝力气,为自己杀出一条通往希望的血路。当沐浴在光芒中时,即使伤痕累累,遍体鳞伤也无碍。也有人转身,走向了另一个岔口。让周围苛刻残忍的苦难,激励自己早已困乏的灵魂,与之融为一体,人性的尊严却不会因暂时的妥协而失去光辉。

人在路上,路在心中。也许生活没有那么惊心动魄。当生活中的绝望、不幸扑面而来之时,选择一条最合适的道路走下去。无论是做一个淘金者,还是成为Pi, 殊途同归。每个人的生活信念不尽然相同,在此时心中的希望却是相同的:摆脱困境,为了活着。

【教师点评】本文颇有思想深度。面临困境,“为了活着”,生命体会选择各自的道路,但它都不是苟且,而是对生命强力的坚信和礼赞,从而实现在特定情境下的超越。这可能是生的现实,更是阅读此类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精神养分。于是,人类能从远古走来,生生不

息。喜欢这样思索着的叙述,喜欢这样以此及彼的比较阅读。

第二篇:活着为了信仰

活着为了信仰

余华《活着》——读后感

在清寂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将双目微阖,任由思绪奔泻着地潜入自己的灵魂。平日里不轻易外露的心思,在此刻展露无余。我翻开那本叫做《活着》的书,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文章中的主人公叫富贵,寓意大福大贵。年青的他确实很富贵,整日游手好闲,过着阔绰的生活。吃喝嫖赌,有着一切阔少爷的秉性。还有一个具有一切旧社会妇女美德的妻子——家珍,她贤惠、包容、孝顺。

此刻富贵活着的理由只是为了享受这一切富贵的生活。

终于,嗜赌成性的这位小开——富贵,丢了所有家业,包括老宅子。他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富贵落魄了,可喜的是他醒悟了,决定要白手起家,他坚信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只要活着。

此刻富贵活着的理由是希望,对未来的憧憬。

正当主人公憧憬着美好的新生活,梦想破灭了。为生病的母亲出去买药的福贵刚好撞上国民党征兵,被拉去做了壮丁。在激烈又无情的战争中,生死只在一线之间。活着,更艰难了。福贵游走于生死之间,在战火中,他活了下来。

这是活着,为了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要不是因为自己,家业就不会破败。等富贵重返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了,女儿因为生病成了哑巴,已懂事的儿子居然不认识父亲。命运总是捉弄福贵,为什么不幸总是降临。看着清贫的家,福贵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不再幻想过去的锦衣玉食,不再对东山再起怀有希望。他开始为一粒米,一滴油算计。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富贵挺起了,照顾妻子,抚育儿女的重任。在他的身上有多了一份责任。

为了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必须得活着。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人最宝贵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呀,不管生命赋予人们的是快乐还

是悲伤,幸福还是不幸,乐趣还是孤单,都要去忍受。当你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有责任走完生命的历程。幸福美满,生离死别都是其中的小插曲,别说找不到活的理由,自己就是最好的理由,不为别的,就只要活着。生命仅仅只是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不要轻易抛弃你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程就是每个人的责任。

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要怎样活着呢,生命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不如意,每当有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就会抱怨自己,是多么的不幸自己是多么的可怜,有太多时间在一边抱怨不如踏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呢。心的负荷沉重,有多少往事不堪回首?或许我们应该担起责任:国家、父母、朋友、自己,所给的那份责任,自己一生的信仰。

生命有时就如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当没有阳光时,你自己就是阳光,没有快乐时,你自己就是快乐!快乐且有意义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定有目标,保有希望,坚持不懈,向你的目标努力。生活不是简单的为生而活,探索的过程就是也是有意义的!

记得小时候,特天真,特容易满足,整天笑嘻嘻的不知道烦恼。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转眼间自己已经长大了。谁能跳出红尘逍遥自在呢,人活着便注定奔波与劳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别让心太累。人真正长大以后才会感觉到心灵的负荷,精神的压力,最奢望的莫过于快乐的童年时代,真的希望自己永远也长不大。可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必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因为,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种指出: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人之所为人,在于信仰。

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感悟。人类社之所以能够延续并兴旺下去,靠的是信仰。然而信仰的流失,道德的滑坡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信仰呢?

我们应该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信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鉴别各种社会思潮,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我们应该提升自身的荣辱观,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实践中辨别正误,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最终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活着。

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生命就是一个不停飘移的过程,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对于曾经的驿站,只能剪辑,却不能驻足,对于曾经的过客,只能感激,不能强留。只有有信仰的人,生命的脚步才会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没逝的时候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心灵的归属

第三篇:人活着为了什么

人活着为了什么

207 黄学超

人活着为了什么,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思考过,迷惘过,但绝大多数人只是一闪而过后便不再探究。他们说活着便活着,没什么好探究的。

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平凡的抑或是甘于平凡的,而人类要向前发展,如果只是为活着而活着的话,那发展只能是希望,不会是现实,而甘于平凡的人填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这可怎么办?

不必担忧,总有人会深入探讨活着的意义,总有人不甘于平凡,社会总会在不甘平凡,不愿只为活着而活着的人的引领下前进。

那活着不是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最质朴的农民要是听到这个问题,我相信他一开始会纳闷,他会觉得你无聊抑或是脑子中枢神经出问题了。他甚至会送你去精神医院。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究其原因恰又顺理成章,一个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早耕晚归的,你跟他谈活着为了什么,岂不荒谬。但如果你一再追问,他会说:“活着为了吃饭”,你要是再问除吃饭之外呢,他顶多回你:“生儿育女,,娶媳妇再盖个楼子抱孙子。”中国有九亿多农民,这岂不意味着活着为了简单的生存,简单的吃喝住行,简单的生儿育女。不,决不,活着最终不是为了这些。

要不让培育我们的老师来回答吧。老师相比农民兄弟来说文化素养各方面要高很多。我曾就这个问题和多位老师探讨,他们先是一惊,接着招呼着我喝茶,在热气缭绕之间他们以长者的姿态对我说教:“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过于深奥,不是你现阶段该考虑的,不过活着得有意义,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过上好生活,这样活着才有意义。”听后,我困惑了,活着不该只是农民般生活,而应有档次,但活着只为单纯追求美好生活吗?

于脑海中老浮现着这个问题,我鼓起勇气向我爸的一位朋友郭贤超(化名)请教。郭是某一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他身家过亿,享尽荣华富贵,一呼百应,可谓颇有成就,当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他时,他先是一笑后坚定地说:“活着就应不平凡。’’听到这句话时我起初以为找到知音。他接着以一种大人的姿态,边喝茶边说:“小孩子就是天真,整天想着天真的问题,要是有答案的话,那便是做社会的强者,适应弱肉强食的社会生存原则,打造自己,增长自身实力,成为人上人,这就是活着的目的。”说后哈哈大笑,而我却陷入了深思中。他是商业巨子,他异常成功,似乎他的话很权威,也是真理。于是我半信半疑地认为:“活着为了成为人上人,要有强大的实力以适应社会,成王成霸。

可后来,当我听说时任中国九常委之一的黄委员因病逝世,年仅五十多岁时,我再次迷惘,我感怀于人生苦短,我觉得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都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一无所有,当时间的齿轮转过一个世纪时,又有时会记得郭贤超董事长呢,于是,在我眼中,郭的真理已成谬论。那究竟活着为了什么呢?

带着这个困扰着我的似乎永无解答之日的问题,我阅读了大量文集。终于在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史铁生是一位文学巨匠,他双腿无法行动,却凭借他的文学使人类的思想向前快跑,他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当然关于人生也不例外。

史铁生曾经不信《周易》,但由于周围许多人的热衷,有的还是亲身体验,于是他变得恐慌起来,他觉得倘若《周易》是真的,那不意味着人的一生早由大 自然安排好,人注定会沿着大自然设定好的轨迹走下去,那人活着岂不是简简单单地完成大自然的使命,像演员一般照大自然这个导演的旨意去完成剧本的演出,这样的话,人活不活着便无所谓了。不过后来史铁生不觉得恐慌了,因为他认为不管未来是怎样的,至少我们还没经历过,所以前路总会很惊奇,引人入胜,故不必恐慌,活下去便是了。

当然,史铁生绝非认为人活着只为活着。他认为人与人本身的肉体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肉体肯定要经历新陈代谢,病老衰死的,而人则不同,人是永恒的,人是寄于肉体中的灵魂,是一种精神符号。

好一句“人是寄于肉体中的灵魂,是一种精神符号。”自想一下,确实如此。诸如我的好友慕玲崇拜嵇康一样,难道是因为嵇康是美男子吗?不是,现今谁还能记得嵇康的外貌呢?要是按照《广陵散》上嵇康的插图,我比他帅多了。那是什么原因使慕玲崇拜嵇康呢,原因使超越嵇康肉体的嵇康灵魂,是他那精神光环使慕玲崇拜。我自身崇拜周立波,难道我对他的外貌感兴趣吗?不,周立波长得一点都不好看,那是他所拥有的一切吗?不,他所拥有的物质东西与我无利,我崇拜周立波不仅因他有高超的谈话艺术,而更重要的是他敢于针砭时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生存,为了名誉,为了权力,为了地位,通通不,这些只是人的肉体要活着的目的,它是低格的。人是一种灵魂。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那为什么毛泽东纪念堂里还要存放毛泽东的遗体?我的见解是,毛泽东的遗体已不是毛泽东本人了,他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塑像一样,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高尚的灵魂。

谈到灵魂,我不禁想起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结合史铁生给人做的定义及见解,我得到了答案,人活着为了创造一个一种高尚的灵魂,让人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符号。

像许多自传,都是在传达一种精神力量。《爱因斯坦传》中表现了一位质朴、执着、有着自己的快乐奥秘且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家的高尚的科学精神;《毛泽东传》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革命家的勇敢、谋略、胸怀天下、兼济苍生的精神素质;《乔布斯传》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身患绝症者在困难重重的艰苦环境中与命运做斗争,他每一天都进入生命倒计时,他狠狠工作并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传达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活着已值得庆幸》一书中,刘伟讲述了自己与残酷的命运作斗争,如何度过刚失去双手时的痛苦阶段,如何克服因残疾带来的生活不便,如何在患病与残疾双重打击下用脚弹钢琴并取得中国达人秀总冠军,还弹进了维也纳音乐厅,这本书将一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展露无逸,不是刘伟的肉体及拥有的物质使这本书格外引人注目,而是高于肉体之外的刘伟的灵魂成就了此书。是的,读自传读的不是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高于肉体的灵魂。

……

在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思考后,我问我自己:“慕兮,你活着为了什么?”只听慕兮的灵魂答道:“让我自己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吧,让自己成为霸气,自信,兼济苍生的代名词,让自己的灵魂变得高尚,不必太在意于物质享受,写一本《慕兮传》,让自己的精神能量,灵魂之神在人类历时长河中流淌着。

第四篇:为了活着本身

为了活着本身

以前曾经接触过《活着》,但由于时间等因素的缘故,仅看了开头和接近结尾的部分。当想起要再读一些书的时候,第一个便想起了它。

我不是那种嗜书如命得人,那种因书忘食的故事也绝少发生在我身上。读到苦根吃豆子噎死,心中有一种难以言明的痛,是惋惜,是感慨还是心酸,我说不清,并且在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里,我没有机会把这本书完整地读一遍,但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它。我感觉这本书真的很神奇,它让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向往,我一直在想,它为什么这么神奇。

小说的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泥土的气息。开篇的乡村景象先是褪去了世俗的所有喧嚣,以一种淳朴安稳的形态安慰了我焦躁的心,让农民的质朴感动着我。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心中可以无尘埃。而作者那朴实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让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用农民的语言刻画农民的形象,不矫情不做作,让我与文章又拉近了一步。语言的通俗易懂让人觉得心里舒服。同时它的生动也在不知不觉中俘获了我的心。起初的舒服拉着我逐渐进入状态,渐渐地掉进了他的陷阱,让我的心开始挣扎,最后以沉重终结,之后余音袅袅,依旧会不时想起福贵的一生。

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家道中败,爹娘离世,妻子、女儿、儿子、女婿、外孙都先他而去,满心是亲人离世的痛楚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而他,却艰难地,勇敢地活到了最后。起初,我并未读懂,也不理解何为“活着”,我只是看到了福贵一生的艰难,是一个我读福贵的过程,而非福贵读福贵的过程。就如作者所说,当初他是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写福贵的一生,可是困难重重,写作难以为继;有一天他突然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让富贵来出来讲述自己的生活,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活着》。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但是以他自己的角度看,苦难的生活里还是充满快乐的,有爱他的家人,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儿女… …

福贵苦难的一生诠释了活着的意义。不管有多难,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便绝不放弃。活着,是一步步走过来的经历,是认真的对待生命,是在苦难中依旧乐观向上,是在白发苍苍之际依旧有勇气面对和回首艰难的一生。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和活着是一体,没有谁有权利将他们分开。活着,要带着忍耐的勇气,命运是个怪脾气的老头,它并不愿意每个人都走的很平坦,而我们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做的就是活着。到最后一刻,与命运论输赢已没有了任何意义,那淡然的一笑才是最好的回答。

年轻的我们不够勇敢。独自一人的时候会听寂寞唱歌,受打击时会有小小的落寞,看着秋叶飘零会心生伤感。发着不大不小的牢骚,说着满心的抱怨。这些,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不要忘记《活着》,余华的《活着》,福贵的“活着”。看到天上的鸽群,便快乐它们的快乐,珍惜并回味这些快乐,懂得,绝望的不存在,以自己的视角来面对自己的人生,它并不是那么苦,只要一步一步走下来,便是活着了。

用一种态度来影响一种态度,用一种心境来感动一种心境,用一种经历来安慰一种经历。喝咖啡的时候,不加糖不苦。

第五篇:为了活着活下去——《活着》读后感

为了活着活下去

——《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书总是给人一种赤裸裸的的感觉,是人们脱下伪善的外衣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一个被太阳晒得白花花的世界,却浑身起鸡皮疙瘩。故事都是悲剧,但语言却淡漠诙谐。他总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福贵,一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丧失的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以前一直以为,我们是为了等待死亡而活着。也有人说,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活着。但是余华却在《活着》中告诉我,“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开始迷茫,我们到底死为了什么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家珍对富贵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如此简单,如此幸福。感觉这就是她活着的全部意义。

而我们,似乎完全没有千钧一发,没有穷途末路,没有经受生活给予的灾难和绝望,却在一路坦途中探求活着的意义。甚至投身死亡。是我们缺少苦难?还是得到了过多的幸福?

只是为了活着●任阳5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