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旅行读后感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76-1086952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8-01 09:44: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旅行读后感

旅行读后感

读【真要命的旅行】

暑假,我读了一本叫【真要命的旅行】这一本书,旅行读后感。

这一本书里讲27个环节,一共有119面在讲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最精彩的是“飞行的红番茄”的第五段,最搞笑的是“蟑螂早餐”,最诡秘的是“相信我,你一定会喜欢的”那部分。主要内容讲得是赖皮和圆滑鼠计划要让杰罗尼摩*斯蒂顿损失许多钱,而且让它的假期并不快乐。在我阅读过程中发现了叙述杰罗尼摩一系列令他啼笑皆非的倒霉旅行。在旅行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名副其实的鼠窝,遇到困难时不能依靠别人,冷静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颤抖的胡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危险游戏,比如蹦极跳、滑翔机、深海滑水、深海捕鱼…….。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令你质疑的事。并不要随意相信别人的话,要防微杜渐。杰罗尼摩很勇敢,我要向它学习,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认真读好书。

这次书香中国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给孩子的一部童话,也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描绘了作者的祖国瑞典的美丽河山,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瑞典的民间传说,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懂得了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并获得了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这部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作者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在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还曾被改编为动画片。

书中的主人公,是被小精灵变小了的尼尔斯,尼尔斯家的鹅带着尼尔斯,竟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一路上,他在各种动物的帮助下,破坏了狐狸斯密尔的许多诡计;从强盗山逃出来,尼尔斯差点被国王铜像踩扁,幸亏木偶帮助了他;还有打败了灰田鼠兵团,救了小松鼠……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了拉普兰。

后来,尼尔斯和雁群往回飞,飞到家里。因为把鹅照顾的很好,尼尔斯就变大了,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尼尔斯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知道尊重他人,要热心帮助别人,更让我领略了瑞典的高山大河,森林草原,聆听了许多动人的古老传说。

我希望能有人让我变小,我会十分高兴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人类和动物互相帮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还希望有我们的作家把祖国的美丽山川和动听传说也写下来,让我们领略祖国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让我们在动听的神话传说中感受祖国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读后感《旅行读后感》。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二篇:旅行读后感

走!去旅行吧!

——读《再穷也要去旅行(2):女孩背包游世界》有感罗越

有了宝宝以后,我常常感到失落,原因是我不再有时间、精力甚至是足够的金钱去完成我的旅行梦。

这个寒假里,我看着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旅行靓照,各种旅行感受,心生羡慕,在疯狂点赞的同时,我拿起了手边的这本《再穷也要去旅行(2):女孩背包游世界》,希望能在书中找到丝丝慰藉。本书的作者是出生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黄爱琳,她1999年开始背包旅行,202_正式上路,喜欢独自上路,也习惯了一个人的旅行,本书记录了她独自前往泰国、老挝、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斯斯坦、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埃及的精彩之旅。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让她拥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无拘无束,把时间交给自己,也没什么时间观念,就像忘了时间的钟。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却又心驰神往。

美丽的女作者勇敢地背上了背包,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她搭过数不尽的飞机、巴士和火车,也走过了无数的街道,从一家客栈到另一家客栈,从一个车站到另一个车站,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有时候,我们认为的飘泊不定恰恰就是她人感到最最幸福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女孩,如果有机会,一生一定要多去旅行,一个人经历一场彻底的旅行,一路上自由自在,可以漫无目的的游荡,可以不顾形象的碎碎念,不求遇见谁,也不求遇上什么美好的风景。但这一路上所接触过的一切,足以让你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审视自己。让你获得重生,让你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我现在没钱,等有钱了再去。我现在没时间,等有时间了再去。其实旅行只需要一颗想走就走勇敢的心,只需要一个背包,然后出发.尤其是女人,当你行走在路上,强悍的阅历会逐渐沉淀你的气 质,开阔的眼界会拓展你的心胸,你不再是一个会用纸巾擦干眼泪的小女人。

作者觉得虽然她只是地球上的一个过客,但走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留下的不只是足迹,还有她的欢笑和眼泪。的确,边走边写,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整理出来的旅行生活,那些美丽的回忆,总是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常人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旅行,可以使你中断每天周而复始的凡人琐事,对平凡俗气的生活,是一种暂时的解脱,让自己的胸怀得以舒展,心灵得以净化!

旅游带本书的好处是,不管身在飞机还是火车,打开书就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安静淡然,与世无争;旅游带上耳机的好处是,不管身在他乡还是异国,戴上它就穿越进另一个世界,心随之轻舞飞扬;旅游带个相机的好处是,不管身在山岳还是大海,随时发现美景,定格美好的回忆,截取感动自己的那个画面。

如果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脚,心却丝毫没有愉悦。我想,喜欢上旅行的人,都是想要暂时逃离自己城市里那熟悉却沉重的空气。背上背包,戴上耳机,卸下平日里所有的伪装,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找的却是自己。

趁年轻,趁还有梦想,想去的地方,现在就要去。想做的事情,现在就去做。哪怕搭车、睡沙发、住客栈,享受在路上,看风景是不变的信念!

第三篇:地底旅行读后感

地底旅行读后感(一)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地底旅行》一书,主要讲述了雷登博士意外发现了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可以到达地球中心去的内容。于是博士带着阿克辛和汉斯进行了一场异想天开的地底旅行,在一路上,他们克服了接二连三发生的困难,面对怪事一个接着一个地发生,但是他们没有低头,坚持不懈地往前进,终于饱览了地底世界千奇百怪的景观。

我很佩服雷登博士和他的同伴,他们为了心中的目标,用坚韧不拔地意志和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就可以战胜种种困难,最终达了目的。我想,只有不停地努力,这样才能成功。就好比学习一样,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此,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一种为达到目标不顾一切困难的精神。

地底旅行读后感(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冒险的书,名叫《地底旅行》,看的我是心惊胆战。至今我的耳边还环绕着海兽的咆哮声。

《地底旅行》的原著是由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现由陈秋帆翻译并改写成中文版。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脾气古怪的博士白洛克根据一本旧书里羊皮约中隐藏的密码,得知了地底的秘密,与侄子亚克西一起开展了惊险的地底旅行。在地底,他们见到了活生生的空植物,原始人,电气性光线等构成的玄奇的地底世界,并发现地底并不那么热,在地底大海中他们遇到了古代海兽,遭遇围困,经历九死一生后,从一个火山岛的喷火口逃回地面上来。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虽然可能没有书中说的那神奇与魔幻。在这本书中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情节既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使我明知这故事是想象的,却像跟博士和亚克西一起游历了地底世界,看到了地底世界里的形形色色一样:在黑暗的地下道中漫游,和他们一起坐在木筏上,亲眼看到了鱼龙,蛇龙等怪兽生存的地下大海。这一切的一切连我自己都觉得惊讶,这位作家是有何等的想象力,才能写出这般令人讶异的科学冒险小说呀!我多希望在我的身边也有这么惊人的作家来创作这些异想天开的冒险故事片,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

在看这本书后,我不禁遐想道:在科学日益发达的现代,或许真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可以跟白洛克博士一样,一起去地底旅行呢!

第四篇:《旅行创意学》读后感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

所以关于旅行,每个人的眼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跟团是一种学习的态度,骑行是一种迁徙的姿势,独行是一种探索的心情,每个人的旅行都有着浓郁的意义。十个关键词里,也许能照见自己的影子,如果不能,也是创新。不过一切一切旅行的创意都需始于足下。

走出去是第一步,喜欢第一个关键力,勇气。试过玩水,以一身干洁的衣服站在一旁,看着戏中人玩乐,这是一种开心吧。然后是不是因为这种开心,我们便一直很舒服的停留在这种状态。当有一个人,推了一把,把你按入水中,先是愤怒,然后是更欣喜的愉悦。跨出去的勇气,带来的新的世界,有点像发动机的第一声动作,会源源不断。

第二关键力是效率,拖拉世家出身的人,对于行动力的渴望也自然地会是很高的数值。旅行社已经把这件事情做得绝妙,在有限的时间内,像填鸭般塞满了各种景点、讲解、吃食、行程。时间对于现在的我们永远是不够的,那么,既然想出去玩,就努力点呗。

第三关键力是应变。觉得这才是踏上了旅途的正轨,不是动机也不是林林总总的时间规划。喜欢那句结婚感言,感谢争吵、感谢横眉、感谢变故、感谢不分手。对于旅行,要感谢的是其中的变故。包括时差、地理、语言、信仰,还有你周围的旅伴。不只是探出舒适圈,而是要应对那些直刺进你舒适圈的事物。缆车还是徒步?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决定,而且你的决定不单单的关于自己,还要牵连他人;你的决定不单单定义自己,还决定了他人的时间。你不是一个人!第四关键力是养分。有人到达城市的第一站是河滩,有人到达城市的第一站是艺术馆、博物馆,有人则是穿堂过巷寻古问天。从知识开始,走进一个区域,了解那些你从未知晓的事情。野史也行,旁支也罢,浅听笑看风云变,细酌且辩世是非。在上海,久了一定能知晓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纠缠;在成都多了,杜甫的诗句就算不会脱口也能记着几篇。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说法不错,就算不去刻意了解,耳濡目染里也能像树根那样浸润泥土、汲取养分。无论你意或无意,文化就在那里,浸润生命。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来自见识,来自旅伴,来自面对的人事。浸润着。

混血,第五关键力。“心灵里程数”强调的,相对于养分,这是一种主动吸取的状态。去交流,然后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那么和善;去攀谈,然后发现原来有很多的东西自己一直在井底;甚至去辩驳,然后尝试倾听不同人的意见。来自在新的环境里对自己的否定和肯定,如果你没法强大到可以做钢琴独奏,那么,让一起其他的声音走进来,交响乐才能有足够的宏伟。关于混血,还有重要的回眸的一刻,“用异乡客的眼光,回头看自己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是为了更

好的回归,游子是最热爱家乡的一个群体,用故乡外的思维审视故里,是一种多么美丽的视角。你能说,你家乡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吗?

第六项是极端。试你从未敢于尝试的,垂直拉大视野,脱离现有的位置,“退的越远,一切变得全观清楚,自然就是趋势预言家,也会是行动改革者--地球是一体的,仅是这点看通了,整个人生的视角与生命的重点就会不一样!”。不仅仅是高度维度,还有金钱与贫困的极端、变局的极端、生与死的极端。朋友说,在印度的贫民窟里,下雨了,打着伞看着几个孩子欢快地在雨里泥里打滚,顿生悲感。是的,如果把高考这类的也比喻成一场旅行的话,有很多的东西,一生不可或缺,可是也只能经历一次,弥足珍贵的东西是记忆,是烙印。

身份被安排成了第七个关键词。其实不想带着身份去旅行,如果必须会更喜欢定义为责任。不是羁绊,不是牵挂,而是责任。作为学生、作为职员、作为父母、作为游子。“当车窗逐渐变成了一面长长的黑色镜子,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脸。”旅途中路途上,想的最多的,还是关于自己,还有关乎自己的角色吧。独行夜路,“旅行使你知道最多的部分还是你自己--离家在外时最想念、最牵挂的是什么?最可有可无的是什么?在陌生环境里,展现了什么样的能力,最渴望得到的又是什么?”我是谁,问苍天,问大地,最后只能叩问心门。

关于丰盛,这第八个关键力,想说,是的,这是一道盛宴。是收获,不只是内心愉悦的收获,不只是耗费金钱的丰收,而是真正的春种秋收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职业,无论如何,都能在旅行中获得成长,科学家从自然中获得启示,文员将旅行讲解与文案结合,厨师收获美食,经纪人可以发现更广阔的市场。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不会与生活相悖,而是与工作相合。

最后是造梦,最后是创世。王者回归的气魄里,我们可以重新定义下一站的启程,更高高度的启程。体验是为了进阶的体验,圆梦是为了更好地造梦。然后以敬畏自然的姿势,滴水汇于海的态度,继续前行。

旅行关键力--

1、勇气,2、效率,3、应变,4、养分,5、混血,6、极端,7、身份,8、丰盛,9、造梦,10、创世。旅行创意学,你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无法复制的孤本,所以在每个人各自的地基上可以建造出各式的高楼,只要对于自己从未拥有的突破,便是创意。创意是对于自己,对于自己所没有发现的世界和玩法。我们一直在路上,也且许我们慢慢尝试。

你好,我们未知的世界!

第五篇:《火车头大旅行》读后感

《火车头大旅行》是一本特别有趣的书。这本书的想象力无法形容,像核爆炸一样天马行空。作者从只有一个国王、一个半火车司机和两个臣民的小岛——卢默儿国将我引入,一直到生活着巴掌大的小人的曼达拉国、“半拉子龙”、假巨人,最终到火车头在解救了被龙抓住的一帮异国小孩后,还生下了一头小小的火车婴儿。整个故事如梦如幻,像吸铁石一样紧紧吸住我的眼球。

书中的曼达拉国似乎是以我们以前的中国为背景写的,首先这个国家的人用筷子吃饭;用的钱中间有个小孔,很像我们的铜钱;那里的职位也有丞相、文书什么的;曼达拉国的字体是从右到左竖过来写的;插图也很相似。还好作者把曼达拉国写得非常美,人也很和善,不然就是丑化中国了。

书中的插图也挺有趣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主人公杰姆,杰姆是个黑人,插图上的他除了眼白和嘴巴不是黑的,其他都像煤炭一样。插图上的人物都很传神,其中的瓦斯太太在杰姆与莉茜公主订婚时的样子画得极为可爱,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

《火车头大旅行》是德国著名作家米切尔·恩德的作品。我看过米切尔·恩德的短篇小说集《魔法学校》。我家里还有他写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我计划在今年看完。《愿望潘趣酒》我没看完,觉得有点没劲。另外,《火车头大旅行》还有一本续集——《十三海盗》,我也希望爸爸给我买回来。

旅行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