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许多医护人员援鄂,义无反顾,向他们致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一)
5日早晨,武汉的天空格外晴朗,医疗队驻地宾馆门前院子里也有许多医护人员在散步、聊天。李家宁医生也在其中,他说这几天特别关注天气,因为好天气能让这些远离家乡的队员心情好一些,这对已经来武汉9天,并且一直在高强度、高压力环境下奋战的医护人员来说,已经比较重要。
从7时30分开始,驻地通往医院的班车就一直忙个不停。由于三个病区的工作环境各有不同,医护人员的交接班时间也不能完全统一,疲惫下班和匆匆上岗,已经是医疗队驻地门前每天的固定景象。
就在4日晚上的医疗队小组会上,领队焦军东也特别强调:各位组长一定看谁有些“打蔫”就要立即重点关注。
“医疗队来之前我们医院就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专门制定了一个关于对医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案。”哈医大三院的领队孟庆威说,医院分几个层级建立了多个微信群,目的就是让队员时刻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
他们组有位护士来到武汉后,出现基础体温偏高的情况,并且担心不能参加援助工作。孟庆威、护士长张威、周春鹤三人就“组团”分期分批与队员进行心理交流。几次“话疗”下来,这名队员状况迅速得到恢复,在身体、心理都健康的情况下顺利进入医院病区并圆满完成任务。
前方后方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干预,为疫区前线医护人员“聊伤”,已经成为各医院、各医疗小组的重要工作。
10时,记者如约接到医疗队于世寰医生的微信截图,内容就是哈医大一院医疗组为疫区前线医护人员“聊伤”专门建立的微信群的一些聊天内容,而这个群的主角,就是他们医院心理医学科的主任安刚辉。
聊天记录也记录了作为心理科专家的安主任,对两位医护人员的“聊伤”过程。
于世寰医生介绍,来到武汉第四天,组里就出现了两个心理“病例”:一个是失眠的,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还有一个是焦虑的胸闷,老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上肺炎了。“安老师通过微信群首先给两位进行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并且让两个人增加些运动调节。”于世寰说,由于安老师的及时干预,目前两位队员已经恢复正常。
11时,记者在受援医院11楼病区见到正在和医生们开碰头会的李家宁。
“我们刚才还讨论了怎样对一些年轻医护人员进行疏导的事儿呢。”李家宁说,要想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首先要理解他们。
“他们远离家乡八九天了,想家想亲人非常正常,尤其微信中看到孩子、爱人、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的照片,出现心理问题,谁都能理解。”李家宁说,而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年长的医生就要及时站出来,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微信聊天方式交流,我们就在群里用最真切而诙谐的语言,用自己积攒的经验,为这些人“聊伤”。
午饭后,由于天气不错,一些队员在医疗队驻地酒店院子里散步。而几个医疗组的组长,也都在这个时候对自己的队员进行“话疗”。几句真实的关心,几句鼓励的话语,就会让这些医护人员轻松许多。
“不光各医院后方有为前线医护人员专门准备的心理干预团队,我们学校也有心理干预热线,也准备推荐给队员们。”领队焦军东说,做这些的目的,就是让这些高压状态下的医护人员,能够不背上心理包袱轻松上阵。
15时,记者采访回到驻地,驻地门前院子里的阳光一直很好,而负责感控工作的姚源医生,也一直在酒店门前坚守岗位。她说,有时间我就会晒晒太阳,因为从感控的角度来讲,紫外线对病毒有非常好的杀灭作用。而对我们队员来说,多享受一些阳光,就能让我们的心理更加放松。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二)
2月24号,市委书记张新文看望慰问我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家属代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援鄂及全市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志刚参加活动。
张新文先后来到我市援鄂医务人员杨冬霞和许檬的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仔细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向全力支持配合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工作的家属们表示衷心感谢,并送去慰问金。杨冬霞是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副护士长,目前在黄冈蕲春人民医院;许檬是市二院护士,目前在黄冈武穴人民医院。
张新文说,因为防控疫情和救治的需要,我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充分彰显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操守,体现了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职业担当精神,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骄傲和榜样,更是全市人民的榜样。市委、市政府始终是前线医务人员的坚强后盾,将确保奋战在一线的医疗队员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抗击疫情工作。希望家属坚定信心,继续支持前线家人的工作,照顾好家庭,迎接她们凯旋。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三)
3月4日,县委书记黄波率队看望慰问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和关岭县九头坡救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并送上慰问金,向奋战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表达敬意,县卫健局和县医院的相关负责人陪同慰问。
在县医院,黄波对九头坡救治医院的医务人员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前沿,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要求,医院要重视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的落实,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科学防护和疫情应对培训,医务人员在防疫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自身防护,要注意劳逸结合,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共同渡过难关。
在与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亲切交谈后,黄波表示,一线医务工作者是这场防控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默默奉献的家属就是一线医务工作者最坚强的后盾,此次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们迎难而上,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险奔赴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的行为离不开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让前方将士心无旁骛与湖北人民并肩作战,努力战胜疫情,早日取得胜利。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四)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授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等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菏泽市援鄂医护人员兰素萍光荣入选。
兰素萍是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作为我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于2月9日奔赴湖北一线,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据了解,兰素萍踏上征程当日,恰好是她孩子的生日,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一个匆匆的拥抱,一场简短的出征仪式,这位母亲就奔向了前线。在一线,兰素萍被任命为山东省援鄂医疗队控感组组长、山东省医疗队护理团队总护士长、菏泽市护理组组长,其任务是防止同事出现“职业暴露”,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五)
自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来,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武汉抗击疫情。1月27日早上9点,市人民医院为四名即将奔赴武汉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举行出征仪式,他们将与武汉人民一道一起战斗,共克时艰。
此次代表市人民医院出征的四名医护人员都是该院的骨干力量,他们分别是: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孝飞、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张飞鹏、呼吸内科一病区护士唐佳佳、呼吸内科二病区护士刘璐璐。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四名医护人员将与省内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安徽省第二批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每批次医疗队需要医务人员145名,后备护理人员50名。
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邓华介绍说:“湖北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目前武汉各家医院人满为患,因此国家卫健委动员各省、市医护人员支援。我们医院的四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希望他们能为湖北抗击疫情做出应有贡献,同时希望他们能早日平安归来。”
目前,这四名医护人员已抵达武汉,投身于疫情防治工作。
相关文章:
1.2020年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感想800字5篇
2.2020疫情感想心得体会作文800字最新精选5篇
3.2020疫情致敬最美逆行者感想心得作文800字最新精选5篇
4.关于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学生心得发言800字精选5篇
5.抗击疫情演讲稿800字最新2020【5篇】
第二篇: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抗击疫情期间,一份份请缨作战书以及一张张布满压痕的脸,令人感动泪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从“90后”护士剪去一头秀发整装出征到“饭圈女孩”驰援武汉,从口罩压痕的一张张脸到被消毒液、洗手液浸泡的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青年们走出“舒适圈”,接过接力棒、拿好冲锋枪,扛起逆风飘扬的旗帜,竭尽最大努力冲锋在防疫一线,倾尽点滴之力守护好后方,旗之两面,一样鲜红,这是敬佑生命的如火初心,这是最美青春的鲜红底色!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中国力量;看到了无畏奋斗、不懈奉献的中国精神;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力量;看到了共克时艰、砥砺前行的英勇品质。我想把你们的抗疫故事留存下来,用你们的故事去激励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是最棒的。听了你们的故事,定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我要以你们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念好“早”字诀,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究将散开,唯努力不会被辜负。在这场正在博弈的战“疫”中,谁最美?谁最累?战斗在一线的战友同胞,拼搏在后方兄弟姐妹!我们有理由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上下的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春暖花开、万家祥和!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一份份请缨作战书、一双双满是伤痕的手、一张张布满压痕的脸,他们就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援鄂医疗队有序撤回,他们是最大的功臣,我们要铭记医者的荣光与奉献,用关爱守护医者仁心。
“若有战,召必回”“穿上白大褂,就要像战士的样子”……疫情发生以来,包括军队在内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身披白衣、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奔赴湖北和武汉。他们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像“新兵”甘如意一样,每个人都在追逐爱党报国为人民的青春理想。他们用行动践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方舱医院”,他们与患者欢歌起舞;在重症病房,患者就是他们的亲人,陪伴一起看日落,共迎美好的到来。他们将英雄气概和战士担当写满战“疫”之路。
在抗“疫”前线,在急诊抢救室,在隔离病房中,青年医生们身处高强度和高密度的工作环境,面对的是突发急症和高感染风险,守卫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疫情的严峻没有让他们畏惧,重如泰山的责任没有让他们怯步,繁琐辛苦的工作没有压垮他们的意志,他们同人民一起前进、一同奋斗,扛起使命和责任。
他们战疫情、抢时间、救病人,口罩戴得久了,鼻梁被压得生疼,脸上也勒出了红肿的斑痕,长时间的低头弯腰用力,加上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爬满了他们尚显稚嫩的面庞,但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苦和累二字,在他们的认知中,只有秒针分针时针,因为他们知道面对疫情,时间就是生命!只有抢夺时间,才能守护好生命,他们用专业知识救死扶伤,用过硬素质冲锋在前,朝乾夕惕、靡有朝矣,用专业负责的医者仁心彰显青春本色,激扬青年精神。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尽管疫情肆虐江城,尽管黄鹤楼笼罩乌云,但我们依然相信,太阳一定会升起!”
昨天,一首由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出品的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在腾讯视频、好看视频和西瓜视频等各大网络媒体上线后即迅速被转发,引起热议。新浪微博上,《四月去武大看樱花》一个小时达到过万阅读,朋友圈有近百条转发。
“早晨出门的时候,我看到门前的樱花已经开放,它告诉我们,冬天已过去,春天来了,我想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3月6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回答“武汉什么时候解禁?”时这样回答道。
丁向阳这一席话道出《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火了原因:期待武汉封城解禁,期待抗疫取得全面胜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能够自由出行(去武大看樱花),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军医,这次抗疫没有机会去前线,我们在后方要为抗疫加油鼓劲,文艺抗疫。”歌词作者、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创始人涂建设如是说。据涂建设介绍,在《四月去武大看樱花》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从作词、谱曲、演唱、制作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这其中,有在武汉的老师、同学、战友,还有许多从未谋面的全国各地写手、歌手和音乐人。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原武汉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李泉和上海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雷撼,他们不但亲自参与了这首歌的隔空录唱,还动员了校友和小伙伴们参与。
文艺抗疫,是位于“演艺大世界”的上海人民大舞台自疫情防控以来一直的行动。抗疫期间,人民大舞台的万众编剧上线了五部抗疫广播剧,受到了听众的好评。
这次参与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制作,上海人民大舞台合唱团的团员们全部公益行动,男声主唱余争平是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大赛金奖获得者,女声主唱李杰曾经随团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过新年音乐会演出。他们都是戴着口罩出门参加公益演唱录制的……
“真的很感动,这么多歌手、音乐人和网友都义务参加这首歌的制作,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发光的一面,让我受到了教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统筹、90后推么推文化传媒音像部小编欧阳丹感慨的说。
“这歌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劲!”
“这个MV听得我浑身充满力量!”
“身在武汉的我,这首歌既让我泪流满面,又让我感到温暖和充满信心,我期待着大家能来武汉……”
“做着社区防疫工作,又参与了公益歌曲的制作,这个春天有点忙,只为每个人心中的樱花都能绽放……”
“一首歌温暖一座城,每个音符都是不能复制的感动,愿这一段段旋律,能凝聚一座城的信念,集合整个中国的力量,鼓舞士气、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网络上、微信群、朋友圈许许多多的留言,与其说是对《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赞誉,不如说传递了一个共同心愿:苦疫久矣,抗疫必胜!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
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时常会想到底是什么让这些白衣战士在万家团圆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开父母爱人和孩子?是什么让你们在生死较量面前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和病毒过招,和死神抗争?大概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敬畏生命的坚定信仰,还有人性的光辉。所以,在义利冲突的时候,你们自觉舍小家为大家,舍私利取公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援鄂期间,你们用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心压力。为了节约防护服,你们可以坚持8个小时不上厕所不喝水;为了从死神手里抢人,你们可以不眠不休连轴转。很多医护人员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颊变得布满压痕,双手也因为反复消毒变得红肿皲裂。然而,身体上的“折磨”还只是次要的。害怕被感染的恐惧、对病毒束手无策的无助、对死亡难以接受的心痛如影随行,百般无奈像石头压在心口。
可即使是这样,你们还是要默默擦干眼泪,继续浴血奋战。因为,在病毒面前,你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仅是病人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希望的使者。你们坚信有爱才会有希望,坚持才会有奇迹。在方舱医院,你们拿出自己的零食和病人分享,教病人跳舞打太极,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每天的新闻中,我都看不清口罩后面你们的脸,但我看得到你们的勇敢;看不清你们防护服上的名字,但我记得住你们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援鄂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三篇: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最新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小区大门内外的你与我,都要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一起来看看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欢迎查阅!
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1
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过新年的行动轨迹。为了不给自己,给他人,给祖国添麻烦,我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过,这段时期的生活却是“多味”的。
令我感到甜滋滋的是——妈妈之前给我报了许多寒假班,刚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马上叫苦连天。而现在,寒假班取消了,我无忧无虑喽!不,想想真的有虑。妈妈每次知道我偷偷摸摸跑去伙伴家看电视,总会把我骂得狗血淋头,之后来一顿“棍子炒肉”。
令我苦上心头的是——我每天只能在家里待着,不能出去玩,所有的行程被取消得一干二净。出门还要戴口罩,要勤洗手,勤换衣服!还有,本来说要买的玩具也暂时不能买了,要等一段对我来说比从五代十国到现代还要长的时间,才能重新有快递。看到前线的白衣天使们废寝忘食地战斗着,疫区的人们的资源缺乏,我总想做点什么,但又无能为力,只能暗自苦恼一番。
令我生气感到火辣辣的是——这次灾难是由于一些人不知道保护动物,乱吃野味造成的。野生动物是生物链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活在野外,身上携带了多种病毒,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就端上饭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令我五味杂陈的网上看到的疫区人民的生活——小人物也有大贡献,平凡人也有大爱。无数武汉市民积极组成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无数一线工作者为两所医院的建设夜以继日奋斗着;无数劳动者守好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服务城市和人民。灾难带来的恐慌打不败他们,他们一直努力生活着。我想,哪怕我们并不在疫区中心,我们自己也要多锻炼身体,尽量保证自己不生病,我们不生病就,已经是为抵抗这场灾难作的贡献了。
虽然被“禁足”,但是我依旧充满信心——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一定会战胜这场灾难的!
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2
网络教学,即利用现代通讯设备,采用视频互动的形式,老师同学在某个app内进行授课。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也打消了我心头仅存的几份疑惑。家校互动的体验方式,有利于学生、教师与家长达成共同的认知,促进家长对学生、教师的了解和支持。
网络课堂,既方便又实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拿出手机,登入会议,便能进行学习;老师能在视频那头清楚地看见视频这头的你是否认真听讲,若发现走神等情况,老师便会进行温馨提醒;师生面对面学习,便于师生间的交流学习,也便于管理课堂的学习秩序,再现了网上教室。更何况,这还能起到监督同学们的学习,勉励同学们加油、努力的作用。比起在假期里,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埋头苦想、钻牛角尖,我更喜欢老师直接的点拨与答疑解惑。这既不会浪费时间,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虽然,网络教学仍有其不足,如有时候会突然卡住,有时候会出现杂音。不过,老师同学们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却也能通过交流探讨和询问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网络教学,是利大于弊,长处多于短处。事在人为,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能找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
通过网络教学,使我们能在特殊时期受教。“吹灭读书声,一身都是月”,停课不停学,这充分保障了莘莘学子学习状态,也给我们打了一个定心剂,更感受到了国家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视。
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3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但它同时也是鼠疫、sars、冠状病毒等许多病原体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违法猎捕、猎食野生动物存在各类疫病传播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我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保护野生动物及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相关知识,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二、摒弃“野味滋补”的伪健康观念,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乐,不以用野生动物招待来客为荣。不参与并自觉抵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三、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争当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公民,积极配合林草局及森林公安依法打击非法猎捕、滥杀、出售、贩卖、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
四、发现不明原因受伤、病危、死亡的野生动物及时向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报告,禁止徒手抓拿,食用或出售。
市民朋友们,“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保护生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共建生态文明,造福子孙后代!为此,我们向广大师生发出倡议:保护、拒食、拒售野生动物,争做文明公民。
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4
有人说:“疫情过后,我要旅游去,放空自我。”
有人说:“疫情过后,我要大吃一顿,饱餐一顿。”
有人说:“疫情过后,我要好好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有人说:“疫情过后,我要带父母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生命无常。”
现在感受更深的是:世界上唯有健康和自由最重要,一个人没有了健康,一切等于零!一个人没有自由,就没有人生价值!
疫情无情人有情,人间自有真情在!多少对新人因为疫情,推迟了婚期,改变了登记日期,但我想不会是因为没有登记,没有结婚,就影响他们的感情了。我想经历这次疫情,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份缘分,共同面对困难!我想更多的新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必须攻坚克难,经历磨难,才会有个幸福的生活!希望新人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的心态也应该改变!人活一世,要大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中有爱,就会将心比心,我们只管付出,上天会给你回报。所以心中不要装那么多人和事,疑问太多,我们会活得好累。我们生活,要度心,把心放宽,心宽体胖,时间会治疗一切,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剂,我们心中再大的痛苦,心中再多的不平等,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切都可以当下!
是灾难让我们成长!更要珍惜当下我们的幸福生活!
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5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本该是缢彩斑斓的,应该是美丽无比的。当然,生命也仅有一次。生命就如烟花,只可绽放一时,却不可再重来。生命也是脆弱的。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都只有一次。生命是有限的,是短暂的。
这个春节,我们本该快快乐乐、兴高采烈的观看城市的街景,欣赏美丽的花灯;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耍,旅行。当我正对着每好的未来充满希望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这使原本满心欢喜的我,霎时面如灰土,垂头丧气。往年热闹非凡的街道蒙上了一层灰尘,只有那美丽的花灯孤零零地闪烁着。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中国人民人心惶惶,新型冠状病毒“攻打”了整个中国。顿时中国便开展了对于疫情的全面治疗一疫情无止休一次次快速传播,快速地侵入人体。一次次变多的患病人数让人们心惊胆颤,战战兢兢,特别是湖北武汉疫情最为严重,武汉人民挺住啊!
无数的白衣天使不顾一切的冲一线她们都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了穿上防护服,她们把那美丽的长发剪下。她们说过:“头发还可以再长,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他们为了救人,被防护型口罩勒下一道道红印由于长时间佩戴手套,手上都起了泡,看得人好不心痛。经过护士和医生的治疗,已有几位病人成功克服病毒。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欢呼雀跃。中国技术,加油!
令我震惊的是:这次强大的新型病毒竟原由一些弱小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具有强烈的毒素,但是,天真的人类竟然随意捕食,那些野生动物毒素传播至人类体内,从而造成了这次规模宏大的冠状病毒,这可怕的病毒都是人类自身引起的。珍稀野生动物吧!关爱大自然吧!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定可以挺过去的,我们相信困难绝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加油!
致敬援鄂抗疫英雄学习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
第四篇:援鄂医疗队抗疫心得体会800字
本该是祥和美满的团圆时刻,却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如狂风暴雨般打破了天地的宁静,撕打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可我们也看到了人间的大爱,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心得体会1
“远远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病人都值得积极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已经在武汉奋战40多天的农工党党员、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这样写道。
小年夜晚上,郑永华正在朋友家准备吃饭,饭还没吃上,就接到医院需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他当即决定“不吃了”,准备出发。
“当时没想什么,在科里,我是主任,职称也最高,临床经验丰富,应该去武汉,也适合去,这时候没经验的医生去了也没有用”,回忆起那个小年夜晚上,电话那头的郑永华快人快语。
曾在浙江、上海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的郑永华毫不犹豫地作为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紧急驰援武汉。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下午2点,医疗队就入驻金银潭医院,接管一个普通病房和一个重症病房。
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重,基本上都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按照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分组,郑永华和另外16名队员被分配在重症病房。
郑永华坦言,刚听到“重症病房”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身体居然出现微颤,但是很快就恢复了镇静。”
在郑永华眼中,抵达武汉的前两个星期是最困难的。一来就到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金银潭医院,对当地医院医疗常规规章制度等细节不熟悉,防护物资不足……
不过,本身是呼吸科医生,平时也接触呼吸道传染疾病,平日就有较强的自身防护意识,加上金银潭医院有界限清晰的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隔离通道,真正进到医院之后,郑永华冷静下来,与队友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积极给危重患者做气管插管、ECMO等操作,尽最大可能、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两个星期以后,在各方努力下,物资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走向了正轨。
每天,郑永华在三层防护下进入隔离病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展恢复情况,认真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检测指标。
“现在回头看,这个疾病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像当初想的那么严重,只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避免被感染。大家可以看到上海医疗队没有一个人感染,关键还是预防”,郑永华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没有最终明确,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戴口罩、减少人员流动是有效防护措施。
令郑永华印象深刻的是,2月15日做交接班工作时,接到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电话,张定宇请他动员临床死亡患者的家属,积极配合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尸检工作。
事实上,截至2月15日,新冠肺炎致死病例已超1500例,但因为尸检缺位,无法明确该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客观规律。
尽管明确知道与亲属沟通、开展尸检工作与中国人死后要保留全尸的习俗不符,困难重重,但郑永华当即就答应张定宇,当晚便联合金银潭医院的两位主任一起说服了一名逝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我们要感谢家属,那天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郑永华解释,病理很重要,只有尸检才能更加了解这个疾病的死亡机制,解答很多基础和临床上的困惑,为今后治疗提供帮助,还能纠正很多谣言和错误的治疗。
让他振奋的是,在国家公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尸检结果被写入,指导临床更好地救治病人。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郑永华还惦记着上海的疫情发展,他经常通过微信群与科室同事交流,将前线的病例讨论会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此外,平日就喜欢有感而发“写点东西”的他还坚持每天写驰援日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难得的经历,我想要把每天的事情记录下来,免得忘记,等疫情过去,回去翻看,给自己留下一个回忆”,郑永华记录的逆行历程几天后被媒体知晓便每天对公众公开,他说,很多人在关心我们,让更多人看到在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困难,有没有好转,跟进去看,相当于传播的窗口,应该有助于消除大家的顾虑,所以一直坚持。
来武汉第四天,当有朋友问起郑永华何时回上海时,他作了一首诗“病毒肆虐暗武汉,孤城遥望金银潭。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
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舱,定点医院病房关闭。
抵达武汉的第四十二天,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写道:在外面时间久了,归心似箭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和孩子,虽然每天都能视频,但是无法弥补距离产生的缺憾。然而,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硬仗,目前处于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此时此刻必须先放下儿女情长的思想包袱,继续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决夺取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全面胜利。
郑永华笑着说,回到上海后除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要赶紧恢复健身,去游泳,还要去朋友家把小年夜那顿没吃完的饭“补上”,大家都很久没见了。
援鄂医疗队抗疫心得体会2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们手捧鲜花走出医院,翁中会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会是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士,1月27日凌晨,她随重庆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孝感。与她同行的143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所重庆三级甲等医院。
孝感,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目前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急需支援。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长刘煜亮来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刘煜亮是呼吸内科医生。1月22日,他向单位主动申请,希望能到湖北一线去支援。“我是呼吸科医生,应该来。”
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请。
让刘煜亮没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1月26日,徐瑜开始接诊患者时,远在重庆的刘煜亮也接到通知。不过,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时间查了孝感的位置,发现与武汉很近。后来得知,孝感也是武汉返乡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出行前,刘煜亮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转乘大巴赶往孝感。下飞机不久,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几句简单问候之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疫情。徐瑜把几天来一线的医疗心得告诉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项。
走上战场前,刘煜亮和妻子约定:“每天报一个平安。”
援鄂医疗队抗疫心得体会3
2月16日下午3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个视频会诊正式开始。
“患者属新冠肺炎危重型,伴有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长、医疗队领队张泓提出建议,诊疗不仅要关注肺炎,还必须有整体观念。
当时,这名92岁的患者,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0余天,昏迷4小时”,已被收治进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托管的危重症病区,病情不容乐观。
诊疗方案确定后,历经多小时连续抢救,到2月17日下午,这名高龄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与“疫”魔抗争,同生死竞速。一个多月来,像这样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安徽医疗队支援的病区每天都在打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先后派出8批次医疗队1305人驰援湖北,他们入驻在5家医院、4个方舱医院。
截至3月9日,医疗队服务2508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317名,累计治愈出院832人。除日常工作之外,医疗队还负责巡诊社区及隔离点患者、培训医护人员,目前共巡诊12个社区及隔离点,指导排查1000多名患者,培训当地医护人员4046人。
“第一批医疗队在进驻武汉太康医院时,条件非常艰苦。”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委副书记邵东华介绍,在没有缓冲区、隔离带,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缺乏的情况下,医疗队克服困难,开设重症医学科,解决了东西湖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问题。
为推动援救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安徽医疗队及时总结,巩固成果,专门研究制定出“医疗队工作手册”,将党建工作、应急处理、物资分配、工作值班、后勤保障等工作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更重要的是,细化了医疗队员在一线工作生活中的相关防护措施,为援救工作加了一把安全锁。”邵东华说,后续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医院病区,成功救治多名危重症患者,接管的方舱医院共计服务舱位近1000张,无病人死亡、无医护人员感染。
为加大救治力度,安徽第一批医疗队率先在接管的病区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通过观察近100例新冠肺炎患者,分析发现住院患者以痰湿阻肺、痰热蕴肺两型为主。”医疗队成员、六安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士安及专家团队,为住院患者制定了处方,在接管病区97%的患者中使用了中药汤剂治疗。“在近1个月时间里,接管协和东西湖区医院的3个病区,收治病人180多人,好转出院约160余人,其中重症转为轻症达80%,危重症转为重症达70%。”
危难险重中,也不忘暖心互助。疫情当前,口罩和防护服是白衣战士的战甲,但在关键时刻,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刘玲却脱下自己的防护服,给年轻的队友换上。
2月6日,是刘玲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第八天。就在她准备换上防护服进入病区时,抬头看见一个年轻护士,“他已经穿上隔离衣,正准备套防护服,但他的防护服质量一般,防护效果可能不好。”得知他还要在隔离病区近距离护理患者6小时以上,刘玲没有多想,便脱下自己的防护服塞给他,“你先穿我的,我今天查房只需要在里面待两三个小时,把你的防护服换给我”。
同行队员问刘玲,怎么舍得把自己的“护身装备”换给别人,刘玲说:“大家都同在抗疫一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那个年轻护士,在我眼里就是弟弟,应该的!”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近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组织收到一封特殊的请战书,这是一批“80后”“90后”白衣战士们的请战书。“作为首批医疗队队员,我们已经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目前仍有患者需要治疗,我们请愿继续坚守疫情一线,坚守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请组织批准。”请战书字字恳切,印在名字上的红手印,是这些年轻白衣天使的心声,更是他们必胜的决心。
援鄂医疗队抗疫心得体会4
2020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援鄂医疗队抗疫心得体会5
金银潭医院里的白玉兰开花了,张言说,她有点想念上海的风景了。“昨天我们病区有7个人出院了,期待3月底可以回家。”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外科主管护师张言是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在武汉的一个多月,感到过无力和恐惧,却在一个又一个治愈出院的病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说,只要继续努力,“春暖花开就在不远的明天等候着”。
回忆起这件事,张言用了“悲伤”两个字。2月9日、10日,在她负责护理的病区,三位重症病人相继离世。“这边还在抢救,那边血氧一下就不好了,根本来不及反应,两条生命就没了。”金银潭医院南二病区20床、22床两位老爷爷是张言接手前就已入住的病人,看着他们的病情一点点加重,最后同一天不治身亡;没想到的是,20床消毒完新收进的病患第二天也“走”了,这让她感到深深的无力和恐惧。
恐惧,是因为刚到病区,对新冠肺炎不了解,没想到病情发展如此凶险;无力,是因为在与病患的接触过程中,强烈地感受了到他们的“求生欲”,却最终无能为力。
“我还记得帮老爷爷用微信和他们熟识的外界医生朋友联系的画面,一点点打字告知他们目前的情况,拍下目前的治疗用药和使用的仪器。”虽然心里知道,金银潭医院已经是新冠肺炎治愈率比较高的医疗机构了,但张言说,她非常理解他们希望向外界伸出的橄榄枝能得到回馈的渴求。
有时候,生命的流逝就在一瞬间,甚至来不及好好道别。“我们接手的时候,两位老爷爷基本已经不能自理,平日个人护理、打开水、喂饭都是我们在负责,相处的时间也比较长。你知道,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不治的病患遗体会直接联系送往殡仪馆,家人无法好好送别。”张言的声音里透着沉重,这样的离别,让悲伤逆流成河。
另一种离别,却让张言振奋且期待,她说这是“浴火重生”。
张言会留意到沈俊毅,是因为在众多病患中,他非常年轻却明显消沉。“他是我们接手的第一批患者,他老婆送他进来的时候,情况不是很好,一直高热39.5度以上,只能强行药物降温。每次看到他皱着眉头郁郁寡欢的样子,我们都暗暗着急。”
接下去的几周时间里,张言和同事们一有空就会跑到沈俊毅身边,陪他聊聊天,一起给他加油鼓劲,叮嘱他认真吃药治疗,鼓励他一步步脱氧、学会自己调节呼吸频率……“看着他一天天好转,脸上重新浮现笑容,慢慢地开始和我们聊他的生活,聊他的工作,聊武汉的美景和美食,希望的种子一点点发芽并茁壮着。”那段时间,希望是病房里的奢侈品,无比珍贵。
2月14日,情人节,沈俊毅出院了。这天张言不在岗位上,但她意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出院的时候,我正好下夜班不在医院,他特地联系了同事,加了我的微信,向我传达这个喜讯,看着他微信里一字一句报平安的话语,我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张言说,沈俊毅是她在武汉第一个全程护理治愈出院的病患,虽然没有亲自送他出院有点遗憾,但收到他发来的信息时,自己心里非常振奋,“我们一起聊武大的樱花,户部巷的小吃,他说明年欢迎我们再到武汉,他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去看武汉的美景,吃正宗的武汉小吃。”
一个多月,张言已经习惯了在武汉的工作节奏,在这里除了“防护服重点儿”没什么不同。“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连日来,病死率的下降,治愈率、出院率的提升,让张言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做好防护,没什么好怕的!”
第五篇:2020年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心得体会
来到这座等候援助的陌生城市,我们也感受到了温暖。比如我们的住地条件很好,日常生活都能保障,往返医院都有专车接送。到这儿后,我们第一时间给亲人打电话报了平安。一起来看看2020年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查阅!
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心得体会1
就在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忙着抗击疫情时,1月27日20时24分,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二批15名队员从石家庄赶赴武汉。
1月27日21时,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进一步强调工作纪律,并根据武汉市第七医院病房分区实际情况,对全体医疗队员重新进行分组,调整为普通救治1组、2组、3组以及危急重症救治组和临床检验组共5个组,科学对接医院病区及科室,并在会后为各组配发了防护用品。
1月28日凌晨4时38分,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二批15名队员顺利抵达武汉,与第一批队员“会师”,安排入住宾馆、接收医疗物资10箱,并进行物资清点,登记造册。
1月28日,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5个医疗组96名队员分别接诊武汉市第七医院的3个病区和重症监护室,150张病床全部收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
“晚上,还将有49名队员接替上岗。”赵晓亮说,战斗已经打响。
1月28日19时,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再次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各组组长汇报当日病人收治情况、存在问题等,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诊治流程、药物选择、出院标准等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1月29日,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二批15名后备护理组队员组织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及防控。
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心得体会2
3月2日,艳阳高照。转眼,唐山市首批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出征已37天。医疗队员近况如何?何时凯旋?带着这些家乡人关心、牵挂的问题,记者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唐山市首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领队、开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晓岚。
李晓岚带领的首批援助队员目前依然奋战在武汉市第七医院一线。李晓岚视频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切都好,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她告诉记者,每天进入病房前,都要层层防护全副武装,6个小时值班下来,手被汗水泡肿了,脸颊留下凹陷压痕,全身汗水浸透。尽管辛苦,但队员们没有一句怨言。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战磨合,目前救治工作忙而有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患者情况越来越稳定,随着治愈出院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现在已是床等人。医院的普通病房也由原来的3个病区合并成了2个,护理部还给重症科增加了人手,我们的压力大有缓解。医疗物资供应基本有了保证。”李晓岚说到这里,眼里流露出兴奋的光芒,她告诉记者,唐山医疗队队员之间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群里互相打气鼓劲。
提及在援助期间最担心的事情,李晓岚透露,就在前些天,武汉市第七医院还发生了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其周围人都要做核酸检测。“我们与感染医务人员一起共事,所以特别担心,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日子:首先要分析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感染。再有,就是考虑在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又是如何感染的?”李晓岚作为领队,还有着另外一份担心,就是说团队中还有“90后”年轻队员,如果真的发生感染,她们该如何承受?好在核酸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大家平安无事,警报解除,李晓岚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至今,李晓岚和队员们无一人感染。
“全国疫情防控出现向好趋势,估计何时能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回家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晓岚略加思索,给出的回答是:“现在正是把自己学科优势发挥出来的时候,疫情不退,我不退!我已请战,继续留在湖北坚持抗击疫情,直到战‘疫’取得最后的胜利!”
采访中,当记者告诉李晓岚,3月1日最新数据显示,唐山已经连续8天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时,李晓岚非常高兴。但也特别提醒,越是到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短短十几分钟的连线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唐山医疗队员在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那份坚定与执着、乐观与向上。
勇敢面对,不负春光。让我们共同祝愿唐山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们平安顺利,期待他们早日凯旋!
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心得体会3
2月20日,校党委书记王翠岗、校长熊磊、党委副书记郭平分别到附一院、附二院,看望慰问部分援鄂医务人员家属,给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通过他们向英勇奋战在驰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20日下午,王翠岗来到第一附属医院,亲切慰问部分援鄂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属,详细了解每家的老人子女情况,询问有何困难和问题,家属与身在湖北疫区医护一线的队员亲人沟通联系情况等。
王翠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的斗争。全校各级党组织、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指示精神,切实把保护关心爱护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到位。
王翠岗说,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校附一院、附二院一大批医务人员响应党组织号召,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参加援鄂医疗队,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彰显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他们是全校教职医务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现在他们在湖北与疫魔短兵相接,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我们和家属亲人一样牵挂他们。
王翠岗代表校党委、行政感谢家属对亲人抽调援助湖北的医疗队员的理解和支持,叮嘱家属要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做好自我防护,让后方稳固,让前方安心,并特别交代家属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就及时向组织反映,组织一定会尽全力解决。
他说,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吃劲阶段,保护关爱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学校和医院不仅要密切保持与前线沟通,及时了解援鄂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动态和健康状况、需求和困难,积极协调解决配齐防护装备、医疗物资和基本生活用品,提醒队员注意保障睡眠、卫生健康饮食,注重人文关怀以缓解心理压力,切实保证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校、院、科室有关负责同志要全面准确掌握援鄂医疗队员的家庭情况,并以安全适当的方式定期看望慰问医务人员家属,保证基本生活用品及防护用品供给,为援鄂医务人员和家属建立沟通联络渠道;要关怀援鄂医务人员的子女,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安排专人对家庭有困难的医疗队员家属实行对口帮扶,当好医疗队员的坚强后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不分心、不担心,以更强大的战斗力投入到疫情斗争中去;要认真落实医务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等待遇,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要及时宣传疫情防控一线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多渠道展现我校援鄂医疗队员风采,凝聚抗“疫”力量;要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落实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王翠岗还与国家卫健委2月19日下午抽派驰援武汉参加中医重症专家组的我校附一院急诊科主任叶勇通电话,希望他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云南、为我校和附一院争光,还叮嘱他注意个人防护。随后,王翠岗到发热门诊及部分门诊科室看望了一线值班的医护人员。
同日,熊磊与援鄂医疗队员在校本部的部分家属通电话表示慰问,亲切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及需帮助解决的具体困难,希望家属悉心照顾好家中老小,让亲人在湖北医护一线放心安心。学校将全力以赴做好后方保障工作,有关部门会及时跟踪了解一线医务人员和他们的家庭情况,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冲锋陷阵的队员解除后顾之忧,一起期待队员亲人平安凯旋。
当天下午,郭平代表校党委行政对第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家属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倾力支持的奉献精神表示衷心感谢。他仔细询问了部分家属的生活状况、有无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叮嘱医院和科室负责人,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医务人员家属,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让身在湖北一线的医务人员放心,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
援鄂医疗队员家属对校党委、行政表示衷心感谢,他们为亲人代表学校和医院远赴湖北抗击疫情作贡献感到骄傲和自豪,纷纷表示要自觉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兼顾工作和生活,照顾好老人小孩,做队员亲人的坚强后盾,在前方和后方同舟共济,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作贡献。
党委组织部、附一院、附二院有关负责同志分别陪同校领导看望慰问援鄂医疗队员家属。
1月27日凌晨4:38,我们抵达武昌火车站。外面的空气有些阴冷,除了我们这些逆行者,站台上空无一人。
千里驰援刚刚开始,大家精神饱满。状态都挺很好的,请家人们放心。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到达住地,全体队员办理入住后就快7点了。稍做休整后,我们立即召开了专家组组长会议,要求全体队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遵守组织纪律,有效防控,科学救治。
有效防控,科学救治,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是沉甸甸的责任。来武汉前,我们就请两名省卫生健康委专家进行了培训。
在专家组组长会议上,我们与对口支援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负责人、各科室主任进行座谈沟通,详细了解医院现在的整体状况,以精准对接、有效安排。
武汉市第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被确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所有病床全部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及确诊轻症病例。目前,300余张床位已经住满,20张重症病床还有8张空床。没住满的原因,就是医院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等我们的医疗队进驻后,病床马上就能收满,可以全面开展救治工作。
第一天总是会紧张而忙碌。11点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专程到住地慰问我们医疗队,给我们加油鼓劲,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打胜仗,零感染”;下午1点半,国家卫生健康委派两位专家,给医疗队全体队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这是每一支援鄂医疗队必修的第一课。疫情之下,容不得半点马虎,2个多小时的培训,每名队员都听得十分认真。
培训结束后,在医疗队队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带领下,专家组成员进入武汉市第七医院,实地了解情况。现在是晚上9点多了,但还没有结束工作。
根据各组情况,从明天开始,医疗队将分班次开展工作,确保病患救治24小时无缝衔接。
来到这座等候援助的陌生城市,我们也感受到了温暖。比如我们的住地条件很好,日常生活都能保障,往返医院都有专车接送。到这儿后,我们第一时间给亲人打电话报了平安。
其实,我们的队员中很多人都参加过抗击非典、甲流和抗震救灾等,虽然武汉疫情严峻,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我们准备好了!
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心得体会4
1月28日晚,上海第一批援鄂医队驻地三楼的会议厅,53位来自上海全市各院医疗战线的党员们齐聚一堂,上海市援鄂医疗队全体党员第一次会议在这里举行。党员们手握拳头,高声朗读誓词,宣告抗疫前线临时党总支正式建立。
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副院长郑军华教授,结合目前一线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课。郑军华表示,全体医护人员应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防疫工作的讲话精神,发挥医疗队伍中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尤其要把担当与作为这两个当前工作亟需的理念深刻领会。上海医疗队迅速集结,来到武汉,人生地不熟,开展工作需要面临的挑战是必然的,有所担当,一方面体现在医护人员要有相当的适应能力和过硬的业务本领,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敢于亮剑的精神,勇敢地与病人并肩战斗,不抛弃,不放弃,在现有条件下,尽力而为。
专家组组长周新作为此次党员全体会议的另一位发言人,在会上表示,医疗队一方面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正处在全民关注的舆论风口浪尖。自上海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以来,武汉当地对于医疗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交接都付出了极大努力,客观上也切实保障了春节这个特殊阶段,全国物资紧缺的状态下,上海团队可以高效、正常的运转。然而,网上不止出现一次有关周主任和医疗队缺医少药、缺乏物资的谣传,在不断辟谣的同时,也相应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党员同志更要提高对于舆论环境的认识,并且带动整个医疗团队,以一个客观、真实、健康的形象,展现在国人面前。
作为上海援鄂医生党总支第五支部的书记,来自上海瑞金医院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向医护人员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成长之路,以此来说明,光荣与胜利之路的背后,总是充满荆棘与挑战。
来自中山医院的徐璟是医疗队危重护理组的一员,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刚来到武汉,她就排入了救治危重患者的班次。口罩、眼罩磨肿了鼻子,脸也被勒变了形,动辄八九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一线奋战,姑娘却总是抱着乐观的精神。她说:“今天,来自社会的爱心企业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了奶茶,下班喝到熟悉的味道,她真切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上海医疗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而身边党员医护人员兢兢业业,不畏艰难的工作精神,也激励她不服输、不怕累的精神。”
上海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将从一线工作,到日常生活,以每一个党员为单位,关心一线医护人员,建立起健全的谈心制度,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提供一个上通下达的通畅管道。
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心得体会5
1月27日凌晨4时38分,武昌火车站,空气有些阴冷,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来了。
千里驰援,大家精神饱满,稍事休整后立即召开专家组组长会议,与对口支援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负责人、各科室主任进行座谈沟通,详细了解该院现在的整体状况,以精准对接、有效安排工作。
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领队赵晓亮说,武汉市第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被确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所有病床全部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及确诊轻症病例。目前,300余张床位已经住满,20张重症病床还有8张空床。之所以没住满,就是因为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等我们河北医疗队进驻后,病床马上就能收满,可以全面开展救治工作。”
第一天总会紧张而忙碌。
1月27日11时30分许,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专程到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驻地慰问,并提出了要求:“打胜仗,零感染!”
当日13时30分,国家卫生健康委派两位专家,对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这是每一支援鄂医疗队必修的第一课。两个多小时的培训,每名队员都听得十分认真。
培训结束后,在医疗队队长袁雅冬的带领下,专家组成员进入武汉市第七医院,实地了解情况,一直到当日21时多还没结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