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郑垧靖事迹心得体会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75-372182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4-10 14:21: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郑垧靖事迹心得体会

一个极淳朴的人,怀着极纯真的心,牵挂着山里人那些大大小小的极寻常的事情……他的人生之路和他脚下那一条条通村达户的山路一样质朴而寻常至极。而当他坚实而匆忙的脚步在xx年12月14日那个令人扼腕的时刻戛然而止,他原本极寻常的人生轨迹却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彩虹般隆起,并放射出极不寻常的精神光华——郑垧靖,一个用平凡诠释了非凡的人,一个因贴近地面而高耸入云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即使到了当下的“后英雄时代”,人们的英雄情结仍根深蒂固:几乎随便一个人都能随口说出一串耳熟能详的古今英雄的姓名,甚至还能娓娓道出一些人在尚未成为“人物”之时的立志名言或故事,如楚人项羽当年曾立下不为“燕雀”所知的“鸿鹄之志”,并最终成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宋人岳飞出道之际背刺“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并最终成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民族英雄……志存高远,历来被视为英雄之所以英雄的内驱力。从我们身边刚刚离去的郑垧靖也曾有过一个耐人寻味的“立志故事”:21岁上,初出茅庐且有前程渺茫之感的他经诤兄一语点醒,毅然以改名的方式宣示心迹:改“尚敬”为“垧靖”,音近而义殊,摒虚而就实,希望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拨正自己的心灵向度。如此明志,若与那些震古烁今的英雄之志相比,或用流行极广的“不想当什么的什么不是好什么”的标准来度量,似乎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区区“一垧之地”的“平安”岂非“胸无大志”?然而,当我从记者的笔下读到这个故事,并由此联想到他17年如一日,为脚下那“垧”热土、为生息在那“垧”热土上的父老乡亲所做的一切,却不由得心中钦然并为之动容。“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一句伟人的名言,郑垧靖毕其一生,用激情澎湃的青春,用酣畅淋漓的汗水,用殚思竭虑的心血,恭恭谨谨地诠释了伟人的名言,完完整整地实现并彰显了自己的人生取向!

郑垧靖走了,很多人由衷地颂扬他是英雄。而我,更愿意把他看作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好人,或者一位值得敬重的同行——因为以“垧靖”明志的他,“在”时并无“英雄”的光环,惟有“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走”了更看不到身后的荣耀,却将他那曾经暖人无数的“热土情结”留给了人间!

生于草根也归于草根,甘于平凡而超越平凡——这是一种何其难能而可贵的人生境界啊!

见贤思齐。感谢平凡的郑垧靖为众多同样平凡的人们提供了超越平凡的一种可能。

第二篇:郑垧靖心得体会

学习郑垧靖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发布: www.teniu.cc 2010-7-14 人气:3895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本人深刻学习了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用这种方式深切缅怀郑垧靖同志。

郑垧靖同志生前是云南省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2009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8岁。参加工作17年来,他真诚信仰、真情传播、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全身心投入宣传文化事业,在基层宣传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他心系广大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一名优秀党员的高尚情操。他是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他走了,走的如此匆忙没留下半句话语;

他还活着,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刻在老百姓的记忆中;

他将永远活着,他的精神和思想就像一颗永葆生命力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西南边疆的山间田头,播撒在云南保山市平达乡老百姓的心坎上。

作为一名房地产工作者,我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郑垧靖胸中跳动的正是一颗“中国心”,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我认为,郑垧靖同志的精神闪光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一生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

郑垧靖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对人民、对国家、对党和事业无限的忠诚.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二、一生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心

郑垧靖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种信念他一生都没有动摇过。

三、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郑垧靖同志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身为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他拥有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房地产工作者,我们要向郑垧靖同志学习,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个旧的房地产事业而不懈努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郑垧靖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为个旧的房地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郑垧靖事迹学习感悟

郑垧靖是一个出身于农村扎根于农村的基层宣传干部,他的工作岗位和我们很多人一样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可他就是在这样的岗位上表现了一以贯之的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勤奋钻研、不惧困难的吃苦作风,依法办事、公正公平的工作作风,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为民情怀。

他竭尽所能,多方协调奔走为群众办事;他力所能及自己垫资为群众办事;他自费加摩托车油为群众办事;他顾不了自身休息和照顾家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等等一些看似平凡点滴的事迹却透露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深刻对待“群众利益无小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等要求的理解,并力争做忠实践行的典范。这就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不平凡之处,这与少数党员干部的一些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垧靖所工作的部门是“清水衙门”,经费十分紧张,但他从不计较自己的名利得失,抱着“只要工作搞上去了,自己贴点钱算什么”的态度开展工作,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所以他的工作能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同事及群众的广泛认可支持。

我们学习郑垧靖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在平凡岗位上长期扎实艰苦创业能做成事的思想情操、高尚品质、工作作风、吃苦精神,做一个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忠实践行者和人民群众满意信得过的基层党员干部。

郑垧靖作为一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民办事的基层宣传战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将永存,我们为他的不幸离去深表遗憾和痛惜,为我们失去这样一个好同志而痛惜。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繁荣富强,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郑垧靖一样的无名英雄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结果。

第四篇:郑垧靖同志事迹介绍

郑垧靖同志事迹介绍

郑垧靖,男,汉族,1971年8月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龙陵县象达乡人,曾任平达乡党校教员、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2009年12月13日,郑垧靖在指导平达乡河尾村民主评议村干部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做讲话时,突发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享年38岁。中共平达乡委于2009年12月16日追授郑垧靖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中共龙陵县委于2009年12月23日追授郑垧靖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读书经历

1980年 9月至 1986年7月就读于象达乡邦工小学。

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就读于朝阳中学。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读于保山师范(中专)普师专业。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

科(函授)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

2007年7月就读于省委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本科班,现已修完本科的所有课程,但还没有拿到毕业。

工作简历

1992年9月至1996年8月木城乡任教;

1996年9月至2000年9月在平达乡任教;

各级党委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使命,是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影响人的先行者。在工作中,他始终牢固树立全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探讨研究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开创性,主动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宣传工作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竖起了一面闪亮的旗臶。几年来,他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全力以赴做好宣传工作。白天,他扛着摄像机和背着数码相机,翻山越岭,走村串寨,主动出击采写新闻,乡里的人代会、新农村汇演、春节活动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上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一项重大任务和工作部署,都能见到他采写的新闻稿件和图片资料。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办公室,顾不得喝一口水、擦一把汗,就打开电脑开始写稿。凭着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采写了很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新闻,提高了平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的作品被龙陵电视台、县政府网站、保山日报、保山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采用,并先后荣获多项表彰。如:《傈僳山寨办起产业科技培训班》于2004年获“科技兴保”征文活动三等奖;《引进产业需慎重致富希望不落空》于2005年2月荣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加快保山发展大讨论”征文活动优秀奖;《视频对话解心结 千里亲情一线牵》于2005年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三等奖。郑垧靖同志还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新闻采编制播和平面设计技术,使他自己成为全乡第一个会编辑、制作影视节目的人,制作和上传了乡镇概况和10个村委会的影像资料,并发到相关单位作为“乡土教材”使用,编写了《平达乡宣传画册》、《东大沟工程简介》、《深圳电信希望小学简介》等宣传资料。此外,他还-3信公司与小田坝小学喜结良缘。2007年3月15日深圳电信公司捐资27.5万,帮助小田坝小学建房、办学,2007年8月21日,共13间教学用房,711.18m的教学综合楼竣工,解决了157名学生的上学难的问题,为平达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知情人:孙正昌,电话:***)

2007年,郑垧靖同志把平达乡基本情况制成光碟,由当时云天化集团下派到平达乡担任副乡长的李云贵同志带回公司,让公司对平达乡群众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全面认识。最后公司投资9.6万元的安庆村下六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安庆村团坡、上六根、下六根三个小组和六根小学85户49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捐赠课桌椅、学生高低床等,解决了安庆村下六根小学、黄连河村黄连河小学、小田坝村小田坝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问题。投资20万元在河尾村周家寨实施人畜饮水项目、中学运动场建设项目、河尾村蕨叶坡河道路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全面推进平达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知情人:杨根应,电话:***)

党建工作

(一)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

为让平达乡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技知识、掌握致富信息,郑垧靖从2008年1月开始就开始探索改善全乡广播覆盖模式的路子。后来,在他和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努力下,2009年2月,龙陵县调频大广播覆盖系统试点项目落户平达。试点建成后,他带领工作人员梳理出了“建阵地、搭平台、强宣传、突中心、定特色、树品牌、重实效、出效应”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个-5“党的声音进万家”、“送文化下乡”、“党员素质提升和文化人才培养”、“党建宣传员宣讲”、“团员、妇女培训”、“欢乐乡村大家乐”、“特色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活动),使河尾村党建文化的内涵日渐丰富,不断满足了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知情人:郑再留(***)、王德积(***)

包村抓产业工作

郑垧靖同志于2003年借调到乡政府,借调以来,特别是担任党委委员以来,他都分别挂钩各村指导群众干产业,促增收。在挂钩村期间,他根据村情认真分析,结合实际,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如:

(一)山葵

我乡的山葵产业2003年开始落户于黄连河、安乐两个村,黄连河村属典型的冷凉、民族集居村,没有任何产业支撑,农民收入非常困难,当郑垧靖同志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被分配到黄连河村,他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觉得山葵产业很适合在黄连河发展,结合当时政府对山葵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他决定在黄连河村发展山葵产业,但是遭到了当地部分群众的极力反对,部分觉得此项产业可行的群众也不敢“冒险”尝试种植。郑垧靖同志身为一名产业工作队员,他总是走东家串西家,和群众促膝交谈,引导-7管理自己的茶地了。现在小河村的茶园就是小河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知情人:陈必孝)

(三)烤烟

2009年郑垧靖同志挂钩平安村,为了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他深入了解村情,谋求产业调整新途径,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开始在平安村发展烤烟产业。由于平安村曾经有过种植烤烟失败的经历,村民们都不敢冒险尝试再次种植。面对这个难题,他与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户主会、致富能手会进行宣传发动,并深入村寨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赢得了一部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确立了带头发展烤烟产业的示范户。他请来县农广校和乡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与信用社、烟草公司等单位多方协调,争取支农惠农资金,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种植的过程中,他与村“两委”经常披星戴月穿梭在烟地中,对各阶段的技术进行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通过一年的努力,平安村共发展烤烟300亩,实现产值48万多元,3.38亩早植烟实验获得成功。现在,村民们尝到了烤烟的甜头,坚定了发展烤烟产业的信心。(知情人:张家茂、廖万昌)

(四)姬松茸

2004年,由于当时通讯比较落后,为切实解决我乡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亲人的相互沟通联系这个问题,郑垧靖同志想到了利用乡政府网络视屏,建起了视屏见面,互报平安活动(千里亲情一线牵活动),使家乡的人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把平达更好的对-9四社、唐家坟、中麦寨社、下麦寨社、小麦寨社八个社 484户1969人。争议自1974年至2009年3月。在全县属争议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的山林纠纷。县人民政府曾作出了龙政决„1998‟1号处理决定书,龙陵县人民法院作出了(1998)龙法行初字第8号行政判决书,大麦寨四个社和唐家坟社对龙陵县人民法院判决不服,上诉到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纠纷一直未得到解决。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期间,矛盾再次激化,郑垧靖在掌握这一情况后,深入纠纷地段与及农户家中,认真收集相关证据,带领工作队员耐心细致的做群众工作,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矛盾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争议了30多年的林地纠纷得到彻底解决,现林地已确权到农户。知情人:杨德全(08756860781)、江自华等。

(二)小礼山茶山纠纷

1975年11月平达公社革委会决定,在小礼山崩笼寨坪子周围建立公社茶厂(小礼山茶厂),涉及到安庆村马家寨、安庆、平子田、坝头、大山田5个村民小组;橄榄寨村洪家寨、卢家寨、橄榄寨3个村民小组;平安村金竹园、李家寨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3926.2亩。2007年将该厂转租给雨辰公司。在林权制度改革期间,涉及村组以林地权属、利益分配等为由引发矛盾纠纷。该纠纷案发生后,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一名县级领导进行包案处理,2008年7月29日,县人民政府县长现场进行了答复处理(有记录),但群众一时难以接受,矛盾陷入疆局。针对这一情-11度,一方面带着队伍投入恢复重建和善后工作,吃住在阴冷潮湿的帐篷里,在救灾抢险第一线奋战了45天,直到10月底受灾沟渠通水后才撤离现场。知情人:陈必寿(***)、杨进德等。

2009年3月,平达乡开始实施平安土地整理项目,郑垧靖担任工程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此项目投资大、范围广、建设工期短,是平达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工程。自接受任务后,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他深知时间紧,任务重,对自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他敢于接受挑战,与全体工作人员一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每到一处,他都用摄像机和照相机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场面,把项目施工前到施工、施工后的场景都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工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项目中涉及各标段工程进度表、统计表中的每一个数字他都认真地调查,核对了一遍又一遍,文字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进行琢磨推敲,做到准确无误。所有的痕迹材料他都进行分类归档,做到条块清楚,一目了然。当知道因陈回寨一户群众不让出田,整个工程快要结束了乡村组仍无法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原定的陈回寨路段的机耕路上级决定取消时,他竭力反对,并立下军令状,承诺由他负责做通群众工作,陈回寨路段的机耕路一定要修。后来,他三番五次地登门拜访,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那户钉子户,为陈回寨群众留住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机耕路。

第五篇:学习郑垧靖事迹心得体会: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本人深刻学习了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用这种方式深切缅怀郑垧靖同志。

郑垧靖同志生前是云南省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2009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8岁。参加工作17年来,他真诚信仰、真情传播、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全身心投入宣传文化事业,在基层宣传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他心系广大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一名优秀党员的高尚情操。他是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他走了,走的如此匆忙没留下半句话语;他还活着,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刻在老百姓的记忆中;他将永远活着,他的精神和思想就像一颗永葆生命力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西南边疆的山间田头,播撒在云南保山市平达乡老百姓的心坎上。

作为一名房地产工作者,我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郑垧靖胸中跳动的正是一颗“中国心”,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我认为,郑垧靖同志的精神闪光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一生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亲爱的顾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华代写网。为庆祝八一建军节,我站特推出“八一写作专题优惠活动”,详情请点击》》

郑垧靖事迹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