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精选5篇)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81-707985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9-22 06:33: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

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心得 体会

红色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更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拓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视野,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助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党在乡村基层执政的根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是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性和时代性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激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广大农村群众同甘共苦、建设美丽乡村、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一要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识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精髓,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务实作风,赢得更深厚的政治认同。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风貌转化为精神动力,坚持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三要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掌握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在乡村基层的执政根基。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促增收 红色文化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本质上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在空间布局、线路安排、产品研发、品牌形象等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二要强化内涵挖掘。激活文化基因,注重内涵挖掘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关键。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三要注重业态融合。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要注重与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相互协同,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四要关心群众利益。要始终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立足点和落脚点,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完

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群众随着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增收致富。

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伴随革命而产生、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资源,蕴含丰富的道德建设正能量。红色文化在乡村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要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任务要求,积极创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库、建设红色文化网络平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引导乡村社会的价值追求。二要利用红色文化提升社会治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化功能、创新功能与整合功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中,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三要利用红色文化滋养社会心态。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讲,红色文化蕴含大公无私、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在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私自利、消费主义、骄奢浮华等不良社会心态,要依托红色文化培育公共理性精神,滋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打造具有红色底蕴的人居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宝贵财富,也是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的重要优势。一些分布在乡村的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等物化形态,寄托着乡村百姓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哀思,已经成为乡村精神的象征。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会增添美丽乡村的文化厚重感和生态灵性。一要做好资源普查。要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中,普查红色文化资源,确定若干需要修复和保护的红色文化遗迹,作为打造红色乡村的重要内容。二要做好村落规划。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三要打造红色公共空间。要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围绕红色革命遗迹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既作为红色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又作为村落的红色标识。

第二篇:发挥文化乡村振兴中作用心得体会

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心得 体会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农民致以节日祝福,强调:“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富脑袋,意味着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精神风貌显著改变,这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史,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好形,也要铸好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蕴,传承农村耕读传世、仁爱孝悌、克勤克俭、敦亲睦邻、笃实诚信、守望相助、谦和好礼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守护好中华文化之根。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将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内容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之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做好文化输血,通过知识、资金、人才下乡等,将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输送到农村。统筹和协调多方面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激发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农民群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高素质、有责任、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专业人才等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全面激发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全社会参与热情,农村文化造血功能将逐渐提升、日趋强大。

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既要补文化“短板”,也要促文化发展。近年来,乡村文化补短板工作聚焦在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大部分农村地区建立了标准化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平台,博物馆、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宣传窗(栏)、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基本建设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内容日益丰富、结构不断升级,需要在促发展上科学谋篇布局。要全方位、多载体、多渠道协同推进农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大力推动农村文化价值体系、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市场竞争体系以及农村文化制度保障体系发展,推进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

村生态等实现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

第三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5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何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法治保障助推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当前我们农村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阵地建设,化解基层矛盾。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农村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法治乡村建设各项任务。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将熟悉农村工作、善谋敢干、群众公认的精兵强将充实到村级“两委”中,实现班子优化组合;在党支部书记人选上,注重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拥护的党员选拔到岗位上来。建立党支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调解工作方式,依托法治保障开展各项工作。

二、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理各项事务。

村党支部在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了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健全和完善了以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测评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各项管理行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村民监督小组及民主监督平台,增加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宅基地使用等保障村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创建民主法律示范村。

法治建设的目的在于打开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社会局面,法制乡村建设普法宣传民主法律示范村建设是关键。一是要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宣传栏、手机、微信等平台,宣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升农民群众法志意识。

二是要借助阵地开展法治培训,让村党员干部集体学法,将农村阵地打造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场所,将党员干部培育成“普法宣讲员”和“法律明白人”。

四是要发挥法律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广泛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村(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步伐,以示范村(示范户)先进典型事迹带动普法工作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深化延伸。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乡村振兴服务助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正值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平台要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通过产业振兴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建设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目标,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及政策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实,这个战略才能够落地生根,给农民带来利益、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

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第四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

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X篇”,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X“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以“治”促“兴”,关键在农村,主体在农民,要切实抓好乡村振兴,结合阿坝州和马尔康实际,做好了“乡村善治工程”也就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切实改善民生,做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篇文章,扎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基层组工干部责无旁贷。

建强组织,筑牢“桥头堡”。坚持打牢基础,让农村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村

村寨寨。目前,一些乡村的基层组织弱化、基本公共服务较差、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等,根治这些乱象,首先必须强化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导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依靠强有力的党组织来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重视人才,选准“领头羊”。能人治村,乡村振兴。因此,大力培养一大批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调整产业结构有办法的“三农”工作队伍,吸引一批致富能手、在外创业人士、退伍军人、大学生返乡投身“三农”工作,鼓励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的专门实用人才到农村来出“金点子”的人才队伍是最为关键。必须优化村级“两委”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注重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注重培养后备干部;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务实创新能力、带领致富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等,让党员干部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优化队伍,夯实“先锋队”。按照“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的光辉形象”的要求,全面贯彻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狠抓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全市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对党员创业致富人员进行“能人培训”,加强对

贫困党员和老党员的关心关爱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和危难险重等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依靠群众,牵住“牛鼻子”。乡村振兴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要把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万众一心,就能够愚公移山,充分发挥广大农牧民群众改变乡村面貌的巨大力量和不可估量的积极性,乡村振兴离不开农牧民群众以主人翁心态的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只有“生力军”,决不能少了众志成城的“集团军”。

发展产业,找准“突破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就是突破口,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动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创意文化、观光休闲等新型业态,推动乡村向景区、田园变乐园、农村向城镇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为产业融合筑平台。农副产品卖出去,“腰包”鼓起来,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扎实功底,做好“服务者”。组工干部不仅在工作学习中起到引领,更要在服务社会和乡村振兴中树立典范。做好“服务者”,重在“示范”。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的“引路者”,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组工干部就要做好新时代的“服务者”,发挥党员同志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服务者”,贵在“担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应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并时刻牢记使命,真正把心思集中到干实事中去,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做好“服务者”,强在“创新”。组工队伍不只是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从严的队伍,更要是一支思维活跃、勤于奉献的干部队伍,能够始终念好“四字诀”,灵活运用于工作和服务群众中,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使组工干部牢记宗旨,用创新理念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员”。

篇三

我于X年X月X日至X日参加X培训,集中听取X讲座;实地考察了x个党建示范点、产业基地,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当地党建引领等工作的详细介绍,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思维。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抓实党组织建设?如何推动振兴发展?如何更好地把党建引领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这是我实地参观和集中学习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的成果必须转化。立足当下来看,就乡镇如何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我有以下四点思考:

要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目前,基层党建面临新形势,许多基层干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我镇,全镇党员平均年龄在X岁,小学及以下文化占X%,村级班子中带头发展产业的仅有X人,整

体素质不高。在转型发展中,建议:探索选派乡镇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支部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要突出党建引领,找准振兴切入。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议: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要着力把脉定向,培育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员群众“早九晚九”

篇四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篇五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六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

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篇七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何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法治保障助推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当前我们农村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阵地建设,化解基层矛盾。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农村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法治乡村建设各项任务。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将熟悉农村工作、善谋敢干、群众公认的精兵强将充实到村级“两委”中,实现班子优化组合;在党支部书记人选上,注重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拥护的党员选拔到岗位上来。建立党支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调解工作方式,依托法治保障开展各项工作。

二、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理各项事务。

村党支部在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了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健全和完善了以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测评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各项管理行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村民监督小组及民主监督平台,增加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宅基地使用等保障村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创建民主法律示范村。

法治建设的目的在于打开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社会局面,法制乡村建设普法宣传民主法律示范村建设是关键。一是要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宣传栏、手机、微信等平台,宣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升农民群众法志意识。二是要借助阵地开展法治培训,让村党员干部集体学法,将农村阵地打造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场所,将党员干部培育成“普法宣讲员”和“法律明白人”。四是要发挥法律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广泛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村(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步伐,以示范村(示范户)先进典型事迹带动普法工作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

面深化延伸。

篇八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4月25日,在镇党委的推荐下,在县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西乡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一、培训内容丰富

在成都温江基层党建学院先后聆听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教授邓蓉、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围绕“重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如何做好全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教学。培训期间,还进行了现场观摩教学,参观了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道明竹艺村等多个村镇。通过听取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学习到了成都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感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建设成就,5天的培训,思想和观念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和提升,受益匪浅。成都市乡村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乡村旅游等来促进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二、乡村快速发展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该村从08年以来就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思路。突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发展集体经济。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并结合互联网进行销售,以及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此后在14年该村再次扬帆起航,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战旗村启动了中国农业公园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土地,打造了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使得战旗村的发展更进一步。

青杠树村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的特色乡村。2012年6月,该村启动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了一批农旅融合的产业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了经营性和财产性的双重收益,切实达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目的。

三、个人感触颇深

一是乡村建设要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洁。在实地参观学习所去到的村庄,无一不是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状况良好。习近平总书记曾今指出,要从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入手。因此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做起,围绕道路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整洁。

二是乡村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拉长产业链,形成一体的产业群。

美丽乡村的建设重要的是如何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让产业兴旺,做到村美民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把特色文化发展为产业,进而探索发展产业的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宜

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综合乡村体。在本次实地观摩学习中,道明竹艺村,蒲江明月村和蒲江成佳镇就是很好的优秀示例。道明竹艺村,顾名思义就是因“竹”得名,该村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编竹,以设计为媒介,以文创为特色,把看似普通的竹子拓展了产业生态,实现了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而蒲江明月村则是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做到了振兴乡村。蒲江成佳镇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茶叶生产,因此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文化,丰富茶艺,茶技等多种茶文化项目,大力吸引游客,从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观光区。

三是乡村建设要一以贯之,持续发力。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坚持循序渐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乡村建设。该村坚持一以贯之的推动实施,12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振兴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绩,成为了基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综合推进示范村。

第五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需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红”振兴模式,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全面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以“党建红”激活“动力源”,选优配强“中流砥柱”。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其根本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能干事、干出彩、留得住,打造一支人才发展结构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以高质量、多类别、有潜力、敢革新的专精人才队伍托起乡村振兴大业。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要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把最优人才生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突出“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同时,切实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传承好老一辈党员的红色基因,以其奋斗历程和伟大功绩明确方向、启迪智慧,为乡村振兴精准赋能添动力。

以“党建红”助推“乡村美”,助推乡村“美丽蜕变”。在乡村,有很多“红色足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基层党建主题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新风貌,应以红色建筑改造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挖掘乡村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打造美丽乡村街,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借助串点成线发挥集聚效应,让游客变顾客,做

强做大美丽经济产业。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建+提升人居环境”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逐步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重清洁的美好社会风尚。努力构建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为特点的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沉浸式体验,点燃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美”。

以“党建红”带动“产业兴”,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党建+服务”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村干部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党建联盟,引领基层群众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基层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产业托管装上红色引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擦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主题”,挖掘乡村自然禀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坚持数字赋能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以红促农”政策,把农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通。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并重、“内力”与“外力”同频共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篇二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篇三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篇四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_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

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_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贯彻落实_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

篇五

外婆的家在苏州农村,那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惟留下缠绵的乡音,悠悠故乡水,还有那外婆沏好的碧螺春……

“这里是水的世界,看那陈西的小河横贯了这小镇上的一切,人事景情融在水里渐渐淡了散了化了……”听余秋雨先生讲述这小镇乡水的故事不觉出了神,还是自己去水边走走,去感受乡水的气息吧。

正值夏日,烈日当空,走着走着忽觉清风袭袭,顺着凉风,紧走几步,果真,发现一条静谧的小河穿梭于水乡古镇。

一切悄然无声,我蹑手蹑脚,不敢打破这独有的宁静。这河面像冷翡翠,仙人镜,还是珠玉盘?一时间我惊呆了,竟不知该何以修饰。当然最在意的莫过于为何日光是如此清凉?定睛细视,找到了其中的原委,那红日当头,恰投入河面中央,万丈华光在水面上散射出条条五彩的光带,光带又好似被这清水所陶醉,脱去了层层的灼热的华袍,最后竟成了点点光斑,在款款柔波中组成螺旋样,好似在跳小蜜蜂的“八”字舞……

轻风袭袭,吹来一群野鸭,悠闲地在水中划过层层同心圆,而后是几只翩然的蜻蜓,沾水润舌,此情此景,不正是“蜻蜓点水款款飞”吗?

人与景在此刻真正地相谐,相和,带着这点灵感,我划动我的笔尖,任点点心雨飞舞跳动,任款款思绪飘入云天,任丝丝愁情融入水中,我温柔地写下我生平第一篇诗歌——《东方版威尼斯》。

不经意的一道残阳铺入水中,抬起望去,一个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正拿着个棒槌在水边洗衣,头上小鸟在轻鸣,耳边雏燕在呢喃,她轻轻拭干珍珠般的香汗。远处,袅袅炊烟升起,依稀可见朦胧的青砖白瓦。我无意离去,不知是陶醉在这天堂般的美景之中,还是正留恋这天使般的苏州美人

?

篇六

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何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法治保障助推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当前我们农村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阵地建设,化解基层矛盾。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农村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法治乡村建设各项任务。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将熟悉农村工作、善谋敢干、群众公认的精兵强将充实到村级“两委”中,实现班子优化组合;在党支部书记人选上,注重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拥护的党员选拔到岗位上来。建立党支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调解工作方式,依托法治保障开展各项工作。

二、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理各项事务。

村党支部在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了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健全和完善了以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测评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各项管理行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村民监督小组及民主监督平台,增加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宅基地使用等保障村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创建民主法律示范村。

法治建设的目的在于打开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社会局面,法制乡村建设普法宣传民主法律示范村建设是关键。一是要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宣传栏、手机、微信等平台,宣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升农民群众法志意识。二是要借助阵地开展法治培训,让村党员干部集体学法,将农村阵地打造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场所,将党员干部培育成“普法宣讲员”和“法律明白人”。四是要发挥法律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广泛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村(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步伐,以示范村(示范户)先进典型事迹带动普法工作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深化延伸。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