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章程规章制度
人事行政管理制度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84-497358 章程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3-05-31 13:26:29 来源:网络

丰盈产业基金人事行政管理制度(试行稿)

第一部分 综 述

第一章 总则

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对外投资项目的管理,增强项目的经营和盈利能力,完善投资项目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有效的将公司利益与团队利益及个人利益相结合,实现公司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特制定公司考核与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丰盈产业基金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章 企业文化

企业价值观

德行天下,信义永恒。

经营理念 参与资本流动,创建融资平台,服务企业成长,促进区域发展,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搭建金融资本 与实体经济对接的大平台。

企业使命

与资本共建平台,与企业共生共赢,与中国经济共成长。

企业精神

责任、奉献;诚信、勤勉;合作、共赢。

企业愿景

铸百年丰盈资本,创卓越金融品牌。

第二部分 细 则

第三章 员工关系管理制度

3.1 总则

3.1.1 目的(一)规范入、离、调、转等人事活动,提升人事管理流程效率。

(二)顺畅员工之间、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沟通,能够增强员工认同感,从而增加团队凝聚力,提升员工归属感。

(三)健康的员工关系能提高横向和纵向的沟通效率,从而在团队中形成互相帮助 有效协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增强员工主动性。

3.1.2 适用范围

(一)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

(二)与公司签订实习协议的实习生。

3.1.3 员工关系管理内容概述

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管理效用。

员工关系管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入职及试用期管理、转正管理、晋升管理、调 岗管理及离职管理等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及劳资纠纷管理。

3.1.4 员工关系管理参与各方角色与职

(一)高管团队(监督者)

审批《员工关系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落地及执行情况。

(二)人力行政中心(制度建设、推动及维护者)

人力行政中心须搭建员工关系制度,组织推动规范化的员工关系管理,并帮助各级团队负责人有效开展员工关系管理。(三)各级团队负责人(员工关系管理主体)员工关系管理是每一位团队负责人的职责,需倡导人事管理的有序性,建立健康的团队内沟通机制。

3.2 入职管理

3.2.1 目的将新员工顺利导入现有的组织结构和公司文化氛围之中,帮助新员工消除对新环 境的陌生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2.2 员工入职手续办理

(一)新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所需资料,包括:

1)行政人员需准备以下材料:《员工入职登记表》一份;《OFFER LETTER》、《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一式两份。

2)新员工入职当天需提交的证件和资料: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银行卡复印件及开户行名称、其他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原单位收入证明(或原单位离职前六个月银行水单)附公章的原件或扫描件、离职证明附公章的原件或扫描件、彩色一寸照片2张。

(二)行政人员指导新入职员工填写OFFER LETTER》、《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交由董事长签字盖章后,员工和公司各存一份,由行政部门建档、编号、入库。

(三)由行政人员为新员工讲解员工守则系入职前行政培训,并配备基本办公用品,带领新员工熟悉办公环境和同事。

3.3 离职管理

3.3.1 目的为有序进行离职员工工作交接,确保工作延续性,避免离职纠纷,同时通过 离职信息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须规范离职管理。

3.3.2离职管理流程及内容:

(一)离职申请

1.试用期员工需在离职前三日填写《员工离职申请表》,并交由上级主管;正式员工需在离职前至少1个月填写《员工离职申请表》,向交由上级主管。

2.未办理离职手续擅自脱岗的员工,公司将根据相关制度,视该员工严重违纪,并按照其自动放弃离职当月工资处理,并由其直接上级按照辞退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二)离职申请提出后

按流程办理申请审批,具体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1.经理及以上级别员工:

由其直接上级和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审核离职申请→由总裁进行离职面谈及离职最终审批→人事部门负责人办理相关离职手续并备案。

2.经理级以下员工:

由其直接上级及所在部门负责人签批离职申请→行政部门、财务部门审批→人事部门面谈并上报给总经理→经批准后由人事部门办理相关离职手续并备案。

3.离职申请批准后,员工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三)离职手续办理

1.离职员工需办理事项:

1)填写《工作交接单》。

2)办理工作和资产交接,退还公司办公设备及用品、报销公司账目,并归还公司欠款。

2.员工离职部门需办理事项:

1)确定员工离职日期及薪资结算日期。

2)协助离职员工处理工作交接事宜。

3)监督离职员工交还所有有关公司资料、文件、办公用品等。

3.人事手续岗负责人需办理事项:

1)检查离职手续是否办理齐全(包括《员工离职申请表》、《工作交接单》等);

2)员工离职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后,需将手续交至人事行政中心,由人事部门对该员工的离职手续进行审核,并开具离职证明。

3)离职证明仅开具一直两份各寸一份,且只开具一次。

4)离职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须及时通知人力行政中心消除离职员工相关权限。

(四)员工离职后部门后续工作

1.调整人事信息库(将离职员工信息移至离职员工列表中)。

2.向行政部提供离职人员名单。

3.离职手续归。

3.4 员工申诉

为了保证公司处理行为的客观、公平、公正,保障每个 员工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推动管理的健康发展和升级,维护公司安定团结的局面,规范员工申诉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3.4.1 申诉范围

凡是员工认为在职务聘用、研发、工作、民主管理、培训进修、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待遇、退休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均可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申诉。

3.4.2 员工申诉流程

当员工认为个人利益受到不应有的侵犯,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措施有不同意见,或现有违反公司各项规定的行为时,可通过面谈和书面两种申诉形式,按申诉程序选择适当的申诉渠道向公司申诉。

第四章 员工考勤与休假管理

4.1 考勤管理

4.1.1目的为保障公司战略的实施、确保公司进行有秩序的经营管理、严明工律,提高工 作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市 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由人事行政部门负责。

4.1.2工作时间

公司执行标准工时制度,工作时间为:9:00——12:00;13:00——18:00,午休一小时。公司各部门都应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业务部门如因项目原因无法按照规定时间工作,可依据项目进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但须向行政部门报备。

4.1.3考勤制度:

(1)员工应遵守公司的工作时间按时上下班,上下班实行签到制度。

(2)员工之间严禁互相代签到,违反该规定者,按违纪处理,严重的将解除劳动关系。

(3)员工因外出或特殊情况,无法按时打卡的,须填写外出登记或打卡异常单,经上级领导签字确认。

(4)员工在上班时间开始30分钟以内到岗的称为迟到;距下班时间30分钟以内离开岗位的称为早退。公司有权对迟到和早退员工进行适当处理,最低处罚标准为扣发半日工资。

(6)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旷工:

    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被批准擅离工作岗位者;

    逾期未经续假批准又无正当理由者;

    谎报请假事由,经查属实者;

    分配工作无故延期不到者;

    无故脱离岗位者。

注:旷工者,扣除当日工资,当月无故旷工超过3天或全年累计旷工超过10天,公司将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人事行政部门将每月考勤情况作为核定员工当月工资的依据之一。

4.2假期规定

公司规定的休假种类:法定节假日、病假、事假、婚假、丧假、产假、年假。

4.2.1法定节假日

每年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法定节假日按照国家规定假期执行休假,即适逢公休假日,顺延补假,由公司统一通知。

4.2.2病假

以下情形视为病假:必须上班时间去医院就诊的;因病无法正常工作申请休息的;因病经医院诊断需要休息或住院治疗的。

4.2.2.1病假种类

    突发感冒发烧等状况、病假一天(含)以下者,不需提供医院证明,但应履行请假手续或事后补假。每位员工每月只能休一次;但需尽早通知所属部门负责人或人事行政部门。

    休病假一天以上者,应提供医院病休及诊断证明,并履行请假手续,即提前3天向所属部门负责人申请并向人事行政部门报备,并事后销假。不履行请假手续或提供虚假医院证明的,视为旷工处理。

    连续病休者或需住院治疗者,要提供医院证明本人进入医疗期。医疗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假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本单位工作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本单位工作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九个月;本单位工作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本单位工作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医疗期满后,不能继续从事本人原工作且不能调整或本人不愿接受其他职位时,按劳动法有关办法执行。

4.2.2.2病假工资

同年度累计病假一个月内(31天),病假期内按照月基本工资的50%标准发放员工工资;同年度累计病假第31天开始到第90天(一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病假期内按照员工工作所在城市的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同年度累计病假达3个月及以上的,病假期内按照员工工作所在城市的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工资。

4.2.2.3工伤

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其工伤假按照各地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4.2.3事假

事假员工因私无法正常出勤者需向本部门负责人申请事假,经公司批准后方可休假;员工一个月内累计事假原则上不超过5天或一年内累计事假不超过20天;年度累计事假超过20天的,当年度不得晋升和涨薪;如有突出贡献的,可以酌情商议。不履行请假手续或以虚假理由请事假者,记为旷工。所有情况的事假,原则上至少需要提前三天提出申请,一边本部门协调工作安排,但如有特殊情况视情况紧急程度而定,所有事假均扣除当天工资,由人事行政部门监督执行。

4.2.3婚假

1)员工达到法定年龄结婚,享受 3 个自然日婚假。员工如属晚婚(男满 25 周岁,女满 23 周岁),除上条规定外另给予 7 个自然日婚假。员工在入职后需领取结婚证书才可以享受婚假,且原则上应当在结婚一年内享受。

2)准备休婚假的员工,需提前一周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批准后方可休假。

3)属于再婚的,可依法享受 3 个自然日婚假,但不再享受晚婚假。

4.2.4丧假:

1)员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父母、配偶或子女)死亡,享有5 个工作日的假期。其他旁系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孙子或孙女)死亡,享有3 个工作日假期。

2)如果职工死亡的亲属在外地,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公司将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员工路程假。原则上以铁路运输特快级列车往返时间为期限,不满一天的按一天计算。

4.2.5产假:

1)女职工怀孕生育可休产假 98 天(含节假日及公休日),难产增加 15 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晚育者,可再享有奖励产假合计 30 天。

2)男员工的配偶生育时,可享受5天带薪陪产假,自配偶生生产之日起一个月内有效。

3)女员工怀孕流产或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可凭医院证明,根据国家规定给予相应产假,其中怀孕不满 4 个月 为15 天,4 个月(含)以上为 42 天。

4)满足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规定要求,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根据相关规定享有产假,但不再享受晚育假。不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而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根据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规定须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分。生育期间假期按照事假处理。

5)女职工孕期检查时:在工作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须持医院开具的证明方可按带薪处理,原则上孕期(七个月内)每个月检查一次。

6)女职工怀孕期间需要保胎休息的,需提供区级以上医院开具的相关证明,视同病假,按照病假相关规定执行。

7)哺乳期工作时间规定:女员工自生育后,小孩满一周岁前,享有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员工可以每天晚上班 1 小时,或早下班 1 小时。

注:产假期满后,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岗工作的,应有书面申请且提前一周申请,经公司批准后,按事假规定执行。经医院诊断为医疗病理的情况,经公司批准后,按病假规定执行。

4.2.6带薪年假:

员工以本人累计社会工作年限,确定本人享受年休假的天数:

(一)标准年假天数:

员工累计工作不满 1 年的,年假基准天数为 0 天;

员工累计工作已满 1 年不满 10 年的,年假基准天数为 5 天;

员工累计工作已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年假基准天数为 10 天;

员工累计工作已满 20 年的,年假基准天数为 15 天。

员工年假天数最高不得超过 15 天。

(二)新入司或离职的员工,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来折算。方法为:(员工当年度实际工作月数÷12 个月)×员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年假应该在当年安排时间休完,不可以累积。

    申请年假 3 天以下的须提前 3 天申请,3 天以上(含)的须提前 7 天申请,7天以上的,必须提前 10 天申请。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享受当年带薪年假:

    累计请事假 20 天以上的;

    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累计工作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 3 个月以上的;

    累计工作满 20 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 4 个月以上的。员工若休完当年带薪年休假后,全年累计请病、事假超过以上规定时间的,则不能享受下年度的带薪年休假。

4.3 休假规定:

除每周公休假和每年法定节假日外,员工休假必须提前向本部门负责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休假;确有急事来不及提前请假者,可电话请假,事后须补办请假手续。员工由于工作需要导致加班的,其直接上级可以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予以酌情安排倒休,需要填写请假。

人事行政管理制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