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中国姓氏》策划文案
《中国姓氏》纪录片策划文案 目的意义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在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个十大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队额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句话说,在中国十几亿人口中,有近十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几亿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像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和稳定的,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尔等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内容策划
本片属于大型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根据姓氏地域性生活特征的分布进行不同内容的安排,以更好的表现姓氏在中国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拍摄中需要采取古今穿插讲述的方式进行表现。拍摄者为一条主线牵引追溯的节奏事件的发展,也穿插以采访的方式进行阐述,所以在摄像之前需要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中国姓氏的发展和地方姓氏的浓郁特征,钻研有关姓氏的各方面资料和书籍,力求做到表现贴切,真实,尊重历史。
本片的时间定在5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片子要求把姓氏生动形象的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截取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大事件进行阶段性的表现。
节目形式
本片属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要求尊重历史事实,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加强表现故事性,片长定在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音乐要以姓氏发展的节奏舒缓来添加,音乐风格为稳重,大气,也要有很好的戏剧表现性,舒缓紧急适度。
组织形式
1、组织机构:由六名学生组成拍摄小组,两名同学负责有关史料的搜集和查阅,并与其他四位一同完成策划和拍摄。
2、实施过程:
(1)首先确定本期节目要研究的姓氏和发源地,并去往形成集中区域进
行实地考察和取证。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寻找姓氏族谱中比较有威望的族谱长辈,讲述本姓氏的发展兴衰。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跟踪拍摄,并进行素材处理,还原历史中姓氏的发展明细。
(2)在快节奏发展的现代社会里,由于生存需要。大多人由家乡跑向世
界各地,由此形成各姓氏遍地开花的现状。此阶段采访移民国外的中国华人和遍布各地的远离姓氏发源地的“外乡人”,此段占据较大的时间,重点表现现阶段姓氏发展的现状。
(3)针对遍地开花的姓氏现状,有些城市陆续开展了“姓氏文化节”,给了大家追本溯源的机会。此阶段的拍摄要在举办有规模的姓氏文化节的地方进行拍摄,比如河南淮阳举办的“中华姓氏文化节”。要在文化节举办的过程中全程拍摄,一边准备后期制作时需要的素材并进行历史重现。
经费预案
1、向学校机构申请一部分,向一些组织和企业申请一部分,剩余自己筹措。
2、主要支出:交通费、食宿费、器械耗材费。
效果预测
片子要求制作细心,注重细节和历史发展要求,制作完成后可有老师推荐送往电视台审批,在省会电台播出,以扩大影响力。
第二篇:衡水市纪录片策划文案
衡水市纪录片策划文案
标签:专题片、纪录片、发展小组成员:东之雪、罗小敏、丁丽娟
一、缘起:衡水市“三年大变样”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记录这个时刻,特拍摄此专题片,简述衡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宗旨:该片不仅要使人了解衡水这个城市,更要引人思考,探索城市发展的道路。
三、内容:该片包括衡水市的历史文化、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时间为主轴,从古到今,顺序讲述。
四、主题:展示衡水风貌,彰显衡水精神,探求衡水发展。
五、目标人群:关注衡水发展的人士。
六、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以纪实拍摄为主,辅之以适量的采访和珍贵的录像资料。
七、思路:本片既是宣传片又是纪录片,宣传的是衡水风貌,记录的是衡水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八、时长:本片时长30分钟,从三大单元进行阐述,每个单元看似相对独立,实则浑然一体。
九、总体要求:
用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对衡水市的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层面有重点、有针对、有秩序地进行拍摄、录音、剪辑制作成片,着重表现衡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呈现衡水市现代城市风貌、探索衡水市未来发展之路。
十、具体要求:
1.纪实拍摄:选取有典型性的事件和地点进行拍摄,要紧扣主题,运用所学拍摄技巧,巧妙地表现主题。
2.结 构:注意完整统一的时空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节奏轻重缓急的处理,及悬念点、兴奋点的设置,剪辑时合理地设计这些点在全片的布局,以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
3.采 访:设法将采访安排在特定的情景和状态之中,以保证不破坏全片的风格。
4.解 说 词:解说词要凝练,宁缺勿滥;语言尽量平实、直白、客观、理性。语言要针对画面,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通过画面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使片子充满思想感情。
十一、结构阐述:
1.总时长:三十分钟。
2。结构及片长分配(具体以摄制定稿为准):
※片头:15秒钟,用简单的背景和字幕告知观者拍摄主题;
※引子:由几个衡水标签引入,包括衡水金鱼、武强年画、内画鼻烟壶等,时长1分钟;
※正片:以“了解历史、面对现实、憧憬未来”为核心展开,共计27分钟。※片尾:即第三个篇章“未来篇”。
※为使专题片具有更大的可视性,每个章节都预设有四点:悬念点、兴奋点、高潮点、思考点,分别承载章节的“起”“承”“转”“接”功能。3:结构说明
1)片头:
以特技手法串接衡水市一些特色的店面,展示衡水金鱼、武强年画、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等。由此引出所要拍摄的主体:魅力衡水。
2)正片:
由引子直接过度到本篇,具体展现内容为:
※历史篇:
1.本部分主要展示衡水优秀的历史文化和著名人物。
2.切入点:事件故事:林秀贞女士赡养老人,资助学子,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佳人物。
3.事件解析:林秀贞女士出生在董仲舒的故乡,文化的熏陶使她拥有一颗爱人的心。她十年如一日,赡养与她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并且资助140多名学子。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优秀的现代衡水人。
4.旁白词摘:衡水自古为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交流之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在渊源流传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曾出现过北燕帝冯跋、北齐帝高欢等历史名人。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汉代名将窦婴等也都是衡水籍人士。
5.穿插图片:主要是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选取一些典型,包括窦氏青山、封氏墓群、董仲舒像、安济桥和宝云寺。
※现代篇
1.本篇主要纪录的是衡水市的现状,着重强调它的变化和人们在此的美好感受。
2.切入点:居民乔迁新居(以此为具体事件引出衡水在人民心目中的变化)
3.事件解析: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的铺垫,更需要政府的正确领导。而城市的变化感受最大的应该是当地的居民。了解城市的变化应该从城市的外貌变化和居民的真正感受纪录。
拍摄的主要画面:(1)拍摄现在已经修建好的小区以及已经建好的公共设施的校园、医院(旁白: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不段增长。为了打造全新的衡水休闲度假城市,给城市居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享受,视觉以及精神享受。衡水以前的老房子渐渐的被推倒,新楼如雨后春笋,城市迅速变化,人们慢慢搬进新家享受政府带给他们的美好变化。)(2)找一家正在搬进新居的居民进行采访(此时拍摄的是被访者的新居并进行一些采访,比如搬进新家有什么感受啊?以前的房子和现在的房子比较有什么区别?(此时插入被访者以前居住的房子的画面)等等
(3)插上规划局里面对衡水以后城市的模拟图(采访相关人员细细解说城市变化的具体措施)
4.以人物访谈为主,历史回顾作为辅助。再现当年城市旧貌,以人物采访以及穿插图片字幕来感受今天城市的变化。
※未来篇
1.本片是对衡水市未来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一个展望。
2.切入点——未来城市建设、以及旅游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
3.旁白词:根据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衡水逐渐走向水市湖城的转变。
(1)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营造出融合自然、历史、水文化、城市文化元素的“龙之韵”主题风景带,在防洪除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大西头闸及规划的侯庄节制闸,形成蓝色带状水域,恢复滏阳河通航旧貌;在河道两岸修建绿色景观廊道及滨水园区,使其景观风格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画面:滏阳河绿色景观带)
在城市建设方面,“四路十桥”建设工程将彻底结束市区南北道路“断头”历史,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大大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画面:南北道路)
(2)彻底解决马路市场问题,并在市区再建宝云街菜市场、新华东路菜市场、路北万户区市场、自强街北段菜市场、和平西路衡水学院菜市场等6个市场。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画面:新建成的菜市场)
(3)城市的建设当然也少不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在未来的日子中,拆迁改造
“五片四线”的38个城中村,共计拆除435万平方米。(新整顿好的城中村。)
(4)衡水最大的旅游景区是衡水湖,它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为鸟类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衡水湖水源充足,水量丰沛,丰水季节,是淡水养殖的理想场所。目前湖内共有鱼类6目9科26属30种,另有芦苇、蒲草、莲藕分布。水产品年产量2463.8吨。在衡水湖旅游热的带动下,衡水将迎来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画面:衡水湖风景)
十二、专题片技术要求
※节目内容:
所有节目的字幕一律采用汉字简化字
节目中的同期声字幕、记者姓名等字幕的字体均为黑体白色。
节目中不得出现各种压角标。
节目的开始与结束均为黑起黑落,黑起黑落的过程均为1秒半。
※版式:
第一声道混合声道,包括解说、同期声、音乐、效果。
第二声道为音效声道,包括同期声、音乐、效果(此声道的音效与第一声道同步)。※节目长度:
节目实长:30分整(从60秒彩条、30秒黑底之后算起至片尾字幕结束)。时码:
节目的时码(TC码)从彩条开始直到片尾黑场结束要求连续(从00:00:00:00开始)。
※片头:
片头彩条60秒(要求有零电平即振荡声)。黑底30秒,然后留出15秒黑底待插栏目片头用。
※片尾:
片尾字幕结束后辅30秒黑底。
片尾字幕只上主创人员,每个工种人员不能超过2人,时长8秒钟以内。
小组分工:罗小敏负责现代篇,东之雪负责未来篇,历史篇和其他整理丁丽娟负责。
第三篇:自然人文纪录片《走街串巷》-策划文案
自然人文纪录片《走街串巷》策划文案
自然人文系列纪录片《走街串巷》
策划背景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让今人引以自豪的东西,不知我们今天引为自豪的东西,有多少在千年之后还能存世。但愿我们
这一代人也能给后人留下更多的让后人骄傲的东西。
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析余汗地置上饶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
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晋时,鄱阳郡改为信安,南朝改吴州,隋朝改饶州;明朝分设饶州府、广信府。新中国成立后,设上饶专
区,后改上饶地区;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
如果说建筑的改建和遗留反映了城市建设的历史变迁,那么门牌号码、街道名称、巷口则是城市变迁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的见证,它成为
了城市历史的物化符号。
建筑在城市改造中或满目怆然,或夷为平地,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其记忆还依然存留在了那些门牌号、街道名称、巷口里。
“如果一个城市要怀旧,什么是最好的细节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曾说过:“老建筑是不会说话的历史,而门牌号算是个明显的符号。”城市已经消失的时空无法还原或重制,而城市的记忆可以通过文字、摄像去追忆、留存,但城市历史的记忆更多都浓缩在那一方小小的门牌号、街道名称、巷口上。
内容概述
用人文纪录片的方式对上饶的城市变迁进行记录,以每条街道或巷口为节目线索切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马家弄、八角塘、三官殿、祝家巷、三里亭、龙芽亭……这些门牌上的地名,老上饶人耳熟能详,但年轻一辈的上饶人或许不曾耳闻。但刻在这上面的地名就不只是一个地名符号,更多的是家庭、里巷与一座城市的变迁。人文纪录片《走街串巷》在内容的制作上不仅仅是怀旧和记忆历史,这只是节目的一部分,更多是纪录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街道巷口谋生的人们,例如这个巷口的烧饼摊,那个街道的剃头担,天津街的馆子店等等,通过对他们生活常态的纪录来唤起大家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和热爱。从另一个意义上说,纪录他们又是在收藏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人文纪录片《走街串巷》讲述的就是上饶人与城市的故事。
制作思路 剧本说明
以街道巷口为线索,以立体的角度展现上饶市的城市景观,历史遗产和风土人情;以独特的视野让更多的人发现一个不同的上
饶。
《走街串巷》要达到的目标
1:一幅展现上饶人文城市景观的精美画卷
2:一部人与城市环境的相互映像的纪录片
3:一次身临其境上饶城市人文之旅
以有别于观光的视角,深入探寻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
剧本结构
纪录片《走街串巷》拟采用广播级高清格式进行拍摄。以一条街道或巷口为主线,每集15分钟,共分集(待定)。
总体上依照上饶市的地理区分来进行结构。以这种渐次递进的结构,在每集的内容里综合这条街道或巷口的城市景观、人文历史及风土人情。
四脚亭
传说这四脚亭建立于元朝。四脚亭边有个四脚村,它历来就是广信府地通向城外的西北门户。年村里住着一位姓阮的员外,为了进出路人有个歇脚之地,他就在这门户之口处按汉族风俗做了个四脚景亭。但四脚之亭建好不久,有位元朝官员看见了,很不高兴地说,“这都是什么朝代了,那圆圆的蒙古包不好吗?蒙古包圆圆的像太阳有光芒有力量。”这阮员外可称得上是个机灵应变的高人。心想现在是蒙古人当朝执政,民意万物也应顺应朝廷,忙上前附和道:“官人言之有理,如今是日照月圆普照四方的年代,我马上叫木匠按大人的意图再加四柱做个圆顶壁,在顶壁周围画上象征当朝皇族的英明画样,大人看如何?”这位官人一听这话,也就不好继续大发其威了,顺水推舟地说道:“好吧!就按员外之意办妥此事。”于是,一个融汉蒙两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八柱四角半圆之亭就这样产生了,然而,当地人还是习惯地唤作四角亭,又称四脚亭。
八角塘
上饶市八角塘集市贸易市场,是一口很大的池塘填平建成的。这塘名叫八角塘。八角塘是怎样来的呢?明代首辅大学士夏言于嘉靖23年,在上饶自己府第的白鸥园内开辟了一口八角形的池塘取名八角塘。夏言曾作《七绝·八角塘》:“傍舍新开八角塘,往来身在水云乡。绿波誉有西湖意,与友时时泛一航。”诗中洋溢着夏言退隐后泛舟八角塘的悠闲情趣。相传夏言当年所开的八角塘确系八角形,面积也大得多,其后,由于白鸥园围墙倒塌,附近的居民将石煤渣往塘里倾倒,年深月久,八角塘丧失了八角形的本来面目,塘的面积也缩小了许多。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昔日的八角塘,如今已建成了为百姓服务的集贸市场。
三官殿
明朝时,广信府地可是出了不少朝廷重臣。在信江两岸就有过隔河两宰相的美誉:一位是当朝宰相夏言,一位是天官杨时乔(当时天官相当于右丞相之职)。那三官殿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可说是机缘巧遇了。由于广信府地处三条江交汇处,青金山路段时有强人出没,已多次夺财害命,给当地民生和治安带来很大威胁,弄得一方民众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为保一方平安和广信府的名声,当朝重臣上饶八府巡按王大人亲自向皇上请命,决心为皇上分忧、为民造福,清扫强人。事有凑巧,当时夏宰相刚被准奏省亲,杨天官也已在上饶省亲,皇上为稳妥起见,又命夏宰相、杨天官协同查处此案。就这样,王大人带着皇上的旨意,会同二宰相一起坐镇上饶广信府衙,督查此案。王大人一行人马一到府地后,还顾不上去老家大地村看看,首先想到:二宰相论职位资历都在自己之上,办此案又有皇上旨意须二宰相协同,这官场上的礼节可不能冒然而行啊!为敬重二宰相之意,看看二宰相对此案有何高见,以二宰相的见解再做论断行事。因此王大人就在城外沿河西段的一馆舍内等待,命随从先进城告之城内二宰相。夏、杨一听,知道王大人携圣旨在身,急忙亲自前往城外迎接王大人并接旨。试想,一民办馆舍突然住进三大朝廷重臣,还不热翻了天,把馆舍老板乐得三天没合眼,逢人便夸耀三生有幸,逢友人便神说一气!这老板还真是个聪明人,事后为了给自己一块金字招牌,也是给后人、给历史留下点相传的佳话,就把自己原来的馆舍改名为“三官殿”。从此,三官殿的名声大振。
破塘巷
破塘巷,有三条巷道,主巷东连八角塘,西接胜利路。是上饶市第六中学附近的一条小巷,明朝年间巷址为水塘,后因垃圾所塞,故名破塘。
马皇庙
马皇庙,清康熙二年(1663年),曾在此建马王庙,本地方言中王谐音为皇,故称马皇庙。有四条巷道交错,主巷南起灵山路,北至五三大道。
备注:(资料收集进行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项目运营计划
前期筹备在上述内容的大框架下,搜集各种资料及数据,进行剧本的撰写,对表现的内容进行筛选;根据剧本确定的方向,进行调研、核实与确认。根据调研的进度,相关人员去实地进行考察。
制作周期
从前期调研到节目制作完成大约1年-1年半的时间。
播出渠道
节目制作完成后,根据栏目时长进行改编后,在各网站或电视台播出;
项目营销
纪录片《走街串巷》除在相关的媒体平台上播出以外,也将进行商业营销。实际拍摄阶段:根据节目素材,针对国内市场制作相应的宣传片,在相关旅游网站和各大视频网站进行投放;后期制作阶段:针对市场制作宣传片,参加相应的电视节,进行电视及音像版权的销售;节目制作完成,持续完善纪录片的发行工作。
第四篇:中国姓氏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最新出炉,李氏、王氏、张氏为三大姓,但鲜有人知的是,根据此次中共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三小姓,分别为倒数第一「难」;第二「死」;第三「山」(音「亚」),人数多在千人左右。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张分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2.7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10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①前100名
01王 02张03李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沉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②第101—200名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1 98冉 199房 200边
③第201—300名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最近公安部发布了中国大陆户籍人口的姓氏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户籍人口中,王姓是第一大姓。许多媒体立即发布了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的消息。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第一大姓并不确定,事实上这一问题的专家中科院的袁义达也认为中国第一大姓不确定。
我的理由是,户籍人口并不代表中国实际人口,统计合理误差也不能忽视。根据公安部网的信息,我们可以倒推一下中国大陆的户籍人口是多少。公安部网站资料显示如下信息: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其次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用王姓计算户籍人口 9288.1万÷7.25%=128112万 用李姓计算户籍人口 9207.4万÷7.19%=128058万 用张姓计算户籍人口 8750.2万÷6.83%=128114万
考虑到所有数字都是四舍五入后得出的近似值,我们可以认为公安部的户籍人口是12.81亿左右。那么中国大陆的人口是多少呢?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6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1448万人,去年新增人口692万。正常推算一下,截止2007年四月底,统计局认可的大陆人口数字不会少于13.16亿人口。也就是说大陆至少有3500万人的数据公安部没有统计分析,况且中国还包括港澳台地区呢!中国第一大姓是哪个还要认真分析
先说一下台湾,据台湾统计部门2005年2月底基于户籍的统计: 陈(11.06%)林(8.28%)黄(6.01%)张(5.26%)李(5.11%)王(4.12%)吴(4.04%)刘(3.17%)蔡(2.91%)杨(2.66%)
鉴于大陆的历次统计,张姓和王姓李姓差距较大,大陆以外的分析主要讨论李和王。依照台湾资料,台湾李比王多0.99个百分点。截至2005年底,台湾地区人口总数为2277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8.1万人。可以合理估计2007年4月底台湾人口应该在2290万左右。2290万×0.99%=22.671万四舍五入为23万 台湾李姓比王姓多23万
关于香港的数字,由于香港长期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缺乏百家姓的官方资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资料和数据来推测在香港李比王多,专家也大多认为在香港李比王多。抽样调查数据袁义达先生可能有不少,我只举一个有趣的旁证,就是香港李姓名人(各行的第一或第二)众多: 李嘉诚 香港首富 李兆基 香港第二富豪
李国能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相当于内地省高院院长)李柱铭 香港最大在野党首任主席
李丽珊 香港惟一的奥运冠军李嘉欣 被誉为最美丽港姐(出生于澳门)
大陆户籍人口显示,王比李多81万。考虑到台湾的户籍人口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王比李只多58万。前文已经分析了大陆不在户籍上的人口至少有3500万,香港和澳门还有700万左右的人口没统计,再考虑到正常的统计误差,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还不确定。
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虽不确定,李是世界第一大姓却是很有根据的。公安部此次调查反而再次证明了李是世界第一大姓。事实上中国三大姓就是世界三大姓,只是排名可能会有变化。影响中国三大姓的世界排名主要是韩国朝鲜因素,越南因素,海外华人(东南亚华人为主)因素。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大因素。
据韩国广播公司转引的韩国统计部门的2000年的数字,李姓为韩国第二大姓比例为14.8%,张姓为第九大姓,比例为2%,王姓不到千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2007年4月底韩国的人口约为4900万。可以算出李姓人口为 4900×14.8%=725万。北朝鲜的人口为2300万,但无姓氏统计,但由于韩国南北方的相似性,姓氏比例和南韩应该不会相差太远,假定李在北朝鲜占10%,应该是比较保守,依此推算北朝鲜的李姓人口为230万左右。因此,保守估计南北朝鲜共有李姓人口955万。按照一些网上资料显示王姓大约占南韩两千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有2万多人,因此南北朝鲜的王姓人口不会超过5万人。可以得出南北朝鲜合计李姓比王姓多950万。那么越南呢?越南李是第14大姓,占人口的0.5%,王和张更少,越南的三大姓氏是阮,陈,黎。由于李王张都比较少,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最后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的各种资料都难以准确统计,一般统计人口有三千多万。海外华人的姓氏更难以统计,一般认为海外华人绝大多数是从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迁出的。有统计资料显示,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北方三大姓排名为王李张,南方三大姓排名为陈李张,海外华人姓氏排名应与南方排名接近。其他统计资料包括海外华人社团的不完全统计也都显示李姓在海外比王姓多,甚至有海外华人社团认为海外华人中李姓绝对是第一大姓,达到了四分之一,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海外华人中李姓比王姓多,应当是可信的,但多多少难以统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南方的资料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资料做一推算。对这一问题李姓海外华人组织最感兴趣,这也侧面说明了李姓极可能是海外华人的两大姓之一(另一大姓是陈)甚至是遥遥领先的第一。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乃至全中国的第一大姓都是不确定的,王姓的可能性稍大。华人第一大姓也不确定,但李姓可能性稍大。而世界第一大姓则确定是李。因为海外华人虽不确定,但除非王姓占海外华人20%以上才有可能超过李,但这种可能性根本就是接近于零。附:朝鲜韩国李姓简介
历史上,王和李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大姓,古代朝鲜的倒数第二个王朝是王姓的高丽王朝,那时王和李都是大姓。后来李姓取而代之,建立李氏朝鲜王朝达五百多年,李姓人口不断膨胀成为第二大姓,而王姓之人害怕遭到新的王朝的迫害甚至杀戮,大量改姓,人口大为减少。
在韩国,几乎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本贯(即籍贯),韩国人的本贯表明不少李姓人士来源中国。以下是部分韩国现代李姓名人,也许有一两个本贯在中国,也许吧!也许,即使本贯在中国,他(或她)也愿不承认,承认了也许两边讨好,也许里外不是人,毕竟中韩关系并非亲密无间。
李昌镐 李世石(韩国围棋第一人,第二人)李钟郁(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承晚(韩国首任总统)
李俊基 李英爱 李炳宪(华人媒体误做李秉宪)均为知名艺人 李健熙(三星董事长)
但愿今后能有本贯在中国的韩国知名人士(李姓的最多,可能占一半以上)站出来承认自己的身份,不是为了中国人的虚荣心,而是为了中韩友好,中韩交恶对谁都没好处,对韩国可能更糟糕,毕竟韩国是小国。这些人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中韩友好做出贡献。附:世界最流行的网络百科全书 wikipedia和吉尼斯纪录大全均认为李姓是世界第一大姓。
看您的姓排名第几? 100
个中文姓氏的图腾(看看你姓名的图腾是什么样
姓氏的类别和内涵
以图腾为氏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
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
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
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
与封邑性质类似,而所封采邑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于乡。其子孙以乡为氏,如裴、陆、庞、阎之类。
以地为氏
以地为氏有三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之地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为氏的。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居于傅岩,故称傅氏,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等,均以生地或居地为氏。
另外,也有以当地名山大川为氏者。如鲜卑族人居贺兰山之阳,后人称“贺兰氏”;越王无疆次子居欧余之阳,后人称为“欧阳氏”或“欧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居此地,称为“巴氏”。
以族为氏
以族为氏者,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为氏。如楚有三族:昭、屈、景;齐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两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汉代鲜卑族有慕容部,后人称慕容氏;古匈奴有呼衍部,内附中原后,称为呼衍氏,也称呼延氏;古辽东有宇文部、完颜部,后人称宇文氏、完颜氏。
以官为氏
以官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宋、卫、郑、鲁等国均有此设置,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商纣王时理利贞因直言进谏,获罪惧诛,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生”遂改“理”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管理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以官为氏,称“董氏”。周代官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为氏。
以序为氏
以序为氏者,一是指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如鲁桓公之子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他的子孙便称为孟孙氏,简称孟氏。仲孙氏、季孙氏等姓氏均属此类。
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如汉初迁六国后裔及豪强大族于关中,齐国田氏分支较多,为便于区分,分别排列为第一氏、第二氏到第八氏,后世遂有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等特殊姓氏。
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传说混沌初开之际,天皇氏有十二人,为使十二兄弟“轮流相合,周而复始”共理天下,便商定以“十天干以定岁次”,“立十二地支,以定四时”。这种传说虽难以考定,但从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号“天乙”,成汤之孙号“太甲”。此外尚有“祖乙”、“外丙”、“仲丁”“太戊”、“雍己”、“祖庚”、“帝辛”、“外壬”等商王名号,可见后世以十天干为姓氏的姓源由来已久。
同时,在《史记》、《路史》、《姓苑》、《姓考》、《姓解》等姓氏书中,也都载录了子、丑、寅、卯等以十二地支为姓源的姓氏。
以爵为氏
以爵为氏者,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如皇、王、公、侯、公孙、公士、庶长等姓氏,均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后裔)之王;有“妫姓”之王(舜帝之后);有“虏姓之王”(由少数民族汉化);也有亡国后的王孙公子改为王姓者,由于姓源较多,故王氏人口众多,成为中国大姓。
在以爵为氏的同一姓氏中,又区分“族系”,衍生出:“以爵系为氏”的一种复姓类别。如“王氏”派生出“王孙氏”、“王叔氏”;“公氏”则有“公子氏”、“公孙氏”的区别。
以名、号为氏
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为伏羲氏之后,有氏为有巢氏之后,轩辕氏为黄帝之后,禹氏为大禹之后,汤氏为商汤之后,员氏为楚名臣伍员之后,金氏为少昊金天之后,甲氏为商王太甲之后等。
与“以名、号为氏”相同的另一类别是“以字为氏”。如白氏为秦国大将白乙丙之后(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宋国大司马公孙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
以谥为氏
谥法起于周代,所谓“生有爵,死有谥,贵者之事也”,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谥为氏。如庄氏为庄王之后,康氏为康叔之后,武氏为宋武公之后,桓氏为齐桓公之后,文氏为周文王之支系等。
以技艺为氏
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以屠宰为业者称屠,以卜巫为业者称巫氏。此外,如工氏、农氏、药氏皆为此类。
以德行为氏
以德行为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吉德”即优良品德为氏,如赵大夫赵衰对人热诚温厚,有如冬天的太阳般可爱,故称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恶为氏。此类姓氏多为历代统治者惩罚敌对势力或有罪臣民而强加于人的。如汉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兵败被杀。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脸上刺字),其族人被贬为“黥氏”。杨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炀帝贬为“枭氏”。
以事为氏
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性质。如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寒浞的追杀,怀着身孕从后墙一洞穴中逃出,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中兴恢复帝位后,为纪念此事,便命小儿子改姓“窦”氏,“窦”即洞穴之意。再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
以物为氏
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长五丈,其形五节如竹,当时的人称之为“蒲家”,后人便为“蒲氏”。再如长柳氏、长梧氏、长桑氏等均因家园有此祥瑞之物而以为氏。
以任所为氏
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如楚国兰氏、权氏、沈氏、鄢氏,鲁国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别担任兰县、权县、沈县、鄢县及匡县县尹而得姓。
赐姓、冒姓、改姓
此处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代赐予有功之臣和归附的番邦异族为“李姓”者多达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之现象多发生于魏晋、隋唐,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它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名将。
诸种复姓
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
宋代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中,将复姓列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代北三字姓”四个大类,实际上复姓多至四字、五字以至七、八字的也还不少,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辽、金、西夏、元、清几代,中华各民族之间接触、交融日益频繁,奠定现代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基础。上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大部已简化、汉化,只有一小部分仍保留着复姓的原貌,如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一直沿用到现在。
其它姓源
中国姓氏庞杂繁多,姓氏来源千奇百怪。
如古代有一种“吹律定姓”的特殊方式。《白虎通·姓名篇》说:“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因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人多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或因避仇改姓等,相互错杂。为区分族别,故有“吹律定姓”之法,即依据古代韵律而定姓氏。如《汉书·京房传》记载:“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
此外,有以古都名为氏者。如少昊建都芬桑,后人有芬桑氏:黄帝建都于有熊,后人有有熊氏;周故都在岐,子孙留居者,称为岐氏。也有以古朝代名为氏者,如夏、商、周、秦、汉等。还有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姓为氏、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姓、简化改姓等等多种姓源,纷繁复杂,难以一一列述。
中国的姓氏来源及其类别,虽然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若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和科学体系看,可归纳为四大特色:
第一,地域性,是以人类出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为姓氏来源。如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等即属此类。
第二,纪念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名字、徽号、谥号为姓氏来源。如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族为氏、以谥为氏、以爵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三,职业性,是以先祖所从事的工作、官职、技艺等作为姓源。如以官为氏、以技艺为氏、以事为氏、以职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四,历史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图腾崇拜或与生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古老的姓氏,及少数民族的姓氏,大多属于此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的繁衍增长,姓氏日益增多,姓源也日益复杂,甚至发展到“姓随人便”的程度。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改用化名;一些著名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取用艺名;独生子女成婚后,兼用夫妻双方姓氏为后代取名等。另外,涉外婚姻中兼用中外姓氏者也比比皆是。凡此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中国姓氏日益丰富多彩。
中国姓氏虽然源源流长,但历代由于受到地域、交通、通讯等多方面的限制,人们很难全面了解和调查各个姓氏的情况,也难以做出全国性的统计。因此虽然历代都有专人、专著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大都停留在姓氏的多少及部分姓氏的起源方面。姓氏文化在文字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学科中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
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姓都有图腾的。
第五篇:中国姓氏
中国姓氏(部分及排序)
羊 :YANG 养 :YANG 仰 :YANG 杨:YANG 羊舌 :YANG SHE 姚 :YAO 叶:YE 业 :YE 叶赫那拉 :YE HE NA LA 叶赫那兰 :YE HE NA LAN 奕 :YI 易 :YI益 :YI 羿 :YI 伊 :YI 衣 :YI 义 :YI 伊尔根觉罗:YI ER JUE LUO 依尔根觉罗:YI ER GEN JUE LUO 殷 :YIN 印 :YIN尹 :YIN 印 :YIN 银 :Yin 应 :YING 英:YING 雍 :YONG 游 :YOU 有 :YOU 酉:YOU 俞 :YU 喻 :YU 庾 :YU 虞 :YU 于:YU 余 :YU 於 :YU 鱼 :YU 禹 :YU 郁:YU 愈 :YU 羽 :YU 尉迟 :YU CHI 宇文:YU WEN 袁 :YUAN 元 :YUAN 越 :YUE岳 :YUE 乐正 :YUE ZHENG 恽 :YUN-----------返回 巴 :BA 白 :BAI 百里 :BAILI 班 :BAN 包 :BAO 暴 :BAO 鲍 :BAO贝 :BEI 毕 :BI 碧鲁 :BI LU 卞 :BIAN边 :BIAN 邴 :BING 薄 :BO 博尔济锦:BO ER JI JIN 步 :BU-----------返回 鄂:E 额尔德特 :E ER DE TE-----------返回 海 :HAI 韩 :HAN 杭 :HANG 郝:HAO 何 :HE 贺 :HE 赫 :HE 赫连 :HELIAN 赫舍里 :HE SHE LI 衡 :HENG 弘:HONG 洪 :HONG 后 :HOU 侯 :HOU 胡:HU 户 :HU 呼延 :HU YAN 滑 :HUA 花:HUA 华 :HUA 宦 :HUAN 桓 :HUAN 黄:HUANG 皇甫 :HUANG FU 惠 :HUI 荤:HUN 霍 :HUO-----------返回 冀 :JI 暨:JI 嵇 :JI 纪 :JI 吉 :JI 汲 :JI 计 :JI 姬 :JI季 :JI 籍 :JI 基 :JI 郏 :JIA 贾 :JIA 夹谷:JIA GU 简 :JIAN 剪 :JIAN 蹇 :JIAN 蒋:JIANG 江 :JIANG 姜 :JIANG 焦 :JIAO矫 :JIAO 揭 :JIE 晋 :JIN 靳 :JIN 金 :JIN荆 :JING 经 :JING 景 :JING 鞠 :JU 居:JU 觉尔察 :JUE ER CHA-----------返回麻 :MA 马 :MA 麦 :MAI 满 :MAN 茅:MAO 毛 :MAO 冒 :MAO 梅 :MEI 门:MEN 蒙 :MENG 孟 :MENG 米 :MI 宓:MI 芈 :MI 缪 :MIAO 闵 :MIN 明:MING 谬 :MIU 莫 :MO 万俟 :MO QI穆 :MU 睦 :MU 慕 :MU 牧 :MU 慕容:MU RONG-----------返回 欧 :OU 区:OU 欧阳 :OU YANG-----------返回 冉:RAN 让 :RANG 壤驷 :RANG SI 饶:RAO 任 :REN 戎 :RONG 容 :RONG 融:RONG 荣 :RONG 茹 :RU 阮 :RUAN 芮:RUI-----------返回 万 :WAN 王:WANG 汪 :WANG 韦 :WEI 危 :WEI 魏:WEI 蔚 :WEI 尉 :WEI 卫 :WEI 微生:WEI SHENG 温 :WEN 问 :WEN 文:WEN 闻 :WEN 闻人 :WEN REN 翁:WENG 沃 :WO 伍 :WU 乌 :WU 武:WU 邬 :WU 巫 :WU 吴 :WU 吾 :WU巫马 :WU MA 乌雅 :WU YA-----------返回 奚 :XI 郤 :XI习:XI 郗 :XI 席 :XI西门 :XI MEN 喜塔腊 :XI TA LA 夏:XIA 夏侯 :XIA HOU 冼 :XIAN 咸:XIAN 鲜 :XIAN 鲜于 :XIAN YU 相:XIANG 项 :XIANG 向 :XIANG 相里:XIANG LI 萧 :XIAO 解 :XIE 谢 :XIE 辛:XIN 忻 :XIN 邢 :XING 熊 :XIONG 须:XU 徐 :XU 胥 :XU 许 :XU 宣 :XUAN轩辕 :XUAN YUAN 薛 :XUE 荀 :XUN寻 :XUN-----------返回 蔡 :CAI 苍:CANG 曹 :CAO 操 :CAO 岑 :CEN 柴:CHAI 单于 :CHAN YU 常 :CHANG 畅:Chang 晁 :CHAO 巢 :CHAO 车 :CHE陈 :CHEN 谌 :CHEN 成 :CHENG 程:CHENG 承 :CHENG 池 :CHI 初 :CHU 楚:CHU 储 :CHU 褚 :CHU 淳于 :CHUN YU从 :CONG 崔 :CUI-----------返回 法:FA 范 :FAN 樊 :FAN 藩 :FAN 方:FANG 房 :FANG 费 :FEI 凤 :FENG 逢:FENG 冯 :FENG 封 :FENG 丰 :FENG 酆:FENG 傅 :FU 扶 :FU 伏 :FU 符 :FU 富:FU 浮 :FU 洑 :FU 富察 :FU CHA-----------返回 阚 :KAN 康 :KANG 柯 :KE 空:KONG 孔 :KONG 寇 :KOU 库雅喇 :KUYA LA 蒯 :KUAI 匡 :KUANG 况:KUANG 旷 :KUANG 邝 :KUANG 隗:KUI 夔 :KUI-----------返回 来 :LAI 赖:LAI 蓝 :LAN 郎 :LANG 劳 :LAO 乐 :LE雷 :LEI 冷 :LENG 利 :LI 厉 :LI 郦 :LI李 :LI 黎 :LI 励 :LI 连 :LIAN 廉 :LIAN梁 :LIANG 梁丘 :LIANG QIU 廖 :LIAO林 :LIN 蔺 :LIN 凌 :LING 令狐 :LINGHU 柳 :LIU 刘 :LIU 留 :LIU 隆 :LONG龙 :LONG 娄 :LOU 楼 :LOU 路 :LU 鹿:LU 禄 :LU 陆 :LU 鲁 :LU 卢 :LU 栾:LUAN 罗 :LUO 骆 :LUO 吕 :LV 闾丘:LV QIU-----------返回 潘 :PAN 庞:PANG 裴 :PEI 蓬 :PENG 朋 :PENG 彭:PENG 皮 :PI 朴 :PIAO平:PING 蒲:PU 濮 :PU 浦 :PU 濮阳 :PU YANG-----------返回 萨 :SA 撒哈拉 :SA HA LA萨克达 :SA KE DA 萨嘛喇 :SA MA LA赛 :SAI 桑 :SANG 沙 :SHA 山 :SHAN单 :SHAN 商 :SHANG 尚 :SHANG 上官:SHANG GUAN 韶 :SHAO 邵 :SHAO 厍:SHE 佘 :SHE 申 :SHEN 莘 :SHEN 慎:SHEN 沈 :SHEN 申屠 :SHEN TU 盛:SHENG 生 :SHENG 是 :SHI 时 :SHI 施:SHI 师 :SHI 石 :SHI 史 :SHI 释 :SHI 寿:SHOU 首 :SHOU 舒 :SHU 疏束 :SHUSHU 帅 :SHUAI 双 :SHUANG 水 :SHUI斯 :SI 司 :SI 司空 :SI KONG 司寇 :SIKOU 司徒 :SI TU 司马 :SIMA 宋:SONG 苏 :SU 宿 :SU 粟 :SU 隋 :SUI孙 :SUN 索 :SUO-----------返回 宰:ZAI 宰父 :ZAI FU 昝 :ZAN 藏 :ZANG迮 :ZE 曾 :ZENG 查 :ZHA 翟 :ZHAI 展:ZHAN 湛 :ZHAN 詹 :ZHAN 占 :ZHAN章 :ZHANG 仉 :ZHANG 张 :ZHANG 章佳 :ZHANG JIA 长孙 :ZHANG SUN 赵:ZHAO 招 :Zhao 甄 :ZHEN 真 :ZHEN 郑:ZHENG 植 :ZHI 终 :ZHONG 仲 :ZHONG钟 :ZHONG 仲长 :ZHONG CHANG 钟离:ZHONG LI 仲孙 :ZHONG SUN 周:ZHOU 竺 :ZHU 诸 :ZHU 朱 :ZHU 竹:ZHU 祝 :ZHU 诸葛 :ZHU GE 瓜尔佳:ZHUA ER JIA 庄 :ZHUANG 卓 :ZHUO禚 :ZHUO 訾 :ZI 子车 :ZI CHE 宗:ZONG 宗政 :ZONG ZHENG 邹 :ZOU 祖:ZU 左 :ZUO 左丘 :ZUO QIU艾 :AI 爱新觉罗 :ai xin jue luo 安 :AN 敖 :AO 戴 :DAI 党 :DANG 道 :DAO 刀 :DAO 邓 :DENG 狄 :DI 第五 :DI WU 刁 :DIAO 丁 :DING 董 :DONG 东 :DONG 东方 :DONG FANG 东郭 :DONG GUO 东门 :DONG MEN 窦 :DOU 都 :DU 堵 :DU 杜 :DU 独孤 :DU GU 段 :DUAN 段干 :DUAN GAN 端木 :DUAN MU 多 :DUO-----------返回 盖 :GAI 干 :GAN 甘 :GAN 刚 :GANG 郜 :GAO 高 :GAO 戈 :GE 葛 :GE 耿 :GENG 巩 :GONG 公 :GONG 龚 :GONG 弓 :GONG 宫 :GONG 贡 :GONG 公良 :GONG LIANG 公孙 :GONG SUN 公西 :GONG XI 公羊 :GONG YANG 公冶 :GONG YE 苟 :GOU 古 :GU 顾 :GU 谷 :GU 谷梁 :GU LIANG 管 :GUAN 官 :GUAN 冠 :GUAN 关 :GUAN 光 :GUANG 妫 :GUI 桂 :GUI 归 :GUI 国 :GUO 郭 :GUO 过 :GUO-----------返回 那 :NA 那拉 :NA LA 纳喇 :NA LA 南 :NAN 南宫:NAN GONG 讷殷富察 :NE YIN FU CHA 能 :NENG 倪 :NI 聂 :NIE 乜 :NIE 宁 :NING 钮 :NIU 牛 :NIU 钮祜禄 :NIU HU LU 农 :NONG-----------返回 祁 :QI 戚 :QI 齐 :QI 漆 :QI 漆雕 :QI DIAO 钱 :QIAN 强 :QIANG 乔 :QIAO 秦 :QIN 覃 :QIN 钦 :QIN 卿 :QING 清 :QING 庆 :QING 青 :Qing 邛 :QIONG 求 :QIU 丘 :QIU 裘 :QIU 秋 :QIU 邱 :QIU 仇 :QIU 屈 :QU 麴 :QU 璩 :QU 曲 :QU 瞿 :QU 全 :QUAN 权 :QUAN 阙 :QUE-----------返回 他塔喇 :TA TA LA 邰 :TAI 泰 :TAI 太叔 :TAI SHU 谭 :TAN 谈 :TAN 澹台 :TAN TAI 汤 :TANG 唐 :TANG 陶 :TAO 腾 :TENG 田 :TIAN 通 :TONG 佟 :TONG 同 :TONG 童 :TONG 钭 :TOU 屠 :TU 涂 :TU 图门 :TU MEN 拓跋 :TUO BA-----------返回 言 :YAN 严 :YAN 鄢 :YAN 燕 :YAN 颜 :YAN 阎 :YAN 晏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