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演讲稿
党员教师演讲稿: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范文大全]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89-780132 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3-11-02 16:05: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党员教师演讲稿: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

党员教师演讲稿: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初中部的一名美术教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

今年是201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重要年份。这是祖国的大日子—70周岁的生日。现在人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在特定的日子做一些特别的事,用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该做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来迎接这样伟大时刻的到来呢?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说说我的工作。一名美术老师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呢?在大家眼中,可能我们就是上上课,组织一下学校的活动,带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没有什么特别的。既不用承担升学的压力,也没有繁重的课业,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但是,我认为,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价值,只要你有一颗虔诚的心。

所以,怀着这颗心,我做了一件不一样的事情。

现在有个词汇叫“审美力”,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是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够拥有更高级的品味和眼光。其实不然,这只是审美力最表象的东西。真正的审美力并不是衣服比别人穿的好看,家里比别人装修的更有格调,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因为美这个词本身就包含多层含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颗路边的杂草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就是一颗杂草,但是如果你具有了审美力,可能你会认为这颗杂草也是这一小方土地的点缀。所以我所说的审美力,是一种能够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感知力,对事物具有正面积极的联想,更是一种自信,一种阳光。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力。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在七年级展开了一学期以“艺术欣赏”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我寻找了许多优质的素材,通过视频播放,教师讲解,学生探究的方式,带领学生欣赏了大量中外优秀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在视频趣味的讲解中,学生认识了古埃及灵魂观念下的陵墓艺术,见识到北宋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在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情绪下共同悲悯。种种此类,不胜枚举。而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生认识到生命新的层次,从而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审美力。在本学期结束时,我抽取了一些艺术作品,在简单介绍作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欣赏感受。孩子们给我的答卷是令人震惊的,我甚至都没想到他们能写的这么好,能有这么独特的视角和思维。

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不能总是说我们那个时候如何。今年是建国70周年,我们可以回首这70年我们祖国的变化,从80年代的纯平显示器,大头电视大头电脑,到现在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从消费模式的单一扁平,到如今网络购物,快递上门;从大哥大寻呼机的年代到通讯业的巨变。时代的发展快速到无法想象,甚至是等我们的学生长大,可能我们国家,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新面貌。所以,我们要和现在的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去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才能走进学生心理,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守株待兔,主动去学习,去发现,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我常常在想,一个人一生的生命长度大约是70年左右,那么,真正能发光发热,充满激情的工作又能是多少年呢?

我是一名党员,我认为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的工作应该包含这几个关键词: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积极奉献、勇于创新。

感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第二篇:党员教师演讲稿: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

党员教师演讲稿: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初中部的一名美术教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

今年是201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重要年份。这是祖国的大日子—70周岁的生日。现在人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在特定的日子做一些特别的事,用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该做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来迎接这样伟大时刻的到来呢?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说说我的工作。一名美术老师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呢?在大家眼中,可能我们就是上上课,组织一下学校的活动,带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没有什么特别的。既不用承担升学的压力,也没有繁重的课业,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但是,我认为,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价值,只要你有一颗虔诚的心。

所以,怀着这颗心,我做了一件不一样的事情。

现在有个词汇叫“审美力”,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是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够拥有更高级的品味和眼光。其实不然,这只是审美力最表象的东西。真正的审美力并不是衣服比别人穿的好看,家里比别人装修的更有格调,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因为美这个词本身就包含多层含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颗路边的杂草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就是一颗杂草,但是如果你具有了审美力,可能你会认为这颗杂草也是这一小方土地的点缀。所以我所说的审美力,是一种能够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感知力,对事物具有正面积极的联想,更是一种自信,一种阳光。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力。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在七年级展开了一学期以“艺术欣赏”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我寻找了许多优质的素材,通过视频播放,教师讲解,学生探究的方式,带领学生欣赏了大量中外优秀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在视频趣味的讲解中,学生认识了古埃及灵魂观念下的陵墓艺术,见识到北宋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在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情绪下共同悲悯。种种此类,不胜枚举。而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生认识到生命新的层次,从而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审美力。在本学期结束时,我抽取了一些艺术作品,在简单介绍作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欣赏感受。孩子们给我的答卷是令人震惊的,我甚至都没想到他们能写的这么好,能有这么独特的视角和思维。

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不能总是说我们那个时候如何。今年是建国70周年,我们可以回首这70年我们祖国的变化,从80年代的纯平显示器,大头电视大头电脑,到现在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从消费模式的单一扁平,到如今网络购物,快递上门;从大哥大寻呼机的年代到通讯业的巨变。时代的发展快速到无法想象,甚至是等我们的学生长大,可能我们国家,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新面貌。所以,我们要和现在的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去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才能走进学生心理,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守株待兔,主动去学习,去发现,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我常常在想,一个人一生的生命长度大约是70年左右,那么,真正能发光发热,充满激情的工作又能是多少年呢?

我是一名党员,我认为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的工作应该包含这几个关键词: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积极奉献、勇于创新。

感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第三篇:做微时代的教师

教育“微”时代来临:微课“热”在何处?

 日期: 2014-08-13

 作者: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摘要】 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微课热。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微课评价体系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不仅对学习效果有所衡量,还需要参考教学过程中多个周期的反馈,甚至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时的心情、学习的态度,都可能成为影响效果的重要方面。

在讨论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和学的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借助新技术尝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进行评价与思考的能力。

“一节工程制图课,课堂上50分钟,在„微课‟中通过动画、文字介绍和视频讲解只用10分钟就能展现。”“平时将学生对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讲解和制作。要尽量在讲课水平、视频编辑、课件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在10分钟的视频中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教师涂晓斌对“微课”深有体会。他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绪论”课程,凭借出色的画面拼接和生动的表现形式,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中获得江西本科高校唯一一个一等奖。

近年来,微课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焦点。记者从刚刚在北京闭幕的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了解到,全国各地均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微课已成为课改的一个重要抓手,如何用好微课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倍受瞩目。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人称作“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最早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且开始组织佛山市最早的微课大赛。他提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当前,国内微课主要呈现为较短的教学视频,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完整地呈现出教师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的教学,包括知识点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作业等传统教学环节。微课不仅时间上短小,其内容也微观和简明。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受到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浙江、江西、江苏等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各自的微课比赛,征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为更好地推动微课发展,2013年11月2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学习与发展联席会和国内200多个教育机构发起成立首个全国性的“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该联盟从资源建设标准、体系化微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应用、资源的共建共享等角度深度推动,并服务教育改革,在业界赢得认可度。

与传统的课堂二元对立与统一:颠覆还是融合?

心理学、传播学等研究显示,一个普通人的注意力极限是10分钟。因此可以说微课的发展与推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那么微课是否能够完全代替传统课堂?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关于新兴技术彻底颠覆课堂的声音一直存在。早在20世纪初,电影发明不久,爱迪生就曾经预言:“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然而时间过去了一个世纪,爱迪生的预言落空了。电视出现后,人们也一度认为可以用电视教学取代课堂讲授,事实证明也行不通。微课出现前,新媒体教学也已经在很多学校得以普及,不少教师采用视频课件教学,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此外,抛弃传统课堂推广微课教学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上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例如原来45分钟一节课的课程设置,在被分割为以10-20分钟为单位的课程后,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新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进行重构,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排课系统、考试系统重新设计。此外,时间较短的微课将学校原来的教学节奏成倍提高,老师和学生都必须适应新的教课方式、效率和流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老师表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相互合作的过程,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多么精彩,都与现场情况有一定的疏离感,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交流互动氛围。

微课程如何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很多学者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此进行了很多的探讨。部分学科教师也开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尝试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课前预习、课中知识点归纳与提炼,也可以在课程的尾声采用交互式的微课程实现巩固学习知识之目的。

“微课不应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这样认为。他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这样写道:“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出,在推进课改、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高目标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这种观念,同样也体现在微课学习的评价上。南京大学教授张宝辉指出,微课评价体系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不仅对学习效果有所衡量,还需要参考教学过程中多个周期的反馈,甚至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时的心情、学习的态度,都可能成为影响效果的重要方面。

借慕课之势,为微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传播平台

最初的微课仅仅是作为一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被教师与学生所认识,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和声音。但是,2013年以来,微课与全球范围内的慕课大潮相遇,使得微课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如何促进微课与慕课进行有效的对接、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成为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慕课热源于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渗透、冲击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逐渐成熟。在这个大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对传统教育和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产生了热切需求。

“大学和教室的围墙正在逐步退去,出现了全球大学,也出现了跨越时空、自由交互的SNS社会化协作学习社区,学习变得无处不在。”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张举范表示,当前在全新的学习生态环境下,学习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传授与学习的关系。在WEB2.0技术条件下,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演变为互动式传播,RSS(简易信息聚合)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信息订阅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教与学成为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了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他表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慕课,其价值不仅仅是优质资源的免费共享,也给予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开放平台。”

如果从慕课中抽离系统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考试以及学分认证等评价环节,可以清楚地看到,慕课所涵盖的几个核心概念包含“基于视频”、“在若干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内容,而这一特征恰恰与微课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慕课其实是一系列同一课程体系下微课的组合。借助慕课这一平台,推进微课的开放与共享,则是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上海37所高校间已经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表示,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着学校间师资分配不均、课程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一些学校的学生无法像一些名校的学生那样享受到较多的优质课程。“决不能让学生因为几分的高考分数之差,而与很多好课程失之交臂。”黄钢介绍,为保障课程共享机制的教学效果,学校已将其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此外,为保障课程质量,共享平台也积极加强在线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努力为在线共享课程提供技术保障,建立了直播教室以及在线教务管理系统。共享平台还积极与西部高校合作,将优质课程资源输送到西部。“全国许多的高校教室已经接入直播教室网络。”黄钢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天虎介绍说,学校联合北京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研发中心,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资源共享平台现在已整合构成了1万多学时的泛在学习资源库,并开发了适合手机、平板电脑、PC等多种终端的自适化应用,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条件,和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慕课蓬勃发展为微课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与传播平台。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抑或是基础教育,均可以借助这种新的教学载体,实现课程传授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紧密结合在线教育,努力回归教学本质

当前,微课热席卷全国。在此影响下,众多教育界内外的人士都在跃跃欲试,希望能将微课的最大效应发挥出来。

“微课的未来在网上,微课应当借力互联网以及在线教育取得发展。”王竹立老师认为,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在网上显然更受欢迎。当人们无法到现场听课时,在网上看视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网络学习者不像在课堂里那样,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网络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微课因其网络化、碎片化、视频化、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群人的需求,有可能在网络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对微课的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未来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这样一种局面,即学历教育还是由传统实体学校唱主角,而非学历教育则主要由网络教育来承担。

那么在线教育今后的发展将会是怎样的趋势呢?

黄钢表示,在线教育的发展要更具前瞻性,敢于尝试创新。他认为这样才能通过高品质的课程资源共享,引领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王天虎则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高校间的协作。高校在课程资源协作方面可尝试多种协作模式。如基于大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学资源免费共享模式、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资源有偿共享模式、资源超市模式等。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部长侯建军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中,技术是基础,理念是驱动,而开放是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的始终追求。至于在线教育发展将产生的影响,人们学习方式将更加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师生关系,学历认证方式,教学成本结构以及体制机制都会产生深刻的变革。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种种机遇与挑战以及当前的微课、慕课火热的局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陈丽认为更应该回归教学的本质。在讨论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和学的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借助新技术尝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进行评价与思考的能力。

作为在全国率先应用翻转课堂理念的学校,山东昌乐一中常务副校长张福涛在介绍其应用经验时说:“我们是微课、翻转课堂的最大受益者,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环境下,学生由原来的两人一桌转变为六人一个圆桌,这样的转变带来的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原来的满堂灌不见了,教师也得以从繁杂的教务中解脱了,学生课前学微课,课中充分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很多专家认为,微课和课改密切结合,符合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但愿在这一波热浪过后,微课仍然能具有长远的生命力,与翻转课堂、网络教育相结合,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党员教师演讲稿

塑造新世纪党员教师形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蒙朝芳,是江北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塑造

新世纪党员教师形象》。

曾在儿时,在课堂上看到老师侃侃而谈、知识渊博、风流倜傥的形象,就像巨大的磁力一样吸引着我。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就埋下了当教师的愿望。于是,我便发奋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由学生到教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想想这四年来,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徘徊着,矛盾着,斗争着„„ 有欢笑,有泪水,有过自我怀疑,有想过退缩。但是每当看到我身边有这么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优秀党员,他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闪光点,感受到了我们党多年来始终保持的青春和活力。他们是党员中的优秀者,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事迹深深的鼓舞着我前进!

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2张照片。第一张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何校长,他是一位老党员。有一件小事特别的让我动容:记得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一个夜晚,凌晨一点左右,我已经休息了,突然接到何校长的电话,他说准备下雨了,学校的活动板报还没有收起来,待会下雨会弄湿的,你赶紧起来把它们收好吧。当时我很震惊,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他都挂在心上,可见他是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学校啊!他心系贫困学子,发动全校师生、社会各界捐款,成立爱心银行,帮助贫困学子圆梦。他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校长的职责,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第二张照片是,我们学校的范老师,她被称为金牌班主任、明星教师,她更是一名老党员。今年54岁的她,还有一年就退休了,学校考虑到她年纪大了,不让当班主任了,但是家长们坚持一定要让她带完这一届,可见家长是多么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她、多么信任她啊!生活中,她是一个爱时尚、爱旅游、爱美食,乐于助人的好大姐!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出这已经是一个准备退休的54岁的老党员!她经常跟我们年轻教师说:要热爱工作,也要热爱生活!因为我们就是学生榜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都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她说,“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我从没想过任何回报,只是出于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出于一名党员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她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要踏着他们的足迹再塑新型党员教师的一面旗帜。我想,新时代的新型党员教师应该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成为终生学习、有效学习的一面旗帜。成为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一面旗帜。曾几何时,我们庄重地举起右手宣誓,从那一霎那开始,我们心里便多了一份神圣的承诺,肩上便多了一份光荣的责任,为了这份承诺和责任,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做好表率,创先争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

第五篇:党员教师演讲稿

风中那一抹鲜亮的红

尊敬的领导、老师、朋友们: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说起小时候五彩缤纷的梦想中,我并没有想过要当一名执起教鞭的老师,而如今促使我走向三尺讲台的,是在风中飘扬的那一面鲜亮的党旗。那一抹鲜亮的红,已走过了了坎坷、曲折的八十四载,仍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令人向往。

曾经,我是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大的一代;曾经,一位伟人的宏音始终在我们耳畔回响:“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曾经,我在红旗下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就如同一只风筝,一头高高飘扬于广袤的天空,一头却牢牢地系在那一面鲜亮党旗的灵魂深处。

曾记得小时候,听老师讲述那一叶扁舟在上海南湖上荡漾的故事,心中就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向往长大后用自己的双手去飘扬起那一面鲜亮党旗,就像蓝天是小鸟的向往。向往给我以希望,给我以动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在向往中追求美好,走向成熟。

几年寒窗苦读,年轻的我重又回到了校园。只不过以前的自己是一个求知者,而现在站在讲台上成为了一个解惑者。面对着一个个一如当初自己般,眼睛透射出渴望的人,我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然而,当我满怀抱负,如同初升的太阳、远征的新帆打算一展拳脚时,却发现每天单调的工作早已消磨了我的斗志,心中不再闪现那一抹鲜亮的红,眼睛则投向了窗外那闪烁迷离的霓虹,绚丽多彩的时尚,青春飞扬的身影。当我在课堂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讲解着课文的时候,我对视着台下那一双双仰起的单纯的眼睛,看见那眼睛里包含的期望、信任与稚嫩,我突然有了一种被刺痛的感觉。

鸟翼一旦被系上黄金,这只鸟便再也飞不起来。而事实上,面对学生求知的清澈的目光,所有浅薄的思想,一切华丽的装饰都会被脱去,唯有自己身上的最珍贵的东西――知识,才是自己在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面前能直得起腰杆的东西。

夜阑人静时,独坐窗前,一篇短文映入我的眼帘:<<劳模的情与爱>>。这是一个典型的共产党员,这位劳模以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以劳动模范的优秀品质,舍小家为大家,舍亲情为事业,谱写了一曲敬业与奉献精神的嘹亮赞歌。这时,我想到了儿时的向往,想到了那一面鲜亮的党旗,那“知党、爱党、跟党走”不正是我心之所向么?

洗尽铅华是素心。我深刻检讨我自己,在冷静中我将自己浮躁的心重归于平静而充实的校园里,把教书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看待。我认真总结着一些老师的成功经验,同时,将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精心琢磨用到教学的实践当中去,并大胆改掉“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作业的时候,也不再是十篇作业九个阅。终于在忙碌而实在的工作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那曾令自己厌烦的枯燥的教学像精灵一样在眼前露出可爱的笑脸;那一打打厚重的资料在手中变得凝重而又轻盈;那一篇篇的豆腐块开始跳跃在报刋上。看着这一切,自己的心中始终荡漾着一股激动的潮水。

生活其实是这样的美好。我深深地明白,这之中是因为我的行动中伴随着百折不挠的坚强,全力以赴的投入,风雨无阻地前行。是因为那一面鲜亮的党旗,已融入我的内心,在每一次的行动和付出,每一次汗水的挥洒中牵动着我心动的感受,将我由一条潺潺的小溪逐渐引向滔滔的江河乃至茫茫的海洋。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学生连接在一起的,工作十四年当中,有欢笑,也有眼泪,但什么时候我都没有退缩,我认为自己个性当中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轻言放弃,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去做好。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忠诚,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党员的行为,映照着人心向背;忠诚,是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

朋友们,当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如春风绿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知道,那一面飘扬的党旗在告诉我:“假如你是一位真正的勇士,就必须倚天抽剑,仰天长啸,逐鹿中原;假如你是一位真正的水手,就必须扯足风帆,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在这令人心动、睡狮猛醒的时代,前进吧!为了那年轻的事业,为了那绝顶的风光,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党员教师演讲稿:迎时代之光,做创新教师[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