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83-627321 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8-10 06:45: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白龙潭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企业价值观念。从广泛意义来讲,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文化,只要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所不同的是,自然状态的企业文化与自觉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根本意义的不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必须重视主体思想建设。任何一个企业都已经存在和正在塑造着企业文化形象,但不一定每个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这首先取决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意义、实现条件和工作方式的认识,关键取决于领导者的自觉意识和职工的参与意识。领导者的意识必须是自觉的和正确的。自觉的意识来自于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无形财富。随着企业竞争的终极化和企业管理精神的人格化,明智的企业领导越来越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和创造宽松和谐的条件。无论是松下的管理精神,还是丰田的“有路就有丰田车”,红塔集团“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天”之类的训条,都会唤起企业领导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强烈欲望。正确的意识来自于对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认识。在现代企业的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内容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也不乏表面化、单一化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意识、有目标的深层次的战略措施和管理行为,它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精神建设,它的直接目的是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并为全体职工所自觉遵守;第二是企业制度建设,它的直接目的是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环境,并在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使全体职工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第三是树立企业形象,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美誉度和社会声望、品牌价值。有了对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内容的正确认识,就不难领会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用共同的理想去激励职工,用文化的手段去改善管理,用有效的传媒去树立形象。领导者有了这样的主体思想,并有效地引导职工,认真部署,积极组织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全面系统地开展。

必须重视目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件具体的工作。因此,考核评价其成果时目标比指标更加实用。一般来讲,指标是具体的,必须量化,而目标则是总体的,允许用非量化的手段去评价。然而,这种合理的解释,往往被无限引申,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虚化。文化的功能是战略性的,价值不具备即显性,形态是比较务虚的,但实施的过程必须是具体的、实在的。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必须是宏观与微观、总体与具体的结合。大目标由小目标组成,小目标的实现,完成了大目标的具化过程,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得以体现。企业文化目标体系的建设,还包括考评机制的建设。在确立目标体系时,要充分注意考评方式的可行性。对于可以量化的目标尽可能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目标则参考量化机制变换考评角度。比如,在考评弘扬企业精神这项要求的实现程度时,首先应注意到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了多少这样的活动,职

工参与情况如何;二是职工对企业形势任务和方针目标理解和领会得怎样;三是在各方面工作中是否经常强调发扬企业精神的重要性。当然这些不是检验弘扬企业精神的根本标准,但通过这些具体的标准,我们可以大体知道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

必须加强工作网络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政、工、青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在工作中,部门与车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规律要求,将各部门以一定的程序固定下来,形成工作网络,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无序的前提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层应是由企业党政工领导和主抓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而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综合、督促工作的是一个担负主要工作的主抓部门,要严格按照工作条例和具体分工,理顺好主抓部门与其它各部门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工作角度不同,承担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工作,各方面在工作中必须保持默契的配合,都要做主角又都要做配角。比如宣传部,在总体工作和对外宣传等方面是主抓部门,但在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就是配合部门。分工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但相互配合是必须做到的。做到纵向贯通,横向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网络建设就会逐步完善。

(原载杂志1999年第7期)

第二篇:企业文化重在参与)

企业文化重在参与

1908年第4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开始后,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一直领先,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在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没爬起来,在两位医生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由于在比赛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剥夺了获金牌的资格。但为了表彰他的进取精神,国际奥委会仍然授予了他与冠军一样的1只金杯。彼得大主教正是有感于他的拼搏精神而发出了“重在参与”的感慨,认为与夺取胜利的荣誉相比,顽强进取和拼搏的参与精神更接近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

“重在参与“就这样成为了运动场上一种不灭的精神和口号!于是越来越多的有关体能上的活动,大家都很自慰的说上那么一句“重在参与”。以至于今天这个词成为了所有活动的代名词。

其实企业文化也需要我们“重在参与”,就像我们出生一样没有选择的就已经参与了生命并陪着“天命”一步步的走完生命的整个过程。和很多同事聊天,唯一让我震惊的就是他们都反复的提到一点:自己感觉已经老了,感觉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了,还是多挣些钱实在。我知道,这是很可怕的,以至于让我一连几天夜不能寐的去想一个问题。难道人的心真的可以“死”吗,在他还跳动的时候?难道就真的像闻一多所说“一潭死水”一样吗?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还是这么的年轻,正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样,时刻都在蒸蒸日

上,充满了无穷的能量。怎么就这样轻易的让物欲所压垮呢?没有精神的躯壳是做梦都会吓醒的僵尸。

这个问题最后我还是给了自己一个很客观的答案,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追求!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是天生赐予我们的而义务就是为之奋斗的精神和毅力。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朋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一种敢于追求的精神,没有一种勇于付出的精神。除了一具随波逐流的躯壳之外,他的灵魂完全是在荒漠中游荡。没有追求的他们怎么会让自己落地生根?试问他们连最起码的参与都没有又何谈精彩过程和辉煌的硕果呢?岂不知失败也是一种精彩。每天幻想着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不仅没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更不可能为别人担当责任。没有追求的人是悲哀的,那么他得生命也是枯萎的。同样是四季的变换,而他得变换只是从白昼到黑夜的无尽抱怨。

最近认识一个老师,书法写的真是美不胜收。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努力是在一个很不堪的小门卫室里。他就那样默默的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就这样的一低头就是三十几年。他就是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人。糊窗户御寒的纸上写满了很漂亮的字,如果你想来求只要接下老两张就行,可是你可要地道一点的换补上玻璃,因为那样才不会让这位老者在冬夜里寒冷。这位老师是有着高尚追求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从另一方面将在他追求自己梦想的同

时,上帝也给予了他同等的回报,在逐渐靠近梦想的同时,物质财富也如无心之柳已成荫。

追求物质其实很俗但是却在这里让我看到了不俗的一面,在人们都去追求物质的同时,公司却已经选择了参与社会活动,选择了一个可以实现我们更多人梦想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公司的一种文化,一种创建百年基业的精神诉求。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从政,我们完全可以从振兴一方经济到造福一方百姓。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使公司更为强大,这样就可以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问题。可以让还处在贫困当中的人们有更多的工作,可以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和谐。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表现。

有人说不在其职不谋其政,文化这件事和我没关系,甚至有“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这样可笑的说法。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实力不断壮大、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文化建设也不断深入推进。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完全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来管理号自己的企业,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这么多人,该有多少金点子啊。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啊!所谓水涨船高,我们将最终伴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来实现自身的不断提高和跨越!

仔细算起来,我们的企业是一个知识性的企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比例都是别的企业无法去比拟的。而且每年都还有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源源不断的加入,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大正方针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充分显示了公司决策层的勇气和智慧。老员工也是个个身怀绝

技,独当一面。处在二次创业时期的我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后退半步,而是选择的毅然决然的前进!因为我们相信艰难是现实的也是短暂的,我们终将在团结的力量下战胜苦难。因为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一定会迅速崛起!到那时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这些汗水又该是多么的欣慰和幸福啊。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很多同事都在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而另选它途,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到底付出了吗?又付出了多少呢?在没有付出空有追求的梦境里,我们选择离开这有意味着什么呢?是幼稚冲动还是随波逐流?相信很多人都会明白,我们不比别人付出的多就想着比别人拿到的多,这样的企业文化对谁又有多少好处呢?

重在参与是自己对自己的理性定位,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多么的重要啊。参与将证明你的存在,参与将让你充满挑战的勇气,参与也将让你把坎坷踏成坦途。我们可以有花朵一样的梦想,但是我们也要甘心去做一片绿叶。没有绿叶的花朵是单调的,没有智慧的人生是乏味的,同样没有参与的文化是干瘪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的企业文化才显得是那样的华贵和丰满。每一次参与都代表着起步,每一次参与都洒下了你得汗水,每一滴汗水都能浇灌明日盛开的花朵。积极参与吧,朋友们,只有参与我们的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只有参与我们的文化才能注满团结的力量!

“重在参与”是一种奋进的精神,它预示着我们随时会在下一秒勃发,成为生命的主宰者。----------------企管陈光

第三篇:企业文化重在落地生根

企业集团文化重在“落地生根”

很多企业建立了核心价值观,设计了企业形象,完成了企业识别系统,但就是效果不佳,没有形成预想的企业文化。究其根源,问题在于企业文化该如何落地生根?企业文化之所以不优秀,缺失的是执行力,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执行。

落地生根,是企业集团文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它的重点在于使集团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成员企业中成功落地,并开花结果。换言之,就是努力把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流程化、制度化,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落地”,使企业文化理念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实现制度、行为、形象的完整融合。

企业文化的源头来自于企业管理层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的深层次思考。企业高层在思考过程中,构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它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出去,为员工所接受,并在将其贯彻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于员工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实质。

纵观国内兼并重组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势波澜壮阔,其形波澜不惊,其效聚变倍增,一切都源于重视集团企业文化,注重文化融合,使企业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成为企业发展之魂。

这些企业集团,通过召开“企业标志推介会”、“企业标志应用推广会”,提出企业上下应用标志的具体规定和基本要求。通过企业内部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宣传阵地,以一个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声音,对内开展有针对性的理念教育,统一视觉形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技术进步,开展科技创新等,增进内部品牌共识、文化融合。对外,通过企业的整体识别,以耳目一新的统一企业标志使企业在与社会联系,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理念不能光写在纸上,必须内化于心,被广大职工接受、认同并成为他们自身思想、工作、生活的自觉行动,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有的企业集团在确立了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在全集团范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标语、橱窗等多种方式方法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宣传,并利用学习会、研讨会、推广会、故事会、展览会、歌舞会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分专题、多形式地进行学习宣贯,使核心价值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并转化为发自内心而采取的行动。

环境对于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有些企业集团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优化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营造整洁优美、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在下属的各个子公司、部门都有相应的企业理念标语,展示出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一栋整洁的厂房、每一片清新的绿地、每一个亮丽的广告牌、每一道多彩的霓虹灯,都会成为集团企业文化风景线,使文化理念变得可听、可视、可感,潜移默化地对职工发生作用,促进着文化内化,最终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企业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各自思想的职工构成,他们的行为方式、工作风格才是这个企业真正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把这一“心

灵契约”加以固化,使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到真正践行共同价值,让企业文化不至于“双脚悬空”和“云中漫步”,就要以创新制度文化为载体,在管理体系中赋予文化灵魂和内涵。这些成功的企业集团,围绕既定的企业目标,从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和企业实际出发,及时把企业文化战略的目光投向战略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等系列文化制度构建和完善上来,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推进生产过程科学化、生产方式文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佳化,努力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同时,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全方位管理之中,以子公司和所属单位各具特色的制度文化创新为丰富内涵,举纲带目,在整个企业集团形成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行之有效、丰富多彩、各具优势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以把企业文化落实到具体生产单位为重要依托,推进企业文化落地,使之融入到各个单位的生产过程,落实到一线职工岗位实践,成为打造优质产品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巨大力量。

管理深处是哲学,执行背后是文化。事实证明,物质资源不断衰化,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集团,只有让集团文化在企业内落地生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长足发展。

第四篇:塑造企业文化重在落实

塑造企业文化重在落实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然而,一些企业为了塑造“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没有被员工认可,也就不可能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落实。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落到“实”处,而不是空中阁楼,虚无缥缈。那么,我们的企业为何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呢?如何塑造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何做才能让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呢?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落实

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世界500强胜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并已形成了员工的自觉行动,就是凭借企业的这种文化力,才保持了企业的长年不衰。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这些变化,企业应该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变革、整合、创新和发展。因为原有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了各种挑战,必须在体制改革、市场运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然而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滞后,原有企业文化的惯性仍然占主导地位,难以满足市场竞争和体现员工现代价值观的双重要求。目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经济市场必将再次受到百年一遇的严重影响,加之市场的日益饱和,产品的日趋同质化,服务的可攀比性加大等均已迫使竞争升华到更高的层面。毫不夸大地说:企业文化的竞争现在已经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我们的许多企业也在大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编制了精美、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设计了漂亮、规范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经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后,却发现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并不真正理解和认同,也无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也有一些企业貌似强大,常在媒介曝光,企业成立时间

不长,但知名度节节攀升,社会授予的荣誉也光芒四射,霎那间变成了“优秀企业”。但却在一次“小事件”中一蹶不振,黑幕逐层被揭开,原来问题重重,辉煌顿成昨日黄花。其实,企业的危机谁也没有先知先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的失败在于管理,管理的缺陷在于文化。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玄虚,不是空洞的教育,更不是标语口号,而应该能实实在在地“落地生根”,才能在激情的言语和实际的行动之间找到共鸣。企业文化虽然意义深远,博大精深,为了产生无穷的动力,就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员工能够真实感受到、亲身体会到,才能上下同心,行动一致,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否则就是“忽悠人”。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就卓有成效。该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注重落实工作,在与国际知名物探企业同台竞技中,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地球物理公司,部署了“全球化、数字化、一体化”的竞争战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诚信、业绩、创新、和谐、安全”的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不断培育“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全员参与了企业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把具有时代特征和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断地、持续地转化为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使该企业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了世界级物探公司之一。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自己的特色和企业实际

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联系企业的实际,要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假如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命体,那企业文化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文化也难以寻觅。建设企业文化应对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效仿别人。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诺基亚就会立刻想到“科技以人为本”,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这些企业的成功就在于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应该是学不走、带不跑、散不掉的,就像一个人所具有的特质一样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人的性格。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口号而已,而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他人感叹而不能及的。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只有朴素的语言和实际的行动,他创造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带出了一支强悍之师,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战绩。我们不得不感叹文化的力量,不得不反思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只说不做的企业文化是“伪”企业文化,说多做少的企业文化是“忽悠”企业文化,能鲜明落到实处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就像海尔集团的张瑞敏砸冰箱,为客户提供五星级服务一样,真正把企业所倡导的文化落到了实处,看的见、摸得着,才充满了魅力。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就重视联系企业的实际,该企业注重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加强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先后建成了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廉洁文化”、“班站文化”等。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宗旨:“奉献能源,创造和谐”,追求:“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号召员工牢记“矢志找油,当好主力军;持续创新,再做新贡献。”的先锋责任,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以找油找气为己任,以强烈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科学的态度,卓越的能力,创新的品质,为用户降低勘探风险,找到更多油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力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履行好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发展成果惠及员工,回报社会。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创一批金字品牌,展示企业形象;树立一批典型人物,引导职工树立共同价值观;提炼一批理念格言,进一步诠释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和企业核心经营管理理念;总结一批典型案例和故事,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生产一批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五个环节

为了使企业文化建设切实落实到实处,真正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至少要处

理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武器。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正确的思想教育去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氛围的形成,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共同价值取向的培育、提炼、升华,要靠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促进。

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高层片面强调自我实现,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腐败思想。如果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引导教育,其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思想学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坚决摒弃低级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观。

建设企业文化,要着眼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员工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思想或文化的素质都不高的企业,是不可能产生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作为专业从事石油勘探的企业,技术领先是该企业的立身之本,由于该企业的员工长年野外施工,工作条件异常艰苦,承受着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因此,该企业十分重视员工队伍建设,在品牌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按照内部优秀、管理一流、用户认可、业绩突出的总体要求,深入在物探队范围内开展争创“东方先锋”活动,不断把东方先锋评比活动扩展到了班组、科技团队。目前,“东方先锋”物探队品牌已经深入员工,并被用户所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好方法,把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引到企业价值观上,引导员工溶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使企业精神形成员工的精神支柱;把员工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向心力,聚合员工的能力和才智,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处在“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之中。

2、企业领袖、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航标”。加强企业文建设,首先需要企业和领袖、领导、管理者从思想和认识上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并形成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做事风格,进而影响企业核心骨干、企业团队,最终形成企业管理制度,达到全员贯彻落实的目的,促使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之中。

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靠员工自觉就可以建设好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不断地影响着员工,逐渐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员工的行为。所以说企业领袖、企业领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更是企业文化的“航标”,是员工的楷模和典范。

通过行为的影响,可以使企业文化实现从文字到行动的转化,并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企业盈利的最终目的。通过行为影响,也可以使员工从内心接受并认可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从而转化成一种自发的动力和行为习惯,形成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依靠制度管理所远非能及的。

3、建立相对公平的薪酬福利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物质基础。我们谈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实,决不可以离开“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原则。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员工与企业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劳动关系,员工付出智力或体力劳动,从企业获取相应的报酬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这是员工对企业最基本和最原始的人性需求。清晰、稳定、相对公平的薪酬福利体系可以给员工安全感和依赖度,是员工安心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物质保证。

企业文化的塑造必须体现以员工为本,由于企业员工满足了自己的物质需求,才有可能认同和接受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形成有效的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由于员工在企业中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员工才可能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和尊重,才有可能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激发其更大的创造性,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的良好风气,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也对员工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它依靠其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形象标准和各项约定俗成,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

4、合理、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行为保障。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企业的战略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和默契;企业制度化管理则具有一种强制力,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工作、生活,从而形成一种良好习惯;企业制度管理的不断完善又能确保企业的正常管理持续稳定。

如果一个企业形成了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容易进行;否则,该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会出现障碍,甚至造成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无法持续。为此,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只强调用企业理念引导员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整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清晰、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之中;柔性的企业理念应该用刚性的制度去保障,这样才能明确告诉员工什么是不能做的,是企业反对的。制度本身的作用是制约,它可以让员工达到企业对员工要求的一个基本底线,经过常抓不懈,才能克服和改变少数人的人性弱点,保护大部分的正常利益,形成良好的行为惯性。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大力度地进行合理、规范的制度化管理,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行为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人治化管理机制。

5、系统、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好的企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谓的‘铁打的营盘’就是企业文化,它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发展需要,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经过企业有意识地进行提炼、修正、升化,并通过长期努力培养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对人的持续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努力积累的过程,这就需要系统、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支撑,从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稳定六大方面持续对员工进行从理念到动作的反复导入、修正和培训,通过共同价值的不断引导来塑造员工,潜移默化地使员工接受本企业的文化。系统、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会从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持久的在员工内心深处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变化和实际情况,真真切切地抓落实。正如一句广告词“只选对的,不买贵的”,适合企业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能促进企业持久发展的企业文化就应该努力塑造,常抓不懈。

第五篇:企业文化重在营造良好内部环境

企业文化重在营造良好内部环境

湖北锁金山电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蔡 文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可以按照不同的层级划分出三个梯次:最古老、最原始、最初等的当属经验管理,比经验管理胜出一筹的是制度管理,而层级最高效果最显也最为稳定可靠的是文化管理。探究如何针对水电企业实施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管理,强基固本,提能增效,从而谋求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良性发展目标,是一个十分有益的课题。在我看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就在于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即通过全方位的匡扶纠偏,鼓劲提神,营造一个风清气正、谋事创业、勤廉高效的软环境,形成和谐向上的支撑力,从而推动企业实现“上善若水、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笔者结合自己在锁金山电业公司近五年的摸索与实践经历,做一些思考,谈一点体会,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某些可以资取的参考与借鉴,以便企业在今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历程中,迅速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助推企业文化,提升公司软实力。

一、企业内部环境的概念与特点

1、企业内部环境所谓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条件的总和,即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体系,它由企业家精神、企业物质基础、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基本要素构成,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人这样打比方说,企业家精神是内部环境生发器,物质基础和组织结构则构成企业内部的硬通货,文化则属于企业内部的软环境。

2、企业内部环境特点企业内部环境不同于生态环境,它有着自身的属性特点:其一,它是软性的东西,就像一个气场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让人感觉得到;其二,并不是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愿意为营造好环境做出个人努力的,大家常常寄希望于他人多做贡献,自己乐得逍遥其中;其三,身在庐山的人往往抱怨多而行动少,这是个普遍的现象;其四,内部环境比较脆弱,就像高原草场的自然环境一样容易遭受粗暴践踏;其五,良好内部环境是动态循环的,需要不断地加以滚动性维护;其六,内部环境容易改变,一个关键性角色的移位与转换,有时就可以影响到整个内部环境的强势与弱化。

二、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几个重要因素

1、管理者素养高低决定着内部环境的好与不好。好的企业家创造好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就是牧羊人,他审时度势,调整策略,控制着内部环境的中心枢纽。管理者的“狼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羊群是否具备不一般的战斗力。这是因为管理者掌握着权力,掌握着企业的各种资源和利益关系,还掌握着属下的心情,掌握着团队的整体愉悦指数,是团队的核心,企业的灵魂,管理者素养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内部环境的好与不好,打个类比来说,这有点儿像是一句

《亮剑》的台词: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思考,不断地自我加压,改进和优化管理策略。

2、管理者的思想从关注事到关注人成为必然。从关注事儿到关注人心,这样的领牧者就进入了一个文化管理的层面,企业由此超越了赚钱机器的功能,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道德属性。让员工更有尊严地生活着,享有劳动创业的快乐与实惠,已经绝不只是一个关乎道义的问题,而是直接考量“社会人”能否更好地实践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今日之锁电,已经从一个十年没有盈利、十年没有还贷、十年没有涨薪、十年没有招聘新员工、十年没有发展新党员的拖着沉重翅膀的老迈公司,转变成了一个效益回暖、员工乐业、人心思定的活力企业,企业环境的向好不仅拯救了企业本身,更应该看到,它改变了一个员工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体验。在对待人事和人权的尊重层面上,按照理想的状态反观现实,我们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应该承认和正视的。

3、管理者履职的公平性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气场。管理者的公平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处事公平,任何一名员工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严格按照一个既定的工作流程去执行到底,而不是看关系,凭亲疏,或者依照主观随意性来决定取舍;二是说话公平。任何一名员工在公司的大小事务中具备同样的话语权,享有被同等尊重的参政议政权利;三是“被公平”,任何一名员工在享受公司福利、培训、晋升等待遇时充分享受“国民待遇”。正如管理学大师余世维说言,兵随将转,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管理者通晓每一位员工的个性特长,知道他们都擅长做些什么,将他们安置到哪个合适的岗位上去,其个人才能效益将发挥到最大化,并使得其收入回报与才能付出彼此接纳,恰到好处,这就是管理履职中最大的公正与公平。管理者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一个相对良好的内部气场已经初具雏形。

三、内部环境决定着员工的精神状态

1、企业人最在乎企业环境的良善与否。对企业和管理学来说,环境指的是与企业生存和发展相关联的社会的、物质的和心理的综合条件。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环境而遗世独立,人也最在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状况。当锁电管理和效益一度陷入泥淖时,环境变得相对糟糕,员工处于无可奈何的“混世”状态,不少人还在为生计犯难,一部分人在一次次失望和期待中苦熬;一部分技术人才含着泪水告别,背井离乡另谋高就;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带着遗憾解甲归田。当我们群策群力、励精图治“苦干”两年后,内部环境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员工的忠诚度回归了,爱岗敬业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了。待岗的员工相继回归,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内退员工微笑着让出工作岗位,推心置腹地把经验传授给接任的年轻人;安全生产部开拓创新,积极到兄弟单位取经学习;设备维护部责任到人,从消缺到技改,穿烂了一套又一套工作服;发电部精心调度,合理充分地利用有限水源,唯恐浪费多发一度电的机会。所有这些,都佐证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负面的还是良性的,环境总会如影随形地渗透到人的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体验层面,好的企业环境挽留人,不好的企业环境逼走人。企业人最在乎企业环境的良善与否。

2、好环境与不良环境的常态属性。好的企业环境,应该包含如下基本的常态属性:①内部机构设定合理,资源均衡配置,人财物流动线条清晰,规整有序;②日常运行机制流畅,责权利分配相对公平;③领导与员工关系圆融,企业上下一心,阳光和煦,风清气正,爱岗敬业、各谋其事,乐观向上,心有所属。与好的环境相对,不良的企业环境则表现为企业内部秩序运行不顺,责权利归属不够明确,领导与员工各自为政,关系紧张,员工对企业前途和自身处境缺乏信心,遇事推诿扯皮,没有人愿意担当,员工找不到北,远离幸福指数,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各种弱势情状比比皆是。

3、不良环境一旦在企业形成气候,身在其中的人就远离了快乐。作为管理者,必须树正气,立新风,反邪恶,努力营造风正帆扬的丹田气场,并有效防止不正之风浸入企业肌体,防止邪气流窜,纠结扩散,防止人性中恶的一面发酵和膨胀后占据主流,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取向发展,让员工群体人人分享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夹心蛋糕,充分体验到活在其中的快乐,最终缔造一个“和谐企业、人文关怀”的良好格局。

四、企业文化重在营造良好内部环境

1、企业最终依靠文化管理获得长久制胜的机理

享有国际演讲大师美誉的余世维博士指出:小型企业靠老板、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经验管理失之于零碎而不易复制,制度管理失之于呆板而缺少兼容,唯有文化管理具备大管理的胸襟和气度。他还说: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自主发挥潜力。学会欣赏,用其所长,让属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发散其个性化的光和热,这是管人的“文化”,也是一种人力资源调配与驾驭的艺术!我深深的感触到,锁金山电业公司归属能源集团旗下后,从能源集团自上而下,一种可贵的责任文化,“立责于心、履责于行”辐射到偏远的濒临破产的小水电公司。使锁金山电业公司广大员工自内衍生出一种乐于向善向上的文化支撑力,从这个角度说,锁金山电业公司当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就是责任文化的现实体现。

2、解读成君忆的园丁文化

成君忆认为,人类的文化可以分成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渔夫文化的特点是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夺,崇尚战争和谋略;但园丁文化不这样,它崇尚对生命的理解和爱。渔夫文化形成“分”,园丁文化形成“合”,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其实是渔夫文化与园丁文化之间的变换。《三国演义》开篇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当渔夫文化出现的时候,道德就崩溃了,经济学就成了显学。人们只知道用一颗经济学的头脑去利用、去掠夺、去占有。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分”。这么一“分”,就“分”出了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当园丁文化出现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人们在关注生命的意义。他们在用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对话,他们在理解生命、理解个体。于是,热爱生活、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被建立起来了,经济学还原成一种理财的工具。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合”,这么一“合”,就“合”出了周、汉、唐、宋这样的太平盛世。

真正的管理学是在职场上建立起一种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领导和员工之间,主管和下属之间,就不再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友爱互助的关系。爱,意味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因此,爱也成了园丁文化的主题思想。

3、园丁文化会形成好的领导力

园丁文化强调管理者应该做一名园丁,对员工充分尊重、理解、爱护和支持,这样的管理,带来的必然是芳草萋萋,枝叶相容,春色满园。这样的领导者,或许会凝聚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在锁金山电业公司,我对全体职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名战士、愿当好一名园丁”。公司设立总经理接待日,把职工的困难、建议、意见等记录在工作笔记本上,并逐一分解到公司所属的各个部门,督办落实,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这些做派,不是摆摆样子做做秀,真诚的举动是为了赢得真诚的信任,是为了推动企业上下形成尊重企业决策层的公信力。

4、良好的内部环境带来员工的忠诚度和执行力

余世维博士在分析执行力不佳的八大原因时,“缺少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被列入其中。员工忠诚度整回归体现出企业正在焕发生机与活力,它是企业执行力最值得依赖的活性因素。忠诚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美丽馅饼,它来自于企业日益改善的内部环境,来自于被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内核。到锁金山电业公司的前三年连续实现管理目标上的“三级跳”——从“基础管理”发轫,经过“规范管理”的夯筑,逐步走向“精细化管理”的纵深,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到2012年公司连续五年盈利。改变电力外送方式,降低能耗;完成多项技改,实现机组自主检修,公司用了6年的时间实现了由一个老旧设备的地方小水电向现代水电企业的嬗变。通过短短几年人才、资金、技术的积累,厚积薄发,2013年公司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建设耽误了近十年的尾水电厂。随着企业环境日益向好,员工不仅表现出了为企业奉献青春与才智的“忠诚”,而且企业经营班子的发展思路和各项决策,都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贯彻与落实,它有力地证明,良好内部环境带来了员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带来了雷厉风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