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古镇旅游心得体会
一进镇,便闻到了一股江南风味。跨过卧龙桥,信步在北栅街,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煤炉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远处,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一斜夕阳从山头洒下来,颇有“幽巷深处有人家”的意境。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古镇旅游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古镇旅游心得1
春节放假了,我们全家去了绍兴安昌古镇游玩。
爸爸停好车,我们来到了古镇的广场入口。入口处矗立着一座牌坊,正中书写着四个古朴的字“安昌古镇”,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广场左侧的一座桥吸引了我。一般的桥两侧都是护栏,但这座桥两侧却是石头做的椅子。今天天气晴朗,游人们三三两两的坐在石椅上休息,小桥流水人家跃然在眼前。桥的一边我们发现了简介,原来宋高宗逃难路经安昌,靠人搀扶走过此桥,所以桥名高桥。
走过长长的“清风第一廊”廊桥,我们来到游船码头。码头的左边是古戏台,右边是城隍殿。看到古戏台我想起小时候在上面玩耍,妈妈让我站在戏台下合影。照片上的我已然与戏台同高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已从儿童成长为少年。
绕过码头,踏着青青的石板铺成的小路,我们走在老街上。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千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琳琅满目,老店外高处挂满了古朴的店名招牌。不远处,许多人聚拢在一起,我进去一看,原来一位老爷爷正在制作扯白糖。只见老爷爷把许多白糖倒入锅内,中间不断的搅拌,很快就成了一锅糖水。然后把糖水再倒入一个漂在水中的锅内。这时大家明白了是要让糖水冷却下来。关于糖水冷却,旁边有游客在问老爷爷:“为什么不用冰块呢?那样冷却会更快”。老爷爷说: “这水可以循环利用啊!”我听了恍然大悟,老爷爷不光是一位传统手工艺人,还是一位环保先行者。不一会,糖水都凝结成块了,老爷爷把糖块放在类似树杈的上面,用一根木棒不断的拉扯。神奇的是,原来黄色的糖块在拉扯后,渐渐变成了白色,这实在是太奇妙了。老爷爷把扯好的糖块捏成细细长长,然后用剪刀剪成一小颗一小颗。周围的人们纷纷抢购刚做好的扯白糖,我也掏出压岁钱买了一包,带回去和家人分享。
太阳西沉,我们逛遍了整条老街准备返回,古镇安昌真的是一颗“南国明珠”。
古镇旅游心得2
是岁月的缱绻情深,绘出了古镇的脉脉温情,所以光阴在这里显得宁静。待到烟云散尽,沧海桑田,古镇依旧不改容颜,任君流连。
青石板桥上,擦肩接踵的人流,也抹不却古镇的静美。在晴朗的夏日,一束阳光洒下,和着紫檀木浓重的色调,看古镇白云静水,古韵悠悠,几度沉醉。古镇中被时光尘封的故事,已不必深究,只须慢慢行走在如同水墨泼洒晕染出的画卷里,静静享受,端详。
茶馆中,是在此停歇的旅人,饮一壶清茶。冲淡全身的疲累,缓缓讲述他们一路行来的故事。或许是艰辛尝遍,懂得岁月静好,所以把冷暖悲欢都掩藏到不为人知的角落。然后斟满茶水,看茶叶在滚烫的热水中,沉沉浮浮。雾气氤氲,把目光转向窗外,是寥廓的苍穹。
偶尔,我也会步入一家古色古香的店中,欣赏柜台上摆放的精美饰物,雕刻的木制小人,情态各异,或喜,或忧,或悲,或嗔,都凝聚了手艺人旧夜雕琢的心血。然而在茫茫尘世中,他们只是一件饰物,不问来路,亦不问归途,哪怕有天被人买去,落入角落,染上尘埃。尘世中栖息的它们,不该被如此辜负,如同人生那段美好的光阴,不该被染上风霜。
走得累了,会在路边看小贩用焦糖在雪白的大理石板上浇出各种动物,展翅的飞燕,静立的蜻蜓,娇艳的牡丹。兴致来了,便买上一串,看晶莹透亮微微泛出琥珀色的焦糖折射阳光。然后轻微的脆响,被融化在唇齿间,满是香甜,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一阵风起,吹响了檐角的铜铃,更吹来一场,深秋的雨,古镇在雨中更显深情,散去满街人潮,一片清寂落下夏季的余温就归入风尘。在湿润的雨中,一个低眉,一个转身,就遇上一个撑着油纸伞宛如丁香般的女子。一颦一笑,印刻到心上。不是刻意等待的相逢,只是偶然,在这样一段寂静的日子里。
这样的日子里,看山水依旧灵逸,看建筑依旧沉默。在某个角落,我捧出《荷塘月色》,守候在季节路口,等暮色暗淡光影,打开紧闭门扉,才发现竟都是故乡中泛黄的记忆。关于古镇,关于被这样回忆打湿的双眸,给远行的我。
清冷孤寂的冬日,流云聚散,古镇依旧深情,不为季节,不为时间而改变,像平静端坐的佛,在纷扰的世间,不食烟火,安然自在,隽永灵秀。
再一次提笔写下故乡,于是笔尖又生出许多美好来……
古镇旅游心得3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丹桂飘香,学校组织了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相约在 “长桥短桥杨柳,青石小巷人家”的江南第一水乡——甪直。
上午八点多,我们满怀激动之情,乘着大巴车前往甪直古镇。一路上,大家欣赏着美丽如画的风景,无比惬意。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们来到了景区门前,只见用鲜花摆成的”甪直”二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丝绒般的光芒,似乎在微笑着欢迎我们。踏入古色古香的园门,一看就让人有一种古朴、幽静的感觉。只见一条荡漾着绿色涟漪的小河,穿梭在一座座亭台楼阁之间;走过长廊小道,亭台水榭;再往前走,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各种特色小吃,香气扑鼻。畅游在这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里,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听导游姐姐说:“甪直是一座与苏州同龄,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接着便带领我们去参观了“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万盛米行”、“沈宅”等。
首先,我们去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保圣寺”。据说它至今它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它历经沧桑,但它仍然庄严神圣,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千年的历史故事。
接着,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这是一代师表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的旧址。在馆的正中央有一座汉白玉雕像,这正是叶圣陶爷爷,只见他双眼坚定地凝视前方,仿佛对我们这些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然后,我们还参观了有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的“万盛米行”。它是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那里横七竖八地摆放着古代用来耕地的农具,如:铜铲、牛耕、犁耕、镰刀等。在门前的大棚下陈列着一台旧式水车,它静静地躺在那儿默默不语……
在夕阳暗红色光环的笼罩下,我们就要告别甪直了,大家纷纷在唐风子遗、神秘幽静的景区前合影留念。夕阳之下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群构成了一幅壮丽的风景画。甪直,真不愧是个充满诗情画意,使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啊!
古镇旅游心得4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浙江嘉善。清早下了火车,我们来到嘉善西塘古镇的入口处。进入古镇,苍白的墙,灰色的门,棕色的长廊,静静流淌的小河,让人感到一切都回到了过去。
走上石桥远远地望去,到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房屋倒映在水中非常清晰。一串串的红灯笼旁有青石板铺成的路。有的地方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变得凹凸不平。我们来到了有名的石皮弄。它很窄,只能容一人通行。我站在路中间两只手可以毫不费力地摸到两边的墙壁。抬头望望,两边的墙壁非常高,天空变成狭长的了。石皮弄的下面是一条下水道。听妈妈讲这条小弄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西塘吸引人之处还在于有许多古老的石桥。如来凤桥,卧龙桥......来凤桥位于小桐街东侧。于1997年重建。走来凤桥还有点讲究。桥南面一边是阶梯,北面一边是斜坡。男人走台阶,步步高升。女人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所有的桥都古色古香。
一路上我发现西塘几乎家家开旅馆,户户卖搞点。像芡实糕,熏青豆,粉蒸肉,到处都有。我还看见卖武大郎烧饼的。卖主化装成潘金莲,可她太胖了。我忍不住笑着对妈妈说:“这个潘金莲太胖了。”
夜晚,我们再次踏入西塘古镇。登上桥远眺,小镇里到处都是火红的灯笼,迷离的灯光映照在漆黑的水面上,有人摇着橹静静地划过。这一切使人仿佛走入了梦境一般。小河边有卖祝福灯的。我也买了一盏。灯是花瓣形的,中间有一块小蜡烛。我点燃蜡烛,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到水面,推向远方。不一会儿,河面上便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祝福灯了,显得非常漂亮。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小桥。我看见桥上有一个人手里提着一个大灯笼,旁边有一个人在点灯笼下面的燃料,原来他们在点孔明灯。很快灯升起来了,慢慢飞上夜空。我们目送着它越飞越远。
夜晚的西塘比白天更有一番迷人的景象。
古镇旅游心得5
离开杭州西湖,我们正向上海返回,爸爸在半途中提出要去西塘古镇看一看,我们便改变目的地,向西塘驶去。
到了地方已是黄昏时分,我们迫不及待的下了车,我站在一座小桥上,桥面是用小石头铺成的,站在桥上眺望远方,一小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在左右两条长廊之间川流不息,这里没有路灯,只是每家店前都会有个小灯笼来照明,河上还飘着许许多多的许愿小河灯,像小星星一般,我们走下桥到了河对岸,我闻到了一股香味,顺着香味走去,原来是一家卖梅菜饼的,我很奇怪梅菜并有什么好吃的?我买了一个尝尝,嚼起来很香,要说也是晚上了,该找个吃饭的地方,我们往前走,看到一家古色古香的小饭馆,我们便找了个靠窗的地方坐下来,为了欣赏风景。我坐在窗边看着小河和小桥,河中渔夫一边划船一边唱歌,给这优雅小镇自然而然的增加了一些风趣。我们吃完饭继续逛这古典的商业街,我走进一家头饰店,里面有花花绿绿的头饰,琳琅满目,它的特点是用棉布做的头花,而平时我们的头花都是用塑料和纱做的呢!
天空中也出现了不少小星星,我们准备打道回府,这个有上千年文化历史的小镇,真让你留恋往返,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
体验古镇旅游心得体会
第二篇:古镇旅游——由浅入深看体验
古镇旅游:由浅入深看体验
蔡家成
古镇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从观光到度假、娱乐、休闲,再到考察、研究、交流、摄影等各种文化旅游。只有这样,才能使古镇旅游多姿多彩,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从理论上分析,古镇旅游的类型是存在梯层结构的,在时序上呈现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发展趋势,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体验旅游是古镇旅游的最高阶段、最高层次。
古镇观光无疑是在开发生产和消费上最早、最浅表层次和最容易的旅游项目,利用的主要是原生状态的古镇面貌、风光等资源,开发主要是旅游服务设施配套,旅游者去看的就是不同于其他城镇、村镇特别是现代城镇、村镇的外在景物,当然绝对地一点不涉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是不可能的,但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仍然是“看热闹”而没有进入“看门道”的阶段。古镇观光是最大众化、市场覆盖面最广的旅游项目,老少咸宜,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等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小,不仅可以风雨无阻,而且细雨微风、风花雪月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古镇韵味。因此,观光也就成为古镇旅游最早、最普遍的旅游项目,绝大多数地区开发古镇旅游都是从此起步的。但如果认为观光就是古镇旅游主要甚至长期永恒的主体项目,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它对资源的利用是初级的,满足的也主要是旅游者的视觉刺激和直观感受,给旅游者留下的印象也是比较浅的,且存在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和独特性、吸引力、竞争力比较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不太高。
旅游本身就是文化娱乐和享受型生活消费活动,所有的旅游项目都要不同程度地含有娱乐内容,但以历史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古镇旅游与现代大众娱乐是有矛盾的。如果是再现古镇古风、展示古镇文化的文化娱乐项目,对古镇旅游来说,当然是锦上添花之举和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是现代歌舞艺术和以声、光、电为技术基础的大众娱乐,无疑会影响古镇旅游的氛围,进而与古镇旅游“以古为主”、“以古为要”、“以古为魂”的主题相背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娱乐,对于古镇旅游来说,都只能是一个部分、一个方面,难以成为一种独立的产品类型和独特的模式。目前,娱乐对于古镇旅游,除了画龙点睛之外,也比较多地存在画蛇添足和南辕北辙者。
从大的方面看,休闲是与劳作相对称的人类活动状态,即人要么处于劳动、工作状态,要么就是处于休息、闲而无事状态,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吃饭、穿衣等既不能闲着又以享受为主要目的活动,旅游就是与吃饭、穿衣相同的活动。因此,旅游肯定不是劳作,而是在劳作之余、享受劳作所带来的成果的活动,休闲就应该是旅游本身应有的功能和内涵,即通常所说的干活累了、工作烦了出去旅游散散心。所以,旅游与休闲不能分离,而休闲往往是与度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就是放假、休假了而又没有家事、私事和其他杂事要做的时候,可以什么事都不干、什么人都不理、什么心都不操地外出度假,这不就是休闲吗。当然,度假不完全等于休闲,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时兴“积极的休息”和寓学于乐,体育度假、观光度假、探险度假、交流度假、学习度假等度假产品应运而生且层出不穷。而休闲旅游就是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内容、方式的旅游项目,其要害是“闲”,在活动方式上宜静不宜动,在节奏上宜慢不宜快,在内容上宜简约朴实不宜繁杂奢华,在氛围营造上宜幽静不宜喧闹,在心情引致上宜静心养性不宜激励奋进。对于以古貌、古物、古风、古韵为主展示农业文明时代文化的古镇旅游,在这些方面既得天独厚,又别无他途和责无旁贷。当然,旅游休闲决不是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的闭目塞听、心如止水、老僧入定,合适的项目、适量的活动是必需的。古镇休闲旅游对应的市场可大可小,现在连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都想退休,可以说男女老少、城市人乡下人都有休闲的强烈需求,关键是看各种休闲产品怎么做。古镇休闲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旅游者设计开发出相对应的项目、产品,但最适合的是有钱人、有闲人特别是既有钱又有闲情逸致者。
各种考察、研究、交流和摄影等专项旅游无疑是古镇旅游中富含文化色彩、对应高端市场的项目。在崇尚文化、追求特色和个性化成风的今天,加上各种媒体的宣传、渲染、诱导和数码相机等摄影设备的普及,尤其是对于有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来说,古镇考察、研究、交流和摄影等文化旅游的市场在迅速扩大,也是大有作为、前景广阔的。古镇在开发这方面的项目、产品和市场上,方式、手段与其他文化考察、摄影等项目没什么区别,注意根据市场和旅游者需求特性突出特色是取胜的要害。
体验是与感受相对称、相联系又有明显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无论在什么地区、什么类别的旅游活动中都存在,程度、方式、内容则有显著差异。有感受就会产生体验,如旅游中通过看景、听声、参与活动感受到快乐,同时就会体验到旅游活动与居家过日子和劳动、工作的不同。体验旅游则是以体验为主要诉求目标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通过身体器官的活动和感受产生比较大、比较深、比较强烈的心理印象。例如在我国广为人知、曾大力提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基层,到工厂、农村、连队、学校等基层单位,与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内心世界,即所谓的体验生活。将干部、作家等主人翁换成普通旅游者,体验生活就变成了体验旅游。
很多人都不会满足于了解外在的、物化的、静止的东西,而是要进一步追求了解对象内在的、活动的、无形的东西。对于旅游来说,在一般性地了解到旅游区、旅游点、旅游项目的景物、活动内容后,往往想知道其文化内涵、作用机理,这就必须让旅游者深入到旅游吸引物中去,通过参与和更深入的感受来实现目标。由于体验旅游主要是满足旅游者内在的心理需要,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不同阅历的旅游者,其心理追求差异很大,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在不同层面和水准上,向不同的旅游者提供体验旅游项目。例如,就不同年龄的旅游者来说,一般的短期度假者,要通过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和环境、气氛的营造,让其感受、体验到古镇的“古”和与众不同;对于青少年,要结合以比较生动形象的解说、展示、演出,观光的项目可以以旧时的学校及学习方式和内容、目标以及儿童少年的游乐项目、生活习俗为主;对于处于工作阶段的中青年,则要介绍、展示、参与古镇原来的生产、生活习俗活动,以看、听为主,适当动手参与,解说重在突出其社会文化背景和内在文化含义,要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快慢结合、节奏适中,繁简结合、以简为重;对于老年人,则要适应其怀旧的心理需求,根据其阅历丰富、心境平和、随心所欲、时间宽裕、好静难动等特点,慢节奏地介绍、展示古镇外在的和内在的、古代的和今天的事物,可以在茶肆酒馆、戏院书场、街头巷尾、桥上岸边、舟中舆内和茶余饭后、清晨晌午、黄昏静夜,或在旅舍农家小住十天半月乃至一年半载,慢悠悠浸润,感受古人的悠闲生活、自在心境、中庸文化、天道地理、风俗习惯。
可见,古镇体验旅游是一篇比较难做、做出来就成为精品乃至绝品的大文章。
第三篇:古镇旅游项目策划应注重文化体验
古镇旅游项目策划应注重文化体验
凤凰古镇一直是个旅游的焦点,就商业化而言,凤凰古镇在全国范围内无疑算做得好的,然而成也商业,败也商业,凤凰古镇的致命弱点就在于太商业化了,无论是收门票还是建新城,都与古镇的保护性开发背道而驰,无异于竭泽而渔。古镇旅游的生命力,在于文化体验,在于对原住居民生活方式的保护,在于对古镇空间格局的维护,那些摒弃古镇原生态生命力的开发建设,都走得不长远。
在大拆大建的年代,投入巨资建设仿古建筑并非难事,要维系古镇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却最为不易。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双流,距离成都仅40分钟车程,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开发建设,为古镇赢得了一系列的名誉,包括十大水乡古镇之
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天府第一名镇”、2011年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等等。或许是为声名所累,总让游客觉得名不副实。从硬件设施来看,似乎还能担负最美小镇之类的名声,但仿古建筑里的商业业态,以及总体的文化品位,却难负盛名。一条300米的小街上,就有五六个虚张声势的5D小电影商铺,小吃餐饮也是千篇一律的小鱼干小水吧,要不然就是质量低劣的小商品,毫无特色可言,这些东西在全国任何一个城乡结合部都能买得到。
购物无疑是带动古镇旅游产业链的关键要素,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去外地旅游顺便购买当地特产是一件惬意的事。然而现在交通发达,电子商务来势汹汹,古镇的旅游特产如何设计、开发、销售,并以此带动当地特色产业链,是各地方政府要面临的大问题。
看得出来,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小品,黄龙溪都是一板一眼地按照标准的古镇旅游开发策划布局,古镇的商户也在尽力迎合游客的需求,为何还让游客有如此失败的旅游体验呢?形似容易神似难,一个过度商业化的古镇,注定会失去原本的生命力。
古镇的形成有非常深厚的历史传统,急功近利的古镇开发往往会丢弃掉那些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积淀数千年的城池村落选址,强调天、地、人、景的和谐交融,城镇与山水的格局,房屋与街道的尺度,更多地融入了人的行为和感受,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元的文化类型。对宗教的需求产生了庙宇,对于信息的交流沟通产生了会馆,对小手工业的生产需求形成了前店后坊的作坊„„可见,庙宇、会馆、作坊的位置和布局,都有其历史的原因,街道上的商业业态的配置也是市场不断选择的结果。遗憾的是,现在商业化的古镇多交由政府投资公司或房地产商统一开发,庙宇要么缩减规模,要么被拆,会馆要么被改成旅馆酒吧,要么放在那里作静态的展示„„这一切都丧失了古镇的多样性和文化韵味。
古镇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古镇的格局、建筑形态等有形资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生活习俗等无形资产的保护。老街老屋、老树老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与古镇的空间形态相结合„„才是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试想如果一个古镇没有老头、老太太在晒太阳,没有鸡鸣狗吠人声嘈杂的生活味道,这样的古镇仅仅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博物馆。
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往往执著于大建有形资产,忽略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对于老街老宅,一拆了之,对于老人的生活方式,洗脚上楼集中居住„„简单粗暴而又短视无知,完全扼杀了古镇的特色和生命力。
古镇旅游未来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如何脱颖而出?就是保持古镇的原生态特色,以文化体验来吸引游客。因为高楼大厦处处可见,只有文化才是独一无二的,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是这个城市区别于那个城市的本质所在,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成都的宽窄巷子、丽江的东巴文化、大理的风花雪月„„这些传统建筑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构成了独特鲜活的城市文化,它们创造的价值,远胜于一栋栋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仿古建筑。
第四篇:旅游古镇工作总结
旅游古镇工作总结
一、工作情况总结
(一)优化绿化和公用设施配套工程
1.古镇完工多项绿化工程
一是上半年古镇实施江边及游乐园植被栽植,于古镇内修建多处艺术花池,完成春季花卉更换,增加造景小品,丰富景观层次,平均节省合同工期15天;二是下半年古镇沿铁路边坡植被覆盖及水管改造,以美化方式优化古镇人行天桥栏杆设施,根据xx部门要求对更换古镇绿植,覆盖裸土并改进树木支撑,进行秋季绿化施工,提升古镇景观面貌。三是完工火车站台及雕塑景观设计及施工,完成老码头景观设计方案,并就消落带区域整治征求区交委、区城乡建委、区农委及区环保局等主管部门意见。
2.完善公用设施配套
为便利游客,应对医疗、消防及治安等突发事件,于游客服务中心内设置医疗室、治安防暴室及微型消防站等,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对古镇wifi进行改造,扩大覆盖半径至200米,形成全覆盖网络并提高wifi速率,提升游客体验。
(二)环保整改及升级改造
1.4月16日环保督查整改
根据市第二环保督察组发现的环保问题,立时现场整改并制定后续保障措施。第一,对沉降造成排污管网局部破裂问题,立即更换破裂排污管,并安排专人进行整改后续观测。同时立即对商家排水管、排污管接入情况及古镇内部所有雨、污水管道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并对集水井和管道进行了清掏。第二,对一体化废水处理设施不正常使用问题,立即排查并通知设备厂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对设备进行检测调试。后续安排专人进行长期定时观测。在xx案件办理中提前完成整改情况反馈。
2.采取进一步环保工作措施
第一,确立环保责任制,落实实施细则。落实集团公司环保工作要求,明确古镇环保责任制,制定《xx古镇环保责任制实施规定》,明确各主体的环保责任,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形成定期巡查制度,建立巡查台账。制定并落实《xx古镇每日巡查制度》、《xx古镇雨污水管道巡查制度》、《xx古镇沿江区域巡查制度》等巡查制度,并建立巡查台账。尤其是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在已安排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及记录的基础上,再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运行维护管理,并做好运行记录,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三,强化装修审查工作,防止管道混用。严格审查商家进场前装修方案并安排物业管理人员对装修情况进行巡查,严禁商家乱搭乱接、私自排放行为。要求物业服务中心日常对综合管网进行巡查检修,防止商家随意倾倒污水,督促商家按规排放统一处理。同时,对整个古镇内部的环境卫生及河滩垃圾清理进行督查,督促物业管理公司及时履职。
3.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改造
第一,进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双电源线路改造。我部门于9月初启动并完善施工图设计、开挖预埋管线,增加双电源控制柜等,至11月初完成双电源埋设施工并验收合格,以应对古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停电等突发状况,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第二,按照xx督查整改工作第12条关于古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古镇污水管网的整改要求,已完成一体化设备双回路升级改造,完成古镇污水管网全面排查检修,并形成定期巡查机制,形成连续巡查记录及设备运行记录,将于11月30日前完成一体化设备改造工程。
(三)安全管理整改及抢险
1.防汛安全整改及应急抢险
按照区防办防汛整改要求,我司于4月份进行了防汛物资采购,完善了防汛应急预案,并多次将防汛疏散转移纳入应急演练;我司于7月底完成电力线路检修及维修,完成游乐园汛后清理及检修,按照地勘单位意见启动游乐园一侧、xx建筑及边坡治理工程。目前已于11月初完成游乐园一侧边坡滑坡治理,完成xx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以及建筑和边坡治理设计。
2.铁路沿线禁放风筝整改
根据xx整改通知要求,及时进行现场核实及整改,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设置禁放风筝警示标牌,严禁商家售卖风筝等低空飘浮物,并于古镇出入口、沿江区域阻止贩卖风筝、气球等商品的游摊商贩进入古镇,及时发现游客携带风筝、气球等进入古镇的行为并及时劝阻游客的升放行为。同时将劝阻游客在铁路沿线放风筝等纳入古镇专项安全演练。
(四)古镇运营及管理
1.取得古镇遗留权属问题突破
在xx大力支持下,经多次协调市级、区级各主管部门,逐步完成房屋结构安全性鉴定、房屋面积测绘、国土宗地及房屋落地建盘等工作,取得联合会审表、收购批复、危房鉴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国土分局权属证明、公安机关房地产坐落证明等审批文件,于2018年1月解决古镇权属遗留问题,取得新建xx栋房屋建筑的房地产权证,为我司增加国有固定资产房屋面积xx平方米,土地使用权面积xx平方米,为商铺租赁、资产融资等提供基础,确保国有固定资产持有、使用合法化。
2.商铺招商及门面清理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古镇招商调整为特色江湖菜、民宿等休闲文旅业态,我部门全面筹划,以租赁合同为依据,根据法律顾问意见完善回收方案,强制收回xx户不开业商铺,面积达xx平方米,约占可租赁总面积的xx。同时,于古镇内游客接待中心等区域设置展板、摆放宣传册,对可租赁商铺进行位置、面积、拟使用业态、优惠政策、招商电话及官网等描述,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等方式扩大意向商户范围,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古镇业态主要有餐饮、茶楼、文娱学会、文创产品、咖啡馆、小吃、饮品店、便利店等,同时新增民宿正在进行装修。
3.古镇游乐园投用与运营
古镇游乐园于2018年2月建成。为贯彻落实安全管理要求,我部门于游乐园内增设监控系统、音响系统,建成大门及管理用房,增加沥青路面,并于二季度及汛期后进一步对其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新增防撞防护并完善安全警示标识。目前,游乐园已开园试运营,周末、节假日等时段游客密集。
二、工作要点
1.环保及安全管理方面,严格把关,确保古镇环境达标、运行无安全事故。
2.项目建设及配套设施完善方面,加快xx建筑及边坡治理实施;做好绿化季节性施工、丰富古镇公共设施等工作;配合古镇二期策划,优化内部设施。
3.商铺招商方面,主动对接区内外特色江湖菜、文创企业、品牌民宿等业态,加快古镇空置门面招商。
4.活动及宣传推广方面,加强与区级宣传、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合作,争取活动及资金支持;精准策划,开展古镇推广活动,研究商家参与模式,增强互动性。
第五篇:古镇旅游市场分析
古镇旅游市场分析
2.1古镇客流量分析
我国的古镇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陈逸飞先生一幅《故乡的回忆》使得苏州周庄享誉海内外,不仅成功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品牌,更使周庄成为中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开拓者。继周庄之后,苏州同里古镇于1986年开展旅游事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周庄的示范效应下,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浙江乌镇于1999年开始旅游的开发工作,由于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又较好地保护了历史,故被喻为“最具文化气息的水乡古镇”。与此同时,西部的丽江大研古镇因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逐渐为游客所关注,1997年“申遗”的成功更使其名声大噪,并迅速跻身古镇旅游开发的前列。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古镇旅游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周庄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4000人,周末平均每天7000—8000人,2002年,周庄接待游客263万人。乌镇于2001年起正式对游客开放,同年接待游客数达78.9万人次。
附表2.1: 江南古镇年游客流量表(单位:万人次)古镇1997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年 2007年 份
周庄
208 263 181 260 265 350 朱家
100
角
乌镇
78.9 185 200 215 220 西塘 0.5668 15 58 87 120 120 南浔
248 木渎
49.42 65 80.3 同里87 125 151.1 96.4 300 220 250
从上表看到,西塘97年开始对外旅游开放,当年仅5668人次,到2000年就达到15万人次,到2002年就达87万人次,到2004年就达120万人次。乌镇1999年开始旅游开放,2000年达55万人次,到2002年乌镇取得国家级4A级风景区后就达到185万人次,至2005年就达215万人次。
同里自99年开放时游客仅30万,2001年就达125万,2007年已近250万人次。
朱家角2001年因为APEC会议达到106万游客,之后游客在100万左右。
综上表可看到各江南古镇旅游开放吸引了大量的人气。而由于2003年的SARS对古镇旅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周庄、同里的游客同比都有下降。
附图2.1:周庄同里乌镇年游客量柱状图(纵轴为游客量:万人次;横轴为年份)
旅游开放不仅带来了人气,更为当地带来了收益,古镇旅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门票收入。
附图2.2:周庄2001-2004营业收入柱状分析图(万元)
以周庄古镇为例, 2002年为旅游鼎盛年,主营收入最高,2003年受非典影响有所下滑,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虽有恢复性增长,但净利润却止步不前,主要是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过高。
2.2旅游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古镇
2.2.1记忆的古镇
从古镇转化为旅游吸引物来看,古镇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是古镇留存记忆了一些历史的东西。陈逸飞之所以眷恋周庄,作《故乡的回忆》,称周庄为其“第二故乡”,就是因为周庄唤回了他童年的记忆,让他找到了失去的记忆故乡。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市场需要一个保留记忆的古镇。这种记忆是茶舍、打铁铺、药铺、豆腐坊;是窗前贪睡的小猫、屋门口晾晒的玉米、青石板路上滚铁环的顽童……
2.2.2怀旧的古镇
怀旧是对过去事物或人的追忆,有美好的、快乐的,也有痛心的、伤感的,总之是对人有较深刻感觉,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事或人。一些厂家就是利用人们这种心理,开发出了怀旧型的商品或广告,如海尔生产的“搓板洗”洗衣机,“南方黑芝麻糊,抹不去的回忆”的广告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北京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杨乃济指出,以“自然(Nature)、怀乡(Nostalgia)和涅磐(Nirvana)”为主题的“3N”模式将成为中国旅游的新趋向。而古镇则拥有“3N”旅游的全部元素,尤其Nostalgia,是其它景点难以具备的。因此,一个怀旧的古镇,是市场所需要的。这种怀旧不仅是记忆中的人或事,而且还包括历史长河中发生的让人追忆的人或事。
2.2.3淳朴的古镇
在商业化日浓的社会里,古镇保留了浓厚淳朴的民风,这种民风是大都市难觅的、富于人情味的世俗生活。在古镇西塘,有这么一个故事:古镇上有家饭店,总给用餐的客人送一包薰青豆,一次来了位荷兰客人,薰青豆不巧送光了,老板娘叫客人留下地址,事后真的将一包薰青豆寄去了荷兰——尽管费用已经超过了餐费。这种淳朴的民风,对都市人的情感无疑是一种慰藉。
2.2.4宁静的古镇
长期生活在纷繁嘈杂的都市里,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烦躁厌倦感。于是,找个宁静的古镇,感受一下古镇的入夜隐约的犬声、黎明此起彼伏的鸡鸣,比起都市车水马龙的嘈杂,应该是另一番享受。
2.2.5休闲的古镇
古镇的休闲,不是会所酒店的商务休闲,也不是俱乐部的运动休闲,而是在水乡河道上轻摇画船,在青石板路上闲庭信步,在茶馆街巷中高谈阔论,在古老的建筑前欣赏雕梁画栋……这种休闲是一种悠然自得的休闲,一种恬然优雅的休闲,也是都市人难觅的一种休闲。
2.2.6 体验的古镇
一般人都不会满足于了解外在的、表面的、物化的东西,而是要进一步追求了解对象内在的、无形的东西。体验旅游就是满足旅游者这种内在心理需要的旅游活动,通过旅游者身体器官的活动和感受,产生比较大、比较深、比较强烈的心理印象。随着旅游者旅游经验的丰富,以观光为主的古镇,对这些人必定会失去吸引力,而以体验为主的深度旅游,则会受到他们的青睐。此外,市场需要的古镇还有生活着的古镇、原真的古镇,而不是过度商业化的古镇、造假古董的古镇。2.3哪些人群需要古镇旅游
2.3.1 从知识结构来看
偏好古镇旅游的一般文化程度都比较高。据四川省平乐古镇的市场调研显示,到平乐古镇的旅游者,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游客高达84%。在这些高文化程度的游客中,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建筑、摄影、绘画、考古、史学等专业人士或爱好者。这部分人群对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精湛的艺术,流连忘返,爱不释手。他们是古镇旅游现在和将来的核心主体,而且是古镇旅游的宣传者和传播者。
2.3.2 从年龄结构来看
古镇旅游者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中老年为主,青少年相对较少,一般是随同前两类人群而来。对于中青年来说,他们出生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旧有的事物正在被更替或被打碎,而新的秩序、规则尚未建立或正在完善中。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混沌、迷茫,甚或恐慌状态,缺乏安全感、依托感、信任感,这时就从不同程度产生了对传统的、不变的事物的一种眷恋,找个精神的港湾,歇息一下疲惫的心灵,成为他们的一种需求;对于中老年来说,学习、工作、事业、家庭的困扰相对较少,生活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有了较多的时间来思考回味生活,见证了他们生活足迹的古镇,自然而然的成了他们旅游追忆的对象。
2.3.3 从客源的地理分布来看
在古镇的游客来源上,城市旅游者几乎一统天下。他们久居在喧嚣繁华的都市里,对古镇这种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景观有着异然的迷恋。而小城镇和乡村旅游者因生活在与古镇相同的背景和环境下,对古镇旅游没有多大兴趣。此外,古镇对入境游客也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古香古色的建筑、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是入境游客旅游观光、修学考察的良好场所。
2.4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升级
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规定,法定节假日已由原来的10天调整为11天,同时,着重推行中国的传统假日,如端午,中秋节作为国家法定假日。
附表2.2:国家法定假日调整表(单位:天)法定节假日 总天数 原定方案 10 调整方案 11 元旦 1 春节 3 3注1
清明 五一 端午 中秋 十一 无 3 无 无 3 注21 1 1 1 3 注1:春节假期起始时间由农历正月初一调整
除夕;
备注 注2: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注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休。
为保护职工权益,国务院第514号令《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最高为15天。
附图2-3:职工带薪年休假图
至此,中国民众一年的休假日约为144天,这对发展旅游市场提供了条件。目前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的重要变化。虽然观光、休闲、度假这三大旅游消费市场均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是休闲旅游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中心城市,旅游消费者对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已经超过观光旅游。根据国内一家著名调查机构的资料显示,在针对“旅游目的”的一项市场调查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旅游消费者,以休闲为旅游目的的百分比,已经超过观光。其中,北京地区超过10个百分点,上海地区超过8个百分点。
休闲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周末短期近途,二是低消费高频次。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为例,在9、10月份旅游旺季期间,该中心面向社会公布的旅游线路,主要是发往离上海最近的江浙两省。其中,一日游线路143条,二日游线路134条,三日游线路25条,4日游线路3条。而旅游线路所选择的景点,大多是山水资源比较丰富的自然景区和水乡古镇。在出行方式和工具选择方面,旅游消费者已经逐步摆脱了对旅行社的依赖,开始从被动型的团队游,转向主动型参与型的自助游。2006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选择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百分比高达60%。与此同时,旅游消费者对旅游舒适度和旅游环境品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随着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中国人的闲暇时间持续增加,从附图2-4(中国人休假天数)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大部分休假时间是周末,以及法定国假日,加上带薪假日,中国人有更多的休假时间用于旅游。
附图2-4:中国人休假天数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见附图2-5:中国四大城市居民收入分析柱状图),以及私家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可以预见,休闲旅游消费市场将会不断发展。这对休闲型景区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不过,由于休闲旅游具有周末短期近途的基本消费特征,休闲型景区可能会遇到两大经营难题:一是淡季经营困难。比如漂流、滑雪、海滨泳场都属于季节性产品,并且受到天气变化的较大影响。而农家乐、野外烧烤则会出现周末人满为患、平时门可罗雀的情况;二是区域市场限制。跟传统的观光型景区相比,休闲型景区对旅游资源本身的品质要求大大降低了。这一方面有利于景区发展,也较易获得市场成功,但另一方面,它也降低了景区投资的进入门槛,加剧了景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而休闲型景区的客源主要来自于周边的区域市场,很难吸引远距离游客。这对景区的长期发展颇为不利。
附图2-5:中国四大城市居民收入分析柱状图
自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国十条”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九字方针,促进旅游消费成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旅游消费结亦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其主要特征为: 1)停留时间较长:休闲、度假者往往在旅游目的地停留较长的时间; 2)散客和家庭式组织方式:与观光旅游的团队组织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3)复游率高:休闲、度假游客认准了一个度假地,忠诚度会非常高,经常重复旅游; 4)度假+观光模式:目前中国市场还处于过渡时期,度假旅游还需兼顾观光的需求; 5)文化需求:度假游客成熟到一定程度将产生文化需求,即要求旅游目的地有文化、有主题、有丰富的内涵。
中国是休闲度假发展的一个巨大潜力市场,旅游休闲度假资源体系在全国各区域形成一张巨大的网,旅游风景区(景点)、休闲度假区、大型休闲娱乐度假地、度假酒店(度假村、度假俱乐部、度假公寓)等应运而生,休闲度假、旅游房地产、分时度假等模式也随之发展,旅行社营销网络、网络媒体、传统旅游产业公司、营销销售代理等中介相关机构大量介入,极大的促进了休闲度假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发展休闲度假的时机已经成熟。
北京旅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不久前在贵州省第二次乡村旅游论坛上分析说,201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在2015年左右,主导世界劳务市场。休闲产业将是今后世界产业发的潮流。而我国自1999年推出三个长假后,工薪阶层休假日约有144天,一年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休闲。这为度假旅游提供了客观条件。
目前,世界旅游大国的休闲产品与普通观光产品的比例达到1:1,而我国目前的比例约为2:8,因此休闲度假旅游在我国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专家们认为,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去年的GDP总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9%,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三地交通网络的发展,长三角必将成为我国旅游率先转型的“先遣部队”。
尤为有利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极大地推动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与会展旅游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堪称一部异常生态、深刻而全面系统、准确的活生生的人类发展史、教科书。民族民间文化中展示的生产、生活习俗,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表现,能够给后人无尽的启迪和熏陶。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不断做强做大,度假旅游在我国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休闲度假旅游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哲学艺术、风俗习惯、环境气候、人文社会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旅游者消费的深层次需求;重复消费比较多,为了充分满足休闲生活的需要,人们会根据支付能力、闲暇时间、个人嗜好等,选择比较固定的度假地和度假方式;度假旅游还可将观光、娱乐、运动、会议、商务、康体等各种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形成观光度假、体育度假、疗养度假、休闲度假、娱乐度假等为主题的度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