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共5篇)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77-897370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03 15:42: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宁波鄞州博物馆,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刚开始对博物馆没有什么概念,总认为博物馆就是一个将一些前人有名的作品进行展示的地方,或者就是放了一些古迹以供人们来参观。直到我实地去参观后,我才感觉我的想法是错的。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是所在城市的象征。

第一次来到宁波博物馆就被其散发出来的庄严的气息深深感染。博物馆的外面很安静很安静,走进,给人一种文学气息。或许在这个充满着人文之感的地方就是需要这种氛围。它的安静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带着一种舒适安逸之感去感受它的历史,它的古迹,它的发展,它的一切。

宁波博物馆现有藏品6万余件,共设7个展厅,按“主题陈列”、“专题陈列”、“特别陈列”内容构建“三位一体”的展览体系,另有“引进特展”,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成就为主,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藏品包括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青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各类文物,其中包括大量国家一级文物藏品。主题陈列“东方神舟”,将宁波的历史已丝绸之路为主线展示在游客面前。“远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确立”“国际港口”“海定波宁”“东南都会”“开埠通商”,看到的是宁波从河姆渡文化开始7000年文明史。宁波博物馆很大,收藏了许多东西,也证明着宁波的历史是如此的精彩和丰富。宁波博物馆到处洋溢着老宁波的气息,二楼展厅里深刻的模拟了古时的集市,有一些小商小画,还可以看到很多当代很少会看到的家庭用品,对于一个不是宁波土生土长的人而言,让人感觉更加接近宁波,更加了解宁波,走进了宁波。对于是当地的人而言,这是一种真实的反映,让人可以缅怀过去。二楼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东西就是阿拉宁波人。就是在一个屏幕前会有宁波话的挑战,会有一系列的题目是和宁波话有关的,然后在屏幕前的人,回答相应的题目。我看到很多年纪很大的人都来参观博物馆,她们嘴里念念有词,可能是这里的一切对年纪大的人而言是非常熟悉的。

参观完后我才发现,博物馆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它承载的东西是无法估量的,就是因为有它的存在,我们国家的凝聚力才会越来越强。它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只要你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很多。我国是一个大国,拥有13亿的人口,很多老外一提到中国就知道我们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强的国家,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非常深刻的。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很多外国人都认为华人的素质很低,我们在他们的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很爱国的人,但是我们不能被看扁,要强大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强大自己的文化底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成为外国人心中真正的大国。

第二篇:博物馆观后感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但是由于我们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住的地方距离首都博物馆较远,时间有限,我不能全面参观,但这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都博物馆有两个展馆,方形展馆和圆形展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参观了方形展馆的一部分。其实这也是必然的。即便,我有足够的时间,我也不可能参观所有的地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样值得参观思考的地方数不胜数。

我参观的地方主要有北京文物精品展厅和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其中北京精品文物展又分为很多类。“温温玉色 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展,展示了龙泉窑这个古老窑系的整体发展脉络,展示了各个时期龙泉窑青瓷所呈现的不同艺术特点。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及北京历史的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两大部分。全面系统展示了我国汉藏佛像艺术的历史风貌及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历史底蕴。还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家具艺术精品展、古代文房四宝艺术精品展等等。而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分为十个部分:文明曙光、燕蓟神韵、千年蓟城、幽燕风云、都城序幕、帝王之都、国际都会、日下积盛、落日余晖、民国风云。该展览以北京文化为视角,表现了北京从原始部落,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物中,据我估计有些物品运用现今的技术也不一定能制造出来。而有些东西,则体现出了古代人独具匠心。如,其中一样东西——七星铁剑,虽然现在是一把锈迹斑斑的破铁剑。但当初用X光照射剑身时会在其中看到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多么的神奇啊!

时间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有满足,我是多么的希望故地重游,再好好的品味一番啊!

电信11-1班

110204115

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202_年11月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参观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但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重重地撞入了我们的内心,丰富的史料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14年间的珍贵历史文物和照片达5000余件,以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遗物和文稿为主,其中有些文物已成孤品。馆藏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文献、书刊、档案、资料数千件。

展览分为“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和“抗日英烈厅”四部分,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地雷战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使半景画的陈列艺术达到了当前的先进水平,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意喻着英烈不屈的精神。

近代以来,中国人饱受了过多劫掠和沧桑,失去了太多尊严与自信。只因我们一时的落后,列强便用血与火来教会我们认识什么叫屈辱,什么叫残忍,什么叫蹂躏,什么叫不平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大规模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妄图灭亡中国。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嫌,从民族大局出发,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农历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超过30万无辜平民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屠杀中被残害致死。虽然在此之前,我已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看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许多报道及照片,但当再次看到这些照片和血淋淋的历史时,我依然悲愤难忍。心中对侵略者的痛恨更加深了。经过14年中华民族的宏伟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日本正式签下投降书。这场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战争,是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损失达6000亿美元。悲壮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非常珍贵。

在这场展览中,我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电信11-1班

110204115

军事博物观后感

在大学课余休息的时光里我们决定到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来更深刻的了解解放战争这一历史时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最耻辱的历史,我们希望同过这次参观活动来使我们能够更加沉入这段历史时期,永远不会忘记这屈辱的历史。以此来敦促我们能够发愤图强,将来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永远不会在有如此屈辱的时刻。

我们定在了11月,我们如约,一起坐着地铁来到了北京军事博物馆。一出了地铁站,便见一座巍峨的高楼伫立在不远处,‘军事博物馆’这几个大字就高高的镶嵌在高楼之巅,我的心神都被动摇了,仿佛已经听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轰轰炮响,仿佛我就置身于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此时的我只是一个兵,一个八路的兵。炮火轰隆,榴弹纷飞,手握长刀,凛冽的目光愤怒的看向对面的鬼子兵,我的血液沸腾了,再也控制不住满身的杀意。啊!觉醒吧,我的中国魂!在这阴阳逆乱的时刻,我只愿一位满身热血染满青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缓步移像不远处的军事博物馆,我的心却越加的趋于平静,谁说中国没有历史,这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我就站在历史的面前。

领了免费的参观票,走进了军事博物馆的大门,十几辆真正上过战场的坦克稳稳的立在这宽大的院子里面,仿佛就是那忠诚的护卫,护卫我祖国的无数的土地。而这些坦克与飞机都是我们应用的解放军与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缴获而来的,这是我们解放战争的光荣的历史。时刻的预示着中华民族正在不断的强大起来。那好像战场上的一幕幕,就像3D电影,让我置身其中。看着坦克车上面无数的弹孔,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仿佛看到了我无数中华儿女的尸身,但,他们没有白死。他们的死亡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安定与和平。

接着我们进来了军事博物馆一层。这一侧的大厅展览了无数的优美风景画,看着这些美丽的风景画,顿时,所有的言语都便成了空白,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声的眷恋,迷恋我这美好的中华,泱泱中华的美景又只是这么几幅。在一层展厅的出口处,在留言薄前,我忍不住的写下了这么几句话——酒不醉人人自醉,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我已然自醉三分。

紧接着,我们上了军事博物馆的二层,这层展馆都是无数的枪,包括着无数的国内外的枪支,这些历史的记忆让我们真心的被感动了。馆内展示了从古代战争到现代战争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兵器和兵器的介绍、逼真的战争模拟现场、还记载了各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荣事迹,从博物馆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触良深,这次参观不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更让我们仿佛亲身领略了多少千年来炎黄子孙反抗侵略和压迫, 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感受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

走出了这伟大的军事博物馆,我的心潮依旧澎湃,再也无法静止,来到了这里,我看到了历史,看到了那一个峥嵘的中华,看到了那一个不屈的中华,更看到了,那永远不会被打败的中华。这就是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荣耀。我再也不会相信,中国只剩下历史,在这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无数的英魂时刻都在谱写着历史的乐章。历史已经过去了,还有无限的将来在等待着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记得自己伟大而艰难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电信11-1班

110204115

老舍纪念馆观后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相约在老舍纪念馆。沿着北京的老胡同我们缓缓的来到了老舍纪念馆。老舍纪念馆是个不大显眼的去处,普普通通的老北京四合院淹没在普普通通的老式街区中。这里属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灯市口西街路北从西往东数的第二条胡同。这条胡同自北向南沟通了大草厂胡同和灯市口西街,胡同狭窄而细长,宽不过三四米,长却有170米。清朝乾隆年间名为风筝胡同、宣统年间名为丰盛胡同。北京市政府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的丰盛胡同重名,遂改名为丰富胡同。老舍纪念馆是胡同南口西侧第一家,名牌为丰富胡同19号。

老舍纪念馆是一座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街门面东。小院不大,除了摆着大号的金鱼缸,还栽有两棵柿子树,每到金秋时节,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所以老舍夫人胡絜青又给这座小院起了个雅号叫丹柿小院。

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老舍故居确定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老舍家属将老舍故居有偿捐献给国家,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老舍故居进行落架修缮,1999年2月在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老舍纪念馆院中正房三间,明间和西次间是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卧室兼书房,现已按原貌对外开放。院中的西厢房和东厢房为第一第二展厅。老舍纪念馆以保护故居和藏品为基本任务,以“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为主题,通过大量珍贵的手稿、图书、照片以及生前遗物等,展示着中国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参观老舍纪念馆,使我加深了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的人民艺术家、世界级文化名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老舍的了解。老舍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先生的作品永远启迪后人。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永远活在善良、向上、进取的人们心中。

电信11-1班

110204115

第三篇:博物馆观后感

常州博物馆观后感

我来到常州上大学快一年,至今为止也没参观过哪些地方。于是在这个星期天,和一位好友相约来参观常州博物馆。我一直认为,要想了解一个城市的风韵,那么作为城市缩影的博物馆是必须要去的地方了。

常州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含全省唯一的一家少儿自然博物馆)。下设办公室、考古部、保管部、陈列部、开放部、自然部、信息部、保卫部八个部门。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7件(国宝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66件、三级文物3129件,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化石标本103件。其中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宋元时期的漆器与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书画等,都是常州博物馆颇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精品。

常州博物馆新馆于202_年12月落成,202_年4月2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新馆地处市民广场西侧,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外观新颖、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富有时代气息。总体建筑分为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一层到三层为陈列展览区,地下室和四层为库房和办公区域。新馆展区面积近10000平方米,主要陈列展览有:常州历史文化陈列以常州文物精品为特色,彰显地方文化底蕴;自然陈列是全省综合性博物馆中的特色展览;谢稚柳艺术馆展示谢稚柳先生的艺术生涯及艺术成就;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展陈稀有珍贵的整套红木家具。

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觉得视野很开阔,从东大门入口,,博物馆门前都是很宽阔的水面.进入馆内后我们领了票就进入了展馆。

博物馆一楼主要是谢稚柳艺术馆。谢稚柳先生1910年出生于常州武进一个书香世家,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卒于1997年。谢稚柳先生是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古书画鉴定家。展示谢稚柳走过的艰辛道路和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此缅怀乡贤,激励后学,鼓舞同人,增辉乡梓。里面展出了很多画作,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都各有特色,我本人很喜欢谢稚柳先生的山水画,独其韵,留其神,很有意境。

参观了一楼展厅之后,我们去了二楼继续参观。常州历史文化陈列馆,里面字画及各种古代的玉器,瓷器,石器及铜器等.展示出了常州的悠久文化底蕴。展览的内容很丰富,有装米的船,富饶的鱼米之乡,西仓桥就是常州的一个重要的码头.在近代以前人们都是靠水路来运输的.西仓桥是的现在是那么破旧让人无法想象以前她是城市的最繁华喧哗吧区域.看到了常州的手工业梳子,在没有机械的时代做一把梳子要几十道工序吧.心灵手巧来形容这个地方的人

民吧.还有织布业,也是常州的特色产业.当然也有文化遗产常州评书还有唱戏的吧.还有许多出土的雕刻.常州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的季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延陵、毗陵、晋陵、兰陵是不同历史时期常州的称呼。龙城则是常州的别称,是由六朝萧梁时的六龙城引申而来。

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少儿自然陈列馆。战天展示的内容主要分为“地球生命的进化的故事”、“纷繁多样的美丽自然”、“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秀丽多姿的故乡大地”四大部分。当看到那里有一个仿制的海底世界时,我通过一个眼镜看到了大海,真的好蔚蓝,纯净.一共有10幅图,每一张都是那么美,不由惊叹大自然的奇妙.还有那么多真的动物的标本,老虎.狮子,熊,猴子,袋鼠.骆驼.斑马.还有有多鸟类,可以对着话和筒按键就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叫声。

出了少儿自然博物馆门就来到下个展厅——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刘国钧先生,1887年出生于常州府靖江县。自幼家境贫寒,依靠在常州奔牛、埠头等地做学徒、当跑街积累最初的资本,逐步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他的足迹遍布全中国乃至海内外,不仅首创了常州机器印花技术,还试制成功平绒、灯芯绒,成为常州近代机器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现代民族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木是质地优良的硬木树种,在清朝中后期开始受到国人的偏爱。刘国钧先生捐赠的这批红木家具做工非常精湛,纹饰十分优美,材质以老红木为主,大多为清末至民国初的产品。这些家具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只好放在展览馆里供人们参观我,笨重也不够美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了.当然它的存在有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了。

现代的展览馆充满现代与科技的气息,我与好友在这流连好久不愿离去。带着很多心情,觉得心里满满的,踏上了回去的路。

第四篇:博物馆观后感

在5月10日这个平常而又不平常的日子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参观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从1905年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无数电影工作者呕心沥血,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推动着中国电影不断繁荣、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电影博物馆是电影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让我们感谢那些电影人为我们所创造的精神食粮吧!

在博物馆中我们看了《长征》,《长征》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颇深。看完《长征》后,我在思考: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艰苦的,但红军在长征精神的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胜利,使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北,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红军长征的磨难和考验,锻炼了中国革命力量,党员和红军质量显着提高,为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的壮大、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基本骨干。

这真像是一座神奇的宫殿,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推开宫门进入它的世界去了解它,回来后收获很大,感受到了电影博物馆是一座记载着中国电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艺术殿堂。

第五篇:博物馆观后感

平顶山博物馆观后感

平顶山博物馆南望平西湖,北依大香山,风景秀美,气度悠长。平顶山博物馆于202_年11月立项,历时6年精心筹备,在全国重视文化建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肩负着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职责。202_年5月15日,平顶山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开馆迎客,与市民正式见面。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我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据馆长张水木介绍,平顶山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4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我市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是群众领略深厚文化底蕴、触及悠久历史脉络、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人文殿堂,也是平顶山市历史上的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工程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及室外部分。

走进这座外形颇像一卷竹简的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雅恢弘的大厅,记者跟随人流的涌动,走入四个历史文物陈列展厅,摒气凝吸触摸着历史的脉搏。

在整个展览的序厅,很多市民不由自主的被一幅巨大的油画所吸引,画面中,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的翅羽上,端写着“鹰城古韵”四个大字。这幅图画,表现出鹰城平顶山有名的名瓷器物以及经典的人文故事,像鹳鱼石斧图陶缸、北宋汝官窑瓷器、刘

累御龙、墨子讲学、牛郎织女、鲁山缫丝,香山寺、风穴寺以及有长城鼻祖之称的楚长城等经典再现,这些悠久灿烂的文化,提纲挈领地贯穿了平顶山地域文化深刻的内涵。

人们聚集在这幅油画前面,津津有味的欣赏品读着,市民蒋先生一家三口也在这幅图画前久久流连,妻子一幅一幅地将这些经典的人文典故讲给女儿听,被问及对博物馆的印象如何时,蒋先生热情地说:“我们刚刚进入博物馆,这是参观的第一个展厅,整体的感受就是感觉非常好,很期待再往下参观。”

这里展现了在平顶山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旧石器时代张湾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共同构成的平顶山丰富灿烂的史前文明。在裴李岗文化的汝州中山寨遗址展柜中,有一只精巧的骨笛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好奇的目光。据张水木介绍,这只骨笛是中山寨文化类型的杰出代表,骨笛的两端残缺,器身有两排相错位的小圆孔,经专家鉴定可能是远古先民们用于校音的笛子,堪称音乐史上的奇迹。

走入仰韶文化部分,墙壁上神秘多彩的岩壁画让人们有了一种走入古老时空的错觉,一位市民在询问有关这些绘画的根源时,张水木说:“彩陶是一种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普遍发现的艺术遗存,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仰韶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

整个展厅中心位置的一只大型的红陶缸上。展柜四周的人员

纷纷询问这个红陶缸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张水木回答道:“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因丰富神秘的彩陶文化而洒辉史册。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阎村遗址出土这件器物,就是一朝惊世现,从此天下闻的——鹳鱼石斧图陶缸,是第一展厅最为珍贵的一件展品,它的真品被国家博物馆所珍藏。它是我国罕见的最早的、最大的一幅绘画。202_年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规定64件文物永久不能出国(境)展览,这件鹳鱼石斧缸就被列为第二位。

在展厅的结尾处是蒲城店遗址的场景复原。蒲城店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卫东区蒲城店村,202_年为配合许平南高速公路的引线工程进行了开发挖掘,发现了这座城址,从而将平顶山市的建城历史上溯到了4300年前。

刚一走进“应国印象”展厅,张水木就娓娓而谈道:“应国早在商代已经建国。在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应国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水经注·滍水》有云:“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历史上的古应国都城和滍阳镇所在地是同一个地方,1964年因白龟山水库建成使用,原滍阳镇迁出后,分为西滍、东滍、北滍三个自然村。原滍阳镇也就淹没于白龟山水库之中,古应国旧址就在烟波浩渺的白龟山水库中与世隔绝了。值得庆幸的是,应国长期隐于史载,但终于随着滍阳岭上的应国贵族墓地发掘,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真实的历史全貌逐渐彰显出来。应国故都虽然被淹没于水下,但在大

湖侧畔,应都之旁的平顶山脚下,又崛起了一座新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平顶山”。再看,正在参观该展厅的市民们一个个听的入神而有味。

在第二展厅我们看到了一件最为珍贵的展品,一件具有族徽意义的重要文物----白玉线雕鹰,这让许多市民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赏着这件玉器,“1986年,在应国墓地一号墓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鹰形玉佩。这件玉佩用新疆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青白色,温润透明,玉鹰整体作展翅飞翔状,两爪蜷曲于身下,头部扭向右侧,尖喙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用以系绳佩戴,造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玉鹰头等那一小块红色斑点,是在古代玉器的加工过程中,工匠利用玉料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瑕疵,因形就势将其设计成动物的某一部位,藉以画龙点睛,这是一种‘俏色’的雕刻方法。这块斑点,正是这种琢玉技法的娴熟运用,为玉鹰的灵动神韵更增加了几分生动。红色的斑点正点映在玉鹰的头部,正所谓鸿运当头。” 当听完讲解后,市民张丽萍恍然大悟道:原来我们鹰城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据张水木介绍,当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郝本性先生向市政府建议,“应”字与“鹰”字为同一个字,所以将此玉鹰做为平顶山市的市徽标志,因此,我们脚下的这片古应国的故地,就别名为鹰城。

以铜鼎为代表的青铜器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汉语成语中就有很多带鼎字的词汇,像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力能扛鼎、大名鼎鼎,钟鸣鼎食,人声鼎沸等,在第

二展厅应国印象,青铜器精品比比皆是。

在应国墓地出土的传世铜器中,有的是应国贵族制作的用于祭祀或纪念的器物,有的是朋友之间相赠送的友情礼物,有的是为两国之间的婚姻关系而制作的陪嫁礼品。

在应国墓地出土的文物中,不仅有神秘庄重的青铜器,也有工艺精美的玉器,以及在商代至西周中期流通的货币海贝和骨币、原始瓷、青铜兵器和车马器,这些珍贵的文物反应了古应国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

“楚汉文明”展厅,无疑是小朋友最多的展厅了。楚汉时期高度的文明使这一展厅的珍贵文物和精美乐器陈列非常之多。尤其让小朋友们喜爱的是高科技多媒体应用——触屏电子编钟,许多小朋友围在电子屏幕前面,用手有节奏的轻拍电子编钟的图案,就会发出该序列里这个编钟的音乐之声。原本彼此陌生的小小的面孔,在电子编钟的乐声里变得熟悉和愉快。

据馆长介绍,这一组编钟共17件,出土于战国应国墓地313号墓。从这一组编钟中便能看出楚夏交融之态,楚灭应国之后,原应国地域内的文化主体属于典型的楚文化系统,但受到北方晋文化及东方吴越文化的影响,这里的文化兼具楚文化、周晋文化、吴越文化等多重文化特性,进而成为我国南北方青铜文化交融的平台。平顶山地处东周时期楚国北部边境,南北交通的要道。楚人北进中原,拓地千里,“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其势力范围已达中原。而楚国的叶城是春秋晚期以来楚国贵族叶公

子高沈诸梁的世袭封地和重要的北方军事重地。同时应国墓地北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式墓葬,传递出楚国在与中原交往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又显示了其与中原文化的亲缘关系。因此来说,鹰城是楚文化和华夏文化相交、相融、相通之地。

在第三展厅不得不说的是望城岗冶铁遗址。一个形象逼真的望城岗冶铁遗址场景复原前面聚集了很多耐心的观众,对这个遗址内生动的劳动场面,辛劳的冶铁工人投注了尊敬的目光。复原遗址前一位讲解员正在为观众讲述着这段历史:“鲁山沙河下游北岸平原上发现了迄今最大的汉代冶铁遗址。附近有丰富铁矿蕴藏的山岭,沙河提供了生产生活丰沛的用水,周围还有茂密的树林,为冶铸提供了足够的燃料。”

二层北侧三号展厅,是楚汉文明展厅。从春秋初年起,楚国从江汉之地进发,走上了问鼎中原的强盛之路,应国以及周文化范畴的汉淮诸国,均为其所灭。在展厅内,无论是父城故城、叶邑故城的图版,还是多媒体正在讲述的孔子、叶公、墨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抑或束腰垂鳞纹升鼎、跽坐铜人、编钟等精美文物和可考证的考古史料,都能印映出这段历史的璀璨辉煌。

进入四号展厅唐宋遗韵展厅,一股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是名窑名瓷的“圣地”。目前,全市共发现唐、宋、金、元时期各类窑口100多处,其中鲁山段店窑、宝丰清凉寺汝官窑、汝州张公巷窑是我市的典型代表。在此,您都可以一饱眼福。

置身于平顶山博物馆,仿佛穿越了一条时空隧道。心中遥想起七千年前,当裴李岗上燃起了第一颗火种,平顶山这片沃土就开始孕育文明的种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块古应国故地是如此这般地走过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岁月变迁。站于博物馆门前,南望之余,这平湖丽水之畔却又崛起了一座新兴的工业之城——平顶山,它正在以稳健、有力的步伐走向新的辉煌。

平顶

山 博 物 馆 观 后 感

博物馆观后感(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