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班级委员会培训方案
班委培训方案
二、班委考评表
三、班委工作细则
一、班干部的构成每个班的班干部包括班级管理委员会成员3人和班级团支部成员3人,以及心理委员1人(另订)。
班级团支部(以下称团支部)成员包括书记1人,组织委员1人,宣体委员1人;班级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班委会)成员包括班长1人,学习委员1人,生活委员1人。班干部的构成应尽量照顾到性别上的平衡,不应出现全是单一性别的现象。
二、班干部的产生
班干部要既能代表广大同学的意愿,又能认真、忠实地贯彻学校和辅导员的工作思路,因此,班干部的产生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班干部候选人可采取以下方式推荐:
1.辅导员及其他老师推荐;
2.前任班干部、导生及其他同学推荐;
3.自我推荐。
辅导员应根据总体情况及相关规定对候选人进行协调、引导、筛选。候选人应多余或等于应选人数。
候选人确定后,应通过以下选举程序:
到会并参加选举的同学应等于或多于全体同学的三分之二,候选人不分职位按照得票多少录取前六名。如出现多位学生竞选同一职位,先遵从志愿优先,再按票数高低决定当选者,得票较少者若不服从调剂则落选。对于落选的同学,辅导员应及时引导并根据条件积极推荐班干部管理规程
其到其他学生工作岗位参加竞选。
坚决反对不正当的拉票行为,对于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多于应选人数或多次出现同一名字的选票均视为废票。
当班干部因为种种原因离开职位或不能履行职责时,也可由辅导员推荐及其他推荐方式直接产生代理班干部,代理至原来的班干部重新履职或下一任班干部产生。
大学四年级时,如无条件进行班干部的正常换届,原来的干部必须继续履职。如有需要,党员同学应按入党日期的早晚顺序分担部分或履行全部班干部职责。
参选团支部书记的学生必须是写过入党申请书的团员,参选组织委员的必须是团员,只有团员有选举团内干部的权利,其他规定与班委会干部产生办法相同。
二、班干部的职责
班干部必须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高尚的品德、过硬的能力、敬业的精神垂范于同学。
班干部必须做好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沟通桥梁,实事求是地反映同学情况,及时准确地传达学校及老师的信息。
班干部必须配合辅导员的工作,按规定出席班干部例会及其他活动。
班干部之间必须通力合作,遇事协商,以团结同学为基础,以争先创优为目标,民主行事,公正行事,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凝聚同学。班干部之间只有大体的分管领域,没有清晰的工作界限,所有工作都要彼此协商、互相通报,合作完成。不得在工作中以班委和团支部的区别为名进行推脱、扯皮。
班干部必须在换届之后完整无缺地交接分管工作及相关资料和财物。
对于班级事务,各位班干部的分管领域一般应遵循如下规定:
团支书
1.全面负责团支部工作,掌握班级团员及申请入团同学的各项信息,传达团委、辅导
员及其他方面的相关信息,掌握团员的思想动态;
2.配合学院组织部做好团员年统工作;
3.按规定或根据需要开展团支部各项活动。兼任班级党章学习小组组长,对提出入党
申请的同学进行党章、党史等内容的学习,提高这部分同学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定期整理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同学的思想汇报并交至辅导员处。负责班级同学入团、入党各程序的开展,并填写相关资料,主持团内推优及其他团内荣誉评选工作。团支部组织委员
1.协助团支部书记开展团支部和党章学习小组工作,在团支书不在或不能履职时代理
书记职务;
2.组织委员负责团费的收缴,负责团支部、党章学习小组会议和活动影像及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
3.组织委员负责收集、整理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群众意见等材料,协助团支书完成班
级同学入团、入党各程序的开展。
团支部宣体委员
1.协助班长清点早操出席情况;
2.做好运动会鼓动及报名工作;
3.协助团支书开展团组织生活;
4.了解同学们特长,方便安排文娱节目;
5.负责班级活动的节目编排和人员安排(如专业联谊、中秋晚会、班会等);
6.负责班级集体出游、娱乐活动的安排与组织工作;
7.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参加校内外各个级别的文艺和体育活动。
班长
1.全面负责班级工作,团结同学共同进步,清楚掌握班级情况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
2.按规定或根据需要开展班会等班级活动;
3.主持同学中评优等相关活动的开展;
4.班长对外代表班级,积极维护本班荣誉,发展与其他集体的友好关系;
5.班长同时分管宣传工作,掌握班级所有同学的信息,尤其是手机号码和飞信、QQ、email等沟通渠道,利用班会、集体上课或其他场合和方式转发辅导员及其他方面的班级事务信息,确保每个人知情,需要动员的,并按规定做好宣传工作。
学习委员
1.分管班级学习工作,负责与辅导员、任课教师及教务处、教材科、图书馆、系科等
部门进行工作沟通;
2.学习委员应经常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同学学习情况,及时、准确地向班级每一名同学
传达关于学习的各项信息内容,并负责四六级、计算机等考试前后的相关事宜;
3.主持对学困生帮扶的工作,协助辅导员管理学生请假的相关工作;
4.记录素质讲座票的分发情况。
生活委员:
1.负责收取班费等班级各项费用;
2.负责在校服月期间监督学生的服装;
3.负责本班班费的开支和管理,做好班费开支记录;
4.购买班级用品;
5.关注、关心班级同学的经济生活情况,有特殊情况的要及时报告班长及辅导员。心理委员:
1.负责组织同学参加学院学校心理小组和心协的活动;
2.负责班级心理健康建设事宜;
3.关注、关心同学心理健康问题。
有些工作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由辅导员与班干部协调后责任到具体人员。如课程出勤记录工作、临时活动的组织宣传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等。
三、班干部的督评
辅导员及其他老师、班级同学等相关人员都有权利对班干部进行监督和评议,班干部应自觉接受督评。
班干部例会或课堂无故缺勤每学期一次以上者、请假每学期3次以上者、上课迟到每学期3次以上者,每学期班级同学的满意度测评不到60%者,取消当学期(或学年)的一切评优资格,并不予加德育分。
对于表现出色的班干部应在以下方面予以优待:
1.鼓励并积极推荐其在校学生会及其他更大的舞台去锻炼;
2.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其入团、入党等政治上的要求;
3.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其获得各项荣誉奖项;
4.根据具体情况,辅导员酌情给其加德育分。
四、班干部的离职
正常情况下,班干部每学年换届选举一次,换届选举时间一般在9月份。包括原有班干部在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同学都可以被推为候选人参加选举。
如有以下情形,班干部本人可提出辞职,辅导员、其他班干部和班级同学可视其情况决定其去留:
1.科目考试成绩一门次不及格的;
2.有20%的同学建议罢免的;
3.工作中屡次出现失误的;
4.德育分扣分严重,不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的;
5.兼任学生干部或其他事务较多,难以履行班干部职责的。
如出现以下情况的,必须就地撤职,并按规定产生代理班干部:
1.因考试作弊、违章用电等行为受到学校或其他处分的;
2.考试成绩出现2门次及其以上不及格的;
3.德育分出现不及格的;
4.有40%的同学建议罢免的;
5.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该规定的解释权归年级管委会所有。
xx班管委会
2011.10
四、考评结果分析
1.考评结果直接与德育加分挂钩、按百分比折算。
2.针对考评中的低分项,在之后的培训中重点突出,并为个谈做准备。
3.收集、归纳班中同学对各班委的意见、建议。
五、能力培训
1.大学生涯规划
2.扩大班委影响力,带动班级氛围。
3.改善学习氛围
4.职业规划设想
六、个谈
针对性谈话。
第二篇:中南大学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方案
中南大学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及培养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进一步加强中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以及《关于下发<中南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大党字【2001】10号)等文件要求,现决定规定规范全校所有本科学生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与管理,推进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
二、大学生心理委员工作目标和性质
1、工作目标:协助本班学生健康成长。
2、工作性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促进心理素质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心理委员是各班级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干部,职责为:
1、大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班同学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2、积极配合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心理健康协会、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协会和各学院的日常工作。
1、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定期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
3、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帮组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有效的开展朋辈间心理辅导。
4、当本班同学中出现下列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地上报班导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1)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2)因心理问题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生活者;
(3)因心理问题有离校出走、离家出走倾向者;(4)因心理问题出现自残、自杀、杀人和实施其他过激行为,或有实施这些行为倾向者。
四、大学生心理委员选拔要求
学生心理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需要大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乐于助人与奉献;
2、善良乐观,善于倾听,带人耐心、宽容,人际关系好;
3、情绪管理能力较好,善于合作,能独立工作;
4、观察力、理解力、语言表达力较好;
5、保密、诚实、守信,工作有责任心;
6、学习成绩好。
五、大学生心理委员选拔办法
1、班级心理委员由学生自愿报名,通过班级选举产生候选人,每班一人,各班候选人由学院心理专干负责审核,确定最终名单并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管理档案。
2、班级心理委员按照班级学生干部进行管理。班上其他同学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担任“心晴”志愿者,参与心理委员的培训,协助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但不作为班级学生干部成员。
3、管理、考核和表彰:学生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学生干部之一,其日常工作由学院指导和考核,根据工作情况综合测评适量加分。学校每年对工作优秀的心理委员给予表彰奖励。
4、工作时限:原则上班级心理委员不宜频繁更换,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换,新任心理委员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
六、大学生心理委员培训办法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特殊的助人工作,心理委员应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的培训和督导,以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有学工部颁发《中南大学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书》。未获得《中南大学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书》的学生不得担任心理委员。
七、大学生心理委员培训方案
课程一:心理健康总结和心理咨询概论(4课时)
课程二: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4课时)
课程三:心理辅导会谈技术(4课时)
课程四: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4课时)
课程五: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4课时)
课程六:心理危机评估技术和自杀干预策略(4课时)
课程七:不同流派心理治疗方法简介(4课时)
课程八:结业考试(4课时)
总计:32课时
第三篇:大学班级委员会职能分工规定
大学班级委员会职能分工规定
进入大学最后一学年,因班委会成员的调整以及工作需要,特将本届班委会成员及各部门职能进行细致、合理分工并进行公示,旨在更好地完成班级工作、更周到地服务每一位同学。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并监督、配合班委会工作,让我们和谐、友好、亲密地度过大学最后的时光。
班长:马林
1、主持班级全面工作;
2、做好与其他班级的协调与配合;
3、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工作,并认真完成年级分配的工作。
团支部书记:郭帅彬
1、负责团支部全面工作,并认真执行校团委开展的各项工作;
2、协助班长进行党员发展、评先评优以及各项表彰工作;
3、分管宣传委、组织委、周报编辑部;
4、配合副班长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副班长:李财邦
1、协助班长开展班级工作,负责班级日常事务;
2、分管生活委、学习委、网络委;
3、联系并协调男生各宿舍长的工作;
4、积极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学习委员:唐雪梅
1、负责班级日常学习事务,组织选课、考试等学习相关工作;
2、传达考研、就业、成绩查询、补考、重修等有关学习的一切信息;
3、保持与各任课老师的交流,传达班级同学的意见与要求,并及时反馈信息;
4、及时组织同学整理各科学习资料,期末考试前负责考试资料的整理;
5、配合年级学习委员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并及时向班长汇报;
6、积极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生活委员:李财邦(兼)
1、负责班级生活方面的工作;
2、负责征收、管理班级经费,定期向同学公布班级经费的收支帐目;
3、制定并监督执行班级各种卫生制度,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促进同学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配合年级生活委员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并及时向班长汇报;
5、积极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组织委员:杨鹏
1、负责班级活动的策划、安排及开展,调动同学参加活动;
2、负责班级考勤工作,认真如实完成并及时向班长汇报;
3、组织班级义务劳动和体育活动;
4、配合年级组织委员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并及时向班长汇报;
5、积极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宣传委员:李龙飞
1、负责班级宣传工作,及时向同学传达学校、院系发布的讲座、就业、考研等信息;
2、联系并协调女生各宿舍长的工作;
3、按时做好会议、活动记录和总结,并整理成电子档,在每学期、每学年末组织班委会进行工作总结并进行整理;
4、统计管理班级同学获奖情况,需要时及时收缴、发放各类证书及复印件;
5、配合年级宣传委员认真完成征文、文艺比赛等各项工作,并及时向班长汇报;
6、积极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网络委员:胡聪睿
1、组织、督促同学学好本专业相关的技能,采集整理各项比赛、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照片、视频等资料;
2、负责班级学科创新方面的工作,及时通知和组织同学参加各项科创比赛;
3、掌握视频制作、办公等应用类软件,适时并及时组织同学完成班级视频策划、拍摄、制作等工作;
4、积极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周报编辑:秦宛霞
1、负责班级周报征稿、排版、制作等工作;
2、积极配合年纪周报编辑的工作并认真完成安排的各项任务;
3、积极完成班长分配的其他工作。
注:
1、本学期因部分班委会成员考研,其所负责部分工作由班长酌情临时分配给其他班委会成员完成;
2、本规定自2013年10月8日起正式执行。
计科二班班委会
2013年10月7日
第四篇: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定稿)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是指
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
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团队的融合力,班级的文
化氛围,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自动化1031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班级环境卫生,要窗明几净,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全班同学长期的努力,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行为,要持之
1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等行为作斗争。二是让教室的墙壁“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均可利用,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总之,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班级环境建设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的教育功能。
2.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班级文化中层面的制度文化开发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大学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发展的人才,知识的汲取应由一个好的制度展开,我们在好的制度文化熏陶下发展好,才能具备21世纪发展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遵守法律及道德规章制度:“在家是孝敬亲人的好孩子;在校是尊师敬友的好学生;在社会是敬业守德的好公民”。另外,制度管理还需民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例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委等,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创新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素养
自从中国加入WTO,我国人才储备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在甄选人才时,会看重专业技能及创新方面等,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较迅速,人才的培养会带动科技的更新,只要我们
对研究产品持一种兴趣及探索的情怀,并在研发上叠加创新,一项从未瞩目的新产品就在你的创新下诞生了,你所做的贡献将在历史上挥发一笔。我们所学的专业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在生产设备上实现自动化,由人工手动切换到自动,由模拟仪表向智能仪表靠拢,从一项手工操作的机械实现半自动乃至全自动,就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减轻了人们劳作的负担,还提升了产品科技化。我们从事本专业应多留一个心眼,真正投入在工作运行上,只要你善于研发,在充满好奇心的支配下,持之以恒,会取得好的硕果。因此,在实施上,我们可以纳入电子技能大赛作为首要目的,来开拓大家的创新力、操作力及思维力等等。
4.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使人身居其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这种氛围使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另外,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可能随时都有过压力,也有过不勉的挫折及困难,我们面对突发事件应保持冷静及不怕打击的乐观心态,微笑面对压力。
5.修养文化———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样的人材是国家确定的人才,既要有德又要有才,徳才兼备才会作为首选,因为一些高学识的人才常抵不住金钱及利益的诱惑,从而丧失德行,他们的背叛不仅触动了法律,而且还败坏社会不良风气,是社会上的蛀虫。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理当使自己综合素质提高,知识技能及文凭只作为我们踏入事业的敲门砖,要想得到晋升就应考察自己的德行了。国家交代的任务要扪心自问,适不适合担当大局。在大学里,我们要遵守在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学生,合作愉快,达到好的学习氛围;在社会上,我们要提高修养,比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孕、残时,我们应主动让位给需要帮助的人;在行走时,我们不能随地吐痰及乱丢垃圾,捡到东西要交公,要拾金不昧,要守时及讲诚信等等,我们应争做文明人,让人信奈的有修养的人。
总之,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篇:大学班级建设方案
[摘要]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入大学后的重要教育过程和介入手段,高校班级这种组织建制在高校新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把新生班级建设作为高校新生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本着系统化、体验式的原则设计了运用于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案,试图给高校在进行新生教育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视角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团体辅导 新生教育 大学新生班级建设 方案
一、方案设计的背景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进行了不断的大规模扩招,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近几年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由此带来了班级规模急剧扩大、班级结构相对松散、班级构成呈现动态化趋势。另外,独生子女构成大学生的主流群体,80末的独生子女一代更强调个性和自我。大学新生在从中学走进大学时普遍存在着入学适应方面的问题,新生面临着来自新环境、新角色的挑战,面临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走向大学的较为开放的专业和职业教育,从家庭生活模式向社会生活模式过渡,这种过渡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学校给予帮助,入学教育是学校协助新生完成身份过渡及入学适应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尽管内容比较丰富,包罗万象,但时间普遍较短,形式比较单一,参与人员专业性不足,形式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从一些实证研究来看,尽管有些高校尝试用新的教育途径和手段,比如把团体辅导加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但由于时间比较短加之缺乏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和合适的活动设计方案,因此,在高校的实践领域运用的并不多,受到相当大的制约。
目前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尽管内容比较丰富,包罗万象,但时间普遍较短,形式比较单一,参与人员专业性不足,形式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从一些实证研究来看,尽管有些高校尝试用新的教育途径和手段,比如把团体辅导加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但由于时间比较短加之缺乏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和合适的活动设计方案,因此,在高校的实践领域运用的并不多,受到相当大的制约。
二、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由班图拉和沃尔斯特等人提出与发展起来的,以刺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探讨社会环境(如他人、群体、文化规范或风俗习惯等)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班图拉还提出了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的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他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的内部因素(主要是认知)与环境(主要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选择与影响)的信息加工活动的结果;人的认知不仅会影响行为的组织,而且行为的反馈又会使人产生结果的认知与调节功能的提高;人的行为不仅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制约着人的行为。所以,人不是完全自由、可以为所欲为的实体,因为他受制于环境与社会;但同时,人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反应者,因为他通过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以认知为中介的自我调节系统,它们是交互决定的。
(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心理学家勒温在研究个人行为所由产生的心理事实时,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下存在着一个由e(environment,由准物理、准社会和准概念的事实组成的心理环境)和p(person,由需要、欲望与意图等内部个人区域[即i-p]和知觉运动区域[即p-m]组成的人)构成的心理生活空间(psychological life space,简称lsp),这个空间是一个心理动力场(psycho dynamics field)。通常,内部个人区域中的小区之间保持着平衡的紧张状态,如果内外刺激促使某一个小区(如饥饿小区)的紧张度提高,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为了恢复平衡,就会在心理环境中寻求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和释放能量发动行为去达到目标。这种目标若能满足需要和减除紧张,就具有正诱发力,引起个体取向;否则就具有负诱发力,引起拒斥。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外部环境通过人的自我状态(p)和心理环境(e)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为说明这一现象,勒温采取了一个公式:b=f(p,e)=f(lsp),即行为是环境与人的函数,或说是心里生活空间的函数。
后来他把p看成是许多人,把e理解为准社会的心理环境,这个就构成了群体的生活空间。由于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互作用,群体为满足共同的需要也在寻求与确定各种准社会的目标,于是便会出现各种能量的汇聚、冲突、平衡与失衡以及群体行为的趋向和拒斥等现象,即群体的心理动力场。个人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空间,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动力场(如人际关系、群体决策、舆论、气氛等)的制约。所以,引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比直接一个个地去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只要群体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群体标准来改变原有的主见。
(三)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theory of reference group)是关于人的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怎样受其从属的或追求的群体参照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参照群体可以分为很多种,它的主要作用有两种:规范作用和比较评价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统一的,有时同一群体可同时起这两种作用。
关于个体选择参照群体所依赖的条件,梅顿于1957年在《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一文中曾提出:1.如果群体对自己的成员没有充分的威信,那么其成员将倾向于挑选外部的、非会员的群体作为参照群体;2.个体在自己群体中越是孤立,地位越低,就有可能把外部群体当作参照群体,期望在那里占有较高的地位;3.社会流动性越大,个体改变群体从属性的可能性越大;4.个体对参照群体的选择,也依赖于个性特征。
(四)cis(企业识别系统)理论
cis,英文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具体含义是企业识别系统。它是针对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贯彻给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有效促销产品目的的设计系统。ci分为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最高决策层导入企业识别系统的原动力,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bi(behavior identity,行为识别,动态的识别形式,对外回馈、参与、活动,对内组织、管理、教育等)和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静态的识别符号,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三个部分。
三、方案设计的基本状况
(一)基本思路
根据大学新生班级建设的内容和目的,本着系统化、体验式的原则,将本方案分为三个环节:熟悉环境、组织构建和成员发展规划。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有交叉的部分,每个环节由若干个活动单元组成,各个活动单元之间互相联系,各活动单元的形式均可以多样。活动的指导者最好为该班级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该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是接受过团队辅导专业培训的教师,能够对团队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掌控,并能引导团队活动朝向设定目标。
(二)活动目标
本方案中所提及的团体辅导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大学新生迅速在新环境中打破隔阂,熟悉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行之有效和形式新颖的活动促进新生班级组织的构建,在此过程中促使同班新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精神,树立良好的班风,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进而为形成优秀的班级文化打下基础。在此总目标下可以根据每个活动单元的具体情况设置单元活动目标。
(三)辅导内容与形式
为了达到活动目标,本方案将把活动的三个环节分解成八个单元的活动,将辅导的目标融入到各单元活动中,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班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管理意识,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八个单元的活动辐射到八个周,每周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各个单元活动时间不是完全封闭的,有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在集中活动结束后由各个小组分散进行。活动的形式为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实地考察等,最后以形成班级组织和分享感受结束活动。某些活动后布置作业,要求成员在学习和生活中实践学会的新行为,并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收获以及对以后活动的建议。
(四)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确立单元名称;确定辅导目标;设计、明确辅导活动的内容;选择辅导活动的形式;确定辅导活动时间;选择辅导活动的地点;准备辅导活动的材料;评估辅导活动的效果。
(五)活动反馈与结果分享
通过活动反馈来了解和把握活动的效果,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和及时反馈、学生个人活动后的感悟、指导者的及时回应、对学生的跟踪辅导以及后期班级组织运行的效果来调整和修改活动方案。在本活动方案中,单元活动的结果分享也是重要的环节,在活动中指导者要注意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分享。
(六)方案的评估
对于方案的评估,可以采用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可以选择一个与接受辅导班级同质性比较好的班级进行“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比测验,分别对各班级新生进行前后测,了解活动前后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实际的活动效果;另外还可以在四年的学校生活中检验接受辅导的班级运行状况和班集体建设情况。此部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量问卷进行前后测,心理测量问卷的选择与团队辅导活动的目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