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202_《中国机长》建国70周年献礼影片观后感以及影评(推荐五篇)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77-900693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06 09:19: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中国机长》建国70周年献礼影片观后感以及影评

建国七十周年献礼影片《中国机长》改编自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真实经历,真实展现中国民航精神。影片根据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的故事情节。关于观看《中国机长》的观后感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1】

电影《中国机长》所展现的,就是中国民航人“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的工作日常。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中国民航人才是《中国机长》的主角!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被四川航空英雄机组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以刘传健机长为代表的川航英雄机组人员在驾驶舱风挡玻璃脱落、座舱释压、飞行管理组件失效的紧急情况下,采用手动操作,在低温失压的环境中,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民航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的把飞机迫降在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是一次航空史上的奇迹,而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习近平同志说过,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反思了我从参公到现在的工作表现,感到深深的羞愧。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的党章党规不够了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学习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党性觉悟不足。身为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上不积极主动干工作,得过且过,对工作不上心、不认真、敷衍了事,工作效率底下出错率高。对比川航英雄机组,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没有做好。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决定以川航英雄机组为榜样,学习他们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积极参加支部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熟记党章党规,严守共产党员的政治红线,做合格党员。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工作,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干好每一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成为一名优秀国家公务员。为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迈进小康生活添砖加瓦。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2】

“在万里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隐藏着坚守和执着。”——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

《中国机长》(The Captain)是由刘伟强执导,于勇敢编剧,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领衔主演,张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的剧情片。此片根据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古时候人们对于飞翔的期待。飞上天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梦想,如今人们再也不用借着鸟儿翱翔蓝天,飞机的出现让人们梦想成真。虽然飞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因为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飞行依然是一项挑战,稳定中的意外总会不期而遇。

机长,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称呼。每一架飞机上都会有一个机长,我们乘坐飞机时都会听到机长的名字。可是,对于他们的了解,我们仅仅止步于称呼。虽然之前的《冲上云霄》让观众们了解到了航空飞行员,可是谈情说爱的戏份让机长和乘务员的工作变得寡淡。这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了机长的帅气和乘务员的优雅美丽,却没让我们看到他们背后的坚守和执着。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机长,一机之长,他所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更是生命的守护。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可是,今天我相信说的英雄是机长,一个用坚守和执着拯救生命的机长。

202_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冷风如利刃,凛凛狂风折”,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这就是英雄,他不是“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也不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英雄,他是“狂风利刃艰难险,定护生命备周全”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守护了119条生命。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国机长》为了还原这个真实的故事,剧组不仅1:1造了一个模拟飞机,还辗转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拉萨贡嘎机场实地拍摄,记录机场的繁忙景象和旅客的出行百态。为了拍摄副驾驶被狂风吸出舱外的情景,拍摄现场使用了6个巨大的鼓风机,风力大概八级,吹得演员差点飞起来,而饰演副驾驶的欧豪甚至被吹得面部皮肤过敏。《中国机长》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那些商业片该具有的元素:紧张点、爆点、泪点,它一个不少,甚至丰富。可是“文以载道,歌以咏志”,除了影片应有的外壳,《中国机长》还将一种精神、一种坚守的内核展现给了观众,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的初衷,还原真实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中国机长”的魅力。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对付万分之一的隐患。” 111分钟的电影,119条鲜活的生命,是中国民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执着、是对规章的敬畏和执着、更是对责任的敬畏和执着!这就是中国机长,这就是中国坚守!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3】

没想到这么快,川航5·14事件过去了一年了,有些话也想说很久了。

对于这样一个“起死回生”的事件,除了偶尔有表彰英雄的新闻和翻拍电影《中国机长》的消息,其真实面貌似乎渐渐被淡忘了。

同时,英雄机组已经“重返蓝天”,执飞了多次航班,机长刘传健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希望大家淡忘自己,中国民航不需要英雄。

但是,淡忘不等于遗忘,对于我这个一年坐四五次川航的乘客来说,就完全忘不了。

202_年5月14号当天,右风挡玻璃破裂脱落、万米高空、零下40度、副驾驶徐瑞辰被吸出驾驶室外,每个细节都惊心动魄,死神似乎都已经亮出了镰刀。

危急关头,机长刘传健展现了极强的心理和身体素质,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全机128名机上人员全部幸存。

后来又陆续了解到一些事件相关的信息,机长刘传健平时在家就有练习憋气,所以才能在那么低压低氧的情况下保持清醒,而且当时高空的风速达到了八九百公里(超级台风的时速不过250公里),噪音极大,震动也很剧烈,能镇定地操纵飞机安全降落,刘机长真的太牛掰了。

此外,许多报道中还提到了事件背后的紧急处置,比如塔台控制室的协调、地面保障人员的准备等等,“世界级民航史奇迹”的达成绝不是偶然。

不过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因为它不常发生,大多数的航空险情都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聚焦全球重大航空事故的《空中浩劫》已经拍了十九季了)。

我看到有些论坛把《萨利机长》里的“哈德逊奇迹”和这些特情作比较,列了不同的难度等级,细节很详尽,引发了很多讨论。

且不论专业度如何,这类复盘似乎忽略了一件事: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客观地比较难度高低的,处于那些英雄机长的特殊情况下,任何的模拟都无法还原他们的真实心理和情绪,他们直面的是生死。

生死面前,没有难度高低。

很多豆友把《中国机长》对标《萨利机长》,当然片名容易让人联想,但是我觉得刘传健和川航3U8633航班英雄机组,他们并不是中国版的谁,他们就是他们自己。

作为一个在飞机遇险时拯救了全机119名乘客(和他们自己)的机组,他们以自身高度的专业素养创造了这次奇迹,他们值得、也必须拥有姓名,他们将与“世界级民航史奇迹”一起,被永远记录在世界民航的史书里。

而且我发现一个小细节,《中国机长》里的演员名字与人物原型的姓名基本上只差了一个字。

机 长:刘传健——刘长健

副 驾 驶:徐瑞辰——徐奕晨

第二机长:梁栋——梁鹏

乘 务 长:毕楠——毕男

乘 务 员:黄婷——黄佳

乘 务 员:周彦雯——周雅文

乘 务 员:张秋奕——张秋悦

乘 务 员:杨婷——杨慧

安 全 员:吴诗翼——吴言

在那之后,那些乘客或许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轨道,英雄机组人员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如今一年过去了,我倒不是觉得一定要再次给他们送上鲜花掌声,只是在想到这个事件的时候,如果能够记得他们的姓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创造奇迹的不是一个人、一瞬间,而是一群人和一辈子。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4】

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以及富可敌好几国的钞能力。可我们不能忘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英雄存在的。

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却能以肉体凡胎创造奇迹、拯救生命。

这些人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最燃的英雄大片!川航机长刘传健就是这样一位创造了奇迹的英雄,虽然他的传奇经历就发生在一年多以前,但是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

这部电影就是《中国机长》,将在9月30日登陆国庆档。

202_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刘传健根本来不及拉住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

冷风利如尖刀,这时已不再是形容,而是事实,从下图副驾驶着陆后的上衣和长裤残片我们就可见一斑。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两位驾驶万幸仅受轻伤,一位空乘被重达150斤的餐车砸伤了腰部,但这已是创造了国际飞行史上少有的奇迹。是不是只是听着形容就感觉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故事简直就是天然的电影剧本!在《中国机长》最新发布的“紧急呼叫”预告中,便能管中窥豹的了解到影片对于事件的高度还原,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预告,感受一下这份身临其境的紧张。

预告一放出,无论是在豆瓣还是微博,都是好评如潮,网友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好燃”和“泪目”。

这款预告之所以能将时间的凶险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和它精缩呈现了片中各个角色的多样角度有着不小的关系。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的多是机长的驾驶舱视角,而在影片里,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当时飞机上乘客的恐惧与惊慌,以及了解到机组其他成员在事发之时又做了哪些事,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呈现了飞机上的惊魂时刻。

影片更是将副驾驶飞出机舱的惊险场景都还原到了我们眼前。

直接的危机场面,加上乘客的惶恐不安,有人痛哭,有人呕吐,有人丧失理性,让观众即便在知道事件会有一个完满结局的情况下,依旧紧张的手心捏把汗。预告中还突出呈现了事发时不断与刘传健联系的民航管制中心管制员的一声声呼叫,李现扮演的管制员一次又一次喊出飞机的编号,却无法得到回应,就如同一个倒计时一般,失联时间越长,状况便越危险,越是让人心里没底。

在现实中,也的确是管制员的快速应变为飞机的安全降落提供了保障,他们要在联系不到刘机长的情况之下,仅凭雷达讯息,清空飞机前往备降机场航道上所有可能经过的航班。角色原型: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区域管制中心管制员 罗天宇(李现 饰演)

光是机场附近的区域就有8架飞机的航线临时变动,在8633着陆前,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将在哪个跑道降落,机场塔台更是协调清空了所有跑道。整个过程中,管制员对8633的呼叫从未间断,不仅是为了尝试重连,同时也是不停将地面现状和航道情况报给机组人员,哪怕是可能压根没有人能收到。预告中张涵予饰演的刘机长和李现的对话,也完全还原了事发当时的录音,刘机长语气的淡定至极和逻辑清晰,与当时的凶险程度和其他人的惊恐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脏,刘机长才可以当机立断化解了这场看似无解的危机。张涵予成功诠释出了这种波澜不惊的沉稳与老练,只是看着他的脸就让人有种安心和靠谱的感觉。

预告中其他空中飞机在收到管制员帮忙呼叫的请求后,不同口音的呼叫声音顿时让人心头一暖!

飞机周遭虽然只有一望无际的天空,下面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但这一刻机上的人并非孤立无援!

8633上有尽职尽责的空乘,有临危不乱的机长,地面上也在为迎接降落做着万全准备,空中的伙伴也在一刻不停的尝试通话。

在预告的最后,备降成都机场的地面保障部门,消防、医疗也是全员出动,等待8633的归来。

在这款预告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机长》对于事件的呈现角度之详尽,甚至还包括了机组成员和机上乘客的家人与朋友,他们就像是此刻我们这些观众,忧心忡忡的密切关注着事态,却也无法帮上什么忙。在事件过去之后,刘传健机长曾被央视邀请参加《开讲啦》节目,主题是“从平凡到非凡”。刘机长在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时表现的异常淡定,就像他是在讲述别人的不凡故事。直到节目尾声,一位小姑娘哽咽着像刘机长表示感谢时,刘机长也一时间湿润了眼眶。这位姑娘事发时正和自己的男友一起坐在8633的机舱中,体验了一把生命的大起大落。

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次和刘机长面对面,但除了父母外,刘机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两人激动相拥时,我明白了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一起意外让他们拥有了同样不可磨灭的记忆。当刘机长提到重新回到岗位后有什么感受时,他说:“我觉得我的责任更重了,对生命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这样的危机与奇迹,无法体验到当事乘客和刘机长那跌宕的感受,但《中国机长》给了我们身临其境体验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奇迹之旅的可能。这样一部影片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刘机长等奇迹缔造者们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9月30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向这些平凡又非凡的英雄致敬同时,也能够跟着《中国机长》一起,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分量。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5】

202_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四川航空3U8633次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时,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驾驶舱失压,气温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机长刘传健凭着20年的飞行经验和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飞机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这场堪称“民航史”奇迹的川航备降事件被搬上了银幕,《中国机长》的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徐展开。

《中国机长》由刘伟强执导、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等领衔主演,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对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做了还原和改编,9月30日国庆档上映。

一,主流文化价值的呈现

“主旋律”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0多年,从产生的背景,存在的必然性到的扩大化,主旋律电影的境遇变迁和“中国时代特色”是分不开的。

202_年,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以焕然一新的美学风格和创作观念激活了中国主旋律电影文化市场;

随后,《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系列的具有广泛号召力的主旋律电影的问世,为观众呈现出了全新的文化景观,影片中浓浓的中国元素,也掀起了观众高涨的爱国情绪。

从丰富题材主题,彰显魅力到抛弃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代之以真性情的平凡人物,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让观众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性情中人”所感动,做自己能够和观众共情的事情,来达到和观众进行对话和深度沟通的目的。

最近的一部《烈火英雄》,让主旋律再次回到了观众视野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消防员英雄,却很少有人能够真实了解到这些人的可敬和可爱,只有通过电影屏幕,才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到了这些“逆行中”的战士。

《中国机长》也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文化潮流,对5.14川航备降的事件进行了高度的还原,在飞机遭遇极端险情的生死关头,中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沉着冷静的应对措施,不仅确保了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创作了中国乃至世界民航史的奇迹。

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在推动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海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正向效能。

二,“中国骄傲三部曲”

202_年6月19日,博纳影业“中国骄傲三部曲”发布会正式召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纳影业携手阿里影业等出品方,以及华语影坛顶尖的电影人与制作团队,精心打造了《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三部电影巨制。

《烈火英雄》根据202_年发生在中国大连的7.16事件真实改编,以此致敬中国的消防战士,上映8天斩获了9亿的好成绩,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完美的视听体验,也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有网友称:“消防员家属不容易,希望大家注意消防安全,让消防员战士可以早点回家。”

而作为压轴之作的《中国机长》长达一分钟的预告片,引发了极高的热议。

万米高空之上,强风,失压,低温,缺氧,整架飞机急速下坠……机舱内一百多名乘客,飞机下崇山峻岭,这样危险的境地中,张涵予饰演的机长怎样从容应对,带领大家平安降落?

乘务人员怎样协调和配合机长的决定,安抚慌乱的乘客?

乘客们怎样克服内心的恐惧,配合乘务人员做好应对措施?

......影片备受考验的不仅是对大场景的呈现和把控,更重要的是对不同角色的人心理的渲染和细节的拿捏,对此,创作组也是投入了极高的心血和精力。

该片拍摄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与协助,在中国民航宣教中心的协调组织下,来自民航系统各单位数百名专业人士参与了电影的创作与拍摄工作,配合影片主创在双流机场、贡嘎机场、江北机场进行史无前例的实地实拍,力求让观众在大银幕中拥有更真实的“飞行体验”。

三,“张涵予+欧豪+杜江”三人铁汉组

他是《智取威虎山》中智勇双全的剿匪英雄杨子荣,是《湄公河行动》中的缉毒精英高刚,是《红海行动》中运筹帷幄的临沂号舰长高云……

近几年来,张涵予以精湛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为大家奉献了无数经典艺术形象,也奠定了自己的“国民英雄代言人”形象。

在拍摄《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忍受着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在拍摄《湄公河行动》的时候,他不畏40度暑热,摸爬滚打,坦言自己“被导演折磨掉了一层皮,把一辈子的汗水都流光了”。

此次为了完成《中国机长》的拍摄,张涵予更是拿出了绝对的敬业精神,组在片场配备了高压液态管和高强度风筒,拍摄时会释放最高达10mpa的气压(相当于100公斤压力),最高时能喷出接近于8级大风的风力,张涵予坦言:“每天喝风喝到饱,根本不想吃饭!”

尽管如此,张涵予依然坚定了要把中国机长这个角色塑造到最好的信心,因为:

“刘传健机长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作为演员,我会使出十二分的力量来把这个戏给演好。”

在《烈火英雄》中饰演枫林中队队长徐小斌的欧豪,这次在《中国机长》中,他饰演的副驾驶员徐奕晨被吸出窗外,身体紧贴在飞机外侧承受着强风和低温的重压,体力和意志力也都达到了极限。

除了经受狂风考验之外,他还需要化三个小时的特效妆来让自己更加贴近剧中的角色,右眼几乎完全被特效妆给盖住了,脸部过敏情况越来越严重,长出了很多红色的疹子。

但他却笑着调侃“这样下去不用化妆也可以了。”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在《烈火英雄》中饰演队长马卫国的杜江,此次在《中国机长》中饰演的是第二机长梁栋。继《红海行动》和《烈火英雄》一个个“硬汉英雄”形象之后,杜江这次又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四,“中国式”的温暖和高光

“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轰”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旁边的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人们都称刘传健是“英雄”,是“中国版萨利机长”。

然而,在人们心中,“机长”这个名词离我们略显遥远,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在观众心中,他们身系全机乘客的安危,他们是英雄,是天空中的战士。然而,普通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危险。

作为5.14川航事件的机长刘传健,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描述当时的情况:

“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他们也是普通人,《中国机长》的意义不仅在于给观众提供一场视听盛宴的电影,更是将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用镜头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并相信——

当我们身处和平,宁静的时光掩饰了很多人看不见的黑暗,我们似乎觉得英雄离我们略显遥远。

然而,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却从未停止过:

那些甘于孤寂,攻坚克难的人,那些缉毒反恐、守卫平安的人,那些献身国防、戍边卫国的人……

英雄,从来都没有真正远离。

他们大多平凡,不那么高高在上,不愿被编印在教科书中,只有在困难的时刻,他们会发挥自己的“中国式温暖”和高光,用一生的正言正行和“逆行者”的姿态捍卫着身边的人。

第二篇:《中国机长》观后感影评_建国70周年贺礼观后感

《中国机长》是根据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机长》观后感一

看了预告,感觉不错!紧张的感觉都有了!有点小怕,怕把情节拍的太偶像化(把事件描述更加严重化,用以突出人的能力,怕会有点过犹不及),这种片子,和钢铁侠之类的不同,那种是科幻,所以希望拍的更符合实际些!虽然真实事件是奇迹,只是希望不要添加太重!不过还是很期待的,演员都不错,都是厉害的!期待下吧!看完再来说!

《中国机长》观后感二

尽管外国的空难电影一大摞,但飞机依然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93航班》《萨利机长》等,刺激和震撼之余,真实的空难依然离自己很遥远。

可就在刚过去的202_年,有一百多人生生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飞机事故。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5·14川航备降事件。

202_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在成都区域巡航时,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罕见的爆裂脱落。

飞机在万米高空破开了一个大洞,简直要命。

据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为零下40度左右,飞机的时速在八九百公里。

想象一下,当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寒冬里,把车开到时速200公里飞奔,还是敞篷的,是什么感觉?

恐怕脸都不是自己的了吧?

何况是在万米高空中高速行驶的飞机。

机长刘传健形容:“强烈的风吹着我,脸上有撕裂的感觉,感觉整个人变形了。”

狂风、低温、巨大的内外压力差。

接踵而来的是驾驶舱电子设备的集体故障,飞行组件控制面板直接被吹翻,整架飞机剧烈抖动。

副驾驶的半个身子都挂在了窗外,幸而系了腿部的安全带才没有飞出飞机。

而在乘客舱,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飞机突然颠簸,随之吹进一股强大的气流,就像沙尘暴一样,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同时,机舱突然变暗,氧气罩一下子掉落,所有乘客都懵了。

很多乘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电影大片中的场景,居然真的发生了!

而机长刘传健却没有功夫恐惧,他在风挡玻璃爆裂的第一时间,牢牢把住了操纵杆,保持住了飞机的正确姿态。

但,下一步该怎么办?

刘传健的内心很纠结......驾驶舱失压,剧烈的狂风吹翻了组件控制面板,他无法获得准确的飞行数据,只能手动操作。

这好比蒙住眼睛开车,任何一个未知的故障,都有可能改变飞机的姿态。

“如果姿态无法控制了,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了。”机长道。

“前面的工作就都白费了”

因为,一旦无法控制姿态,飞机就会失速下坠。

面对这种事先毫无预演,没有任何应急预案的状况,他只能咬着牙凭经验一步一步操作。

最终,在历时40分钟后,这架飞机终于迫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

机上119名乘客安然无恙。

当博纳影业准备以此为原型拍摄影片《中国机长》,找来张涵予饰演机长刘传健(影片中为刘长健)时,张涵予表示压力山大。

“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而我要使出十二分的力气把这个角色演好。”

其实,张涵予本身沉着冷静、有勇有谋的硬汉形象,和英雄机长这个角色非常契合。

这在他以往的电影《集结号》《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中就能感受到。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就是我心中的机长!”

如此高的呼声,让张涵予的压力更大了。

因为,刘长健这个角色是有原型人物的。而且,距离5·14川航备降事件过去才一年多,热度未退,英雄机长呼声正高。

演得好,是荣誉,演不好,则可能会令角色口碑暴跌。

为了把角色塑造得真实可信,张涵予在开拍前和其他演员一起,前往四川航空培训中心接受高强度的专业训练。

拍摄时,高压液态管和高强度风筒模拟万米高空的气压,张涵予每日被狂风喂饱,饭都吃不下。

但他说:“和原型人物相比,我们的任务已经很轻松了。”

这是实话,但是演员自有演员的难处。

演员不仅要熟悉角色的生活、工作环境,还要模仿角色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气质乃至气息。

总之,要可能地贴近角色。

为此,张涵予没少做努力。

202_年11月16日,张涵予随英雄机组重返蓝天,在真实的操作现场,感受英雄们的职业风采和人格魅力。

平时,张涵予还与机长刘传健成了好哥们,从影片到生活,从角色到真实的人,张涵予在聊天中一点一点揣摩、吸收、积累。

最终成为网友们喜爱的中国机长的样子。

在预告片里,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刘长健,操作干脆利落,整个人的状态很入戏。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和地面塔台通信时的声音,不紧不慢,甚至能称得上轻松自在。

无论语速、语调还是语气,都和塔台记录里机长刘传健的语气一模一样。

“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

大家可以去听一下,央视专访有播放当时的语音记录。

当时的语音记录

这是非常令我感动的地方。

这已经不仅仅是台词功底过硬就能做到的了,这完全是一个演员花了大量时间和心思去揣摩角色的结果。

要说敬业,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机长刘传健看过电影拍摄后,连连感叹:“演员太不容易了!”

这颇有点英雄惜英雄的味道。

真正的英雄,不是觉得自己了不起,而是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还能用普通人的心态和立场去体恤他人,关心他人。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而张涵予,在成功塑造众多英雄角色,拿过华语电影最沉甸甸的奖杯之后,依然发自内心地崇拜着刘传健机长。

这,是成大事者的胸怀。

所以我似乎从这部《中国机长》中看出了别样的味道。

影片内外两个魅力四射的男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极致,荣誉属于他们,胜利属于他们!

《中国机长》观后感三

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以及富可敌好几国的钞能力。可我们不能忘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英雄存在的。

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却能以肉体凡胎创造奇迹、拯救生命。

这些人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最燃的英雄大片!川航机长刘传健就是这样一位创造了奇迹的英雄,虽然他的传奇经历就发生在一年多以前,但是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

这部电影就是《中国机长》,将在9月30日登陆国庆档。

202_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刘传健根本来不及拉住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

冷风利如尖刀,这时已不再是形容,而是事实,从下图副驾驶着陆后的上衣和长裤残片我们就可见一斑。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两位驾驶万幸仅受轻伤,一位空乘被重达150斤的餐车砸伤了腰部,但这已是创造了国际飞行史上少有的奇迹。是不是只是听着形容就感觉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故事简直就是天然的电影剧本!在《中国机长》最新发布的“紧急呼叫”预告中,便能管中窥豹的了解到影片对于事件的高度还原,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预告,感受一下这份身临其境的紧张。

预告一放出,无论是在豆瓣还是微博,都是好评如潮,网友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好燃”和“泪目”。

这款预告之所以能将时间的凶险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和它精缩呈现了片中各个角色的多样角度有着不小的关系。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的多是机长的驾驶舱视角,而在影片里,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当时飞机上乘客的恐惧与惊慌,以及了解到机组其他成员在事发之时又做了哪些事,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呈现了飞机上的惊魂时刻。

影片更是将副驾驶飞出机舱的惊险场景都还原到了我们眼前。

直接的危机场面,加上乘客的惶恐不安,有人痛哭,有人呕吐,有人丧失理性,让观众即便在知道事件会有一个完满结局的情况下,依旧紧张的手心捏把汗。预告中还突出呈现了事发时不断与刘传健联系的民航管制中心管制员的一声声呼叫,李现扮演的管制员一次又一次喊出飞机的编号,却无法得到回应,就如同一个倒计时一般,失联时间越长,状况便越危险,越是让人心里没底。

在现实中,也的确是管制员的快速应变为飞机的安全降落提供了保障,他们要在联系不到刘机长的情况之下,仅凭雷达讯息,清空飞机前往备降机场航道上所有可能经过的航班。角色原型: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区域管制中心管制员 罗天宇(李现 饰演)

光是机场附近的区域就有8架飞机的航线临时变动,在8633着陆前,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将在哪个跑道降落,机场塔台更是协调清空了所有跑道。整个过程中,管制员对8633的呼叫从未间断,不仅是为了尝试重连,同时也是不停将地面现状和航道情况报给机组人员,哪怕是可能压根没有人能收到。预告中张涵予饰演的刘机长和李现的对话,也完全还原了事发当时的录音,刘机长语气的淡定至极和逻辑清晰,与当时的凶险程度和其他人的惊恐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脏,刘机长才可以当机立断化解了这场看似无解的危机。张涵予成功诠释出了这种波澜不惊的沉稳与老练,只是看着他的脸就让人有种安心和靠谱的感觉。

预告中其他空中飞机在收到管制员帮忙呼叫的请求后,不同口音的呼叫声音顿时让人心头一暖!

飞机周遭虽然只有一望无际的天空,下面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但这一刻机上的人并非孤立无援!

8633上有尽职尽责的空乘,有临危不乱的机长,地面上也在为迎接降落做着万全准备,空中的伙伴也在一刻不停的尝试通话。

在预告的最后,备降成都机场的地面保障部门,消防、医疗也是全员出动,等待8633的归来。

在这款预告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机长》对于事件的呈现角度之详尽,甚至还包括了机组成员和机上乘客的家人与朋友,他们就像是此刻我们这些观众,忧心忡忡的密切关注着事态,却也无法帮上什么忙。在事件过去之后,刘传健机长曾被央视邀请参加《开讲啦》节目,主题是“从平凡到非凡”。刘机长在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时表现的异常淡定,就像他是在讲述别人的不凡故事。直到节目尾声,一位小姑娘哽咽着像刘机长表示感谢时,刘机长也一时间湿润了眼眶。这位姑娘事发时正和自己的男友一起坐在8633的机舱中,体验了一把生命的大起大落。

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次和刘机长面对面,但除了父母外,刘机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两人激动相拥时,我明白了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一起意外让他们拥有了同样不可磨灭的记忆。当刘机长提到重新回到岗位后有什么感受时,他说:“我觉得我的责任更重了,对生命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这样的危机与奇迹,无法体验到当事乘客和刘机长那跌宕的感受,但《中国机长》给了我们身临其境体验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奇迹之旅的可能。这样一部影片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刘机长等奇迹缔造者们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9月30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向这些平凡又非凡的英雄致敬同时,也能够跟着《中国机长》一起,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分量。

《中国机长》观后感四

202_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四川航空3U8633次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时,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驾驶舱失压,气温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机长刘传健凭着20年的飞行经验和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飞机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这场堪称“民航史”奇迹的川航备降事件被搬上了银幕,《中国机长》的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徐展开。

《中国机长》由刘伟强执导、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等领衔主演,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对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做了还原和改编,9月30日国庆档上映。

一,主流文化价值的呈现

“主旋律”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0多年,从产生的背景,存在的必然性到的扩大化,主旋律电影的境遇变迁和“中国时代特色”是分不开的。

202_年,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以焕然一新的美学风格和创作观念激活了中国主旋律电影文化市场;

随后,《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系列的具有广泛号召力的主旋律电影的问世,为观众呈现出了全新的文化景观,影片中浓浓的中国元素,也掀起了观众高涨的爱国情绪。

从丰富题材主题,彰显魅力到抛弃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代之以真性情的平凡人物,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让观众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性情中人”所感动,做自己能够和观众共情的事情,来达到和观众进行对话和深度沟通的目的。

最近的一部《烈火英雄》,让主旋律再次回到了观众视野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消防员英雄,却很少有人能够真实了解到这些人的可敬和可爱,只有通过电影屏幕,才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到了这些“逆行中”的战士。

《中国机长》也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文化潮流,对5.14川航备降的事件进行了高度的还原,在飞机遭遇极端险情的生死关头,中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沉着冷静的应对措施,不仅确保了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创作了中国乃至世界民航史的奇迹。

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在推动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海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正向效能。

二,“中国骄傲三部曲”

202_年6月19日,博纳影业“中国骄傲三部曲”发布会正式召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纳影业携手阿里影业等出品方,以及华语影坛顶尖的电影人与制作团队,精心打造了《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三部电影巨制。

《烈火英雄》根据202_年发生在中国大连的7.16事件真实改编,以此致敬中国的消防战士,上映8天斩获了9亿的好成绩,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完美的视听体验,也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有网友称:“消防员家属不容易,希望大家注意消防安全,让消防员战士可以早点回家。”

而作为压轴之作的《中国机长》长达一分钟的预告片,引发了极高的热议。

万米高空之上,强风,失压,低温,缺氧,整架飞机急速下坠……机舱内一百多名乘客,飞机下崇山峻岭,这样危险的境地中,张涵予饰演的机长怎样从容应对,带领大家平安降落?

乘务人员怎样协调和配合机长的决定,安抚慌乱的乘客?

乘客们怎样克服内心的恐惧,配合乘务人员做好应对措施?

......影片备受考验的不仅是对大场景的呈现和把控,更重要的是对不同角色的人心理的渲染和细节的拿捏,对此,创作组也是投入了极高的心血和精力。

该片拍摄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与协助,在中国民航宣教中心的协调组织下,来自民航系统各单位数百名专业人士参与了电影的创作与拍摄工作,配合影片主创在双流机场、贡嘎机场、江北机场进行史无前例的实地实拍,力求让观众在大银幕中拥有更真实的“飞行体验”。

三,“张涵予+欧豪+杜江”三人铁汉组

他是《智取威虎山》中智勇双全的剿匪英雄杨子荣,是《湄公河行动》中的缉毒精英高刚,是《红海行动》中运筹帷幄的临沂号舰长高云……

近几年来,张涵予以精湛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为大家奉献了无数经典艺术形象,也奠定了自己的“国民英雄代言人”形象。

在拍摄《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忍受着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在拍摄《湄公河行动》的时候,他不畏40度暑热,摸爬滚打,坦言自己“被导演折磨掉了一层皮,把一辈子的汗水都流光了”。

此次为了完成《中国机长》的拍摄,张涵予更是拿出了绝对的敬业精神,组在片场配备了高压液态管和高强度风筒,拍摄时会释放最高达10mpa的气压(相当于100公斤压力),最高时能喷出接近于8级大风的风力,张涵予坦言:“每天喝风喝到饱,根本不想吃饭!”

尽管如此,张涵予依然坚定了要把中国机长这个角色塑造到最好的信心,因为:

“刘传健机长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作为演员,我会使出十二分的力量来把这个戏给演好。”

在《烈火英雄》中饰演枫林中队队长徐小斌的欧豪,这次在《中国机长》中,他饰演的副驾驶员徐奕晨被吸出窗外,身体紧贴在飞机外侧承受着强风和低温的重压,体力和意志力也都达到了极限。

除了经受狂风考验之外,他还需要化三个小时的特效妆来让自己更加贴近剧中的角色,右眼几乎完全被特效妆给盖住了,脸部过敏情况越来越严重,长出了很多红色的疹子。

但他却笑着调侃“这样下去不用化妆也可以了。”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在《烈火英雄》中饰演队长马卫国的杜江,此次在《中国机长》中饰演的是第二机长梁栋。继《红海行动》和《烈火英雄》一个个“硬汉英雄”形象之后,杜江这次又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四,“中国式”的温暖和高光

“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轰”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旁边的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人们都称刘传健是“英雄”,是“中国版萨利机长”。

然而,在人们心中,“机长”这个名词离我们略显遥远,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在观众心中,他们身系全机乘客的安危,他们是英雄,是天空中的战士。然而,普通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危险。

作为5.14川航事件的机长刘传健,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描述当时的情况:

“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他们也是普通人,《中国机长》的意义不仅在于给观众提供一场视听盛宴的电影,更是将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用镜头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并相信——

当我们身处和平,宁静的时光掩饰了很多人看不见的黑暗,我们似乎觉得英雄离我们略显遥远。

然而,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却从未停止过:

那些甘于孤寂,攻坚克难的人,那些缉毒反恐、守卫平安的人,那些献身国防、戍边卫国的人……

英雄,从来都没有真正远离。

他们大多平凡,不那么高高在上,不愿被编印在教科书中,只有在困难的时刻,他们会发挥自己的“中国式温暖”和高光,用一生的正言正行和“逆行者”的姿态捍卫着身边的人。

期待9月30日《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观后感五

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在驾驶舱失压、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仪器多数失灵的情况下,以机长刘传健为代表的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组人员两人受伤,119名乘客平安落地,无一伤亡。

202_年6月8日,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中国机长》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与协助,就是要致敬英雄,再现这一民航史的奇迹。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川航3U8633航班机组成员:

在整个过程中,功劳最大的肯定是机长刘传健了。

据新闻里介绍,当时载了119名旅客的空中客车A319,是5月14日早上6点26分起飞的。

在7点左右,突然发出轰的一声巨响,驾驶舱右座的前挡风玻璃出现了裂纹,机长刘传健立即向管制台报告,准备返航成都,30秒后,右座的前挡风玻璃整体爆裂,瞬间强风造成仪表台受损严重,驾驶舱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座舱失压、缺氧。

就是在这种寒冷、失压、缺氧的情况下,刘传健临危不乱,凭借着多年练就的技能和经验,控制住飞机急速下坠,操纵飞机下降高度,当时的飞行数据,记录了刘传健36个精准无误的动作,历时34分钟的整个手动备降过程。

其他的机组人员也配合得非常好。

事发时,徐瑞辰前面那块挡风玻璃破裂,他的半个身子被吸出舱外,下机时衣服已碎成布条,客机备降成都后,面部有擦痕,右眼有擦伤的徐瑞辰,被送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治,现已康复。

事发后,由于设备故障,当时乘务员们也无法联系到机长,毕楠通过经验判断,认为是飞机失去了压力,不断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戴好氧气面罩,正是由于她和乘务员们的冷静,才没有造成旅客的恐慌,成功地帮助机长处置危机。

毕楠现已从乘务长晋升为乘务员分部的主管。

她在事发时大喊:“相信我们,大家别担心,机组人员有能力让大家安全着地!”

在整个迫降的过程中,民航各保障单位也积极配合。

为了能更好地塑造角色,演员们和当时的机组成员沟通交流、探讨,务求能真实呈现当时英雄们的状态。

为了更逼真,剧组还用了将近3000万元制作了1:1的空中客车A319模拟机,可谓是非常用心了。

第三篇:《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_建国70周年献礼电影感悟

相信大家观看完电影《中国机长》后,对中国民航对“英雄机长”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电影《中国机长》的观后感,希望通过这些观后感能够让大家了解中国民航人的责任与担当。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老一辈机长们经历了从八一开航、试航拉萨,再到首次开辟国际航线、远航非洲、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大事件。老一辈机长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旧挺身而出,克服重重困难,保障领导外交出行安全,为中国民航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今,生活在一个民航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因此,我们更应当传承前辈机长的优良品格,苦学精飞,为民航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2

通过观看《中国机长》,我更加了解那些之前仅仅在候机楼里见到过的、穿着整齐制服的机长们是如何开始每一次飞行任务,他们担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完成一个又一个历史任务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机长的优秀风采。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3

看完《中国机长》后,我感受到这个光鲜的职业背后,是职业规章的精准严格,是驾驶技术的娴熟标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沉着冷静,狭小的驾驶舱里作为一架飞机的最高指挥者,与机组协同完成一次次起落。压力与责任伴随着整个职业生涯。感谢中国机长带给我的启发,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定当成为敬职敬业的飞行员!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4

周总理曾为民航事业定下“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安全”的宏伟目标,而中国民航事业能实现这一目标,取得光辉的成就,靠的正是历代中国机长呕心沥血的付出,作为新一代飞行员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肩负职责,带着使命感,好好锤炼打磨自己的技术,为建设民航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5

我以前一直把飞行当作我的职业,是我赖以为生的工作。现在看了《中国机长》后,我改观了,飞行是事业,是无可取代的,为全人类贡献的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业。机长必须不断的学习,保持自己的知识处于最尖端,保证自己的技术无可挑剔,保证自己的身体适合飞行。他乐此不疲。正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对的起自己作为机长的职责,才能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6

《中国机长》诠释了责任二字,讲述了机长是协同机组完成任务的过程,每一次的安全着陆,来自于严格按照程序去完成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崇高的责任心。在成为职业飞行员的道路上,专业,知识,技术,责任,缺一不可。今后,我们唯有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要求自我,提高技能水平,学习前辈的宝贵经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让人民放心的新时代飞行员。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7

从记事起,无数个晚上的梦总是自己自由地翱翔在天际,早晨起来会兴奋的告诉父母自己又“飞”了起来。经历了四年多的航校学习,毕业后终于如愿进入了南航。这一切看似幸运,却也伴随着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观看完《中国机长》,我更加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现在所付出的不及中国机长的百分之一。纪录片在很多方面都让我受到教育,最多的是人的品格,如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成功来自勤奋。我们今后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飞行技能,更要培养自己坚强不息的品格。

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8

机长是一架飞机的灵魂,机长队伍是中国民航生产力的主力军之一。通过观看《中国机长》,我明白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机长,肩上佩戴四条杠不是那么简单,需要素质、本领、使命浑然一体,视旅客生命安全为最高职责。作为南航的飞行学员,我们是幸福的,公司为培养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们肩负着公司前进的重担,国家民航发展的重任,必须要专心钻研、苦练技术!

第四篇:《中国机长》观后感精彩影评_建国70周年贺礼片

《中国机长》是根据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机长》观后感一

电影的真实性和特效就不评价了,毕竟评价自己工作被艺术加工后的效果很难做到不偏不倚!我只评价下剧本内容,听说这部电影从动意到成片仅仅只用了不到15个月的时间,对电影拍摄来讲堪称飞行速度。也许就是因为太快太赶了,剧本很多硬伤!ld想要通过电影表现的中国民航人忠诚担当、严谨科学、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我看完以后觉得还挺苍白无力的。而角色过多的打情骂俏情节更是难以呈现原型人物作为中国民航百万一线员工的杰出代表。而最让人失望的地方是表现飞行机组在生死关头如何冷静沉着处置突发状况的内容却太少太少了。当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对旅客的刁难无理,空勤人员对事业家庭难以兼顾的困惑等等,都挺真实且又代入感。演员们的表现都中规中矩,当然剧本本身也没啥可发挥的内容,特别想说,袁泉的表演非常棒,恰到好处,收放自如,贡献所有泪点!

《中国机长》观后感二

本人浏览豆瓣超过十年历史,注册也有几年,从来没有发过任何东西,也很少评论。做了十几年的潜水员,为什么突然选择走出来说上那么一两句话?因为这个事件和我有着擦肩而过的“缘分”。

落地后看到川航飞机被隔离在滑行道上

作为一名国内某航空公司的机长,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高空高压高辐射,却使命感极强的航班任务。把每天踏上我飞机上的每一位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是我的飞行使命。就在那天,我飞早班从某地前往成都,在川航航班后面四十分钟落地成都,但是由于它的特殊,成都机场把常用的跑道关闭,我们使用不常用的跑道且不常用的进近方式落地成都,早晨大雾还差点因为能见度问题复飞。在第一现场经历了此事件且作为行业内部人士的我,真心觉得此事件是民航业内的一个可歌可泣的壮举。

飞机的构形缺失,机组人员面临高空寒冷且极端条件下的环境,飞机自动化能力的失去,事故发生时的地理环境,早起航班给机组人员带来的脑力和体力上的亚状态,成都清晨的能见度欠缺……所有的现状与真实条件都给航班成功落地成都增加了若干难度,但是他们做到了。记得看到机长的采访,飞机停下来的那刻,第二机长在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相互不言而喻的眼神……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呢?

记得在贵阳管制区域的时候,空中的正常频率和紧急频率都能听到各种杂音,有飞机在帮忙传话,有空中管制焦灼的呼喊…带着起床气的我,还在抱怨:大清早的,叫什么叫?落地成都打开手机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停在我几百米开外的另一架飞机,遇到了这件百年难得一遇的特情。

看过丹泽尔的《航班》,看过东木的《萨利机长》,看过我们干飞行这一行都会收藏的经典剧集《空中浩劫》……很多片段让人深思,很多情感感同身受,很多前辈提供的前车之鉴……各行各业都不容易,珍惜彼此,珍惜现在,珍惜生命。

肯定会去电影院支持的,估计公司会发电影票鼓励每个人都去看,哈哈……

《中国机长》观后感三

这部片我还没有打分,不是因为这部片没有分,而是我不希望用分数限制我们的思维。

这个国庆档,看三强对决。

电影还没上,票房预测和评论已经满天飞。能理解,三部大体量电影齐聚,少有。

但我唯一喜欢的还是《中国机长》。

深蓝色调,有着一种暗流涌动的紧张感,对应的,当然是5.14川航备降事件,在飞机遭遇极端险情的生死关头,英雄机长刘传健以沉着且精准的应对措施带领全体人员安全脱险。

海报中央,是张涵予饰演的身着一整套川航制服的“中国机长”。

在现实中,刘传健机长就是穿着这身制服,戴着这顶机长帽,驾驶着飞机翱翔天际,之后,在飞机突然遇险,气温骤降、驾驶舱释压、仪器多数失灵的危急时刻,顶住所有压力,成功备降成都。

飞机虽然是安全系数较高的交通工具,但是一旦失事的死亡率几乎在90%以上。也就是说飞机要么平安无事,要么机毁人亡。

然而川航做到了成功,这是中国民航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空难事件中为数不多的无人员死亡事件。

如果把国产主旋律类型大片发展视作一场飞行,如何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国庆档,看《中国机长》的了。

先说一种影评观点表达的担心:这种现实事件,观众都知道结果了,还能拍得好看吗?

说几个细节吧。

为了帮助片方更好地完成整部作品、如实讲好英雄故事,中国民航局委派了上千名工作人员直接和间接地参与了电影的协拍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曾公开表示,中国民航从电影创作前期、素材收集阶段,到实地拍摄,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全面配合,“我们相信《中国机长》一定是一部能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之作。”

从《中国机长》片方新释出的物料可以看到,预告片的确忠实还原了当时的险境:

近万米高空,飞机右侧内风挡突然出现裂纹;紧接着,一声巨响,副驾驶(欧豪饰)面前的挡风玻璃骤然脱落。乘务员被狠狠撞到天花板上。

瞬间的释压使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出舱外。

一瞬间,驾驶舱温度骤降、缺氧,紧跟着就是各种仪器失灵。

客舱内,餐车打翻,一片狼藉,代入感和画面感超级强。

再说故事。时隔一年多后,不仅中国观众都已知事件的结局,连许多外国友人为此为惊叹:英雄的中国机长,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最终使飞机稳稳降落于成都双流机场。

外媒评论的标题是:“史诗级”、“中国奇迹”。

但观众提前知道了结局,不代表了解了故事的全貌。

危机突至,机舱瞬间释压、温度骤降、大风灌入。

全机人员面临严重缺氧,整班飞机陷入极端罕见的危险处境……

几十分钟,空中惊魂。

飞机遭遇了什么?

在那段被无限抻长的时间里,机组人员作出了哪些努力?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安抚乘客的焦虑情绪?

我们的中国机长,如何能在几乎无法视物、全身几乎被冻僵的情况下保证飞机迫降顺利?

怎样成功完成这趟惊险的旅程?

新闻报道里、10万+爆文里的叙述,终究还是太抽象。

将奇迹背后一幕幕的细节真相展示给公众,这正是《中国机长》的意义之一。

实际上事件出来后,就有不少网友在感慨,如果能把它拍成电影该多好。难道这些网民不知道结局?还是我们非常期待在大银幕上再看一看这个民航史上的奇迹,如何完成?也是为了完整展现这个奇迹发生的过程,一向很少将电影片长拉得很长的刘伟强,这次用了111分钟。

这不是对“短片”的看轻。而恰恰是对“史诗”的尊重。

要么不拍,拍,就拍出我们中国机长的风骨,拍出我们的中国骄傲。

为什么我看好《中国机长》?

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记录,由吴京导演并主演的《战狼2》获得,总票房56亿人民币,至今无人打破。

大家可能只知道《战狼2》很牛逼,但是谁曾想到这部片曾经被“判死刑”。

在上映前遭到了很多人的不屑和差评,甚至被一些电影专家“判了死刑”。他们认为中国的主旋律不可能有市场,因为中国历年以来的主旋律电影都不是商业电影,都是自己拍给自己看的,属于“国人自嗨”。而且主旋律电影也没有几个能打出海外市场的。

而且吴京当时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导演和演员。论导演,他比不上张艺谋和陈凯歌这些一线大咖;论表演,他不是表演专业出身,充其量也就是个动作替身演员,也没有好的资源。

但是吴京成功了。

因为《战狼2》,吴京一夜成名。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导演变身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从一个十八线演员变身成为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他真正正正做到了“山鸡变凤凰”,国内基本没有几个演员像他一样晋升如此之快的。

而人就是这样,人们会记住你辉煌的时刻,却不会知道你为了此刻的辉煌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吴京曾经在央视综艺节目《开讲啦》里面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不怕一切从头开始。

为什么吴京成功了,因为他不怕从头开始。即便《战狼2》失败了,他也不会损失什么,大不了重新开始。而国内很多导演不敢这么做,他们不敢去挑战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所谓“烂题材”。他们太爱惜自己的光环和头衔,害怕失去一切。

其实我们中国人只要想拍,只要敢拍,一样可以挑战极限,捅破天花板。战争片从来都不是美国人的专利,科幻片也不是好莱坞一枝独秀,我们中国也一样可以。

《中国机长》是一部传记灾难片。

华语电影并非没拍过传记题材电影,也不是没拍过空乘题材电影。

但,刘伟强导演,有刘伟强导演的拍法。

主旋律题材,大片风格。

空中遇险,驾驶舱风挡碎裂,座舱释压、低温、大风、缺氧等一系列连锁高危反应。

这还不止——风挡脱落那一刻,飞机正在海拔近万米的高度巡航。

这是个什么概念?

珠峰的高度才不过8844米!

用爆款文的表述:比南极还寒冷,比珠峰还缺氧。

但我们的机长就是以血肉之躯,和死神的威胁正面刚。

大危机催生大恐慌。但,也能催生人性中最坚定的一面。

危机关头,殊死一战,能不好看?

拍大场面的同时,电影也没有忘记人。

电影做的一件关键的事,就是尽量让细节说话。

《开讲啦》关于川航事件的那期节目中,来了一位乘客,她提到,“看到空乘人员推着餐车飞起来了。”以及乘坐这种失控飞机的感觉是,“像坐过山车,但感觉被放大了一万倍。耳朵像针刺一样,心脏特别难受。”

刘传健也在采访中说到一个关键点。在看到玻璃裂痕的时候,他的本能反应是,完了。之后的一系列操作都是靠着他的职业素养在支撑。

直到看到第二机长进来,冲他比了一个OK的手势,他踏实了,那个手势是告诉他,客舱所有人员安全。

手势,是电影塑造人物一个重要细节,电影里,机组人员稳定乘客人心的一个重要手势,就是竖起大拇指。

一个手势。大家都懂,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所谓大片,人与危机的对抗固然惊心动魄。

但人和自己内心的角力,才是类型片永恒的好看法则。

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在面对极端情况时临危不乱。过硬的演技,为观众呈现出我们中国机长的风采。

饰演乘务长的袁泉,则通过坚定的眼神,一边吸氧一边广播等细节,让观众知道什么是最美空乘。

欧豪则在片中挑战了从影以来最“惨”角色——特情发生时,那个半截身体被吸出窗外的副驾驶,由他扮演。

这些有分量的角色,构成了电影的底色,电影呈现的情感状态,就传递出一种中国力量,传奇故事,就此有了质地。

现在,我们来说这部电影的票房,为什么不一定拘泥于过去的所谓类型天花板。

先举个例子,同样有杜江、欧豪参演的另一部“中国骄傲”系列的影片《烈火英雄》。

知道一开始业内票房预测是多少?五亿封顶。

但是最后封顶了吗?没有,仅仅在上映后第四天,影片已经突破五亿票房,目前影片的累计票房,是16.7亿。

《烈火英雄》的成功,完全是因为它自身过硬的品质,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市场一直笃信所谓的类型天花板。可是如何划定天花板高度?根据过往同类型影片。但中国电影市场还在起飞途中,飞机拉升阶段的高度,能够代表最终凌空飞行的高度吗?《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等。那些我们眼中的超级爆款,哪一个不是靠实力打破了所谓的票房天花板?

那么,只要品质过硬,谁说传记灾难类型不能卖座?谁规定的已经知道故事结局的电影不能大爆?我偏就信这个讲述中国机长如何力挽狂澜,完成奇迹备降的故事,能创造一个大家都想象不到的票房。

现在说说我最想说的问题:我们的主旋律大片,怎么拍才能票房口碑双赢?

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曾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颁奖词里有这样一段话:“在万里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还记得去年3U8633备降成功后,网上曝光过一段疑似机长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对话录音。录音里,机长说完“现在…有点故障”后,就申请下调高度和返航。再之后,随着一阵巨大的杂音,机组陷入沉默。

谁能想象当时的紧张?

在一遍遍“四川8633,成都叫你”的呼叫声中,听录音的网友一个个泪湿眼眶……

可是,这段空白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不值得被电影人拍出来,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中国英雄,在危机关头是什么样?

那么,我们主旋律大片又该什么样?

首先,它应该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紧张点、爆点、泪点,该有的商业元素全都不能少。另一方面,观众最想看到的,仍是影片还原真实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中国机长”的魅力。

有记者问过刘传健,作为一名机长,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的回答是:“就是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对付万分之一的隐患。”我们机长的专业经验,决定了能飞多高;但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他能飞多稳。

而这正是我对电影最大的信心:111分钟,用电影,稳稳地还原传奇。正如主演们在路演中反复提及的——我们是真心佩服他们。

电影只是电影而已,但看完111分钟,观众若能在某个飞行的瞬间,想起他们,再一次,真心佩服、敬重他们。那就是这部电影另一个重要价值。

《中国机长》观后感四

中学的时候看过课本对徐志摩坠机的文字记录。那时候对坐飞机心生恐惧。徐志摩认识泰戈尔,而泰戈尔曾经写过一句诗“天空没有鸟的痕迹 但它已经飞过”。

鸟确实飞过。

202_年1月15日,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汤姆·汉克斯饰)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这架空中客车A320-214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切斯利·萨伦伯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萨利机长成为最大的英雄。

这就是后来电影《萨利机长》的原型故事。

那么《中国机长》的故事原型是什么呢?

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的多重考验下,机组人员成功解救119名乘客的故事。

《萨利机长》北美票房1.25亿美元(当时秋季的冠军),中国大陆票房6228.0万(不太理想)。在国内票房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

(1)人们对周边的故事感兴趣、越是遥远的越是失去兴趣。《萨利机长》故事和中国观众的距离有点远。

(2)《萨利机长》开篇节奏文戏太多(后续故事 机长陷入公关危机后节奏会加快),会失去一大群观众。曾经我在电脑上拉着看,开始把我看睡着了。不过今天再来看,发现开始还是慢。不过这依然不影响此片的深刻意义:机器模拟也应该基于人的因素和实际情况。(补充:飞机出事和萨利机长危机公关两条线处理得很好 看完觉得很喜欢)

(3)《萨利机长》不是纯类型片。它没有用灾难片的方式去渲染灾难的毁灭和恐惧;也没有放大萨利机长的英雄形象(这一点我有点担心《中国机长》 生怕用力过猛而显得刻意)。《萨利机长》事件追踪+案发现场还原,来讲述关于“任性”的故事。严格来说,这是披着灾难片+英雄片的皮,本质上是作者电影。对于文艺青年是一场洗礼;对于中国普通观众就是一场“说教”——普通观众的诉求就是要创作者通俗通俗通俗地给观众讲一个故事。

回来再说《中国机长》可能成功的几个因素。

(1)中国民航的电影,这是第一个。而且还是中国的故事,这就更接地气。会有好奇心。

(2)现在处于爱国氛围里,观众更喜欢看英雄片。很明显,《中国机长》是英雄片。根据新闻报道,这个电影是高度还原故事,而且还是顺叙的。应该很通俗。想来,里面应该不会讲什么大道理。

目前,我怀有一个私心。这部电影除了讲高度还原故事原型。还没有什么惊喜?!!带着这个疑问,我将在9月30日下午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拭目以待。

《中国机长》观后感五

看了首映,真实事件改编,全程神经都很紧绷,看完只有一个感受,英雄机长,名副其实!!

张涵予扮演的机长,我认为他演的很不错,把一个面临突发事件临危不乱的机长形象刻画的很好,在那么危急的时刻,你看到这样的机长,好像也就没有那么绝望了,他的镇定坚定,让你能看到希望,正如影片中的一句话“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一定会保证你们的安全”,他做到了

乘务长袁泉也很不错,在一片混乱中,即使自己也紧张害怕,但是依然用很平稳的声音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安抚乘客的情绪,正是这样的配合,才保证了整个飞机里乘客的安全!

第五篇:202_《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_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影片

《决胜时刻》讲述的是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决胜时刻》观后感一

情怀大于剧情。所以剧情三星(半),为了我的情怀加成四星。其实也不能说剧情如何吧,毕竟这是真实历史的再现,而这段历史本身就足以赚足我的眼泪了。先说问题。单从“电影分析”的角度出发,给三星的原因是个人认为拍的稍微有点碎片化。其实1949年那七八个月的时间看起来不长,却能写出几百页的故事。因此我总觉得影片在处理每个环节的方式上有点着急,看似一步步在推进但画面切换的很仓促,没有做到真正的“起伏有致、错落有序”。不太了解历史的人坐在影院可能会有点蒙,或许能在炮火轰鸣的战争场面看出高潮,但隆隆一阵过去又有点儿诧异。不过,平铺直叙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叙述方式吧。1.一个温柔的亮点:“大题小做” 解放战争到渡江战役到开国大典——“决胜时刻”这个主题很宏大,关于这个历史阶段的影视作品又那么多,如何出新又不偏离主题?导演很聪明地选择“大题小做”的方式,即让观众见到光辉下那些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伟人。打嘴炮、开玩笑、给警卫员当月老、蹲在树后面帮女儿逮麻雀、忍不住想去戏园子听戏、出门吃饭不带钱……工作中坚毅大气沙场秋点兵、生活中温柔有趣最喜小儿无赖,这就一下拉近了作为百姓的观众与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主席之间的距离。虽然描述仍有不足,但这才是塑造“凸面形象”的正确方式。尤其是陈有富和田二桥这两个角色太讨喜了,谁能想到这种宏大题材的电影还能常常引起观众的笑声呢。花费不少笔墨放在这看似是“小人物”的角色身上,真是巧妙。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同框碰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不刻意的融合是一种厉害的手段。(我当时看的时候就好怕小可爱二桥哥哥牺牲,当子弹射中他的时候我真是好难过好难过!)反观对蒋方的描述,作为战败一方确实不用浓墨重彩,但“扁平化”的问题实在有点明显。(尤其是这个蒋经国咋跟我脑海里的不太一样呢?咋就一直瞪个眼睛看着他爸???)说到这里,我倒是更想谈一谈关于影片的色调使用。2.一个不那么刻意又有点刻意却还算合适的对照:关于冷暖着色(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是我的眼睛问题还是电影院灯光问题还是因为南方老下雨还是真的就是这样,反正我就说了)刚看了几分钟,在我党与国民党的镜头切换中,我就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镜头在我党的画面时基本为暖色调,阳光下金灿灿的麻雀食儿、波光粼粼的水面、暖黄色的香山秋景,这是一种让人愉悦的色调;然而,镜头到了国民党一方时,便是深夜灯光下镜片的反光、绵绵细雨下微暗的水面、又或是特务接头时炸弹躺在皮包里跳动,这一块儿基本为蓝灰冷色调,让人不经皱眉。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处理方式啦,但是正如开头说的,我觉得影片有点细碎,所以切换地频率高、速度快,对比又特别明显,以至于我老在观察这个东西,就想说一说。3.不得不说:成也细节、不太成也细节 可能我的点特别奇怪,整部影片最戳我的是在作战现场有一个机关枪手用手扶着装子弹的镜头。我没看清脸(好像没有拍脸?)但是那只扶子弹的手我真的印象很深。其实这个动作很机械,不过是一刻不停地塞子弹,然后枪在前面突突突,旁边的土被炸得四处飞射。一场战争中有多少这样的手呢?我不敢想,但这一只坚毅的手足以动人。当然,这只手放下子弹的那一刻,镜头扫过了它的主人倒下的身影,这简直让我揪心(窒息)。然而,好的细节动人,不好的细节就有点尴尬。比如播音员小姐姐一上来就把“任”做姓氏的读音读错,比如任弼时扮演者拉小提琴时弓子在弦上游走,弓子还没拧紧……(不过这个拉琴的画面已经很真实了!演员好用心了!但我毕竟还是一个学过琴的菜鸡emmm)4.我最爱也最好哭的画面:开国大典原录像的高清还原 说实话,对于这段历史,最触动人的绝对还是那些真实的场景。这种感觉微妙极了。看完演员的演绎马上切换到站在天安门上的真实的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其他将军,我又要感慨那个时刻确实激动人心。(顺便吹一句我周总理真人是真太帅了!)(我泪流满面,啊!)总体还好吧,这种题材的电影确实可以有多方面的尝试,《决胜时刻》中“大人物的生活化”算第一、“少说教”的叙述方式算第二,都是我认为算是突破的地方。

《决胜时刻》观后感二

类似的的献礼片看过很多,《决胜时刻》却是让我感触最多的。和一直宣传影片的视角不同以往一样,电影将伟人形象的塑造立足在讲述一个“人”,而不是像一个“神”:毛主席的风淡风轻和蔼可亲,周总理的几度动情落泪,任弼时同志对新中国的渴望...这些零碎的情节在导演的镜头里,反而让我更加懂得了他们的伟大:生而为人,却用一生普度众生。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年华,成就了这了古老却多灾多难的国家在硝烟中的涅槃重生。

影片花了很多的笔墨塑造了几个“小人物”:警卫队长陈有富的忠诚和勇敢,小战士田二桥一往无前的牺牲,播音员孟予的时势造英雄...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小人物的命运其实也和新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只要你有那颗红心,就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除了五位领袖,其他的演员其实在外貌上和历史人物有着较大区别,但是演员们用到位的演技,还原了那段历史,每一帧画面都在传递演技,一举手一投足,就是那个时候的她们。刘之冰老师饰演的张治中将军,他儒雅大气的表演方式,让人印象尤其深刻:开篇张治中去溪口探访蒋介石,两人告别时的那段简短的对白,让日薄西山的南京政府的衰败形象跃然而出。

片中还有很多戳人心窝的处理:田二桥牺牲的时候,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天即明,他却永远地定格在了十六岁;任弼时同志抱病为他最亲爱的战友的动情表白,给他最重要的听众们拉上一曲,伴随着《奇异盛典》的音乐,几位艺术家多年来塑造的伟人影视形象用回忆的方式插入片中,丰满了他们的历经和艰辛走过的风雨兼程;片尾《东方红》响起,我便热泪盈眶...片中对国共两党的刻画有一个我觉得还是挺明显的处理手段:共产党一方,是民心所向,蒸蒸日上,用欢庆喜悦的镜头语言表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国民党一方,气氛就显得非常压抑,不甘却无力回天,镜头一直在向观众传达一个信息——所谓的努力只是徒劳的痴心妄想。但是,对国民党人的塑造也不是一味的奸险狡诈,也有他们对自己信仰的忠诚和最后一丝人性的保留。

结尾的彩色原版开国大典已经引起过一轮讨论,很多人说冲着这个也要去电影院看这个电影,但是其实这个电影的看点不仅仅于此,《决胜时刻》是值得一看的好片,是全剧组向祖国70周年华诞送上的一份厚礼!

《决胜时刻》观后感三

感受70年

今天跟六位大妈等于包场一般看了电影《决胜时刻》。大妈中最小的63岁,其中杨居士48年出生在武汉,比影片中渡江战役还早一年。与建国同时的这代人,她们心中记忆最深的事是“三年困难时期”、,改革开放。无论经历了多少,如今健康的在一起看电影,总是一种幸福。片子比较生活化,大场面时间明显有缩短。片中的主席是位戏迷,且会帮警位队长写情诗促人因缘,任弼时病重后最后给主席等各位伙伴拉小提琴。大妈们唯一吐槽,演员演的比纪录片中开国大典的真人老。[偷笑]

《决胜时刻》观后感四

刚看完今年的献礼主旋律电影《决胜时刻》,本片波澜壮阔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通过政协会议,建立了一个新中国的历史画卷。本片虽然和的《开国大典》,90年代初期的《大决战三部曲》和202_年的《建国大业》,202_年的《建党伟业》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已经非常优秀了。本片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和历史的片段,比如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和国民政府代表团团长张治中的对手戏,从头至尾,周恩来都声色俱厉的训斥张治中,在谈判中不断威胁张治中,在私下场合也拒绝和颜悦色。这种描写方式非常有利于当下我党和台湾香港方面的大环境。比如片中张治中说国共两党应该携手共建和平,二十余年来的斗争我们可以看做兄弟间的矛盾,我们应该解决这个矛盾,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而周恩来马上拍案而起,毫不客气的指出,你错了,我们的关系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人民必胜,无论你们签不签字,人民解放军都会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以往的影视作品都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周恩来,这次的反其道而行之,别具匠心。再举一例,本片中是张治中打电话通知李宗仁谈判破裂,然后蒋介石才说出那句“文白无能,丧权辱国”。而不是历史教科书所写,是蒋介石看到张治中的和平协议草案,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继而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从而导致谈判破裂。再举一例,本片在政协会议召开前,由毛主席召集了书记处的另外四位书记,宣布了共同纲领,比如定都北平,更名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然后再召开政协会议。再举一例,片中有一个角色叫陈有福,他既是主席警卫连的负责人,负责主席和其他四位书记在香山和北平各地的安全,同时他又肩负北平的反特工作,除了每天保卫主席之外,就是亲自在北平各处街道和国民党特务展开斗争。这种身兼二职,同时推进的角色安排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本片叙事背后所展现的立场与用意,都值得我们每一位新时代的党员群众,好好学习,认真捉摸。

《决胜时刻》观后感五

很大气的一部电影。濮存昕他们这种戏骨演的就是好啊,小演员们,陈有富、二桥、孟凡予都很好,人物鲜活饱满,(有富有点憨憨的好实诚啊,女生和你握手要伸手啊)捉麻雀的小女孩好可爱啊,哭的也很有感染力,演技好好。最后天安门广场上的一段,是修复的当时的影片,看的有点激动。内战真的太惨,和平很珍贵的。

决胜时刻相关文章:

1.202_电影《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影评5篇

2.202_《决胜时刻》观后感

3.最新《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5篇

4.最新《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5篇

5.最新《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心得影评范文5篇

202_《中国机长》建国70周年献礼影片观后感以及影评(推荐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