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演讲稿
PDCA演讲稿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89-777485 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3-10-31 16:33: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PDCA演讲稿

第一张:

感谢远道而来的X主任,感谢诸位院领导和同事,让我有此次机会,来展示我们病区持续质量改进的成果。我是张强华,本圈圈长,我们汇报的主题是“降低骨科住院药品比例”。(单击)第二张:

这是当年3月9日新华社的一张名为“大手笔”的漫画,尖锐地指出了当时医药费用高的问题,文中,矛头直指这两座大山。(单击)。从小的来说,我们从医十数载,相信听到患者此类的抱怨不在少数。这种状态很可能会在当前以及未来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阶段,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当然在生活压力和个人素质的影响下,也会有个别另类,(单击),但这并不影响医药费高居不下的实际。(单击)第三张:

对于我们的point,(单击),国家政策将其列为十大民生问题之一,各项卫生政策纷纷落实。而从百姓角度,不论其资本高度如何,钱,(单击),都是物质生活的根本,是精神生活的保障,“消费”二字都应有充足的信服力。而医药费中,超越其认知水平的部分,往往难以被接受,尤其是相对灵活的药品部分,关系就变得非常奇妙。

那么在我们的科室,药品所占比例是如何的呢?(单击)第四张:

根据我院财务科的数据,我们发现,13年平均水平,刚好卡在27%的指标线上。但,二三季度1%的实际差额确实是非常巨大的。我检查后发现,问题出在这里。(单击)第五张:

这是当时一个个案,很多人可能发现了,这个圈儿的比例很恐怖,一个什么样的住院患者药品费用达到了其他部分的近两倍。(增加内容)(单击)第六张:

为了探究原因,并设法降低药品比例,我们病区一部分医护人员成立了我们自己的QCC。(单击)第七张:

小组讨论决议由我担任圈长,闵继康主任担任本圈辅导员。第八张:

高药比在我国根深蒂固,为此我们各自查阅文献,发现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主要是九大因素。(适当介绍)。这其中包括绝对不可控和相对可控的部分,且彼此环环相扣。然而,这对我们而言,哪怕是可控因素,都完胜本圈的干涉力,故此将其定义为宏观因素。那么在微观领域,有哪些因素是值得留意的呢,我们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构建了这么一个框架。(单击)第九张:

并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对医疗组长半结构式的访谈,我们发现,这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直指“感染”二字。

然而,如之前背景介绍所言,患者的认知水平很重要,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导致最终数据严重失真。(单击)第十张:

患者就诊结束,看着账单,到底觉得哪块儿费用让人纠结呢?我们用了调查法来获取信息。(单击)一共发放100份,回收91份,除开不符要求和放弃选择的,全部记录并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对于患者主观感受而言,最在意的还是抗生素和辅药的使用。(单击)第十一张:

(待修改)那么这部分对于主观不认可抗生素占比的患者,其药品比例是怎么样的呢,再次统计数据分析后,发现的确其抗生素的使用高了不少。(单击)第十二张:

终于,问题发现,那么围绕这个点,深入讨论以上的信息,我们讨论提出了五个主题。并在上级政策性、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因为第一第二总分过于接近,我们将其综合成为本QCC的主题。并草拟了计划安排。(单击)第十三张:

红线为我们实际流程,基本与预期的相吻合。(单击)第十四张:

在综合大家提出的决策方案后,我们在可行性、经济性及效益性方面,对其进行评分,以平衡原则,选择其中八成分数以上的决策方案,作为拟落实的项目,并选择项目负责人及安排落实时间。(单击)第十五张:

并制定了我们的目标。(单击)第十六张:

在抗生素使用,尤其是在脊柱手术方面,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对于骨科感染病人,积极细菌培养和耐药试验,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单击)选择术前备皮(备皮方法)。(单击)。邀请相关科室的主任,为我们讲解一些致病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以及将多科知识融合进来,初步形成多学科讨论的氛围。(单击)。并定期组织高药比病例的讨论会,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单击)。并做好相关文字记录,方便自身总结和带好新人。(单击)第十七张:(单击)第十八张:

经过近一年的对策落实,我们再次从财务科获取数据,统计并对比前后住院患者药占比的情况,因统计时第四季度尚未完成,故仅作当季度部分数据的比较。红线是13年的指标线,绿线是14年的,23.2%,与我们本次活动拟定的目标线22.5%近似,而我们做到了每个季度均低于标准线。(单击)第十九张:

计算试验期间我们的平均药品比例,并对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进行一定计算,成果比较满意,介于100~150%之间,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我们前期Plan部分相对合理。(单击)第二十张:

在本圈此次活动前后,对我们自身的能力也做了一定的评价,在各个方面,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单击)第二十一张:

活动结束,但良好的状态需要保持。(单击)为了今后能更有效、更进一步的提升科室综合能力,我们还将一部分产物制度化。(单击)一个良好的病例讨论制度,不断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前人的实践,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不断提升自我的有效手段,相信,将高药比个案讨论制度化,对我们理性、科学地提供医疗服务技术,是有很大帮助的。(单击)当前的治疗模式,已经向Multi-Disciplinary Team信,在本科小讲课的基础上,提前构建跨科小讲课,是我们对多学科综合团队之路的勇敢探索,我们向往“以卓越的医疗品质促进人类健康”(这句是拍马屁用的)。第二十二张:

当然,我们在管理手段上并不擅长,在最后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瑕疵,但同时也是为我们新一番PDCA工作指明了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在结构上,要做到信息的数据化,概念的理论化,标准的具体化。而在来年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工作中,我们还需强调病种管理的规范化,术前准备的流程化,医患沟通的有效化。第二十三张:

最后,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这八个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我要感谢本圈全体成员,让我们更深地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为践行当年那份誓言奋斗不止。(坚定状)。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聆听!

第二篇:pdca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桂铁头,96年毕业河北科技大学后,一直在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工作16年,去年在百威公司任职质管部部长。俗话说的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有一句话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结合体,是一种将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把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的理念渗透到整个组织当中,形成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

IBM公司总裁小沃森说:我坚决相信任何一个组织如果要想生存并且获得成就,就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信念,他的政策和行动均以此为前提,其次,我相信公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坚守这些信念。”

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追求卓越”的理念,并对其进行最好的诠释:它是一种“超越过去我们对品质要求的极限,我们要做得比我们认为最好的还要好的信念”。他认为,“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掌握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创造性不满足”。“卓越”是因为有能力学习而产生的,也就是有能力以积极的方式来

适应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在他的带动之下,公司内形成了一批带有“追求卓越精神”的高级管理者。他们能根据改变而做调整,也能领导改变,把“求新求变”等信念引入公司文化之中,并发扬光大。

我用PDCA模式说一下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铸基”和“铸魂”工程,不单只是一句口号,不单只是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有这样几句话

有计划没有执行等于零 有执行没有检查等于零 有检查没有分析等于零 有分析没有改进等于零 下面逐一来说一下PDCA Plan-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军事家孙子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可以看出计划的重要性。

1、明确目标。这个目标是符合SMART原则的,(即: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性的、相关性的和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是团队和执行者得以发展的动力所在,没有目标的企业会在市场的大潮中成为泥沙被淘汰出局。明确的目标是执行的方向,同时也是执行力前进的牵引力。目标管理层次包括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公司

计划、各部门目标计划、各个人目标计划。

2、细化方案。细化方案是解决通过什么方法到达目标的问题。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策划方案必须确定要配备执行工作的标准和规范,要保证员工做正确的事,并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

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目标制定需周密的计划、需要分解的,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挑战目标的信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装水的高度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部门是不是公司的那块短板,我自己是不是部门的那块短板。

Do-执行

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固化为制度、内化为员工行为时,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加强,执行力能得以不断提升。

执行就必须强化执行,强化执行就是强制性的去干、去做、去形成习惯。思想对头了,价值观统一了,又明确了目标,还有系统的方案可以去操作。

对于领导层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心在哪收获就在哪,省领导张庆黎说过想干事是境界,能干事是作风。那么,就说给你的员工听,做给你的员工看,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形成习惯。如果不干,一切为零。

你就是一面旗帜,你可以大声的说:大家都看我,向我看齐,向我学习。

对于员工来说有两个层次:

创造性的执行,换位思考,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所有的举一反三的预见性,就是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知道对方的需求,完成对方的

需求,而对方没有想到,对方没有做到,你替对方想到、做到,对方刚想让你做到,你已经做到。因为那是你有激情、你有文化、你有知识、你有点子、你有策略,你就不断向你的领导推出;如果没有这些的话:那么就听话,没有抱怨、没有借口,立即行动,马上去做。

土豆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老板于是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有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

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这个故事说明两种执行方式,造成相差很大的结果。

Check-检查

检查计划实施、执行的结果与目标是否一致

如果每个人完全用道德可以约束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法律是苍白无力的;

如果每个人完全用自律可以要求、约束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制度是苍白无力的。

所以为了不能够自律的人制定了制度,为了不能够真正用道德约束自己的人制定了法律,所以说法律是道德底线,公司规章制度是员工自律的底线。

没有监督的权利是可怕的。没有检查的执行也是不知可否的。检查,是一个企业真正把执行落实到实处最关键的一环。在这里最关键的思维就是我相信数据和事实,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的检查才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状况,才更具有说服力。每天进步一点点

做到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事前进行了解,事中得到控制,事后做出检查总结,使工作不偏离既定方向。

定期的会议、实时的反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得到沟通、指导,把出现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把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关键点检查用20/80法则,保证执行不拐弯

最重要的因素一般只占总数的20%,这20%的重要因素往往能决定结果的80%。因此,检查的时候就要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到最重要的少数关键点上。

保证检查的时效性,就保证了不断的提高。当日事,当日毕,日清日高,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小胜为大胜,企业要建立监督检查体系,检查体系针对的是“事”,针对的是岗位,无论谁做这件事,无论谁做这个岗位,都要经过检查,我即使相信你,我也假定你会犯错,也要检查你,通过目标体系书、工作计划达成表、月度绩效考核表以及过程质量控制表等工具行使监督职能。要求员工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标准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项细节工作。企业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是规范行为,是激励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Action-处理

分析处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原因,提出整改的措施,达到改进的目的。

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

不知道干什么—意味着目标、分工是否明确。

不知道怎么干—意味着员工是否进行了培训、技术是否过关、方法是否可行。

不知道干好有什么好处、不知道干不好有什么坏处—意味着是否

有完善的激励制度、考核制度,考核是否到位。

干起来不顺畅—意味着部门协作是否配合、流程是否合理

只有当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已内化为员工行为习惯时,企业文化才被真正赋予持久的生命力;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并掌握该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好的工作方法、做事原则、信仰追求、统一了观念,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执行力就会明显提高。各位应意识到要想自己的身价倍增,唯一的选择就是把自己所工作的企业做大做强,做成世界第一。

对于以上是我对企业文化与执行力的不成熟的、浅薄的见解。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PDCA

P、D、C、A PDCA循环把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计划(P)阶段、实施或执行(D)阶段、检查(C)阶段和总结或处置(A)阶段。又把四个阶段细分为八个步骤,即计划阶段中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订对策;实施阶段中的执行对策;检查阶段的效果对策和总结阶段中的巩固对策、遗留问题。应当明确,主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概括性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四个阶段必须保证,而八个步骤要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以及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异。例如在2000年版ISO 9000标准中多处强调“水平对比法”,其计划阶段就可以分为以下6个步骤:(1)确定对比项目;(2)确定对比对象;(3)收集资料;(4)整理资料;(5)进行对比找出差距;(6)制定措施计划。计划(P)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订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计划。

1、现状调查

主要任务是认识问题的特征。要求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点去广泛而深入调查问题特定的特性。调查要求:

(1)调查过程中至少要从时间、地点、类型、症状四个角度去发现问题的特征。(2)调查应从不同的着眼光去发现问题的变化状况。(3)调查必须到现场收集数据及各种必要的信息。(4)调查应取得问题的充分背景资料以及经历的过程。(5)调查的结果要用具体的词语把结果表达出来。展示不良结果所导致的损失以及改进到什么程度可以获得的改进效果。

(6)调查结束时必须制订出解决问题后的改进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依据和可能性。目标值既具有先进性又要可实现。

2、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是根据现状调查所掌握的问题的特定特性或特征,探索解决问题的线索。

原因分析可以应用因果图、因素展开型系统图、并联图等工具。但无论是应用哪一种工具,应力求找出影响问题的全部原因。原因分析的结果是找到的原因数量越多越好。

确切地讲,原因分析包括分析和验证两个内容。原因分析基础是掌握事实,但一个人或少数人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具有片面性或局限性,所以原因分析必须要作到集思广益和科学验证。

3、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要保证科学上的正确性,统计技术提供的很多的方法如排列图、矩阵图、散布图、方差分析、假设检验避免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要因确认的最终结果是确定的主要原因数量越少越好。

4、制定对策

制订对策的目的在于消除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形成一个改进工作的日程计划,必要时还应从经济的角度对改进提出一个概算。

制订措施的目的在于消除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考虑:

(1)采取的措施要充分考虑是否可能产生其它问题,对预料到的可能产生的其它问题,应同时制订消除措施,杜绝副作用的发生。

(2)对制定的措施要检查其有利及不利之处,尽可能取得所有参与改进的成员的一致同意。(3)解决问题的措施与以后的巩固措施有所不同。

通常制定措施计划大多采用对策表的方式,但在具备某些条件时亦可采用网络计划(矢线图)或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等工具。实施(D)阶段

措施计划的实施不是简单的执行,是工作量极大的过程。对措施计划的实施应做到执行、控制和调整。

执行:措施计划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南而制定的,原则上是切实右行的,所以主观上要努力做到严格按措施计划去执行。

控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措施计划的实施。如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以及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等。调整:当原订措施计划由于受到因素、条件的变化而无法执行时,必须及时对原订措施计划进行调整。调整是指调整措施(工作内容、手段和方法)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因此,当计划调整必须要验证调整后的措施能否保证目标值的实现。检查(C)阶段

检查措施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如:不希望的结果(问题)减少到什么程度,目标值实现的程度以及相关指标的改善等。检查必须是明确的,往往要采用对比的手法,如排列图、柱状图、波动图、统计描述等。所以要求采用这些方法,是强调要用数据说话。要求:

(1)效果检查与现状调查最好用同一种图表对比采取措施前后问题的改进状况。(2)用经济价值不计算效果,更能反映问题的实质,这对管理层是非常重要的。(3)所有的相关效果都应当列出来,不论大小。

(4)当效果并不预料的那样令人满意,或达不到目标值时,应重新回到现状调查的步骤从头开始。总结(A)阶段

1、采取巩固措施(防止已经解决的问题再发生)要求:

(1)对策表是按5W1H设计的,何人、何时、何地、什么、为什么及如何。如果措施是成功的,就应将其纳入标准(技术标准或规章制度)。

(2)新标准的制订一定要按企业文件管理规定的制度去办理,要有标准的通报及必要的培训教育。(3)新标准的建立要由责任制积保证得到贯彻执行,要有必要的检查手段。

2、遗留问题

(1)根据取得的效果估量还存在什么问题。(2)计划还应当继续做些什么(新的计划),去解决什么问题。

(3)总结前面的工作,什么事情做得好,什么事情做得不好。对解决问题本身进行反思,有助于提高以后的改进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可理解到PDCA循环有以下特点:

(1)PDCA循环是连续的循环过程。每经过一个循环质量水平就得到一步提高警惕。若干循环的连续是一步一个台阶,不断的提高就是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可达到高境界的质量水平。

(2)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关键在于总结阶段。总结阶段起到承上(巩固措施)启下(遗留问题)的作用,保证了PDCA循环不断地进行。

(3)PDCA循环各步骤之间一环套一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4)PDCA循环过程中枞周围众多的问题中选取最重要的问题去着手改进,针对影响的众多原因要确认最重要的原因在解决问题,体现了抓重点的思想。

(5)PDCA循环是大环套小环,小环保证大环。附:2002个版ISO 9000标准关于PDCA循环的要求: 改进环的使用

质量改进是指,是指为改善产品的特征和特性,提高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采用的措施。改进过程可包括:

确定、分析和测量现状; 确定改进目标;

研究可能改进的方案; 评价这些方案;

实施进行验证、分析和测量; 将过程更改纳入文件。

改进过程是持续的,并且永无止境。必要时,对过程进行评审,以确定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管理体系审核可以识别这些机会。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改进环(由戴明提出)是一具改进循规的实例。为了强调改进过程的持续的、循环的性质,它被表这为一个旋转的或螺旋的过程。

第四篇:PDCA

目的:探索 PDCA 循环法在绘制体温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查 2016年 1-2月外二病历体温单 200 份,在此基础上于2016年 3-4 月将 PDCA 循环运用于体温单绘制之中。对比两份体温单的缺陷情况。结果:将 2016 年 1-2 月体温单缺陷率为 50.0%,2016 年 3-4月体温单缺陷率为 9.5%,两个时期进行检查对比,发现通过培训、细化责任标准、督导等管理后体温单上的缺陷率明显降低。结论:PDCA 循环法是提高体温单绘制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PDCA 循环(戴明循环)是一种全面质量保证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由美国管理学家爱德华·戴明提出,是一种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分为 4 个阶段:计划 Plan、实施 Do、检查 Cheek、总结处理Action 4 个阶段的科学工作流程进行管理。

护理文件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温单为护理文件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者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的客观资料,护理文件在患者疾病处置,解决重大疑难杂病以及正确处理医疗纠纷问题上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 2002 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 “护理文件作为病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可作为法律依据,患者可以复印”后,体温单成为了护患双方举证的依据。体温单的重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正确绘制体温单无论对于医院、护理人员自身、还是对于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 2016 年 1-4 月体温单绘制质量基础上,于 2016年3月起对体温单绘制质量应用 PDCA 循环进行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准备工作 建立体温表质控团队。建立一个由护士长、体温表质控员和组员组成的体温表绘制质控小组。护士长负责正确绘制体温表方案的制订和落实,在体温表绘制中起主导作用,组织并实施以体温表绘制为主的培训课程,提高护士对正确绘制体温表的掌握,在工作中监督、审核及反馈绘制体温表情况。体温表 质控员由高年资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与组员共同完成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体温表绘制,并对体温表正确绘制进行评价,还指导、协调、督促和评价组员,及时发现绘制体温表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沟通,协调护士长做好体温表管理工作。组员则具体落实体温表测量及绘制。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2.1 计划阶段(P)2.1.1 现状调查(1)对象:2016 年 1-2 月随机选取 200 份病历中的体温单作为研究对象。(2)依据护理病历书写格式及说明上对体温单绘制的要求,发现有50.0%病历体温单绘制存在不合格现象,详见表1。

2.1.2 原因分析(1)人员问题:护理人员对体温单绘制重要性的认识未提到法律高度;护理人员忙,电脑绘制不及时,容易遗忘;护理人员对正确绘制体温单掌握不熟练,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核对医嘱不认真,没有做到班班核对,责任未到人质控小组及护士长检查不到位。(2)物品:打印机时常出故障修理人员修理不及时;护理人员没有专用打印机;患者多时电脑不够用。

表1 2013年11-12月随机抽查200份病历体温单上的缺陷情况 项目 份数(份)发生率(%)漏记皮试 8 4.0 漏记体温 15 7.5 漏记手术时间 6 3.0 缺页 9 4.5 体温单上的脉搏与患者实际不符合 40 20.0 灌肠标识不正确 5 2.5 缺体重 7 3.5 次体温间有“外出” “拒测”出现连线现象 10 5.0 3 确定目标 体温单漏记皮试 0;漏测体温 <5%;漏记手术时间 0;体温单缺页 0 ;体温单上的脉搏与患者实际脉搏符合率 >95%;灌肠在体温单上做正确标示 100%;体重填写100%;两次体温之间有“外出” “拒测”出现连线现象 <2%。2.1.4 具体实施计划(1)2016 年 1 月完成绘制体温表相关知识培训及完成责任标准的制定。(2)2016 年3-4 月具体实施、评价、完成体温表绘制流程。(3)2016年4月底总结、分析、再改进。

2.1.5 改进计划(1)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加强对正确绘制体温单的培训,尤其对年轻护理人员。(3)做好体温单绘制流程在电脑台板醒目地方,以提醒绘制体温单的护士。(4)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做到班班核对,每日总核对一次。(5)每周质控小组检查两次,护士长最少每周查一次。(6)督促打印机修理员对故障打印机及时维修,定期检修,必要时护理人员有专用打印机。2.2 实施阶段(D)2.2.1 培训(1)科室组织学习: 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病历书写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举办体温单绘制培训,对体温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全科分析讨论,使护士领会举证倒置的实质,严格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体温单绘制的严谨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绘制体温单的责任意识。

(2)熟练掌握查对制度,落实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2.2.2 细化责任标准(1)每班护理人员每天按要求测量体温、脉搏、大便等,要求一定与实际相符合,并及时绘制到体温单上。(2)体温单上的皮试有治疗班看完结果后在体温单上做好记录,当天中午班及夜班护士核对,第2天办公班护士对第1天医嘱上的皮试进行全面核对。(3)接手术患者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单上做好记录并在体温单上记录手术时间,第2天上午责任护士核对第1天手术患者体温单。(4)体温单由责任班绘制完下午体温后对满页体温单及时打印,并做好夜班测体温标识。(5)护士灌肠后及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填写,并做好交接,责任护士核对。(6)体重入院时填写,并有责任班核对。(7)护士长及质控小组每日对出院病历进行总检查,并每周对住院患者体温单进行两次检查。2.3 检查阶段(1)根据《病历书写规范(试行)》体温单上的绘制标准进行检查。(2)护士长和体温表质控员,每周对在院患者体温表进行两次检查监督,科室每周二晨会上进行体温表绘制管理阶段小结,护士长对目前科室体温表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并制订下一步工作的计划。检查方法采取定期检查法和不定期检查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改进措施。2.4 处理阶段(A)

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对不足之处寻找原因,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PDCA 循环管理实施两个月中,根据质控小组的检查结果分析 PDCA 循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漏记体温,体温表上的脉搏与患者 实际脉搏不相符合及两次体温有“外出” “拒测”出现连线现象的问题。护士长根据存在不足,召开体温表质控小组会议。查找漏记体温现象主要为小夜班新来的患者,小夜班护士未做标识,大夜班护士未核实,结果漏记早上体温,护士长及体温表质控员及时提醒大小夜班护士,加强查对制度落实,并作为差错记在差错事故本上,及时提醒其他护士不要犯同样问题;体温表上的脉搏与患者实际脉搏不相符合,主要为护士自身素质问题,护士长要加强检查、监督,使护士自觉养成良好慎独精神;两次体温间有“外出”、“拒测”出现连线,主要原因为电脑绘制体温单整体提交时,护士没有到体温单上及时修改“外出”、“拒测”两次体温的连线,体温质控组长每天提醒绘制体温表护士,及时修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转入新的循环,在不断循环往复中不断修正,完善管理措施。3 结果

2014 年 2 月底质控小组对 1-2 月随机抽查 200 份病历体温单进行检查分析,缺陷率为 9.5%,结果详见表2。4 讨论

PDCA 循环法是促进护理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形成环环相扣,在不断循环往复中,每次赋予新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 [6],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使各项护理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提升,笔者所在科室自 2014 年 1 月应用 PDCA 循环法开展护理工作以来,极大地提 高了护理人员正确绘制体温单准确度。运用 PDCA 循环法进行体温单管理前要对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再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绘制标准,让全员参与和质控,让每位护理人员在质控中能参照标准来解决小循环中的问题 [7],护士长要随时给予指导。每个大循环完成后将解决的问题纳入规范中,使 PDCA 循环能持续不断地运转。

表2 2014年1-2月随机抽查200份病历体温单上的缺陷情况 项目 份数(份)发生率(%)漏记皮试 0 0 漏记体温 5 2.5 漏记手术时间 0 0 缺页 0 0 体温单上的脉搏与患者实际不符合 11 5.5 灌肠标识不正确 0 0 缺体重 0 0 两次体温间有“外出” “拒测”出现连线现象 3 1.5 PDCA 循环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绘制体温单缺陷方面,PDCA循环管理法明显优于常规管理,使体温单绘制缺陷率明显降低,确保了护理文件质量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

PDCD 的每一次循环都将起点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本研究借鉴了 PDCA 循环的理论进行体温表绘制的持续质量改进,以该理论为管理框架,在工作中总结反馈,找出不足之处,不断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在当前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全苏醒甚至过敏的今天,在“举证责任倒置”的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应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善于保护自身及同行,为正确施治、施护提供有力的书面证据。而且护理文件的质量也一定能够迎接病历公开这一新规则对护理学科正面与负性影响的挑战,防范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于未然 [9]。

第五篇:PDCA

PDCA过程模式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

科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吴昌伦 王毅刚

BS 7799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其第二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是组织评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的依据。它的最新版本(BS 7799-2:2002)是2002年9月5日修订的,引入了PDCA(Plan-Do-Check-Action)过程模式,作为建立、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方法。

PDCA过程模式被ISO 9001、ISO 14001等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广泛采用,是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模式。依据BS 7799-2:200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过程方法鼓励其用户强调下列内容的重要性:

1、理解组织的信息安全要求,以及为信息安全建立方针和目标的需求;

2、在管理组织整体业务风险背景下实施和运行控制;

3、监控并评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有效性;

4、在目标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BS 7799-2:2002的PDCA过程模式

BS 7799-2:2002所采用的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计划-实施-检查-措施”四个步骤可以应用于所有过程。PDCA过程模式可简单描述如下:

图1 PDCA过程模式

◆ 策划:依照组织整个方针和目标,建立与控制风险、提高信息安全有关的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过程和程序。

◆ 实施:实施和运作方针(过程和程序)。

◆ 检查:依据方针、目标和实际经验测量,评估过程业绩,并向决策者报告结果。

◆ 措施: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过程业绩。

四个步骤成为一个闭环,通过这个环的不断运转,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使信息安全绩效(performance)螺旋上升。

应用PDCA建立、保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P(策划)—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境(context)&风险评估

要启动PDCA循环,必须有“启动器”:提供必须的资源、选择风险管理方法、确定评审方法、文件化实践。设计策划阶段就是为了确保正确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详略程度,识别并评估所有的信息安全风险,为这些风险制定适当的处理计划。策划阶段的所有重要活动都要被文件化,以备将来追溯和控制更改情况。

1.确定范围和方针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覆盖组织的全部或者部分。无论是全部还是部分,组织都必须明确界定体系的范围,如果体系仅涵盖组织的一部分这就变得更重要了。组织需要文件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文件应该涵盖:a.确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和体系环境所需的过程;b.战略性和组织化的信息安全管理环境;c.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法;d.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标准以及所要求的保证程度;e.信息资产识别的范围。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也可能在其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级控制的关系有下列两种可能:

◆ 下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使用上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不影响下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PDCA活动;

◆ 下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使用上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可以被认为是下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活动的“外部控制”。尽管此类外部控制并不影响下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检查、措施活动,但是下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仍然有责任确认这些外部控制提供了充分的保护。

安全方针是关于在一个组织内,指导如何对信息资产进行管理、保护和分配的规则、指示,是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法。组织的信息安全方针,描述信息安全在组织内的重要性,表明管理层的承诺,提出组织管理信息安全的方法,为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方向和支持。

2、定义风险评估的系统性方法

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并确定风险等级准则。评估方法应该和组织既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信息安全需求、法律法规要求相适应,兼顾效果和效率。组织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文件,解释所选择的风险评估方法、说明为什么该方法适合组织的安全要求和业务环境,介绍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以及使用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原因。评估文件还应该规范下列评估细节:a.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资产的估价,包括所用的价值尺度信息;b.威胁及薄弱点的识别;c.可能利用薄弱点的威胁的评估,以及此类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d.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的风险计算,以及剩余风险的识别。

3、识别风险

识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控制范围内的信息资产;识别对这些资产的威胁;识别可能被威胁利用的薄弱点;识别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丢失对这些资产的潜在影响。

4、评估风险

根据资产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丢失的潜在影响,评估由于安全失败(failure)可能引起的商业影响;根据与资产相关的主要威胁、薄弱点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实施的控制,评估此类失败发生的现实可能性;根据既定的风险等级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5、识别并评价风险处理的方法

对于所识别的信息安全风险,组织需要加以分析,区别对待。如果风险满足组织的风险接受方针和准则,那么就有意的、客观的接受风险;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组织可以考虑避免风险或者将转移风险;对于不可避免也不可转移的风险应该采取适当的安全控制,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6、为风险的处理选择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

选择并文件化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以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等级。BS 7799-2:2002附录A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

不可能总是以可接受的费用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等级,那么需要确定是增加额外的控制,还是接受高风险。在设定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时,控制的强度和费用应该与事故的潜在费用相比较。

这个阶段还应该策划安全破坏或者违背的探测机制,进而安排预防、制止、限制和恢复控制。

在形式上,组织可以通过设计风险处理计划来完成步骤5和6。

风险处理计划是组织针对所识别的每一项不可接受风险建立的详细处理方案和实施时间表,是组织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的接口性文档。风险处理计划不仅可以指导后续的信息安全管理活动,还可以作为与高层管理者、上级领导机构、合作伙伴或者员工进行信息安全事宜沟通的桥梁。这个计划至少应该为每一个信息安全风险阐明以下内容:组织所选择的处理方法;已经到位的控制;建议采取的额外措施;建议的控制的实施时间框架。

7、获得最高管理者的授权批准

剩余风险(residual risks)的建议应该获得批准,开始实施和运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需要获得最高管理者的授权。

D(实施)—实施并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PDCA循环中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以适当的优先权进行管理运作,执行所选择的控制,以管理策划阶段所识别的信息安全风险。

对于那些被评估认为是可接受的风险,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对于不可接受风险,需要实施所选择的控制,这应该与策划活动中准备的风险处理计划同步进行。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其中要规定所选择方法、分配职责和职责分离,并且要依据规定的方式方法监控这些活动。

在不可接受的风险被降低或转移之后,还会有一部分剩余风险。应对这部分风险进行控制,确保不期望的影响和破坏被快速识别并得到适当管理。

本阶段还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人员、时间和资金)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所有的安全控制。这包括将所有已实施控制的文件化,以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积极维护。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的目的就是产生适当的风险和安全文化,保证意识和控制活动的同步,还必须安排针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并检查意识培训的效果,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和实时性。如有必要应对相关方事实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以支持组织的意识程序,保证所有相关方能按照要求完成安全任务。

本阶段还应该实施并保持策划了的探测和响应机制。

C(检查)—监视并评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检查阶段,又叫学习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分析运行效果,寻求改进机会的阶段。如果发现一个控制措施不合理、不充分,就要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信息系统处于不可接受风险状态。组织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检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否运行良好,并对其业绩进行监视,可能包括下列管理过程:

1、执行程序和其他控制以快速检测处理结果中的错误;快速识别安全体系中失败的和成功的破坏;能使管理者确认人工或自动执行的安全活动达到预期的结果;按照商业优先权确定解决安全破坏所要采取的措施;接受其他组织和组织自身的安全经验。

2、常规评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收集安全审核的结果、事故、以及来自所有股东和其他相关方的建议和反馈,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审。

3、评审剩余风险和可接受风险的等级;注意组织、技术、商业目标和过程的内部变化,以及已识别的威胁和社会风尚的外部变化,定期评审剩余风险和可接受风险等级的合理性。

4、审核是执行管理程序、以确定规定的安全程序是否适当、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是否按照预期的目的进行工作。审核的就是按照规定的周期(最多不超过一年)检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所有方面是否行之有效。审核的依据包括BS 7799-2:2002标准和组织所发布的信息安全管理程序。应该进行充分的审核策划,以便审核任务能在审核期间内按部就班的展开。

管理者应该确保有证据证明:a.信息安全方针仍然是业务要求的正确反映;b.正在遵循文件化的程序(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并且能够满足其期望的目标;c.有适当的技术控制(例如防火墙、实物访问控制),被正确的配置,且行之有效;d.剩余风险已被正确评估,并且是组织管理可以接受的;e.前期审核和评审所认同的措施已经被实施;

审核会包括对文件和记录的抽样检查,以及口头审核管理者和员工。

5、正式评审:为确保范围保持充分性,以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持续改进得到识别和实施,组织应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正式的评审(最少一年评审一次)。

6、记录并报告能影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或业绩的所有活动、事件。

A(措施)—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经过了策划、实施、检查之后,组织在措施阶段必须对所策划的方案给以结论,是应该继续执行,还是应该放弃重新进行新的策划?当然该循环给管理体系带来明显的业绩提升,组织可以考虑是否将成果扩大到其他的部门或领域,这就开始了新一轮的PDCA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可能持续的进行一下操作:a.测量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满足安全方针和目标方面的业绩。b.识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并有效实施。c.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d.沟通结果及活动,并与所有相关方磋商。e.必要时修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f.确保修订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看起来单纯的、孤立的事件,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对整个组织产生影响,所采取的措施不仅具有直接的效果,还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组织需要把措施放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大背景下,以长远的眼光来打算,确保措施不仅致力于眼前的问题,还要杜绝类似事故再发生或者降低其在放生的可能性。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本阶段的重要概念。

不符合:是指实施、维持并改进所要求的一个或多哥管理体系要素缺乏或者失效,或者是在客观证据基础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安全方针以及达到组织安全目标的能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

纠正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运作和使用过程中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再发生。组织的纠正措施的文件化程序应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识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运作过程中的不符合;b.确定不符合的原因;c.评价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要求;d.取定并实施所需的纠正措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f.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其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预防措施的文件化程序应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识别潜在不符合及其原因;b.确定并实施所需的预防措施;c.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d.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e.识别已变化的风险,并确保对发生重大变化的风险予以关注。

PDCA持续改进循环

PDCA(策划—实施—检查—措施)是由休哈特(Walter Shewhart)在19世纪30年代构想,随后被戴明(Edwards Deming)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它经常也被称为“休哈特环”或者“戴明环”。此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深入,该循环在质量管理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PDCA循环将一个过程抽象为策划、实施、检查、措施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任务和目标(如图2),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通过这样一个持续的循环,使过程的目标业绩持续改进(如图3)

图2 PDCA循环示意图

图3 PDCA循环持续改进示意图

由于PDCA持续改进循环把相关的资源和活动抽象为过程进行管理,而不是针对单独的管理要素开发单独的管理模式,所以这个循环具有广泛的通用性,现已被多个管理领域所采纳,例如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每一项活动,不论多么简单或多么复杂,都适用这一持续改进循环。

以下举一个PDCA的生活实例。健身俱乐部李先生作为专业减肥师在协助希望减肥的王女士制定并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他们的目标是设计一套能够在每周有四天出差的情况下可行的训练时间表。

如何知道获得了改进呢?改进可以用她训练的频次、坚持的时间、血压的变化三个指标来衡量。如何才能获得改进呢?两人需要制定一个计划,并且这个计划在她旅行期间也要得到实施。

第一次PDCA循环

策划:考虑到王女士每周四天出差在外,李先生建议王女士进行每天20分钟跑步训练。为了能够在旅行期间不间断训练,王女士需要预定有健身房的宾馆。

实施:李先生讲解了跑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王女士尝试每天20分钟的跑步训练,她发现这个训练对她来说有些剧烈,跑步结束后,身体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不是每家宾馆都有健身房。

检查:王女士两周只练习了10天,有两天因为出差没预定上有健身房的宾馆,没有训练,最后两天由于感觉比较累,没有训练。她训练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且预约不到有健身房的宾馆也是个问题。王女士需要改进这个训练计划。

措施:李先生建议以户外散步的方式避免剧烈运动的不适。

第二次PDCA循环

策划:每天散步。为了提高散步的兴致,改善散步时的心情,王女士决定买一条狗。在家时候,每天早晨散步溜狗;如果出差,狗由她先生照顾。

实施:王女士几乎每天都可以散步,她发现溜狗感觉很不错,如果在家,每天都能大约坚持45分钟,在出差时,她经常在市里转转,差不多每次都有这样的机会。

检查:王女士两周练习了13天,每天最少20分钟。早晨的新鲜空气让她感觉溜狗非常愉快,她的血压也开始降低了。

措施:王女士现在已经发现了可行有效的训练计划,她决定继续保持这个练习—溜狗+步行市内观光。

就这样,王女士经过两次PDCA循环,找到了可行有效的训练计划。这个例子或许能够说明PDCA循环是如何为管理体系的每个过程提供改进框架的。

另外,朱兰提出的“质量三步曲”、摩托罗拉提出的“七步骤法”和PDCA模式很相似,在管理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鉴阅读,以更好的理解PDCA的精神、地位和作用。

PDCA演讲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