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政治建设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8-717692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7 09:39: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节能减排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环保亮点,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生命健康的民生工程;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和实践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了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充分吸纳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昭示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意志,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主干线和大舞台。

“十一五”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省环保厅的精心指导和全州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各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州环保工作始终坚持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围绕“一个宗旨”,即围绕发展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强化“四项监管”,即强化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开展“五项整治”,即开展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工业园区环境规范化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整治;取得“十大突破”,即取得机构编制队伍建设、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生态州建设、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管执法、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宣传教育的重大突破;实现“三大目标”,即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环境安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工作目标。“十一五”环保任务圆满完成,“十二五”环保工作起步良好,全州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镇机关党支部严格按照镇党委工作安排,在镇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认真组织开展了各项学习等活动。现对照党章、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脱贫攻坚计划等方面,结合机关支部的实际查摆出如下问题:

一、部分党员未能积极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为工作消极懈怠,工作责任心不够,上进心不足;

整改措施: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根据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二、部分党小组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交流学习不够深入,检视问题不够深刻;

整改措施:督促部分党小组组长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开展好相关活动,深入交流学习,认真查摆和检视问题;

三、未达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具体表现为:规定的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次数不够,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党课,至今未开展,未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每年一次);

整改措施: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认真开展好支委会、党小组会、民主评议党员以及上党课等活动;

四、未开展主题教育党员交流活动。

整改措施:近期组织党员通过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方式进行主题教育交流学习;

五、对照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未能履职尽责,发挥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职能;通过县专班排查反馈机关支部共有7名党员贫困户走访不到位、满意度不高、认知度不高等问题;

整改措施:对未能履行职责的帮扶责任人进行约谈,督查帮扶责任人认真按照《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规程》履行帮扶职责,切实提高贫困户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习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管党兴党,重在基础。早在1926年,党中央就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中,将党支部重新定义为党的基础组织,实现对党支部功能定位的再认识、再明确。新时代,新形势下,现就如何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谈谈个人的看法:

强基固本,激活党支部活力。“两学一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助力党支部建设、激活党支部的有力举措。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选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党章等内容为重点,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进行“党性体检”,不断提高党员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把党支部打造成为政治建设的主阵地。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能听党话、跟党走。

认真落实从严治党,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促进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党内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强化党内监督管理,不断增进党内民主团结,尤其要抓好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教育,防止产生“特殊党员”的认识偏差。严格落实党支部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经费使用台账,做到全程记录、手续齐备、专款专用,保证党支部日常活动开展。严格落实“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等党内活动,唤醒入党初心,凝聚思想共识,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形象,做合格共产党员。

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党中央要求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现实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有针对性地做好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准确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干工作的基准和底线,做一名理想信念坚定的合格党员。

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全面落實从严治党,发挥企业党建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运用到企业党建工作中。把方向,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上级党委的新要求新部署,确保企业坚持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管大局,认真谋划混改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生产经营科学决策,实施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保落实,建班子带队伍、抓班组打基础,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党员。

抓实廉政建设,为基层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健全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和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加固廉政堤坝。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使党员将各项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守党纪国法,坚守道德底线和廉政红线。要强化监督,多渠道、多方位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发现问题坚决查处,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政治生态。

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功能作用。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按照中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优良传统和经验做法,党支部把“集结号”吹起来,充分发挥好自身功能作用,才能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紧紧围绕“一抓,两强化,三提升”措施,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一抓”:抓教育,转观念,促作风转变。通过各种载体,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进行思想的提升,引导企业党员干部、党员群众主动转变陈旧观念,惰性思想,积极进取、主动担责,为企业发展坚定了信心、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两强化”:强化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及时进行各种精神的宣贯工作,使新观点、新理念、新措施入脑入心;强化正能量引导,能激发内在活力,催人进步,给人力量,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教育职工摈弃负能量,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三提升”:提升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意识,提升预见性思维、前瞻性工作方法;提升党员队伍实干奉献精神,积极主动工作;提升职工群众综合素质,齐心协力向着企业目标奋勇前进。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着力推动党支部建设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提升,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加强党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三篇:如何加强政治建设研讨材料

如何加强政治建设研讨材料

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中政治建设工作规范有关要点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今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并借此机会谈一下个人的感受,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同事多多批评指正。

一、始终抓住党性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党性的成熟是一个集体,一个干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大局观念,才能不断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运用统筹兼顾的办法,谋划思路,推动全局工作,促进发展。

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党性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理论武装。虽然各级领导干部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目前干部在理论学习方面还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不经常、不系统、对理论理解不深不透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成长途径,更要作为一种习惯,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抓住学习机遇,自觉遵守和落实学习制度,挤时间、抢时间,静下心来坐得住、学得进,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党性。所有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红色巨片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在工作实践中,我始终坚持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觉与上级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干部的思想道德对社会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目前,我镇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多数人思想道德是好的,但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四风” 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要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行为准则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模范。

二、突出把握能力建设重点,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提高干部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不强,领导水平不高,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和党的执政地位巩固。

三、切实明确作风建设这-关键,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风是形象、是旗帜、是战斗力。作风不过硬,干部难成才:作风不深入,事业难兴旺。针对我镇班子的现状,必须切实做好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二是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所思、所盼的民生需求,特别是要解决-批信访积案;三是必须艰苦奋斗,奋发有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宜居新面貌。

四、牢牢抓住民主集中制建设这一核心,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要按照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班子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二要经常性的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是一项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领导班子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解决自身问题,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民主生活会要开得好,“功夫在会外”,征求意见,交换看法、谈心等大量工作都在会前做,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问题也要通过会前工作打好基础。

五、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一保证,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全党的项重大政治任务。

一要严守党纪红线。始终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八项规定。

二要筑牢廉洁防线。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守得住根本、经得起考验。

三要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德底线。要常怀感恩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

四要把握交往界线。交友不慎往往是走向腐败的“ 催化剂”,从高官落马的实例来看,不少领导没有把握好交友界线,被“朋友”、“兄弟”以金钱美色为诱饵,-步-步拉入非法利益格局,最后欲罢不能,任人摆布,最终落马下台。因此,要切实做到友情里面有原则,交往当中讲政治。

上述这些观点,是个人履职进程中一些粗浅的感悟,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3、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人民民主专政

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是政体和国体的统一.国体就是国家的性质,政体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因为:第一,性质相同.第二,作用和职能相同.第三,历史使命相同.(3)人民民主专政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有广泛的阶级基础.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和更准确.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相互联系.(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维护人民的利益

☆ 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稳定

☆ 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保持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发展

第一,西方从未放松过国家的专政职能.第二,当今的国际形势看,敌化西化的势力从没有停止.第三,从国内看,阶级斗争还将存在.重点难点之一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国家和地方大事,决定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产生,并对其进行监督,同意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国家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其他应当由它行使的职权.(3)全国人大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会,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日常事务处理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领导: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下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

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原则.第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第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离开党的领导

(1)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2)各级政权组织,包括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3)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两个“不能”

(1)不能把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与党直接管理国家混同起来;

(2)不能把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与党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等同起来.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但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其执政权力不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访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访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4、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优化代表的组成、严格按照当选人民代表的规定条件遴选代表;按照所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代表.(2)要科学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3)进一步健全人大办事机构,规范办事程序.重点难点之二

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1)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2)随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发展,三权分立制度已经同资产阶级多党制溶为一体.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3)三权分立在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种制度内的作用和影响是无足轻重的.(4)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一是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二是由于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5)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江泽民论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的产物

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参政议政->其他党派 二者为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密友党

中国8个民主党派 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盟:中国民主同盟

民建: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 农工党:中国农工民主党

致公党:中国致公党 台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九三学社、人民政协的主要作用

人民政协的性质:A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

B 是我国的广泛的统一组织

C 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合作派的关系

-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国各政党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政党制度的特征

(1)在我国政党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2)共产党和民主党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执行.(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受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5、衡量政党制度好不好的标准

(1)结合本国的国情(2)从实践效果分析(3)我国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②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多重点难点之三

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党制?

①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一,我国经济制度基础决定了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第二,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不能执行多党制.②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和后果 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后果:丧失人民政权,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党派林立,内乱不已,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力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2)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民族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农村居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法的重视及“文化大革命”对法律的践踏

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以下内容:

依法治国的主体

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来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的客体

是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依据

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依法治国的实施者 主要是国家机构和国家公职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管理管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宗旨

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

3、依法治国的意义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保障.(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4)是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5)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6)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求.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执法必严

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违法必究

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肆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99页

3、评价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1)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2)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3)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4、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从中国国情出发,且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进行.(3)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和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改革相配合.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的基本概念----民主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制度形式,在阶级和国家存在的社会里,民主主要表现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发展的趋势----古希腊民主制->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2、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3、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4、民主作为国家制度,要使它日臻完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和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过程----民主与法制紧密相连.社会主义的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离开具体的现实谈民主,只能是抽象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

1、自由是政权给与公民的政治权力.2、自由是对规律的认识与掌握.3、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自由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

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权的具体性: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人权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国重视人权,不断发展人权.反对在人权问题上制造多重标准,反对以人权为口号干涉它国内政.坚持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统一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就是通过民主建设,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自由和人权,从而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重点难点之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一,准确把握几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第二,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第三,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作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第五,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第六,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人的产物.第七,民主、自由、人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第五篇:申论 政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体现人民意愿,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党的领导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的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兵民是胜利之本”,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始终都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最大法宝。只有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够明白,坚持、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就是时时刻刻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一切工作中努力贯彻这个宗旨,真诚地而不是虚伪地、切实地而不是形式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认识和社会评价的主体,是历史评价的主体。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了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尊严是否得到了尊重,来对我们党的政策、制度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业绩等来做出评价。人民群众是由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所构成的,由于在实际利益和具体立场方面、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方面都会有所差别,所以他们的意见和评价也不会一致。但正是这种不一致的甚至对立的意见和评价,成为一定政策、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直接反映,是其利弊得失的不同侧面的表现。通畅地表达这些意见,既是人民群众批评监督执政党的言论自由的民主权利的表现,也是执政党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具体形式,更是执政党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态度,改进自己工作的基本渠道。限制或阻塞言路,压制群众的批评意见,使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意见和评价无法得到通畅的表达,就等于自闭耳目,也梗阻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仅不利于及时发现决策的失误并予以改正,而且会造成和加剧主观专断无视民意拒绝监督的现象。这种情况值得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并切实予以改正。

真正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优先地位和意义,真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只有真正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并使之法制化制度化,才能促进和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各级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贪污腐败行为,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切实实现,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有效保障。

二、法律监督工作是和谐社会的内在呼唤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另外五个特征,而且决定了我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法律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目前的法律监督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执法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差距;法律监督职能不能全面协调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范围和作用有限,效果不够理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相关保障不力,相关检察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提升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针对当前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立法,为法律监督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当前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得法律监督难以深入和到位。为此,需要继续强化法制建设,健全各种行政法规和贯彻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构建起能够保障全面实施法律监督的法律体系。同时也要在法制建设中进一步明 1

确法律监督的内容、途径、手段和监督的效力等,便于检察机关充分行使监督权。

立足大局,树立科学的执法理念。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宪法至上、以人为本的观念,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观念,依法监督以及高效和质量观念。只有树立这些正确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狠抓办案,强化法律监督。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检察机关要突出主渠道抓好办案监督,既要抓大案要案,又要抓一般性案件,全面监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从维护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融洽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法治,和谐法治需要和谐的法律监督。加强和谐法治中的法律监督工作,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形势下,要积极强化法律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完善而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建设小康社会重在落实“四位一体”布局

我国在新的起点上,怎样发展、如何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答案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解答了新世纪、新时期“如何谋发展”的课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遵循的新的发展蓝图。

我国要进一步发展,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已经取得的先进地位,就要按照十七大蓝图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到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或缺的经济强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抓住机遇,不懈地发展经济,不断地探索创新,壮大经济实力,促进人民富裕。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经济,改革创新,释放活力,就能增强各项事业建设的实力,就能促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就能使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是各个领域深层次矛盾的显现、人民群众多方面需要的增长。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今后,我们应遵循并完善这一思路,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均衡地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充分保障人民各方面权益的实现。首先,推进政治民主建设,顺畅民意表达。要积极地推进基层民主,引导、培育和推广类似温岭市泽国镇民意代表制的典型经验,扩大群众对重大公共事务的参与,有效地集中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各项决策真实体现群众意愿、真正维护群众利益。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发展条件基础上,创新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逐步提高群众收人,保障和满足人民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缩小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差距,为全国人民共建共享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再次,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和创新,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加大科研投人,扶持文化产业,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科技和创新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增强我国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优化人才配置和人力资源,增强我国的现实竞争力和后续发展潜力。

最后,加强综合治理,保证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幸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动力,是评价发展和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给人民一个安宁、美好的家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既与前述经济、政治、社会、科教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也不可缺少治安、安全、环境等综合治理,这是构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按照新的蓝图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就能看到中国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人是面带微笑、充满朝气的,一个更有希望和活力的中国一定能展现在世界面前!

四、规范执法威自显加强建设民意欢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加强各级政法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显得愈加迫切。建立一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公安队伍,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自身的科学发展,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执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围绕群众利益诉求发生的群体事件持续增多。在处置群体事件中,公安机关处于首要位置,负有突击队的责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依靠力量。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由于坚持正确的处置原则,采取规范恰当的执法方式,取得了处置群体事件的成功;但也有不少地区,由于公安机关执法不够规范,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激化了矛盾冲突,加剧了群众对立情绪,导致事件的升级和恶化,使处置工作陷人被动,如孟连事件、一些地区强制征地引起的群众非正常聚集等。这些事件中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影响了干群、警民关系,不利于正常社会秩序的建立。

反思起来,造成公安机关执法不规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制体系不够完善,对执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规定;二是个别执法人员为人民服务宗旨淡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意识不强,对有关规定没有执行到位,甚至置若罔闻;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违规行为惩处不严,对执法人员约束软化。

对此,作为处于执法一线的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执法的规范性建设,积极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首先,加强干警的执法素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促进干警强化规范执法的意识,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善待每一个公民。其次,健全执法工作规范。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执法行为做出制度规定,确保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处置群体事件要坚持程序合法、方式得当,慎用警力、警具和强制措施,多采取柔性说服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方式化解矛盾,以规范的执法行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再次,加强执法规范性的监督。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积极推行网上执法监督,保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规范干警执法行为。最后,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严密的问责体系,加大对执法人员过错的惩罚力度。严明奖惩,严肃问责,形成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动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一支严格、公正、文明的公安队伍的基本条件。规范的执法不仅将缓和干群、警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且必将提高公安队伍执法为民的水平,恢复执法公信力,促进法律的真正实行,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使命。

五、放弃“政府本位”意识树立“公民本位”思想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府的改革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承担者是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因此,正确理解服务概念,形成符合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服务观至关重要。

服务关系具体到政府服务中就是,公民的服务需求应该居于支配性地位,而政府或公务员则应处于被支配地位,也就是说,在政府向公民提供服务的行为过程中,政府要根据公民的服务需求来向公民提供服务,公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政府才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不应该是政府居高临下地按照自己对公民服务需求的理解来向公民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关系的定位实际上和我们一贯倡导的“公仆”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即政府或公务员是为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公民提供服务的“公仆”。现在,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回归政府及公务员与公民关系的本来面貌,使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但这种回归在今天的行政环境下,却并非易事。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使政府及公务员掌握了几乎全部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权的同时,也已经非常习惯地以管制者而不是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在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任重而道远。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服务中要体现“以公民为本位”的思想,公务员要树立起民大于天的观念,为此,政府要为公民表达其服务需求提供切实的制度保证,在政府行政的各个环节,包括决策、执行和评估中都应该有公民的参与。并且在服务中要贯彻平等原则,建立服务的问责制。

要实现这种新的服务观,政府官员就必须放弃“政府本位”和“官本位”意识,树立“以公民为本位”的思想;放弃对社会和公民的控制欲望,寓管制于服务之中;放弃眼睛向上、一切工作以领导者意志为转移的行为习惯,树立躬身向下,“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的工作原则;放弃对部门利益的追求,将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最好方式等等。如果公务员都树立起了这样的服务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就可以更加顺利地推进了。

六、发展基层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基层是社会的基础,基层组织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现象都通过基层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都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各种冲突也可能最先在这里酝酿、爆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只有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一方面,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方面做法不断成熟,民主程序和制度日趋规范;另一方面,基层政权在政务公开、民主选举等方面有不少探索和创新。但是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要求和具体的基层工作实践来看,仍有不少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公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要求、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将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因此,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保障公民“四权”为着眼点推进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有之路。

总之,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七、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规范权力入手

政府公信力是检验社会和谐程度、廉政水准、社会氛围的重要标准,是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的主要力量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如何打造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世界性命题。一个现代政府各种体制和制度改革的目的都是强化政府公信力,而民众推动政府改变作风或者完善制度,实质上也是在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

最近几起突发公共事件表明,信息不透明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原因。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

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是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的;而汶川地震紧急救援时期,政府一天一场、有时是好几场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放开新闻报道,互联网、手机、无线电、卫星通讯等新技术传播媒介也各显神通,保障了灾情和救灾工作的高度透明。信息开放的结果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也提高了政府的威望,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提高政府公信力,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以此为基础,改革和完善各级政府的决策体制和决策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政府部门应该吸取上海、广州等地近年来在地方法规起草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时公布法规草案,以听证会等方式吸引市民参与,使不同的观点进行充分碰撞,使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在政策法规制定之前得到充分反映。涉及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或社会普遍关注的,不同利益群体有明显利益冲突的,对规章内容有较大争议的,需要设立临时性行政许可、行政收费的问题,都必须进行立法听证。

其次,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坚决克服政府管理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当前,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公共权力的使用实况,以及与自身生存、发展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平和社会健康运行的状况。各级政府理应通过一定的程序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公众知晓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社会公众对各种突发灾难的异常恐惧根源于无知和盲从,而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对相关信息及时公开,使之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就有助于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助于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长期积累,而不是短期突击就可以成就的。政府的公信力只能储蓄不能透支。公众的信任是政府公信力的题中之义。因此,依法行政,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接受民众的监督,使政策充分反映民众的需求;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府,才能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八、要坚持廉洁自律引领和谐发展

廉洁自律,历来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从政美德和为官的品行操守,“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共产党人,更是把廉洁自律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奉为执政必备的职业道德,写进《党章》里,昭示和激励每个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廉洁自律。最近中央颁布《廉政准则》,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品行,就要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的规定,牢固树立党性观念和自律观念,面对利益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做到《准则》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严格廉洁自律、认真勤政为民。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把廉洁自律当作一副“道具”,用于会上表态、贴在墙上展示,很少进入思想和实际行动,有的同志因为坚守廉洁自律,而受到孤立甚至被视为“另类”。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与有些同志思想上的迷惘和渐变不无关系。有些人思想上产生侥幸的念头,从小吃小喝、小拿小收开始,一发不可收,走上了贪腐的不归路;还有的顾及所谓的官场“潜规则”,没有决心去扭转风气,随大流,默认甚至助长不正之风。正因为一些干部思想上放松警惕、行动上未能落实,讲廉洁自律口不应心,贪婪和放纵乘虚而入,导致先锋模范作用严重钝化,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一落千丈。

形象就是导向,形象就是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形象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党涌现出大批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好干部,被誉为感动中国的廉政人物。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他们的动人事迹,贯穿着民族精神,高扬着党内正气,代表着党的形象,是党员干部的楷模。领导干部岗位特殊,身份特殊,势必要经受种种诱惑的考验。权力越大,考验越多。能不能在各种腐蚀和诱惑面前,节制、克制自己,坚守党性原则、高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不仅事关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影响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党员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影响,决定了其廉洁自律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大的引导示范作用。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因此,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廉政人物为楷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加

强廉洁自律,完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性命一分钟,敬业60秒”,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但要在头脑中树立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在实际中品正行端,言行一致,防微杜渐,尤其是在种种诱惑和考验面前不动心、不失节,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廉洁是保本色的防腐剂,贪婪是战斗力的“蚀骨刀”。我们从走上领导岗位第一天起,就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鉴别力,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廉洁自律关,始终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以“美德嘉行,殊积寸累”的健康心态,善始善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形象,才能平平安安、踏踏实实、正气凛然地影响和带动部属谋正事、务正业、走正道,才能负起领导和谐发展的职责,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九、为官应当“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领导干部应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要注重关心群众生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时刻心系群众的冷暖,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一个关心群众的有心人。

何谓有心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某种志愿,肯动脑筋的人”。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关心群众的有心人,取决于他的志向和愿望。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立下“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纵观周总理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所以,周恩来虽然贵为大国总理,却能够处处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能够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从细微处体察到人民群众的疾苦。即使盐价涨了一分,他也能明察秋毫;他宁愿自己让风吹,也不愿让群众受寒风侵袭。这就是一个人民公仆的赤子情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做一个关心群众的有心人,是践行党的宗旨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群众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眼前的,又有长远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没有把心思放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就不可能准确地掌握民情,不可能广泛深入地集中民智,不可能迅速有效地化解民忧,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不是苛刻的标准,而是起码的要求。

有心人实为有情人。领导干部只有对群众怀着真挚的感情,才能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孔繁森之所以每次下基层都要随身携带一个药品箱,是因为他知道藏民吃药困难。郑培民每次出差归来赶上饭点,之所以要到路边一个小饭店付钱吃顿饭,是因为他知道这家饭店的主人是一对下岗夫妻。然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感,即使到群众中间去,也了解不到群众的实际困难,更不用说想方设法去解决了;有的因为没有深厚的感情作基础,所作所为不是群众所盼的,虽然做得轰轰烈烈,但照样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将心比心才能得人心。那些对个人利益有心、对群众利益无心,把关心群众当样子做、当政绩谋的人,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人,不辞辛苦地深人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弹精竭虑地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才会成为关心群众的有心人,也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永远被人民群众记在心中。

关心群众生活是党的光荣传统,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到群众中去,到困难群众中去,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解决群众的疾苦,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应对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饶平谢老师整理

政治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