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工大培训心得体会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78-82714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2-11-29 05:11: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工大培训心得体会

工大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与2012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参加了由浙江工业大学组织的浙江省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培训班,二十多天的学习感触良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握方向,抓住机遇

1、什么是把握方向?

省经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博士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顺势而为”。马云曾说过“什么时候等到阿里巴巴可以跟微软pk,娃哈哈可以跟可口可乐pk,万向可以和ge公司pk中国才叫崛起。”浙江省经信委经济研究所兰建平所长指出:“未来10年我省的发展方向是’发展中高端制造业,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力打造文化创意软实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当地的产业发展为依托,因此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方向就是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2、如何抓住机遇

(1)全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改革发展示范校是重点扶持学校,示范性专业是重点扶持专业,省教育厅将在未来5年内对每个地区的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不出意外一些达不到要求的学校将会被撤并,达到要求的学校中一些专业力量不强的专业也会被撤并。专业结构调整后每个学校的专业将不超过10个。

(2)中职实训基地建设

(浙江省扶持建设200个左右中职教育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业)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软件水平。

(3)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出国培训、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校本培训,根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师资结构,所以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应该非常重视培训。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杭州中策职业技术学校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是杭州市政府命名的五大名校教育集团之一。是浙江省开办最早的职业学校,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

学校规模大,专业门类多,在校生人 数达3500人,是杭州市职业学校的“领头雁”。主要专业:烹饪、电气。

2、龙泉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龙泉青瓷,青瓷文创基地,进入市场、引进大师、走向国际。

建立了龙泉青瓷网,为行业提供交流平台。

组织青瓷企业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美国、韩国、台湾合作。访问交流,作品展览,设计开发出50多种青瓷新产品,获得国家授权专利。教师著书立说,学生就业有门。

3、苍南二职

中职的温州模式,发扬温州的四千精神,教师队伍:二种人,外地人与本地人,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教师精神。极致的激励制度、精明与灵活,专业设置的市场化,校企合作全员化,设施与设备的高效化,自我的运行体系。

4、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市职教中心、市经贸学校、市汽车驾驶学校、定海区农技学校、舟渔技校、4806技校6所职业学校整合而成。

学校地处舟山市定海城区,分双拥路校区和新桥路校区。占地185.13余亩,在校全日制87个教学班,在校生3227名,教职员工318名。

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拥有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船舶制造与修理)、一个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两个省级示范基地(船舶制造与修理、港口机械运行与维修)。2012年,又被教育部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单位。

贯彻全纳教育理念,在招生过程中实行“零门槛”。

但他们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分层管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

第一档:单招单考班、3+2班的教育教学要求就很高与普高没什么区别,招生门槛也很高。

第二档:普通中职就业班,招生要求一般在300分以上,管理上要求和我们学校目前的要求差不多。

第三档:实验中职班,中考300分一下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然后按专业分班(船舶、机电、物流、旅游)配备强大的管理队伍,教育教学要求“起点低、目标高”

三、内化自我,超越从前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吸收别人有用的知识经验与管理方法,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本次培训的个人体会:

1、勤于积累

事事留心皆学问,把平时工作过程中的点滴都积累起来,就好比做生意,你要想做生意仓库里必须有货才行。老师知识积累的过程就像商家补货的过程。

2、善于总结

把自己的积累的起来的东西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好,这好比仓储管理,把相同或者相似的东西整理在一起,分分清楚以后拿出来就一目了然。

3、精于提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把我们的所积累的东西提取出来,就像营销学中经常提到的将产品优化组合后进行销售,这样的方式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篇:沈工大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者:

学 位 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

主讲人: 王远琦《钢铁研究学报》事业部副主任 Journal of Iron andSteel R esearch International编辑部主任 时间: 2017年4月11日上午9:30 地点: 材料学院大会议室(203)

报告内容:

(1)介绍《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基本情况

(2)科技论文投稿的常见问题解析(3)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期刊介绍:

《钢铁研究学报》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Research International是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冶金类学术期刊。《钢铁研究学报》创刊于1981年,月刊,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0.763。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创刊于1994年,月刊,SCI、EI收录,SCI影响因子0.784(2015年),位于SCI学科分区冶金类Q3区。

论文是探讨和研究科学技术领域的各种课题,表述学术观点、发表研究成果、探索发展规律、总结工作经验、找到解决方案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文章;是一种专门的论述文。它用逻辑推理的手段,数量模型、计算方法等论述和论证科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应用中的各种问题,揭示其本质和内在规律。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选题阶段、(主题、选题原则和选题方法)、选材、结构(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地址、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的所有写作过程。王老师首先从小论文的结构讲起。详细讲解了小论文中的每一部分写作内容和规范程度。从中英文摘要到摘要关键词再到论文正文,最后的结论和参考文献。其中主要是论文的选题和内容的正确性,应该通过多读国内外的参考文献来确定其论文的创新性,对实际的应用起到有用的价值,避免因论文的规范性而影响论文的质量。王老师旁征博引指出了每一部分在一篇论文中的作用和地位。然后根据不同期刊或者国际会议的一些要求详细讲述了每一部分应该如何去写。讲解非常细致,在场同学认真的听讲,做了详细的记录。另外,王老师针对论文谈了自己对于如何去准备相关资料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他指出一定要大量阅读国外参考文献,并且要质量上乘的参考文献。如何去投寄国内的重要或者核心期刊,王老师也做了详细的讲解。

此次的报告会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听取报告会,我对小论文和大论文如何去写,在论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去针对期刊去撰写小论文有了清楚地了解。这对我今后论文的撰写修改和投寄都有着极大的帮助。王老师事无巨细的向我们讲述了下论文撰写的每一个细节,这使得我们今后论文的撰写无后顾之忧。为我们学术论文的撰写指明了方向。王老师谈吐幽默风趣,讲解十分到位。让我们在场的同学顿生敬佩之情。王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到了每一个听报告会的同学。王老师告诫大家要扎实做研究,勿要投机取巧,牢记严谨求实的优良作风。切不可为了一时的便利而丧失学术道德。王老师的话对我们很有警醒作用。做研究不要有功利心,这个要不得。否则学术会因此而变质。宁可少发或者不发文章,也要扎实的做好平时的研究,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且这个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失败。所以出成果与否不光跟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成果出来就要好好的撰写学术论文,争取将成果与其他研究者分享。若成果没出来,但是自身一直刻苦研究,且取得很大进展也无可厚非。不能因为功利心而导致学术氛围的乌烟瘴气。

此次的报告会使我既学到如何撰写高水平,且能在国内外高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注意事项和基本原则。使我更加喜欢去听一些有意义的报告会,今后我将继续坚持听学术报告会,并把在报告会中所听所想所感所悟应用到事件当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低频电磁技术无损检测应用

主 讲 人:陈发忠博士

间:2016年9月6日(周二)上午10:00 地

点:信息学院420室 主办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发忠博士简介:

陈发忠博士,台湾人。获得台湾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德国萨尔兰大学无损检测与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任职美国WAIN-TSIANG企业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与资深技术顾问。在德国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萨尔布吕肯、德国从事过两年的无损检测研究工作。具备深厚的无损检测技术及经验20余年。

陈发忠博士首先讲述了电磁无损检测是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分支,是利用材料在电磁场作用下,呈现出的电学或磁学性能的变化,对材料及构件实施缺陷探测和性能测试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涡流检测、磁粉检测、漏磁检测、磁记忆检测、微波检测等。电磁无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是工业领域中对导电及铁磁材料工件实施表面检测的首选方法,在航空航天、核工业、机械、石油、电力、铁道等工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及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在电力方面的不断发展,需要应用大量无损检测技术来保证电力的安全。该研究主要介绍涡流检测、漏磁检测和微波检测在电力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其次讲述了涡流检测的应用涡流检测是以电磁感应为基础,通过测定被检工件内感生涡流的变化来无损地评定导电材料及其工件的某些性能,或发现其 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材料的表面和浅表层检测。

1、变电站GIS设备筒体焊缝的涡流检测。GIS设备在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都有广泛应用,投入使用后,在内、外部工作环境的作用下,易在筒体焊缝和热影响区部位产生表面裂纹。筒体一旦发生泄露,可能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青海电力科学实验研究院利用涡流检测方法对GIS设备筒体焊缝的检测进行了研究。研制了直径15mm左右的正交桥式平线圈作为涡流检测探头,用电火花方法在铝合金板上加工出0.5m、1.0mm、2.0mm深的人工刻槽作为对比试块。现场试验表明,利用研制的探头和对比试块有效检测带漆层的GIS设备筒体焊缝表面缺陷,但针对不同位置的缺陷,需要选择相对应的灵敏度。

2、特高压输变电塔法兰的阵列涡流检测。法兰连接是特高压输变电钢杆塔的主要连接方式之一,其自身质量和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生产过程控制的关键。国内有公司针对法兰盘颈根部位的结构特点,设计了R角柔性阵涡流检测探头,开发了铁塔法兰盘的阵列涡流检测工艺方法,可实现法兰盘横向、纵向、斜向缺陷的全方位检测,避免了表面检测盲区,且探伤灵敏度高。

经过陈发忠博士的讲解让我了解了低频电磁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方法,让我更加喜欢去听一些有意义的报告会,今后我将继续坚持听学术报告会,并把在报告会中所听所想所感所悟应用到事件当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主 讲 人:陈哲,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

讲座时间: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9:00至11:00

讲座地点:教学楼B103

报告人简介:

陈哲教授于1997年获英国杜伦大学电力电子及其控制博士学位。陈哲教授曾任英国杜伦大学工程学院研究员,英国德蒙特福大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讲师;现任职于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学院,是奥尔堡大学能源学院的风电机组系统研究项目协调和组织者。陈教授是风力发电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机、微电网技术等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我国“中丹能源领域合作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工学科”海外评审专家,教育部“111”计划海外特聘专家。陈哲教授是IEEE电力电子汇刊副主编(可再生能源),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英国电机工程师协会(IET)资深会员,国际科技发展协会能量与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爱尔兰分会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工业电子学国际研讨会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电机及其系统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IASTED能量系统国际会议年会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IEE premiums ion committee委员。陈哲教授在风能(系统建模、仿真、网络接口、运行控制、系统优化)、分布式发电及其系统、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及应用、电能质量及补偿、电力系统控制及保护(自动重合闸,暂态能量,边界保护等)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共计发表论文240余篇。

丹麦奥尔堡大学在“丹麦奥尔堡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中丹教育与研究中心”和“丹麦风电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安全、经济、环境友好型现代电力系统,高级可再生能源发电,现代分布式系统运行与控制,风力发电机优化设计,大型风电场功率控制,海上风电场及关键技术,风力发电机系统小信号稳态分析,独立变桨控制,微型电网等。

应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杨俊友教授及邢作霞副教授邀请,陈哲教授专程来我校现场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学术交流。欢迎全校相关专业学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也欢迎对陈哲讲学内容感兴趣的校内师生来现场共同探讨交流。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人口增长了2倍,能源和天然资源的消费增长了10倍。据预测,人们对能源的需要在今后十年间将成倍增长,而全世界已经探明的能源储量只有90年的开采量。也就是说,常规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而且它的使用会排放CO2,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影响生态和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因此,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是实现能源向风能这样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转换。近10年的实际情况表明,风能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能源。据全球风能协会(GWEC)统计,风电发展覆盖70多个国家,2006年装机1519.7万kW,新增装机使得全球风电装机从2005年的5926.4万kW增加到7422.3万kW,近5年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是:(1)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利用效率提高,世界上主流机型已经从2000年的500~1000千瓦增加到2004年的2~3兆瓦,2004年底5兆瓦的风机进入试运行阶段,并已经开始10兆瓦风机的设计和研制;(2)机组桨叶增长,具有更大的捕捉风能的能力;(3)塔架高度上升,在50米高度捕捉的风能要比30米高处多20%;(4)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取得进展,丹麦、德国、西班牙、瑞典等国都在建设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项目,海上风力发电将成为世界风能的发展趋势,原因如下: 由于陆上风力发电机受运输和安装等条件的限制,2MW的单机容量是陆上风力发电机发展的极限。2MW容量的发电机,其桨叶长度将达到60~70m,这将使陆上运输极为困难,安装用的吊车起重能力将超过1200~1400t。这种起重能力的吊车,除了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外,其余地区基本没有。同时在西欧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风电场的场址选择也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很自然地把眼光放在海上风电场的发展上。通常陆上风电场其成本构成为风电机约占70%,基础设施(基础电网、道路等)约占30%;而海上风电场其成本构成为风电机约占30%,基础设施(基础海底电缆等)约占70%。但海上风电场由于风力资源好,每年发电量可比陆上风电场高50%,同时大容量的海上风电机由于采用新技术,其成本下降,运行可靠性增加,运行成本降低,因此发电成本等于或低于陆上风电场。发展海上风电是国际上风电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海上风电技术日趋成熟,并开始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至2006年止,世界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丹麦和英国。欧洲在开发海上风能方面依然走在世界前列,据专家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欧洲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和7000万千瓦。所以大容量海上风电场无论从运输、安装、运营成本和风力资源等方面,都有陆上风场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也是世界风能的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建设大容量海上风电场,以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无污染风能的目标。

通过陈哲的讲座,我对风力发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充分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第三篇:南工大测量学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测量实习,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吸收了很多教训。虽然很辛苦,但是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

我们小组在老师动员完就随便找一条线路开始水准测量了,由于没有慎重选择,我们的路线高差非常大,由于我们的水准尺只有两米,有的地方六七米就要增加一个测点,因此我们比别人多测了很多点,仪器挪来挪去很辛苦也很麻烦,整个过程不停地整平测量花费了很多时间,而且由于测量次数增多误差也会变大,这是没有精细计划的后果。因为怕误差大我们还反复测量,烈日让我们都黑了许多。汗水让我们反思和觉悟,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选择最优路线以减少工作量和误差,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带来精确的成果。而多次重复的测量也让我们的操作变得稍稍熟练,这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为了防止距离误差太大,我们选择了一段平坦的道路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然而有得有失,道路两旁茂密的植被为蚊虫提供了藏身之地。我们一边测量,一边被蚊虫滋扰,一边比对着数据,一边互相取笑谁被蚊子叮得最多,简直是苦中做乐。在傍晚我们测完了最后一段距离和角度,斜阳下我们拎着仪器在林荫中走着,虽然身心俱疲但却感受到一种劳动后的充实和满足的喜悦。

每个人的测量都离不开队友的协助,当我们一丝不苟的为队友立着水准尺,挪着测钎的时候,队友会以同样的工作回报我们。测量工作将每个人都绑在一起,没有人可以怠工,这就决定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当我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默契便会出现,效率便会提高,这正应正了那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测量过程中,大家也曾对测量方法和意见产生过分歧,但是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让我们避免了争吵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测量过程中,平时喜欢宅在宿舍的我走了很多路,扛了很久的仪器,也发现学校的风景其实很好,象山的后山可以极目远眺山与蓝天的模糊交界,一路的花花草草繁荣茂盛而又幽静自然,住在这种地方怎能不多走一走!想来自己的专业或许将来工作将来可能会跑遍神州,更有机会领略不同的风景,不禁莞尔:辛苦工作之余还能领略自然的熊奇壮丽。突然便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多了几分期待,暗下决心要学好专业知识。

实习是短暂的,然而它给我们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们既坦然面对艰辛的过程,也欣喜的接受喜悦的成果。这便是生活。

第四篇:工大寻宝活动

今天,你寻宝了吗?

——测绘学院“工大寻宝”活动隆重召开

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下午,由测绘学院科协举办的“工大寻宝”活动在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小区拉开了帷幕。该活动将寻宝与知识竞赛巧妙地结合,充分考验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活动开始前,科协主席郑胜利向工作人员布置了守驻点的相关工作,并在篮球场和各组参赛选手解释相关规则。随后,参赛选手们都跃跃欲试,从篮球场出发,踏上工大寻宝之旅。寻宝途中,参赛选手需要根据所抽到的照片在南工大寻找照片上的地点,并需要回答完工作人员的三个问题后方可寻找下一个驻点。等到选手找到所有照片上的地点后,将会到特定教室做完一道数独题目。完成所有的任务之后,用时最少的前三组将会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余小组为参与奖。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测绘学院三个班的18组同学参加,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寻找到一个个照片上的地点之后,在回答完一个个知识性问答之后,在顺利完成数独题目之后,同学门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和胜利的喜悦。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寻找着工大的足迹,走过工大一草一木,仿佛见证的是学校百年来风风雨雨。每两个人的小组,在共同的合作下,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活动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为此次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科协的这次寻宝活动,有利于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同学们探索研究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也使同学们对南工大的校园更加熟悉,从而树立“今日我以工大为荣,明日工大以我为荣”的思想。另外,本次活动,科协、分团委、学生会三方合作,促进了测绘学院学联的协作,使我们看到未来学联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五篇:合肥工大导师

马修水 教授

马修水:男,1963年5月生,教授,硕士(在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1.9-1985.7:安徽机电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

1985.8-1992.9:先后在安徽量具刃具厂技术科、新产品开发室、数显量具车间、总师办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2.9-1995.5: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5.9:安徽大学自动化系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任工程师、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2.9-:合肥工业大学精密机械与仪器专业博士研究生。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主讲《电机学》、《电机及拖动基础》、《工程数学》、《电磁场》、《工厂供电》、《传感

器原理》、《自动检测技术》、《电气测量》、《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光电检测技术》等课程。

为硕士研究生主讲《现场总线技术》。

参编全国统编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部(副主编)。获安徽大学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二等奖。科研情况: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械部攻关项目、安徽省技术进步一条龙项目、中国台湾“国科会”项目等计7项,主持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计11项,参加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安徽大学教改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ISTP、EI收录5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 4项。获机械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同时获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巢湖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论文1篇,三等奖论文5篇。其它情况:

入选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安

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计量测试学会会员,安徽省仪器仪表学会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兴趣:

自动化仪器仪表及其装置、自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研究。联系电话: 0551-5107249,E-mail:mxsh63@163.net

联系地址:合肥市安徽大学自动化系(230039)

葛立峰 教授

葛立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应用力学专业。1992-1997 年任安徽省计量测试研究所副所长,1997 年由安徽大学 211 工程人才引进。1986.9-1988.9,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现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声学测量研究室,客座科学家。1995,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 London, UK)电气电子和信息工程系,高级访问研究员(SRF)。2001,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Temasek Polytechnic)工学院,访问学者。2005,日本大阪关西大学先端科技推进机构(Kansai Univ.),访问教授。现为全国机

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传感器学会理事,美国声学学会(ASA)会员。代表性论文:

Li-Feng Ge,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ducers and reciprocity calibration”, J.Acoust.Soc.Am.86, 210-214, 1989.Li-Feng Ge, “An improved electrodynamic reciprocity method for the absolute

calibration of piezoelectric accelerometers”, Proc.the XIII IMEKO , “From Measurement to

Innovation”, 2606-2610, 1994.Li-Feng Ge, “Reciprocity method with complex non-linear fitting for primary vibration standards”, J.Acoust.Soc.Am., 97 , 324-330, 1995.葛立峰,“微气隙结构静电超声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科学通报,42 , 2387-2391(1997).英文版: Li-Feng G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lectrostatic ultrasonic transducers with micro air-gap structures,” Chinese Scientific Bulletin , 43 , 728-731, 1998.Li-Feng Ge, “Dynamic mechanism of micromachined electrostatic airborne ultrasonic transducers”, 16 th ICA and 135 th ASA Meeting , Seattle , Proc.“The sound of the future: A global view of acous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1081-1082;J.Acoust.Soc.Am.103 , 2870 1998.Li-Feng Ge, “Electrostatic airborne ultrasonic transducer: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IEEE Trans.UFFC , 46 , 1120-1127, 1999.葛立峰,“ 微加工静电超声传感器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建模”,中国科学(A), 29(11):1013-1019(1999)。英文版 : Li-Feng Ge, “Dynamic mechanism and its modeling of micromachined electrostatic ultrasonic transducers,” Sciences in China(A), 42 , 1308-1315, 1999.Li-Feng G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micromachined electrostatic ultrasonic transducers,”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coustic 2001 , ed.By E.Shang et al.pp.459-469 ,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Singapore , 2002.Li-Feng Ge, “Simulation of silicon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5 th Intl.Symp.Instrum.and Control Tech.SPIE No.5253,1-04, 2003.Li-Feng Ge, “Equivalent circuit approach to electrostatic or capacitive ultrasonic transducers”, 18 th Intl.Conf.Acoustics.Kyoto , Vol.III, 2255-2258, 2004.科研项目(自 1999 年以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74044),“硅超声成像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及其关键微加工技术研究”,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75010),“基于邻接图谱理论的图象聚类方法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974001),“微加工超声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理论模型的研究”,主持完成,2003 年结题评估结果为优。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科基字 [1999]045),“微加工超声传感器的先导性基础研究”,主持完成。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043532),“微加工静电气载超声传感器的电声理论模型的研究”,主持完成,2003 年结题评审结果为 A。奖项: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科研成果:微加工静电超声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及理论模型。独立完成。

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三届: 2000-2002 (第四届),1994-1996 ,和 1987-1988 。

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8。科研成果:机电传感器的互易性原理及理论模型研究。独立完成。

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000。

获美国国家标准局(NBS, 现为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客座科学家荣誉证书,表彰“为国际科技合作作出贡献”,1988 年。

梁栋 教授

梁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5 年和 1990 年在安徽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 年获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1 年晋升为安徽大学讲师,1996 年晋升为安徽大学副教授,2002 年晋升为安徽大学教授。1995 年被评 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002 年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近年来,先后在《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在国家级重点期刊发表 15 篇,EI、ISTP 收录 12 篇。

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 863 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合肥市重点科研计划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发等各类科研项目 30 余项,先后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 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安徽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科技成果证书 2 项,6 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

主要学术团体职务: 安徽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电子商务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 计算视觉、计算信号处理、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 研究生培养:

目前指导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 3 人,电路与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2 人。联系方式 :

安徽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安徽省 合肥市 肥西路 3 号,邮编 230039

电 话: 0551-5107231、5107154

传 真: 0551-5107043、5106731

电子邮件: dliang@ahu.edu.cn

高清维 教授

高清维,男,1965.1出生于安徽肥东县,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02.12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信号处理、小波变换及应用、混沌与分形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Bandelet变换的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消除研究。目前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小波变换及其应用 方向多分辨率分析与图像处理 混沌与分形理论与信号处理

Email:qingweigao@ahu.edu.cn.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Gao Qingwei, Lu Yixiang, Zhao Yanfei.Bearing Vibration Signal Analysis Based on Chirplet Transform, Proceedings of 2007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 August, 2007,Vol.4, 437-440.Qingwei Gao, Yanfei Zhao, Yixiang Lu.Despeckling SAR Images Using 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Combining with Contourlet Transfor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21-24,August, 2007, Qingdao, China.张德祥, 高清维, 陈军宁.基于纹理一致性测度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仪器仪表学报, 2007, Vol.28, No.1, 158-162.Yanfei Zhao, Qingwei Gao, Dexiang, Zhang.Medical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s Based on PDE,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Vol.5, No.2, 2007, 187-190.Qingwei Gao, Dexiang Zhang, Yang Wang.Speckle Reduction in Polarimetric SAR Imagery Combining by PWF and Stationary Wavelet Threshold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velets, Multiresolu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Vol.4, No.4, 2006, 589–599.Zhang De-xiang, Gao Qing-wei, Chen Jun-ning.Bayesian-based wavelet shrinkage for SAR image despeckling using cycle spinning,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6, Vol.4, No.2, 127-131.Zhang De-xiang, Gao Qing-wei, Chen Jun-ning.Single Channel Speech Enhancement by De-noising Using 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6, Vol.4, No.1, 39-42.张德祥,方斌,高清维,陈军宁.高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相平面的图解实现, 系统仿真学报, 2005, Vol.17, No.12, 2979-2982.孙兆奇,吕建国,高清维.半连续Ag 膜的多重分形研究,电子显微学报,2006 年第1 期,30-34.吕建国,高清维,孙兆奇.Au-MgF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多重分形研究,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5 年第6 期,427-430.梁栋,沈敏,高清维,鲍文霞等.一种基于Contourlet 递归Cycle Spinning 的图像去噪方法,电子学报,2005 年第11 期,2404-2406.Gao Qingwei, Zhang Dexiang.Signal Denoising for DNA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by Combining Spatially Adaptive Thresholding and 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 Instruments 2005,Vol.6, 220-223.Qingwei Gao, Zhaoqi Sun, Zhuoliang Cao, Pu Cheng.Denoising of Raman spectrum signal based on 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Chinese optics letter, 2004, Vol.2, No.2, 113-115.高清维, 李海鹰, 庄镇泉, 王涛.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噪声消除方法.电子学报, 2003年第2期, 238-240.高清维, 李斌, 解光军, 庄镇泉.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2年第12期, 1689-1694.高清维, 李川奇, 庄镇泉.齿轮箱振动信号的复杂度分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2年第2期, 1-4.Gao Qingwei, Wang Yanmei, Li? Bin, Zhuang Zhenquan.De-noising of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based on wavelet spatial adaptation, 仪器仪表学报, 2002年第2期, 111-114.

工大培训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