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演讲稿
马哲演讲稿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89-752166 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3-10-16 13:18: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马哲演讲稿

我对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理解 ——金钱观与权力观,国家核心价值观体系

班级:1413013班学号:14130130246 姓名:张勇指导老师:张爱萍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不同角度和层面上叙述了我们整个国家应该具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也许,有人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些又跟我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就由我向大家详细阐述: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认识,了解这个全新的而又陌生的世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造就了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观,但是大家的世界观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不尽相同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汇总,这种观点是人自身生活实践的结果。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而伟大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所信奉的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而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对一个人来讲,世界观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的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的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着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可以说,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

价值观就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的看法。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例如说,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好坏判断,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是不会改变的。然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往往也是不同的。

对一个人来说,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价值观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主观性。我们对好与坏,善与恶的区分标准都是根据我们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

当谈到价值观时,有些在现实社会里比较突出的问题就不能避而不谈了。由此,我们便可以引出对金钱观和权力观的思考。

首先,何谓金钱观?金钱观就是指我们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服务;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金钱是光荣的;而那种利用剥削,掠夺和欺诈的手段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的确,金钱在促进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金钱并非万能,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居里夫人曾放弃“镭的专利”的巨额金钱,毅然将炼镭的技术公布于世,并把自己几乎全部的财产捐献给了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于1950年拒绝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重金聘请,携妻子儿女一起越过了太平洋的惊涛骇浪,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

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我认为行使权力的基础和前提是担负责任和履行义务,其次,掌控权力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恣意滥用职权,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有权收回不负责任的人的权力。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权力,倒不如称其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你选择了这份责任,便只顾风雨兼程,尽管前进的路途中,会受到旁人的非议和不理解,甚至是心怀恶意的人的抨击,但这些不正是,因为选择所带来的,必须经历的苦难吗?我始终相信,只有经历了这些困难和艰辛,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最后,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乔布斯曾说过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就让我们先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开始,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享受生活的乐趣,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当你走到世界的尽头,回首再去细细品味过往的一切,你就惊奇地发现,整个世界已因你的执着和努力悄悄地改变了。

第二篇:马哲演讲稿

“人”是什么,从古希腊人的各种起源说和古印度的“四大皆空”,到柏拉图“人是自然人”,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等等,再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古老而历经时日不衰的问题人被定义为理性的生物、社会性的动物、会制造工具的动物或是会制造符号的动物。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中,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劳动出发,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人的本质是什么。在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们对“人是什么”的认识,与当时的自然哲学一样,具有朴素的性质。他们把人看成是一个天然统一的物质实体,来源于共同的自然物质。泰勒斯认为“人”起源于水。同是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另一位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认为空气是“人”之本原。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不仅是万物产生的根据,也是人类产生的根本,为人人所共有。这个逻各斯的表现就是“火”。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人和宇宙万物以及人的情感都是由这四种元素组合或分离的变化而组成或形成的。而古印度佛教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四大”组成的,“四大”指“地、水、火、风”,而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所以四大应从人来谈。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论述,他指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又并非像动物一样与自然物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直接呈现出来的对象不是人的对象,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的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及人的对象性。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马克思认为确定一个种类的特性和本质,关键在于看其生命活动的性质。马克思讲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就是指“劳动”或“生产”的性质。那么人的生命活动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呢?马克思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动物只是在直接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 — 这只生产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而人不仅为自己及后代的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而且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第二,动物的生产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活动,因此,它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生产,而人的生产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他既可以认识规律,也可以利用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改变自己和自身。总之,人与动物的生产的差别,表现为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性质的差别,“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因此,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得出结论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其中,所谓“人的类特性”就是指人的真正的本质或本质特征;而所谓“自由自觉的活动”,则是指人高于动物,超越于本能的限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活动。马克思把“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归结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归结为人的本质特征,这本身就说明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社会特质。因为人的生命活动就是人的劳动,是人的生产活动本身。而生产活动本来就是人的真正的生活,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劳动或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必然结成一定的联系或关系,从而证明自己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自己的存在是社会的存在,“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的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不仅如此,人的生命活动还表现在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造对象世界,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其次,“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社会物质,就在于它能使自然界打上社会的印记,并使人的自然属性变成人的社会属性。人即是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然而存在着的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虽然和动物一样靠自然界生活,受自然界制约和限制,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必然将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对象,通过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使自然界这个“人的无机身体”变成“人的身体”,即使自然界人化。因此,这时的自然界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界,而是打上人的社会印记的自然界,是人化自然界。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因此,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孤立的、自在的自然属性,而是受人的社会属性的决定和制约,因而变成了社会化的自然属性。马克思说:“吃、喝、性行为等

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机能。”

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表现为异化,其现实性就是异己(即异化)的现实。这就是劳动的异化和自我的异化。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资本家取得了对工人这个特殊商品的使用权,工人的劳动连同他的产品都是属于资本家的。因此,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表明他受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也就越重,所以工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如果说,这时工人也在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那只不过仅仅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存,因此这种劳动已经降低为动物的本能活动。总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 — 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以异化的形式存在。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私有制使人的本质异化的现实矛盾

中,预见未来的科学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特征—— — 自由自觉的活动将得到全面恢复。他认为,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由于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

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异化都不再存在。只有在这时,人才成其为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彼此协作,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为对方存在。也只有在这时,才会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共同活动中,虽然也有受动即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一面,但他们能以共产主义的乐观精神对待之,将“受动”看成是一种享受,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总之,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一切都真正社会化,只有在这时,人的本质特征—— — 自由自觉的活动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是人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去改造世界,创造生活,能够提升出形而上的东西。另一方面人又很特殊,他“特”在虽来自于物,却能超越于一切物之上,人是生命存在,却又超越了生命的局限,人把自己从物区别开来,正是为了走出自然的表层关系,进入于物的深层内里,仅仅注重人同他物的表层区别,把握到的只能是作为“物”的人同他物的区别,那还属于“物”与“物”之间的区别,只有再看到人与一切他物深层的内在结合和同一联系,这才能把人同所有的物区别开来,从而把握到与物真正相区别的“人”。人与动物相区别,他的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归结到一点来说,就在于发挥“创造性”。创造属于生命的潜能,在这一意义上,人的超生命(即类生命)价值又只有通过生命活动才能体现和实现出来。因而人的生活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是丰富多彩,人的“活法”也总是多种多样的。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局限性

尽管手稿中马克思仍然使用了费尔巴哈的类,类生活,类本质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在本质生活上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类意识,认为人真正的生活是以爱和友谊为前提,把友谊,爱情,意志和心看做是人们的类本质。而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人的生活是以实践和劳动为前提。,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然而究其本质,马克思所阐述的仍然是理想化的人和理想化的本质。诚然,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是从事现实活动的个人。但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来理解人的时候,发现其实现实的人是处于各种异化关系的,这种关系中存在的人表征的却是人异化的存在。这种异化状态的人实则是一种非人,马克思把这种非人看作是否定和扬弃的对象。人的非人状态一旦扬弃,那么对人的理解就进入了理想性的层面。马克思还用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扬弃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理解成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即社会历史是沿着人——非人——人的轨迹进行着的。因此,马克思在手稿里讲的现实的人是理想的人,人的是理想的本质,他仍把抽象的人规定作为抽象历史的主体,所以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费尔巴哈关于的本质的藩篱。

理论价值

以往人们过分看中《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把它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内容,而忽视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甚至把关于类本质的理论当作不成熟的思想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 人的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思想对立起来而加以否定。其实,关于人的类本质的理才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内容, 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 马克思立足于生产劳动去揭示人的类本质及其特点, 这是批判地总结、分析、改造全部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所取得的新成果, 体现了一种把握人的本性的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欧洲哲学史上, 历来有人道主义的传统, 在许多哲学家那里都表现出了对人的问题的关注。黑格尔把人归结为“ 自我意识” , 实际上就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 绝对精神” , 把人看作抽象的精神性存在。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紧紧抓住自然界和人, 力图把人看作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看作是类存在, 但是他却把人的类本质看作是友谊、爱情、意志和心。在自然性上是具体的, 在社会性上仍然是抽象的。尽管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不同, 但如果从哲学思维方式上来说,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倒是一致的:都是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是用劳动来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改造的。他认为, 劳动生活是人的类生活、类特征, 正是由于劳动, 人成为现实的存在物, 成为自由的、普遍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类存在物。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发现了人的历史本质的运动和现实社会历史的运动。其次,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为理解人的真实生成本源以及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基础, 全面具体把握人的本质, 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认为, 人的本质的根源不在某中绝对的精神存在, 也不在外部自然界, 而是存在于人自身, 人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真实的生成本源。实践、生产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类生活, 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基础。所以, 无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运动的认识, 都应该紧紧地抓住人的现实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 才能真正把握。第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也为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 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按照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理论, 人与自然既非两极对立的关系, 也非直接同一的关系, 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既否定自然, 又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关系。人的诞生, 是以自然为基础的, 但又是以超越自然的限制、否定自然的界限为条件的。否则不突破自然的界限, 人也无法从自然界提升为人。不仅人在历史中生成, 自然界也在历史中生成,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是与纯粹客观的自然对象的关系, 而是与自己所生产和创造的自然对象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方式, 这就是实践的思维方式。

第三篇:信仰——马哲演讲稿

信仰

卢新宁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肮脏的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干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是啊!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是却找不到精神寄托,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

朱德庸在《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中形象地写道: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自己。我们遇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我们周围所有东西都在升值,而只有我们的人生在悄悄贬值。世界一直在往前奔跑,而我们大家紧追在后。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更需要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我们不怕路远,只怕迷失了方向。人无信仰不行,一个国家的国民大多都没有什么信仰,那就很危险了。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也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我们的手上。

最后,用一位学者的话——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相信光明,便不再有黑暗!

第四篇:马哲收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收获

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从高二开始就不再学政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只是知道它主张唯物论,只是听过辩证法这个词,但对其内涵并不了解。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学到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什么物质之间都有它的统一性,斗争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我们看待事物发展的时候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也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延伸的过程;我们要整体的看待问题,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实事求是,什么事情都从实际出发。

认识和改造世界,知道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认识事物,就是要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真正内在的东西,它不以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内在的的东西,而要全面的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还记得妈妈总说的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去尝一尝,别人的感觉不一定对自己也正确。我坚信实践出真知。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了解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后面又学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其发展。

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多思考,常反思自己、反思现状,以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其次,学会概括总结,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再者,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预测功能,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和概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因此说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由自己创造的,现在要好好把握自己,为改造未来积蓄力量。

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小故事来激励我们,从中也能领悟到不少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是啊,积极的人生态度总是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也能更加坚定自己奋斗的信念及决心。

积极对待人生,努力提升自己,力争改造未来,这就是我在这门课上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马哲 问题

2011-2012(1)特色理论作业

一、实践作业

1.阅读以下文章,根据阅读内容写一篇读后感。(15分,不少于1500字)

(1)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

(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要求:必需写明阅读了那篇文章,所读文章的内容概要,然后再写自己的感受。

2.调研报告:根据给定选题,写出一份调研报告。(15分,不少于1500字)

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收入状况的变化),运用鲜活的实例和数字,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要求:

1、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分析;

2、必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且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3、没有调查实例和数据不给分。

二、课程论文(100分,占总成绩的60%)

本科生:根据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内容,结合现实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专科生:结合实例,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0字。

2、论述必须结合现实,有具体的实例与数字。

3、有自己独特见解给予高分。

马哲演讲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