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精选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教学论》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教学论》读后感1《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开始读的时候,不知道自已在读什么,觉得不像是谈教育问题,倒是在谈宗教人生的问题,但是当读到第七八章时,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后就都是关于教育的了。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感受确实很多,我主要谈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
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期望,一种执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身上的这种面对困难决不退缩、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倦怠了,对于事业的那种激情也开始减少了。有时候很想去改变一些现状,但是又想,有些现状是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的吗?我就认为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要不断地努力呢?读了夸美纽斯的作品后,觉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管自己能改变多少,只要去做了,尽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 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他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他认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要想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就必须加快培养建设祖国所需人才的步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我们的强国之梦才能早日实现。
三、教育要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他所说的“自然”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首先,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则为依据,步自然的后尘,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指出: “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秩序。”在他看来,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这样,教育艺术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自然。
夸美纽斯把整个自然界看成是一架机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机械原理安排的,是有秩序的。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一切秩序良好的东西,只要能保持它的秩序,也就可以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在他看来,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就像一座组合得很巧妙的钟一样,有自己的秩序。夸美纽斯举例说,人模仿鱼在水里游的方式而学会游泳和造船,人模仿动物的发声器官而学会制造笛子、哨子及其他管乐器,等等。因此,教育也可以模仿和借鉴自然的秩序。其次,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在自己合适的时机生长发展,例如,鸟儿在春天繁殖,园丁在春天种植。同样,童年是人类的春天,是受教育的大好时期;早晨是一天中的春天,是读书的好时光。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教育也应分成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四个阶段进行;要把学校的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获得预期的效果。
这正如我们中国提倡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思想、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是有益的。
由此我想到我们工作室的课题《构建自然的语言课堂,培养合理儿童》,我们的思想和夸美纽斯的思想不期而遇,教师的教要合乎自然,学生的学也要合乎自然,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显现出生命的活力。
四、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教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这个复合世界是按照儿童、少年的成长规律设计的,比较而言,学生学到的知识浅显但却复杂,不太规范但却鲜活、生动,带着强烈的个人体验性。这个世界中,学校、教师、教材与现实生活同等重要。
讲读课文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把学生已有的家庭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到课文中来。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活中的母子情、父子情、祖孙情、兄弟姐妹情永远是温馨甜蜜、款款动人的;母爱、父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甚至是继父养母的爱,总是博大精深、牵魂系魄的。把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家庭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
千方法万方法,再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书实践活动更好的方法了,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相信在语文教学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只要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将“生活”这一活水引进课堂,必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教学和谐地统一起来,就必然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总之,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更要走进生活。语文教学只有面向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教什么;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怎样教。我们必须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连接起来,把学生经验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大教学论》读后感2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词汇量;书上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成语,可以让说的话很精彩。读课外书可以增添丰富知识;书上有各种各类的知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多读书,可以很快就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课外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读课外书可以增添智慧。读课外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教育的。
其次是教育要遵从三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是探索教学工作规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三大教学原则特别著名。
直观性原则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应当尽量放到感官跟前。知道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演示乌鸦喝水的“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的场面,就是那节语文课,让我对语文充满了兴趣,对语文充满了向往。开始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直到现在我自己也成为了一位语文老师。直观性原则带给了我极大的改变。
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要是层次高了,学生就很难学会、学懂。比如现在总听办公室里老师说,有的孩子不懂二十四计时法,区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不同时间的说法和记法,还有的小孩怎么也搞不清人民币的使用方式等,我想这也许是教材本身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孩子在接受能力上处于弱势。
巩固性原则。特别强调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实践把知识固定在记忆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或者教导别人等方式使知识更加巩固。
《大教学论》读后感3《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恩格斯在谈到这个时代的特征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夸美纽斯便是这个需要巨人的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
《大教学论》(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写成。本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教育的目的、任务与作用是《大教学论》首先论述的问题。夸美纽斯根据基—督教的《圣经》提出人生和教育的目的。他说:“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因此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认识自己,熟悉万物,形成德行,虔信上帝。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但他又反对中世纪天主教会完全忽视人的现世生活的禁欲主义,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预备”,希望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说明他的教育目的论和天主教会的教育目的论是有区别的。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他看来,人生来都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后天的发展全靠教育。这里一方面将教育的作用夸张化,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了教育对人生的功能。
既然教育对于人生和社会有如此巨大的功能,普及教育自然成了首要的任务。夸美纽斯把“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作为该书的主题,提出了“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响亮口号。他严厉指责封建贵族垄断教育而把穷人排斥于校门之外。他说:“在那些被排斥的人中,也许就有极优秀的才智之士,他们这样被践踏,被扼杀,真是教会与国家的大损失。”夸美纽斯主张:“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贫贵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一些思想上,而且在一些教育制度上也有重大体现。例如: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它是以班级教学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但班级授课制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蕴藏着一个先天不足: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实施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学资源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被局限在一种呆板的机制之下,因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被人为地框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另外,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构建了基于课堂教学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都不一而足地想克服这一先天欠缺,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写的,本书主要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写作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大教学论》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对于当时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启迪了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以当时德国为例,30年战争后,哥达公国为恢复被30年战争所破坏的教育,根据本书的思想进行教育改革。1642年颁布“学校法”,这个法令是以夸美纽斯主张的“国语学校”为蓝本制订的,这对以后哥达成为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地方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时代的限制,本书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过分强调“适应自然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把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同自然现象机械地、简单地类比,把教学过程建立在了感觉论基础之上。二是坚持基—督教的基本信条,把神学原则和《圣经》的一些思想贯穿在了本书中,使本书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
夸美纽斯的一生是为祖国的复兴,民族的解放,兄弟会的生存而奋斗的一生;是为改革旧教育,创建新的教育学体系而辛劳的一生。作为他的重要教育著作之一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产生于世。本书创立的教育学体系,奠定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始基。为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便是我关于《大教学论》的一些简单的体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感悟。
《大教学论》读后感41.导读领航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他因此被尊为教育学的鼻祖,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曾经这样评价他:“夸美纽斯是一位深邃而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理论实践上完成了一场革命。”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给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以启迪,他的教育学体系也为现代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他第一个关注人民大众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他第一个系统地制定分班上课教学制度;他第一个认识到教科书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第一个探索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提出了著名的直观性原则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他在教育史上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大教学论》是作者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思索而写成的。此书在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学校充 满快乐、社会增加和平的目的。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作者简介及该书影响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解放民族、消除宗教压迫及教育改革等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结合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问题,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除《大教学论》外,他还有许多重要著作如《语言学入门》、《母育学校》、《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教育论著全集》等。
《大教学论》是作者的代表作,于1632年成书,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此书总结了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见解和教育措施。它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早在20世纪初期,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进行过简要的介绍,1939年傅任敢教授把它翻译成中文,后又经历过数次改版印刷,畅销不衰。
3.内容梗概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4.教育案例或模式分析及建议
(1)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夸美纽斯为证明这一观点举了几个例子,例如大约在1540年的时候,有个坐落在森林里的村落,村里丢失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几年后,有人看见一只奇怪的动物和豺狼在一道奔跑。这只动物有四只脚,但有一副人类的面孔。农人们设法活捉到了他,并送到方伯那里。方伯让他受教育,让他不断和人相处,他逐渐变得文明,并学会了两足行走,最后他学会了说话,行为已经像一个人了。
人是具有一定天赋的,这些天赋将如何发展,关键在于教育。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任何人的智力都能发展,因此人人都需要接受教育。无论贫富贵贱,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进入学校,人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发展的可能,作者反对那些借口“智力迟钝”而拒绝教育儿童的言论。他的结论是“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应用建议一:教育必须普及。遇到智力低下的儿童,更应当建议他们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我们要坚信通过教育,任何孩子都会得到提高,都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应用建议二:天赋要依靠后天的培养才能发展,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开发,他就无法得到发展。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发现学生的潜能,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有利的机会
(2)教学的三大原则
夸美纽斯是探索教学工作规律最早的教育家。他以遵循自然为一切教育原则的基础,一切教育原则和规则都是从这个总原则上推演出来。他所揭示的一些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最著名的有三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应当尽量放到感官跟前。关于此点,他总结出三大理由:感官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感官是证明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最重要的;感官是记忆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事物来学习,如果看不到事物本身,可以借助模型图像,本着先整体后部分的规则呈现给学生。
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这里的“序”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过程的序,通过感知、记忆、理解、判断这样一个顺序,从而达到牢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二是指学习材料之序,材料的学习应当秉承先易后难、从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三是学生的能力之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必须与他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
巩固性原则。特别强调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实践把知识固定在记忆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或者教导别人等方式使知识更加巩固。
应用建议一:让学生易于记住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用口教,还可以通过图画去阐明,利用眼睛发展想象,把感官都调动起来。
应用建议二:教给学生的知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但不能难度过大,要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应用建议三: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给他人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也能获得提高。
(3)根据年龄与学力区分为四种学校
一个人的身体可以持续生长到25岁,25岁之后便是长力量了。夸美纽斯认为学习应该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期间可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立相适应的学校。
婴儿期(1~6岁),在家庭设立母育学校,由母亲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重点练习外感官,教导幼儿如何辨别周围的事物;儿童期(7~12岁),每个村落都设立国语学校,对这个时期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通过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测重以及记忆各种事物等方法去训练内感官、想像力与记忆力等;少年期(13~18岁),每个城市都设有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进行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信息,并进行判断;青年期(19~24岁),每个国家或每个省都设有大学,对这个阶段的青年进行高等教育,学习与意志密切相关的四科,即神学、哲学、医学、法学。其中,母育学校与国语学校收纳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而大学则训练未来的教师和学者。这种统一学制的设想,为人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夸美纽斯划分这四种学校的思想与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紧密相连。在他看来,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原则。这四种学校的划分一是根据教育要遵循自然的秩序,大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人的教育也相应分为四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天,大学相当于冬天;二是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即人的年龄特征,母育学校适合1~6岁的孩子,国语学校适合7~12岁的学生,拉丁语学校适合13~18岁的学生,大学适合19~24岁的学生。
应用建议一:学习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如果不适合,低于或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很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表现出不愿学的情绪。
应用建议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每一个阶段都应当认认真真地学,为后一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5.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启迪
(1)相信教育能够改造一个人的命运
无论是怎样的学生,学校都应当接纳他,而不是排斥他,要相信他在这个充满乐趣、充满爱的氛围之下,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2)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学会研究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指导教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这三大原则,让教学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两者在课堂中都感受到快乐。
6.精彩语言辑录
(1)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2)对于一个人,我们可以说,不管他因犯了罪恶以致损坏得多么厉害,靠着上帝的仁慈,利用某些方法,他是仍旧可以恢复和谐的。
(3)谁也不可相信一个没有学会按照一个人的样子去行动,即没有在组成一个人的因素上受到训练的人,真正能成为一个人。
(4)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
(5)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并且应该在学校里面受到。
(6)人们往往埋怨很少有人离校时受到了彻底的教育,埋怨大多数人所记住的只是一种外表,只是真知识的一种影子而已。这种埋怨是有事实为证的。
(7)所教学科若不常有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教育就不能彻底。
(8)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而不是改变。
(9)感官既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知觉的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得以记住。
(10)产生一个艺术家的是实践,不是别的。
《大教学论》读后感5读了《大教学论》后,有很多的感想。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他26岁时因为战争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从此他几乎颠沛流离一生。也可能是这种艰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同时惊讶于夸美纽斯对“节制”这一品德的理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阅读和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该书开头几章,便深深的吸引了我,触动了我内心,解开了心中十几年的困惑:人生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假如有人贪图快乐,那么,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乐的溪流里面,但是他已习惯了快乐,他的嗜欲仍会爱了这样又爱那样。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没有止境;因为一个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愈知自己的无知。”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写法,为学生设置多个创作题案,引起学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关于《大教学论》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大教学论»读后感
新惠三中 宁宗智
从教30多年来,阅读了不少教育学著作,感触最深的要属于«大教学论»。这部教育学著作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整部著作体现着自然和谐的育人思想。三百多年前的夸美纽斯站在教育的最高处,他的教育理论精准长远,推崇学校教育,倡导人人都应该接受学校教育;依据事物成长初期易于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规律,还提出“育人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必须给予“修理”,才能成为“参天大树”。作者用平和自然的语言阐释了深刻的教育道理,用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实例诠释了一个个教育教学理论。下面我谈四点感想。
一、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一切男女青年不分贵贱和聪明愚钝都应该进学校接受教育,快乐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修养、继而成为有信仰的文明人。学校是文明传播的主阵地,使凡是能够生存、能够兴旺的东西都得到发扬滋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最为茁壮的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学校教育要顺应自然
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他所说的“自然”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首先,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则为依据,在自然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指出:“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秩序。”在他看来,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不可逆行自然规律办学。
三、教育者应该借鉴“大教学”的八大理论
第一、“大教学”强调,一切知识都不应该以教师的权威去灌输。反对那种“不让学生接触事实而被动的接受”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感官或实践获取知识,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是永生不忘的,且能够学以致用。
第二、“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掌握生活技能、积累经验,开启智慧之门。教师首先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事物的动力。
第三、“大教学”不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课内结合课外,传授知识人同时融入育人教育,是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学习的本体要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不断地鼓励和肯定他们,才能使学习的主体乐学不倦怠,他们才能乐于接受“修理”,才能亲其师、信其道。第四、“大教学”是将年龄相近的人集中到一个班级。根据年龄特点展开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习;在互动过程中每个主体都会不自觉的审视自我,互相取长补短,不断的完善自我。学生起初的学习是由教师扶送,到教师目送,再到教师不送的过程。当学生都养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时,这时的教师就是“麦田的守望者”,适时的指导帮助即可,此时的学校就是乐园,教育达到和谐状态。
第五、“大教学”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育人的过程。大教学大教学需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统一度量衡,不能单纯地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收获,把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放在首位,其次再关注孩子的成绩。
第六、“大教学”善于利用榜样进行教育。榜样是指书本上的榜样和活生生的榜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父母、老师和同学身上都有可取之处,若发现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或看没有价值的书籍,都予以指正和中断。
第七、“大教学”强调惩罚和严格的纪律在学习上是用不着的。如果学生不爱学习,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好,教鞭是无能为力的,但在道德方面惩罚却是必要的。
第八、“大教学”认为,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问题在于使人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与动力,不必强迫。因为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愿望,若没有获取知识的愿望,就需要教师不断唤醒孩子们的求知欲。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口味,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循循善诱、教师的态度应该是自然温和、教师的内心应该是安宁祥和,教师的教育应该是长远有预见性。
四、教育者都应细读《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是宝贵的教育遗产,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产生于世。虽然它距离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书中许多的真知灼见依然还是那样的精辟,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阅读中,我被夸美纽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和真知灼见深深地打动,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我时常在想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教师在教书育人时,是不是对学生一视同仁?应该让所有的孩子喜欢学习,喜欢上学;教学不局限在学校教室,应该是生活的各个场所;知识传授不局限在课本;人从大自然中来,还去往大自然学习;教师不局限知识的传授,还兼负培养健全的人格。
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身为新惠三中校长的我,虽然读完了《大教学论》,但是感觉收获比较肤浅,今后有时间我还会进一步的研读,把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同时,我衷心希望各位同仁能在百忙中不吝赐教。
第三篇:教学论读后感
《教学论》读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拜读了翟广顺主编的《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一书,发现此书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探究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在教学内容一章中,作者讲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首先勾画出和设计课堂中师生交往借以展开的内容,没有预设的内容的师生交往只能是一般性交往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要开展的活动、要讲授的知识,决定了学生是以专心致志的方式还是心不在焉的方式学习。因此,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教学内容也因此成为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话题。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教育者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标准有这几个:
一、从学科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二、从社会需要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三、从儿童经验和兴趣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依据儿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庞大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和筛选的过程。而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中,教师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取舍,绝非仅仅依据上述标准就可以完成,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
第四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上学期上《教育概论》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几本中外教育名著。而对于一个对看到文字就反感的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不过我还是坚持看了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本教育名著。虽然看的时候是囫囵吞枣的看的,不过看了以后还是有许多让我映象深刻的地方。不过,如果我理解错误的话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的语文成绩不好,水平有限了。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一步教育作品。此书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是教育学行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想讲一下的是夸美纽斯。他是一位捷克人,出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他生活的年代刚好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时代,因此社会背景比较复杂。俗话说“实事造英雄”也许就是这个的最好体现。他的一生都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一次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热爱儿童而且热爱教育。他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学理论上,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夸美纽斯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因此他又被称为是“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著作很多,不过,主要教育学说还是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该书实际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现在讲述的是《大教学论》。此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的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著作。正如作者在开篇所写的“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叫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西方人对《大教学论》的评价相当的高。他们说:“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驾驭的科学”。因此,《大教学论》号称“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教育著作”。上学期的阅读,便让我有对此书产生了兴趣。该书论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适应自然的原则始终贯穿于整本著作中。全书共三十三章,我个人认为第一章到第七章讲述的是:人的来由以及人的形成的影响因素。第八章到第十三章讲述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行,学校教育改良的必要行以及怎样改良。第十四章到第十八章主要讲述的是:教于学的原则等。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五章讲述的是:学校的教学方法。第二十六章到三十章讲述的是:学校的纪律以及语言等。最后那三章讲述的是大学以及教导。该书系统的阐述了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教育目的,作用,内容和途径等。读了此书以后我了解到了他对于教育的观点。他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他认为自然界存在自然规律,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遵循自然界的普片规律。他的第八章的标题即是“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他认为现今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改进,需要完善。因此,他提出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及必要性。此外,在第七章的时候夸美纽斯对儿童的心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教育工作要如何适应儿童年龄、心理特征提出了不少意见。他说“人的教育要在适合的时期进行,在适合的时机对人进行教育”。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从人生的青春期开始,也就是说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儿童时期等于春天,青年时期等于夏天,中年时期等于秋天,老年时期等于冬天。教育就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在每一个时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其次,夸美纽斯又对教于学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与学的原则有: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此外,还对教学法进行了阐述,系统介绍了教育法有:科学教学法,语言教学法,道德教育的方法,艺术教育法,灌输虞信的方法等。他主张多种教育方法结合进行教育,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后两章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导的问题。他提出了论教导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提出实施普遍教导的前提。夸美纽斯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的问题的人,并且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于生活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教学原则的规则。,《大教学论》的写作目的是:寻求一种教育方法,可以使教员少教,使学生多学。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了许多东西。《大教学论》中阐述的最多的应该还是教育吧。虽然本书的开始是从“人”讲起,在开篇就提到了“人是造物中最完善、最美好、最崇高的”。也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学问、德行、虔信是我们人生来就具有的三粒种子。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国的荀子的《性善论》,强调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不独要有学问,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为了他邻人的幸福,不独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学问和虔信;为了上帝的关荣,不独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学问和德行。不过最让人映象深刻的还是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的观点和见解。读了《大教学论》让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们明白教师职责的所在,就像我们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充当教道德工作,是教育的主体。我们都知道教学即是:教于学。而老师即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了教要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有一句话说:教导别人就是教导自己。那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教师作为教育者即是教育人,这让我们想到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因此教师的责任是伟大的。其次《大教学论》让我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执起教育之匙,开启孩子们的心灵,浇灌他们稚嫩的大脑。让教育发挥最大作用,让他们长大以后为祖国奋斗。更好的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通过《大教学论》我们知道了: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聪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在读了《大教学论》后终于了解到了这本堪称“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的来由。它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号!我想,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读《大教学论》是必须的,它会让我们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
第五篇: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
【摘要】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的专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合理借鉴、吸收其中的和谐教育思想,无疑也对我国的和谐教育建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所体现出的和谐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并集中体现在其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的认识上。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今天,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教育现实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反思教育目的,树立以启发智慧为目的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天性发展的需要;教育节奏要与学生身心发展节律相统一,实现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关键词】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和谐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村庄里,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又是近代最初的一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生活的17世纪正值欧洲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各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新旧思想文化的碰撞,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夸美纽斯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反封建制度的思想,一方面严厉抨击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以及教育中的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抱着以教育拯救人的心灵的美好愿望,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探索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想,启迪了现代世界教育革新运动,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它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被教育理论界看作是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所以夸美纽斯又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其中,和谐教育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夸美纽斯力求使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倡导建立一种和谐的教育思想,通过教育来达到救赎人类、改造社会,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世界的目的。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控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就是和谐教育思想,即热切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种子),教育就是要使这些因素(种子)真正得以发展。夸美纽斯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2]因此,夸美纽斯提出要通过教育给一切人以一切事物的知识,使其知道自己并知万物;借助于教育使人的心灵变高贵,从而能够管束万物和自己;使他们得到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和谐发展的、幸福的人,从而使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成为能实现幸福的天堂。
教育目的的阐释—实现个体、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在《大教学论》的开篇卷首,夸美纽斯已明确指出:“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式、和平与宁静”。由此可见,他要通过改良学校,培养更多的和谐的人、自由的人、幸福的人、快乐的人,从而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植物的、动物的和智性的或精神的,而智性的生活受到了植物的和动物的生活的阻碍,人必须要突破这种阻碍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人的这种完善应该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是一种人实现自身和谐发展的永无止境的不懈追求,是超然于今生之外的终极目标。组成人的心灵的三种能力—智性、意志与良心是不能拆开的,同样心灵的三种装演—博学、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身上的,但它们的发展则全赖和谐的教育。他高度评价教育对形成人的作用,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3]即要从知识、道德、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原则的思考—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脱胎于他的教育适应自然思想,其自然教育思想其实就是和谐教育思想的集中及经典体现。在《大教学论》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指导原则,即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自然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适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性;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他首先提出一条自然规律,然后指出人类活动是如何遵循这一规律的,接着批评了教学中违反这一规律的活动,后提出正确的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他指出“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4],认为教育要在各方面与自然相适应,秩序是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事物存在着一种自然的秩序(即规律或法则),这一秩序就叫做事物的灵魂,无论在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保证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引申到教育领域,和谐教育就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教育,即要求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其自然的规律去发展。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要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夸美纽斯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法则,人的成长是一个顺乎自然和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接受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按照自然、和谐的成长规律和人自身特点有序进行的过程。夸美纽斯认为:“这些不同的学校不是要去研究不同的学科,而是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同样的学科,教导一切可以产生真人、真基督教徒和真学者的事;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
按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观点,教育目的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发展学生的智慧。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因素,要尊重人、注意人的个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发展。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弊端甚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落后,对教育目的认识狭隘,甚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致使其工作效率不高、效果较低。不管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环节都还有待改进,好多还是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素质不高,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现代教育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始终以宽容、关爱、尊重、平等的态度看待学生,依据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顺序,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尊重他们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使教育成为愉快、创造、成功、生动、激励以及主动发展的引导人、改变人的有效途径。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范围内,更应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无私的爱护和关怀,从而通过潜在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断追求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怎样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才是现代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学生的前途才是光明的,教育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社会需要由和谐因子构成,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正是致力于对这些和谐因子的培育。在实施教育改革、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大教学论》中倡导的遵循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推行和谐教育的思想正是我们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理想。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向前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之加以发展、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教育、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杨汉麟,《外国教育名家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4]肖朗,《中外教育名家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