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工作心得体会4篇
【篇一】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掰着手指数日子”的阶段,脱贫攻坚压力和责任愈发重大。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要求,决不可有歇一歇脚、停一停步、松一口气的思想,要秉持三种精神,攻难中之难,克坚中之坚,下绣花功夫,做群众致富的奠基人、引路人,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给更多贫困群众带去希望。
弘扬“亮剑精神”,敢于攻城拔寨。行百步者半九十,越是临近胜利,步伐越发艰难,责任越发重大,困境越发突出。值此决战决胜之际,脱贫攻坚留下的都是任务最大、难度最高、工作最难推进的区域。党员干部要真正发挥“亮剑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攻城拔寨,攻坚克难,越是困难越要上,越是艰难越向前,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当成对党和群众最大的承诺,用脱贫攻坚的成效回应自己的初心使命,用群众的满意度和口碑检验自己的成绩。脱贫攻坚已经到了闯关夺隘、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党员干部务必下最大决心,立最壮志的flag,敢于向困难宣战,向贫困“开炮”,奋力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弘扬“工匠精神”,善做绣花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脱贫攻坚成效好不好,关键在政策是否精准,帮扶是否到位。党员干部要善于下“绣花功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深入剖析贫困原因,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把“政策之水”浇到群众脱贫的“穷根”上,确保群众脱真贫、真脱贫。要善于用“猛火”做“细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深耕而细作,努力找准致富新路子,闯出致富新天地,解决群众发展最大掣肘。要善于双推进、双提升,既要用活政策之外力,又要激发群众内生之动力,做到双向推进,同步推进,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共成长。
弘扬“雷锋精神”,甘于为民服务。只有用情于民,才能换得一片真心。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为民解忧、民谋利、为民服务的重要政策,要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就要树立民本情怀,秉持为民服务初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把脱贫攻坚的红利,真正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群众中去。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脱贫攻坚更要讲奉献,党员干部要有一颗为民服务之心,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心头,把群众的需求落在实处,真抓实干,彰显脱贫攻坚“政策温度”“执政温度”,让群众暖心、安心,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这一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习中提站位,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谋划和推动工作;在学习中解难题,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找指针、找方法、找路径;在学习中强本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篇三】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习近平来到吴忠、银川等地,深入农村、社区、防洪工程、农业产业园区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行调研。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要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到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沿岸边步道,习近平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听取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汇报。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推进改革,加强对改革举措的评估问效,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加快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建设新宁夏。
【篇四】
习近平多次强调“因村派人要精准”,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但是如何使党政机关向贫困村选派的第一书记切实发挥加强基层组织、推动脱贫攻坚的作用,成为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还有几点需考虑。
思想疏导,促履职解惑。要做好思想工作,把合力凝聚到决战决胜上。根据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通知要求,县选派协调办、乡镇党委要与本地选派帮扶干部普遍开展一次谈心谈话,重点掌握思想动态和意见诉求,对履职尽责、主动作为的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存在松劲懈怠、厌战情绪的,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提振士气、振奋精神。
保证待遇,促履职无忧。选人上除了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还须紧贴村需求、依村选人。做到按需对接、分类帮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加大对选派帮扶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完成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要求,要督促确保。
指导增援,促履职从容。强化业务传帮带,各级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传帮带机制,开展第一书记岗前培训。派出单位要当好“娘家人”“后勤部长”。不定期到村开展业务、技术指导。使其成为部门结对、单位联村的纽带,把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化为“后援”,消除第一书记后顾之忧,履职才能更从容。
加强管理,促履职有为。充分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切忌出现班子的“懒政”和村民或者贫困户的“懒作为”。其次优化考核机制,增强群众对于帮扶干部考核的发言权。落实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县乡党委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要求,抓好工作例会、重大事项报告、在村安全等制度落实,杜绝挂名驻村、“两头跑”等问题。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