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倡议书)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争当绿色环保好市民”倡议书 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市民: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就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家乡——高原明珠花溪。
目前,我区的“三创一办”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建设宜居之城、动感之城、度假之城等奋斗目标赋予了当代花溪青年新的使命,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花溪区青年将力所能及地从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实施生态文明规范建设和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等方面着手,广泛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活动,共同构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家园。我们是青年。青年的血总是沸腾的,青年的心总是火热的。我们对先进的理念有着天生的悟性,对于代表人类文明方向的新潮流有着特殊的敏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花溪区团员青年的共同理想,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花溪区团员青年的共同选择。在此,我们向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积极行动,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建设活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也是每个团员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区团员青年要统一认识、携手同心,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绿色环保先锋”行动。要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用自己的实践支持活动,努力营造蓝天、地绿、水清、健康和谐的环境。
从我做起,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使命崇高、责任重大,需要全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我们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又是花溪区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就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身体力行。倡导文明、革除陋习,不要随意随地扔弃废纸垃圾,形成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新风尚。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争当文明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各种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
青年朋友们,神圣的使命在期待,火热的年华在召唤。全区团员青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尽情挥洒青年人的激情与豪迈,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实践中,亮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林业新贡献
——在2016年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冷 华
(2016年1月17日)
同志们:
经省政府同意,今天厅党组在这里召开2016年全省林业局长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二五”全省林业工作,认真谋划“十三五”林业改革和发展,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十二五”林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以来,全省林业系统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努力构建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林业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五年来,国家和省累计林业投入达到322.79亿元,完成营造林3634万亩,义务植树5.28亿株,林地面积由3.71亿亩增加到
2九大林业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庄园等林业新业态,全面实施林业产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林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年均保持在2.5亿以上,新增木本油料种植面积1900万亩,目前已达到4900万亩,产量达90万吨,实现产值290亿元,云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500万亩,产值达600亿元;年均商品材产量393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产值超200亿元,林浆纸产业实现产值9亿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单位和养殖户超过1000家,年产值突破20亿元;依托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的林业生态旅游实现年收入50.2亿元;建成观赏苗木基地4000余个,经营面积30万余亩,实现产值45.7亿元;松香等林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林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松茸已连续多年保持我省第二大出口农产品地位;林业企业由830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1.5万多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户,省级龙头企业596户;成立林农专业合作社近50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6家,省级示范社467家;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67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林业贷款余额186亿元;招商引资签约涉林项目109个,签约资金359亿元;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35:53:12,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开展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和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组织编制了亚洲象、滇金丝猴、黑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实施了107个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37个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拯救保护;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实现了全省全覆盖,经费投入由1900万元增加至目前的5990万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建成10个国家级和54个省级监测站,监测防控能力明显提高,未发生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新增国家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别达到8个、27个、158个,保护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5%。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立,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五)资源保护管理取得新成就。全面推进法治林业建设,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森林防火、湿地保护、国家公园管理等三个条例,木材运输管理办法、农村能源管理办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已列入立法计划。平安林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和林区缉枪禁毒治爆取得显著成效,查处涉林案件11.3万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3.4万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2.1亿余元。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以森林公安为主相对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模式,森林公安地位作用不断提升,林业执法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实施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首次建成全省林地“一张图”;启动开展了全省第四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十三五”森林年采伐限额编制;依法办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推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及其林木采伐审核审批 “一口受理、一并办理、双审合一”;切实加强木材流通管理,严格实行木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
6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林业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注册登记园艺植物新品种241件,被国家授权72件,比“十一五”翻了1.5倍;建成林木种子生产基地50万亩、苗圃10万亩,采收各类种子2300万公斤,培育苗木41.8亿株;审认定林木良种332个,良种使用率由35%提高到目前的63%;实施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76项,辐射带动面积150万亩,培训林业科技人员及林农75.7万人次,林业科技人才达1.4万人。林业院校新增基础设施建设面积2.9万平方米,招收学生1.8万人,实现就业1.6万人。编制实施了《云南省乡镇林业站建设规划》,新建标准化林业站127个、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8个。实施林区道路、水电、办公用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1.6万户,新建林区(场)公路建设210公里。建成森林防火瞭望台618座、物资储备库150处、火险监测站300个。争取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项目建设等森林公安专项资金6.94亿元,森林公安警务保障和业务用房建设得到加强。编制实施了云南省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林业大数据和中国林权交易平台建设。
(十)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狠刹“四风”,全面整治“为官不为”和收受红包问题,深入清理“红顶中介”,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整改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建立完善了一批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精简下放了一批审批项目。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各类培训600多期、培训人员10余万人次;启动实施了“百名机关干部到基层、百名基层干部到机关”双向挂职工作,171名机关和基层干部完成了挂职锻炼;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向基层倾斜,1800多人取得副高以上职称任职资格。林业宣传工作综合考核连续6年名列全国第一。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了25个厅属事业单位类别。“十二五”期间,林业系统各类会议、文件、简报显著减少,“三公”经费明显下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时间明显增加,干部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林业系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政风行风得到切实转变,引领林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此外,机关党建、纪检监察、项目稽查、社保、工会、老干部工作及综治维稳、信访、安全生产、保密等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为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省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抓机遇、推改革,增投入、转方式,谋发展、惠民生,不断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全省累计投入国家和省级林业资金76.4亿元,同比增长7%;争取国家林业贴息贷款计划24.6亿元、同比增加164%,下达财政贴息资金1.49亿元,带动林产业投入35亿元以上;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国家公园试点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等各项改革,创新林木权证登记管理、林地使用管理、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66.7亿元、较上
10推动发展高效现代林业。
五是注重舆论宣传。紧紧围绕森林云南建设和全国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亮点、热点工作,多种形式加大全省林业宣传。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森林城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林业、支持林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林业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林业发展方式粗放,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有利于林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林业改革任务艰巨;生态总体改善与局部退化并存,生态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破解措施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林业科技进步与生产技术落后并存,科技成果转换运用不足;林业基础薄弱,支撑保障能力不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全省林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先后60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和任务。特别是2015年1月19日至21日,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为此,全省林业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一要深刻领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等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揽子硬措施。全省林业系统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论述,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建设森林云南、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从发展最紧迫的地方入手,凸显出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对发展观作出了新诠释,为加快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指出了新方向。三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也是民生。在总书记看来,林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保生态、保民生”,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四要深刻领会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314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再强调、再部署。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让全省林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二要牢牢抓住国家建设“桥头堡”、“辐射中心”和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不论是“桥头堡”和“辐射中心”建设,还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都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全省林业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机遇,突出云南在长江上游水功能治理的重要区位,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力度,通过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加大天然林保护和防护林建设等,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丝路之上的绿色明珠和长江上游的绿色水塔。三要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明确提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要上一个大台阶。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抓手,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代机遇,有效利用国家向西部地区倾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我们就可以把“林业”这篇文章写得更生动、更丰满。四要牢牢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中央决定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对全省林业系统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家发布《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我省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专项规划,均把林业扶贫和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都与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扶贫规划和相关措施的落实,必将为全省林业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五要牢牢抓住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专项改革政策的支持引领下,按照《云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和林业等4个专题改革方案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下步将全面深化林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机制创新,这必将充分释放林业发展活力,注入改革动力,增加改革红利,全省林业发展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六要牢牢抓住信息化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林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努力在“互联网+林业”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加快推进林业跨界融合,拓展林业发展新领域,创造林业发展新生态,释放林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三、扛起绿色发展大旗,努力推动“十三五”林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最后冲刺的关键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绿色发展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盼。做好“十三五”林业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十三五”全省林业工作总体考虑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718退耕还林还草1278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1000万亩,15-25度重要水源地和石漠化治理区非基本农田坡耕地278万亩);继续实施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完成陡坡地人工造林100万亩。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扩大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争取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年均管护森林面积1.98亿亩,完成营造林2500万亩以上。开展热带雨林保护工程,保护森林面积860万亩。开展森林碳汇造林试点,经营培育示范林100万亩,建立碳汇林示范基地1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户,改造病旧沼气池5万户,推广节能炉灶75万户、太阳能热水器75万台,建设项目服务网点1000个、绿色能源低碳乡村示范点25个、沼气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0个。
(三)坚持保护为主,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制定我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启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开展全省第二次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并划定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红线。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通过新建、整合和扩建,稳步增加保护地面积。完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提升森林公园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编制实施《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规划》,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深入实施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程,扩大保护范围,完善保护小区和近地、迁地、回归等保护体系。从保护和改善栖息地入手,争取国家启动实施亚洲象保护工程。扎实推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00万公顷,国家公园数量达到13处,国家森林公园数量达到43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88%。
(四)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快构建完备的林业地方法规体系、高效的林业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林业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林业法治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守林地、森林生态红线,严格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使用林地。科学合理分配使用林地定额,切实强化使用监管,确保国家和省级重点、基础、民生项目使用林地需求。扎实推进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全面摸清森林资源状况。进一步加大乡镇林业站、木材检查站和林区派出所建设力度,力争建成标准化林业站780个。健全覆盖森林资源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林木运输、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加强森林公安工作,扎实推进平安林区和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加强林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加大对火灾易发区、多发区的重点监控与防范力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推动传统防火向科技防控和依法治火转变,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危害和损失。完善省、州(市)、县三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
122为驱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突破良种选育、苗木培育、丰产栽培、物种保存繁育、困难立地造林、防灾减灾、林业碳汇、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林业科技投入机制,整合项目,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为林业科技提供有力保障。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林业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力度,培育优势学科,整合科研力量,增强发展活力。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基层林业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林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推进木本油料、国家战略储备林、观赏苗木、林产品加工、高原湿地和森林城市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速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生产实践,选择一批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广运用。力争到2020年,林业科技成果储备数量达到1000项以上,推广项目600项以上,科技示范基地200个以上、核心示范面积达10万亩以上,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八)坚持开放合作,全面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深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统筹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重点在引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经验、人才和展示云南林业建设成果、输出特色林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开放平台建设,借助“绿博会”、“南博会”、“昆交会”等平台,健全完善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贷款援助项目。面向南亚东南亚,切实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和林业科技推广、林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跨境森林火灾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疫情防控等应急联防机制,健全林业跨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林产品进出口管理,防范和打击走私木材、野生动物及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省内民间组织、行业协会、林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开展省际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积极开展项目推荐和招商引资活动,逐步形成符合云南林业实际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提升我省林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
(九)坚持文化引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着力打造人文林业,提升森林云南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出台我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努力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并争取推动出台绿色GDP体系。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森林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氛围。继续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组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展示基地。结合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森林文化品牌,提升云南森林生态文化影响力。力争到2020
526作会议,全面启动改革工作。
(二)抓法治林业。坚持“立、改、废”并举,加快我省《木材运输管理办法》立法进程,协调推进《林木种子条例(草案修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法》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林业法规政策体系。深化林业综合执法模式,推进以森林公安为主相对集中自然保护区、湿地、国家公园等区域林业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做好《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实行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报告和备案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升林业执法水平。
(三)抓生态建设。积极做好天然林保护扩容、新一轮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结合云南实际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低效林改造、陡坡地生态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省级生态保护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在亚洲象等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热带雨林保护与恢复工程、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工程、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边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等方面给予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结合易地扶贫、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积极创新造林绿化模式,广泛吸纳社会金融资本,集中开展交通沿线、江河湖泊、城镇、村庄、庭院、宜林荒山的绿化美化,多层次、多形式推进城乡绿化工作。
(四)抓自然保护。加快推进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工作,认真开展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依法依规推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保险理赔标准和理赔办法,确保及时兑现理赔,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大陆生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编制《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规划》,建立规范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地资源权属摸底调查和调研工作,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化解尖锐矛盾。继续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设工作,完善国家公园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健全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体系。启动古茶树(园)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全省湿地监管和执法工作,完善湿地资源数据库,开展好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推进湿地认定工作;加强湿地监测,启动湿地碳库调查,提供湿地评估科学依据;加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力度,促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五)抓转型增效。在稳定木本油料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抚育管理水平,加大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和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完善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研究制定我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开展涉林企业和产业园区调查,摸清全省林业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健全完善林产品流通体系,强化产业链延伸,以工业化带动林产业转型升级。认真开展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和林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的认定和监测工作,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年报制度和省级示范社网络申报平
930
第三篇: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
园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原创,尽在知音网络.com网。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第四篇: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第五篇: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yd/g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teniu.cc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