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五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78-240464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3-29 08:02: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一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__年9月25日—30日在市委党校举办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为期六天乡村振兴培训。感触颇深,尤其是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乡人大主席兼村党支部书记林青远讲述全村发展历程,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前景,经济发展之快,全靠有个领路人。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结合自身资源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投身于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二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推动农村快速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各地,乡村振兴以及与之配套的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也成为了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农村地区占大多数的地方来说,加快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人认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健全乡村治理机制。目前乡村管理仍然存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情况,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探索。应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县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乡村治理模式进行推广。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一致的。应以此为基础,研究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结合实际深化和丰富每一个理念的内涵,建立一套涵盖农村五大建设的标准体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应该目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各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利用扶贫工作政策支撑和强有力的保障机智、智力支持等条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协调推进。在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等方面统筹考虑,让精准扶贫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性工作。

三是以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乡村全面协调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等八大方面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此后,省委省政府也下发了文件,对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提出要求。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对此重视还不够,推进的力度很有限。如果能够按照文件要求将此项工作做到位,可以说就能够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

四是遵循乡村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载体的乡村,其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乡村和城市、乡村和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都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应认真加以研究。特别是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乡村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乡村发展与人、地、钱的关系等问题要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投资建设,更需要把握村民主体这一着力点和关键点,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走一条快速、有效、和谐、有序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是共谋——共同打造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有了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每个人才能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同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首先,我们必须立足各村实际,注重村情民意,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其次,就是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凝聚村民的思想共识,共同畅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共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村民的主体作用,强化政策激励,大力引导村民筹资筹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实行考核奖励机制,坚持早干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核和经费奖补激励。其次是要动员村民主动筹资。广泛引导村民通过发动企业家、外出乡贤、村民自发等多种形式,积极筹集创建资金,同时,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实行奖补,并由村民自主决定建设项目,极大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最后是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推动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员、外出乡贤等示范带动,组织全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主动清理屋边杂物、拆除破旧闲杂房、整治卫生死角。发动村民落实门前“五包”政策,即包垃圾集中收集、包禽畜圈养、包房屋四周保洁、包房屋四周杂物整理、包房屋四周绿化美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是共管——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充分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创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首先是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等长效管理制度,形成村务大事村民知情、村务管理村民参与、村务工作村民监督的良好机制。其次是建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从政府引导、道德思想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着手,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强村民卫生文明意识,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村民自觉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探索实行农村生态环境镇村联动“网格化”管理,按照村庄范围分网格进行管理,分别由镇村干部、基层党员、村民乡贤理事会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组成网格小组负责,实行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包片区负责,夯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

四是共享——实现村民利益共享。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首先就是共享良好的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绿化、亮化、美化等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治,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共享青山、绿水。其次就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育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农业提升工程,打造一批集产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利益共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引导,但更关键的还是要依靠村民自身的力量。可以说,广大村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之日,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时。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四

__年5月26日,我参加了市党校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分为两个内容,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及现场教学考察。兰德培训中心为这次培训作了精心准备,结合乡村振兴主题,贵州省委党校罗副校长做了“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主题教学,讲述乡村振兴之“新”与“兴”,罗校长围绕为什么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新”和“兴”以及精准脱贫的“塘约经验”案例三部分内容展开讲解。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贵州省“三变”改革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我们贫困县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一路走来,在贵州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乡村。贵州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村部、学校、卫生所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农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数改建成了楼房,特别是湄潭县对全县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格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白墙灰瓦的民居镶嵌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好像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贵州通过“三变”,把农民的土地通过合作社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和旅游等产业,尤其是茶叶、花卉、猕猴桃、野刺梨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先进就看到了差距,也启迪了思路、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我有几点想法:

一是积极投身到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之中。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打好“五大攻坚战”,不断加快追赶超越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积极投身到“三变”改革的实践之中。“三变”改革是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在“三变”改革中,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群众是主角。具体的来说,就是要搭台,企业要唱戏,农民要参与。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做农民愿意做的事情,给农民真正要的东西,帮助农民掌握挣钱的技术,找到挣钱的路子,引导农民用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三变”改革,实现联产联营、入股分红,增加收入。

三是积极投身到脱贫产业的培育之中。进一步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特点的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发展核桃、养蜂、烤烟、食用菌、中药材、高山蔬菜、林下养殖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好农业特色产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扎实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抓好“一红一黑一白”特产品牌创建,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力争卖得出,能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五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破解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5篇

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投稿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多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 5 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一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__年 9 月 25 日—30 日在市委党校举办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为期六天乡村振兴培训。感触颇深,尤其是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乡人大主席兼村党支部书记林青远讲述全村发展历程,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前景,经济发展之快,全靠有个领路人。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

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结合自身资源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

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投身于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二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推动农村快速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各地,乡村振兴以及与之配套的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也成为了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农村地区占大多数的地方来说,加快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人认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健全乡村治理机制。目前乡村管理仍然存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情况,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探索。应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县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乡村治理模式进行推广。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一致的。应以此为基础,研究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结合实际深化和丰富每一个理念的内涵,建立一套涵盖农村五大建设的标准体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应该目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各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利用扶贫工作政策支撑和强有力的保障机智、智力支持等条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协调推进。在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等方面统筹考虑,让精准扶贫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性工作。

三是以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乡村全面协调发展。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等八大方面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此后,省委省政府也下发了文件,对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提出要求。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对此重视还不够,推进的力度很有限。如果能够按照文件要求将此项工作做到位,可以说就能够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

四是遵循乡村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载体的乡村,其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乡村和城市、乡村和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

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都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应认真加以研究。特别是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乡村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乡村发展与人、地、钱的关系等问题要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投资建设,更需要把握村民主体这一着力点和关键点,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走一条快速、有效、和谐、有序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是共谋——共同打造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有了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每个人才能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同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首先,我们必须立足各村实际,注重村情民意,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其次,就是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凝聚村民的思想共识,共同畅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共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村民的主体作用,强化政策激励,大力引导村民筹资筹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实

行考核奖励机制,坚持早干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核和经费奖补激励。其次是要动员村民主动筹资。广泛引导村民通过发动企业家、外出乡贤、村民自发等多种形式,积极筹集创建资金,同时,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实行奖补,并由村民自主决定建设项目,极大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最后是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推动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员、外出乡贤等示范带动,组织全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主动清理屋边杂物、拆除破旧闲杂房、整治卫生死角。发动村民落实门前“五包”政策,即包垃圾集中收集、包禽畜圈养、包房屋四周保洁、包房屋四周杂物整理、包房屋四周绿化美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是共管——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充分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创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首先是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等长效管理制度,形成村务大事村民知情、村务管理村民参与、村务工作村民监督的良好机制。其次是建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从政府引导、道德思想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着手,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强村民卫生文明意识,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村民自觉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探索实行农村生态环境镇村联动“网格化”管理,按照村庄范围分网格进行管理,分别由镇村干部、基层党员、村民乡贤理事会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组成网格小组负责,实行环境整治网格化

管理、包片区负责,夯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

四是共享——实现村民利益共享。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首先就是共享良好的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绿化、亮化、美化等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治,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共享青山、绿水。其次就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育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农业提升工程,打造一批集产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利益共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引导,但更关键的还是要依靠村民自身的力量。可以说,广大村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之日,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时。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四

__年 5 月 26 日,我参加了市党校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分为两个内容,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及现场教学考察。兰德培训中心为这次培训作了精心准备,结合乡村振兴主题,贵州省委党校罗副校长做了“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主题教学,讲述乡村振兴之“新”与“兴”,罗校长围绕为什么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新”和“兴”以及精准脱贫的“塘约经验”案例三部分内容展开讲解。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贵州省“三变”改革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我们贫困县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一路走来,在贵州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乡村。贵州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村部、学校、卫生所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农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数改建成了楼房,特别是湄潭县对全县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格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白墙灰瓦的民居镶嵌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好像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贵州通过“三变”,把农民的土地通过合作社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和旅游等产业,尤其是茶叶、花卉、猕猴桃、野刺梨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先进就看到了差距,也启迪了思路、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我有几点想法:

一是积极投身到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之中。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打好

“五大攻坚战”,不断加快追赶超越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积极投身到“三变”改革的实践之中。“三变”改革是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在“三变”改革中,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群众是主角。具体的来说,就是要搭台,企业要唱戏,农民要参与。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做农民愿意做的事情,给农民真正要的东西,帮助农民掌握挣钱的技术,找到挣钱的路子,引导农民用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三变”改革,实现联产联营、入股分红,增加收入。

三是积极投身到脱贫产业的培育之中。进一步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特点的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发展核桃、养蜂、烤烟、食用菌、中药材、高山蔬菜、林下养殖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好农业特色产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扎实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抓好“一红一黑一白”特产品牌创建,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力争卖得出,能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范文五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

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破解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

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 5 篇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多篇范文。

第三篇: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抓手,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推动乡村振兴,把发展壮大农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有利于助推古村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形成开发中保护与保护中开发的良性循环,构建集旅游、生态、文化、体闲一体化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乡村的人文、社会和自然资源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增加村民收入的福祉。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业产业集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每个人都应该为把乡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献计出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四篇: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今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整个战略的内涵与实施。我有幸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培训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课堂上,聆听了学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宏所作的《**生态文明治理的三治经验》、《党建+生态: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的专题辅导,让我对湖州市践行习总书记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体的了解和宏观的感受。现场教学,先后观摩学习了长兴县水口乡的全域景区+农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双林镇向阳村魅力水乡、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模式,中国白茶第一村**县溪龙乡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两山理念发源地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刘家塘村慢生活乡村旅游的理念、田园鲁家递铺街道鲁家村无中生有、创新发展的过程,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镇防风非遗文化的开发和莫干山小镇发展郡安里(洋家乐)的做法,吴兴区仁皇街道桥西村红色拆迁、发展集体经济的举措,以及南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党建引领、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果等等。

**与**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又同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肯定的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看**,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从鲁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定、共担风险,处处闪耀着为民担当、干事创业的情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是党建上要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书记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党员农家乐、党员文明户、党员责任牌、责任区、党员请您歇歇脚、上下楼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显眼,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三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四

xx年5月26日,我参加了市党校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会。本次培训会分为两个内容,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及现场教学考察。兰德培训中心为这次培训作了精心准备,结合乡村振兴主题,xx省委党校罗副校长做了“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主题教学,讲述乡村振兴之“新”与“兴”,罗校长围绕为什么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新”和“兴”以及精准脱贫的“塘约经验”案例三部分内容展开讲解。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xx省“三变”改革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我们贫困县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一路走来,在xx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乡村。xx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村部、学校、卫生所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农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数改建成了楼房,特别是湄潭县对全县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格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白墙灰瓦的民居镶嵌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好像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xx通过“三变”,把农民的土地通过合作社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和旅游等产业,尤其是茶叶、花卉、猕猴桃、野刺梨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先进就看到了差距,也启迪了思路、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我有几点想法:

一是积极投身到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之中。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打好“五大攻坚战”,不断加快追赶超越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积极投身到“三变”改革的实践之中。“三变”改革是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在“三变”改革中,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群众是主角。具体的来说,就是要搭台,企业要唱戏,农民要参与。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做农民愿意做的事情,给农民真正要的东西,帮助农民掌握挣钱的技术,找到挣钱的路子,引导农民用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三变”改革,实现联产联营、入股分红,增加收入。

三是积极投身到脱贫产业的培育之中。进一步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特点的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发展核桃、养蜂、烤烟、食用菌、中药材、高山蔬菜、林下养殖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好农业特色产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扎实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抓好“一红一黑一白”特产品牌创建,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力争卖得出,能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二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二、学习先进滕头村

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学习先进余村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2019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三

一、到声誉卓著、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二、聆听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三、现场感受特色鲜明的美丽村镇建设,让我的视觉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四、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让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启发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课程考察学习心得[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