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800字(通用)[合集五篇]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77-844593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23 09:05: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800字(通用)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800字(通用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800字(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1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2

去看这个电影之前,我没有看剧情,没想到开头的剧情,是以老人离世为题材,话题很沉重,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不适合,但是,每个人终究要经历,不如让孩子从小了解,对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面对漫漫人生路有个思想准备。

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贵,有的平凡,有的辉煌;有的步步高升事业有成,有的碌碌无为却被视为没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轻时候走过弯路,历经坎坷和磨难,但是,幡然醒悟之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金不换,犹如重生,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闪耀出善良、友爱、尊重、孝道的优秀人性光芒。

电影中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成长、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祸福,都要面对无法预测的生老病死,在这个漫长又短暂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义。

小时候都不能理解“死”含义,像电影中的小姑娘寻找死去的外婆,就给她说:“外婆化为青烟,飘到了天上,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在静谧的夜晚,仰望着满天繁星,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电影中有句台词:“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是守护着爱着你的人。”你可能会想到你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些爱着你的人;你可能又会想到无私爱着我们的父母,也可能会想到在我们面前撒娇的有时候气人,有时候可爱的孩子们。

面对爱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动,从生到死,爱都在我们的周围。《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说:“谢谢你,温暖我。纵有悲欢离合,纵有艰难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着,努力的活着,善良的活着……”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3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4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5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第二篇: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大事观后感1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人生大事观后感2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人生大事观后感3

《人生大事》作为一部殡葬题材电影,虽然讲的是殡葬题材,但并非颓丧的一哭到底或者简单的只谈生死,而是通过聚焦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启发观众从死亡的角度出发,再度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在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了平凡珍贵的人间温暖,影片中既有“大笑爆哭治愈”的瞬间,也有“烟火气息十足”的市井生活,这部片子饱含“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死亡不再是冰冷恐怖的,而是从容客观的存在,是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要学会面对的,也不得不面对的。

我作为殡仪馆最普通的一名工人,看完这部影片,更多的是看到了殡葬从业者的不易。我们不被大众认可,被误解,被歧视,就算被家属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我们都要保持克制,秉持着“圣人之心”去照顾家属的情绪。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殡仪馆或者社会上的殡葬师对于逝者的意义。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莫三妹受委托请出老爷子为前女友的老公整理残躯,在殡仪馆整容间,老爷子亲授还原逝者躯体面容的修复技艺,为逝者老六恢复肢体和半边面容,为逝者保留了一丝尊严。这个片段不仅仅是殡葬世家的传承,还是对逝者亲属委托的一种责任。我们为逝者梳理面容,穿整衣物,就是希望能够让逝者能够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离开世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收钱就应该把事情办好”、“不要靠近我们,脏死了,晦气”,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在背地里听到了无数次。我们不求每一位家属都能有一颗感谢的心,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家属的尊重。

何为人生大事,电影中莫三妹父亲遗言中给了答案:“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除死,无大事。”这告诉我们,人生不要在意太多,积极面对一切。莫父干了一辈子殡葬师,最后希望莫三妹给自己安排一个不一样的发送方式,莫三妹也遵照遗嘱,把父亲的骨灰以烟花的方式发射到天空,化作一颗颗繁星。这里也点到了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殡葬,减少土葬,提倡绿色安葬方式,也许通过这部电影,很多人都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人生大事观后感4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人生大事观后感5

人生大事看了,感觉这两天脑袋里总会时不时响起小文哭着嗓子喊爸爸,三哥在后面追的镜头,眼睛里也都会湿润。真的后劲太大了!

电影里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殡葬师,他没有会以为的庄重,老成,沉默寡言,反倒是一口一个老子,脖戴大金链子,脚踢夹趾拖鞋,活脱脱的一个刚从大牢里出来的超社会的街溜子。影片一开头,这个男主角的形象就无声无息的立起来了。而有了这样的反差,在后面莫三妹遇到小文后的转变,才会那么的喜剧和感人。

我特别喜欢他在灯光下修理小文被折坏的木棒那一幕,一脸温柔和虔诚,谁都不会怀疑他当爸爸的称职性。而朱一龙本人真的真的五官超能打,尤其是他的眼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下美得动人。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点在停尸间,吴倩饰演的熙熙哭倒在曾经的情敌老六遗体旁,三哥本是为了保护她入狱,结果出来却发现爱人和仇人在一起了,自己成了局外人。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满眼都是怨憎与释然交汇的复杂情绪。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他的复杂心事却全部展现出来了。

而有人不理解甚至诟病的两个点,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一是三哥用烟花送走父亲,当灰烬落去长江里时,何尝不是莫老爹和二哥的相聚呢。这是一场非常浪漫的葬礼啊。二是小文亲妈的回归,真的不多余。三哥以为小文是没有选择才留在他身边,他依然有很深的自卑,怕自己无法教育好小文。小文的主动回来意味着她主动做了选择,三哥才有了自信。而最后几人一起啃桃子的结尾,真的你想怎么想都可以,但小文有了两对疼爱她的父母,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6

小文经历了三次离别,一次是她的外婆的离世,一次是舅妈的抛弃,一次是亲妈上门后不得不与莫三妹的分别。

外婆的离开对小文来说是突然的、无意识的,甚至在一切结束之后,小文依旧是一种很懵懂的状态。对于她来说,她知道的,是那个喊她多喝水的外婆不见了,是那个喊她回家吃饭的外婆不见了。在外界的喧嚣中,她只能躲在衣柜里,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她想要用她的枪赶走那些“坏人”,最终,与她相伴的,只有外婆给她缝的小老虎“豆角”。

“我外婆呢?”

小文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是她唯一的寻找外婆的方法。

在与莫三妹一次次的为人送终过程中,她慢慢明白了死亡的含义,夜空下,听着外婆曾经的声音,一遍又一遍,满天的星星中有一颗属于她的外婆。

舅妈的抛弃对于小文来说无疑是第二次的伤害,哥哥的不争气,舅舅的软弱,最终全部都归结到了小文的身上,她被贴上了“拖油瓶”的标签。虽然小文面对这些从来不会哭,但是她心里都明白。在意识到自己闯祸后,小心翼翼地补救,看到莫三妹的难处后无声的帮助,她在小心翼翼,却又坚强不息地生活。

第三次的别离,对小文来说是最痛苦的。这次别离,发生在从小依靠的,有外婆的家不见了之后,发生在与莫三妹一行人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温情之后,发生在她逐渐适应这里的一切之后。亲眼目睹,亲身经历,那个雨夜,但是与前两次一样,面对这样的别离,她依旧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用力地敲打着车窗,乞求车子能够停下,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所以最后,她拼劲全力也要回到“上天堂”。

因为这是她的家。

人生大事观后感7

这是20xx年,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看到抖音上以及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好,所以呢!也是特别好奇的并带着一些自己想法走进了电影院。

整体电影下来的感触就是,人生除了“生和死”其余的都是小事。

刚开始是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怎么也叫不醒自己的外婆,也许对于小朋友可能是外婆睡着了还没有醒,但是并不知道外婆已经离开,其实这个点是非常感触的,但是没有感触到我,也许跟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长这么大我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婆长什么样子,甚至连记忆都没有,所以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共鸣。

其实我挺佩服三哥的爸爸,虽然说他对孩子是以严厉的,但是这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在他爸爸去世后所留下的信,挺佩服一位父亲的伟大,知道自己随时都会离开在写信的时候,那种对孩子的爱,让他的孩子去猜自己想要以那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一点自己是非常感触的。

也许是自己活得太过于人间清醒了,有得时候自己也会在想如果那一天自己要是要离开了,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又有多少人会为你难过呢!又有谁会为你哭泣!

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想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是自己想早了,但是人活着总有一天会离开啊!我只是以后会遇到的问题提前想了而已。

最后说说小女孩吧!这么小小的年纪演技爆棚,其实这反应出有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不能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留给一个孩子来承担,应该给一个孩子有一个爱的、健全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生我们是子女、未来也会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爱,愿我们未来都能生活在爱里。

人生很长、好好体验,让爱充满生活。

人生大事观后感8

去看这个电影之前,我没有看剧情,没想到开头的剧情,是以老人离世为题材,话题很沉重,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不适合,但是,每个人终究要经历,不如让孩子从小了解,对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面对漫漫人生路有个思想准备。

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贵,有的平凡,有的辉煌;有的步步高升事业有成,有的碌碌无为却被视为没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轻时候走过弯路,历经坎坷和磨难,但是,幡然醒悟之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金不换,犹如重生,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闪耀出善良、友爱、尊重、孝道的优秀人性光芒。

电影中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成长、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祸福,都要面对无法预测的生老病死,在这个漫长又短暂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义。

小时候都不能理解“死”含义,像电影中的小姑娘寻找死去的外婆,就给她说:“外婆化为青烟,飘到了天上,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在静谧的夜晚,仰望着满天繁星,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电影中有句台词:“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是守护着爱着你的人。”你可能会想到你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些爱着你的人;你可能又会想到无私爱着我们的父母,也可能会想到在我们面前撒娇的有时候气人,有时候可爱的孩子们。

面对爱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动,从生到死,爱都在我们的周围。《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说:“谢谢你,温暖我。纵有悲欢离合,纵有艰难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着,努力的活着,善良的活着……”

第三篇: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生大事观后感1

该片以小文的一句童言无忌开始:

还(此处念三声)

外婆!(此处拉长音5秒钟)

随后通过殡葬师“三妹儿”(其实他是个爷们儿)与小文的人生不寻常邂逅,道出了身边寻常百姓在生与死的永恒话题中所展现的嬉笑怒骂。

人活一辈子,疾病和意外像一辆庞大沉重而失控的马车,横冲直撞,冲向人群。令人无不忌惮。唯有来自家人和亲友的关怀、温暖和爱,才会给予一个人坚强活下去的信心。面对身边人的逝去,重新鼓舞起斗志,才会有笑声。

近期,大学生的一段毕业感言深深触动了我。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生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博士研究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北大医学部胡传揆院长生前遗愿,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留给医学教学与研究。这件事充分诠释了老人家对医学的热爱与责任。生命是有限的,能够永存的却是人的精神力和品质。跨越生死,凝聚永恒,就像那群星闪耀又静寂有声的空中繁星。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感人至深的事例未必所有人都会效仿的,但是,伟大就是这么平凡,除了敬佩,就是敬畏。

医学是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它包含躯体的异常(physiological diseases)、心理的不适(psychological illness)以及社会角色和功能的失调和部分丧失(sociological sickness)。但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对疾病和死亡的认知,目前我国还一定程度停留在生物学角度的认识和对待。对于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还有很多忽视和未知。比如死亡这个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社会缺乏针对个体从小到大的全程教育。死亡是不是只是生物学特征的全部消失呢?生命的终止会不会带来对生者的心理影响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呢?

该片用若干故事嘗試回答上述问题,虽不能覆盖,至少很用心,也试图用喜剧方式轻松这个话题。片中“三妹儿”的老父亲突然去世后,留下的临终嘱托: “你个伢啊,我走了以后,丧事一切从简。但要用一个真正体面的方式,把我的骨灰磕到它该去的地方。”观影当时,我只猜测,“三妹儿”会把父亲的骨灰撒到长江里,因为“三妹儿”的二哥是为了别人,在长江里殉难的。但是,一句大姐的埋怨,激活了“三妹儿”的直觉。对于他的选择,我惊喜的泪目(只是内心层面,生物学层面我忍住了),此处不剧透 。挽歌或是哀乐,或许有诸多意义,在我看来,它是逝者爱的回声,该有的美好和缅怀,必须有!

人生大事观后感2

去电影院的路上,老爸问我:“今晚看啥电影?”我答:“人生大事。”再问:“啥子是人生大事?”我答:“生和死。”这是我第一次带爸妈看电影,看了一部殡葬题材的影片,相信他们也是印象深刻。虽然影片围绕冷门的殡葬行业展开,但却并不让人感到阴冷和恐惧,因为它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首先谈谈《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倒霉殡葬师大叔和一个可怜孤儿的故事。详细点说,就是时运不济的殡葬师男主(莫三妹,人称三哥)拉走了女主(小文)刚去世的外婆,小文从此为找外婆缠上了三哥,之后发生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痛苦、有愤怒、有成长,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久而久之,痞里痞气的三哥对小文开始莫名地心疼和爱护,并收养了她。通过抚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三哥的人生也出现新契机。男女主双向救赎,影片笑点和泪点齐发。温暖的电影、温暖的情景、温暖的家人。

接下来谈谈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三哥的父亲去世了,为了完成父亲最后的嘱托——为他办一场特别的葬礼,三哥将父亲的骨灰制作成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让“挫骨扬灰”变成了“生如夏花之绚烂”。然而,烟花再美也只不过是一瞬间,像极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到成家立业,再到老去直至死亡,大部分人穷极一生都在奔波劳碌,到头来发现人生恰如一场烟火,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不曾留下。所以,人啊,既然是哭着来的,一定要笑着走过这一程。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影片的一开始,小文的外婆去世了,三哥为她整理遗容并带她去火化。此后,小文一直追着三哥问:“我外婆呢?”忍无可忍的三哥向小文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她外婆被烧成烟飞到空中去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所以在小文眼中,死亡就成了装到大盒子被烧成烟,然后烟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可以一直陪伴大家。在小文的认知中,人死后变成了星星,殡葬师成了“种星星的人”,死亡好像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影片还有很多不错的情节,为了孩子仓促送走老人、为了事业遗憾送走幼女、为了钱送走自己等等,真实、搞笑又发人深省,是一部值得和长辈一起观看的好影片。

“人生就像一本书,你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人生,除死,无大事。”当下,我们要做的,是珍惜身边人。当怀念故人时,抬头看看天上,只要你相信,他们就在那里陪着我们。

人生大事观后感3

平常,人们都说“人生百味”。可我却观察到,百味中,多半都没有淡这一说法。淡,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它是平淡无奇,是孤独寂寞,是没有任何性格的人,感受着没有任何感觉的事,直至最后的死亡。

我就有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的“淡”朋友。可是我知道,他并不是在过无趣孤独的人生,只是他选择去默默地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已。有人不就说,“安静和宁静的心灵,往往总比浮躁的心灵更容易倾听这个世界”吗?有些人,表面像一湾宁静的湖,可是如果你往湖面下去探索,有可能发现下面还隐藏着一片海洋,海洋里深藏的事物,远超于你的认知。是的,就算有人真的曾经坐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感受着他自己的孤独,这不也是另一种独特的酸味吗?

每种性格,每种滋味,都有它独特的特性。

我就拥有非常活泼的性格,我却认为,我比安静一些的性格更身临其境地触碰到了这个世界呢。哈哈。物各有性而已。糖很甜,但是吃多了就会腻,而且容易得一些病。橙子是酸的,但它补充得了大量的维生素C,避免了很多人的坏血病。

人的一生,不该只尝一种滋味,更不该都是一种风味。现在我们经历的,不管是甜还是苦,都是我们一生必须要尝的东西。

只有当你渴时,你才能从没有任何味道的“淡”水里感受到丰富的味道。懂得了这点,一次又一次“挫折”的苦,就可以使你更加努力去克服。我的羽毛球,一开始满怀期待,接着就是经历挫折、再接再厉、差点放弃、看到希望、再次失败,努力拼搏、再创高度,又遇挫折,走向突破,再次挫折……这真是羽球人生带给我的百般的“有滋有味”。但是,几年如一日的羽毛球训练,才是我感受到最常态的“淡”滋味。

我的偶像超级丹,他终将退役。人生辉煌过后或许就是落寞。之后年老,死亡。对,死亡,这是生命最后必须回归的淡了。问题不是淡了,是你在你的生命海洋中有没有体味过更新奇的味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全是为了简单去享受。探索和体验到更新奇的滋味,你才会自然享受它。这种享受和内在体验才最美妙。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来说明什么人生大道理。只是我觉得,人生百味里,在一切归于“淡”之前,可以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味该体味的滋味。这样死了,会没有遗憾。因为这个时候的死亡,才不是苍白无力的“淡”。不是生命的句号,而是给自己的人生杂入了百味的省略号……

人生,就该酸甜苦辣咸淡,多味调和,才能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人生大事观后感4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观后感5

有人说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我觉得不是。中国人只是不会轻易谈死,并不是忌讳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远的历史我不太清楚,但我们的爷爷辈儿还有战争、饥荒的记忆,那时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们会认为生本来就得之不易,不积极向前看就是浪费了生命,谈论死亡更是对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这部片子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龙饰),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他爸爸、大姐称呼他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好好对待「人间天堂」,他邻居觉得他常常接触死人比较晦气,他女朋友还给他戴了绿帽子......他应该也认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给我的感觉是“没安全感、没出息、没自信”,还有一些空虚,好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活着。但又有一些不服输,平时伪装得凶凶的,像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虽然外面让人称他“三哥”,但其实内里还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夸赞,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个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见小文之后,三哥的眼睛里慢慢开始有了光,对于殡葬也更加敬重了。

电影里打动我的两个片段:

第一个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画画。

对于小女孩的父母来说,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够带给女儿一些温暖。短时间内接受自己的宝贝已经不在了这件事是非常难的,他们埋怨自己平时只顾工作,没有好好陪伴女儿,这可能也是对现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的警醒吧。让我感觉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个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遗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敌,但他看不得曾经的爱人痛苦,也多亏了小文给他勇气所以答应了找老爷子帮忙。做完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家属们得到了一些慰藉,从这里开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长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邻村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因为被车压到去世了,当时听村里人说女孩也是看不出样子了,她的妈妈找人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样子才下葬的。小时候只觉得她的妈妈好爱她,现在想想,这件事无论是对生者的意义更重要。

对了,最打动我的还有老爷子的这句话:

“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生除死,无大事”。

最后

还活着,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决。

人生大事观后感6

《人生大事》监制是导演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的韩延。在采访中韩延就说:“我创作题材很简单,生老病死。”而本片导演是刘江江, 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毕业后在河北广电工作 . 给电视台拍栏目剧《村里这点事》,做了十一年。(作为石家庄人的蛋壳君上学时很少看电视节目,所以对这个栏目剧没有看过,对导演并不熟悉)。 年时节目停播,导演重做职业规划,杀向了电影圈。 年平遥电影节的陌陌 ·平遥创投中他自编自导的项目以华北丧葬文化为故事背景的《上天堂》(后更名为《人生大事》)入围。有了十多年生活剧的积累,加上韩延的监制对人物情感的把控,作为导演刘江江初次大荧幕作品,《人生大事》中刻画的角色形象也显得十分生动。

《人生大事》是一部淡化了殡葬仪式,把生死轻松化的电影。对成人与孩子对死亡的不同视角、不同理解做了现实和浪漫的处理,从意识上减少了谈论死亡的恐惧和拒绝。影片剧情融入各种家庭矛盾、复杂亲情关系到角色的生活中、加强了莫三妹与父亲、朋友、小文之间的戏剧冲突,有笑点有泪点,朱一龙和杨恩又之间的几场情感戏,笑点和泪点有铺垫和爆发点,精准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共鸣反馈。因此对这部电影情节的理解没有人群限制,哪个年龄层次都会找到笑点和泪点。地域风俗与方言的差距虽与大多数人生活有些距离感,但人物性格的两极增加了影片的喜感!尽管影片有种放大矛盾,强推情感的刻意,但外婆的死让莫三妹与小文相遇,外婆舞伴的生前葬礼体验真情可贵,前女友对象的死让两人关系和解,“死而复生”的转折和“失而复得”的不舍无不让人笑中带泪,引发思考。虽然影片剧情围绕“死后”发展,但处处都在寻找如何更好活着的答案,毕竟人生大事不止于死,活着也很重要!如果你也有亲情的困扰、有情感的不舍,有生活的.压抑,面对这些年疫情防控隔离所见所闻的生死离别的无奈,不妨去影院看看《人生大事》,情绪的适时释放也不妨是一次情感的释怀。

人生大事观后感7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人生大事观后感8

不过这些一点都不重要,往往简单更深刻,更耐人寻味,更发人深省。每个人眼中的“人生大事”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婚姻,有的认为是孩子的中高考,有的认为是父母的安享晚年,有的认为是有一份令人骄傲的事业。没有对错,在人生长河里,有风浪波涛,有平静,有灿烂,有苦难,每人都不一样,却每个人都有尽头,尽头也许是一开始就预见的,也许是猝不及防到来,当它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一瞬间让你整个人生画上符号。

“人死之前无大事”,请别轻易陷入情绪的漩涡无法自拔,如今时代各个年龄段轻生的案例不少,这属于严重的,轻则动不动就EMO,遇到点芝麻事儿就觉得人间不值得,哪儿有那么多让你轻易怀疑人生或者结束生命的大事儿,回头望去都是屁事儿。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拥有自有的财富,或是至高的权利,其实认真的平凡的过一生已是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这并不简单,需要你发现并且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念头,在这念头的驱使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活得有信念,有盼头。 为何说做到这个不容易,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左顾右盼,我们在盲目的工作和生活,为了生存,为了某种得到就会失去方向的欲望而忙碌,最终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经常在书中会学习到觉得很认可且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数的人只是把它停留在脑海,从未活成在这道理基础上想有的样子。

在某些课程导师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真的清楚你是谁吗?”,成龙大哥有部电影的名字就叫《我是谁》,无关乎你的姓名,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财富,以我现有的认知,它是让我们清楚,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现在还需做哪些努力才能达到,我有没有朝着我要成为的人的方向前进,与他人的期待无关,与他人的评判无关,问你自己,这些思考明白了,千万别只是存档在记忆中,要把它实践且实现,也许你会变得更热爱生活,更充满激情,更拥抱他人。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关你屁事”

电影还会二刷,还会有更多的启发,欢迎大家有时间去观看,同时愿每个人都有星星的指引,也会成为种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9

最近一直打算带伊伊去看《侏罗纪世界3》的,然而看过的朋友一致差评,于是带她去看了口碑不错的《人生大事》。不很地道的武汉话很接武汉的地气,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我看得颇受感动。看完电影,我问她,电影好看吗?她说,好看。我又问她,你流泪了没有啊?她说,没有。我便戛然而止。我在想,她之所以觉得好看,是因为不打不相识的这对异姓父女的结缘充满了戏剧性,有趣而温暖。

而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在于它娓娓的道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所谓的人生大事是要找一件值得用心的事情去做。用心去做的事情,大到英雄们的拯救地球,小到芸芸众生的七情六欲。只要你用心的去做,活着就有所附丽,就有所方向,就有所坚强。一旦有了附丽、方向和坚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崎岖险阻,都不能阻拦人们战胜之的勇毅,而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也因之呈现。

朱一龙饰演的“三丫头”“三哥”人生并不顺遂,童年更是充满憋屈,没有感受到父爱,对老头子充满怨气。然而,他始终是善良的人,这份善良来之于对死亡的同情,对生命的认知。“人死了后会变成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台词似乎并不仅是对小文的安慰,更是他自己真心的认为。所以他不愿给他死去的二哥磕头,他也不忍心扔弃可怜的小文。“敬神如神在,敬鬼如鬼在”从事殡葬行业的他们认真的做着这承受了不少白眼的职业,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大事。当老父亲猝然离世后,三丫头才真正理解了他,当他把父亲的骨灰打向天空,化成绚烂的烟火时,烟火震撼了所有人都眼眸,烟火中,他逝去的老父亲应当满心安慰的看着这个他一直疼在心里的儿子。语言是苍白的,这特别的仪式传递着父子俩在心灵上的和解认同。

人生大事,也是死亡。影片从小文外婆的离去开始,在三丫头的父亲离去时走向结束。其实后面的大团圆结局我倒觉得画蛇添足。人生大事又绝不是死亡,它是外婆对小文的千叮咛万嘱咐,它是三丫头老父亲给他留下的遗言厚望,是严厉和“不近人情”背后的眷眷的心。人生大事,是有爱的温暖,也有爱的严厉。当我们用爱和温暖拥抱人生时,生活就会向我们缓缓的展开铺满鲜花的路径。

人生大事观后感10

最近新上映的《人生大事》获得一致好评,在朋友的推荐下,昨天下班便奔向影院一睹为快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殡葬题材的电影。或是觉得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死亡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或是觉得自己阅历不够多,生死这类相对比较有人生高度的电影,自己一个人也看不明白,便很少主动去接触观看。但是看了之后,打破了我对这个电影原有的看法。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朱一龙饰演的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杨恩又饰演的孤儿武小文。在三妹和小文后面的接触相处中,两人之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地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本以为这类电影在看的过程中会比较压抑和悲伤,结果完全没有。前期比较轻快欢乐,先从莫三妹的出场上看:剃了个寸头、胡子拉碴、身穿花衬衫大裤衩、脚踩拖鞋、脖子上还戴着个粗链子,一口武汉方言并时不时说个粗话,俨然一副混混模样,很有喜感,也给我们一种反差,感觉和传统印象中严肃庄重的殡葬师形象不符。

电影后面部分就挺打动人,我以前自诩“菠萝头”,但还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呜呜呜,怎么就给整破防了呀!

第一次哭,是半夜小文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然后在儿童手表里翻播着外婆给她发的语音,听完一段又一段,那时候小小的她还不明白外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第二次哭,是小文过生日,三哥四处找人帮她把手表里面的数据修复好,再缝制在玩偶里面送给小文,或许小文已经忘了外婆的模样,但是能让她听听外婆的声音,有个牵挂也好。

第三次哭,小文的亲生母亲来找回小文,面对小文的离开,同时又收到父亲离世的消息,三哥一个人躺在床上,悲痛不已。

电影整体的情感真实且感人,并不是强行煽情让你哭。除了对生与死的思索,更多对剧中人物父子情、父女情、婆孙情、母女情等亲情的刻画,用简简单单又真实的故事打动人。现在还记得小文在学校对三哥职业的称呼是“种星星的人”。这大概是我见过对于殡葬行业工作者最温柔的称呼了吧,小孩子是真的很美好呀!

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不由得感慨,我们都要好好珍惜眼前人,给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多些陪伴与关怀,人生就这一趟,当然要活得温暖而又热烈!

人生大事观后感11

周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较累的原因,虽然观影过程中有几次被感动得流泪,但当时还是觉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剧中有几个情节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亲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感觉有点可惜了这个现实又深刻的主题。

正如木心说的:中国人有个情结,姑称之为“团圆情结”,不团圆,不肯散,死乞白赖要团圆,不然观众要把作者骂死。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选择了一个略显沉重又现实残酷的话题,死亡,一直是中国人比较忌讳和回避的话题,电影选材很好,整体制作在水准以上,但个人感觉有点儿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电影里的情节,突然意识到电影里另外一条线索,原来还是自己肤浅了。

电影一开场,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出狱不久、莫得感情的丧葬师。邻居跟他开句玩笑,也要认认真真回怼过去的恶人。连跟自己的老父亲也是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对待痛失相依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一副铁石心肠,分分钟把孩子吓得惊慌失措。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在收到女友发来的分手短信时,瞬间就会方寸大乱。发现实情后,也只会默默地对着照片流泪。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时,又不加考虑的想要承担起责任。

他究竟是恶人还是好人哪?,背着主角光环的朱一龙当然是好人。那是什么导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为哪?

是他的童年。

父亲说丧葬这一行“没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几代人经营着这家叫“上天堂”的丧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场渡过的,五岁就开始帮死人穿衣服,而严厉的父亲对他却总是打骂从没有给过一句肯定。

直到父亲离世,父子之间才达成和解。他像发了疯一样,拼着命去完成父亲的遗愿。

明白了这一层,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绝情、任性、洒脱都只是他的保护色。他还只是一个害怕受伤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当小文的母亲要来带走她时,虽万般不舍,口出恶语,他仍然忍不住会心软。

所以他才会在雨中奋力追着远去的汽车。

所以他才会傻兮兮的问一个孩子“你不会把我忘了吧”

何谓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努力弥补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谢谢你,温暖我。

第四篇: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大事观后感1

最近一直打算带伊伊去看《侏罗纪世界3》的,然而看过的朋友一致差评,于是带她去看了口碑不错的《人生大事》。不很地道的武汉话很接武汉的地气,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我看得颇受感动。看完电影,我问她,电影好看吗?她说,好看。我又问她,你流泪了没有啊?她说,没有。我便戛然而止。我在想,她之所以觉得好看,是因为不打不相识的这对异姓父女的结缘充满了戏剧性,有趣而温暖。

而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在于它娓娓的道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所谓的人生大事是要找一件值得用心的事情去做。用心去做的事情,大到英雄们的拯救地球,小到芸芸众生的七情六欲。只要你用心的去做,活着就有所附丽,就有所方向,就有所坚强。一旦有了附丽、方向和坚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崎岖险阻,都不能阻拦人们战胜之的勇毅,而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也因之呈现。

朱一龙饰演的“三丫头”“三哥”人生并不顺遂,童年更是充满憋屈,没有感受到父爱,对老头子充满怨气。然而,他始终是善良的人,这份善良来之于对死亡的同情,对生命的认知。“人死了后会变成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台词似乎并不仅是对小文的安慰,更是他自己真心的认为。所以他不愿给他死去的二哥磕头,他也不忍心扔弃可怜的小文。“敬神如神在,敬鬼如鬼在”从事殡葬行业的他们认真的做着这承受了不少白眼的职业,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大事。当老父亲猝然离世后,三丫头才真正理解了他,当他把父亲的骨灰打向天空,化成绚烂的烟火时,烟火震撼了所有人都眼眸,烟火中,他逝去的老父亲应当满心安慰的看着这个他一直疼在心里的儿子。语言是苍白的,这特别的仪式传递着父子俩在心灵上的和解认同。

人生大事,也是死亡。影片从小文外婆的离去开始,在三丫头的父亲离去时走向结束。其实后面的大团圆结局我倒觉得画蛇添足。人生大事又绝不是死亡,它是外婆对小文的千叮咛万嘱咐,它是三丫头老父亲给他留下的遗言厚望,是严厉和“不近人情”背后的眷眷的心。人生大事,是有爱的温暖,也有爱的严厉。当我们用爱和温暖拥抱人生时,生活就会向我们缓缓的展开铺满鲜花的路径。

人生大事观后感2

有人说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我觉得不是。中国人只是不会轻易谈死,并不是忌讳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远的历史我不太清楚,但我们的爷爷辈儿还有战争、饥荒的记忆,那时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们会认为生本来就得之不易,不积极向前看就是浪费了生命,谈论死亡更是对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这部片子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龙饰),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他爸爸、大姐称呼他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好好对待「人间天堂」,他邻居觉得他常常接触死人比较晦气,他女朋友还给他戴了绿帽子......他应该也认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给我的感觉是“没安全感、没出息、没自信”,还有一些空虚,好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活着。但又有一些不服输,平时伪装得凶凶的,像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虽然外面让人称他“三哥”,但其实内里还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夸赞,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个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见小文之后,三哥的眼睛里慢慢开始有了光,对于殡葬也更加敬重了。

电影里打动我的两个片段:

第一个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画画。

对于小女孩的父母来说,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够带给女儿一些温暖。短时间内接受自己的宝贝已经不在了这件事是非常难的,他们埋怨自己平时只顾工作,没有好好陪伴女儿,这可能也是对现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的警醒吧。让我感觉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个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遗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敌,但他看不得曾经的爱人痛苦,也多亏了小文给他勇气所以答应了找老爷子帮忙。做完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家属们得到了一些慰藉,从这里开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长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邻村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因为被车压到去世了,当时听村里人说女孩也是看不出样子了,她的妈妈找人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样子才下葬的。小时候只觉得她的妈妈好爱她,现在想想,这件事无论是对生者的意义更重要。

对了,最打动我的还有老爷子的这句话:

“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生除死,无大事”。

最后

还活着,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决。

人生大事观后感3

不过这些一点都不重要,往往简单更深刻,更耐人寻味,更发人深省。每个人眼中的“人生大事”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婚姻,有的认为是孩子的中高考,有的认为是父母的安享晚年,有的认为是有一份令人骄傲的事业。没有对错,在人生长河里,有风浪波涛,有平静,有灿烂,有苦难,每人都不一样,却每个人都有尽头,尽头也许是一开始就预见的,也许是猝不及防到来,当它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一瞬间让你整个人生画上符号。

“人死之前无大事”,请别轻易陷入情绪的漩涡无法自拔,如今时代各个年龄段轻生的案例不少,这属于严重的,轻则动不动就EMO,遇到点芝麻事儿就觉得人间不值得,哪儿有那么多让你轻易怀疑人生或者结束生命的大事儿,回头望去都是屁事儿。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拥有自有的财富,或是至高的权利,其实认真的平凡的过一生已是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这并不简单,需要你发现并且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念头,在这念头的驱使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活得有信念,有盼头。 为何说做到这个不容易,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左顾右盼,我们在盲目的工作和生活,为了生存,为了某种得到就会失去方向的欲望而忙碌,最终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经常在书中会学习到觉得很认可且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数的人只是把它停留在脑海,从未活成在这道理基础上想有的样子。

在某些课程导师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真的清楚你是谁吗?”,成龙大哥有部电影的名字就叫《我是谁》,无关乎你的姓名,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财富,以我现有的认知,它是让我们清楚,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现在还需做哪些努力才能达到,我有没有朝着我要成为的人的方向前进,与他人的期待无关,与他人的评判无关,问你自己,这些思考明白了,千万别只是存档在记忆中,要把它实践且实现,也许你会变得更热爱生活,更充满激情,更拥抱他人。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关你屁事”

电影还会二刷,还会有更多的启发,欢迎大家有时间去观看,同时愿每个人都有星星的指引,也会成为种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4

最近新上映的《人生大事》获得一致好评,在朋友的推荐下,昨天下班便奔向影院一睹为快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殡葬题材的电影。或是觉得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死亡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或是觉得自己阅历不够多,生死这类相对比较有人生高度的电影,自己一个人也看不明白,便很少主动去接触观看。但是看了之后,打破了我对这个电影原有的看法。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朱一龙饰演的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杨恩又饰演的孤儿武小文。在三妹和小文后面的接触相处中,两人之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地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本以为这类电影在看的过程中会比较压抑和悲伤,结果完全没有。前期比较轻快欢乐,先从莫三妹的出场上看:剃了个寸头、胡子拉碴、身穿花衬衫大裤衩、脚踩拖鞋、脖子上还戴着个粗链子,一口武汉方言并时不时说个粗话,俨然一副混混模样,很有喜感,也给我们一种反差,感觉和传统印象中严肃庄重的殡葬师形象不符。

电影后面部分就挺打动人,我以前自诩“菠萝头”,但还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呜呜呜,怎么就给整破防了呀!

第一次哭,是半夜小文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然后在儿童手表里翻播着外婆给她发的语音,听完一段又一段,那时候小小的她还不明白外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第二次哭,是小文过生日,三哥四处找人帮她把手表里面的数据修复好,再缝制在玩偶里面送给小文,或许小文已经忘了外婆的模样,但是能让她听听外婆的声音,有个牵挂也好。

第三次哭,小文的亲生母亲来找回小文,面对小文的离开,同时又收到父亲离世的消息,三哥一个人躺在床上,悲痛不已。

电影整体的情感真实且感人,并不是强行煽情让你哭。除了对生与死的思索,更多对剧中人物父子情、父女情、婆孙情、母女情等亲情的刻画,用简简单单又真实的故事打动人。现在还记得小文在学校对三哥职业的称呼是“种星星的人”。这大概是我见过对于殡葬行业工作者最温柔的称呼了吧,小孩子是真的很美好呀!

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不由得感慨,我们都要好好珍惜眼前人,给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多些陪伴与关怀,人生就这一趟,当然要活得温暖而又热烈!

人生大事观后感5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观后感6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人生大事观后感7

该片以小文的一句童言无忌开始:

还(此处念三声)

外婆!(此处拉长音5秒钟)

随后通过殡葬师“三妹儿”(其实他是个爷们儿)与小文的人生不寻常邂逅,道出了身边寻常百姓在生与死的永恒话题中所展现的嬉笑怒骂。

人活一辈子,疾病和意外像一辆庞大沉重而失控的马车,横冲直撞,冲向人群。令人无不忌惮。唯有来自家人和亲友的关怀、温暖和爱,才会给予一个人坚强活下去的信心。面对身边人的逝去,重新鼓舞起斗志,才会有笑声。

近期,大学生的一段毕业感言深深触动了我。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生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博士研究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北大医学部胡传揆院长生前遗愿,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留给医学教学与研究。这件事充分诠释了老人家对医学的热爱与责任。生命是有限的,能够永存的却是人的精神力和品质。跨越生死,凝聚永恒,就像那群星闪耀又静寂有声的空中繁星。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感人至深的事例未必所有人都会效仿的,但是,伟大就是这么平凡,除了敬佩,就是敬畏。

医学是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它包含躯体的异常(physiological diseases)、心理的不适(psychological illness)以及社会角色和功能的失调和部分丧失(sociological sickness)。但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对疾病和死亡的认知,目前我国还一定程度停留在生物学角度的认识和对待。对于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还有很多忽视和未知。比如死亡这个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社会缺乏针对个体从小到大的全程教育。死亡是不是只是生物学特征的全部消失呢?生命的终止会不会带来对生者的心理影响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呢?

该片用若干故事嘗試回答上述问题,虽不能覆盖,至少很用心,也试图用喜剧方式轻松这个话题。片中“三妹儿”的老父亲突然去世后,留下的临终嘱托: “你个伢啊,我走了以后,丧事一切从简。但要用一个真正体面的方式,把我的骨灰磕到它该去的地方。”观影当时,我只猜测,“三妹儿”会把父亲的骨灰撒到长江里,因为“三妹儿”的二哥是为了别人,在长江里殉难的。但是,一句大姐的埋怨,激活了“三妹儿”的直觉。对于他的选择,我惊喜的泪目(只是内心层面,生物学层面我忍住了),此处不剧透 。挽歌或是哀乐,或许有诸多意义,在我看来,它是逝者爱的回声,该有的美好和缅怀,必须有!

人生大事观后感8

周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较累的原因,虽然观影过程中有几次被感动得流泪,但当时还是觉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剧中有几个情节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亲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感觉有点可惜了这个现实又深刻的主题。

正如木心说的:中国人有个情结,姑称之为“团圆情结”,不团圆,不肯散,死乞白赖要团圆,不然观众要把作者骂死。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选择了一个略显沉重又现实残酷的话题,死亡,一直是中国人比较忌讳和回避的话题,电影选材很好,整体制作在水准以上,但个人感觉有点儿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电影里的情节,突然意识到电影里另外一条线索,原来还是自己肤浅了。

电影一开场,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出狱不久、莫得感情的丧葬师。邻居跟他开句玩笑,也要认认真真回怼过去的恶人。连跟自己的老父亲也是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对待痛失相依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一副铁石心肠,分分钟把孩子吓得惊慌失措。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在收到女友发来的分手短信时,瞬间就会方寸大乱。发现实情后,也只会默默地对着照片流泪。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时,又不加考虑的想要承担起责任。

他究竟是恶人还是好人哪?,背着主角光环的朱一龙当然是好人。那是什么导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为哪?

是他的`童年。

父亲说丧葬这一行“没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几代人经营着这家叫“上天堂”的丧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场渡过的,五岁就开始帮死人穿衣服,而严厉的父亲对他却总是打骂从没有给过一句肯定。

直到父亲离世,父子之间才达成和解。他像发了疯一样,拼着命去完成父亲的遗愿。

明白了这一层,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绝情、任性、洒脱都只是他的保护色。他还只是一个害怕受伤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当小文的母亲要来带走她时,虽万般不舍,口出恶语,他仍然忍不住会心软。

所以他才会在雨中奋力追着远去的汽车。

所以他才会傻兮兮的问一个孩子“你不会把我忘了吧”

何谓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努力弥补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谢谢你,温暖我。

人生大事观后感9

平常,人们都说“人生百味”。可我却观察到,百味中,多半都没有淡这一说法。淡,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它是平淡无奇,是孤独寂寞,是没有任何性格的人,感受着没有任何感觉的事,直至最后的死亡。

我就有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的“淡”朋友。可是我知道,他并不是在过无趣孤独的人生,只是他选择去默默地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已。有人不就说,“安静和宁静的心灵,往往总比浮躁的心灵更容易倾听这个世界”吗?有些人,表面像一湾宁静的湖,可是如果你往湖面下去探索,有可能发现下面还隐藏着一片海洋,海洋里深藏的事物,远超于你的认知。是的,就算有人真的曾经坐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感受着他自己的孤独,这不也是另一种独特的酸味吗?

每种性格,每种滋味,都有它独特的特性。

我就拥有非常活泼的性格,我却认为,我比安静一些的性格更身临其境地触碰到了这个世界呢。哈哈。物各有性而已。糖很甜,但是吃多了就会腻,而且容易得一些病。橙子是酸的,但它补充得了大量的维生素C,避免了很多人的坏血病。

人的一生,不该只尝一种滋味,更不该都是一种风味。现在我们经历的,不管是甜还是苦,都是我们一生必须要尝的东西。

只有当你渴时,你才能从没有任何味道的“淡”水里感受到丰富的味道。懂得了这点,一次又一次“挫折”的苦,就可以使你更加努力去克服。我的羽毛球,一开始满怀期待,接着就是经历挫折、再接再厉、差点放弃、看到希望、再次失败,努力拼搏、再创高度,又遇挫折,走向突破,再次挫折……这真是羽球人生带给我的百般的“有滋有味”。但是,几年如一日的羽毛球训练,才是我感受到最常态的“淡”滋味。

我的偶像超级丹,他终将退役。人生辉煌过后或许就是落寞。之后年老,死亡。对,死亡,这是生命最后必须回归的淡了。问题不是淡了,是你在你的生命海洋中有没有体味过更新奇的味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全是为了简单去享受。探索和体验到更新奇的滋味,你才会自然享受它。这种享受和内在体验才最美妙。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来说明什么人生大道理。只是我觉得,人生百味里,在一切归于“淡”之前,可以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味该体味的滋味。这样死了,会没有遗憾。因为这个时候的死亡,才不是苍白无力的“淡”。不是生命的句号,而是给自己的人生杂入了百味的省略号……

人生,就该酸甜苦辣咸淡,多味调和,才能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人生大事观后感10

《人生大事》监制是导演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的韩延。在采访中韩延就说:“我创作题材很简单,生老病死。”而本片导演是刘江江, 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毕业后在河北广电工作 . 给电视台拍栏目剧《村里这点事》,做了十一年。(作为石家庄人的蛋壳君上学时很少看电视节目,所以对这个栏目剧没有看过,对导演并不熟悉)。 年时节目停播,导演重做职业规划,杀向了电影圈。 年平遥电影节的陌陌 ·平遥创投中他自编自导的项目以华北丧葬文化为故事背景的《上天堂》(后更名为《人生大事》)入围。有了十多年生活剧的积累,加上韩延的监制对人物情感的把控,作为导演刘江江初次大荧幕作品,《人生大事》中刻画的角色形象也显得十分生动。

《人生大事》是一部淡化了殡葬仪式,把生死轻松化的电影。对成人与孩子对死亡的不同视角、不同理解做了现实和浪漫的处理,从意识上减少了谈论死亡的恐惧和拒绝。影片剧情融入各种家庭矛盾、复杂亲情关系到角色的生活中、加强了莫三妹与父亲、朋友、小文之间的戏剧冲突,有笑点有泪点,朱一龙和杨恩又之间的几场情感戏,笑点和泪点有铺垫和爆发点,精准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共鸣反馈。因此对这部电影情节的理解没有人群限制,哪个年龄层次都会找到笑点和泪点。地域风俗与方言的差距虽与大多数人生活有些距离感,但人物性格的两极增加了影片的喜感!尽管影片有种放大矛盾,强推情感的刻意,但外婆的死让莫三妹与小文相遇,外婆舞伴的生前葬礼体验真情可贵,前女友对象的死让两人关系和解,“死而复生”的转折和“失而复得”的不舍无不让人笑中带泪,引发思考。虽然影片剧情围绕“死后”发展,但处处都在寻找如何更好活着的答案,毕竟人生大事不止于死,活着也很重要!如果你也有亲情的困扰、有情感的不舍,有生活的压抑,面对这些年疫情防控隔离所见所闻的生死离别的无奈,不妨去影院看看《人生大事》,情绪的适时释放也不妨是一次情感的释怀。

人生大事观后感11

去电影院的路上,老爸问我:“今晚看啥电影?”我答:“人生大事。”再问:“啥子是人生大事?”我答:“生和死。”这是我第一次带爸妈看电影,看了一部殡葬题材的影片,相信他们也是印象深刻。虽然影片围绕冷门的殡葬行业展开,但却并不让人感到阴冷和恐惧,因为它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首先谈谈《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倒霉殡葬师大叔和一个可怜孤儿的故事。详细点说,就是时运不济的殡葬师男主(莫三妹,人称三哥)拉走了女主(小文)刚去世的外婆,小文从此为找外婆缠上了三哥,之后发生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痛苦、有愤怒、有成长,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久而久之,痞里痞气的三哥对小文开始莫名地心疼和爱护,并收养了她。通过抚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三哥的人生也出现新契机。男女主双向救赎,影片笑点和泪点齐发。温暖的电影、温暖的情景、温暖的家人。

接下来谈谈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三哥的父亲去世了,为了完成父亲最后的嘱托——为他办一场特别的葬礼,三哥将父亲的骨灰制作成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让“挫骨扬灰”变成了“生如夏花之绚烂”。然而,烟花再美也只不过是一瞬间,像极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到成家立业,再到老去直至死亡,大部分人穷极一生都在奔波劳碌,到头来发现人生恰如一场烟火,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不曾留下。所以,人啊,既然是哭着来的,一定要笑着走过这一程。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影片的一开始,小文的外婆去世了,三哥为她整理遗容并带她去火化。此后,小文一直追着三哥问:“我外婆呢?”忍无可忍的三哥向小文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她外婆被烧成烟飞到空中去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所以在小文眼中,死亡就成了装到大盒子被烧成烟,然后烟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可以一直陪伴大家。在小文的认知中,人死后变成了星星,殡葬师成了“种星星的人”,死亡好像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影片还有很多不错的情节,为了孩子仓促送走老人、为了事业遗憾送走幼女、为了钱送走自己等等,真实、搞笑又发人深省,是一部值得和长辈一起观看的好影片。

“人生就像一本书,你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人生,除死,无大事。”当下,我们要做的,是珍惜身边人。当怀念故人时,抬头看看天上,只要你相信,他们就在那里陪着我们。

第五篇: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观后感1

看电影是精神的享受,是文艺的代表,是精神的寄托,电影《人生大事》是由演员朱一龙、杨恩又主演的一部以死亡为题材的电影。《人生大事》讲的是市井生活、小人物生活,更加贴切现实的生活,语言用的是方言。《人生大事》不仅有着生活气息,更直击人心的,是其对死亡颇具锐度的思考,这一点通过隐喻设置和追问来达成。三哥和小文的.人物关系,尤为值得品读。

电影给我们的是生活的体验,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追溯。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带给一个人的东西是难以估量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安迪教会我们信念与希望;阿甘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人生;忠犬八公教会我们动物也有一往情深电影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是人们无聊时的消遣,一部好的电影会使人陶醉其中,发泄我们的情绪,升华情感,让人翱翔在充满艺术与美的空间里。

人生大事观后感2

昨日上午同学选了4D电影《侏罗纪世界3》,我则选了看起来不那么闹腾的《人生大事》。

初闻其名,我联想到古人的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看完电影,个人认为,名字改为《种下满天星》,或是《种星星的人》,可能更妥帖。

电影用的是四川方言,莫名有些亲切。

主角名字是莫三妹(朱一龙饰演,孙大圣),实际是三哥。另一位主演是小文(杨恩又饰演,哪吒),父女情深。

电影中的哪吒,孙大圣,有传统,也有童趣。

电影中讨厌的舅妈,懦弱的舅舅,木偶般的哥哥,让人反省现实生活中的麻木。

几处哭点,止不住的眼泪,也只是联系到自己的亲人,心有遗憾的映射。

看电影,何尝不是观自己?

死是人生大事,但人生处处的过程,其实也是结果。

且蹲下身来,沉下心去,保持善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800字(通用)[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