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章程规章制度
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全文5篇)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84-498336 章程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3-06-01 01:53: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

【导语】: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领导。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的思想宣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一

“以人民为中心”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落实

如果说“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是要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颠覆、矫正以“物”、以“资”为“本”的价值路线,那以“人民”“人民的幸福”为“本”,则更为明确地将人民作为利益和幸福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是对“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深化,彰显了“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主体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使命和责任的高度自觉与实践践行的内在尺度。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追求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历史形态和逻辑。在前现代社会,少数人的发展与幸福,是以牺牲极大多数人的发展和幸福为代价的,发展和幸福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解除了前现代社会的贵族特权,开启了更为多数人的发展和幸福的可能和空间,客观上极大地推进和提升了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量与质,但却陷入资本的窠臼之中,以至于一切人的生活都成为受“资本”宰制,人仅仅是“依赖于物而获得相对的独立性”,唯有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发展才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才能实现人类历史上真正的自由与公平。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目标,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等,作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现实具象,这就超越了观念论和抽象论,更为具体而细致地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的真实内涵,从而清晰地展现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检验发展成败的价值尺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内在精神实质与要义是“人民”不断获得历史性解放和自由,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把“人民”作为发展主体、建设实践主体、利益主体、幸福主体和价值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深厚历史感的价值宣言、价值主张、价值纲领,是面向全世界对人民所做出的价值承诺,同时也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效的价值尺度。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党只有把谋求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的价值轴心,只有把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紧密相连,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才能找到稳定立足的深厚土壤,才能催生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人民为中心”也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表征了“人民发展观”对“人民历史观”的历史深化与现实落实,彰显该发展思想之历史主体论、发展动力论、发展目的论的内在统一,历史性地张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指向的人民解放、自由之价值逻辑。在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价值体系博弈的历史语境中,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比较视野中,“以人民为中心”更为清晰、准确地映射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理念的独特性、典范性和先进性。“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价值观和发展观上的共同取向。“人民”在党的执政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落实,也是检验“发展”成败的终极尺度。

“以人民为中心”是决定党长期执政的生命根基

是否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幸福而谋划、而奋斗,这不仅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原则界限和本质分野,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终极尺度。就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的幸福而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超越了历史一切统治阶级、一切政党的狭隘性和利益的片面性,不仅贯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而且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是区别于一切执政党的根本价值路线,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指向性。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总纲领,这不仅承载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价值指针,而且直接关系到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因为“人民”是执政党之生命根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智慧、动力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价值落脚点。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实现以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检验党执政的最高标准、最权威的尺度。

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按照人民的意志(通过宪法和法律)执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刻也不脱离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以“人民幸福生活”为价值意识为根本立足点,以深刻的历史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来审视、判断我们遇到的问题。

【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要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重点。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一要求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方向,对于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依靠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我们党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优势。但是,在看到抓基层、打基础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如,有的地方将基层党组织混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事务性工作,严肃的党组织生活被具体的琐碎事务代替。这些倾向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与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政党是政治组织,必然要突出政治属性。我们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基层组织必然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政治功能。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一大组织优势。充分运用党的组织资源,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在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对于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强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重要要求,对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强化问题导向,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破解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为突破口,把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首先,提升组织力,就要把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作为前提和基础。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其次,突出政治功能,就要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功能,体现我们党的政治属性。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教育,引导党员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执行党的决定,有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再次,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各项制度,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制度,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最后,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选、育、管、用”多管齐下,着力解决后继乏人、能力不足、管理不严等突出问题。

【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党的自我革命问题,这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在党的近百年的历史上,有几次重大政治决策、重大政治活动等,对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对党的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八七会议与党的自我革命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认真检讨党的工作,总结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会议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不再担任总书记,选出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负实际总责。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议发布的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八七会议是党在幼年时期的一次具有自我革命意义的会议。它制定的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使全党没有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所吓倒,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从此,中国共产党独自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艰巨使命。

二、遵义会议与党的自我革命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上由博古作的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过分强调客观困难,不承认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周恩来作的副报告,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深刻分析,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此后在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其他发言都拥护毛泽东的意见。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之所以是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自我革命意义的会议,是因为遵义会议实现了重大历史转折。按照遵义会议的精神,1935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川滇黔交界的村子举行“鸡鸣三省”会议,政治局常委再作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3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毛泽东提议,重新成立“三人团”代表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以周恩来为团长,成员为毛泽东和王稼祥。由于周恩来非常尊重毛泽东的意见,实际上是毛泽东起决策人的作用,此后的军事行动,毛泽东就是“总指挥”。毛泽东成为党的实际领导人。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从此,党就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正确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三、延安整风与党的自我革命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斗争虽很困难,但总的军事形势没大变化,特别是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比较稳定,中央决定集中精力开展一次全党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通过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教育全党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吸取过去“左”倾领导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教训,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使整风运动通过读书学习、自我反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认识,增强党性,改进工作。

全党范围内的整风,以学习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为主,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毛泽东强调,反对主观主义是全党整风的中心内容,“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为了反对主观主义,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党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思想作风。

延安整风具有很强的自我革命意义,它通过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党性,提高了全党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既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自我革命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开始实现从“两个凡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全会还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并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1981年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过去采取这个立场,曾使我们的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今后继续采取这个立场,必将引导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所以说,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次具有伟大自我革命意义的重大政治活动。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了新时代新的伟大自我革命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从此,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建设是贯穿各个领域的,只有把党管好、治好,各项工作才能做好。

全面从严治党从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展示出我们党新的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担当。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在思想建设中,强调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抓制度建设,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定和健全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特别是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既从教育上严起来,又从制度上严起来,彻底纠正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

将集中教育活动和思想教育的常抓、细抓相结合,同时,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纪律规矩,使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宽、松、软局面有根本转变,管党治党走向严、紧、实。另外,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反腐败斗争,标本兼治,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一齐抓,反腐败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不断勇于自我革命,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为了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忘初心,实现肩负的崇高使命,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刻理解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把握提升组织力的路径。

组织力是现代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概念,关乎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对于政党来说,没有组织力,就没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一直高度重视党组织的组织力问题,强调党组织要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放手发动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依靠自身组织优势和组织资源动员、引导人民群众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等的能力,它是领导力、动员力、凝聚力等的综合反映。纵观我们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党的决策部署就贯彻落实得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力的表现。因此,我们要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深刻认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动员、宣传、组织群众不走心,联系群众程式化、走过场,方法老套简单,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一些工作在基层难以落细、落小、落实。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基层党组织对自身的政治功能认识不清,导致组织力不强。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突出政治功能。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久而久之就会缺乏组织力。其次,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的建设,自身软弱涣散,导致组织力不强。个别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随意化、娱乐化、庸俗化,自身缺乏强大的战斗力,在工作中自然难以有效组织群众。最后,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新形势下组织群众的能力,导致组织力不强。面对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动员、宣传、组织群众方面缺乏有效手段,难以把群众组织起来。

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力,就难以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当前,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在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进一步彰显、政治功能进一步突出,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动员好、宣传好、组织好群众。二要坚决整治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有的放矢采取有效举措,彻底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三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动员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五

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从新时期到新时代,在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并面临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应运而生,不仅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特点,并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坚定从容的改革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步入新时代,诸多矛盾叠加,各类风险集聚,举措出台面临“两难”甚至“多难”,面对“要不要改”、“往哪里改”、“怎么去改”等重大问题,一时莫衷一是,议论纷纷。习近平总书记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恢弘视野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度自信,高举改革大旗,从容掌舵领航。从“两个关键一招”到“两个不能否定”,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了对党的历史的认知,统一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统一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认知。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到“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小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上下,“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从处理好“五大关系”到坚持“三个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改革历史,高度驾驭改革规律,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坚定了立场、标定了方向、确定了原则,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全面系统的战略擘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改革关联度、融合度越来越高,单兵突进、零打碎敲难成气候,“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融入到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到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的基本确立,各领域改革同向发力,各项改革任务相互协调、改革进程前后衔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从强化顶层设计到上下良性互动,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坚定不移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步入新时代,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让改革朝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进行到底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先易后难。步入新时代,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基本完成,面临的都是日益复杂的矛盾问题、日益固化的利益藩篱、日益凸显的体制机制弊端。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因此,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把解决突出难点问题,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必须先立后破加强制度建设,“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保证改革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进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运筹帷幄的改革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看不清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就容易轻率、盲动,不仅欲速不达,还会给事业造成损失。因此,要坚持科学决策,讲究改革艺术,做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既要打“阵地战”,注重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又要打“游击战”,发挥各类试点的探路、测压、试验功能,建立改革的“前哨站”、“侦察岗”,点面结合推动改革。既要打“攻坚战”,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又要打“运动战”,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办一件事成一件事。既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做到雷厉风行、锲而不舍;又要深刻领会“蹄疾而步稳”的精髓要义,精准把握“火候”、“分寸”,积极开展“小创新”、“微改革”,把“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统筹起来,知行合一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是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没有触及利益、刀刃向内的决心,改革就会“打折”、“变形”,难以“全面”、“深入”。因此,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把自己摆进去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的姿态,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勇当改革先锋。同时,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落实机制。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放眼世界的远大目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人民始终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步入新时代,我们应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独善其身的改革,而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更加关注时代主题、历史潮流和人类福祉的改革。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思想宣传

第二篇:2018云南大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

dali.offcn.com

2018云南大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制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可以说,只有制度强起来,国家和民族才能强起来。中国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本版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编 者

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和自我变革能力 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闫志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日益强起来。中国制度为什么能强起来?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和自我变革能力,能够在学习吸收、自我变革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制度之所以能强起来,首先得益于它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中国制度根植于我国历史和现实,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制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它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人类创造的优秀制度文明成果,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制度的有益因素。纵观中国制度走向强起来的历程,其中许多重要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都是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然,这种学习吸收绝不是简单照搬,而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和发展。这样,中国制度既广泛吸收各国制度的优点和长处,又牢牢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因而能够适应中国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应当说,正是因为具备极强的学习吸收能力,中国制度才得以逐步强起来,才能在经济上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在政治上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稳步构建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中国制度强大的自我变革能力,是其能强起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可以将改革与制度的关系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不断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强大自我变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刻认识、高度自觉和执着坚守。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证明,改革让中国制度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中国制度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充满生机活力;改革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改革赋予中国制度以根本动力,使其在自我变革中不断发展完善。概言之,是改革确保中国制度与客观实际相适应,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和有力保障。40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中国制度不断自我变革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巩固和发挥的历史。事实证明,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已成为中国制度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由弱变强的制度优势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制度正在走向强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眼于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中国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对我国依靠制度优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满自信,又要清醒认识到目前一些制度机制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问题和挑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须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产业结构需要加快调整升级,等等。这些问题和挑战也是我们改革的动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中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中国制度就会越来越强,人民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制度优势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张 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制度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进入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制度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

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是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一制度优势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到制度设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应当说,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追求,也彰显中国制度的本质属性和鲜明优势。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是中国制度的又一显著优势。作为中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的制度优势,要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还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办好大事关系发展全局;大事办不好,绝大多数小事就无从谈起,就什么事都办不成。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把大事办好,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证我国办成许多其他国家办不成的大事。我国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新时代,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需要进一步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场化等手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和平解决领土、领海分歧和国际争端。中国始终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制度不仅有效维护了本国独立自主和稳定发展,而且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还应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将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在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汲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改革中创新 在实践中发展 随着实践发展而日趋完善 颜晓峰

制度是国家发展的保障与支撑。可以说,只有制度强起来,国家才能强起来。中国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完善发展的,现在正在日趋强起来。

中国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与之相适应相协调,中国制度的改革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推动中国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制度是一个微观与宏观相统一、局部与全局相协调、具体与总体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其完善发展也是一个从具体性改革到总体性改革的过程。比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机构改革从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等。4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制度日益完善的强大动力。在领导中国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注重顶层设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巩固完善中国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将完善和发展中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国制度推向新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大力实施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进一步巩固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制度建设方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强调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着力破除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让中国制度在新征程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同志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我们共产党人坚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有机统一,有力推动了中国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开启了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新征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牵引,对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将大大提高中国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稳固的制度保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更多银行考试信息关注大理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三篇:美国人何以纳税意识强

美国人何以纳税意识强(转载)要问美国最繁忙紧张的日子是哪一天,美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说——4月15日!要问美国政府工作效率最高的部门是哪一个,美国人也会毫不犹豫地说——税务局!因为,4月15日是美国人纳税的最后截止期限。

在美国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大头。公民按章纳税,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这是不是美国人天生思想境界高?当然不是——美国人的纳税意识乃制度使然。

首先,在美国存款人必须持有社会安全号到银行开户,账户持有人的所有存款本息及账户往来都由银行根据这个社会安全号自动报送税务部门。一个公民由生到死,这个号固定不变,任你在多少银行开户,必须用这个号不管你开多少账户税务部门都能汇总你个人的总收入作为你报税、税务局核税的依据。税务局对交易、收支过程中现金的流动很难掌控因此美国人基本不用现金交易而用支票和信用卡。公司发放加班补贴哪怕区区10元钱也开支票。

其次,偷漏税的成本更大风险就不必说了。拖欠税款就要被追加罚款25%。美国国税局有几千名调查人员。国会还批准举报制度,对提供偷税漏税线索的,国税局根据检举人所提供线索的准确性付给酬金,最高可达15%的查获税款(上限不超过200万美元)。

偷税漏税一旦被查实,则被罚得倾家荡产;而且,此后税务人员会年年上门盘查,搞得你心惊肉跳。即使你为了偷税漏税,把许多现金堆放在自己家里而不存入银行。国家税务局也会根据线索,牵着能嗅美元的警犬上门搜查。

美国公民能够自觉地按章纳税,还有第三个原因,即美国从制度上尊重“纳税人意识”。所谓“纳税人意识”,可以分为两块:一是“纳税意识”,如前所述;二是“对所纳税款的监管意识”。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他说他们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丝毫大意不得,如果把联邦政府的信封用于私事,处罚办法是——罚款30美元,立刻下岗。在美国,如果你对政府的哪个决策有看法,总是这样喊出来:难道纳税人的钱可以这样乱花!

第四篇:抓思想 强专题

抓思想 强“三化” 重民生

——国发2号文件学习心得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贵州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国发〔2012〕2号文件的学习,结合沙文镇当前实际,谈谈对沙文镇今后发展的一些看法。

一、高度统一思想,不断创新思路

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2〕2号文件,贵州省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白云区明确了五年再建一个白云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强班子。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把班子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一方面重点抓好党委班子建设,通过学习心党组织创建和坚持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树立为民服务思想,抓好执政能力建设;通过业务学习一线实践,开设领导干部讲堂,抓好业务能力建设;通过服务型政府创建,抓好工作作风建设。另一方面着力抓好“两委”班子建设,通过选好配强“两委”班子,牢固树立基层组织堡垒作用;通过整治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通过严格执行《白云区党支部、村委会工作运行规程》,优化基层发展环境。二是带好队伍。要切实贯彻落 实国发〔2012〕2号文件,就必须依靠广大干部职工。要严格管理,通过管理出效益;要强化作风,创造良好服务环境;要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三是强化认识。要抓好思想统一,通过加强学习、大力宣传,让全体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镇人民认识到高新沙文园区17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建设就是实现“五年再建一个白云”奋斗目标的主战场,就是白云区“两个新城建设”的前沿阵地。要抓好责任落实,通过分管领导、全镇各部门抓好对国发〔2012〕2号文件的学习,细分工作任务,主动开展好对上(上级业务部门)、对中(部门横向联动)、对下(下级工作人员、所包保村居)的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

二、服务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序发展产业园区的要求。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区和铝及铝加工基地的建设,使沙文产业的升级势在必行、有势可借。围绕中航黎阳、中航凯阳、振华新材料等31个高新技术项目,抓好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精细化工、环保等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围绕大东风飞机发动机叶片及机械制造、福建融鹰管业、吊堡村农民创业园等15各项目,在配套工业上狠下功夫,发展高新上、下游产业;继续保持高强度工业投入,推进贵州美富力能源有限公司二甲醚储存充装基地、贵阳兴塑管业有限公司、贵州力邦超细微粉有限公司、贵阳银都铝酸盐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建设;在为高新和铝工业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突出区位优势,借助贵遵高速、210国道扩建、盐沙线、金苏大道等道路交汇的便利,积极促成贵州智诚综合物流市场的落地,抓好以

贵州大西南货运物流站等为生产服务的专业物流项目,推动沙文物流产业快速发展,以此发挥物流业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支撑服务功能,使流动性的交通网络体系与固定的交通网络体系优化重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抓好统筹规划,加快城镇化进程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提出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兴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作为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所在地的沙文镇,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抓好乡镇规划布局,借助白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1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契机,主动对接高新、白云规划部门,将沙文镇的发展思路、方向、定位融入两个规划中,实现沙文集镇及周边的科学布局、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将园区建设与农民安置相结合,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活便利”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契机,综合二、三产业的急剧发展带动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吊堡、四方坡、王家院农民创业园的建设等因素,通过80万平方米安置点的建设,做好失地农民的集中安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将城市建设与自然条件相结合,引导支持农民建房向规划居住区集中,努力建设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农民新村;遵循项目建设与村寨统一的原则,做好沙田水库的开发建设,力争建设2个各具特色的农民新村。

四、突出村寨特色,实现农业现代化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把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因此,作为五年再建一个白云的主战场的沙文,在抓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也应把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靛山村为重点着力打造“靛山风情”旅游示范点,以扁山村贵州省老龄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龙头,打造都市近郊生态旅游;力争在五年内引入并建成一到两家可承接酒会、酒宴、商务谈判的星级酒店;结合沙文现有的特色饮食,合理规划布局,将苏庄、金甲少数民族风情与街区修建风格融为一体,打响沙文特色饮食文化一条街的品牌;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扁山村食用菌种植为核心打造6平方公里的沙文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范家院、蒙台、马墓三个无公害蔬菜村建设为重点,积极打造集生产、销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农业发展格局。

五、围绕改善民生,抓好服务体系建设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镇要围绕社会事务,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民生工程实施长效机制。抓好教育这个民生之基。完成沙文幼儿园、麻堡小学、苏庄小学的改建和撤并工作,新建可容纳学生1800名的标准化小学一所;进一步完善沙文中学的相关配套设施,完成综合楼建

造工程。全面推进高标准“普九”目标,普及学前教育,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抓好医疗卫生这个民生之盼。积极推进和深化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证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到2015年,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抓好村风民俗这个民生之要。作为今后的中心城区,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文化发展新趋势,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教、文、卫宣教活动,不断完善农村文教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明素质有大提高。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随着征地拆迁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失地农民大量增加。一方面,利用市、区劳动就业培训基地,举办再就业培训班、创业培训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工作力度,加强与市、区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加强与外省市的劳务合作与联系,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对外劳务输出。另一方面通过园区项目的入驻生产,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围绕沙文城市功能的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和帮助剩余劳动力就业;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经营,帮助农民创业。抓好社会保障这个民生之需。全力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抓好救灾救济工作

第五篇:中国精神中国梦思想宣传

【导语】:尺寸之功看似是一些微末之功,但这些微末之功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清晰地映照出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人格。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精神中国梦】范文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才能筑就“九层之台”,成就宏伟大业。没有千百个尺寸之功,工作中的“大思路”“大手笔”就会成为无根之萍、无本之木。

有些人看不上尺寸之功,实际上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问题。党员干部心里想着大事,希望能干成大事,这些都值得称赞。但如果把谋大事、干大事当成捞取政治资本、晋升职级的跳板,就违背了入党初衷。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更多地体现在具体事务之中。如果眼里只有“大思路”“大手笔”,没有群众期盼的具体事,显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初心》里,主人公——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将军甘愿脱掉军装,放弃在大城市生活的优厚待遇,提前离休回到江西老家,带领群众践行共同致富的诺言。谁又能说甘祖昌将军的所作所为不是“大手笔”“大思路”呢?带领农民勤劳致富,偏远农村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不仅是他这位将军农民的愿望,也是所有共产党人的愿望。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干小事,短期内不容易出现轰动效果,也不容易引起领导注意,但却能赢得群众拍手叫好。干小事没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党性原则、顽强毅力,很难长期坚持。尺寸之功表面上不起眼,但各行各业都离不了。是贪大求全、快出政绩、急功近利,还是小事着手、扎实工作、为民解忧,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人格魅力。党员干部不能在工作中只见森林不见小树、只见江海不见小溪,当工作的总任务、总目标明确后,党员干部应该从每一个细小之处着手,做深、做细、做精,用一个个“细小”的努力,使尺寸之功日积月累,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工作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今年的工作建议,这些工作目标不是“高空作业”,需要所有党员、所有干部从一件件具体小事做起,通过驰而不息地打基础、抓建设,久久为功,才能筑就共和国辉煌。

【中国精神中国梦】范文二

新时代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时代。伴随新科技、新手段、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个人如何才能不被社会淘汰,人类如何才能不被机器人替代,已然成为急需解答、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时代的建设者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努力奋斗、大步向前。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不言而喻,笔者认为,群体奋斗才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奋斗的“真谛”。

理解奋斗是坚持群体奋斗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带来了新机遇,好政策孕育着好未来,大担当造就出大作为。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的过程,正是奋斗的过程。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当是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而去战胜各种困难,挑起各种担子,承担各种责任,用心工作、尽力忙碌,这个过程是累并快乐的。新时代的奋斗有着双重意义,既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小幸福”,又是为推动社会前进发展做出贡献、为服务群众受到尊重的“大幸福”。所以,我们绝不能在最好的时代、最该奋斗的岁月虚度光阴。

共产党人的奋斗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群体奋斗。“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是一个群体,很多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共产党人的事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福祉的“大蓝图”,更当如此。我们要善做“加法”,在工作力量上坚持“1+1大于2”,在工作状态上坚持加倍努力,加速度奋斗,在工作思路上坚持加强协作,加深感情。新时代理应是一个群体奋斗、群体成功的时代。共产党人要常怀群体奋斗意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吴越同舟,甘苦与共,以共产党人该有的奋斗姿态跨入新时代。

群体奋斗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时代在变,初心不变。共产党人惟有用群体奋斗,才能还原党员本色。共产党人的群体奋斗坚持得好,“蚂蚁效应”才能产生得快。我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应该说“小”不是“弱”的代名词,“大”也不是“强”的代名词,只有团结的群体才是最有力量的,只有奋斗的群体才是最有希望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共产党人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就必须将群体奋斗擘画为新时代新使命的永恒坐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汇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干出新业绩,成就新辉煌。

【中国精神中国梦】范文三

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他奠定了这个伟大事业的全部理论基础,并推动了这个伟大事业的实践发展。因此,恩格斯指出:“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100年前,列宁曾经自豪地说:“我们处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那是一个马克思的科学预见开始实现的时代。今天,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处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发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捍卫者,是因为我们始终走在马克思所指引的道路上。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实践的复杂程度常常超乎人们的想象。100多年来,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过剧烈变化,在这种变化面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摇”,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也曾被歪曲、质疑和否定,致使马克思的面貌经常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清楚: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伟大。

颠覆了以往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自从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就有对人类历史的认识。这本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困难,因为认识就是人对一定对象的理解。但在人类历史领域却充满了重重迷雾——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动力之谜、人类世代更替之谜、人类发展进步之谜。

马克思指出,“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所谓“用迷信来说明历史”,指的是用客观精神或主观精神解释历史现象,将人类历史说成是客观精神或主观精神现实化的结果。“用历史来说明迷信”,强调的是必须用人类真实的社会生活史和社会生产史来说明人类的精神史,强调认识人类历史首先要从人类经济生活状况入手,才能驱散人类历史的迷雾。也就是说,只有在充分认识了一定阶段社会经济状况的条件下,人类历史现象才能得到科学认知,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可以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这样,“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的应有之义此时终于获得了承认”。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提出,颠覆了以往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对人类历史的认知。列宁曾经深刻指出,以往的历史理论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而唯物主义历史观克服了旧历史观的这两个根本缺陷,从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的条件出发,“排除了选择某种‘主导’思想或解释这种思想时的主观主义和武断态度,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不同趋向的根源”。因此,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以往在历史观、政治观、社会观、人性观等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唯物史观这一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在自然科学史上,一种理论被另一种理论取代之后,旧的理论便失去了原来的地盘。比如,“地心说”被“日心说”取代之后,“地心说”就失去了其原来的理论地位。而在社会科学领域,新旧理论的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宣告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破产。但是,唯心史观并未随着唯物史观的提出而销声匿迹,实际上,两种历史观的对立长期存在。这就说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普及应用同发现这一科学理论一样艰难而曲折。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思想斗争史表明,我们丝毫不能忽视唯心主义历史观经常而严重的消极影响,加强唯物史观的普及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1890年8月5日,恩格斯在给康·施米特的信中强调指出,“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诀窍。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在这方面,到现在为止只做了很少的一点工作,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地这样做过。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很大的帮助,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如何对待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问题上,轻视忽视、浅尝辄止、自以为是的态度都是十分错误的。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秘密

马克思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研究工作的指南”,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这里的秘密包括经济现象的秘密和精神现象的秘密。任何社会的经济现象都是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需要一个恰当的入口。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秘密的入口就是商品交换,这个入口被列宁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从解剖商品这个“细胞”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增殖、资本扩张等经济现象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不同阶级的现实意味,揭示了物对人的统治和拜物教产生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揭示了这个社会生命发展的整个过程及其历史趋势。

从根源上说,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精神现象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现象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果离开了精神现象的经济根源,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自由、平等这些所谓资本主义价值的本质。马克思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实际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被神化了的精神价值的经济本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平等似乎无处不在。从表面上看,一切交换似乎都是基于交换主体的自由身份和平等权利。然而,在马克思看来,不同的交换主体同生产资料的关系的差别决定了他们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命运,所谓无处不在的自由和平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秘密,在人类思想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真相。马克思的揭秘工作得罪了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他自然不受那个社会的维护者所待见。同马克思给人类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物质上,匮乏与贫穷始终困扰着他,以致窘相频现。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曾想买一本在他看来必须参考的新书,但是这本书“太贵”,他根本买不起。1859年1月,马克思在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后写信给恩格斯:“倒霉的手稿写完了,但不能寄走,因为身边一分钱也没有,付不起邮资和保险金。”1868年4月3日,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自嘲道:“再过几天我就满五十岁了。如果一个普鲁士尉官对你说:‘服役二十年了,可还是一个尉官’,那末,我可以说:苦干半个世纪了,可还是一个穷叫化子!我的母亲说得对极了:‘小卡尔要是积攒一笔资本,而不是……该多好啊!’”马克思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代价,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大任。

为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困境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并不限于评价和斥责资本主义制度,他在对这个制度作了科学解释的基础上,“认为不能满足于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渺小的模仿者即主观社会学家所说的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适合人的本性的断语。他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客观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列宁语)。这为人类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困境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并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实践指南。

马克思深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绝不能依赖于自发的社会运动,如果没有先进阶级及其先锋队的高度自觉,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马克思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主体自觉,这个主体自觉包括理论自觉、组织自觉和群众自觉。理论自觉指的是,马克思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理论指导、理论武装要走在运动的前面,要反对任何实用主义、折中主义和无原则性;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组织自觉指的是,马克思强调先进阶级的先锋队的自身建设水平决定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水平,工人阶级先锋队要深知自己所负使命的伟大意义,“它既不容许别人恫吓自己,也不容许离开正确的道路”。群众自觉指的是,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运动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主动性的提高和他们从历史客体向历史主体的变化,因为社会主义运动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体性”。

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作文中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他所愿,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重担没能将他压倒,他所感到的“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他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世界历史用一个多世纪的沧桑进程实践着马克思的伟大理想。在这个伟大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现实道路。

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是这种巨大影响的生动写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也是马克思的生命力,作为“历史剧”的伟大“剧作者”和“剧中人”,他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始终熠熠生辉。

【中国精神中国梦】范文四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继续推进。进入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才能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也要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全党一盘棋,使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步调一致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才能汇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是党的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一以贯之地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自身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抓紧抓实,才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战胜了一个个挑战,党自身也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是为了自身建设而进行自身建设,党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最终完成党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涵

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只有党的政治建设搞好了,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党作为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然导致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以实际行动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当今中国,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内政、外交、国防、民族等工作,对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对经济、文化、社会、群团等组织和党外群众进行全面领导。同时,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党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地方党委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发挥在本地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上下功夫,领导和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不断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落实。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要优化党的组织机构,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将党委常委会听取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党组工作情况汇报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注重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通过这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三、坚定不移地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把讲政治落实到行动中。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不断增强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对党忠诚、襟怀坦白,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地方党委要坚定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主动地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谋划地方工作,推动地方发展。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绝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湖北省委始终牢记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四个着力”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纲领。只有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推动工作,指导实践。要把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化学习教育和宣传阐释,推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9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武昌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革命思想,培育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今天,湖北省委按照总书记“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要求,开办了“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我们要全力将其办成学思践悟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学校、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大学校,推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荆楚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和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整行装再出发,各级党委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杜绝任何违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言行;坚决剔除那些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坚决巩固拓展正风肃纪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弹回潮,特别要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坚决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更有效地遏制增量、更有效地削减存量,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农村村霸,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不断提高党的全面领导能力。总书记指出,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一句空话。新时代新任务对党的全面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精神中国梦】范文五

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共建、由人民评判有机统一。坚持人民立场,集中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追求上。在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好目标价值怎么定、实践路径怎么走、最终成效怎么看问题,做到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共建、由人民评判有机统一。一是坚持为人民发展。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坚持人民立场,自觉做到为人民发展、为人民谋利,必须将群众诉求作为风向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追求。二是靠人民共建。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者、追梦人。三是由人民评判。工作价值导向准不准、决策部署对不对、成效结果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党才能始终拥有不竭动力、保持正确航向。

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有机统一。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始终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需要明确服务精神、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和为了人民一切有机统一。一是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胸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诉求、回应人民关切。二是为了一切人民。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是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当前,必须下大气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是为了人民一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有机统一。坚持人民立场,必须融入思想里、落到行动上,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有机统一。一是内化于心。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不正则形散。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就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思想深处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二是外化于行。把人民立场体现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落实在各项决策部署里,做到不打任何折扣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固化于制。坚持人民立场要上升到制度层面,以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对全党更好坚持人民立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制度机制,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服务。

中国精神中国梦相关文章:

1.中国精神的高中作文:中国梦,民族梦

2.关于实现中国梦的好文:文化自信铸就中国梦

3.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

4.中国精神的高中作文:中国精神在我心

5.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6.中国梦的工匠精神演讲稿

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全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