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
也谈厦门文化作文_小学生作文[精选合集]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73-339732 学校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4-07 08:02: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也谈厦门文化作文_小学生作文

也谈厦门文化作文_小学生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也谈厦门文化作文_小学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要说起对厦门的了解,我比不上那些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得深。我到厦门的时间有四年多了吧。这四年多前我一直在距离厦门不远的漳州学习、生活.,而父亲在厦的阅历比我和母亲多,或者也可以说是厦门吸引了父亲而选择了把家迁移到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还没搬进厦门时,我最感兴趣的便是每年中秋节的搏饼活动。这是很新鲜的厦门本地独一无二的风俗赠习惯。记得每年中秋节晚上父亲总面带笑容,空不出手来敲门,在门外叫了声,我开门见时总免不了帮他,接过他手中大大小小的奖品,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在厦的几年,每逢中秋佳节,赏月在我们一家人看来已经原“过时”,我们总要到超市上买些东西独作为晚上搏时用的“饼”,而那时超市里也总是人山人海,大伙儿你一车我一筐在“抢购”,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沈浓郁的节日气氛。或许“搏饼”并不是为了得到很多奖品,人们也并不是为“状元”而搏,而是为团圆日子来之不易而庆祝,为给久别重逄的亲人一种回家的亲腻感与温馨感。这就是厦门人,充满着智慧的厦门人,“搏饼”这种独特的庆祝方式便是你们智慧的结晶。

厦门的小吃很多,也很美味,但对我最具吸引力的要属厦门莲花二村“王老二煎蟹店”里的煎蟹和原校食堂里的沙茶面了。这两样在我心目中是不可取代的。要提起它们呀,我认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不讲究美观,讲究味儿美:沙茶面上点缀着几根豆芽几片叶儿,而橙黄色的汤看起来麻辣,喝起来可口;煎蟹就更不用谈装饰了,几只红红的煎蟹摆在面前,啥名儿?甭研究啦!忍不住尝上一口?味香肉甜。这时我才知道:其实厦门人很讲究实在,小吃店嘛,不必用菜单,也没有菜名,总之能吸引顾客的是东西,那些文绉绉的`东西还是免谈为妙。或许地灵人杰,还要加上人实在,才使得今天的厦门如此美丽。

走在路上,都依稀可听到琴声,厦门学琴的人太多了,这大概是一种传统文化,文化起源于鼓浪屿,我想那里的人们听惯了海水撞击的声音,也因此爱上钢琴,因为琴声能弹出心中的澎湃,能和浪一同“鼓屿”。

厦门的文化很独特,然而它们不会衰败,不会没落,更不会消失,它们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厦门人民走向更美丽时代,它们永远是厦门人的最爱。而拥有它们的厦门人智慧、实在、热爱生活,它们是我的最爱,我庆幸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尽管是“盗版”的。

第二篇:也谈小学生作文写作学习

也谈小学生作文写作学习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可以借鉴书法的学习方法,从摹到临再到创作的过程。史上的大书法家的成长过程,都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最后才成为大书法家的。

我认为作文教学也应走同样的路,哪种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创作的方法有点急功近利。学生在不知道什么是作文,怎样去写作文,写作文要注意些什么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流水帐。缺乏主体的目的性。所以我主张先让学生看优秀的作文范例,从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看别人是怎样组织语言的,看别人是怎样把事件写具体和生动的。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后,进入第二阶段仿写,如写人时,让学生先学习一篇关于写人的文章,再结合自己要写的人物,摹仿创作。有的前二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写作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后,才可以走入创新阶段。在自由创作阶段,重点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从中发掘生活事件中的生命价值和社会意义。在写作之前,要确立自己的写作目标和写作思路。注重围绕目标对事件的取舍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勤写勤练。你一定会成为写作好手。

要写好文章,多读书,读好书是至关重要的。望对想写好文章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三篇:也谈学校文化

也谈学校文化

各位领导、各位同道:

我没有资格站在这里说话,所以不好意思。但领导安排了,我又必须完成任务,所以我又不得不站在这里。今天不敢讲得过于认真,估计大家不会喜欢;也不敢讲得太“水”,因为领导会认为我不尊重他们。那我就讲一个半认真,我就讲个老题目《浅谈学校文化》。谈“文化”似乎成了近十年的一种时髦,吃饭叫饮食文化;喝酒叫酒文化(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品茶叫茶文化(自古佳茗似佳人,品茶犹如品佳人,所以我喜欢品茶);方便叫厕所文化(有飞机场男厕所冠名为“听雨轩”,女厕所为“观瀑亭”,还加一付对联:多少帝王将相相在此忍气吞声,无数贞烈素女为它宽衣解带);连嫖娼也讲文化,叫“青楼文化”(妻不如妾、妾不如姬、姬不如偷……)。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地方,当然要讲“文化”了,所以我也赶一趟时髦,浅谈学校“文化”。那么,什么叫“文化”呢?

一、什么叫学校文化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文化:

《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据专家考证“文化“一词的出处大概就在这里。其意思是观察天文,可以知道时令的变化,根据自然规律进行耕种;观察人文,可以知道社会发展,根据共其规律教化人们,达到社会和谐。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有三种含义:

1、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分布地点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纹口文化等。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等。

我们所说的学校文化中的“文化”是第一种意思“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

台湾学者龙应台说:“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是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扔掉,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泥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视力不好的人与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不会搀扶那人一把?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这些都投射出一个人的文化。所以,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不需提醒的自觉;是约束条件下的自由;是替他人着想的善良。”有些人是有知识无文化,而一些长者无多少知识却很有文化。文化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他的气质、风度、智能、品行的总和。对一个单位或集体来说文化就是它的品位、品牌、口碑的总和,是这个单位的基因或灵魂。(一提城管,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霸道、无素质、欺软怕硬等联系起来。)

什么叫学校文化呢?

学校文化是指校园物理环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和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大家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总和。校园文化不等同于学校文化。它只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是“种”概念,“校园”是“属”概念。校园文化主要指学校的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犹如“企业”是“种”概念,而工厂、公司是“属”概念。我们说企业文化,而不说工厂文化和公司文化一样。更不能以校园文化来取代学校文化,那样就本末倒置了。校园文化可以复制,有钱即可,用“打造”就能够实现;而学校文化是不能复制的,要用“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二、学校文化包含的内容

1、环境文化:是一种外在的、外显的文化,即所蕴含的文化硬环境如校园建筑、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校园的绿化、美化等。它是承载学校文化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2、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传统、习惯和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

3、精神文化:指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品味、办学特色、师生的价值追求等的集合体。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初步探索

(一)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学校环境文化

人们都说“人杰地灵”,我要说地灵方使人杰,环境陶冶众生。学校选址最理想的是远离喧哗的闹市,山青水秀,幽静的地方。比如,古代的书院,大多建在这些地方,著名的六大书院无不如此,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但现实往往不允许,尤其是小学必须符合《义务教育法》“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规定,小学生年龄小,上学、放学远了不方便,附小、三小、二小生源爆好,倒不完全国为是管理就有多到位,教学质量就有多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三所学校正处在人中集中的中心地带。而一小、四小、佐桥、星光、蜂蜜小学生源相对不足,主要是居住人口不集中,如果把附小搬出去老百姓会有意见,唯一的办法在原址扩建,才能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附小现在的班额是平均85。所以,学校选址除了从理想状态考虑,还要因地制宜。学校的建造要符合风水的要求。这并非迷信,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据说大学建筑专业要把此课列为选修课。它的主要理论是“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宁愿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一探头”。大门被称为“气口”,是吐故纳新,吐浊纳瑞的地方,不要被高大建筑所阻挡,不要堆放杂物,不能置放垃圾桶或垃圾坑。也不能一条直路直通大门。大门要尽量气侲一点,大小要符合门径尺的尺度。要开门见红,即见喜,给人以精神的振奋;开门见绿,即有春机盎然之气。附小环境基本符合风水之要求,附小的大门前有“照”—街道(金马街,有水才有灵性)后有“靠”—青山或高大建筑物,后有教育局,这就是学校最大靠山。右边的青龙“慎思楼”(六层)远远高于右边的白虎“博学楼”(四层),这个布局就象母亲怀抱着婴儿,给人以平安、安全之感。附小虽然只有18亩,但我们巧妙设计,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学校大门的门联是中国当代文化巨匠郭沫若撰联,省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手书的“一代英雄从小看,满园桃李向阳开”。大门的右侧墙壁上的镀金铜字是小平的“三个面向”,这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方针;左侧墙壁上是知名作家张毅先生创作,兰亭奖获得者著名书法家陈敦良先生手书的《致仁师附小的孩子》的寄语。文化石上是知名书法家万耀宗先生的篆书“小学大雅”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慎思”楼顶矗立着十四个黑体大字“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的校训。还挂着一幅对联:“讲礼仪重修养书香校园添锦绣,树新风促和谐文明教坛增光辉”突出了每年学校工作的主题;楼道上悬挂着催人奋进,让人警醒的名言、警句。教室处面墙壁上挂有按黄金比例装裱的师生名家书画作品。学校各办公室的布置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职责和学科特点。各班教室布置简洁、温馨、各美其美。实验室、微机室、舞蹈室、图书室设备齐全,充分使用。教育局、进修校地盘化拨给附小后,我们设想进行改扩建,首先将进修校、教育局公房全部撤除,在进修校沿山边小青瓦修一排高大气派的72间教室的综合楼,将底楼设为风雨操场(约1600m2)完全能够解决附小平均班额85人的超大班额问题。以后再撤除私房,腾出学生活动场地。在综合楼上装修学术大厅、图书馆、艺术陈列室、“教工之家”等。改造学校大门,建文化长廊和宣传橱窗。若干个雅致的花园,像公园一样把花草围起来,安上木凳,让学生能亲近花草、树木,能闻到花香,能为学生遮荫。在改扩建的同时可以考虑在附小的操场下修建地下停车场,缓解城区停车压力,又具经济价值。待附小彻底改扩建完成以后,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才能比较完美地发挥。学校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不能忽视,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以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的认识是片面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育局长到一所农村学校视察,这所学校有六个园:花园、竹园、茶园、菜园、果园、猪园。学生和教师都参加这六个园的劳动与管理。校园里四季都飘溢着花香,师生经常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学校每月宰两头猪,改善师生生活……校园生机盎然,看到这些,局长非常兴奋。这时,校长对局长说希望拨点钱,在学校建一座雕塑和一排宣传橱窗。听了校长的话,局长对校长说:“学校的这六个园就是六座有生命的雕塑;六个园就是没有框框活的宣传橱窗;这六个园就是学校的文化,首先把这六个园建设好,学校文化就在这里面了。”其实评估一所学校除了看学校那些显性设施,标志物外,更应看学校特点和隐性教育功能。我们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不是给领导者参观都看的,是给师生受教育“用”的。那些喊口号、摆样子、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要尽可能少些。(我在心里发过誓,学校内部坚决不写一副迎合当前政治的标语,但许多时候做不到,比如“三让一树”,毫无意义,说的都是废话,全省各地当年都写,还不断召开研讨会,我就不写不参加这样的会),有些摆设的东西看似漂亮,不能深入人心,没有教育功能,其实不是学校文化,而是文化垃圾。成都的一些小学就热衷于搞这个东西,找一个所谓的专家来策划,再把策划交给一个什么文化公司去施工,有一个什么诗意学校把杜甫的诗写来全校到处都是,办公室、会议室、楼顶活动室好多老师都摘录了两句诗用条幅挂出来,我仔细看了,有些诗都写错了,条幅全是电脑上做的且是同一个字体,但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还盖了印章,这在书画界是要闹笑话的。一个不足10平米的书屋摆几把椅子,放上几支毛笔就挂个什么诗社的名字,全校几千学生就在这里活动起来了?校长的讲话稿都是专家帮助写的,每次去听介绍全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这个讲稿可以去全国各地讲,除了这个就讲不出来了,校长文凭还高得吓人哟,什么清华、北大研究生,其实初始学历和我一样是个中师生。我参加省上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时,组织我们去看了一所彭州很有名的一所学校,学校大门上方用木板写了这样几个字:“和而不同,同而不和”,解说的老师对我们说,这是他们的办学理念,我问她是什么意思,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又去参观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的门口写了一副对联是繁体字:“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我问她怎么念,她说认不到,我只笑了笑,在书桌上放了许多很漂亮的书签,给我们介绍全是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我们信以为真,结果我们出了校门,在街上的小摊子上看到到处都是这种书签。我一直认为这是在造假,我认为学习别人要学他们的精神实质不能学表面的东西,这些东西对教育无用,闹命伤财。我敢肯定地说,在中国可以完全有经济实力复制几所哈佛和剑桥大学的一切物理环境包括文化符号,甚至超过这两所学校,但是在现目前中国就办不出半所哈佛和剑桥来,因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能复制的。

(二)切实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的功能是对人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它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1、传统:即学校多年以来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比如附小的“四节”即每年3月-4月的读书节;5月-6月的艺术节;9月-10月的科技节;11月-12月的体育节。每周一全校师生穿校服8:10学校操场参加升旗仪式,每周二至五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师生站在教室,面对班级国旗升旗,呼校训。每年的最后一次会就是教代会,教代会除代表参加外,要求全体老师列席,邀请部分退休教师列席,有时也邀请部分领导出席并讲话,教代会后集体聚餐团年。团年结束校长和主要领导成员一起拜访、慰问前几任校长、副校长。每年秋季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欢迎新教师、新同学(新同学家长也参加)师生要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还有三四个精彩的节目表演。每年如3月5日(如逢周六、周日则提前)全校都要举行慈善捐助仪式。

2、习惯:即学校约定俗成的,没有政策和法律依据的但师生认同的一些做法。比如附小男教师生日逢“九”,女教师生日满“十”,学校要给他送一张温馨的贺卡,几百元的红包;(含退休教师)凡满80岁的教职工学校则年年如此。每年的8月8日校长将分别约见各分管副校长和主任,谈对新学年的工作目标及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8月28日全体行政会研究布置学年工作及开校工作,8月30日9点全校教职工大会,校长要充满激情地做主题工作报告。我在文宫小学当校长时每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我要委托卖烟花的老板拉至少3000元的烟花到学校后操场燃放,花一点钱在新年之际让老百姓念叨一下这个学校,在新年之际给老百姓带来点欢乐为什么不可?给学校师生带来点自豪感,为什么不可呢?每年正月初六是板燕初中毕业班补课开始时间,8:00校门口必定要放鞭炮,(质量年年高,江校长在任时都如此,质量高与放鞭炮之间有不有关系我还没有认真研究过,但至少给了师生一个心理暗示,我们这届毕业班又是特等奖,心理暗示是有作用的。)

在学校如果能形成优良的传统与良好的习惯,这个传统能使师生在思想上、心理上、行动上早作准备,传统与习惯就成为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它克服了学校管理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规章:是师生行为的准则和考核评估的依据,它是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学校的规章即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与时俱进,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规章进行调整、废除、补充或重新制定。

对过去明显有失公平、不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规章要立即废除或逐步废除。附小原来有一个规定:凡调附小不满5年者不晋级,这是有明显的排外思想,也不符合政策,要坚决废除。前年就废除了,有个别教师就给局长写信:“坚决要求局长撤消校长的决定,我不为所动。住在校内教职工水电费原来只象征地交每方0.2元,明显对住校外教师不公平,去年也改为按实际价收,有个别教师大吵大闹,也要坚决执行。

学校规章不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校长对学校管理要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管是为了不管“。学校规章校长只需要清楚三个就行了,《岗位设置办法》、《考核方案》、《绩效工资发放意见》岗位设置附小的排序办法:1任职年限+工作年限;2校龄;3看谁先退休;4近三年考核;5发扬风格;6岗位设置领导小组无记名投票决定。一般到第三步就定下来了。考核:德育35%、教学45%、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20%、优秀指标按15%分配到各年级组,各年级组按考核得分确定优秀,学校负责审查。绩效工资发放:班主任占总金额15%,副校长按班主任的1.2倍计发,中层干部按班主任津贴标准发放。班主任津贴按一等二等两个等级发放,班主任工作得分在平均分以上为一等,其余为二等。德育、教学也按一二等发放,平均分以上为一等,以下为二等,等差40元。专业发展:每人全年按100元计,全校总金额÷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总得分×个人得分=个人专业化金额。课时津贴每课时5元。特别规定,违法乱纪者、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者、德育、教学平均分比总评分低5分者,考核不评优、不得绩效工资。

让学校制度、规章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规范、科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对师生的约束和激励功能是校长的份内之事。

三、构建科学、人文、向上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衡量学校办学品位的主要尺度。

1、确立并坚持科学的教育思想 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学校精神上。在校歌、校徽、校旗、校呼、学校卡通形象上也有所体现。中外名校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

北大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是有超人魄力的,他允许在一个学校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信仰,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革命党人的叛徒刘师培都同时在北大当教授,蔡还邀请著名保皇党人辜鸿铭到北大做讲演。北大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中国历次政治运动差不多都是从北大开始的,北大往往最早按触新思想、新观点。北大人思想前卫很激进,据说进北大会看到许多学生、教师在礼堂或露天搞演讲。北大出了一批思想进步、才华出众的专家、学者。陈独秀1916年任北大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人开展”问题与主义“的辩论;胡适著名的《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在青年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1918年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馆长,发表了著名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向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寅初,北大经济学教授。1919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任北大校长,1960年4月发表《新人口论》被批判为“新马尔萨斯”,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刘半农、钱玄同两人都是从事音韵学研究和国文研究的,他们的思想对文学青年影响深远,轰动一时的文学“双簧信”就是两人制造的。新文学开始,特别需要反响,特别是需要来自“反”的那一方,苦于一时不见,两人就商量着制造一个。于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历数新文学的坏处,刘半农则一一驳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双簧信”,真刘半农骂倒假“王敬轩”新文学乃告成立,这样的事情现在看来,真有些行为艺术的味道。刘半农主张废文字,钱玄同提倡简化汉字,汉字横写,采用新标点符号等等,对中国文学有很大的贡献。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莅临清华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德厚得来可以承载万物)这个校训对学子和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梅贻琦校长(1931年12月-1948年12月)的办学思想对清华影响最大,他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而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确不是看有多少大厦,而是看铸造了多少大师。北大与清华学子相比,北大学子思想活跃,是运动的先锋;而清华学子求真务实,是国家的栋梁。清华大学在中国有两所,一所在北京,一所在台湾(新竹),两个清华大学都秉承校训,为中华民族培养人才。学校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美国哈佛大学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在哈佛大学的校门有一句话:“为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世界走出去。”服务祖国是应当的而服务世界主口气就很大了,有浓厚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色彩。哈佛的学生一跨进校门就给他们灌输的是这种文化。

剑桥校训: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象广告)

麻省理工学院校训:即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斯坦佛大学校训: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康奈多大学校训: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美国两点军校校训:荣誉、责任、国家。校园里有一尊塑像是雷锋,学校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忠诚的战士。

北京林业大学校训: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校训:不作假帐。(朱镕基总理题写的,朱说:“我希望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每一个学生永远都记住这四个字的校训。朱很少题字,大概题了两次,另一次是清华建校100周年题:春风化雨,水沐清华,养我育我,终生难忘)。

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北京舞蹈学院校训:文武相融,德艺双馨。

中国地质大学校训: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南开中学精神:特立独行,不卑为亢(当年蒋介石三次到校拜访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校方没有三呼万岁,在强权面前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不卑不亢的精神气质,凭借这种精神培养了两位共和国总理,71位院士,省部级干部56位,其它各界精英就更多了。毫不讳言地说南开是严修和张伯苓办的贵族学校,它相对于陶行知、宴阳初办的平民学校有不同的特点。)

洋思中学校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抗日军政大学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黄埔军校门联:升官发财请走它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西南交大的塑像是詹天佑,一中塑像是黄汲靖,(勉强算得上一中学子,仅次于李四光,是一中的骄傲)校名是著名书画家冯建吾题写的,冯曾是一中教师,这两个人做一中代表有点品位。

仁师附小的校训: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

办学理念: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现在的教师主动学习的人实在太少了,只教不学将会越教越糊涂,越教越找不着北,《学记》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故教学相长也。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诲人不倦是教师的职责。)

学风:乐学慎思,合作进取

校风: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不是指“智”中的各学科都要求学生齐头并进全部优秀全部发展,一般的学生也做不到,我很赞同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把人的智能分为八种类型:语言文字智能、音乐旋律智能、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各智能之间往往是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各个智能都占优势的人很少,这种人被称为全才,这是很少的。所以,我们老师的职责就是观察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其特长。)

特色:小学,大雅(礼仪教育)

校歌:《向着明天飞翔》和《我的仁师附小》

附小教师之歌《播种春天》

运动会会歌《健康向上》

开学典礼歌《开学了》

附小毕业歌《我们永远记住您》

校旗、校徽、卡通形象:由教师自主设计创作。

以上各项,都还缺乏深度思考,还没有完全找准语词表达。

我觉得作为小学校的校训,最好的是毛泽东主席六一节为儿童题的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两年分别题的,第一年题了前一句,第二年又题了后一句,人们把它合起来了,毛手写的两次的手法都有一点不一样。这八个字真的是意味深长,越咀嚼越有味,它晓畅明白,又朗朗上口,看似简单而做到却又不容易,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好好”地学,天天都要向上就更不简单了,它激励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我们这代人就是喊着这句口号度过的小学生涯。而现在许多学校校训的就没多大特色,一味追风,它不是文化,而是一堆垃圾。一般都是“团结、活泼、尚美、健康、创新、博学........”等语词的组合或叠加,而找准语词表达真的也很难,它需要很深的文化和教育素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还没有出一个在国际上公认的教育大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全盘学苏联,其教育思想主要是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对中国教育影响也很深。80年代以后主要是学习美国,其教育思想主要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是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本明杰s布鲁姆应邀来华讲学之后,他的目标教学风靡全中国,美国的教育思想和一些具体的做法大量被复制被效仿。现代教学的三大流派: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哥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太大了。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我是觉得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第八次课改的指导思想就是学的美国,这次课改是以教材的创编为特色从而带来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系列变化。经过几年的实践,新教材教师难以把握,课改的初衷难以实现。我认为第八次课改是基本失败的。(我不会当着教师这样讲,因为课改不是纯学术的东西有很强的行政命令在里面)为什么中国不认真研究古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现代陶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呢?孔子的“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这不是我们今天的公平教育和均衡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等,还有乐正克的《学记》这是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很有研究的价值,(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陶子的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我们太有启示作用了。

2、突出学校特色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亮点,这是这别于它校的显著标志。而特色要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能以突出特色而削弱国家课程,否则就变成了专科学校。更不能是轰轰烈烈的一两个月就搞成了的一场表演。美国一所小学在校旁修了一水池,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无论季节如何变化,每个人(女生特殊情况除外)必须跳下去游到对面去,天天如此,这个学校学生都会游泳,身体素质好,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就非常强。有一所学校的学生特别善于合唱,学校经过专门训练,这个学校的学生跟任何文艺团体一起参加合唱都非常合拍。日本一所学校学生喊:“嗨,加油!”声音特别大,震得天响,这个学校把学生集中到旷野上让他们放开声音尽情地喊,使劲地喊,这个学校的学生常常被聘去当啦啦队。青神好些学校的学生擅长儿童画,原川教版美术教材上的范画有许多都是青神学生的习作。有的学校把语文教材改为上《三国演义》或《红楼梦》或《水浒传》或《西游记》,这些学校的学生文学素养高,对这四大名著的研究部分学生达到了专家的水平。前几年井研县搞了一个字族文教学,它的教材编写很有特色,小学生在两年内能认识3500个汉字,学生小学毕业语文素养基本上能达到初中的水平。它认为有繁衍能力的字叫“母体字”,由此衍化出来的字叫“子体字”。根据母体字繁衍出来的子体字把它们串起来编成歌谣来教,学生易学易记,很有趣味,比如:母体字“青”就可以繁衍出字体字:“清、晴、睛、情、请”等字,歌谣:河水清清天气睛,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庄稼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

一个学校办学应有特色,一个国家的办学也应该有特色,菲律宾是个穷国,(美国占领50多年,西班牙占领200多年)但菲佣在全世界很受欢迎,菲从小学开设家政和英语课,菲佣粗活细活都能干,粗活从电灯安装,搬煤气,购物等都能做,细到你可以把工资全部交给她,她不仅把你的生活安排得很科学很有趣味,而剩下的钱拿去帮你投资增值。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搞得很好,德国从四年级就开始分流,德国的制造业在全世界第一,制造的东西非常精密。美国注重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美国从小学起开始让学生作课题。日本强调军国主义思想教育,每任首相都要参拜靖国神社,从幼儿园起就要进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教育培养。日本历来都是野心勃勃的侵略他国的本性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澳洲和新加坡重视开放教育,所有大中企业、机关都要热情接待学生实习、锻炼。而中国却讲封密管理。我们认为办学特色的铸造是几年、几十年坚持的结果,不能急功近利,我们附小选择了礼仪教育,因为全体学生、教师都能参与,既可教育学生又规范自己,还会影响家长,进而净化社会。基于这个认识,2010年5月我们学校派4名教师至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礼仪培训,后又请四川著名礼仪专家张婷旺教授来校培训全体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利用暑假组织20余位骨干教师编写了礼仪读本共6册。把礼仪排进课表(校本课程处理),安排了专兼职教师,每周由此政教处专门检查。把礼仪特色教育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研究促实践,用实践给研究提供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今年5月可望结题。

3、焕发师生的精神面貌:

1、学校师生的精神状态、精神风貌是学校发展的晴雨表。提倡学校师生统一着装是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人一种整体美,给人一种神圣感和使命感。

2、师生精神要饱满,朝气蓬勃。好动、好玩是儿童的显著特点之一。学校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在不越矩的前提下,让他们尽情地跳、尽情地玩、尽情地喊都可以。山东有一所小学的课间活动搞得很有特色,课间学生都跳绳(叫“绳彩飞扬”,一人一根绳,集体跳,单个跳花样,两人舞多人跳,多人舞1个人变换花样跳,即锻炼了身体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花样跳绳搬上了舞台)。许多行业都要求员工微笑服务,教师上班也应要求微笑服务,一个教师面带微笑,激情满怀地走进课堂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正面影响,营造出愉悦和谐的心理气氛,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相反,课堂气氛就会沉闷压抑、学生思维不活跃。

4、学校要有一股阳刚之气

当前小学是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城区小学尤为严重。这于儿童人格的健全是有缺陷的,近些年造就了一些“女兮兮”的男学生,不能吃苦,经受不起任何挫折。男人就叫夫,何为“夫”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就是捅破天的人,人要有责任感,要有担当,尤其是男人。附小鉴于此认识,就坚持在体育课中开设了武术课,每天做一套武术操(自编),开办了少年军校(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进行训练,每周四下午两课时)。开办了交警班(每天上学、放学在学校周围值勤)、国旗班等,这既能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也有利于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易经》讲阴阳调和,中医也讲阴阳调和,学校也应讲阴阳调和。这不是迷信,是有科学道理的。

5、矫正师生不良心理:

独生子女和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成为教育不易破解的难题,现在的城市学生还出现了部分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简称“独二代”,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患,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应有之义。附小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去年派两人去四川大学培训了一年,学费和差旅每人花了几千元,给他们的目标是必须考取国家级的心理咨询师证。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不少人也存在不良心理,学校一是尽力减轻其工作压力,给教师减压松绑,少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我很不赞同成都一些小学的做法,把简单的工作人为地无限复杂化,一堂课要写教案、学案、引案、教学手记、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教两个班数学的教师,不同的班不允许同一个教案,下课铃一响,教师马上要去站楼道,许多时候教师连“方便”的时间都没有,教师疲于奔命,脑袋整天都是昏乎乎的,这不是在教书,这是在受折磨。有教师把教本当成学生的作业本骂一通;骂后才知道是自己的,把学生的性别当成姓名的最后一个字;把别班的家长叫去批评一顿,领导表扬的句子比别人短了些或词句比不上别的上档次也要找领导麻烦,……)对教师的心理问题一是要与教师多沟通,许多时候一句真诚的问候,一句善意的玩笑,一场小的牌局就能化解矛盾,好象这就是管理学上的“私密交往”原则。二是多开展集体活动,这是缓解工作压力、沟通感情的最佳方式。每年的三.八节、重阳节、春节我们学校均要开展全校活动,每年各年级组学校还要解决每人几百元的教研活动经费,由年级组自由活动安排。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允许教师一学月可以调休1天,便于教师集中周未与家人、朋友作短期旅游。

6、学校要充满家的温馨

在学校同志间要有春天般的温暖。提倡大家在节日时一句问候,生日时一个祝福,生病时一声安慰,困难时一份帮助,取得成绩时一句祝贺。师生间要有亲人般的温情。教师要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亲人般的关爱。古人称学生为“弟子”意思就是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子女一样来对待。人与人的交往要“真”只有“真”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什么叫“和谐”?说文解字把这两个字说得很透彻。

7、重拾信仰

有人说中国人似乎什么都不缺,就缺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信仰马列主义,这是中国人现目前共产党倡导的主流信仰,在主流信仰的同时,我认为还可以来一点《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这对构建学校和谐是有益的,比如佛教的“因果报应”,基督教的“天下一家”,道教的“清静无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神灵、敬畏祖宗、敬畏法律,无敬畏之心的人是无法无天的。我是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地向教师灌输这些教义。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校如有一至二个信佛教或信基督教的或道教的,这个学校会少有矛盾和很少有人际纷争。

8、给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

把教师低层次的欲求转化为高层次的欲求。我在1989年暑假读过马斯洛的一本书《论发牢骚》,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或归宿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人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就要向高层次的需要进发。当人们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就要发牢骚,低层次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发的是低级牢骚,高层次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发的是高级牢骚。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发的是低级牢骚那说明这个社会不发达,如果大多数人发的是高级牢骚,那么这个社会就很文明很发达,于是他主张整个社会的人都发高级牢骚。现在有一个很潮的话叫价值引领,我的理解就是把教师低层次的需求转变为高层次的需求,引导大家实现自我价值。年初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规定上过关课、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每年举行一次总结表彰,把精品课上传到学校网站;从今年开始每年学校要搞一个“十佳教学能手”赛,学校或联系社会机构给予重奖,在校内橱窗张贴名师照片和简介,请电视台做教师专题片;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和进修提高;学校开展活动让有特长的教师展现自己的风采。学校要想办法让教师感到自己有价值,感到成功的喜悦。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项优秀的学生给与奖励,每届毕业班师生们自己动手制作一本精美的毕业纪念册,校长在毕业纪念册上题写寄语,校长每年要奖励品学兼优和学有特长的学生一个笔记本并写上激励的话语。(20年后,附小会以你为自豪。)

9、考究学校活动的文化品位:

学校的活动尤其是全校性的活动要有文化品位和文化意蕴,不能表面看还可以,深入下去却没有味道,尤其是大型活动,语词表达要句斟字酌,各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每一个节目都要力求精彩,对师生要有正面影响和受到潜意默化的熏陶。比如,2010年大型书画展的前言写得就有一定的诗味和对师生、家长、企业家都有激励作用。从一个活动大体也能看出这个学校的品位和档次。去年的“七彩阳光”体育运动会也有一定的品味。

10、开展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教育是没有国界的,相互学习借鉴能够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提升办学的品味。附小与新加坡华民小学在2004年就结为友好学校,新加坡政府每年为附小师生访问华民小学提供人民币5万元左右的补助,前年学校又与马来西亚的州立华文小学结成了友好学校。每年与这两所学校都要组织师生相互进行教育文化交流,交流时间一周左右,每次我们都要派至少一名学校中层干部带队5位教师和30名左右的学生到这两所学校与他们的学生一同学习,我们的老师要给他们的学生上数学和华文,他们来的学生也要到班上与我们的学生一起上课,他们的老师来给我们的学生上英语和手工,学生与学生之间结成对子并邀请对方到家中做客并保持长期的联系,这种跨国界的友谊是很珍贵的,正如华民小学的威廉校长说:“他们今天是学习上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是工作或生意上的伙伴”,学校领导和老师每次都要就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的研讨。每次双方还要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每次活动结束,很多学生、老师都是依依不舍的。说实话,这种交流比在国内的任何交流都有意义得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人都很较真,[莲山课~件 ]不像我们国内那样喜欢搞形式主义。通过交流我们的师生被这两国较高的文化程度所感染,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

11、提升校长价值文化领导力

校长的价值文化领导力就是校长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地价值观、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校师生,使之产生价值认同并内化认习惯的能力。什么是校长?校长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人心的智慧者;校长是敢于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人;校长是有山一般意志,慈母般情怀的人;校长是当师生遇到危险时,只要他站在那里在哪怕一句话也不说,师生也感到安全的人。校长应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公正、正义的化身。(这是有一年我在局人事股看到辜礼奎校长的述职报告中的一段话后改造的)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校长形象。我现在还差得远,我将不断修炼、完善和提升自己。

10、保住优质品牌的学校名称

仁师附小是仁寿小学的窗口学校,是眉山市小学的品牌学校,也是四川省小学的知名学校,这个品牌是来之不易的,正如我在“双基”迎“国检”展板后记中写道:“几十年风雨兼程,几十年团结拼搏,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附小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陵州大地铸造了“仁师附小”这个响亮的品牌……”谈附小人们肃然起敬,这已成为教育界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仁师附小,任何附小都如此)我个人认为这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起作用。“附小”已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名称而是一种优质品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师范虽撤,而“附小”这个名称不宜改。

11、收集、整理、提炼素材,积淀学校文化

学校要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素材积累。重大活动都要有全过程的录像、文字材料,每月要有大事记要,每年编写一本《学校年鉴》,编写好校志,及时更新学校网站等。并根据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总结、提升。校长带头动笔,有感悟就写一写,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这几年我就写了几篇文章《对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反思》、《对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的辩证思考》、《小学教育的“更年期”综合症及其治疗》、《丰富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位》、《文明之国度、教育之先导——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教育文化交流见闻》等。虽然很肤浅,但我毕竟做了,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痕”。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套用武术的行话就是,“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要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基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长的责任就是带顺全体老师目标一致地积淀、发展、优化或重组这个基因。

最后,用一首打油诗结束我的汇报:

书香校园翰墨香,文化建设铸辉煌;

环境文化话意蕴,制度文化讲规章;

精神文化显精神,特色文化扬特长;

众志成城燃薪火,育得桃李绽芳芳。

第四篇:也谈幸福 作文

也谈幸福

房价上涨,油价上涨,就连超市里的肉蛋奶也在涨个不停,所以央视记者遍问社会各界受访者时得到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单一答案-我幸福,而是各种各样,有想着生意红火才幸福的、有孩子结婚才幸福的、还有的忙年也感觉幸福的,也有关心房价物价的,大家想法可多了去了,所以,对于您是否幸福,还得您自己来寻找来感受来深深地领悟体会其中的滋味。

像歌中唱道的那样,提前半个小时起床,为爱人做一份可口的早餐、还是陪伴着自己的父母一起吃顿饭,或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优益的成绩单,这些都是幸福,而最近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关爱老人-打包篇让我泪流满面,感觉这更是幸福。

画面里一天中午,儿子搀扶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在聚厅吃饭,老人神情木讷地坐在餐桌旁,盘子里剩下两个饺子,老人当着众亲友的面用颤抖的手抓起盘子里的水饺直接放入口袋,儿子轻轻抓住父亲的手,又急又羞地问了一句“爸,你干嘛?”而此时画面中的父亲那花白胡须的口中吁叨着的竟是:“我儿子,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旁边字幕打出“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了从未忘记爱你”,拥有父爱是幸福,画面中的老父亲年老体衰,已近痴呆,在儿子眼中老人早已忘记了家、家人、忘记了一切,可老人从未忘却的竟是对孩子的爱。此情此景,想起我的父亲,泪雨倾盆,而正是这则被网友称为“催泪弹”的广告片,让我更坚信我-幸福,因为我也曾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拥有宽广博大

而深情的父爱,记忆里父亲的片断一幕幕浮现---冬日里的“南京青菜”、夏日傍晚的“红心蛋黄”、当年爸爸也曾经说过这些他不喜欢吃,可笑当年幼稚的我,竟然相信他不爱吃,现在我懂了,是父亲知道我爱吃,电视机前的我顾不得节日里的祥和与欢乐,止不住地潸然泪下,如今这父爱深深沁入我心田,久久地久久地送来父亲的温暖、我脑海满是浓浓的爱意,我想我知道我-幸福!

拥有父母的爱是幸福,爱自己的父母也幸福,朋友们,让我们在这春日里多回家看看、多听听家里老人的絮叨、听听他们当年的故事,让爱像一条流淌的小河,流淌到每个需要的地方。

建湖建中桥韩刚

2013年3月6日

第五篇:也说小学生作文

也说小学生作文

每每读那些高考的上榜作文,心中就会产生是一份敬意,还有一份疑惑,他们怎么就能在那短短的四五十分钟内写出那么优美,那么富有哲理的作文来呢?以我们江苏卷作文题目为例: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学生们要在四五十分钟内就写成一篇作文,那足以让人佩服,更让人称赞。只是我们只要稍稍读读那些大作家的故事,我们常被他们那认真积累,认真观察的态度所折服。而今,我们的高中生,他们一直生活在学校里,但却对社会、对人生有如深刻的感悟,写出如此引人深醒的作文。我们不能不说我们的文学天才真多啊,能对自己不那么了解的事发表如此深刻的看法。

我们的孩子都是天才啊!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读到一篇有关贪官自喻的硕鼠作文,那种深刻的揭示,让我们这些年近不惑的人叹为观止,十几岁的中学生能写出如此诙谐、深刻的文章,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他还是十几岁吗?还有写得这样生动形象,是我们那种社会的风气已经在学校里,在学生身边也如此猖獗了吗,如此才引发学生的深刻感受的吗?果真如此,那我们的社会的前景就真的太可怕了。好在后来听说那是篇抄袭的作文,若真如此,就让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毕竟我们的孩子还没有那么老气横秋,我们的校园也还比较单纯。

由此我们就不得想想为何我们的作文会出现抄袭现象,因为我们在要求孩子写自己生活以外的事。让孩子们写他们陌生的事,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把孩子们的作文当作是文学作品来品读来要求,那又怎能写出来呢?可是又必须写出来,而且要写得好,有什么办

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读抄别人的习作。那么无怪乎,孩子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学不会写作文了。

我们的作文要求太高了,就象潘教授所说的:我们应该有的是道德底线,这样道德在人们心中才更有作用,如果人人都以最高道德来要求,那么也就等于没有道德可言,因为那是只有圣人才做到的道德啊。同样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没有把作文当作生活应用来教学,而当作文学创作来教,以培养文学天才为教育目的,可就以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就想培养出一个个文学天才,那当然是天方夜谭,无怪乎孩子不会作文,讨厌作文,因为他们在做根本不想做的,也不是有能力能做到的事。而且由此我们培养出来的也很难是有个性的、有独立创造性的新一代人,更多的可能是一群有高能力的鹦鹉。因为他们从学习写作文开始为了获取高分,就如此培养了。

由此让我想起了陆处长谈到作文问题,还有改试卷时同事们谈到了苏教版作文编排有问题,没有人教版好。原因有二:

一、作文不好指导,学生不易掌握;

二、不能有助于学生事情写具体写生动。原人教版的编排,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或人、景分类学习,能让学生写具体,写形象,能写出好作文来。

粗粗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可再细细想想,其实原人教版就有这种培养文学天才的倾向,再加上我们老师在指导、评价时要求过高,那也就实实在在成了培养作家、文学家的作文教学了?可是我们是在要孩子们成为作家、文学家吗?不是的,是要求孩子们能在生活中灵活动地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明白,有时简洁更好。并不一定需要把事情写那么具体做什么,把人写那么生动形象。我们学语文是为了什么?就是运用语言写清自己想说的话,让别人一看就明了。

这样想来,苏教版的作文编排其实是很符合我们普通人的学习了。它充分注意了语文的应用性,就拿我们现在刚教的四个习作来说吧:

我的建议、雏鹰争章(实际上是一个推荐)、我的发现、记下大家讨论的关注的事(实际是会议记录)。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孩子们把这些学会了,以后在生活中就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语文为我们的生服务。

关于不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校长组织我们去春游,回来后要我们每位老师交一篇心得。于是个个退缩,不得不交时,有的请人代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东拼西凑。总算过了关。想想校长只是要我们交心得,并没有提要求,什么一定要生动形象,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我们都亲身去经历了的,尚且如此。学生们呢?我们要求他们写的人和事,他们都经历过吗?恐怕大部分没有,再提出要写生动,语言要优美等等,他们能做到吗?我想除了背作文,到作文选上去七拼八凑,别无其他快捷的提高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方法。那么这样得来的“好”作文算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了吗?肯定不能。相反还影响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厌恶写作的心理。我们老师自己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而苏教版教材呢:它只要求孩子们能运用语言说清自己要做的事情,学会一种应用文体,如果我们老师评价得当,应该能激发孩子们的写话热情。于是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一句:不要对小学生的作文提太高要求,特别是考试作文。为什么不把作文的分数放得高一些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压低分数我看除了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对写作产生害怕心理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一、用好教材,让孩子们爱上作文

写好作文,一方面要有大量的素材积累,还要有自己本身的语言积累。俗话说:“文由心生”。自己没有写的欲望,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同时我还觉得在小学阶段要求每个孩子写出好文章是不现实的,但要求孩子写清自己的建议、想法、记下会议或事情讨论的情

况,还是有可能的,同时对孩子们的将来来说也是有用的,因为我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作家文学家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因为少数,而要求大部分都做到。

另外,如果我们老师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在为本次的习作做进一步的准备。像习作四的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为习作四记下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和精彩、有效的发言,做了一个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写作,这样会有内容可写。相应的还有:练习一中的“推荐和自我推荐”是让学生建议班级中哪些同学能担任班委,同时又为习作二的推荐提前作个准备。所以好好上好口语交际,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心灵的交流。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同样我们也能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生动鲜活的东西,那是非常感动人心的东西。如前一段时间读到的《种太阳》“奶奶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种下妈妈的照片,希望能得到我亲爱的妈妈。”这是一个小朋友写的,多生动,多感人啊。如果我们的作文是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情,那我们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写作,同样也会看到出乎我们意料的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想起在行知小学杨校长带回的新加坡孩子在行知基地活动的作文,非常朴实,有些甚至是流水帐,可是你从中读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片断,那些只有孩子才说出来的话打动着你的心房,可是如果让我们的老师来打分的话,那一定分数不高,如果再评讲一下,那恐怕孩子的作文是一无是处了。不过新加坡的老师什么也没做,他们只是把孩子们的作文装订成册,放在那里,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呵护的是孩子们的一份真心,一份兴趣。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那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那都是我们应该保护的,因为我们保护的是一个个稚嫩的心。这就是所说的“原生态”

作文了,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那些作文少了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词语,深刻的思想,但却多了很多清新自然,触动你灵魂的东西。而这正是我们老师要去呵护、培养的东西。

三、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厚积而薄发。

四、多一点呵护,少一些打击。

教师也要彻底地改变评价的要求,一切以学生需要为要求。

也谈厦门文化作文_小学生作文[精选合集]
TOP