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也谈班级管理[最终定稿]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8-953812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9 17:53: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也谈班级管理

也谈班级管理

下午,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继续交流班级管理经验。老师们都各施各法,真是五花八门!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本班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管理。

我所带的一年级一班,孩子们基本上还算听话,当然难免会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在本学期他们已经懂得了比较好的规矩,或者说已经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所以我就着重培养了几个班干部,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早读课上,要求班长要来早一些,并坐在讲台前进行带读(以身作则,从而影响并带动其他同学像班长一样),另外两个班长协助并指引陆续到来的同学拿着书进行早读,不允许在教室里讲小话或者与周围的同学玩。当然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总有一些不听话的,爱捣蛋的学生让他们力不从心的。当我进了班,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情况,并大力表扬按要求做好的同学,对那些不学好、调皮捣蛋的学生一律进行严厉的批评。

中午的国学经典诵读也是和早读课那样要求,并指定三名班长各负责管理每组过道两边的同学,同学们拿书的姿势,开不开口读书,两脚是否平放在桌子下,等等,都是他们工作的范畴。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一进教育就拿起书来读的好习惯了。

第二篇:也谈我的班级管理之道

也谈我的班级管理之道——把学生自治作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基础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指导者。长期以来,班主任在人们心中的普遍印象就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统统代劳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以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基于这种考虑,我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摸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提出了班级管理应该遵循的三个步骤,即班级管理的人治、法治和自治三重境界,并把学生自治作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这段话简单明了,含义丰厚,他道出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我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追寻的是“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的境界,即实行由人治、法治到自治的最高境界。

新生入学之初,由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校不甚了解,尤其是对新的学校的管理方式非常陌生,因此,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最适宜于人治和法治的结合管理。那么什么是人治?什么是法治?什么是人治和法治的结合呢?

所谓人治,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单位的最高“统治者”,凡事总是冲在最前面,事必躬亲,一抓到底,学生从来不敢违反任何校规和班规,只有老老实实学习和听话的份。这种管理方式的秘密武器就是“繁”和“烦”二字。所谓法治,就是班主任依据自己的经验体会,结合校内校外的法纪法规,详细具体地制定出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全用制度的形式予以约束。这种管理方式的核心就是一个“严”字。

具体到在班级管理中,新生入班,班主任组建班委会,任命若干班干部,具体分工,明确负责。同时召开班委会,授意班干部共同制定详细的班规。然后,班主任带领学生具体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班纪班规》等有关规定,统一思想,约束行为。这种管理对一个刚刚组建的班集体而言,无疑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它能够约束学生依据有关规定办事。尤其是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必将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

但是,无论是人治还是法治,抑或是人治和法治的结合管理,有其利亦有其害。所以,这两种管理方式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管理境界。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

卢梭说过:“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

第三篇:也谈企业文化管理

作业:韩静霆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我想可以从问题的反面来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即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

首先,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起源说起。企业文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的一个管理范畴的概念。美国人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而非技术、资源、设备等等这些因素!他们最后将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结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企业界也有几十年了,许许多多企业仍不能了解它的真谛,有做秀之嫌,自觉不自觉得让人感到,某某公司在搞企业文化,好象这样一来企业就真有了文化内涵。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当成一些员工文体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学雷锋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大筐”里,由于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在这些企业里,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真谛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我个人以为,企业文化是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而且它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所谓高级形式,一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另外也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好,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

怎么才叫不做表面文章?我想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套用当今流行一句话叫做:同样也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培育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老总(们)首先要有较高的管理层次,包括扎实的管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老总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抓起,要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管理,进而布署好更高层次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抓住市场机遇,获得长足发展。当企业的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老总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企业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目标、行为方式等等的综合体现。这里当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员工的成份,但企业领导层,关键是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绝对是最重要的。

我想说,做企业,管理是头等大事--这体现了企业发展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总之,我对于企业文化核心的理解就是:企业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来源于核心的管理内容—人的管理—人事制度。

第四篇:也谈班组管理

也谈班组管理

接触到班组长是在饲料厂的工作中的,在工作过程中,慢慢的适应了长江饲料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工作情况。在接触中,也渐渐了解了作为一个班组长的职能,下面就我对班组长的工作情况的理解做一个总结:

什么叫班组长?班组长是生产班组的一个负责人,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在公司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生产组织者、参与者、执行者的多重角色。所以,班组长既是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班组长能力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公司工作任务的完成与否。那么如何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班组长呢?

一、班组长做好表率,其一是自己要出色地、专业地完成本职工作,其二是要在工作上给班组成员带一个好的头。这是一个优秀班组长的基本要求。如若一个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能胜任,不能树立表率作用,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班组长,怎么能带领班组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班组长在班前会议上强调本组员工要严格遵守本公司的规章制度,但是自己却罔顾制度的存在,屡次违反制度,连自己都不能很好的遵守制度,如何能约束班组成员去遵守呢?这怎么能让员工信服?怎么能起到火车头的作用呢?有时偶尔听到他抱怨自己班组的某些员工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在工作上无法做到全力以赴。但是,他自己有没有想过:他有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有没有为班组的员工做好一个好榜样?所以,如果当你的班组管理遇到了问题,班组长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做的怎样?

二、工作中要做到张弛有度,该严的地方要严格,该宽松的地方要宽松。有的班组长在一些细节上吹毛求疵,而在落实规章制度上大而化之,把握不住重点;还有的班组长认为班组管的越紧越好,管的越死越好,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往往会不顾及员工的面子,当众训斥,甚至侮辱员工的人格,这样的做事风格是很难让员工尽心尽力的。其实,我认为对员工的“严”要体现在落实工作和安全管理上,既不能无原则的一味放松,又不能约束员工的言行,否则,人为制造内部紧张,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曾经听到员工告诉我害怕和他领导在一起工作,因为他那领导不管大事小事,也不问青红皂白,首先劈头就是一顿臭骂。所以当他们在一起工作时,氛围很是紧张,他工作起来也是战战栗栗,说话都不敢大声,唯恐哪一点出错,被领导批评。我觉得这样的领导完全不顾下属员工的感受,也无形中增加了员工的压力,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发挥的。

三、班组长管理要有原则性。作为班组长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管理者,要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要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去想问题和处理事情,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对下属员工的过错听之任之,得过且过,否则等到出了大问题,那就后悔莫及了。

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团队,二流的人才造就二流的团队。一个豁达开朗,业务水平扎实的班组长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也绝对能打造出一个优秀的班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班组都能打造一个出色的团队,为公司的生产加工保驾护航。

第五篇: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艺术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处处充满学问与挑战。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探索,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了“无为”教育理论,结合工作中的感悟,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有为”是“无为”的前提。要想做到管理工作的“无为”,班主任必须先脚踏实地地对待工作,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深入到学生中,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生病,班主任要照前料后„„。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工作的同时,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眼光,广泛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无为”教育艺术对班主任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提出的课题意义在于倡导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无为”教育时常表现为无言与无形,甚至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有人称其为教育的极致,实属教育艺术的高层次表现。教育者要呕心沥血,从创设情境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这一过程呼唤着教师积极的进取,也指示着教师提高修养的方向。

二、顺势而为。“无为”教育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并运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知识转化规律等教育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在发展与调整的关系上把握好教育规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服务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用在班级管理上,就是“顺”: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转化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掌握规律,顺势而为,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

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管理理论指出,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然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对待管理内容,如果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样的管理方式固然有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具体事务上,学生能做的,班主任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把一些具体事务分派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四、为于前,无为于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对待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或者班级管理中的疏漏,应该以预防为主。等到错误发生,造成了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细心留意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动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问题控制于萌芽状态,并加以可行的措施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五、“管”之有为与“放”之无为结合。道家的管理哲学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老子说的,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去搅动它,而是依据客观规律,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顺其规律促使其变化而已。治大国若烹小鲜,班级管理亦然。在管理中如何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的境界呢? 其

一、管得少才是管得好。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管控活动。控制的最高境界是少控制、不控制。如果管理部下时“天天搅动小鱼”,就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其

二、管得少不是不管。管理者要抓住管理的关键,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化繁为简,管理简单化。其三:管得少又管得好。关键在于建章立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简单问题标准化、程序化。其

四、把握好管得严与放得宽的分寸。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四是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现代生活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艺术,要培养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回到它原来的文化土壤中。道家无为管理的根本在于抓住人心。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无为,是“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即不作违背教育目的、教育规律的事,实施因势利导,功无不成。设想,在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化土壤中,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将萌发一片欣欣向荣的春色。

也谈班级管理[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